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名言警句50句
50句名言警句

50句名言警句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4、“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8、“学无止境。
”——荀子《劝学》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1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1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1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1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1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1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1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19、“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20、“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2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日歌》2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庄子·渔父》2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2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2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28、“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中流传下来的名言名句不仅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更是我们学习古代智慧和道德准则的宝贵财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论语》中几个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一同感悟其中的智慧,丰富我们的人生智慧。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这一名言是孔子在《学而》一章中的开篇之语。
它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紧密联系。
孔子认为,持续地学习与实践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关键。
通过不断的反复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愉悦。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这句话是孔子的学生颜渊在《颜渊》一章中的名言。
它强调了待人处事的道德原则,即不要对他人做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这个原则告诉我们要用同情心和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以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雍也》在《雍也》一章中,我们看到了这句关于品德的名言。
君子是指德高望重的人,而小人则是指不择手段追求个人利益的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注重道德和义理,而小人则只关心个人的私利。
通过这一名言,我们被激励着要成为有道德的人,并追寻真理。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述而》这一句话出现在《述而》一章中,强调了对知识的欣赏和享受的重要性。
它告诉我们,仅仅是学习并掌握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热爱知识、享受知识的过程,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微子》这一名句出现在《微子》一章中,强调了对人性的洞察和了解的重要性。
它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担心他人对我们缺乏了解,而应该更加关注自己对他人的了解和洞察力。
通过了解他人,我们能够更好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
通过探索《论语》中的名言名句,我们不仅可以领悟古代智慧和道德准则,更能在当代社会中指导我们的行为和言行。
这些名言名句也是我们的精神财富,能够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同时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50句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50句1、“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论语》2、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论语》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论语》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论语》5、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6、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论语》7、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矣。
” ——孔子《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8、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论语》9、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孔子《论语》10、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12、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孔子《论语》13、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论语》14、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论语》15、“孟之反不伐。
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 ——孔子《论语》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17、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孔子《论语》1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论语》19、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语》20、仁者,爱人《论语》21、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论语》22、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思无邪。
《论语》23、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孔子《论语》2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孔子《论语》25、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子《论语》26、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论语》2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曰:‘思无邪'.” 《论语》28、天下之众本在一人《论语》29、政者,正也。
论语中的经典励志名言警句100句

论语中的经典励志名言警句100句1.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 知之者不若好之者,好之者不若乐之者。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 君子不器。
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孝以终之。
9.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 君子如风,而不和小人之音。
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 学而时习之,亦不亦说乎?15.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0.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9.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9.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4.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0.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中的学习名言50句

论语中的学习名言50句1.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2. 由,知也。
知不思则罔,思不知则不可为学。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 学而优则仕,差则可脱。
8. 学贵知,知贵行。
9. 君子不器。
10.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1. 巧言令色,鲜矣仁。
12. 朝闻道,夕死可矣。
13.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5.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止也。
1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1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1. 学而第一,不及格。
22.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
”23. 学如不及,犹愧于人也。
2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5. 子曰:“回之庸也,非礼不图。
玩之寄也,非礼不敬。
”26. 吾日三省吾身。
27.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8.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9. 子曰:“由,赐也,可使治其赋也。
何以异之?”30. 心思明也,宽以敏之。
定情以达物。
3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2.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3. 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4.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5.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3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居涤非吾志也,所求乎臧与?”37.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8.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40.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经典警句50条

《论语》经典警句50条1. 学而时之,不亦悦乎?研究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难道不让人感到快乐吗?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让人感到快乐吗?4. 己所欲,施于人。
对待别人,要给予自己希望得到的善待。
5. 巧言令色,鲜矣仁。
矫揉造作的言谈举止,不是真正的仁爱。
6. 求其友,则固将求其友矣。
如果想交朋友,就要先向别人友好。
7. 美而不实,亲而不远。
言行美好但不实际,亲近却不能持久。
8.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懂得什么是义,小人只懂得追求利益。
9.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常感到窘迫。
10.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海无涯,亦怕后悔错过。
11. 贤者不肖颇相济。
聪明人和愚笨人都能互相帮助。
12. 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希望被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要做到;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也不要对别人做。
13.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人应当坚定意志,承担起重任,路途很远。
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15. 君子以继绝学,不急于功。
君子要继续研究,不急于求成。
16.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应该发扬人的美德,而不具备人的恶劣性格。
17.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做事谨慎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得意忘形。
18. 君子可欺以其方,而不可欺以其道。
可以欺骗君子的方面,但不能欺骗君子的原则。
1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研究而不思考,则无所得;思考而不研究,则易陷入危险。
20. 君子不器。
君子不应该只拘泥于一种特定的事物。
21. 以约失之者鲜矣。
守约而失信的人很少。
22.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能够和不同意见的人友好相处。
23.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研究并不觉得痛苦,反而很快乐。
24. 君子居而不驱,舍而不厌。
君子安逸而不懒散,舍弃而不感到厌烦。
25. 己所欲,施于人。
论语经典名句50句(一)

论语名句50句(一)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篇》解释: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得失与责任。
赏析:此句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要总是沉浸在过去的回忆或者痛苦中,更不要过度纠结于已经完成的事情,而应该放眼未来,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事情,开创美好的明天。
2、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篇》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赏析:此句阐明了深刻的为人处世的原则,生活中凡事不能只凭主观想象,要就事说事,就人论人。
3、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篇》解释: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考: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明白了没,听的时要思考听清楚了没,待人接物时,要想想脸色是否温和,样貌是否恭敬,说话时要想想是否忠实,做事时要想想是否严肃认真,有疑难时要想着询问,气愤发怒时要想想可能产生的后患,看见可得的要想想是否合于义。
”赏析:孔子提出的这九个方面,无论人际交往还是修身养性,或者成功立业,都是极为实用的警句。
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篇》解释: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赏析:此句蕴含哲理,劝诫人们不要沉溺于对以往过错的追悔,而要向前看,用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生活。
且多为后世名人所引用,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篇》解释: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赏析:“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应该努力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同时尊重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儒家经典名言50句——入世境界

儒家经典名言句一一入世境界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大学》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大意;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大意: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中庸》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
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中庸》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50句
导读:1、“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论语》2、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论语》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论语》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论语》
5、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
6、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论语》
7、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矣。
”——孔子《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
8、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论语》
9、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孔子《论语》10、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12、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孔子《论语》13、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论语》14、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论语》15、“孟之反不伐。
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孔子《论语》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17、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论语》1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论语》19、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
语》20、仁者,爱人《论语》21、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论语》22、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思无邪。
《论语》23、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孔子《论语》2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孔子《论语》25、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子《论语》26、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论语》2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曰:‘思无邪'.”《论语》28、天下之众本在一人《论语》29、政者,正也。
《论语》30、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论语》31、"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夫之勇也陆行不避凶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论语》" 32、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3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34、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孔子《论语》35、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孔子《论语》36、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论语子路——孔子《论语》37、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子《论语》38、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39、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孔子《论语》40、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孔子《论语》41、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论语》42、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论语》43、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孔子《论语》44、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语》45、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论语》46、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孔子《论语》47、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48、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49、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50、夫子温、良、恭、俭、让。
《论语》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