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
失眠障碍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版

失眠障碍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1 范围本文件给出了失眠障碍的术语和定义,规范了失眠障碍中西医结合诊疗的评估、诊断、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以及日常调护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脑病科、神经科、中医科、精神心理科、睡眠医学科(中心)、心血管科、老年病科、妇产科等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751.2-2020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2020修订版)ZY/T001.1-94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术语和定义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睡眠-觉醒障碍 Sleep-wake disorders同“睡眠障碍”,其核心特征是个体通常以不满意睡眠质量、周期和数量为主诉就诊,并导致日间痛苦和功能受损,包括失眠障碍、过度嗜睡障碍、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异态睡眠[5,6]。
3.2 失眠障碍 Insomnia disorders属“睡眠-觉醒障碍”范畴,指尽管有充足的睡眠机会和环境,但在睡眠开始、持续时间、巩固或质量方面持续存在困难,并导致某种形式的日间损害。
日间症状通常包括疲劳、情绪低落或易怒、全身不适和认知障碍。
在没有日间损害的情况下报告睡眠相关症状的个体不被视为失眠障碍[5,6]。
3.3 不寐 Insomnia disorders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不易入睡,睡眠短浅易醒,甚则彻夜不眠,白天困乏,精力不济,可伴见头晕、耳鸣,健忘等为特征的神志病[7]。
4 评估和诊断4.1 评估内容充分及准确的评估是临床诊断和合理治疗的基础,临床接诊时应从主诉、睡前状况、睡眠-觉醒节律、夜间症状、日间活动和功能、其他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精神检查以及家族史进行信息采集,还可借助主观测评工具,包括睡眠日记、睡眠相关量表如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睡眠障碍评定(Sleep Dysfunction Rating Scale,SDRS)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The 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量表等,对睡眠状况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或通过客观测评工具,如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多次睡眠潜伏期实验(mul t 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进行辅助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失眠,这篇文章值得一看

中西医结合治失眠 ,这篇文章值得一看通常而言临床将失眠定义为一种存在睡眠障碍或失去睡眠能力的病症,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失眠状态,会诱发各种问题,对人体的潜在危害较大。
长期失眠被称为失眠并或失眠症,人体的休养和自然修复的过程均需通过睡眠来完成,因此,长期失眠的患者应对自身病症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寻找病因,对症治疗。
本文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失眠?失眠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一、什么叫失眠?失眠是睡眠质量与失眠时间无法满足人体正常需求,并对日间社会功能造成影响的主观体验之一。
失眠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入睡时间在30分钟以上,或夜间觉醒次数在2次以上,或睡眠质量差,多梦、浅眠,或凌晨早醒。
(二)总睡眠时间短于6小时。
(三)次日清晨有精神不振、头昏、乏力、嗜睡等不适感。
如果满足上述三条表现,那么便可以认为患有失眠症。
二、失眠的分类有哪些?(一)长期性失眠症长期性失眠症指患者每周有3天以上的时间处于失眠状态,而且持续时间在30天以上,临床将这种情况归为长期性失眠,长期性失眠是一种疾病表现,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对症治疗。
(二)偶尔失眠偶尔失眠也称之为一过性失眠,该症状指患者短时间内的其余时间均可正常睡眠,仅有几天时间出现失眠情况,引起该症状的机制通常是由于患者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患者可以不用治疗或服用催眠药物。
三、失眠会给患者带来哪些危害?虽然失眠症不属于器质性病变,但其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与影响,较器质性病变更严重。
(一)长时间处于失眠状态,会增加患者身心痛苦,进而会引发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
(二)长期失眠会对人的情绪、注意力、精力等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
对于以开车为主要作业的人员来说极为危险。
(三)长期失眠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与身体素质下降,导致内分泌紊乱,加速衰老。
(四)失眠还是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发或加重因素;还会引起功能性胃肠疾病、反流性食道炎等病症;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耳鸣、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神经性皮炎、脱发等皮肤病;造成女性月经紊乱、不孕,男性前列腺炎、不育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增加恶性肿瘤患病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方 法 治疗 。咽喉不 利 , 逆 而 咳是 本病 的重 要病 机 。 病 程 2 2 气 ~ 4个月 , 平均 病程 (01 41个 月 。 1 . .) ± 2组一 般 外邪入侵 , 犯 咽喉 , 首 日久 失 治 或 误 治 , 邪 留滞 , 资 料经 统计 学处理 . 异无 显著 性 意义 ( O0 ) 具 余 差 P> . , 5
平 片 ( 京 欧 加 农 公 司生 产 ) 5 3 m ,睡 前 3 ~ 南 1~0 g 0 6 m n口服 : 整 自主 神 经 功 能 紊 乱 , 口 服 谷 维 0i 调 可
素片( 天津 太 平 洋制 药 有 限公 司生 产 ) 0 3 r / , 1 ~ 0 g次 a
3次/ 。 d
咽 喉失 养 , 机不 利 而发 病 。 “ 气 痒则 为 风 ” “ 为 阳 有 可 比性 ,风 . 2 中 邪, 易袭 上部 ” 。风 邪乃 为本 病 主 因 , 热 , 寒 , 1 诊 断标 准 符合 《 国精神 障 碍分 类 与诊 断 标 夹 夹 日 久化燥 伤 阴 。基本 方 用地龙 、 蚕 、 衣息 风通 络止 准 》 ( 3版 ) 僵 蝉 叫第 中关 于失 眠症 的诊 断 。 . 3 痉, 芥 、 荆 防风疏 风止 痒 , 苏子 、 杏仁 止 咳平 喘 。以虫 1 排 除标 准 排 除躯 体 疾 病 或 精 神 障 碍 症 状 导 类 为 主药 , 合 传 统 中药 辨 证 施 治 , 别 辅 以散 寒 致 的继发性 失 眠 。 结 分 平 喘利 咽 、 热解 毒 利 咽 、 阴生津 利 咽 , 除 上气 2 治 疗方 法 清 滋 解 道 高 反应 的状 态 而 达 到 良好 的 临床 疗 效 。结 果 表 21 对照组 . 药对 照组 , 且远 期疗 效稳 定 , 易 复发 。 不
失眠的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1.1 西医失眠机制 失眠发生和维持的主要假说是过度觉醒假说,该假说认为失
眠是一种过度觉醒状态,这种过度觉醒横跨 24h 的日周期 [3]。失 眠患者在睡眠和清醒时表现出更快的脑电频率、日间多次小睡潜 伏期延长、24h 代谢率增加、自主神经功能活性增加、下丘脑 - 垂 体 - 肾上腺轴过度活跃及炎症因子释放增加等。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8] 指出药物治疗的次序 ( 专家共 识 ):推荐用药顺序为:(1) 短、中效的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 ( 如右 佐 匹 克 隆 ) 或 褪 黑 素 受 体 激 动 剂 ( 如 雷 美 替 胺 );(2) 其 他 BzRAs 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3) 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 ( 如曲唑酮 ), 尤其适用于伴有抑郁和焦虑症的失眠患者;(4) 联合使用 BzRAs 和 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5) 处方药如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不 作为首选药物使用,仅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和人群;(6) 巴比妥类 药物、水合氯醛等,虽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失眠 的治疗,但临床上并不推荐应用。
0 引言
失眠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 眠 感 不 满 意 为 特 征 的 睡 眠 障 碍,可 孤 立 存 在 或 者 与 精 神 障 碍、躯 体疾病或物质滥用共病,并伴随多种觉醒时功能损害 [1]。失眠患 者可表现为注意难以集中,日间乏力、嗜睡、心神不安、心悸健忘, 以及工作效率下降等功能缺损表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有 45.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 1 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美 国约 30% ~35% 的人群曾经有过睡眠障碍,且 17% 的患者认为失 眠严重影响其生活,而 85% 的患者认为未得到有效治疗 [2]。失眠 的诊疗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药学界的广泛重视,但很多内容尚未 完全阐明,现就失眠目前的病理机制、诊断评估及中西药物治疗做 一系统回顾。
睡眠障碍中西医治疗策略

睡眠障碍中西医治疗策略1.怎么治疗睡眠障碍?2.年轻人睡不醒,老年人却睡不着,专家教你睡前妙招,巧治失眠!3.慢性失眠症的治疗方法4.失眠是普遍的症状,都有什么治疗方法?怎么治疗睡眠障碍?1.按摩穴位:睡前可以按摩有安眠效果的天池穴、太阳穴、安眠穴等以松弛肌肉,促进睡眠。
2.饮食调节:睡前喝一些安神补脑液、桂圆红枣茶等也是帮助睡眠非常好的方法。
还可以吃一些香蕉、牛奶、小米粥,比较常见的是热牛奶,也是常用的助眠方法。
3.维持良好的睡眠环境和习惯:如睡前4-6个小时不适合再饮用茶和咖啡等兴奋性的物质。
睡前1个小时,不做比较剧烈的脑力劳动,让大脑兴奋,不要睡前看电视,手机。
睡前3-4个小时,不做剧烈的体育运动。
此外睡前不提倡吃得过饱,或吃难以消化的食物。
4.使用药物:短期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以服用安眠药。
入睡困难的患者,可以服用短效安眠药。
早醒或夜间频繁起夜的患者,可以使用中长效安眠药。
年轻人睡不醒,老年人却睡不着,专家教你睡前妙招,巧治失眠!如何治疗睡眠障碍?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失眠患者,建议尽早药物干预,解决患者生活质量问题,阻断睡眠节律紊乱;慢性失眠患者建议用药物辅助心理治疗。
睡眠障碍的药物包括: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焦虑抑郁药物:米氮平、阿米替林、马来酸氟伏沙明、盐酸曲唑酮等。
抗精神病类药物:富马酸喹硫平、奥氮平。
苯二氮卓类药物:地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硝基安定等。
如果长期服用这些药物,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昏、嗜睡、运动不协调等副作用,还容易导致耐药、成瘾、依赖。
如果突然停用,还会出现反跳(疾病复发或恶化)或戒断反应(如兴奋、失眠、呕吐等),建议患者与医生交流探索最佳用药方式,按需服用,每4~6周评估药物疗效。
心理治疗患者应到正规、专业机构,在精神心理专科医生、咨询师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
通过治疗,患者学习如何控制症状并发现疾病复发的早期表现。
睡眠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对睡眠的看法、调整睡眠习惯等来促进睡眠,是治疗睡眠障碍最为有效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矿泉浴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 键 词 】 失眠 症 ; 关 中西 医结合 ; 矿泉 浴 ; 拿 推
失 眠 的最 基 本 定义 就 是 睡 眠 障碍 ,失 眠可 表 现 为 多 种 情 况 , 入 睡 困难 、 醒 、 眠 中易 醒 、 后 再 难 入 睡 、 如 早 睡 醒 睡 眠质 量 下 降 、 梦 、 眠 时 间明 显减 少 等 。失 眠 的发 病 多 睡 率 很 高 , 流行 病 学 调查 , 国人 群 中失 眠发 生 率 为3 % 据 美 2 3 % , 国为 1 % 一1 % , 德 为 1 % , 5 英 0 4 西 5 日本 为 2 % , 0 中 国无 确 切 统 计 资料 , 可能 会 稍低 些 , 据 临 床 医生 的估计 但 至少 >1 %…。笔 者 在西 药治 疗 基础 上运 用 推拿 手法 配合 0 兴城 矿 泉浴 治疗 失 眠3 例 , 果 满意 , 5 效 现报 告 如下 。
复 正 常时 间或 夜 间睡 眠时 间在 6h 以上 , 睡眠 深沉 , 后 精 醒 力 充沛 ; 效 : 显 睡眠 明显 好转 , 眠时 间增 加3h 睡 以上 , 眠 睡 深 度增 加 ; 有效 : 症状 减 轻 , 睡眠 时间较 前 增加 不足 3h 无 ; 效: 治疗 前后 无 明显 改善 , 反加 重 。 或 32 治疗 结 果 两组 患者 疗效 比较( 1 。 . 表 )
中西 医结合矿泉浴治疗失 眠疗效观察
15 0 沈 阳军 区兴 城疗 养 院温 泉疗 养 区 李 国淼 王 佳 帅 邵东 民 2 10
【 要 】 目的 探 讨 中西 医结合 矿 泉浴 治 疗失 眠 的疗 效 。方 法 将 我 院 收 治的6  ̄ 有 失 眠病 史 的疗 养 员随 机 分成 治 疗组 摘 8, J
2 治 疗 方 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失眠 症疗 效 观 察
侯 合 云
( 阳市龙安 区东风乡卫生院 , 安 河南 安 阳 4 5 0 ) 50 0
【 摘要 】目的
B组患者采 用艾 司唑仑 与奔豚汤 ( 水煎 服 , 日 每
选择 9 4例 临床 确诊 失眠 患者 , 其 分为 A、 。 将 B 2组 平均每 组
状缓解 时间明显早于 A组 ; 治疗方案 实施结束后失眠症状再次
复发 率 明 显低 于 A 组 。结 论 运 用 中西 医结 合 方 法 治 疗 失 眠
症 临床 效 果 非 常 明 显 。
完全恢 复正 常或 能够 维持在 6h以上 ,睡 眠质量非 常理想 , 醒 后精力 充沛 ; 效 : 状基本消失 , 显 症 睡眠质量有 明显改善 , 睡眠 时 间延长 3h以上 , 睡眠深度也 明显增加 ; 有效 : 症状有所减轻 , 睡 眠时间延长 程度不 足 3h 无效 : ; 睡眠情 况没有 任何改 变目 。 1 统计学方法 . 4 计量 资料采用 t 检验 , 数资料采用 计
4 例 。A 组 患 者采 用 艾 司唑 仑进 行 治 疗 ; 7 B组 患者 采 用 艾 司唑
1 , 剂 每天分早 晚 2次服用 ) 联合进行治疗。对治疗后 2组患者
的失眠症状改善情况 、 院接受治疗 的时间 、 眠症状缓解 时 住 失 间、 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并 发症情况及治疗方案实施结束后 失眠 症状再次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分析 。
( 收稿 日期 :0 2 0 一 6 21—3o )
之气不能输 , 乃致合污下降而下利 。 谓“ 所 湿胜则濡泄 , 泄泻者 , 水湿所 为也 ” 。朱丹 溪幼科全书谓“ 凡泄泻 皆属于湿” 。所谓“ 脾 土强者 , 自能胜湿 , 如土虚不 能利 湿 , 风寒 与热 , 则 皆得 干之 而 为病” 小儿肠 胃嫩弱 , 。 因解脱逢风冷 , 哺不消而变吐利。 乳 北宋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发布时间:2021-08-26T08:19:56.70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8月8期作者:胡建美[导读] 在治疗失眠的时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人民医院 615600当下人们的生活压力大,加上长期饮食睡眠不规律,饮食油腻以及不爱运动等原因,失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常态,也成为了困扰大多数人的生活问题。
这个问题不仅出现在在中老年人的身上,年轻人失眠的情况也非常常见,其失眠状况甚至比中老年人还要严重,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学习以及生活,长期服用安眠药并不是解决这个病症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安眠药有购买限制,并且长期服用安眠药会让人对其产生依赖性,另一方面会导致失眠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不仅不能有效治疗失眠,反而会适得其反。
中医治疗没有特别明显的副作用,在治疗失眠的时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失眠是什么失眠指人经常不能正常睡眠,夜间迟迟不能入睡或者多次惊醒,睡眠程度浅半夜惊醒之后很难再次入睡,情况特别严重的可能会整晚不睡。
这会导致患者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睡眠质量很差,在白天会出现头昏、疲劳以及嗜睡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白天的精神状况。
二、失眠产生的原因失眠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1)生活方面:{1}对于某一件或者某种事情的产生的压力过大使得精神较为紧张,迟迟难以入睡,这主要体现为工作压力以及学习压力。
{2}睡眠习惯差:部分患者昼夜颠倒,白天睡得太多,使得夜晚无法按时入睡。
同时很多患者在睡觉之前会刷短视频,或者喝茶以及咖啡等刺激性较强的饮品,使得神经一直处在一个兴奋状态,迟迟难以入眠。
{3}短期的失眠,例如出差失眠等是因为床位的舒适程度改变环境以及光线的改变等、(2)疾病方面:患有抑郁症、焦虑症以及睡眠障碍的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长期的失眠状况。
三、治疗失眠的方法(1)西医治疗西医治疗主要采用的药物治疗的方法,因为失眠产生的原因较多,西药的针对性较强,针对不同的失眠原因,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种类,普通患者一般采用褪黑素进行药物治疗,褪黑素主要以雷美替胺为代表,这类药物的治疗原理是褪黑素是人体大脑中松果体腺里含有的物质,松果体素与人体的生物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的褪黑素会逐年减少,这是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婴儿的睡眠质量好并且睡眠时间长,但是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差,睡眠质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褪黑素主要治疗的是因为日夜颠倒、睡眠失调的失眠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
• 2、膏方 中医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 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 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对于长期失眠 患者来说,一般都存在阴阳失调, 且多以气虚、阴虚、脾虚和肾虚多见,于冬令进 补膏方能达到补虚扶弱,调畅气血阴阳之功。且 根据个体情况,通过中医辨证,在滋补的同时, 能配合安神、理气、和血、调中、化浊、通腑、 固涩、通络等药物一起使用,进行整体调节。
失眠的中医病机
3、心脾两虚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 心脾气血两虚,则临床可见失眠、心悸,神疲,食 少,腹胀,便溏,舌淡嫩,脉细弱等
失眠的中医病机
4、肾精不足 肾精不足即肾虚,其在功能上也以萎缩退化为 主,临床表现为失眠、健忘、耳鸣、耳聋、记忆 力减退、性功能低下、夜尿频数、脑海空泛、动 作迟缓、腰膝 酸软、足痿无力、精神迟钝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
杭州第七人民医院 丁瑛 主任医师
失眠的定义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 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常见 的失眠形式有: • (1)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 30min • (2)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 早醒; • (3)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 多梦; • (4)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h; • (5)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 精神不振 、嗜睡、 乏力等。
失眠的治疗
4、西药治疗 (1)镇静催眠类药物: 入睡困难:短半衰期类,包括三唑仑、唑吡 坦、佐匹克隆等。 夜间易醒:中、长效半衰期类,如硝西泮、 艾司唑仑、氟西泮等。 早醒:多与抑郁症有关。可选择长半衰期或 中半衰期类,如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等。
失眠的治疗
(2)非镇静催眠药 抗精神病药物:有精神症状,如痴呆、谵妄、 癔症等,可以加用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氯丙 咪嗪等。 抗抑郁药:目前常用的为SSRI类,如氟西汀、 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肽普兰等。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
(3)心脾两虚型 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药:以归脾汤主之(人参、白术、黄芪、甘草、 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当归、木香)。 常见中成药有归脾丸、柏子养心丸,人参养荣丸 。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
(4)肾精不足 治法:补肾填精,养心安神, 方药:治疗根据肾阴、肾阳虚之不同,分别以左 归丸(枸杞子、山萸肉、山药、菟丝子、鹿角胶 、龟版胶、熟地 )或右归丸(熟地、山药、枸 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山茱萸、当归、肉 桂、制附子)加减。
失眠的中医病机
1、阴阳失衡、阴虚阳亢: 临床症状:心烦,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 口干、消瘦、舌红而干、少苔或光而无苔,脉细 数或细弦等。
失眠的中医病机
2、肝郁气滞,肝郁化火 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临床表现为情志抑郁、善 太息,类似于抑郁症的表现 肝郁化火型失眠临床表现为急躁易怒、面红目 赤、口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焦虑症病人 多以此型为主。
(3)行为治疗 限制卧床时间,不想睡时不要强迫自己躺在 床上。 通过冥想、腹式呼吸放松、渐进性肌肉放松 、自我暗示等进行放松治疗。 (4)物理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是训练病人利用反馈信息, 正确地调整或控制自己的躯体功能,以治疗疾病 。病人根据治疗仪发出的信号,相应调整自己的 松弛状态 。每疗程10-15次,每次30分钟,最初 每周2-3次。
失眠的常见原因
• 1、躯体原因:任何躯体的不适均可导致失眠。
• 2、个体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前饮茶,饮 咖啡,吸烟等。
失眠的常见原因
3、精神因素:精神疾病伴发失眠症,尤其是各种 情绪障碍,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焦虑症、抑 郁症、恐惧症、疑病症、强迫症与失眠的关系都 很密切 • 4、环境原因:常见的有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或者 睡眠环境不适等。 • 5、药物原因:如安眠药或嗜酒者的戒断反应等, 都可导致失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失眠的治疗
1、非药物治疗 (1)睡眠卫生教育 定时休息, 不要在睡前喝酒、咖啡、茶、抽 烟,睡前不大吃大喝,不要经常看钟,放松心情 等。 (2)认知治疗 纠正错误认知,理解其实只要白天精神充沛 ,思维敏捷,不一定必须要8小时睡眠。避免因担 心失眠而产生的失眠,并因此而不断加强的不良 认知评价。
失眠的治疗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
1、中医药治疗 (1)阴虚火旺型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以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鸡子黄、黄 芩、白芍)、天王补心丹随证选用。 中成药可选用天王补心丸,若因心肾不交所致者 ,可选用交泰丸。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
(2)肝郁气滞型 治法:疏肝理气,佐以安神。 方药: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芍药、川芎、 枳壳、陈皮、香附、甘草)。 若肝郁化火,则拟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 肝汤加味。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或当归龙荟 丸。
中医对失眠的定义
• 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 亦称“不得眠”、“ 不得卧”、“目不瞑”,主要由七情所伤,思虑 太过或突受惊吓引起,亦有禀赋不足、年迈体弱 、气血、阴阴失衡、脏腑功能不调所致。其主要 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醒后难以入睡、 多梦、白天萎糜不振、四肢无力、反应迟钝、工 作效率低下、头痛、记忆力减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