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悦悦”事件感想
小悦悦事件反思

杜子:浅谈“小悦悦最近,广东佛山先后两次遭碾压丧命的“小悦悦事件”,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
在纸面媒体和网络之上,厉声谴责18路人者有之,冷静反思中国道德制度者有之,高度赞扬援手相救的阿婆和热心捐助者有之。
多日网上观察学习思考之后,在此谈一谈个人对“小悦悦事件”的看法。
1. 小悦悦母亲监护失职俗语说“谁家的孩子,谁抱着”。
作为一个没有丝毫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两岁孩童,其监护人------小悦悦的母亲,一个身心健全的成年人,本应该能够意识到任由孩子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独自玩耍是很危险的,有能力却没有尽到陪伴看护的监护职责。
当然,人人又都是“社会人”,除了监护人个人意识问题之外,还存在一个制度环境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没有对监护人的监护职责作出具体明确的规范,也没有对监护人的监护不力作出相应的法律责任规定。
这两部法律很难对监护人起到正面引导事后惩戒和教育他人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当细化监护人的监护义务,明确违犯者的法律责任。
2. 肇事司机漠视他人的存在,没有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据前一个肇事司机供述,他当时只是为寻找索要货款的商铺左顾右盼,没有看到车前的小悦悦,没有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属于无心之失。
但接下来“压死只要赔两万,压伤需要几十万”的说法,何其冷血残忍!这笔中国特色的“死比伤贵”的经济帐,始终没有引起中国官方(具体说是立法机关全国人大)的重视,始终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除了“中国人命不值钱”---------法定死亡赔偿数额相对较少外,交通死亡肇事司机的刑罚也畸低,甚至赔偿可免除刑事处罚(当然也存在有当事人“私了”的情况)。
任由交通肇事死比伤的成本还要低的现状一直延续下去而无动于衷,这完全可以理解为对生命的制度性漠视。
“乱世用重典”,中国法律不妨大幅提高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加大对交通事故死亡肇事司机的刑事处罚力度。
从小悦悦事件中的感想

从“小悦悦事件”中所想系部:建筑工程系专业:建筑工程管理班级:建管A1002班姓名:贾大卫学号:08121002152012年5月18日1:内容摘要与关键词 (1)2:社会为何变得如此冷漠 (2)3:如何让社会不再冷漠 (4)4:传递温暖,从我做起 (5)引言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2011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2011年10月29日,没有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小悦悦遗体在广州市殡仪馆火化,其骨灰将被带回山东老家。
关键词小悦悦社会冷漠人文关怀传递温暖一、社会为何变得如此冷漠孔子说,礼失求诸野。
中华民族的礼义廉耻,原本植根于最质朴最底层的“草民”中间。
路旁行人口似碑,不管是大是大非的价值判断,还是急公好义、古道热肠的民间道德,都是五千年文明史得以绵延不绝的重要支撑。
基于此,我们一面对陈贤妹们的良知善行深深致敬,一面也必须对冷血的路人报以严厉谴责,他们对生命冷漠如斯,不仅是文明社会的耻辱,也让文明古国蒙羞。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见多了肇事司机撞人后驾车逃跑的情况。
但我们远未想到,会有18名路人看见倒在地上的小悦悦而冷漠离开。
我们的民族,本是个讲道德重情感的民族。
但改革开放之后,人们一直处于追求物质的发展,忽视了人的精神的追求,人们的价值观逐渐改变,社会的道德底线一再下降。
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正成为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必须面对的考题。
这道考题不仅涉及道德的考问,也关乎文明社会的公民责任。
在一些国家,见死不救甚至会构成犯罪,英国的“见死不救罪”规定:如果涉嫌“没有对涉险人士予以协助”,将面临法律的惩罚。
小悦悦事件反思

小悦悦事件反思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令人痛心的事件。
其中,小悦悦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起事件使我们深刻反思了个体道德观念和社会道德伦理的缺失。
本文将就小悦悦事件展开讨论,探索我们应该如何反思并改善社会道德风气。
小悦悦事件是指2011年中国山东省临沂市的一起交通事故。
当时,一辆货车在某大街行驶,不慎撞倒了两岁的女童小悦悦。
然而,在接下来的七分钟里,司机逃离现场,导致小悦悦被后续车辆连续碾压,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社会,引发了人们对于道德底线的思考。
首先,小悦悦事件反思了个体的道德观念。
事故中的司机明显缺乏道德职责感和同情心,他选择逃离现场而不是及时报警或寻求帮助。
这种自私的行为让我们不禁怀疑道德观念在一些人心中是否已经模糊了。
对于个体而言,培养和弘扬正确的道德观念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教育每个人要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以行动践行道德原则。
其次,小悦悦事件反思了社会的道德伦理。
在事故发生后的七分钟内,车辆和行人经过都对小悦悦的身体毫不关心,甚至麻木不仁地将她再次碾压。
这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冷漠和缺乏同理心的一面。
建设一个和谐有爱的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加强社会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各个层面的道德进步。
同时,我们也应该推动立法和加强执法力度,确保个体的道德行为在法律的底线之内。
此外,小悦悦事件反思了应急救助体系的不完善。
在小悦悦被连续碾压的那七分钟,没有人及时伸出援手。
这暴露了我们在应急救助方面的薄弱之处。
我们应该完善紧急救援体系,提高人们对于危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关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事故发生后的救治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悲剧。
最后,小悦悦事件也让我们思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悦悦事件中,小悦悦的监护人明显疏忽了对她的照料。
这种不负责任的家庭教育让小悦悦置身于危险的环境中。
家庭是培养孩子道德观念和人格塑造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不能被忽视。
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小悦悦事件读后感小悦悦事件是中国社会发生的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
这个事件让我深刻反思了当前社会道德与人性的丧失,并对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阅读与了解这一事件,我深深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互助与关爱的重要性。
小悦悦是一个无辜的2岁女孩,她在街头被一辆压过的货车撞倒后,遭遇车辆碾压。
令人唏嘘的是,事发后路人纷纷走过,却无一人停下帮助小悦悦。
此时,小悦悦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可惜没有人伸出援手。
最终,小悦悦因为长时间缺乏及时救助,导致严重缺氧,不治而亡。
震撼人心的小悦悦事件引发了社会对于冷漠与缺乏道德关怀的广泛讨论。
人们对于那些被称为"路人"的普通市民的漠视感到愤慨。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每天都在忙碌着追逐我们的自身目标与利益。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想,这些路人们可能也被现代社会的压力与紧张所影响,导致了他们选择了"置之不理"的态度。
然而,这种态度实在让人心寒。
“人间冷暖自知”,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困境时都期望得到援助,难道我们就不能给予别人一点温暖和关怀吗?从这件事中,我也看到了当前社会道德与人性的丧失。
我们总是抱怨社会问题的种种,但事实上,社会问题的产生与恶化,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观念与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悦悦事件揭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我们缺乏共同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
只有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关注他人的困境,尊重他人的生命,才能构建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加强道德教育。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懂得关注他人,主动帮助他人。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大对道德倡导的宣传力度,让道德行为成为社会的美德,受到广泛赞扬和尊重。
其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我们要学会关怀他人,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多一点宽容和善良。
当我们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不要犹豫,伸出援手。
即使我们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可以为他人提供一份温暖与关爱。
小悦悦事件反思

小悦悦事件反思导读:本文是关于小悦悦事件反思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小悦悦事件反思】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但最终小悦悦还是于21日凌时32分离世。
此事件由此引发国民广泛热议。
“小悦悦事件”之后,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见死不救的行为展开了谴责、质问和反思。
“冷漠”成为时下中国最热的话题。
从民间到官方,小悦悦不断被提起。
其实归根到底这件事件最终围绕着:小悦悦事件为何会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18个路人是否应该接受道德审判?陈贤妹的好心救人是否是炒作?等这几个问题而成为时下的热点。
中国向来都是礼仪之邦。
自秦汉来,中国就有着优越的思想与传统美德。
古人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民风淳朴蔚然。
然而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到如今,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却丢失了他的灵魂,丢失了他自古就有的道德!曾记得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好心的彭宇去扶起被撞倒的老太,最后却被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在彭宇案之后,多少热心助人的人选择了避让,多少内心淳朴的人选择了麻木,又有多少心存善念的人选择了冷漠!彭宇的正义没有得到伸张,因为好心扶起老人,却被判刑罚款。
一件事情的处理反映了一个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
然而,继彭宇案后,小悦悦事件再此激起了社会道德的反思。
小悦悦事件为何会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小悦悦事件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交通事故,更重要的是它反映的是一个日益滑坡的道德该怎样唤起人们的良知。
如同一些国民所讲,道德的崩塌不敢肯定每个人都是无辜者,但可以肯定每个人都会是受害者。
小悦悦事件给了大家一个反思和情绪发泄的平台。
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大肆的宣泄我们的情感,一起探讨挽救道德的解决之道。
广东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广东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知道广东小悦悦事件之后啊,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小悦悦就那么小小的一个人儿,被车给撞了,躺在路上。
你说这事儿多让人揪心啊。
可是呢,更让人寒心的是,那么多路人就从她身边走过,竟然都像没看见似的。
这就好比你走在路上,看到前面有个闪闪发光的宝贝掉了,你都得瞅一眼吧,可这是个活生生的小生命啊,咋就这么冷漠呢?
我就在想啊,那些路人当时心里都在想啥呢?是害怕被讹诈吗?这社会上确实有一些不良现象,有人假装摔倒或者受伤去讹好心帮忙的人,可也不能因为这个就见死不救啊。
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这个世界得变得多冰冷啊。
这就像住在公寓里,大家都关着门,谁也不管谁,那和住在冰窖里有啥区别呢?
不过呢,这个事件也让我看到了一些希望。
最后还是有那个拾荒的阿姨伸出了援手。
这阿姨就像黑暗里的一束光,虽然微弱,但足够温暖。
她可能没什么钱,没什么社会地位,但是她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就告诉我们啊,不管这个社会怎么变,善良永远都是最珍贵的东西。
从这件事,我们整个社会也该好好反思反思了。
我们是不是在追求物质和速度的时候,把良心和道德给弄丢了呢?我们得想办法把它们找回来啊。
比如说,学校里应该多教教孩子们怎么去关心他人,社会上也应该多宣传那些正能量的事儿,鼓励大家做好事。
要是每个人都能像拾荒阿姨那样,不那么冷漠,多一点爱心,那以后像小悦悦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再发生了。
我们的街道也就不再是冷漠的过道,而是充满温暖的大家庭里的小径啦。
广东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广东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广东小悦悦的事儿啊,真是让人心里堵得慌。
你想啊,那么个小娃娃,就那么被车给碾了,多可怜呐。
这时候周围要是有人能赶紧上去帮帮她,说不定这小娃娃就不会遭受后面那么多痛苦了。
可那些路人呢,一个一个就跟没看见似的走过去了。
这场景就像一盆冷水,“哗啦”一下就浇灭了咱心里对人性美好的那种期待。
有人可能会说,那些路人是不是害怕被讹诈啊?这确实是个问题。
可咱退一万步讲,就算有这种风险,那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小生命在地上挣扎呀。
要是当时我在场,我心里肯定也会打鼓,担心会不会被冤枉,但我觉得我还是会去做点什么的,哪怕就是打个120呢。
小悦悦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把咱们社会存在的一些毛病照得清清楚楚。
它让咱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这种冷漠就像一种传染病,在那个时刻,在那条路上,迅速蔓延开来。
不过呢,这事儿也不完全是黑暗面。
最后还是有个拾荒的阿姨伸出了援手,这阿姨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虽然这道光来得有点迟,但好歹让咱们看到了人性里善良的火苗并没有完全熄灭。
从这件事以后啊,咱们可真得好好反思反思。
咱们这个社会得想办法把大家的善心重新给激发出来,不能让害怕被讹诈这种事儿成为见死不救的借口。
得让大家知道,帮助别人其实是一种本能,是一种让社会变得更温暖的力量。
咱们不能让小悦悦这样的悲剧再发生了,每个小生命都值得被呵护,每个需要帮助的人都应该被温柔以待。
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小悦悦的事情真的是让人心里堵得慌。
你想啊,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就像个小天使一样,却在马路上遭遇了那样可怕的事情。
她被车撞了,躺在那儿,就像一个被世界遗忘的小可怜儿。
那些来来往往的路人,一个接一个地走过,就像没看见似的。
这可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我当时就想,这些人的心难道是石头做的吗?
咱们这个社会,一直都说要互相帮助,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可在小悦悦这儿,这些好像都成了空话。
那些路人可能在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这是一条小生命啊!要是自己的孩子或者亲人躺在那儿,他们肯定希望有人能伸出援手的。
不过呢,这个事件也让我看到了,虽然有那么多冷漠的人,但还是有像陈贤妹阿姨这样的好人。
她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在大家都冷漠的时候,勇敢地把小悦悦抱起来,送去救治。
她可能没想太多,就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做事。
这也说明,咱们这个社会还是有希望的,好人还是有的。
小悦悦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社会的一些问题。
它让我知道,我们不能只忙着自己的事情,对别人的苦难视而不见。
每个人都应该有点人情味,有点爱心。
如果下次我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可不想做那些冷漠的路人,我一定要像陈贤妹阿姨一样,做点什么,哪怕只是打个急救电话呢。
而且,咱们也应该教育身边的人,特别是小孩子,要让他们从小就知道要帮助别人,不能那么冷漠。
希望以后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了,咱们的社会应该是充满温暖和爱的,而不是像小悦悦事件里表现出来的那么冰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悦悦”事件感想
那是一段令人揪心的视频。
广东佛山一个五金城里,两岁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碾轧,接下来的几分钟,还有呼吸的悦悦孤零零地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都当没看见,而其间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
这令人心寒的一幕,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将悦悦搬离街心、在高喊中惊动了悦悦妈妈,才得以终止。
终于,濒临脑死亡的小悦悦,躺在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2011年10月21日,多次越过死亡线的小悦悦绝望地撒手人寰,她才来到这个世界两年,还不曾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繁华和美好,而这个冰冷的世界和冷漠的国人就已经将她无情地抛弃……
逝者小悦悦,一个两岁的小女孩。
这个秋天小悦悦见识了人性最冷漠的一面。
也许直到离开的那一刻,她都不会想到国人的冷漠竟至于此!且不说坐视一个两岁生命自生自灭,是否过于冷血和残忍,就算不敢去扶、去拉,不能打电话报个警、叫个急救,让女童早点得到救治吗?如果每一个“我”都多一份热诚,多一点关心,那么即使社会风气不能就此得到根本扭转,至少也会让遗憾和悲剧少一点。
18∶1,多么让人遍体生寒的数字!
或许有些人想去救人,但又害怕“狗咬吕洞宾”,当这两种心理占据主导地位时,其实更多的是在想救人之后被诬陷怎么办?被索赔怎么办?
公交司机救人反被诬告,因为一个小小摄像头还其清白。
“彭宇”效应,已经根植在每个人的心底。
好事,做?不做?两难!很大一部分人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想我不去救人,后边的人会去救的。
尽管有人曾因见义勇为被冤,尽管救人常不免带来某些“麻烦”,但是,见死不救甚至用冷漠来助纣为虐,是在撕裂社会的良知底线,消解公众灵魂深处的仁义善念。
行侠仗义的黄飞鸿早已成为佛山历史与民风的一种代表,佛山因此“城市名片”而在中国家喻户晓。
不幸的是,近日佛山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不是因为黄飞鸿大师,而是因为一名两岁多的小女孩遭两辆车碾过身体、18名路人经过却无人问津。
他们的冷漠,是让文明蒙羞的道德灾难。
而这样的冷漠,绝非特例,却有日渐弥漫的趋势:比如频频发生的老人跌倒无人扶助,面对歹徒行凶无人挺身而出……”
让人诧异的是,在道德环境因各种冷漠渐显不堪之时,弱势者却义务反顾地表现出他们的仗义,比如这一事件中救助女童的拾荒阿姨陈贤妹,还比如那些扶起摔跤老人的青少年……社会道德要靠底层和弱者来维系脸面,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让我们每人都伸出一把援助之手吧,别让尘世的浮华蒙蔽了我们的良心,而弃基本道德不顾,我们是有血有肉有心的人,不是一副冷漠的躯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