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

合集下载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患者的吸烟史、酗酒史、病程时间、有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遗传及家族史。

2、症状及体征:患者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规律。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胃镜、X 线钡餐、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4、社会心理评估:患者的情绪及精神因素。

二、护理措施1、执行消化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合并有上消化道大出血、穿孔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有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梗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时应禁食水;溃疡活动期可进少量清淡易消化食物;戒烟、戒酒。

4、药物治疗与护理(1)H2 受体拮抗剂:药物应在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发现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

(2)质子泵抑制剂:可有头晕,初次应用时应减少活动。

(3)解痉药应餐前 1 小时服用。

(4)抗酸药应在饭后 2 小时或睡前嚼服,抗酸药与奶制品要避免同时服用。

(5)胃黏膜保护剂:枸缘酸铋钾不能长期服用。

5、疼痛的护理:评估患者疼痛的特点、程度及缓解方式。

6、病情的观察与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当血容量明显不足时,应遵医嘱给予补液及输血治疗。

(2)若上腹剧痛,腹肌强直伴反跳痛提示穿孔,应做好手术前准备。

(3)若患者餐后上腹饱胀、呕吐大量含发酵酸性宿食,提示幽门梗阻。

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进少许流质饮食,重症患者应禁食,行胃肠减压。

(4)若上腹疼痛失去规律,且大便隐血呈持续阳性,进行性消瘦,贫血,提示有癌变可能。

7、心理护理(1)为患者提供生理和心理支持:家属留陪,给予心理支持以减轻焦虑。

(2)合并消化道出血时,护士要保持镇静,给患者安全感,并给予必要的解释。

三、健康指导要点1、识别和避免诱发因素:禁用或慎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戒烟、戒酒;坚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饮食规律,选择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食物吾过冷过热,不宜进食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

3、识别病情变化:告知患者发生并发症时的先兆表现及相应的处理办法,自觉症状加重时及时向医务人员寻求帮助。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Peptic ulcer)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发生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炎症与坏死性病变。

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又称为消化性溃疡。

包括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男>女;发病年龄:DU:青壮年;GU:晚十年;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手术【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病因)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胃粘膜的G、D或壁细胞胃酸分泌↑③十二指肠过度酸化→上皮化生→促幽门幽门螺杆菌定植④引起黏膜上皮局部炎症反应(二)胃酸分泌异常(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发病机制):胃酸浓度过高激活胃蛋白酶原→消化自身胃黏膜胃酸浓度过高原因:壁细胞数量增多、壁细胞对胃泌素、组织胺和迷走神经刺激的敏感性增强、胃酸分泌的正常反馈机制或抑制机制缺陷、交感神经的紧张力增高。

胃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量改变不明显。

(三)胃黏膜屏障破坏: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上皮紧密连接屏障、粘膜血流屏障。

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胆盐、酒精破坏胃黏膜屏障破坏。

(四)应激前部:迷走神经系统: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迷走神经兴奋↑,胃泌素↑后部:垂体肾上腺系统:体液调节-----内脏血流减少;胃黏膜缺血坏死后部::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兴奋----胃黏膜血流↓,胃黏膜缺血坏死【病理生理】好发部位:胃溃疡—胃小弯(胃窦部);十二指肠溃疡—球部(前壁);溃疡多为单发①溃疡→粘膜层→浆膜层→穿孔→腹膜炎②溃疡→侵蚀大血管→出血③溃疡反复发作→幽门梗阻【护理评估】(一)健康史:年龄、性别、职业、饮食习惯、压力、有无家族史等(二)身体状况:★1. 症状:消化道溃疡的典型症状胃为周期性发作的上腹部节律性疼痛。

腹痛①疼痛性质:钝痛、灼痛、胀痛、剧痛②程度:中度持续性痛③部位:上腹部正中,偏左(胃)或偏右(十二指肠)④压痛点:剑突与脐间的正中线或略偏左(胃)或偏右(十二指肠)2.体征3.特殊类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1)无症状性溃疡:约15%~35%,老年人多见(2)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无症状者多见。

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措施

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措施

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措施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消化液消化(自身消化)而造成的溃疡。

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

其中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常见,故消化性溃疡通常是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分别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1.一般护理(1)休息:腹痛症状较重或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的溃疡活动期患者,应卧床休息,每天有一定的休息、睡眠时间,适当娱乐和活动。

(2)饮食:营养均衡,给予高营养、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凡能加重病情的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

进餐有规律,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活动期暂时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少量多餐每天4-6餐,避免空腹,保持胃内经常有食物中和胃酸,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应指导患者逐渐恢复一日三餐的正常饮食,避免餐间零食和睡前进食。

豆浆和牛乳能暂时稀释胃酸而其所含的蛋白质和钙又能刺激胃酸的分泌故不宜多饮.患者避免快速进食,因睡液可稀释中和胃酸,有提高黏膜的屏障作用。

避免暴饮暴食,鼓励患者饮食不宜过饱,防止胃窦部食物潴留而增加促胃液素的分泌。

(3)指导患者缓解疼痛的护理方法:①避免诱发因素。

②节律性疼痛可指导患者在痛前服用抗酸性食物,防止疼痛发生。

⑧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以分散注意力④局部热敷.2.药物治疗护理(1)降低胃酸的药物:包括抑制胃的H2受体拮抗剂、碱性抗酸类两大类。

(a)H2受体桔抗剂:①药物知识:H2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地与组胺竞争结合H2受体,使壁细胞分泌减少,达到治疗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

可选药物西咪替丁400mg、雷尼替丁150mg、法莫替丁20mg均为一日2次。

睡前单一剂量给药法给患者带来方便,提高了服药的顺从性,即睡前服用西咪替丁 800mg、雷尼替丁300mg、法莫替丁400mg②用药观察:大多数消化性溃疡服药一周内、上肢痛、嗳气、泛酸等症状可明显好转或消失,因而易出现自行停药现象。

③注意事项:鼓励患者戒烟、因为吸烟可削减H2受体拮抗剂的作用而影响疗效。

(b)碱性抗酸药:①药物知识;碱性抗酸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是中和胃酸,减H+的反弥散作用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提高胃液的pH,使胃蛋白酶活性下降:含铝的药物具有保护胃十二指黏膜的作用.药物包括氢氧化铝,碳酸钙,氧化镁等。

医院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常规消化性溃疡(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凡是能与酸接触的胃肠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溃疡,但以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多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更为常见。

消化性溃疡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0%,可发病于任何年龄,以中年多见。

DU好发于青壮年,GU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患病较女性多见。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PU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清楚,比较一致的观点是:PU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尤其是对胃十二指肠黏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与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所致。

当侵袭因素增强和(或)防御/修复因素削弱时,就可能出现溃疡,这是溃疡发生的基本机制。

GU和DU发病机制各有侧重,前者着重于防御/修复因素的削弱而后者则侧重于侵袭因素的增强。

(一)胃十二指肠黏膜防御和修复机制1.胃黏膜屏障。

2.黏液TC03屏障。

3,黏膜的良好血液循环和上皮细胞强大的再生能力。

4.外来及内在的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

一般而言,只有当某些因素损害了这一机制才可能发生胃酸/胃蛋白酶侵袭黏膜而导致溃疡形成。

(二)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机制近年的研究已明确,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非畜体类抗炎药(NSAID)是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导致PU的最常见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受Hp感染,在其致病因子如尿素酶、细胞空泡毒素及其相关蛋白等作用下,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及高促胃液素血症,生长抑素合成、分泌水平降低,胃蛋白酶及胃酸水平升高,造成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引起炎症,进而发展成溃疡。

2.非脩体类抗炎药NSAlD除了降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血流量,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和损伤作用外,还可抑制环氧化酶活性,从而使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3.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所致。

胃蛋白酶是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转变而来,它能降解蛋白质分子,对黏膜有侵袭作用,其活性受到胃酸制约,胃酸的存在是溃疡发生的决定因素。

消化性溃疡护理常规

消化性溃疡护理常规

消化性溃疡护理常规1.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

2.配置良好的卧床环境,保持室内的整洁和舒适,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疲劳和焦虑对患者的消化系统造成影响。

3.饮食护理:患者应遵循临床医生或营养师给出的饮食建议。

通常建议患者采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饮食,少食多餐,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咖啡、酒精和烟草等刺激性物品。

4.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酸剂、抗生素、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等。

护士应了解每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副作用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服用。

5.疼痛管理:消化性溃疡患者常伴有腹痛和胃灼热感。

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

同时,可以使用温水袋或热敷物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6.紧急情况处理:在发生出血或其他紧急病情变化时,护士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

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7.心理支持:经历疾病和治疗过程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的挑战。

护士应与患者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倾听患者的困扰和担忧,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鼓励。

8.教育指导:患者及其家人应接受相关教育指导,了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症状、治疗、饮食和生活注意事项等。

护士应提供相关的教育材料、解答患者和家人的问题,并指导他们如何预防复发和控制疾病。

9.定期复查: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胃镜检查和呼气幽门螺杆菌检测等。

护士应协助患者预约检查、解释结果,并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

10.减少风险因素: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防范措施,减少感染的风险,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此外,护士还应加强自身的职业防护,提高自己的感染控制意识。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及转诊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及转诊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及转诊
【护理】
1.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戒烟酒,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或粗糙食物。

2.服用NSAIDS者尽可能停用。

【转诊】
转诊患者主要包括起病急、症状重、怀疑上消化道出血、急性穿孔、幽门梗阻及可疑恶变者。

转诊后2~4周基层医务人员应主动随访,了解患者在上级医院的诊断结果或治疗效果,常规随访,预约下次随访时间;如治疗效果不佳者,仍建议在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1.初诊转诊
(1)妊娠和哺乳期女性急性起病患者。

(2)老年患者,尤其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慢性疾病者。

(3)近期服用NSAIDS出现上腹部症状者。

(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者。

(5)怀疑急、慢性穿孔或幽门梗阻及可疑恶变者。

2.随访转诊
(1)常规抗溃疡治疗效果不佳者。

(2)疼痛节律改变者。

(3)厌食、消瘦怀疑有恶变者。

(4)对有并发症和经常复发的患者,应定期随访追踪抗Hp的疗
效,一般应在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转诊复检Hp。

(5)消化性溃疡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现呕血、黑便而难以处理者。

3.急救车转诊
(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超过500mL者。

(2)怀疑急性穿孔者。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as-tric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ulcer,DU),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

临床上DU 较GU常见,两者之比为2:1~3:1,但有地区差异,在胃癌高发区GU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秋冬和冬春之交是本病的好发季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

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但少数病人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以致不为病人所注意,而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典型的消化性溃疡有如下临床特点:(1)慢性过程,病史可达数年至数十年。

(2)周期性发作与自发缓解相交替,发作期可为数周或数月,缓解期亦长短不一,短者数周,长者数年,发作常有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病,可因精神情绪不良或过度疲劳而诱发。

(3)发作时上腹疼痛呈节律性,腹痛多可被进食或服用抗酸药所缓解。

【辅助检查】(1)纤维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检查方法。

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溃疡部位、病变大小、性质,并可在直视下取活组织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

(2)X线钡餐检查:溃疡的X线直接征象是龛影,是诊断溃疡的重要依据,适用于对胃镜检查有禁忌或不愿接受胃镜检查者。

(3)幽门螺杆菌检测:可通过侵入性(如快速尿素酶测定、组织学检查和幽门螺杆菌培养等)和非侵入性(如14C 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等)方法检测出幽门螺杆菌。

(4)大便隐血试验: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溃疡有活动,如GU病人持续阳性,应怀疑有癌变的可能。

【治疗要点】(一)药物治疗(1)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根除Hp的方案目前推荐以质子泵抑制药(PPI)或胶体铋剂为基础加两种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等)的三联治疗方案较为适宜。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腹痛
临床表现
胃十二指肠溃疡 瘢痕性幽门梗阻
反复呕吐
体格检查
上腹隆起,有时有胃 蠕动波。手拍上腹可闻 振水音。梗阻严重者, 可因营养不良而消瘦, 因失水而皮肤干燥、弹 性消失等。
胃十二指肠溃疡 瘢痕性幽门梗阻
胃十二指肠溃疡 瘢痕性幽门梗阻
治疗
1.瘢痕性幽门梗阻是外科手术治疗的绝对适应症。 2.手术的目的是解除梗阻。 3.常用方法:(1)胃大部切除术最常用。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临床表现
• 70-80%有溃疡病史。穿孔前常有暴 饮暴食、情绪激动或过度疲劳等诱因。
• 腹痛:突发空腹或饱食后刀割样剧痛 • 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 • X线: 80~90%病人膈下可见半月形
的游离气体影。 • 其他:发热、脉快、白细胞增加、休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气腹征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能力目标
1.能对消化性溃疡手术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 问题。 2.能对消化性溃疡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 3.能对消化性溃疡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知识目标
1.熟悉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和手术适应征。 2.掌握消化性溃疡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 3.掌握消化性溃疡术后的健康教育。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治疗
手术治疗 适应于凡不适合非手术治疗的急性穿孔病
例 手术方式: 单纯穿孔缝合术:穿孔时间在8h以上,感染
严 重,不 能耐受彻底手术。
胃大部切除术:毕罗Ⅰ式 (billroth Ⅰ )、 毕罗Ⅱ式 (billroth Ⅱ )
穿孔缝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2)胃空肠吻合术加迷走神经切断术。 4.术前要作好充分准备:禁食、胃肠减压,每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性溃疡患者得护理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指在各种致病因子得作用下发生于胃、十二指肠黏膜得炎症与坏死性病变。

因溃疡得形成与胃酸-蛋白酶得消化作用有关,故又称为消化性溃疡。

包括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男>女;发病年龄:DU:青壮年;GU:晚十年;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手术【病因与发病机制】(一)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病因)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胃粘膜得G、D或壁细胞胃酸分泌↑②碳酸氢盐分泌减少,黏膜屏障保护作用↓③十二指肠过度酸化→上皮化生→促幽门幽门螺杆菌定植④引起黏膜上皮局部炎症反应(二)胃酸分泌异常(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发病机制):胃酸浓度过高激活胃蛋白酶原→消化自身胃黏膜胃酸浓度过高原因:壁细胞数量增多、壁细胞对胃泌素、组织胺与迷走神经刺激得敏感性增强、胃酸分泌得正常反馈机制或抑制机制缺陷、交感神经得紧张力增高。

胃溃疡患者得胃酸分泌量改变不明显。

(三)胃黏膜屏障破坏: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上皮紧密连接屏障、粘膜血流屏障。

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与激素、胆盐、酒精破坏胃黏膜屏障破坏。

(四)应激前部:迷走神经系统: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迷走神经兴奋↑,胃泌素↑后部:垂体肾上腺系统:体液调节-----内脏血流减少;胃黏膜缺血坏死后部::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兴奋----胃黏膜血流↓,胃黏膜缺血坏死【病理生理】好发部位:胃溃疡—胃小弯(胃窦部);十二指肠溃疡—球部(前壁);溃疡多为单发①溃疡→粘膜层→浆膜层→穿孔→腹膜炎②溃疡→侵蚀大血管→出血③溃疡反复发作→幽门梗阻【护理评估】(一)健康史:年龄、性别、职业、饮食习惯、压力、有无家族史等(二)身体状况:★1、症状:消化道溃疡得典型症状胃为周期性发作得上腹部节律性疼痛。

腹痛①疼痛性质:钝痛、灼痛、胀痛、剧痛②程度:中度持续性痛③部位:上腹部正中,偏左(胃)或偏右(十二指肠)④压痛点:剑突与脐间得正中线或略偏左(胃)或偏右(十二指肠)2、体征3、特殊类型消化性溃疡得临床表现(1)无症状性溃疡:约15%~35%,老年人多见(2)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无症状者多见。

GU多位于胃体上部或胃底部,溃疡常较大(3)幽门管溃疡:症状常不典型,餐后痛多见,对抗酸药反应差,易出现呕吐、幽门梗阻及并发出血、穿孔(4)球后溃疡:夜间痛及背部放射痛多见、疗效差、易并发出(5)复合性溃疡:幽门梗阻发生率较高(6)应激性溃疡: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与病情危重得非创伤者---出血4、并发症得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12、X线钡餐检查:3、幽门螺杆菌检测4、胃酸测定5、血常规6、大便隐血试验7、腹腔穿刺(四)心理社会状况【护理诊断/问题】【护理目标】1、疼痛腹痛自觉疼痛减轻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体重维持正常范围3、潜在得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并发4、焦虑情绪稳定5、知识缺乏掌握疾病相关知识,配合护理【计划与实施】(一)疼痛得护理1、去除病因2、监测疼痛3、缓解疼痛:●根据疼痛特点,指导患者缓解疼痛●非药物性缓解疼痛得方法●针灸止痛●休息与活动(二)合理饮食1、建立合理得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避免过饱、细嚼慢咽、环境安静,避免仓促进食、避免情绪紧张激动、急性活动期少食多餐。

2、建立合理得饮食结构:选营养丰富,易消化得食物、症状较重者主食选面食、适量得牛奶与脂肪、避免生、冷、硬、粗纤维多得蔬菜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烹饪方法选蒸、煮、炖、烩(三)药物治疗与护理1、抗酸药物:2、抑制胃酸分泌得药物(1)H2受体拮抗剂(替丁类):注意:静脉给药控制速度哺乳期停止用药不能突然停药(2)注意:奥美拉唑---头晕,用药期间避免开车与做注意力高度集中得事;慎与安定、苯妥英钠合用---防蓄积性中毒3、保护胃黏膜得药物1小时服用,糖尿病人慎用,不与多酶片同服连续用<8周4、抗幽门螺杆菌得药:联合用药(铋剂+两种抗生素)——疗程7-14天☀铋剂标准剂量+阿莫西林500mg+甲硝唑400mg☀铋剂标准剂量+四环素500mg +甲硝唑400mg☀铋剂标准剂量+克拉霉素250mg+甲硝唑400mg(四)并发症得观察与护理男性,32岁,上夜班时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20分钟后疼痛波及至右下腹,检查:肝浊音界消失,上腹部肌紧张,右下腹有明显得压痛及反跳痛。

该病人最可能得诊断就是()B、急性阑尾炎C、急性胆囊炎D、急性胰腺炎E、急性小肠梗阻【计划实)治者理治应内物治疗无效、顽固性溃疡、严重得并发症。

范围:胃远端2/3~3/4(胃体远侧大部、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球部近胃侧)①切除了胃窦部,减少了G细胞分泌胃泌素所引起得胃酸分泌②切除大部分胃体,腺体↓壁细胞、主细胞↓,胃酸与胃蛋白酶原分泌大量减少③切除了溃疡得好发部位④切除了溃疡本身神经切断术1、消除了神经性胃酸分泌2、消除了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得胃泌素释放所致得体液性胃酸分泌3、降低了分泌胃酸得腺体对胃泌素得敏感性4、降低了胃得张力与蠕动(1)心理护理(2)饮食护理少食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得饮食术前1日进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禁饮(3)迷走神经切断术得患者术前测胃酸(4)术日晨留置胃管:以防止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呕吐、误吸,便于术中操作,减少手术时腹腔污染(1)体位:(2)禁食,胃肠减压(就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将引流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胃或肠腔内,通过引流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得气体及液体吸出,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得方法。

)(3)饮食管理:禁食期间输液补充液体,必要时血浆、全血及营养支持,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拔管:拔胃管后当日—少量水或米汤,20ml/次/2小时;如无不适,第2日—半量流质饮食,50~80ml/次/2小时;第3日—全量流质,100~150ml/次/2小时;进食后无不适,术后一周半流质饮食。

术后10~14天软食食物:温、软、易消化,少量多餐。

5~6餐/日,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4)活动:鼓励患者活动 ;卧床期间-----2小时翻身一次1日—床上坐起;2日—协助床边活动;3日—病房内活动。

促进肠蠕动,预防肠粘连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引流管护理(胃管、引流管、尿管)☀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一次/0、5h 、一次/ 1~2h )、神智、尿量、切口渗血、渗液及引流情况等。

(5)术后并发症得观察与护理 1)胃大部切除并发症得护理早期: 术后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胃排空障碍及术后梗阻、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 晚期: 碱性反流性胃炎、倾倒综合征、吻合口溃疡、营养性贫血、残胃癌(术后>5年) ★ 出血: 表现——术后短期内从胃管引流大量出新鲜血液、呕血、黑便★ 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多发生于毕Ⅱ式胃大切术后3~6天,最严重得并发症突然出现右上腹剧痛,发热,痛腹膜刺激征,腹穿有胆汁样液体,B 超有大量液性暗区。

处理:一旦确诊,立即手术护理:胃肠减压,持续引流;保护伤口周围皮肤;静脉营养、空肠造瘘饮食;抗生素控制感染★胃肠吻合口破裂或吻合口瘘表现:高热、脉速等全身中毒症状、腹膜炎处理: 若发生出血,需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严密观察病人出血征象,禁食应用止血药物与输新鲜血 用冰生理盐水洗胃腹腔引流管引流出含肠内容物得浑浊液体;如发生较晚,多形成局部脓肿或腹外瘘处理:禁食、胃肠减压;充分引流;肠外营养;抗生素弥漫性腹膜炎者须立即做好急诊手术准备★表现:腹痛、高热,腹膜炎症状: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处理:一旦确诊,立即手术护理:禁食、胃肠减压,充分引流;静脉营养;抗生素控制感染表现:进食后上腹胀痛,呕吐---食物,多无胆汁处理: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水电平衡2周治疗无效----手术解除梗阻缓解上腹部压痛,有时扪及包块处理:紧急手术治疗15-30分钟左右上腹突然胀痛或绞痛,喷射状呕吐大量含胆汁得液体,呕吐后症状消失。

处理: 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 ;病情无缓解手术治疗处理: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病情无缓解手术治疗男性,38岁,胃大部分切除,毕2式吻合术后20天,进食后30分钟上腹突然胀痛,呕吐大量不含食物得胆汁,吐后腹痛消失。

最可能得原因就是B 、急性完全性输入襻梗阻C 、慢性不完全性输入襻梗阻D 、输出襻梗阻E 、倾倒综合征为残胃癌。

大多在术后20-25年出现。

原因:可能与残胃常有萎缩性胃炎有关。

表现: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消瘦,贫血治疗:胃镜加活检可确诊;一旦确诊,立即手术治疗。

2)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并发症得护理——吞咽困难、胃潴留、腹泻、胃小弯坏死穿孔x线吞钡示:食管下段狭窄、贲门痉挛。

原因:与手术所致得食管下段局部水肿、痉挛及神经损伤所致得食管运动失调有关。

护理:告知病人:术后1-2个月自行缓解,表现:拔除胃管后上腹不适、饱胀呕吐含胆汁食物。

x线吞钡示:胃扩张、潴留、无蠕动波原因:与手术后胃失去神经支配,张力减退,蠕动消失有关。

护理: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输血输液、高渗盐水洗胃,可缓解症状。

表现:进食后肠蠕动亢进,排水样便伴腹痛原因:迷走N切断→肠转运时间缩短,肠吸收减少,胆汁酸分泌增加,刺激肠蠕动得体液因子释放等。

处理:服用助消化药与止泻药—洛派丁胺、考来烯胺。

护理:频繁腹泻者—做好饮食指导,肛周护理(六)健康指导1、保持乐观情绪,规律得生活,劳逸结合。

2、建立合理得饮食习惯与结构,戒烟酒。

3、讲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知识,指导正确用药4、讲解术后可能得并发症得表现及防治方法5、定期复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