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地什么填空 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句子

全神贯注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句子
1. 他全神贯注地盯着那幅画,就像沙漠中干渴的人看到了绿洲一样,眼睛都不眨一下,旁人叫他都没反应,你说这得有多专注啊!比如小明在欣赏那幅绝世名画时就是这样。
2. 她全神贯注地读着那本书,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她和那本书了,外界的喧嚣完全影响不到她,这是多么投入啊!就像小红沉浸在那本精彩的小说里一样。
3. 他在球场上全神贯注地打着比赛,好似一头凶猛的狮子在追捕猎物,每一个动作都那么专注,这比赛能不精彩吗?就像那次足球比赛中的小强一样。
4. 她全神贯注地弹着钢琴,犹如一只灵动的蝴蝶在琴键上翩翩起舞,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多让人陶醉啊!就像小美在舞台上表演时那样。
5. 他全神贯注地做着实验,像一个科学家在探索未知的宇宙,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又极其专注,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啊!就像小李在实验室里忙碌时一样。
6. 她全神贯注地写着作业,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一心一意地只想把作业完成好,你看这多认真啊!比如小芳在家里写作业的时候。
7. 他在棋盘上全神贯注地对弈,好似一个将军在指挥千军万马,每一步棋都深思熟虑,这是多么紧张的时刻啊!就像小张和别人下棋时那样。
8. 她全神贯注地绣着十字绣,就像在创造一件伟大的艺术品,一针一线都那么用心,这得有多耐心啊!就像小兰专注地绣十字绣时那样。
9. 他全神贯注地看着电影,仿佛自己就是电影中的主角,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情绪起伏,这得多入迷啊!比如小刚在电影院看喜欢的电影时。
10. 她全神贯注地听着老师讲课,就像一块海绵在拼命吸收知识,不放过老师说的每一个字,这学习态度多好啊!就像小丽在课堂上那样。
全神贯注的句子

全神贯注的句子
1. 我全神贯注的时候,那真的是啥都顾不上啦!就像我上次玩游戏,完全沉浸其中,连妈妈叫我吃饭都没听见!
2. 你看他全神贯注地看书,仿佛整个世界都只有他和那本书,这不就跟钻进书里了一样嘛!
3. 她全神贯注地画画,那认真的模样,哎呀,真像个专业画家在创作绝世佳作!
4. 咱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不就跟拼命三郎似的,啥都阻挡不了啊!上次我拼拼图的时候就是这样。
5. 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好像都能跟着音乐飞到天上去了,这投入劲儿!
6. 你全神贯注地工作时,不就跟开足马力的机器一样,效率超高的嘛!就像你上次赶方案的时候。
7. 她全神贯注地练舞蹈,那身姿,哇塞,不就跟翩翩起舞的蝴蝶一样美嘛!
8. 我全神贯注地写作业,周围再吵我都能两耳不闻,这不就是进入了自己的小世界嘛!
9. 他全神贯注地研究棋局,那专注的神情,简直就像要把棋盘看穿似的!
10. 咱全神贯注起来,那可不得了,啥困难都能给解决咯!就像上次我解决那个难题一样。
观点结论:全神贯注真的能让我们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这种状态太棒啦!。
小学语文 的地得专项训练选词填空含答案

小学生的、得、地专项训练的、得、地用法口诀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左边两人双人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一、的、地、得用法分析:“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三、的、地、得用法总结: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全神贯注词语解释

全神贯注词语解释
全神贯注,即是指全心全意地专注,集中精力,不分心,不被其他事物干扰,专注于自己正在进行的活动或工作。
下面是全神贯注相关的词语解释。
1.专注: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从事一项活动的状态。
2.投入: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个活动中,忘我地去做,全神贯注。
3.沉浸:沉浸在某项活动中,忘却外界一切杂念,全神贯注于当前的活动中。
4.专心:专注于某一件事情,没有外界的干扰和分心。
5.集中:把注意力、精力集中在某一方面,不分心,不分散。
6.埋头:低头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工作或思考。
7.专业:对某一领域或某项工作有深入研究和了解,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
8.执着: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坚定不移,不断努力,不放弃。
9.坚定:对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坚定不移,不轻易动摇。
10.毅力:持久不变地坚持下去的力量,有强烈的意志力和决心。
11.耐心:对困难和挫折不气馁,有耐心坚持下去。
12.警觉:敏锐地觉察到周围的环境和变化,随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13.自律:对自己有自我约束和管理,有纪律性和条理性。
14.自制:对自己的情绪、言行和行为有控制和克制,不轻易冲动。
15.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信心和自信心。
17.冷静:在面对突发事件和危险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应对措施。
18.处变不惊:面对不可预料的事情或突发状况,不惊慌失措,能够冷静应对。
19.游刃有余:对自己的能力和掌握的知识有信心,做事得心应手,自如而有余。
20.从容不迫:有足够的时间和余地完成任务,做事冷静从容,不急不躁。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仿写一段描写认真、专注做事的话100字

精心整理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仿写一段描写认真、专注做事的话100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仿写一段描写认真、专注做事的话:
张晓明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习题。
只见他睁大眼睛注视着本子,一会儿托着腮,一会儿抓抓头,一会儿咬着笔头,一会儿又在纸上快速地写着什么……一刻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张晓明越写越激动,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张晓明才停下来,对着本子满意地笑了,然后长长地呼了一口气,轻轻地把本子合上。
语文,的
.3
张晓明越张晓明才
10186
.0.
.3
.14/87413
91.090=908097--=-0986543
太好啦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 2。
用屏息凝视造句大全 屏息凝视的意思是什么

用屏息凝视造句大全屏息凝视的意思是什么屏息凝视是指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屏息凝视”意为“忍住呼吸,全神贯注地注视着”。
今天就让小编搜集了一些关于(用屏息凝视造句)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屏息凝视解释屏息:屏气。
“屏”:忍住,抑制住。
凝视:全神贯注地注视着。
凝:凝聚,专注。
【近义词】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屏息凝神【解释】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屏息凝视”意为“忍住呼吸,全神贯注地注视着”。
【造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工作人员正屏息凝视首次太空梭的发射升空。
他屏息凝神地看着书,津津有味地朗读着课文。
老舍:语文S版4年级上册6课《猫》原句: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用屏息凝视造句一、我屏气凝视地搭着积木,生怕它倒了,感觉与杨俊是一样的。
二、这里有让我屏息凝视的原生态,这里有过目不忘的徽派老式建筑,这里有守望岁月华发苍颜,这里有赤子之心的画匠,这里有炊烟袅袅的生活,这里有讲不完的动人故事……这里是——瑶里。
三、期末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家在教室里屏气凝视,一言不发,期待着试卷发放下来,赶快进入考试状态。
(黄宇威)四、我屏息凝视的听着老师的数学课,这样我就可以得到知识了。
五、猫屏息凝视,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六、他是班上的小小书法家,看他又在屏息凝视的练书法了。
七、欲聋的打击声,撞击声,斗得山崩地裂,天旋地转,日月昏暗,所有的嘉宾吓得胆战心惊,稚气的粉丝们更是心急如焚,没有呐喊,没有助威,那架势,谁也打不过谁,谁也赢不了谁。
全场静寂无声,屏息凝视,静待花开。
果然,奇迹出现,在拳王的力的较量中,迸发出道道神光。
八、同学们都屏气凝视的思考着一道很难的数学题。
九、音乐课上音乐老师搞笑的语言虽然我们没有屏气凝视的听,但我们却学习到了音乐。
十、我又来夸电动橡皮了,今天用的时候竟然有一种高级工程师或者顶级匠人的感觉,还有点像贴膜师傅。
随着马达的转动,身心合一屏息凝视,手腕控制好下压力度和移动速度。
“全神贯注”与“聚精会神”-词语分析

“全神贯注”与“聚精会神”-词语分析“全神贯注”与“聚精会神” - 词语分析这两个成语都有“精神很集中,注意力不分散”的意思,很多时候相通,但有区别:、“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集中投入”的意思。
1.身旁的李鸿义,手握发电机摇把,全神贯注地盯着剑波的右手。
(曲波《林海雪原》)2.郝老先生立刻又转过去全神贯注地望着台上。
(冰心《京戏和演京戏的孩子》)3.他霍然转过头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对方。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这三例都用作状语。
这三例中的“全神贯注”换作“聚精会神”也都说得通。
“聚精会神”是“精神很集中,注意力不分散”的意思。
4.下边的人们都聚精会神地自己练或观看同伴们练……(姚雪垠《李自成》)5.他左手托着自己的下巴,聚精会神地盯着梅厂长。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6.他的心抖得很利害,聚精会神的.挖起那方砖来……(《鲁迅全集》)这三例也都用用状语,这三例中的“聚精会神”换作“全神贯注”也说得通。
从上面的六个用例中,我们看到了这两个成语相通的一面。
由于这两个成语结构方式不同,意义和用法也有不同,因此它们之间有区别。
①“全神贯注”可以用介词结构“在……”或“在……上”作补语,说明精神集中在哪一个方面,“聚精会神”没有这种用法。
例如:7.全神贯注在家乡失陷的吴荪甫却没有留意到少奶奶的精神反常。
(茅盾《子夜》)8.她因为全神贯注在总机上,忽然听到脚步,暗自吃了一惊,以为有个什么人来打电话……(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例7例8中的“全神贯注”不能换作“聚精会神”。
②“全神贯注”有时还可以先让“全神”同介词“把”组成介词结构,再作“贯注”的状语,“聚精会神”没有这种用法。
例如:9.一大叠线装书,排满了不大的三屉桌,读着读着,慢慢,他也把全神贯注进去了。
(杨沫《青春之歌》)例9中,“全神”先同“把”结合,“贯注”后边带有“进去”,“聚精会神”不能这么用。
③“聚精会神”有时能作“沉静”的定语。
“全神贯注”一般不能这么用。
小学语文 的地得专项训练选词填空含答案

小学生的、得、地专项训练的、得、地用法口诀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左边两人双人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一、的、地、得用法分析:“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三、的、地、得用法总结: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 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神贯注地什么填空全神贯注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
2.在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
2.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围绕全神贯注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正确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新词,为初步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再划分结构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读懂每个自然段,以自然段为依据,划分结构段。
为全面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件什么事。
1.板书课题,学生解释全神贯注一词(可以查工具书),再提出问题思考,围绕全神贯注作者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情。
(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高度集中的意思。
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时,由于全神贯注地雕塑作品,却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的事情。
)2.顺便解释雕塑、奥地利、挚友:(雕塑,造型艺术,用泥土、石膏、竹木、玉石、金属等材料雕刻或雕塑艺术形象。
奥地利,奥地利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首都是维也纳。
挚友,挚,诚恳;亲密的朋友。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li)咕噜,这里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楚。
哩应读成轻声。
悄悄(qiao)话的第二个悄应读轻声。
2.注意以下字的字形结构:诞生的诞的中间是廴,不要写成辶。
罗丹的丹,不要和舟相混。
醉的左半部是酉,中间不要少写一横。
激烈、激动的激和邀请的邀,部首不同,前者是氵,后者是辶。
(三)按自然段默读,概括出自然段段意,再讨论划分结构段。
要求边读边想,边画出重点和概括性词语或句子。
1.概括自然段段意:第1自然段;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在参观工作室时,发现作品还有毛病,要立刻修改。
第2自然段: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作品。
第3自然段:罗丹工作完,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第4自然段:罗丹发现茨威格被关在工作室里了。
第5自然段:茨威格对这件事感受很深。
2.引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阶段,结合自然段的归并,讨论划分结构段,明确段与段之间联系的必然性。
提示:课文共5个自然段,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或较集中,没有对话之类的较多的自然段。
因此,较长的自然段,很可能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有可能独立成段。
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写了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参观工作室,并看刚完成的女像作品,以及客人对作品的称赞和主人发现作品还有毛病等。
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写了罗丹修改女像的经过。
篇幅较长,内容具体。
以上两个自然段之间联系很紧密。
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最后一层意思是罗丹发现作品有毛病;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就讲着手进行认真修改。
因此,这两个自然段既可独立成为两个大段,又在内容和情节发展上紧密联系。
第3自然段是写罗丹由于全神贯注地工作,竟忘了客人的存在。
第4自然段写茨威格招呼罗丹,罗丹这才发现客人被关在工作室里了。
这两个自然段紧紧相连,共同记述一件事,显然可以合并成为第三大段,进一步生动地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这可以说是第二段的发展和延伸。
第四段即第5自然段,写了茨威格的回忆和感受:一切值得做的工作,想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显然,这是全文内容的归结。
(四)通读课文,在质疑问难中,通过议论或查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句,解释一部分不理解和不甚理解的词语,为下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心做好准备。
仪态端庄,仪态,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
端庄,容貌、举止端正、庄重。
指罗丹的作品女像的容貌、姿态等是端正庄重的。
杰作,指罗丹塑造的女像,是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端详,这里指罗丹仔细地看女像。
吁了口气,吁,这里读x&(另读y)),是长出了一口气的意思。
表示罗丹工作紧张后的放松。
径自,指罗丹工作完毕,忘了客人的存在,自己直接行动走出门去。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
指茨威格对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的认真态度,所产生的敬佩感情和受到的启发、教育。
莫名其妙,表示事情奇怪,使人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或真相。
是指罗丹把茨威格关在屋里,要锁门,茨威格不知究竟是为了什么。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以思考练习1、2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第一、二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专注、投入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茨威格说的一段话。
三、教学过程(一)阅读分析第一段。
1.提问思考:课文围绕全神贯注讲了一件罗丹在雕塑一座女像的作品时发生的事情。
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或者说是由什么引起的?先默读,再议论,然后回答。
(事情从罗丹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时,带他到工作室观赏刚刚完成的作品一座女像开始的。
)这一段共写了六句话,依次读一读,看看这六句话各写了什么内容,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的?第一句话写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
罗丹既然招待茨威格这位客人、挚友,一定做了不少事。
但课文接下去只写了一件跟全神贯注有联系的事,这件事是什么?(这件事就是第二句话所讲的: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
这句话跟全神贯注是有联系的,其他事没有写,因为跟全神贯注没有关系。
)2.接下来再想一想:罗丹带着茨威格参观自己的工作室。
既然是工作室,是参观,客人一定看了不少内容吧?设想一下,可能看到些什么?这些都写了没有?为什么?单单写了什么?为什么?这就是第三句话要说清楚的问题了。
(客人可能看到工作室里摆放的主人创作的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当然还有些创作用的材料。
工具什么的。
这些都没有写,因为跟全神贯注没有什么联系。
单单写了作品中刚刚完成的一座女像。
因为这一作品跟全神贯注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要写它。
这就是第三句话的作用。
)3.在仪态端庄的女像前,客人和主人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读一读下面第四、五两句话,简要地说出客人怎样表示?主人怎样表示?谁的表示又跟全神贯注直接联系?(茨威格拍手叫好,表示祝贺;罗丹不满意,说还有毛病,表示需要修改。
罗丹看出作品有毛病需要修改的情节,跟全神贯注直接关联。
)这是不是全神贯注的直接起因呢?(就是。
)既然罗丹看出作品有毛病,需要动手修改,是故事的直接起因,为什么文章不从这里写起,而是把他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做文章的开头呢?师生共同议论,共同解答,注意六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果文章从罗丹看出作品有毛病需要修改写起,读者会感到突然了:罗丹怎么这时候看出作品的毛病呢?不是因为请客人茨威格参观工作室,看到刚刚完成的女像,才发现毛病的吗?那么,客人怎么到了工作室的呢?是主人请他进来的。
是罗丹邀请他来家做客的。
这一系列事实都有因果关系。
所以,文章要从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写起是自然的,必要的。
直到第六句罗丹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全段紧紧围绕全神贯注步步深入,叙述得清清楚楚,给读者的印象是完整的、有条理的,为下一段阅读打好了基础。
)4.顺便结合句子的内容看看,端详一词写成看可以不可以?为什么?皱着眉头表示了什么?(端详写成看不可以。
因为端详是仔细看的意思;看只是看,没有仔细的内容。
如果用了看,罗丹创作态度上的认真,就表现得不够充分了。
皱着眉头,表示事情难办,得想个办法解决。
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说明罗丹工作态度是严肃的,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是严格的。
)5.小结: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用词不宜太多,而要准确。
6.自由读这一段,再分组或分行朗读,续读下去。
逗号之间停顿短一些,句号之间停顿长一些。
体会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
(二)阅读分析第二段。
1.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划分段落时,我们已经了解这一段是写罗丹怎样修改女像的。
现在默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哪几方面的特点,具体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的。
这些特点在其他写人的课文中,也同样使用。
要求一边读,一边想,重要的地方可以画出来,还可以议一议,求得共识。
(作者紧紧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生动、具体地表现他是怎样全神贯注的)2.再逐句细读,认真体会通过怎样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表现全神贯注的。
①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写了罗丹修改时的动作和语言。
这是罗丹在远处望,近处瞧,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左肩偏了点儿该怎样修改,嘴里还叨唠着修改方案什么的。
)②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注意异样和激烈两个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异样的眼光是指不同寻常的眼光,这是通过描写罗丹的神态,反映他想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
激烈的争吵是有可能指方案又感到不成熟,可用可不用,还在推敲之中呢。
)③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踩得吱吱响,不停地挥动是通过写脚的动作的重量大,手的动作的连续不断,反映此刻罗丹工作的紧张和热烈。
)3.这一层内容,是作者从罗丹工作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不同的角度,描写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的。
接下去的一层,有一句话是前一层的归纳,又是后一层内容的引起。
找一找是哪一句话。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起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4.自由读这一层(由一刻钟过去了到段末),有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跟越干越起劲有关联,是什么?画出来。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5.罗丹的女像的毛病,只是左肩偏了一点儿,脸上可能还有一点儿不满意的地方,修改共用了多长时间?(大约一个小时。
)课文为什么要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呢?是不是太啰嗦了?索性直接写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不好吗?为什么?大家想一想,再回答。
(课文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时间由短到长,步步加深,给人的感觉是时间过得太慢了、太长了。
作品那么一点儿毛病,竟用了那么长时间。
这就从侧面突出了罗丹全神贯注、认真工作的忘我精神。
)6.再读最后两句话,注意:每句话里有那么一个字,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
恐怕再没有比这两个字最能表现一个人把全部精力、全部心思投入到某种活动之中了。
是哪两个字?(醉和痴。
)他像喝醉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喝醉了酒是什么样?根据生活中见过的说一说。
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是一种什么景象呢?(一种是神态不清,有失常态,这里不指这种。
还有一种是蒙头大睡,好像不醒人事似的。
正像课文中讲的:整个世界好像已经消失了。
课文用喝醉了酒,处于沉迷状态,比喻罗丹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作品的工作中,其他什么也不管不顾了。
这是全神贯注的最高状态。
)7.最后一句写修改完毕。
读读这一句,看看是不是只交代了修改完了,有没有进一步突出全神贯注和全身心投入?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