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情节分析教案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哪吒闹海》,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后资料了解人物的背景,丰富自己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哪吒闹海的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古诗词的理解与背诵。
2.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形象。
(2)简要介绍哪吒闹海的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课后资料了解哪吒的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哪吒闹海的故事情节。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哪吒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5. 练习巩固(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场景。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后问题,深入思考哪吒闹海的故事意义。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并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引导学生比较哪吒闹海与其他神话故事中的英雄形象,如《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
(2)学生讨论哪吒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2. 文化探究(1)教师介绍哪吒信仰在民间的流传情况,如哪吒庙、哪吒卡通形象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哪吒在现代文化中的影响。
哪吒闹海 教案(3篇)

哪吒闹海教案(3篇)哪吒闹海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讲述哪吒闹海的故事,学习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讲述哪吒闹海的故事。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本课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最喜欢哪个人物呢?说说为什么喜欢他们?2、看来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屏幕上出现的这些动画人物,你们认识吗?(屏幕上依次出现米老鼠、柯南、孙悟空、哪吒的图像。
)3、你们听说过哪吒的故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在你的印象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哪吒两字并加注拼音。
)4、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看,小哪吒多神气,(出示课本上的插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哪吒出生不久大闹东海的故事。
5、出示课题《哪吒闹海》。
简单介绍哪吒。
哪吒是中国神话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仙。
他奉玉帝的命令下凡驱魔,投胎成为托塔天王李靖的儿子。
他出生时是一个肉球,李靖以为是妖精,用宝剑把它劈开,从中跳出一个三头六臂的小孩子,手那乾坤圈,脚踏风火轮,身穿红绫绸。
他左掌有个哪字,右掌有个吒字,就取名为哪吒。
他出生五天就到东海洗澡,搅得海水翻腾,龙宫摇荡。
龙太子出来作战,哪吒一掷乾坤圈就把他砸死,抽下的筋做皮鞭。
老龙王上天控告李靖教子无方,闯下大祸,玉帝命令天兵天将捉拿李靖归案。
哪吒为了表示自己的所作所为与父母无关,依然剖腹挖肠,割肉还给母亲,剔骨还给父亲。
他死后,灵魂飞去西天,向佛主求告。
佛主用碧藕为骨,荷叶为衣,使他的灵魂借莲花为躯体复活。
于是他神通广大,降伏人间九十六洞妖魔,回到天上做玉帝的第一元帅。
二、初读课文1、你们想知道课文中是如何描写哪吒闹海的吗?请大家先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中的生字不多,你掌握了吗?有没有不理解的?(1)重点指导扔书写时的注意点:乃的最后一笔是撇,叉是独体字,第三笔是点而不是捺;即右边是硬耳朵。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一篇神话故事《哪吒闹海》。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详细叙述了哪吒为民除害,智斗东海龙王父子,最终取得胜利的经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课文叙述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智慧、为民办实事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哪吒为民除害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哪吒的形象和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认识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设计相关例题,指导学生解答。
5. 随堂练习(15分钟):设计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哪吒闹海》2. 主要内容:哪吒闹海的原因、经过、结果3. 生字词:东海、龙王、三太子、混天绫、乾坤圈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熟读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
(3)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哪吒闹海的情景。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见学生个人发挥。
(3)见学生个人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哪吒闹海的故事,培养了学生勇敢、智慧的品质。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课后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神话故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复述故事《哪吒闹海》。
(2)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概括故事主题。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学习哪吒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复述故事《哪吒闹海》。
(2)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概括故事主题。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故事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情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和主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读故事《哪吒闹海》,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具。
2. 学生准备:预习故事《哪吒闹海》,了解故事梗概,准备好生字词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谈论与哪吒相关的话题。
(2)教师简要介绍哪吒的背景和故事《哪吒闹海》。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哪吒闹海》,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故事主题。
(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课堂表演。
4. 课堂讲解与提问(1)教师针对故事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主题和人物品质。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哪吒闹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内容。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发展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勇敢、智慧、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哪吒闹海》的故事情节。
(2)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故事大意,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分析哪吒、龙王等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评价人物特点。
5. 课堂小结:(2)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五、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场景或人物。
(3)思考:哪吒为什么闹海?他闹海的原因是什么?下节课分享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朗读与表达:评估学生在朗读课文和表达自己观点时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3. 生字词掌握:通过提问、默写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4. 故事理解:通过学生讲述故事大意和分析人物形象的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024年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

2024年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神话故事《哪吒闹海》。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课文生字词,感受哪吒勇敢、正义的形象,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哪吒勇敢、正义的品质,培养积极向上、助人为乐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哪吒勇敢、正义的品质,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哪吒闹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兴趣。
同时,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吒闹海的故事吗?哪吒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 预习检查(10分钟)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包括生字词、主要内容等。
3. 课堂讲解(15分钟)(1)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哪吒闹海的原因,感受哪吒勇敢、正义的品质。
(3)讲解作者如何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哪吒闹海2. 板书生字词:东海、龙王、夜叉、哪吒、闹海、宝莲灯等。
3. 板书课文主要内容,突出哪吒勇敢、正义的形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想象自己是哪吒,写一篇日记,记录闹海的经历。
2024年某月某日,晴。
今天,我东海小英雄哪吒,为了保护百姓,勇敢地闹海了。
我挥舞着宝莲灯,与东海龙王、夜叉展开激战。
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打败了他们,让东海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哪吒闹海教案(6篇)

哪吒闹海教案(6篇)哪吒闹海教案哪吒闹海教案(一):一、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生活的故事。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讲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为民治一治他们。
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讲哪吒大闹东海,打死了夜叉,制服了龙王三太子。
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哪吒制服了东海龙王,人们又过上了太平的生活。
会复述这个故事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
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写了哪吒闹海的经过。
能生动形象地讲讲《哪吒闹海》故事。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能学会生字,能掌握写钢笔字的要求、写好生字。
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能生动形象地讲讲《哪吒闹海》的故事。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吒闹海》这个故事吗?关于这个故事,你了解些什么?(我明白这个故事出自《封神演义》。
)你明白的真多!明白这本书是谁写的吗?——是明朝一个叫许仲琳的写的。
(他是托塔李天王的第三个儿子,是神话中的小英雄,《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都有这个人物。
)(我明白哪吒有两件法宝——混天绫乾坤圈)书上有两个人,明白哪个是哪吒吗?认识混天绫吗?它什么样貌?(长长的红带子)师指着混天绫说,它啊,能自动捆绑敌人,可神了。
哪吒右手握着的就是——乾坤圈,它是一个金镯子一样的圈圈。
这两件宝贝法力无边,哪吒闹海可少不了它们。
2、《哪吒闹海》这个故事可搞笑了,这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课文,讲讲这个故事,有信心吗?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脉络。
1、要讲好故事,务必先读通课文,请大家简单快速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哪吒闹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哪吒闹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生字词卡片等。
3. 教学资源:相关传统文化资料、故事背景介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哪吒闹海》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学习生字词,并进行组内讨论,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故事情节的流程图。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说明设计思路。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哪吒闹海》的故事情节,并分享学习收获。
2. 选择一个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或句子。
3. 调查家人对《哪吒闹海》的了解,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故事理解与表达:通过学生绘制的故事流程图和家庭作业,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对生字词的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哪吒闹海》是一篇比较经典的古代神话故事。
该故事以哪吒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在东海龙王的帮助下,战胜了海妖,保护了海族的安全的故事。
通过讲述这个传说,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特点,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勇敢坚韧等良好品质。
本文将对《哪吒闹海》的情节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个相关的教案。
一、《哪吒闹海》情节分析
《哪吒闹海》是一篇非常有情节性的古代神话。
故事主要分为三部分:哪吒的诞生、哪吒挑战东海龙王、哪吒手刃海妖。
第一部分:哪吒的诞生。
故事最开始讲述了夫妻档长娘和钱宝在求子过程中,由于养育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冲突导致哪吒的母亲把哪吒的肉给割了下来,经过海龙王救治后哪吒得以重生。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可以学到一些关于夫妻和家庭之间相处的道理,同时了解到“大义灭亲”的故事。
第二部分:哪吒挑战东海龙王。
在得到夫妻档以及东海龙王的教导后,哪吒愈发勇敢坚韧。
哪吒看到东海龙王家里的宝贝,认为东海龙王不应该把这些宝贝珍藏,而是应该让所有人都欣赏到这些好东西。
于是,哪吒主动提出挑战东海龙王,带领所有人去闹海,展示出他的勇气和决心。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众人拾柴火焰高”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同时也可以了解到暴力和冲突往往会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
第三部分:哪吒手刃海妖。
哪吒在闹海过程中遇到了海妖,他带领所有人前去挑战海妖,最终把他战胜,保护了所有人的安全。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正义必胜”的道理,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为了别人的利益而奉献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哪吒闹海》这个神话故事,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理解主人公哪吒的勇气、坚韧和奉献精神
(3)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勇敢坚韧等良好品质
2.教学方法
本教学主要以“任务型”和“探究型”教学为主,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分组听写、完成任务、剧场表演等方式进行。
3.主要内容
(1)学生看动画或听老师讲述神话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和精神内涵。
(2)学生在小组内,完成视频观看、书写笔记和共同探究等任务。
(3)学生对主要情节进行深入探究,分组进行听写演讲。
(4)学生在对主要情节进行整理后,进行语文剧场表演,展示出他们对《哪吒闹海》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任务
(1)预习任务:观看哪吒动画或读哪吒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2)学习任务:完成视频观看、书写笔记和共同探究等任务。
(3)练习任务:分组听写并进行答题,帮助学生们深化对主要情节的认识。
(4)创作任务:分组完成语文剧场表演节目,展示出他们对《哪吒闹海》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估
本次教学的评估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哪吒闹海》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哪吒这个主人公的形象特征的理解程度
(3)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4)学生在语文剧场表演中的表现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从而精准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五、总结
通过本篇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情节分析教案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特点和文化内涵,理解主人公哪吒的勇气、坚韧和奉献精神,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勇敢坚韧等良好品质。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们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创新思维,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