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实验试题
第38届物理竞赛决赛理论试题与解答(含参考解答及评分标准)

2r0 (1 cos) 12
目标 A 的轨道长轴为 2r0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Tc TA
a r0
3/2
1
cos 12
3/2
⑦(1 分) ⑧(2 分)
⑨(2 分) ⑩(4 分)
6
(4)现将点火后速度用点火参数表达。取极坐标,径向(从圆轨道中心即焦点指向追击者 c
所在位置的矢径方向)速度为
点为球心,P 点到小孔中心 O 的距离为 r0 ( r0 ),
分别以
r0
2
、 r0
2
2
、 r0
3
2
、 为半径做球
面,将小孔所在平面的波面划分成 N 个环带( N 为自
图 1a
然数),P
点到小孔边缘
M
的距离为
r0
N
2
,半径最小的环带则是一个圆面,这样划分出
的环带称为半波带(因为相邻环带的相应边缘到
rc (c
)
1
R cos(c
)
⑥(3 分)
初始条件为
rc r0 , 当c 0
代入⑥式得
于是
R r0(1 cos)
rc
(c
)
1
r0
(1 cos) cos(c
)
(3)由⑥式可得点火后的椭圆轨道的长轴长度 2a 为
2a
r近
r远
r0 (1 1
cos )
r0 (1 1
cos )
P
点的光程差为
2
)。显然,环带的数目
N
决定了 P 点的位置。在需要将原有半波带重新划分或合并时,只考虑将已有的每个半波带
重新划分为若干个新的半波带,或者将已有的若干个半波带重新合并为一个新的半波带。 (1)(8 分)若 N 2n 1 ,试分别求相应于 n 0 和 n 1 时 P 点的位置 P0 ( P0 为轴上最右 侧的亮点,称为主焦点)和 P1 ( P1 也为亮点,称为 次焦点)。
山东省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实验试题

电学:测量小电阻
已知:R bc=10000Ω,R cd为mΩ量级
仪器:电位器W1约为470Ω,电阻R3约为100KΩ,2个六旋钮电阻箱,2个单刀双掷开关,1个长断开关,一个灵敏电流计,高内阻电源E2,电压9V.
题目:(1)设计方案,测量小电阻R cd,要求五位有效数字,最后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2)采用与(1)相同的实验方案,测量电阻R de,并且说明限制电流大小的措施
要求:测量过程中限制电流大小,通过任何电阻的电流不能超过200mA.
精准安全地测量
求出测量量的A类不确定度。
力学:基于单摆的实验
仪器:2个相同钢球,仪器架,支架,台座,复写纸,坐标纸,秒表,2个钢板尺(量程20cm,30cm,20cm的已安装在仪器架上)
题目:1.测量双线钢球的等效摆长(不能直接用钢板尺测量)
2.利用仪器,测量两小球间的碰撞动量转换率。
要求:1,小球的碰撞后的水平位移多次测量,求出其不确定度并正确表达2,写出为提高测量精度采取措施及注意事项。
第精编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参考答案精校版

除卫星旋转的一种方法就是所谓消旋法,其原理如图所示半径为R,质量为M 的薄壁圆筒,,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图中O 是圆筒的对称轴,两条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20分)如图所示,哈雷彗星绕太阳S 沿椭圆轨道逆时针方向运动,其周期T 为76.1 年,1986年它过近日点P o 时与太阳S 的距离r °=0.590AU, AU 是天文单位,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经过一段时间, 它等于地球 彗星到达 轨道上的P 点,SP 与SP 的夹角9 已知:1AU=1.50X 1011m,弓I 力常量 10一 11Nrr/kg 2,太阳质量 m=1.99 X 求P 到太阳S 的距离r p 及彗星过P 的大小及方向(用速度方向与SR 的 示)。
p =72.0 °。
G=6.67 X 1030kg ,试 点时速度 夹角表 二、 (20分)质量均匀分布的刚性杆 AB 点与水平地面接触,与地面间的静摩擦系数为点与光滑竖直墙面接触,杆 AB 和CD 接触处的 为卩c ,两杆的质量均为m 长度均为I 。
1、 已知系统平衡时AB 杆与墙面夹角为9,求 夹角a 应该满足的条件(用a 及已知量满足的 示)。
2、 若卩 A =1.00,卩 c =0.866, 9 =60.0 °。
求系 的取值范围(用数值计算求出)。
三、 (25分)在人造卫星绕星球运行的过程中, 对称转轴稳定在规定指向,一种最简单的办法 在其运行过程中同时绕自身的对称轴转,但有CD 如图放置,A (1 A , B 、D 两静摩擦系数 CD 杆与墙面方程式表 统平衡时a 为了保持其 _就是让卫星 时为了改变 卫星的指向,又要求减慢或者消除卫星的旋转,减慢或者消足够长的不可伸长的结实的长度相等的轻绳的 一端分别固 定在圆筒表面上的Q Q'(位于圆筒直径两端) 拴有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正常情况下,绳绕2 面上,两小球用插销分别锁定在圆筒表面上的 与卫星形成一体,绕卫星的对称轴旋转,卫星 度为3 0。
2023年江苏省中考物理奥赛试题试卷附解析

2023年江苏省中考物理奥赛试题试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室内垃圾桶平时桶盖关闭防止垃圾散发异味,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
如图所示为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有两个杠杆ABC和DEF在起作用。
则()A.ABC和DEF都是省力杠杆B.ABC和DEF都是费力杠杆C.ABC是省力杠杆,DEF是费力杠杆D.ABC是费力杠杆,DEF是省力杠杆2.两手对拉一弹簧秤,它的示数是10 N,这两手的拉力分别为()A.5 N,5 N B.10 N,10 NC.0 N,0 N D.20 N,20 N3.如图4所示,将灯L1、L2按图甲、乙两种方式接在电压均为U的两个电路中,在甲图中灯L1的功率为4W,在乙图中灯L1的功率为9W.设灯丝电阻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中灯L1两端的电压之比是2∶3B.L1、L2两灯灯丝电阻之比是2∶1C.甲图中灯L1、L2的功率之比是2∶1D.甲、乙两图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是3∶24.通过人体电流过大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两手间电阻约为2kΩ穿干燥胶鞋时,手与地间电阻约为800kΩ。
如果分别加220V电压,则前一种情况通过人体的电流约为后一种的()A.2倍 B.400倍 C.220倍 D.800倍.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只控制灯L2的电路是........................................................................... ()6.(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欣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焦距次数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虚实大小倒正f= l0cm 14513实像a 2301531822实像b 41625(1(2)实验过程中小欣观察到第2次所成的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次所成的像。
38届物理竞赛预赛解析

38届物理竞赛预赛解析导言38届物理竞赛预赛作为一场重要的学术竞赛,吸引了众多物理爱好者的参与。
本文将对此次竞赛的题目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物理知识。
一、第一题第一题主要考察了电路的基本知识。
题目要求根据已知的电阻值和电源电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并求出电源所消耗的功率。
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中提到了电源的两个端点,我们要正确判断电流的流向,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二、第二题第二题涉及到了光的折射现象。
题目给出了两个介质的折射率和入射角度,要求计算出折射角度。
在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可以运用折射定律,根据已知的数据进行计算,最终得出结果。
此外,还需要注意角度的单位,确保计算过程的准确性。
三、第三题第三题是一道力学题,考察了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题目给出了物体的质量、斜面的倾角和摩擦系数,要求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可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得出加速度的表达式,并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中提到了摩擦系数,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计算。
四、第四题第四题是一道热学题,涉及到了热传导和温度变化。
题目给出了两个物体的初始温度和热传导系数,要求计算它们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
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可以运用热传导定律,根据已知的数据进行计算,最终得出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中提到了热传导系数,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五、第五题第五题是一道电磁学题,涉及到了电场和电势能。
题目给出了电场强度和电荷间的距离,要求计算电势能的变化。
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可以运用电势能的定义和电场强度的公式,根据已知的数据进行计算,最终得出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中提到了电场强度的方向,我们要正确判断电势能的变化情况。
六、第六题第六题是一道光学题,涉及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题目给出了两束光的波长和相位差,要求计算出干涉条纹的间距。
第38届物理复赛试题

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一、1、一宽束平行光正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平凸透镜左侧主轴平面上,会聚于透镜主轴上的F点,系统过主轴的截面如图,已知透镜顶点0到F点的距离为r0,在极坐标系中求透镜凸面的形状,并表示成直角坐标系的标准形式2、在图中的光学系统中,共轴地插入一个折射率为n'的平凹面镜(在凸透镜的右侧),顶点在0、F之间的光轴上,到F的距离为山代,使原来会聚光最后平行射出(1)、在极坐标系中求透镜凹面的形状,并表示成直角坐标系的标准形式(2)、已知凸透镜的汇聚光线和主轴的最大夹角为Omax,求入射平行圆光束与出射圆光束的横截面半径之比(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二、一端开口的薄玻璃管竖直放置,开口向上,玻璃管的总长度L=75cm,横截面积S=10cm2,玻璃管内有水银封闭一段理想气体,水银和气体之间有一薄而轻的绝缘光滑活塞,气柱高度与水银柱高度均为h=25cm,已知该理想气体初始温度T0=400K,定容摩尔热容C V=5R/2,其中R=8.31J/(molK),水银密度P=13.6*103Kg/m3,大气压强P0=75cmHg,重力加速度g=9.8m/s2(1)、过程A,对封闭气体缓慢加热,使水银上液面恰好到达玻璃管开口处,求过程A中封闭气体对外做的功(2)、过程B,继续对封闭气体缓慢加热,直到水银恰好全部流出,计算说明过程B 能否缓慢稳定地发生,及气体吸收的热量(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三、一个半径为r的超球在上、下两个固定的平行硬板之间运动,与两板连碰3次后,几乎返回原处,开始球心的速度(V°x,V0y,V0z=0),角速度3。
(轴过球心,平行Z轴),重力不计。
求每一次碰后球心的水平分速度和转动的角速度(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四、一个小磁针可看成一个半径很小的电流环,其磁矩卩的大小为U=IS(I为固定不变的环电流强度,S=nR2,R为电流环的半径),方向与电流所在的平面垂直,且与电流方向成右手螺旋关系,如图,两个小磁针A和B的磁矩大小保持不变均为卩,质量均为m,取竖直向下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
宝应县中学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卷(二)答案与分析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二)答案与分析第一题(25分)本题中,物体受耗散力的作用,做减幅振动。
物体在水平方向仅受弹性力x F 20-=和摩擦力、合力为: mg x F μ±-=20合物体向左运动时,第二项取正号,向右运动取负号,设弹性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时的位置为a.ma m g a 2.0020±==±-μ显然,物体速度为零时的位置在m x 2.00≤≤区间时,静摩擦力能与弹性力平衡,物体将静止。
1、开始时,物体从x 0向左运动,受力为:)(2020a x mg x F --=+-=μ合由此可知,物体从00→x 是作平衡点为x=a 的简谐振动的一部分,振幅和周期分别为:m a x A 9.001=-= s k m T 4.1/2==π从00→x 运动时间为1t ∆,如图所示,物体在x=0处反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
2、物体向右运动受力为:)(2020a x mg F +-=--=μ合所以物体向右运动可看成是平衡点为x=-a 的简谐振动的一部分,周期不变: s k m x T 4.1/2==3、由于在x=0,振动的总能量对于平衡点为a 和-a 的振动是相等的,所以两振动的振幅一样,即物体从x=0向右运动到m a x a A x 7.02011=-=-=处再向左运动,时间为2t ∆(如图)。
显然,2/21T t t =∆+∆①同理,物体从x 1=0.7m 处向左运动(振幅m a x A 5.012=-=)经碰撞后向右运动至.3.0212m a x x =-=时间仍为半个周期②从x 2=0.3m 再向左运动,其振幅为m a x A 1.023=-=,以m a x 2.0==为平衡点,所以运动至x=0.1m 处物体停止,这一段时间也是半个周期。
③所以物体运动的时间为: )(1.2)2/(3s T t =⨯=∆④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122/)(2/)(220J kx kx A =-⑤评分标准:结果①、8分;②、4分;③、4分;④、4分;⑤、5分。
第38届物理竞赛决赛实验试题二

3.实验内容
A.
用低频正弦信号测量同轴电缆的等效电容与等效电感(8分)
当正弦信号的频率
0很低、波长远大于待测同轴电缆的长度时,待测同轴电缆可近似用图 2 所示电路等
效,其中1、1分别是低频条件下整条待测同轴电缆的等效电容和等效电感,且满足以下关系:
图 1 同轴电缆(a) 及其结构(b) 和示意图(c) 。为简便起见,示意图( c) 中只画出了中心导体和外层
导体。在同轴电缆两端,中心导体和外层导体都可与导线、负载等相连接。
本实验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同一根均匀同轴电缆的多个特征参数。忽略同轴电缆的损耗。所有结果都不评
估不确定度。
2.实验装置
长度为 5.00 米的待测同轴电缆、信号源(内阻为 R0,可以产生不同频率、不同波形的信号)、交流电压
应的反射系数为 1。末端反射的信号沿−方向传输至始端后,透射出去的部分被信号源内阻0和交流电阻消
耗,反射的部分在同轴电缆中沿+方向传输。由(3)式可知,此时始端的反射系数
1为:
1=
(
0+)−0
(
0+)+0
(5)
所以,第二个台阶电压
2=
1+
1+
1
1,其中第一个
m,末端开路,始端的中心导体与交流电阻 =1000
Ω相连。信号源内阻
0=50
.
0Ω,可产生幅度
.
0V、脉宽=50
.
0μs
、频率为100
Hz
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的脉宽远大于信
0=10
号在同轴电缆中往返一次的时间,即≫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题 实验题 1(50 分)
题文大致介绍实验原理,给出了//
2MB I T π=
1、导出实验公式。
2、画出实验电路图。
3、写出实验步骤。
4、如何判断线圈连线正确?
5、如何判断电流的正反方向。
6、给出①②行数据,要求作图计算出B //
1. 导出公式 (5 分)
根据简谐振动方程,振动周期为//
2MB I
T π
=, 导出实验公式
⎪⎭
⎫ ⎝⎛
+=i R N B I M T 0//227155.041μπ 2. 电路图(5 分)
3. 实验步骤:(15 分)
(1) 调整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使之等于线圈的半径,构成一个亥姆霍兹线圈。
(2) 调节小磁针位置,使其位于亥姆霍兹线圈中心处,调节亥姆霍兹线圈方位使其轴线与小磁针指向相同。
(3)按电路图接好线后,观察小磁针摆动情况,确定亥姆霍兹线圈产生的磁场 B e 的方向与 B //
是同向还是反向;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和大小,测出磁针n 次振动的时间。
4. 改变线圈中的电流值,观察磁针振动的周期变化。
如果磁针振动周期随着线圈电流而变化,说
明线圈串接正确。
(4 分)
5. 电流正向时,磁场大,磁针的振动快;电流反向时,磁针的振动慢。
保持电流大小不变,改变
电流方向,根据磁针的振动快慢,确定电流的正反方向。
(4 分) 6. 数据处理和结果(17 分)
序号 1 2 3 4 5 6
① i(mA) 2.00 1.00 0.00 -1.00 -2.00 -3.00 ②t 20(s) 14.87 15.75 16.86 18.28 20.21 22.39 T(s) 0.7435 0.7875 0.8430 0.9140 1.010 1.120 1/T 2(s -2) 1.809 1.612 1.407 1.197 0.9803 0.7972 序号 7 8 9 10 11 12 ①i(mA)
-4.00 -5.00 -9.00 -10.00 -11.00 -12.00 ②t 20(s)
25.62 31.35 33.16 26.95 23.21 20.48 T(s) 1.281 1.568 1.658 1.348 1.160 1.024 1/T 2(s -2) 0.6094 0.4067 0.3638 0.5503 0.7432 0.9537
数据计算(5 分)
作图(10 分):
i 0=-7.16mA
计算结果(2 分)
B // = -B e = 3.22⨯10-5T
(数值 3.14---3.30 均可)
i (mA)
T (s )
第十题 实验 2(30 分)
1. 导出公式(5 分)
s
b d LDF
E D
s b L ∆=
∆⋅=
∆282π
2 计算杨氏模量(12 分)
累加法(9 分)
累加法
∑F i
=15⨯9.80 =147N , ∑∆s i
=16.34cm 代入杨氏模量计算公式,可得
结果 E = 8LD ∑ F
i
π d 2
b ∑∆s
= 1.97 ⨯1011
N m 2
(3 分)
2. 误差(8 分)
由误差传递公式⎪⎪⎭
⎫ ⎝⎛∆+⎪⎭⎫
⎝⎛+⎪⎭⎫
⎝⎛+⎪⎭⎫
⎝⎛+⎪⎭⎫
⎝⎛=∑∑15512
2
2
2
4i d b D L E S d b D L E 标尺σσσσσσ,将各个量的测量误差用仪器的精度来估算,
σ L = 0.05cm
σ D = 0.05cm σb = 0.002cm σd = 0.0005cm σ标尺 = 0.05cm
∆E 范围 0.02--0.08 ⨯1011
都正确。
3. 对于本实验中拉伸法测量,增加负重和减轻负重时,钢丝变形存在一定的驰豫效应,因而测量
值不同。
(5 分)
i
第十题、题文:给出原理图(光路图)及各个字母
1.导出实验公式
2.用累加法计算杨氏模量
2分析仪器精准带来的误差
3.为何增重、减重时负重相同,测得伸长量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