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布局谋篇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写作 布局谋篇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写作 布局谋篇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写作布局谋篇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2.围绕关键词进行发散思维。

3.根据立意,进行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学列提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北宋文学家、画家文同喜欢咏竹、画竹,有关他画竹子还有一个典故——胸有成竹,成竹在胸。

比喻画家在画竹子时,头脑中要有一个具体生动的竹子形象,那么就会得心应手,画出的竹子就真切自然。

后来这句成语已不拘泥于画竹,泛指人们在遇到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头脑中已有成熟的主张和办法。

【写作指导】一、什么是布局谋篇?布局谋篇是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规划。

进行布局谋篇的好处就是使所写的文章结构言之有序,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二、如何布局谋篇?需做到五个明确:1.明确主题思想2.明确重点内容3.明确文体定式4.明确全文框架5.明确写作提纲1.明确主题思想任何文章都应有明确的中心,所以写作时一定要清楚应当突出什么,强调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收到什么效果。

2.明确文体定式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各自不同的定式,其内容、形式、开头、结尾及表达方法都不尽相同。

明确了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定式,所构思的提纲才会有所遵循。

3.明确重点内容确立了主题思想,有了明确的写作意图,就要发散思维,打开思路,看看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从哪些方面有序展开。

再根据中心立意,遴选那些最典型、最真实、最新颖、最深刻的材料进行写作。

4.明确全文框架好的文章,要做到结构清晰、完整、严谨。

为此,下笔之前要统筹兼顾,做到全局在胸。

记叙文较为常见的、实用的结构:冰糖葫芦式前后比照式设悬解疑式5.明确写作提纲为使文章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在明确框架后还要把相应细节都考虑周全,用提纲的形式固定下来。

列提纲时要考虑以下方面:详略过渡照应首尾【写作实践】一、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

试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布局谋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写作布局谋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写作布局谋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的基本布局方式。

2.学习不同作文类型的布局结构。

3.能够正确运用各类作文布局在写作中。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掌握几种不同类型作文的基本布局结构。

2.学生能够从题目或作文类型入手,设计出合适的布局。

三、教学过程1. 什么是写作的布局写作的布局是指将文章内容按照一定规律和结构排列的过程。

写作的布局能够帮助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2. 不同类型作文的布局议论文的布局•开头:引入议论的话题,并表述自己的态度。

•中间:分几段分别列举自己的论点,并提供相应的论据进行支持。

•结尾:总结自己的立场和意见,并给出相应呼吁和建议。

描写文的布局•开头:用独特的描写手法吸引读者,引入描写的对象。

•中间:用丰富的描写手法、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描写对象的形象、特点、心理等方面,并加以评价、渲染情感等。

•结尾:总结、点题,表达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感悟。

记叙文的布局•开头:通过铺垫,引起读者的注意,并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中间:交错叙述人物之间的冲突、矛盾、发展,逐步推进故事情节,并重点刻画人物形象。

•结尾:对整个故事进行总结,反思故事中所传达的道理和思想。

报告文的布局•开头:简要概述报告的事项。

•中间:撰写具体的事项内容,并加以举例、数据分析等。

•结尾:表述自己的建议或对事项的结论。

3. 如何设计合适的布局在写作时,要先了解所写作文的类型,从而决定采用何种布局。

一般具体的步骤如下:1.理解题目或作文类型所要求的写作内容。

2.根据作文类型的不同,了解各自的特点以及常用的布局方式。

3.根据自己的写作内容,决定采用何种布局方式,并进行相应的布局设计。

4.在写作时,注意完善各部分内容,以达到整体效果的优化。

四、课后作业1.选择一个写作题目,设计合适的布局,并进行写作。

2.学习其他类型的作文布局,并进行综合练习。

3.书写总结与反思,摸索自己的写作风格并加以提升。

《写作 布局谋篇》教案

《写作  布局谋篇》教案

《写作布局谋篇》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叫“布局谋篇”,明白布局谋篇在写作过程中意义和作用。

2.理解写作中进行布局谋篇的基本要求,学习在写作中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布局谋篇。

3.通过练习体会布局谋篇的基本方法,学习写作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文字顺畅的作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人们常说“为文如造屋”,造好一座屋子,最关键的是要将屋子的框架立好。

同样,写好一篇文章,也要先架好文章的结构。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人骨骼完整匀称,才能身姿挺拔;同样,文章结构井然有序,才能立得起来。

因此,在动笔之前,作者需要布局谋篇,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做到全局在胸。

这样就不会写到哪里算哪里,文章也不容易松散、混乱。

那么,怎样布局谋篇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呢?写法指导:一、什么是布局谋篇?布局谋篇是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

即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么过渡,怎么呼应,哪里详写,哪里略写,从而有条不紊地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组成一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布局谋篇也就是“打腹稿”的过程。

如果将谋划的内容简要地记下来,就是列提纲。

“打腹稿”或列提纲有助于理清思路,避免写作时信马由缰,偏离文章的主题。

二、怎样进行布局谋篇?首先,要围绕中心全面梳理材料,拟出全文的框架。

言之有序: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详略得当:哪个详写哪个略写。

可利用思维导图,拟出合理的框架。

其次,在拟定框架后列出写作提纲。

写作提纲是在简单的框架图示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简单的文字明确文章的全貌,包括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中间部分怎样展开、如何承接与过渡、材料安排的先后与详略等,要尽可能考虑清楚。

完善的提纲有助于我们一气呵成地写完全文,避免出现边写边改以致文气不畅的情况。

三、作文中在结构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1.撇开中心,横生枝节。

常常是在围绕一个中心写的中途,岔出别的话题。

九年级语文写作布局谋篇教案人教版十

九年级语文写作布局谋篇教案人教版十

九年级语文写作布局谋篇教案人教版十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学会布局谋篇。

2.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材料,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作文的布局谋篇方法,合理安排材料。

2.教学难点:如何使文章层次分明,表达方式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写过作文吗?觉得写作文难吗?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让作文布局谋篇,让作文变得有条理、有层次。

二、课堂讲解1.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2.分析作文开头、中间、结尾各自的作用和特点。

三、案例分析1.分析优秀作文的布局谋篇,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安排材料。

2.让学生尝试分析一篇作文的布局谋篇,指出优缺点。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以“我的老师”为题,进行作文布局谋篇的练习。

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布局谋篇的方法。

2.提问:如何使作文层次分明?二、课堂讲解1.讲解作文的层次划分,如何使文章层次分明。

2.分析作文中常见的层次划分错误,指导学生避免。

三、案例分析1.分析一篇优秀作文的层次划分,让学生了解如何使文章层次分明。

2.让学生尝试分析一篇作文的层次划分,指出优缺点。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以“我的家乡”为题,进行作文层次划分的练习。

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作文的基本结构、布局谋篇和层次划分。

2.提问:如何使作文的表达方式灵活运用?二、课堂讲解1.讲解作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等。

2.分析如何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使文章生动有趣。

三、案例分析1.分析一篇优秀作文的表达方式运用,让学生了解如何使文章生动有趣。

2.让学生尝试分析一篇作文的表达方式运用,指出优缺点。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以“我的成长故事”为题,进行作文表达方式运用的练习。

《写作:布局谋篇》教案

《写作:布局谋篇》教案

《写作:布局谋篇》教案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了解布局谋篇的方法。

(重点)2.能掌握几种写作的方法。

(难点)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要建一座高楼,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工人们按照什么来建?——图纸,也就是设计图。

作文也一样,需要讲究谋篇布局。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理解意义,找准方法。

1.布局谋篇及其作用谋篇布局就是思考文章的整体架构,是指文章的结构布局。

进行谋篇布局的好处就是使所写的文章言之有序,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2.布局谋篇的方法(1)串点。

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2)起兴。

所谓“起兴”,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件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3)追问。

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这在说理文中特别适用。

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展开分析。

(4)材料排列。

主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次要的材料略写,笔墨少些,主要材料详写细描,多下笔墨。

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情感变化来进行材料先后的安排。

情节波澜起伏,柳暗花明。

知识板块二结合例文,技法指导。

例文赏析感受中学生活——高三进行曲高三了,真是个多事之秋。

走进高三,走进生活,体验高三进行曲,体验个中酸酸涩涩、苦苦甜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紧张:生活的主旋律紧张,不容置疑。

每每看到楼梯口那块高考倒计时牌,心里便会莫名的紧张,甚至焦虑。

毕竟十年寒窗,在此一搏啊!每天,老师的工作已经固定化、一体化。

老师抱一叠试卷进教室,不多时又抱着一叠考卷出教室。

数学老师刚走,外语老师进来,还有地理老师见缝插针……同学们每天每时每节课笔耕不辍,忙着解未懂之题,忙着向老师请教,忙着订正错题……为了六月的那个未知数,紧张是唯一不变的基调。

于是乎,学校、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是不变的航向;抓紧时间吃饭,抓紧时间骑车……只为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写作布局谋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写作布局谋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写作布局谋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布局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写作布局的技巧和方法;3.增强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布局与写作的关系;2.合理排版的实现方法;3.布局的不同应用场景。

三、教学内容1. 写作布局的概念写作布局,即如何把文章的不同部分组织在一起,使其形成一个有条理、易于阅读的整体。

一个好的写作布局,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增加文章的阅读效果,提高文章的受欢迎程度。

2. 写作布局的技巧和方法a. 分段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分段的方式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段落的划分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主题明确;•内容一致;•文段与段之间有明显的衔接。

b. 标题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文章的主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标题还应该根据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来进行设置,有时候可以采用问答式的标题等。

c.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于文章的排版和布局也有重要的影响。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可以使句子结构清晰,表达准确且简洁,增加读者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句子的能力。

d. 描写手法描写手法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适合用于介绍景物、行程、人物、事件等,可以帮助读者更加真实而生动地感受到事件的情境描写,从而提高文章的阅读效果。

3. 布局的不同应用场景不同的写作类型和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布局方式。

例如,在写记叙文时,需要按照时间轴展开文章,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情节和事件的发展;在写议论文时,则需要采用立论、论据、结论的结构,来准确地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四、教学方法1. 课前导学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写作布局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 教师示范教师选取一个合适的写作样例,将其写作过程和布局方式展示给学生观摩和学习,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布局与写作的关系。

3. 组织教学利用小组讨论、PPT展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将布局技巧与写作实践相结合,互相学习、相互讨论,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作文谋篇布局备课教案

初中作文谋篇布局备课教案

初中作文谋篇布局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文谋篇布局的重要性,认识到好的谋篇布局能够使文章更具逻辑性和连贯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各种谋篇布局技巧,使文章结构清晰、有条理。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作文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作文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谋篇布局技巧,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使文章结构清晰、有条理。

2. 如何运用各种谋篇布局技巧,使文章更具逻辑性和连贯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作文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作文谋篇布局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谋篇布局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在写作文时,是否遇到过文章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二、讲解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15分钟)1. 开头:引起读者兴趣,明确文章主题。

2. 中间:合理安排材料,使文章内容丰富,逻辑清晰。

a. 按照时间、空间、逻辑顺序组织材料。

b. 使用过渡句、关联词连接各个部分。

3.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主题,给人以启示。

三、实例分析(20分钟)1. 展示一篇结构清晰、谋篇布局合理的作文。

2. 分析作文中的谋篇布局技巧,如开头、中间、结尾的运用。

3. 让学生讨论:这篇作文为什么能够给人以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感觉?四、学生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尝试运用谋篇布局技巧,对一篇作文进行修改。

2.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的安排,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有条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运用谋篇布局技巧。

2. 教师总结:谋篇布局是作文写作的重要环节,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谋篇布局方法,才能使文章更具逻辑性和连贯性。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学生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作文谋篇布局的重要性,掌握了基本的谋篇布局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谋篇布局技巧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写作:布局谋篇》教案(共含2课时)
6、布置作业:让学生二选一,将课上写作练习的两个文题进一步思考,完成写作提纲和作文初稿的书写。

七、教学反思
1.将本文较为抽象的写作知识和方法形象化,结合恰当命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
2.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内容过多,时间有些紧张。

《写作:布局谋篇》教案(共含2课时)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内容围绕不同文体,为学生给出大量提纲范例,帮助学生加快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2.课堂容量过大,作业的两个文题的分析草草结束,不够深入,时间安排过于紧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布局谋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布局谋篇的概念。

2.学习布局谋篇的方法。

3.将布局谋篇的方法灵活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谋定而后动”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谋划准确周到之后再行动。

这种方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文章也是如此,需要讲究布局谋篇。

二、了解概念
布局谋篇是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

进行布局谋篇的好处就是使所写的文章结构言之有序,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三、布局谋篇的原则
(一)一篇好文章,既要结构匀称稳当,又要文气贯通。

这就需要注意过渡、呼应。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藤野先生》)是场景转换时的过渡。

(二)谋篇布局要紧扣主题,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体,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以“狗是谁的→错是谁的”这一荒诞的“责任推定”为轴心对称展开,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将主
人公“善变”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三)开头和结尾也是布局谋篇时需要重视的。

文章开头可以开门见山,直入正题;也可以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结尾的写法也很多,共通之处在于“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叶圣陶),要尽量做到有余韵、有回味。

四、布局谋篇的方法
(一)串点
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采用“串点”法,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最常见的“日记体”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剧本”形式构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

在采取这一方法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1.选点的数量。

一般以三个为宜,少则单调,多则烦琐。

三个“点”既符合人们的阅读、欣赏、审美习惯,也比较容易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

2.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及代表性。

虽然说通过选“点”来写,比较易于操作,但要注意到,点和点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所选“点”应能代表一个“面”。

示例: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选用了五个点: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天真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说真话。

(二)起兴
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件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发散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需要强调的是,在前面所说的故事,一定要能起到起兴的作用,后面的延伸内容跟前面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不能油水分离,互不沾边。

另外,一定要能做到“由此及彼”,在“彼”上大做文章,把“彼”作为重点来写。

(三)追问
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这在说理文中特别有作用。

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去设置问题,展开议论思路。

另外正面可以设问,反面也可以设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便会开阔起来。

比如“说‘机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这样来“设问”展开:1.机遇是什么?2.古今中外有抓住机遇取得成功的人和事吗?
3.机遇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吗?
4.为什么要抓住机遇?
5.抓不住机遇会怎样?
6.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即自身要具备什么素质) 这样层层设问,步步深入地分析,就较容易把问题讲透。

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设置问题来展开分析,不仅思路清晰,而且文章结构也不觉单薄。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宜明显以“设问”修辞的形式出现,而应“问”在暗处,“答”在明处,这样行文才能自然流畅。

(四)材料排列
次要的放在前面,主要的放在后面;次要的材料略写,笔墨少些,
主要材料详写细描,多下笔墨。

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情感变化来进行材料先后的安排。

情节波澜起伏,柳暗花明。

(五)过渡和照应
段和段之间,特别是材料内容转换时应该要有过渡词、过渡句或过渡段,以保持文章语言的连贯性。

首尾之间要注意相互照应,以彰显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五、开头、过渡、结尾布局谋篇的具体方法
基本要求:凤头、猪肚、豹尾
1.开门见山法。

好处:开篇就切入正题,可避免偏题、离题现象。

从阅读的角度讲,也便于读者及时把握文章的主旨,得其要领。

相关名篇:朱自清的《春》开头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头第一句就是:“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2.欲扬先抑法。

特点:抑是手段,扬是目的。

抑扬对照,使表现对象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使文章显出新意。

相关名篇:《阿长与〈山海经〉》
3.衔接过渡法。

哪些位置需要使用衔接过渡?
明确:文章内容的转折处;时空、场面的转换处;倒叙、插叙的起止处;总分、分总的衔接处;语言表达方式的变换处。

常见的过渡衔接法:
(1)用设问的形式过渡:
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中“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2)用词语衔接过渡:
如: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用了“次第”“再过”“不久”“于是”“到了”等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词语来连接一年四季的季节交替。

(3)用句子过渡:
如:鲁迅的《孔乙己》一文,就用了“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一句话,上连孔乙己使人快活的全部内容,下接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4)用段落衔接过渡: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内容转移,跨度较大,中间便用了一个过渡段。

4.曲终奏雅法。

就是通过结尾起到突出中心,深化主题而又发人深思作用的方法。

常用的结尾方法有哪几种?
(1)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如: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结尾“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
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起点题作用。

(2)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如:《社戏》中“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3)饱含哲理,发人深思。

如:《故乡》的结尾,引出关于“路”的议论抒情,表达了“我”对未来的希望,抒发了“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

含义隽永,发人深思。

(4)拓展意境,丰富内容。

如:沈石溪《斑羚飞渡》最后“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这不仅是指那道彩虹,象征镰刀头羊勇于牺牲的行为和精神的闪光,更是留给我们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拓展了这篇文章的描写意境。

其他写作技法
巧设悬念、引线穿珠、虚实相映、点面结合、意外结尾、前后照应等。

五、实战演练
(一)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

试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600字。

参考范文:
家乡的名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