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一化学化学能与热能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能与热能电能加练卷及答案

高一化学加餐卷4.6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且均表现为吸热或放热B .能量守恒定律说明,必须从外界吸收能量后才表现出放热反应.C .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热量,说明金刚石稳定D .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2.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 .已知反应:Zn(s)+CuSO 4(aq)=ZnSO 4(aq)+Cu(s)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D .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 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 1,1 mol 氢分子的能量为E 2,则2E 1=E 2 3.已知化学反应22A ()B ()2AB()g g g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每生成2分子AB(g)吸收b kJ 能量B .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断裂1mol A A -键和1mol B B -键,放出a kJ 能量4.不同条件下,可发生反应2X(g)3Y(g)=,2X(g)Z(g)=,转化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X(g)3Y(g)═是放热反应B .X(g)、Y(g)、Z(g)三种物质中最不稳定的是Z(g)C .反应2X(g)Z(g)═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D .若Y(g)可转化为Z(g),则Y(g)转化为Z(g)的反应是放热反应5.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几种物质中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 H 2O 中H -O 键 O 2中O=O 键 H 2中H -H 键 H 2O 2中O -O 键 H 2O 2中O -H 键 键能kJ/mol463496436138463若反应过程中分解了2 mol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总反应为2H2O 光照2H2↑+O2↑B.过程I吸收了926 kJ能量C.过程II放出了574 kJ能量D.过程Ⅲ属于放热反应6.根据如图所示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C(s)+H2O(g)=CO(g)+H2(g),能量减少(b-a)kJ/molB.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C.1molC(s)和1molH2O(g)反应生成1 molCO(g)和1molH2(g)吸收的热量为131.3kJD.1molC(s)、2molH、1molO转变成1molCO(g)和1molH2(g)放出的热量为a kJ7.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能力是CO2的12000〜20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化学键N≡N F—F N—F键能/kJ·mol-1946154.8283.023C.反应N2(g) + 3F2(g)→2NF3(g)为吸热反应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8.反应A+B→C(放热)分两步进行:①A+B—→X(吸热),②X→C(放热)。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化学《化学能与热能》习题练习(含解析)

化学能与热能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只有发生物质的变化,才可能有能量的变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现象B.电解Al2O3制取Al是吸热反应,则Al在O2中燃烧是放热反应C.木炭在常温下不燃烧,加热才能燃烧,说明木炭燃烧是吸热反应D.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3.下列物质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 )A.浓硫酸B.烧碱C.食盐D.硝酸铵4.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气,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Q1,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为Q2,则Q1和Q2的关系是( ) A.相等B.大于C.小于D.无法确定5.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热量121 kJ,1 mol氧气O=O键完全断裂吸收热量496 kJ,形成1 mol 水蒸气的H-O键放出热量463 kJ。
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6.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共价键的键能是两种原子间形成1mol共价键(或其逆过程)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kJ·mol-1,Cl-Cl键的键能为243kJ·mol-1,H-Cl键的键能为431kJ·mol-1,则反应H(g)+Cl2(g) 2HCl(g)的热量变化是( )2A.释放183kJ B. 吸收183kJ C. 释放862kJ D. 吸收862kJ7.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气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②④8.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9.使18g焦炭发生不完全燃烧,所得CO和CO2的体积比为1:2(同温同压)下,已知1molC(s)燃烧生成CO气体时放出Q1kJ热量,1molCO(g)燃烧生成CO2气体放出Q2kJ热量,与这些焦炭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 A.Q1/3kJ B.Q2/3kJ C.(Q1+ Q2)/3kJ D.Q2/2kJ10.中和热的数值是57.3kJ/mol。
化学能与热能习题

化学能与热能一、从 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已知拆开1 mol H 2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能量436 kJ,拆开1 mol O 2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能量 498 kJ,形成水分子中1 mol H -O 键释放能量 463 kJ;图为2molH 2与1mol O 2反应生成2mol H 2O 时能量变化的情况;请回答:1图中a 值为 kJ, b 为 kJ;2反应过程中会 填“吸收”或“释放”能量 kJ2 已知断开1molH -H 键吸收的能量为 436 kJ,形成 1molH -N 键放出的能量为391kJ,根据化学方程式N 2+3H 22NH 3,反应掉1molN 2放出的能量为,则断开1molN≡N 需吸收的能量是A. 431kJB.C. 649 kJD. 869 kJ二、从宏观角度判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 已知反应X+Y====M+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的能量一定低于M 的,Y 的能量一定低于N 的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和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 和N 的总能量4. 2016·铜川高一质检已知2SO 2+O 2 2SO 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O 2的能量一定高于SO 2的能量B .2 mol SO 2和1 mol O 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2 mol SO 3的总能量C .SO 2的能量一定高于SO 3的能量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5.在25 ℃、101 kPa 下,1 mol 白磷化学式为P 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和4 mol 红磷化学式为P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高,白磷比红磷稳定B .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低,红磷比白磷稳定C .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高,白磷比红磷稳定D .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低,红磷比白磷稳定 催化剂高温、高压 催化剂 高温6.如图表示吸收能量反应的图象是7.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吸热,②X―→C放热;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8.根据下图所示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1 mol H2的共价键形成放出436 kJ能量B.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同时吸收能量C.1 mol H2g跟错误!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H2Og释放能量245 kJD.1 mol H2g与错误!mol O2g的总能量大于1 mol H2Og的能量9、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 △H=―Q1 kJ/mol2H2Sg+O2g=2S s+2H2Ol △H=―Q2 kJ/mol2H2Sg+O2g=2S s+2H2Og △H=―Q3 kJ/mol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Q1>Q2>Q3B.Q1>Q3>Q2C.Q3>Q2>Q1 D.Q2>Q1>Q310.有三个热化学方程式:①2H2 g + O2 g = 2H2O g + Q1 kJ;②2 H2 g + O2 g = 2 H2O l + Q2 kJ;③H2 g + 1/2 O2 g = H2O g + Q3 kJ;其中Q1、Q2、Q3的大小关系为A.Q1 = Q2 = Q3B.2Q3 = Q1 < Q2C.Q3 < Q2 < Q1D.Q1 < Q2 < 3Q3三、吸热和放热反应的判定11.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苛性钠固体溶于水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⑥干冰升华A.①④B.②④C.③⑤D.④⑥12.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不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④X 水水稀硫酸双氧水Y 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二氧化锰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3.2013·上海高考改编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知A.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少14.如图所示,在小试管里加入2 g新制备的无水硫酸铜,把小试管套在具支试管内;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打开T形管螺旋夹,使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把水滴入小试管内,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完全变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晶体,可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液面立即下降,左侧的液面上升;1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③反应中的硫酸铜和水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硫酸铜晶体的总能量;2如果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后,在小试管内先加入BaOH2·8H2O晶体,再加入NH4Cl固体,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则可观察到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2016·郑州模拟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1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计算当反应生成mol CH3OHg时,能量变化是________kJ;2选择适宜的催化剂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改变该反应的能量变化;3推测反应CH3OHg==COg+2H2g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16.在1×105Pa和298 K时,将1 mol气态AB分子分离成气态A原子和B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键能kJ·mol-1;下面是一些共价键的键能已知氨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H—H N≡N N—H键能/kJ·mol-1436 945 391122!2NH3g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在298 K时,取1 mol氮气和3 mol氢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理论上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1,则Q1为________;3实际生产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2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号;A.Q1>Q2 B.Q1<Q2C.Q1=Q2你做出此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高一化学化学能与热能测试题.docx

【精品资源】临川一中新人教版化学必修 1 满分课堂--化学能与热能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B.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D.Ba(OH) 2·8H 2O 与 NH4 Cl 反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放热、吸热反应的了解情况。
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中和反应以及燃烧反应等均为放热反应,只有 D 项为吸热反应。
答案: D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C.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解析:化学反应过程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的放热反应开始也需要加热;反应开始时需要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 2O 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答案: BC3.城市使用的燃料,现大多为煤气、液化石油气。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 H2的混合气体,它由煤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故又称水煤气。
试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制取水煤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_ 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
(2)设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 (C3H 8 ),其充分燃烧后产物为 CO2和 H 2O,试比较完全燃烧等质量的 C3H 8及 CO 所需氧气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温解析: (1 )反应方程式为C+H 2O CO+H 2为吸热反应。
(2)C 3H8+5O 2====3CO 2+4H 2Om m5××3244442CO + O2====2CO 2m 1 m××3228228即完全燃烧等质量的m1mC3H 8及 CO 所需氧气的质量比为 5××32∶× ×32=70∶ 1144228高温答案: C+H 2O CO+H 2吸热(2)70∶ 11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关于能量转化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太阳能可转化为化学能B.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C.化学能可转化为电能D. 化学能可直接转化为机械能解析:化学能是不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的。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化学能与热能时试题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化学能与热能时试题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化学能与热能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 烧煤取暖B. 电灯照明C.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 火箭升空2、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煅烧石灰石 B. 铝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 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 酸碱中和反应3、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热能的是()。
A. 用C还原CuO制铜 B. 水通电分解生成H2和O2 C. 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熟石灰 D. 用CO还原Fe3O4得到Fe二、填空题4、在化学反应中,不仅物质发生改变,还会发生能量的转化。
如实验室制取氯气,通过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
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个反应中,物质发生________变化,同时有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能。
(2)在这个反应过程中,________是还原剂,________是氧化剂。
41、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是放热反应,后者是吸热反应的是()。
A. 生石灰溶于水、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 C.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苛性钠溶液与醋酸溶液反应 D. 煅烧石灰石、镁条与盐酸反应三、解答题6、请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已知拆开1 mol H —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a kJ、b kJ、c kJ。
则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b kJ。
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1 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时放出热量d kJ。
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7、下图为测定热量的仪器装置,通过称量量热器内溶液的重量可测量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高一年级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同步测试题

高一年级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同步测试题相等的D.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放出能量9.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D.电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10.等质量的氢气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Q1,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Q2,则Q1与Q2的关系是 ( )A. Q1Q2B.Q111.下列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A.2C(s)+O2(g)2CO(g)B.CH4+2O22H2O+CO2C.C(s)+CO2(g)2CO(g)D.2CO(g)+O2(g)2CO2(g)12.下列有关化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是可再生的,因此地球上的蕴藏量也是无限的B.化石燃料虽然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有限,但形成化石燃料的速率相当快,所以化石燃料相当于是无限的C.化石燃料的形成非常复杂,需时间较长,但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无限的D.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而且又都是非再生能源13.下列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可用:H+ (aq) + OH-(aq) = H2O(l),△H= -57.2kJ/mol表示的是A.含有1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有1molNaOH的稀溶液混合B.1mol/L的盐酸10mL与1mol/L的NaOH15mL混合C.0.1 mol/L 的醋酸溶液与 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D.1mol/L的盐酸10mL与1mol/L的氨水15mL混合14.下列选项中说明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5.请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时的热量变化A. 放出热量B. 生成1molH2O吸收热量245kJC. 2molH和1molO所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H2和1/2molO2所具有的总能量D. 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大于水的能量16.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gBa(OH)28H2O粉末,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滴~4滴水的玻璃片上。
3372高一化学化学能与热能测试题.docx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能与热能【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关系2.通过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个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点】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学习难点】从微观结构角度(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理解能量的变化【自主学习】[温故知新 ]1.化学键的分类:2.化学反应的本质(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3.氢气、铁等可以在氯气中燃烧,什么是燃烧?分别写出氯气与铁、氢气反应的方程式:[新知识导航]一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物质为什么都有化学能?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相结合的。
化学反应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就是旧的化学键的断裂、新的化学键的形成的过程。
断键和成键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当物质发生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而形成生成物的化学键要能量。
如:2H→H -H436 kJ能量H- H→2H436 kJ能量C- H→ C+H415kJ能量CH 4→ C+4H吸收kJ能量2.化学反应为什么有不同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物质的化学反应与体系的能量是发生的。
各个物质因为具有不同的组成、结构,所含不同,反应时能量变化也就不同。
3.决定化学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的因素是什么?(1)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完成后的结果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和相对大小。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者放热。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如下: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3)以能量为纵坐标,画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简单示意图:4.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1)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大多数的化合反应;(CO2+C 2CO 为吸热反应 )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反应置换出氢气⑤缓慢的氧化反应(2)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②以下几个反应是吸热反应:Ba(OH) 2·8H2O+2NH 4Cl=2NH 3↑ +BaCl2+10H 2 O ; CO2+C 2CO ;C+H 2O CO+H 2注意:有热量放出未必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必须是化学变化。
高中化学 化学能与热能 化学能与电能 测试题

高一化学学科测试题(4)命题人: 审题人 : 做题时间:4月13日命 题 原 则: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考核知识范围:化学能与热能 化学能与电能 考核的知识点:化学能与热能 化学能与电能 考核能力要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一.选择题1.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2NaCl +2H 2O=====电解2NaOH +Cl 2↑+H 2↑,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负极Pb +SO 2-4===PbSO 4+2e -,正极PbO 2+4H ++SO 2-4+2e -===PbSO 4+2H 2O 。
今若制得Cl 2 0.050mol ,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 )A .0.025molB .0.050molC .0.10molD .0.20mol2.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若x 轴表示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则y 轴应表示( ) ①c (Ag +) ②c (NO -3) ③a 棒的质量 ④b 棒的质量 ⑤溶液的质量A .①③B .③④C .①②④D .②3.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是:Zn + 2MnO 2 + 2H 2O === 2MnOOH + Zn(OH)2,电解质是KO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nO 2发生了氧化反应B .MnOOH 中Mn 元素的化合价为+3C .反应消耗 0.65gZn ,有0.01 mol 电子发生转移D .电池正极的反应为:Zn + 2 OH -–2e -===Zn(OH)24.航天器的燃料之一是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 )的固体混合物,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反应式为: 2NH 4ClO 4===N 2↑+4H 2O ↑+Cl 2↑+2O 2↑反应放出大量热,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NH 4ClO 4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 .1 mol NH 4ClO 4 完全反应时,转移14 mol 电子C .反应中只有Cl 元素被还原D .从能量角度看,化学能主要转变为热能和动能5.一种新型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发电效率而备受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资源】临川一中新人教版化学必修1满分课堂--化学能与热能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D.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放热、吸热反应的了解情况。
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中和反应以及燃烧反应等均为放热反应,只有D 项为吸热反应。
答案:D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C.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解析:化学反应过程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的放热反应开始也需要加热;反应开始时需要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 2O 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答案:BC3.城市使用的燃料,现大多为煤气、液化石油气。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 、H 2的混合气体,它由煤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故又称水煤气。
试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制取水煤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设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C 3H 8 ),其充分燃烧后产物为CO 2和 H 2O ,试比较完全燃烧等质量的C 3H 8及CO 所需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反应方程式为C+H 2O高温CO+H 2为吸热反应。
(2)C 3H 8+5O 2====3CO 2+4H 2O44m 5×44m ×32 2CO + O 2====2CO 228m 21×28m ×32 即完全燃烧等质量的C 3H 8及CO 所需氧气的质量比为5×44m ×32∶21×28m ×32=70∶11 答案:C+H 2O高温CO+H 2 吸热 (2)70∶11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关于能量转化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太阳能可转化为化学能B.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C.化学能可转化为电能D.化学能可直接转化为机械能解析:化学能是不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的。
答案:D2.下列关于陶瓷烧制过程中的守恒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于整个制作过程中会造成原料(如黏土)的损失,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在此不成立B.整个制作过程中总质量、总能量肯定是守恒的C.整个烧制过程中质量守恒但是能量不守恒D.因为是个开放的体系,无法讨论守恒问题解析:分析问题要注意选好研究的对象,守恒规律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反应体系,从整个反应体系来看总质量、总能量肯定是守恒的。
答案:B3.对于陶瓷烧制过程中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整个制作过程只有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B.整个制作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C.在将陶器放入窑炉之前只发生物理变化,放入窑炉之中点火之后只发生化学变化D.在将陶器放入窑炉之前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但放入窑炉之中点火之后只发生化学变化解析:整个制作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案:B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变化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解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其他还有光能等。
答案:B5.下列不是化石能源的是( )A.氢气B.煤C.石油D.天然气解析:化石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故选A。
答案:A6.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解析:A选项是放热反应,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B选项是吸热反应,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选项是放热反应,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7.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A.固体氢氧化钠B.生石灰C.无水乙醇D.固体硝酸铵解析:NaOH、CaO溶于水放热,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无水乙醇溶于水热效应不明显。
答案:AB8.如右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 ℃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盐酸于试管中。
试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解析:盐酸与镁片反应产生H2,同时放出热量。
饱和石灰水吸收热量使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有Ca(OH)2固体析出。
Mg与盐酸反应放热,则MgCl2与H2的总能量相对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要低。
答案:(1) 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析出晶体(2)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晶体(3)Mg+2H+====Mg2++H2↑(4)小于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B.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相对大小决定的,而与反应条件无关C.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和SO2等有害气体D.化石燃料汽化后燃烧,燃烧效率将降低解析:无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发生,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引发条件,而反应的吸热或放热是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引发条件”和“能量变化”不能混为一谈,有许多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并不能进行,如铁粉和硫粉、氢气和氧气、汽油燃烧等。
常温下不能进行的原因是缺乏“引发条件”——反应开始所需最低温度,故选项A错误;B项说法是正确的;化石燃料煤、天然气和石油等含有一定量硫,故不经处理就直接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CO、SO2等,所以C项说法正确;化石燃料经深加工后变为气体燃料后,不仅能减少SO2、CO等有害气体的生成,还可使其燃烧更加充分而提高燃烧效率,故D项错误。
答案:AD2.右图是两个反应反应前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比较图,对于A、B两个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反应是放热反应,B反应也是放热反应B.A反应是放热反应,B反应是吸热反应C.A反应是吸热反应,B反应也是吸热反应D.A反应不需要加热,B反应必须加热解析: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则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但是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都与反应加热不加热无关。
答案:B3.“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
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
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D.“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解析: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污染。
油中含C、H等元素,而H2O中只含H、O两种元素,水不可能变成油。
答案:C4.下列关于碱金属的描述正确的是( )A.碱金属都可以保存在煤油里B.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C.在空气中加热均可生成多种氧化物D.碱金属与水反应,均漂在水上解析:A项中,金属锂的密度为0.534 g·cm-3,会浮在煤油的上面,故A项错误。
B项中,通常状况下,碱金属都属于软金属,即硬度小。
密度最大的铯仅有1.879 g·cm-3,熔点最高的锂仅为180.5 ℃,故碱金属密度小、熔点低,是正确的。
C项中,在空气中加热,Li与O2反应只生成Li2O,即C项错误。
D项中,铷、铯的密度均大于1 g·cm-3,所以D项也不正确。
答案:B5.关于卤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因此不能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B.卤素单质越活泼,其熔沸点就越高C.卤素各单质都能和水剧烈反应D.卤素单质都能和H2反应,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随单质氧化性的增强而增强解析:卤素能与其他非金属化合,如H、C、O等。
卤素单质越活泼,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熔沸点越低。
卤素单质中只有氟能与水剧烈反应。
答案:D6.砹(At)是核电荷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砹化氢(HAt)很稳定B.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C.砹是有色固体D.AgAt不溶于水,NaAt的熔点较高解析:卤素氢化物的稳定性是随着非金属活泼性增强而递增的,氟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氟化氢最稳定。
砹的活泼性较F、Cl、Br、I都差,其氢化物应该不如碘化氢稳定。
卤素单质有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的特性,砹为卤素,其单质也应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卤素单质氟、氯、溴、碘均有颜色,砹单质也必然有颜色。
卤素单质随相对分子质量递增熔沸点递增。
氟、氯单质为气态,溴单质为液态,碘单质为固态,砹是比碘相对分子质量还大的卤素,肯定为固态。
AgCl、AgBr、AgI均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依次可推知AgAt也不溶于水。
NaCl、NaBr、NaI等卤素的碱金属盐都属于离子晶体,NaAt也属于离子晶体,因此有较高的熔沸点。
答案:A7.关于锂的结构和性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②密度比钠小③氧化物暴露于空气中易吸收CO2④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钠的相同⑤是还原剂A.只有①B.③和⑤C.②和③D.①和④解析:碱金属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金属活泼性增强,故①错。
Li+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故④错。
答案:D8.在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爆炸着火。
在灭火工作中,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灭火的是(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B.设法降低火焰温度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D.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解析: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是由物质的本质决定的,不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