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检测试题人教版.docx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 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

综合测评(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在社会治理问题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思想,并形成德治传统。
德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尧舜时代。
关于德治的记载,最早见于周代的《诗经》《尚书》中。
《诗经》不少诗篇蕴含着前代圣贤以德治国的思想,《尚书》中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命题。
要保住天命,就必须敬德,以祈天永命,勤政爱民,得到民众的真心归附。
德治思想的另一含义是“明德慎罚”。
提倡德治并非不要刑罚,而是强调实施教化,先教后罚,以刑辅德,不专以刑杀立威。
“明德慎罚”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糅合,奠定了中国古代治国的基本理念。
孔子继承周代的德治思想,强调治国要以礼乐为核心,突出教化作用。
社会秩序井然,人际间和谐相处,是孔子希望通过德治达到的理想状态。
德治思想是“周孔之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探索,深化了德治思想的内涵。
战国时,沿着孔子的思路,孟子提出了一系列仁政主张。
他主张“以德服人”,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提倡“省刑罚”,教育百姓做到孝悌忠信。
西汉初,陆贾告诫刘邦,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代德治思想定下了基调。
他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刑罚,要通过教化培养人的是非荣耻之心,德治思想成为政治领域的主导思想。
唐朝前期,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初君臣是严厉的警示。
唐太宗说:“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既要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也要发挥法律的制约作用,二者不可割裂,互为补充。
在刑罚的施用上,唐初务在宽简。
在唐太宗等人德治思想影响下,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遵循先人遗训,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天下大治。
宋代理学形成阶段,德治思想深深打上了理学烙印。
朱熹从人心的角度解释德治。
仁心表现在政策上就是爱民如子、平易近人、爱惜民力等。
理学诸子概括出了“三纲八目”的治国模式,期望君主志向确定而达到天下大治。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语文模块测试试题卷

●●高一语文模块测试试题卷●●【测试范围:必修③】 【测试时量:120分钟】 ●第Ⅰ卷(基础卷)●●一、选择题(3分×10=30分)0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 、宫绦.(t āo ) 戏谑.(nu è) 笑靥.(y è) 畏葸.(s ī) 翡翠..(f ěi cu ì) B 、忖.度(c ǔn ) 盥.洗(gu àn ) 形骸.(h ái ) 窈.陷(y ǎo ) 炮烙..(p áo lu ò) C 、吞噬.(sh ì) 脊髓.(su ǐ) 鞭笞.(ch ī) 榫.头(s ǔn ) 蹒跚..(p án sh ān ) D 、蹿.红(cu ān ) 飞湍.(tu ān ) 喧豗.(hu ī) 崔嵬.(w éi ) 蹂躏..(r óu l ìn ) 0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青出于蓝 锲而不舍 杜鹃啼血 瓮牖绳枢B 、囊括四海 追亡逐北 因利乘便 同年而语C 、斩木揭杆 蓝田玉烟 苍海泣珠 庄周梦蝶D 、沸反盈天 少不更事 宽宏大量 踌躇满志 0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贾谊《过秦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金城——坚固的城池。
金,比喻坚固〗 B 、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齿,并列、排列〗 C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飞回——(在急风中)飞回来。
回,回归〗 D 、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0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既表现在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众多优美场景的构思中,也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人教版高中语文模块三检测试题及答案期末试卷高一必修三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模块三检测试题及答案期末试卷高一必修三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高中语文必修三测试卷班级:姓名:满分15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蹙(cù)缩间(jiān)或歆(xīn)享安然无恙(yàng)B、吸吮(yǔn)绿(lù)林新正(zhēng)沸(fèi)反盈天C、祈祷(dǎo)撅(jué)嘴桌帷(wéi)孤僻(pì)D、凫(fú)水怂恿(yǒng)滑稽(jí)莲藕(ǒu)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暄藕断丝联铜墙铁壁心慌意乱B、悚然战战兢兢没精打采神往倾心C、出格唉声叹气走投无路宽宏大量D、祈祷百无聊赖轻车熟路兴高采烈3、一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是民国国民,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使我深深地一切奴才或奴才相。
②(庄周)又急又渴又热又气恼,半路上实在不动了,坐在路边休息。
③一面这位太平天国将领的不羁之才,一面也想到这位王爷对理发师的情感。
A、憎恶挪惊叹B、憎恶跑赞叹C、憎恨走惊叹D、憎恨行赞叹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B、他们镇的某个领导为了迎接上级的扶贫检查,把邻近几个村的羊、鸭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应骗取扶贫资金,这一做法令人叹为观止。
C、在《红楼梦》林林总总的人物中,王熙凤被刻画得鲜明生动,很有个性。
D、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大家的发言才活跃起来。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别开生面的元宵联谊会,使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的20多名外籍专家歆享了中国“上元节”的喜庆与祥和。
B、鉴于这些工作人员长期负责某一系列的财务审计,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施审–1–与受审关系,难免违规交往。
C、记者获悉:截至2月4日,全国铁路春运29天内发送旅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4%,达到1.0137亿人次。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考试试卷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考试试卷(含答案)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考试试卷(含答案)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命题:王群峰平时辛苦地学习,今天快乐地做题。
轻松地调用你的知识储备,给每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敕造(chì)惫懒(bèi)讪讪(shà)扪参历井(shēn)B.錾银(zàn)两靥(yàn)桌帏(wéi)拗他不过(niù)C.蹙缩(cù)歆享(xīn)榫头(sǔn)鸡豚狗彘(zhì)D.庠序(xiáng)洿池(kuà)贾人(gǔ)间或一轮(jiàn)2、下列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俨然迷惘炮烙飞湍瀑流争喧豗B.放诞骐骥巉岩巫山巫峡气萧森C.驯熟伶俐踌躇间关莺语花底滑D.潦倒杜撰寒喧空闻虎旅传霄柝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东方文明和儒家文明”的框架里,华夏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注重群体整合的文化,这与注重个性的西方文化框架有很大的不同。
B.文理科不仅应该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
实际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决不可能是泾渭分明的。
C.《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生动地描绘了霍格沃茨巫师学校种种不可理喻的神秘景象,引起了青少年读者的极大兴趣。
D.要是比不过他,你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不然最后下不来台的还是你。
4、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C.“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D.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综合检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
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单元测评:第一单元测评A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测评(A)(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敕.造(chì)草窠.(kē)讪.讪(shàn) 悚.然(sǒng)B.盥.沐(guàn) 两靥.(yè)忖.度(cǔn) 宫绦.(tiāo)C.瞋.视(tiān) 屏.气(bǐng)间.或(jiàn) 懵.懂(měng)D.纨.袴(wán) 盘螭.(lí)咀.嚼(jǔ) 朱拓.(tuò)思路解析:B项,“绦”读“tāo”;C项,“瞋”应读“chēn”;D项,“螭”应读“chī”,“拓”应读“tà”。
答案:A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帘茏银镯子不理不睬陈抟老祖B.涕泣尘芥堆相互搀抚步履蹒跚C.踌躇交叉点话不投机瑟瑟作响D.坐褥乌蓬船瘦削不堪五脏六腑思路解析:A项,“帘茏”应为“帘笼”;B项,“相互搀抚”应为“相互搀扶”;D项,“乌蓬船”应为“乌篷船”。
答案:C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一天,海明威在公园殚精竭虑地构思小说情节。
一位坐在他身旁的男士老在打岔,想与海明威攀谈。
他问:“到底哪一种写作方式是首当其冲的呢?”海明威双手一摊,回答道:“从左到右!”这个对话是否真有其事,我们无从稽考,可是我们都知道海明威并没有真正回应男士的问题。
男士的提问明显指向写作的方法、技巧,而非书写的方向。
海明威有意提供这个回答,明显意在言外,以示其不耐烦。
A.殚精竭虑B.攀谈C.首当其冲D.意在言外思路解析:A项,“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B项,“攀谈”,拉扯闲谈。
C项,“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不合语境。
D项,“意在言外”,言辞真正用意是暗含着的,没有明白说出。
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政府将在所有参与改革的公立医院中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建立可持续运行的医疗机制。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

综合测评(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所谓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
最典型的是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过去人们眼中的许多神秘现象,都得到了理性的解答。
但现代化可去除迷信,却不应去除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圣的力量。
我们首先应敬畏自然。
相比宇宙和自然的无限,人的理性与能力是那么有限,我们对世界的“未知”要远远大于“已知”。
敬畏自然,就是承认我们自身的渺小,正视大自然的神圣。
我们还应敬畏生命。
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个人之于他们的家庭、友人和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存在。
敬畏生命,就是将人的生命摆在首位,而且珍视人的自由选择,维护人的发展机会。
对生命的敬畏还应包括和我们一样有心跳、有亲情、有痛感与悲戚的其他生灵。
我们同样需要敬畏法律、敬畏规则。
法律、规则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经确立,就具有不被逾越、不被变通、不被潜规则左右的神圣性。
世间需要敬畏的东西还有很多。
比如,敬畏历史、敬畏先贤、敬畏百姓、敬畏科学、敬畏正义。
对其心存敬畏,不是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从本质上讲,敬畏与信仰息息相关,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信仰之真。
当今社会,敬畏已染上浓厚的功利色彩,需不需敬畏,也要先问一声“有没有用”。
对自己有用,就烧香拜佛;若不再管用,则立马丢开。
因此,最被敬畏的往往是权势与金钱,但这两样东西最易变幻。
敬畏的功利化,说明社会上普遍无信仰,意味着人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
当本该虔诚以敬的东西,都可用权换、用钱买时,这个社会即使堆砌出再多的眼前财富,也必定与真正的文明渐行渐远。
怀敬畏心,虽不排除外在约束,但主要源于内心的自律。
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道底线,这是不应突破的最后屏障,是我们必须敬畏的戒尺。
无可否认,这条底线现今对许多人来说已可移动,但只要良知未灭,它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仍然起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A.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B.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C.相信只要有踌躇满志....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取得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胜利。
D.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E.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解析】A项,冰山一角:原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现在多用作事物暴露出来的部分。
不合语境。
B项,惨淡经营: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也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C项,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者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不能形容精神,使用对象错误,根据语意应用“志在必得”。
D项,尘埃落定: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
运用正确。
E项,崇论宏议: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
运用正确。
【答案】A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劳动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九成行业周工时超过40小时,隐藏其后的事实就是众多劳动者休息权利无情剥夺。
B.截至目前,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7万公里,动车组列车运营数量达1 800组,每年发送旅客9.1亿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位。
C.我们曾经推崇鲁迅怀疑、批判和抗争的精神,然而在当下,不但这种精神没有被很好地继承,而且被很多人遗忘甚至铲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检测试题(人教版)(时间: 120 分钟;分值: 15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dòu)琵琶(pà)笑靥(yè)扪参历井( měn)........B.吞噬(shì)膏腴( yú)歆享( xīn)鞭笞天下( chī)C.瘦削(xi āo)炮烙( pào)形骸(hái)百无聊赖(l ài)....D.忖度 (c ǔn) 逡巡 (q ūn) 搭讪 (sh àn)间或一轮( 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孽獐莫衷一是杜鹃啼血沸反盈天B.斑斓弃甲曳兵涛涛不绝敛声屏气C.饿莩缠绵悱恻不经之谈揭竿而起D.聒噪细肢末节自鸣得意相敬如宾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失意的样子。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疑惑,疑问C.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朔:北方.D.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命:命令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爱其子,择帅而教之..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王好战,请以战喻不拘于时,学于余..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红楼梦》是一个“异数”,又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小说艺....术高峰。
B.作者对这个贵族家庭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这个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
....C.《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巧夺天工,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
在描写贾府的没落过程中,作者就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艺术形象。
D.王熙凤不仅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 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根据观察的结果,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贯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分不开。
B.林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
在与薛宝钗的竞争中,她所缺乏的,一是没有健康体格,二是不够温柔大气。
C.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
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不是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D.孟子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意义。
他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神的着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 题。
太空行走在地球上,行走是指用双腿克服地球引力,轮流迈步,从一处地面走向另一处地面。
但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失重将行走的概念完全搞乱了。
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只要用脚、手或身体任何部位触一下舱壁或任何固定的物体,借助反作用力,就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太空是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还有微流星体伤害,必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以保证生命安全,但也不能立即走出密封座舱,因为还要吸纯氧排氦。
由于氧气助燃,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密封座舱中一般不用纯氧,而用以氧、氦为主的混合气体。
这样,航天员体内便存在大量的氦。
这些氦不像氧和二氧化碳那样会与血红蛋白和缓冲物质起化学作用,而是物理地溶解在血液和脂肪组织中。
目前,密封座舱中一般采用与地面相同的 1 个大气压,即 760毫米汞柱,而舱外活动航天服一般采用 210 毫米汞柱压力。
这样,穿上航天服后,体外压力降低,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氦便游离出来。
由于脂肪组织中的血液供应较差,流动量不大,不能将氦气迅速地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因而会在血管内外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形成气胸,这就是减压病。
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氦气逐渐排出。
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氦的含量多少而定。
若氦气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即占 %,则需要吸纯氧 3 小时。
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 380毫米汞柱以上,穿着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但制造这种舱外活动航天服,不仅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且会增加穿着后活动的困难。
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
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
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
另外,太空真空环境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靠航天服背部的无线电通信背包与同事联系。
困难还不止这些,比如,太空里没有任何参照物,人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远近感。
当然,太空行走不仅仅是在太空轨道飞行时的行走,还有在其他天体上的行走。
比如在月球上行走。
登月航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面没有空气,因而没有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 1/6 ,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脚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蹦跳感到舒适。
假如到木星那样巨大的行星上去,其比地球大 300 多倍的质量所产生的重力及其厚密的大气,将会使人动弹不得。
7. 下列对“太空行走”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舱失重环境中行走,其范围是立体的,可以飘飞到任何地方。
B.航天员在密封座舱外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中行走,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
C.航天员在重力和大气环境与地球的重力和大气环境悬殊的月球、木星等其他天体上行走。
D.航天员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和在重力、大气环境与地球悬殊的其他天体上行走。
8. 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吸纯氧排氦或者提高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
B.吸纯氧排氦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 毫米汞柱以上。
C.如果舱内氦气的含量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则需吸 3 小时纯氧。
D.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 毫米汞柱以上。
9.“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缺乏传播声音的空气,须借助无线电背包与同事联系。
B.没有任何参照物,不易确定正确的方向。
C.没有空气阻力,行走起来轻飘飘的。
D.易遭受微流星体伤害,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
10.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走行,因为是在失重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可以“倒走横行”。
B. 在天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C.航天员在月球上行走,由于没有空气阻力,重力也只有地球重力的1/6 ,所以与在地面行走一样,而且是“健步如飞”。
D.假如借助科技手段消除了木星上厚密的大气带来的阻力,那么航天员在木星上行走就不会陷入“动弹不得”的窘境。
(三)阅读下文,完成11— 13 题。
崔护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
举进士第。
清明日,独游都城南。
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
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护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
”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
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
崔以言挑之,不对。
目注者久之。
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崔亦眷盼而归。
嗣后绝不复至。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
门院如故,而已锁扃之。
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
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
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
”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怛,莫知所答。
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
自去年已来,常恍惚若有所失。
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
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
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
崔亦感恸,请入哭之。
尚俨然在床。
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
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独倚小桃斜柯伫立A..斜柯:横枝.嗣后绝不复至B..嗣后:此后C.崔亦感恸..,请入哭之感恸:感动D .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适人:嫁人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女子美貌多情”的一组是()①有女子自门隙窥之②独倚小桃斜柯伫立③妖姿媚态,绰有余妍④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⑤须臾开目,半日复活⑥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年清明节,崔护至郊外,无意中发现一座花木掩映、清静优雅的庭院,意欲上前讨水,不料开门的却是一位美丽的姑娘,端出一杯清水给他解渴,并落落大方地望着他。
B.第二年清明,崔护又去找那姑娘。
虽然依旧是桃红柳绿,但大门紧闭,不见日思夜想的姑娘。
面对明媚春光和灼灼桃花,崔护的的心情无限惆怅,于是他在左门题写了一首诗,两人的爱情就是由这首诗确立的。
C.在小说的最后,也许是他们的真情感动了上苍,奇迹真的发生了。
崔护竟将女子哭活过来,姑娘睁开美丽的双眼,恍如隔世般哀怨地望着崔护。
二人悲喜交加,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D.这个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耐人寻味的爱情,是要有一颗丰富敏感的心,有一份全身心投入的情才能寻获的,愿天下有情人,牢牢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次情缘。
第Ⅱ卷( 111 分)二.翻译鉴赏默写题( 26 分)14.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翻译画线的句子。
(10 分)①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
吾自有目,乌用镜为?”②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自知己面有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
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①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 4 分)②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自知己面有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
( 6 分)15、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小寒食①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