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题整理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1.1听听声音 作业设计及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设计)1.1听听声音一、选择题1.明明站在观众席对面喊豆豆。
明明发出的声音,主要是(A)振动产生的。
A.声带B.舌头C.嘴唇【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根据人的声音产生的原因解答即可。
明明站在观众席对面喊豆豆。
明明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2.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属于(C)。
A.自然界的声音B.动物的声音C.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详解】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的关系,它给我们传来很多,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自然界、动物、人类生产生活都可以发出声音,以此分析题目可知,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
3.下列不属于噪音的是(C)。
A.机器的轰鸣声B.午夜的钢琴声C.教师上课【详解】发声体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噪音,广义上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声音都是噪音。
根据噪音的概念解答即可。
机器的轰鸣声、午夜的钢琴声都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烦躁感,属于噪音,教师上课的声音不是噪音。
4.《听听声音》中描述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刺耳”三组科学词汇。
下列声音中,属于刺耳的是(C)。
A.窃窃私语声B.钢琴声C.鞭炮声【详解】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给出的选项中,窃窃私语声的音量很小,钢琴声有节奏感,比较悦耳。
鞭炮声声音较大,比较刺耳。
5.不是耳朵的结构是(A)。
A.耳郭B.外耳C.中耳D.内耳【详解】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6.有经验的人买碗时常常把两只碗碰一碰,通过辨别声音的(C)来判断碗的好坏。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量【详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声音的依据。
买碗时,将两只碗碰一碰,好碗和有裂缝的碗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能辨别出碗的好坏,所以C符合题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天气一、多项选择题1.通常通过()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A.云量B.降雨量C.气温D.风向E.风速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
A.晴天B.多云天C.雨天D.阴天3.科学家通过研究大气、云、风和各种形式的降水——()等,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观测天气。
A.雨B.雪C.冰雹D.雾4.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
A.积云B.层云C.卷云D.白云二、填空题1.()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和()来描述。
3.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4.“()”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5.( )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有了(),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察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6.()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
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7.()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8.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9.()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它有3~4个风杯,连接在一个类似于自行车轮子的辐条上,辐条在风吹的时候带动中间的轮轴转动,安装在轮轴上的示速器就显示出风的速度。
10.()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1.()是测量降雨量多少的装置。
()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12.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
()通常是灰色的。
()有时候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
如果()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它为()13.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作业练习题

第一单元《天气》1、关心我们天气姓名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我们可以通过、、、和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和、、云量是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5、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2、天气日历姓名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
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和时间、,气温、风向和。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
云的类型。
3.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时间、地点。
4.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或后,才能读数。
5.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3、方向和风速姓名1.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和来描述。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风的速度是以风来计算的。
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4、降水量的测量姓名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
2.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等。
3.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
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或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5、云的观测姓名1.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和。
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3.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和。
4.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它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5.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第二单元《溶解》1、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姓名1.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和,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来取。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练习题

四年级科学期末练习题第一单元 1.1听听声音一、选择题1.不能用来描述声音的是()A.高、低B.强、弱C.多、少2.无论在任何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声音。
()A.正确B.错误3.下列声音中,()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
A.海浪声B.歌声C.风声1.2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____而产生的。
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钢尺没有()。
A.受到力B.断裂C.振动3.我们平常听到蚊子“嗡嗡”声,是由蚊子的()振动引起的。
A.口器B.翅膀C.触角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练习题1.填空。
(1)上课时,老师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传人同学们的耳朵中的。
(2)“隔墙有耳”是因为()能传播声音。
古时候,人们常用耳朵贴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追兵,这是因为()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最慢的是()。
(4)花样游泳的选手头部潜入水中时,仍能随音乐起舞,这说明()能传播声音。
(5)甲、乙两位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次敲击声。
2. 选择。
(1)拉小提琴时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木头B.空气C.琴弦(2)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空气B.棉线C.纸杯(3)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所以人们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A.空气B.无线电设备C.任何物质(4)用耳朵紧贴钢轨,可以听到很远的火车在钢轨上行驶的声音,这个声音是通过()传到耳朵里的。
A.空气B.火车C.钢轨(5)上课铃声响起,校园中各个地方的同学都听到了铃声,这不能说明()。
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中传播的能力强B.声音能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C.铃的振动会引起空气的振动(6)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由()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A.闪电B.空气C.雨水(7)把三个硬币放在铁罐里,摇晃铁罐会发出较响的声音。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探究习题汇总(2020新苏教版)

1.实验名称: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实验步骤:①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②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③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4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侧倾斜。
○5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实验现象:脊椎模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实验结论:脊柱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2.实验名称: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实验步骤:①把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
②在一个小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
③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滴到鱼嘴前方④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
实验现象:鱼的口部和鳃盖的交替开闭,红色液体从鱼的(嘴)中进入,再从鱼的(鳃盖)下流出来。
实验结论:水进入鱼的口腔后与鳃丝接触,鳃丝中充满毛细血管,吸收水中的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然后由鳃孔排到外面,完成鱼的(呼吸)。
3.实验名称:研究鸽子的羽毛。
我的发现对鸽子的作用观察正羽正羽呈扇形排列便于(扇动)空气剪断正羽羽根后正羽管中间是空的可以减轻羽毛的(重量)在正羽上滴水后羽毛(防水)飞行时可以抵挡小雨用放大镜观察绒羽像棉花一样蓬松帮助鸽子在飞行时保持(体温)14.实验名称:研究哺乳动物。
主要特点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恒温、有脊椎体温恒温皮毛的作用保温、保护脂肪的作用保温、提供能量5.实验名称:体验脂肪的作用实验步骤:①把一块动物油脂绑在一只手的食指上。
②将两只手的食指同时浸入一杯冰水中。
③体验两根食指的不同感觉实验现象:绑有动物油脂的食指不感到冷,没绑动物油脂的食指感到(冷)。
实验结论:哺乳动物的脂肪有(保温)的作用。
6.实验名称: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是否有关?假设:拉力大,小车前进快;拉力小,小车前进慢。
保持不变的是:小车的载重、小车行进的路程。
需要改变的是:小车的拉力(与末端挂钩上钩码的数量有关)实验设计:○1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确保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能够自由前进○2画好起点与终点,先挂1个钩码,记录下小车行进固定路程的时间○3重复刚才的实验步骤两次,记录小车行进时间,计算平均值。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性质1、你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注射器抽气注入水中)( 用塑料袋兜空气)。
2、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不会弄湿) ,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
3、把两只气球掉在小棍上,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看到(另一端下沉),说明(空去有质量) 。
4、解开吹满气的气球的绳子,对着自己的脸你有(空气流过)感觉,说明(流动)。
5、用手压气垫有(松软)感觉,怎样解释这种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6、水和空气相比,相同点(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要占据空间)不同点(空气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7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压缩空气:(给车轮胎充气)(给篮球充气)(玩空气枪)等。
8、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二、热空气和冷空气1、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空气受冷会(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3举例说明热空气的用途:(三国时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187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4、(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就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5、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三、空气中有什么1、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中主要的气体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3、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4怎样制取二氧化碳?答:在一只瓶里放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用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里。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试题 一、整理和分析题: 1.根据下表中记录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试题一、整理和分析题:1.根据下表中记录的气温数据回答问题。
据是什么?我推测上午10时的气温大约是:()我的推测依据是:()2.下图是小明所画的某个星期的日最高气温柱形统计图,请你做出分析:这一周的最高气温为(),发生在星期();一周平均气温为(),其中星期()的气温明显偏离平均气温。
这一周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二、实验及记录。
1.观察记录高锰酸钾溶解前后的变化和水的变化(也可以画图)23.怎样做“加快食盐溶解的研究实验?”请选择其中一种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进行研究。
(1)研究的主题:(2)我准备的材料:(3)研究的方法:4.把面粉、食盐、水混合在一起,搅拌后成为面粉、食盐和水的混合物。
(1)我们有办法把面粉从混合液里分离出来吗?请把办法写在下面。
(还可以画图来表示)(2)我们有办法把食盐从水里分离出来吗?请把办法写在下面。
(还可以画图来表示)5.图中的桌子上有一大盆水,还有两个小铃铛。
请在这样的材料条件下,设计一个说明气体、液体、固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
(1)我的“气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2)我的“液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3)我的“固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6.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
我的实验方案研究的问题: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变化时,音高会发生变化吗?我的假设: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越长,音高越();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越短,音高越()。
我的理由: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越长,尺子的振动越(),音高就越();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越短,尺子的振动越(),音高就越()。
实验材料:()厘米长的尺子、()等。
实验设想:(1)试一试尺子在哪个长度范围内能振动发声。
(2)要使尺子振动产生不同音高的声音,我选择()种不同的长度,分别是()。
(3)我把音高分为()。
(4)同一种长度的实验,我打算做()次。
7.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你能举个例子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吗?(1)我需要的材料:(2)我研究的方法:(3)我得出的结论:三、简答题1.说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是因为我们观察到什么?2.说沙子没在水里溶解,是因为我们观察到什么?3.溶解在水里的食盐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如果不能,用什么方法来分离食盐呢?4.说说使用酒精灯需要注意的地方。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练习题(含答案)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练习题(一课一练含答案)(word文档,全文可编辑)粤教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1《种番茄》同步练习【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的生命是从种子开始的。
2.观察并描述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过程,能说出植物的茎和叶等器官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3.能通过测量的方式了解植物茎的长度与周长的变化,养成持续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习惯。
一、填空题。
1、许多植物的生命都是由()开始的。
2、我们要在花盆里做种番茄的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有:()、()、()、()、()。
3、做种番茄的实验,操作步骤是:()、()、()、()、()。
4、种子在发芽时呼吸活动旺盛,要有一定的()、()、()及()等条件。
5、种子发芽的温度一般以()左右为宜。
6、水分是种子发芽必不可少的条件,缺水会导致()。
当土壤中的水分过多,也会因通气不良造成()。
二、判断题。
1、种子在干燥的土壤中很容易发芽。
()2、我们播番茄种子时,把种子放入土中,不用在表面中铺土即可。
()3、春天万物复苏。
也是播种的季节。
()4、浇水要均匀,保持土壤湿润,稍现干燥即用花洒喷水,不可使土壤出现过干、过湿等现象。
()5、发现种子已经发芽出苗,应将覆盖物揭去,使幼苗逐渐见到阳光。
()三、简答题。
简述种番茄的过程与方法。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种子2、花盆土壤小铲喷壶番茄种子3、选种松土播种铺土浇水4、空气温度水分阳光5、15℃6、发芽缓慢甚至不发芽种子腐烂二、判断题。
1、×2、×3、√4、√5、√三、简答题。
1、选种:根据花盆的大小,选择2~3粒饱满的番茄种子准备种植。
2、松土:用铲子铲松花盆中的土壤。
3、播种:在花盆中按压2~3个浅浅的小穴,约0.5厘米深,如过深会导致幼苗难出土。
每两个穴之间要间隔开来,避免幼苗出土后挤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4、铺土:将番茄种子放入小穴后,轻轻地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不要按压。
5、浇水:用花洒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1.判断题。
(1) 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 )(2)天气带来的变化,我们并不能每天都感觉得到。
( )(3)天气预报图中的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 )(4)为了更好地认识天气,我们要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 ) 2.我知道的天气现象。
要用雨伞的天气阵雨、小雨、( )、( )、( )适合野餐的天气多云、微风、( )、( )、( )感觉寒冷的天气冰冻、有霜、( )、( )、( )3.描述今天的天气。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4.用气泡图表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天气日历1.选择题。
(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常叫做( )。
A.天气表B.气温表C.天气日历(2)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是( )。
A.晴B.阴C.大雨(3)在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B.遇到周末和假期,应该停止观察记录C.尽量在同一个地点进行观察记3温度与气温1.判断题。
(1)温度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 )(2)每天教室里的温度和教室外的温度是一样的。
( )(3)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 )(4)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比早上的气温高。
( ) (5)某小组测得的温度与其他组不一样,肯定是温度计坏了。
()4风向和风速1.判断题。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2)从西北方吹向东南方的风是东南风。
()(3)我们一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4)只有用旗子才可以帮助我们估计风速。
()(5)风向和风速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2.选择题。
(1)风向可以用( )来测量。
A.风速仪B、风向标 C 风量仪(2)风每秒钟行进的距离称为( )。
A.风速B.风向 C 风量仪(3)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时,风向是( ) A.东风B.西风C南风(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 )个等级。
A.9 B.1 1 C.134.小资料。
我国东汉时的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发明了一种候风仪,又叫“相风铜鸟”。
这种仪器制作简单,即在空旷的地上立一根五丈高的长杆,杆上装一只可以转动的铜鸟。
人们可以根据铜鸟随风转动的方向判断风向。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向计。
西方国家所使用的风向计直到12世纪才开始出现,比张衡的“相风铜鸟”晚了约1000年。
5.降水量的测量1.判断题。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
( )(2)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 )(3)无论什么形状的透明杯子,都可以用做雨量器的刻度杯。
( ) .(4)在模拟降雨的实验中,喷壶要离开雨量器一定的距离。
( ) (5)我们利用降水量柱形图是无法了解不同日期的降水变化的。
( ) 2.选择题。
(1)下面的天气现象中,( )不是降水的形式。
A.暴雨B.大雪‘C.冰冻(2)(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A.雨量器B.,集水漏斗C.测量试管(3)自制雨量器的刻度纸条是用来( )的。
A.模拟降雨B.测量降水量C.一收集雨水(4)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 、,j、时的降水总量。
A.6 B.12 C.24(5)今天下了暴雨,我知道降水量在( )毫米之间。
A.10~25 B.25~50 C.50~1006云的观测1.判断题。
(1)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晴天的时候,天空中一定是没有云的。
()(3)云可以看做是天上的雾。
()(4)积云可能会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5)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卷云。
()2.选择题(1)当所有的天空都被云覆盖,这时的天气称为( )。
A.晴天B.多云C.阴天(2)纤细的雨状云是( ),它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A.积云B.层云C._卷云(3)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眄云叫做( )。
A.积云B.层云C.卷云3.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了许多根据云的特点来判断天气的谚语。
请你收集几条谚语,写在框中。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1、判断题。
(1)对天气观察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2)从“日期—气温”表中,我们无法计算出这段时间的平均气温。
( )(3)从我的观察记录来看,这一个月的晴天天数要比雨天天数多。
( )(4)从我的观察记录看,这一个月的降水形式主要以雷阵雨为主。
( )(5)利用降水量变化柱形图,我们可以了解一段时间的降水情况。
( )2、下表是小明所作某月的降水量记录,请你帮助他完成降水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某月的降水量记录(单位:毫米) 记录人:陈小明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降水量0 0 0 5 9 5 0 0 0 0 15 0 0 0 9 日期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降水量26 40 0 0 0 0 5 0 5 0 0 0 0 0 0 我的数据整理和分析:(1)本月中,下雨天共( )天,其中小雨( )天,中雨( )天,大雨( )天,暴雨( )天,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天。
(2)本月中,每周的降水量统计如下:周次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合计降水量(毫米)单元练习1、判断题(1)利用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可以准确地观测天气。
( )(2)在天气情况的记录中,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 )(3)利用天气日历,我们可以方便地分析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 )(4)从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中我们可以推测一年的气候变化。
( )(5)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生根的记录数据。
( )(6)同一时间,阳光下和背阴外的温度一定是相同的。
( )(7)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 )(8)风速的等级只能用风速仪来测定。
( )(9)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 )(10)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卷云。
( )2、选择题。
(1)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1”表示( )A、无风B、微风C、大风(2)27℃读作( )A、摄氏二十七度B、二十七度C、二十七摄氏度(3)当红旗朝东飘扬时,风向是( )A、东风B、西风C、南风(4)(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A、雨量器B、风向标C、温度计(5)“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这句谚语中的“城堡云”就是( )A、积云B、层云C、卷云3、画一画。
天气现象多云阴天小雪小雨二级风天气符号4.根据小明提供的某一天的天气信息,在下表的相应位置打“√”。
上学时——能见度1O米;需要穿毛衣;许多人外出时都带了雨伞。
中午时——汽车开过时,许多地方都溅起水花;大树被吹得直摇摆。
放学时——天空阴沉沉的;炊烟往东飘去。
天气情况口晴天口多云口阴天口雨天早上情况口有雾口有霜口有冰口有露气温情况口炎热口温暖口凉爽口寒冷云的类型口积云口层云口卷云风向情况口东风口南风口西风口北风风速情况口无风口微风口大风5.根据下表,画出某地区一年的降水量柱形图。
某地区一年的降水量情况记录表(单位:毫米)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50 130 170 110 90 120 80 50 40 30 40 30第二单元溶解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选择题。
(1)我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A.食盐沉到了杯子底部B.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C.在水中看不到食盐了D.在滤纸上留下了食盐(2)我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A.沙沉到了杯子底部B.在滤纸上没有看到沙C.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D.杯子里的水变浑浊了(3)我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A.水变白色了B.面粉没有沉到杯子底部C.面粉看不见了D.在滤纸上留下了面粉(4)在过滤面粉与水的混合液体的过程中,( )的方法是错误的。
A.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要超过滤纸的边缘B.在往漏斗里倒液体的时候,我们应该通过玻璃棒引流C.在过滤过程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2、写出过滤实验中使用的各种实验器材的名称。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1、请写出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高锰酸钾进入轻轻摇晃杯子搅拌后高锰酸水中时的状态后的高锰酸钾钾的状态2.选择题。
(1)下列关于“沙不能溶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水中有沙颗粒的沉淀B.沙能被过滤出来C.沙均匀地分布在水中(2)在高锰酸钾刚刚放入水中的时候,( )的地方高锰酸钾最多。
A.透明B.深紫色C.淡紫色(3)( )在水中搅拌后,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沉淀下来。
A.沙B.食盐C.面粉(4)食盐在水中充分溶解后,( )的说法是正确的。
A.水面最咸B.中间最咸C.各个地方都一样咸(5)把少量的( )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我们还能看到颗粒。
A.沙B.食盐C.高锰酸钾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1、画一画胶水和食用油在水中的分布情况。
2.选择题。
(1)( )放入水中后,会漂浮在水面上。
A.胶水B.酒精C.食用油(2)( )放入水中后,会沉到水底。
A.胶水B.酒精C.食用油(3)酒精在水中溶解后,会分布在水的( )。
A.上部B.下部C.各个地方3.小资料。
漂浮在海面上的石油,严重时会杀死许多动植物。
清除海洋石油污染是非常困难的。
英国一位农场主发明了一种用机编禾草排治理石油污染的方法,不仅能防止石油在海洋中扩散,而且能吸收比自身重15倍的石油,禾草中又以大麦秸秆治理污染的效果最好。
1992年,一艘油轮在设得兰群岛附近失事后,有关部门在海上放置了22千米长的禾草排,从而保护了海滨浴场和渔场免遭污染。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填空题。
(1)50毫升的水大约能够溶解( )克的食盐。
(2)50毫升的水大约能够溶解( )克的小苏打。
(3)比较食盐与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的溶解能力更强。
2.轻轻地打开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约三分之一管的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或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
(1)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我发现:(2)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我发现:(3)再慢慢地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我发现:3.有些液体中溶解有大量的气体,打开瓶盖时会冒出许多气泡。
请在方框中用打“√”的方法找出这些液体。
口矿泉水口雪碧口可乐口牛奶口啤酒口醋口酱油口白酒5溶解的快与慢1.哪块水果糖溶解得快?(1)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水果糖同时放入装有半杯水的两个杯子中。
用筷子搅拌的这一杯,,水果糖的溶解速度( );没有用筷子搅拌的那一杯,水果糖的溶解速度( );实验证明,( )可以加快溶解。
(2)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水果糖,把其中一块切碎,然后同时放入装有半杯水的两个杯子中。
切碎的水果糖溶解速度( );没有切碎的水果糖溶解速度( );实验证明,( )可以加快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