实验室中毒急救原则
常见中毒的急救(N1)

常见中毒的急救(N1)引言概述: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摄入或接触有毒物质后引起的生理或生化反应。
常见中毒的急救是非常重要的,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可以挽救中毒者的生命。
本文将介绍常见中毒的急救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一、化学品中毒的急救1.1 确认中毒物质:首先要尽快确认中毒者接触的化学品是什么,以便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1.2 紧急处理:立即将中毒者从中毒源处转移,避免继续接触有毒物质。
如有呼吸困难或意识丧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1.3 就医救治:及时送中毒者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告知医生中毒的情况,以便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食物中毒的急救2.1 呕吐处理:如果中毒者尚有意识,可以让其喝些盐水或温开水催吐,将体内毒素排出。
2.2 补充水分:中毒后会导致脱水,应及时给中毒者补充足够的水分,以帮助排出体内毒素。
2.3 就医治疗:对于严重中毒者,应立即送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
三、药物中毒的急救3.1 呼吸道通畅:如果中毒者呼吸困难,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人工呼吸的方式帮助呼吸。
3.2 控制症状:根据中毒者的症状,可以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控制,如抗生素、解热药等。
3.3 就医治疗:药物中毒往往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处理,应及时送医院就诊,接受相应的治疗。
四、动植物中毒的急救4.1 紧急处理:如果中毒者被毒蛇、毒虫咬伤,应立即将伤口处清洁,避免毒素扩散。
4.2 局部处理:对于植物中毒,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患处,避免毒素继续渗入皮肤。
4.3 就医治疗:动植物中毒后,应尽快送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以免症状加重。
五、化学气体中毒的急救5.1 通风处理:中毒者应尽快转移到通风处,呼吸新鲜空气,避免继续吸入有毒气体。
5.2 氧气治疗:对于严重中毒者,可以给予氧气治疗,帮助中毒者恢复呼吸功能。
5.3 就医救治:化学气体中毒后,应立即送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以减轻中毒对身体的影响。
实验室应急处置措施

实验室应急处置措施在实验室中,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时,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和意外事件。
为了保障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并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措施至关重要。
一、火灾事故应急处置1、火灾发生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行动迅速判断火势大小和火源位置,同时大声呼喊,通知其他人员。
立即切断电源,关闭附近的燃气阀门和通风设备,以防止火势蔓延。
2、初期火灾扑救如果火势较小,可使用实验室配备的灭火器、灭火沙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
对于电器设备起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切勿用水灭火,以免触电。
3、组织疏散当火势较大无法控制时,应立即组织人员疏散。
疏散时要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弯腰迅速撤离。
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无阻,避免人员拥挤和踩踏。
4、报警与救援拨打“119”火警电话,向消防部门准确报告火灾发生的地点、火势大小、燃烧物质等情况。
在消防人员到达之前,应在安全地点等待,并协助消防人员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
二、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1、迅速撤离一旦发现化学品泄漏,现场人员应立即停止实验操作,迅速撤离泄漏区域。
2、报告情况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泄漏情况,包括泄漏化学品的名称、数量、泄漏位置等。
3、封锁现场在泄漏区域周围设置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个人防护处理泄漏的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5、泄漏处理根据泄漏化学品的性质和泄漏量,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对于液体泄漏,可以用沙土、吸附材料等进行围堵和吸附。
对于气体泄漏,应立即打开通风设备,将泄漏气体排出室外。
6、清理与恢复泄漏处理完毕后,对泄漏区域进行清理和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三、中毒事故应急处置1、发现中毒一旦发现有人员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
2、报告与呼叫救援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中毒情况,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3、初步急救对于吸入性中毒,应立即解开中毒者的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通畅。
化验室易制毒应急预案

化验室易制毒应急预案一、概述化验室易制毒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化验室可能发生的化学品在恶意人员手中被制成危险毒剂的紧急情况所制定的应急措施。
本预案旨在提供快速、高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化验室工作者和周围人员的安全。
二、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防范为主原则: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化学品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3. 应急处置原则:在事故发生后,采取迅速、正确的措施,降低事故损失。
4. 救援保护原则:在事故发生后,保护周边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三、事故应对流程1. 警报与通知一旦发现有人在化验室非法制毒或可疑制毒行为,工作人员应立即按下警报按钮,并紧急通知化验室主管和安全管理人员。
2. 疏散与封锁根据化验室安全预案,工作人员应立即向疏散点疏散,避免与恶意制毒行为造成接触。
同时,安全管理人员要封锁化验室入口,确保恶意制毒者无法逃离或者再次进入实验室。
3. 报警与报告安全管理人员应迅速拨打报警电话,向相关应急部门报告化验室制毒事件,并将详细情况准确地告知相关部门,以便他们采取进一步的应对措施。
4. 隔离与控制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应带领消防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一起隔离制毒现场,尽量避免与危险物质接触。
在制药设备和药品周围建立安全防护区,确保周边的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 消除危险与事故处理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应立即采取措施清理现场,将危险化学品及时处理并妥善封存,消除潜在的危害。
对受伤人员应及时进行急救,并将其转移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6. 信息汇总与总结事故处理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并记录事故的详细信息,整理经验教训,并将其作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据。
四、应急处置资源1. 灭火器材和泡沫灭火系统:化验室内应配备各类灭火器材和泡沫灭火系统,以应对突发火灾。
2. 急救药品和设备:化验室内应配备基本的急救药品和设备,以提供危急时刻的紧急救治。
3. 防护设备和器材:化验室内应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包括防毒面具、防护服等,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一、化学类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一)一般原则1.安全防护:进入现场的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器具,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实施救援工作。
2.隔离、疏散:安全保卫处负责设定初始隔离区,封闭事故现场,实行交通管制,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
3.监测、救援:监测泄漏物质浓度及扩散范围,及时调整隔离区的范围,做好动态监测;侦察事故现场,搜寻被困人员,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确定搜救、撤退的路线。
4.医疗救护:应急救援人员将遇险人员移至安全隔离区域,进行现场急救,并视实际情况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
5.现场控制:根据事故类型、现场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事态的扩大。
6.防止次生灾害: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造成火灾爆炸和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并做好相关的监测工作。
7.洗消:各学院(中心、室)设立洗消站,对遇险人员、应急救援人员、救援器材等进行洗消,严格控制污水排放,防止二次污染。
8.危害信息告知:各学院(中心、室)及时发布避险警告,并广泛宣传危险化学品的危害信息和应急急救措施。
(二)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措施1.易燃易爆物质泄漏:必须立即消除泄漏污染区域内的各种火源,救援器材应具备防爆功能,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下室或受限空间。
2.泄漏物控制:用水雾、蒸汽等稀释泄漏物浓度,拦截、导流和蓄积泄漏物,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环境敏感区扩散,并视情况使用泡沫充分覆盖泄漏液面;对大量粉体泄漏物,应使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减少飞散。
3.泄漏源控制:根据现场泄漏情况,采取关阀断料、开阀导流、排料泄压、倒罐转移、应急堵漏、冷却防爆、注水排险、喷雾稀释、引火点燃等措施控制泄漏源。
4.泄漏物清理:大量残液,用防爆泵抽吸或使用无火花盛器收集、集中处理;少量残液,用稀释、吸附、固化、中和等方法处理。
中毒救治的基本原则

中毒救治的基本原则
中毒救治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立即停止接触毒物:尽快将患者从中毒现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停止接触毒物。
2. 呼叫急救人员: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或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帮助。
3.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如有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4. 给予支持性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支持性治疗,如补充水分、维持体温等。
5. 了解毒物信息:尽可能了解毒物的种类、摄入量和时间,这有助于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6. 清除毒物:如果可能,尝试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物。
例如,对于口服毒物的患者,可以进行洗胃或灌肠。
7. 使用解毒剂:根据毒物的性质和中毒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使用相应的解毒剂进行治疗。
8. 监测和观察: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观察,包括生命体征、症状的变化等。
9. 预防并发症:根据中毒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0. 心理支持:中毒事件可能对患者和家属造成心理压力,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抚也是重要的。
实验室中毒与窒息现场处置方案

实验室中毒与窒息现场处置方案(ISO45001-2018)1 事故特征1.1事故分析和事故类型实验室作业期间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员工在此区域长期工作,员工未正确佩戴劳保用品,吸入大量有害气体造成身体损伤。
1.2事故发生区域实验室1.3事故征兆1员工未正确佩戴劳保用品。
2工作现场空气不流通。
1.4事故发生季节无明显季节性变化。
2 应急组织与职责2.1应急小组组长:厂长副组长:当班班长、值班人员或现场负责人。
成员:现场作业人员全体管理人员及所有维修人员。
2.2应急小组职责1专业教育、日常培训。
2组织指挥实施自救行动。
3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发出救援请求。
2.3应急成员职责1所有现场工作人员对身边发生的事故作出第一反应,包括停机、断电、把伤员搬动到空气流通区域等,并大声呼救。
2现场事故发现者通知总指挥,总指挥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或电话指挥)。
3组长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工作。
4组长负责组织人员救护伤员和对外接待联系等后勤工作。
5所有成员负责安全防护及负责协助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对事故救援方案实施。
6如有副组长因事不在现场,临时由组长指定负责人。
3 应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发生人员中毒窒息事故,现场紧急救护的同时,立即通知指挥部有关人员到现场紧急处置急处理。
2紧急制定抢救方案,确保伤亡人员安全脱离危险现场。
抢救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抢救人员佩带空气呼吸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必要时要进行人工呼吸。
3根据受伤情况进行现场紧急处置。
中毒伤者如发现呼吸困难、心跳停止,立即进行现场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复苏术。
人工呼吸时,首先将伤者脱离毒区,清除伤者口腔异物,伤者平躺垫高颈部捏紧鼻孔,对伤者口中进行口对口吹气,时间约2秒钟;然后松开伤者的口、鼻,让其自行呼气,时间约3秒钟;频率每分钟16次。
实施胸外挤压复苏术时,伤者平躺救护者双手交叉重叠对准伤者的左胸突部位进行上下按压,压陷深度约2—3厘米,频率80次/分,使用该方法时根据伤者身体情况注意力度,不要用力过猛造成伤者的其他伤害;在伤者没有恢复正常呼吸和心跳,救护者实施人工呼吸抢救要坚持不能间断和停止抢救(包括运送医院途中)。
实验事故处理急救措施

实验事故处理急救措施实验室的工作环境有时会非常危险,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会导致重大事故。
当实验室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避免事故进一步恶化,保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验事故常见的急救措施。
烧伤处理在实验室,燃烧和化学反应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高温的物质,容易导致烧伤。
如果发生烧伤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将烧伤部位放入冷水中,冷却至少15分钟。
2.如果在去医疗机构的途中,应使用保持烧伤部位湿润的无纺布等物品,盖住烧伤部位,防止皮肤丢失水分。
3.不要用硬物挤压烧伤部位,不要撕掉烧伤表皮或膨胀的衣服。
4.重度烧伤应紧急送往医院,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溅入眼睛的化学药品处理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化学溅入眼睛的事故。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冲洗受伤眼睛。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自来水等,洗眼时间至少15分钟。
2.将头向下倾斜,洗眼时从鼻子侧向外冲洗,避免化学药品流入另一只眼睛。
3.如果仍然感到刺痛或异物感,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切勿拖延时间。
意外触电在实验室中,意外触电经常发生。
如果发生电击,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立刻断开电源,切断触电人员与电源的联系。
2.无法立刻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绝缘材料将触电者与电源隔离开来。
3.如果触电者已失去意识,应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直到医生到达。
4.触电者不可以拖拉或搬动,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化学毒物中毒处理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误食、误吸、误触、误入眼等案例常有发生,相关的中毒法也值得我们了解。
如果发生中毒情况,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停止接触化学物品,呼吸新鲜空气。
2.如果误食或误吸,应立即用水或者牛奶漱口,尽快洗掉口腔、胃肠道的化学物品残留物。
3.如果是接触皮肤,应立即脱掉受污染的衣服,清洗皮肤,并立刻前往医院就诊。
4.如果误入眼睛,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至少20分钟,然后前往医院就诊。
总结以上是一些实验室事故急救处理的方法,不同情况下需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设备进行处理。
实验室中毒途径与急救措施

(3)通过皮肤粘膜吸收引起中毒:某些毒 物通过皮肤粘膜的吸收而中毒,如汞剂,苯胺, 硝基苯等。
毒物从呼吸道、消化道或通过皮肤侵入人体 以后,逐渐侵入血液而分布于全身。其中由皮肤 侵入通过毛囊吸收则比较缓慢。消化道侵入者通 过门脉系统经肝脏入于血液,及从呼吸道侵入者 在肺泡中吸收,两者都比较迅速。
急救措施:
一般认为凡是某种物质进入人体以后,能引 起局部或整个机体功能发生障碍的任何疾病,都 称为中毒。毒物作业的同学越来越少了
当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毒效,引起中毒。例如某些 药品,适量时能起作用,但用量大时可以致死。
化学毒物所引起的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 性和慢性三种。大量毒物突然进入人体,迅速中 毒,引起全身症状甚至死亡者,称为急性中毒。
在分析化验中,要经常接触各种试剂,其中 很多是有毒性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反应所产生 的某些气体或烟雾,也往往有毒。此外,化验分 析中还会偶然发生烧伤,烫伤,炸伤,触电等事 故。所以,化验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毒物知识和 安全防护知识,尽量避免发生事故,而当一旦发
生事故后,能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减轻人身伤害 和财产损失。
化学毒物一般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入人 体,引起中毒的。
(1)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大部分中毒是通 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的,如各种挥发性大的有 机溶剂,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烟雾或粉尘 等。
(2)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除误食外,主
记得下半学期 原本早上早来抄作业的同学越来越少了
要是手上沾染毒物,于吸烟或进食时咽入而中 毒。如氰化物、砷化物、有机农药等。
记得下半学期 原本早上早来抄作业的同学越来越少了
在化验室里,遇到有人急性中毒,原则上应 尽快送或请医生来诊治,并报告领导。在送之前, 应迅速查明中毒原因,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以下 急救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中毒急救原则
化学实验室中毒的应急处理办法
1吸入时的处理方法
应先将中毒者转移到室外,解开衣领和纽扣,让患者进行深呼吸,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待呼吸好转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2吞食药品时的处理方法
① 为了降低胃液中药品的浓度,延缓毒物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并保护胃粘膜,可饮食下列食物:如牛奶、打溶的鸡蛋、面粉、淀粉、土豆泥的悬浮液以及水等。
也可在500ml 的蒸馏水中,加入50g 活性炭。
用前再加400ml 蒸馏水,并把它充分摇动润湿,然后给患者分次少量吞服。
一般10g~15g 活性炭可吸收1g毒物。
② 催吐。
用手指或匙子的柄摩擦患者的喉头或舌根,使其呕吐。
若用上述方法还不能催吐时,可在半酒杯水中,加入15mL 吐根糖浆催吐剂之一,或在80ml 热水中溶解一茶匙食盐饮服。
但吞食酸、碱之类腐蚀性药品或烃类液体时,由于易形成胃穿孔,或胃中的食物一旦吐出易进入气管造成危险,因而不要进行催吐。
③ 吞服万能解毒剂2份活性炭、1份氧化镁和1份丹宁酸的混合物。
用时可取2~3 茶匙此药剂,加入一酒杯水,调成糊状物吞服。
3药品溅内后,应立即吐出并用大量清水漱口。
常见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强酸致命剂量1ml
吞服强酸后,应立即服200ml 氧化镁悬浮液,或氢氧化铝凝胶、牛奶及水等,迅速将毒物稀释。
然后至少再吃十几个打溶的鸡蛋作为缓和剂。
由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要使用。
2强碱致命剂量1g
吞食强碱后,应立即用食道镜观察,直接用1%的醋酸水溶液将患处洗至中性。
然后迅速服用500ml 稀的食用醋1份食用醋,加4 份水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
3氨气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输氧。
当氨气进入眼睛时,让患者躺下,用水洗涤眼角膜5~8min后,再用稀醋酸或稀硼酸溶液洗涤。
4卤素气体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
吸入氯气时,给患者嗅1∶1 的乙醚与乙醇的混合蒸气。
吸入溴蒸气时,则应给患者嗅稀氨水。
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气体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
药品进入眼睛时,应用大量水冲洗,并用水洗漱咽喉。
6汞致命剂量70mg HgCl2
吞服后,应立即洗胃,也可口服生蛋清、牛奶和活性炭作沉淀剂;导泻用50%硫酸镁。
常用的汞解毒剂有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
7钡致命剂量1g
将30g 硫酸钠溶于200ml 水中,给患者服用,也可用洗胃导管注入胃内。
8硝酸银
将3~4 茶匙食盐溶于一杯水中,给患者服用。
然后服用催吐剂,或者进行洗胃,或者给患者饮牛奶。
接着用大量水吞服30g 硫酸镁。
9硫酸铜
将0.1~0.3g 亚铁氰化钾溶于1 杯水中,给患者服用。
也可饮用适量肥皂水或碳酸钠溶液。
10氰致命剂量0.05g
吸入氰化物后,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使其横卧。
然后将沾有氰化物的衣服脱去,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吞食氰化物后,同样应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并用手指或汤匙柄摩擦患者的舌根部,使之立刻呕吐,决不要等待洗胃工具到来才处理。
因为患者在数分钟内即有死亡的危险。
不管怎样,要立即进行处理。
每隔2min给患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15~30s。
这样氰基便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无毒的氰络高铁血红蛋白。
接着再给患者饮用硫代硫酸盐溶液,使氰络高铁血红蛋白解离,并生成硫氰酸盐。
11烃类化合物致命剂量10~50ml
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
如果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则会发生严重的危险事故。
所以,除非患者平均每公斤体重吞食烃类化合物超过1ml ,否则应尽量避免洗胃或使用催吐剂。
12甲醇致命剂量30~60ml
可用1 %~2 %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
然后将患者转移到暗室,以控制二氧化碳的结合能力。
为了防止酸中毒,每隔2~3h吞服5~15g 碳酸氢钠。
同时,为了阻止甲醇代谢,在3~4 d内,每隔2h,以平均每公斤体重0.5ml 的量口服50 %的乙醇溶液。
13乙醇致命剂量300ml
首先用自来水洗胃,除去未吸收的乙醇。
然后一点一点地吞服4g 碳酸氢钠。
14酚类化合物致命剂量2g
吞食酚类化合物后,应立即给患者饮自来水、牛奶或吞食活性炭以减缓毒物被吸收的程度。
然后应反复洗胃或进行催吐。
再口服60ml 蓖麻油和硫酸钠溶液将30g 硫酸钠溶于200ml 水中。
千万不可服用矿物油或用乙醇洗胃。
15乙醛致命剂量5g 和丙酮
可用洗胃或服用催吐剂的方法除去胃中的药物。
随后应服泻药。
若呼吸困难,应给患者输氧。
丙酮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中毒。
16草酸致命剂量4g
应给患者口服下列溶液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①在200ml 水中溶解30g 丁酸钙或其它钙盐制成的溶液;②可饮服大量牛奶,也可饮用用牛奶打溶的鸡蛋白,起镇痛作用。
17氯代烃
吞食氯代烃后,应用自来水洗胃,然后饮服硫酸钠溶液将30g 硫酸钠溶于200ml 水中。
千万不要喝咖啡之类的兴奋剂。
吸入氯仿后,应将患者的头降低,让患者伸出舌头,保持呼吸道畅通。
18苯胺致命剂量1g
如果苯胺沾到皮肤上,应用肥皂和水将污物擦洗除去。
若吞食,应先洗胃,然后服用泻药。
19三硝基甲苯致命剂量1g
沾到皮肤上时,应用肥皂和水尽量将污物擦洗干净。
若吞食,首先应洗胃或用催吐剂进行催吐,待大部分三硝基甲苯排出体外后,再服用泻药。
20甲醛致命剂量60ml
吞食甲醛后,应立即服用大量牛奶,再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进行处理,待吞食的甲醛排出体外,再服用泻药。
如果可能,可服用1 %的碳酸铵水溶液。
21二硫化碳
吞食二硫化碳后,首先应洗胃或用催吐剂进行催吐,让患者躺下,并加以保暖,保持通风良好。
22一氧化碳致命剂量1g
首先应熄灭火源。
并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使患者躺下,并加以保暖。
为了使患者尽量减少氧气的消耗量,一定要使患者保持安静。
若呕吐时,要及时清除呕吐物,以确保呼吸道畅通,同时要进行输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