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导学案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学案(导学案)2.2.2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学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导学案)2.2.2 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
2、掌握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
3、明确我国因降水的不同而产生的地理环境差异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掌握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学习难点】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w W w.xK b 1. c o m【学习过程】东西干湿的差异【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采用读图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方法:阅读课本课文内容和图2.16完成1、在图2.18中找出1600mm 、800mm 、400mm、 200mm等降水量线,观察这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区?2、在图中用彩笔描出800mm、400mm等降水量线3、观察800mm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大致与哪座山脉与哪条河流相吻合。
4、阅读课本阅读材料,找出我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5、根据以上问题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阅读教材图2.17回答:6、阅读课本35页和图2.20,说明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7、阅读课本35页,干湿地区是依据什么划分的?我国共分为几类干湿地区,分别是怎样划分的?8、阅读课本36页图2.22,指出干湿地区的分布及特点。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1、完成教材37页活动1题。
2、讨论完成教材37页活动2题。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学后质疑】你发现问题了吗【同步演练】加油提速一、选择题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A.从西南向东北内陆减少B.从东北向西南减少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D.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减少2、我为干湿地区划分依据是()A.降水量多少B.蒸发量的多少C.径流量的多少D.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3、我国有“雨极”之称的是()A.火烧寮B.香港C.托克逊D.曾母暗沙4、湿润地区的植被主要是()A.草原B.森林C.荒漠草原D.森林、草原5、降水量小于200mm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西北部D.内蒙古高原北部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描述了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A.黄河中下游地区B.松花江中下游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南部沿海地区7、在四类干湿地区中,华北平原属于()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干旱地区D.半干旱地区二、将下列干湿地区与其降水量、植被景观用线连接起来:A.湿润地区(1)>400毫米 1.草原B.半湿润地区 (2)<400毫米 2.森林.草原C.半干旱地区(3)>800毫米 3.森林D.干旱地区(4)<200毫米 4.荒漠三、综合题:读“广州、北京、武汉、哈尔滨四城市气温和降水年变化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降水量的多少和各月的分配情况,分析判断四城市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2)根据气温曲线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冬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教案

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了解我国的地表景观和农业类型的差异。
【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城市降水量柱状图,概括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重点)2.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法、绘图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空间分布规律: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空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降变化时间分布规律: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水年际变化大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当堂达标】1、将下列地区与它们所属的干湿地区和植被类型用直线连起来①长江中下游平原A半湿润地区(1)森林②河中下游平原B湿润地区(2)森林、草原③塔里木盆地C半干旱地区(3)荒漠④天山山麓D干旱地区(4)草原2、判断题:(1)、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全部为半湿润区。
()(2)、我们的首都北京位于半湿润区。
()(3)、我国海南省全部位于湿润区。
()(4)、东北平原位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3、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问题:⑴甲、乙两地中1月气温低于0℃的是_________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___地。
⑵甲、乙两地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是____地,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_____地。
⑶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A、各月降水都很多B、各月降水都很少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降水教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东西干湿差异显著学案一、课题:东西干湿差异显著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2)通过阅读城市降水量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分布的特点。
(3)学会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分析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互助学习为主,老师的讲解和总结为辅,让学生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引导学生对周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确立地理知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同时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读图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掌握判断分析等值线图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学习。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两组学生展示假期旅游的照片,并且谈谈对当地降水的感受,得出我国各地降水差异很大的结论。
〔板书〕第二节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新授〕指导学生认识年等降水量线和降水量分布图。
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注意找出800mm、400mm、50mm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大致说出各条等降水量线经过的位置。
强调800mm年等降水量线穿过秦岭-淮河。
找出广州、北京、托克逊等地点,让学生说出其降水量,判断湖南省的年降水量的情况。
指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降水分布的空间分布规律: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活动探究〕探究影响我国降水空降分布不均与的原因。
分组讨论、小结。
结论:通过阅读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对比分析冬季风和夏季风,得出我国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
然后从海陆位置和地形两方面,解释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的原因。
了解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对我们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指导学生完成连线题。
〔活动探究〕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一)季节变化:读我国四个城市降水各月分布图,完成活动题。
小结: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八年级地理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合作探究 通过下面图片,分析气候干湿程度对我国传统民居的房屋结构有什么影响。
1.降水的空间分布
(1)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2)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 1 600 毫米以上,
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 50 毫米。
(3)降水最多的地方: 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 托克逊 。
2.降水的时间分配 (1)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 夏 季。
干湿地区 A 湿润区 B 半湿润区 C 半干旱区
年降水量 在800毫米以上 400~800毫米 200~400毫米
D 干旱区
在200毫米以下
主要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植被稀疏, 沙漠和戈壁广布
(1)我国湿润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大于800毫米,但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地区,因 为气温低,蒸发量小,年降水量虽小于800毫米,却属于湿润区。 (2)西北内陆地区的新疆主要为干旱区,但在天山以北地区,位于山地迎风坡,从 大西洋和北冰洋带来的湿润气流在此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其他地区多,所以 属于半干旱区。
(2)雨季长短的地区差异
束时间 晚 早
长短情况 长
短
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夏季多雨天,春季易干旱; 东南至西北,降水呈递减。 年降水量变,南小西北显; 八百等降线,秦淮藏东南。
我国的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主要根据气候的 干湿状况 。 2.我国干湿地区与降水量、主要植被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气候差异,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进一步理解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面对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之前的学习,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2.难点:气候形成原因的分析,学生对实例的观察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东西部气候差异的原因。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特点。
2.讲述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让学生了解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
3.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实例,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气候差异的理解和看法。
5.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我国东西部气候差异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第2课时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50毫米 200毫米
400毫米 800毫米 1 600毫米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5)结合图例,年降水量 >1 600毫米和<50毫米的地方 分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东南沿海、西北内陆。
(6)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 地方分别在哪里?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200毫米 400毫米 800毫米 1 600毫米
中国各干湿地区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重
我国湿润区、干旱区所占比重较 大。湿润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地 区、干旱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地 区,故我国东南部地区湿润区面积大、 西北部地区干旱区面积大。
3.我国的干湿地区 (3)干湿地区的划分界线
描画出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分析该界线大致与__8_0_0_毫米年 等降水量线一致。 湿润区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800毫米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3.我国的干湿地区
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降水量并不比华 北地区多,为什么为湿润区,而华北地区却是半湿润区?
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相对于华北地区,纬度偏高, 地势也较高中,国气干湿温地较区低的,划分降水量虽少,但蒸中发国量年也降小水量,的所分以布为湿润地区。
• 墙体:砖/土墙
降水多,斜顶利于排水 砖墙,防水、防潮效果好
陆路运输
• 主要交通方式:陆路运输/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
3.我国的干湿地区 (4)干湿状况的影响
内蒙古高原上的锡林郭勒草原
华北平原的夏收景象
吐鲁番盆地中的绿洲农业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元阳梯田
3.我国的干湿地区 (4)干湿状况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第二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记住几条特殊的等降水量线。
2.结合生活经验和地理图表理解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配规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知道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干湿地区。
4.了解不同干湿地区自然景观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初步掌握正确阅读等降水量线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各地不同的降水特征,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识。
【重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差异。
【难点】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新课导入】教师:我国很多民间俗语能够反映气候的变化,如“春雨贵如油,夏雨满地流”,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些情况反映了我国的什么气候特征?学生相互讨论:反映了春天降水少,夏天降水多。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我国面积广阔,各地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相关知识。
知识点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33~P36的内容,自主完成)1.读图2.18,分析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__答案: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__2.读教材第35页图2.20分析,说出四城市降水较多的集中月份,判断降水时间分配的特点;根据降水较多的月份,判断雨季长短。
__答案:时间分配: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4~10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不同地区雨季不同,北方的雨季短;南方的雨季长;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很大。
__ 3.说出我国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以及主要的干湿地区,根据干湿地区的界线位置,找出与其相吻合的等降水量线。
__答案:划分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大致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作为界线;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大致为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__(教师点拨)降水季节变化明显的原因(探究活动)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讨论交流)1.读教材第36页图2.22,说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对应的植被类型,分析其与当地降水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干湿差异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地形
-纬度
-海陆位置
-干湿地区的划分及特点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干湿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农业生产
-水资源分配
-人类居住环境
②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颜色丰富的粉笔,将干湿地区分布图绘制在黑板上,让学生直观感受干湿差异的地理现象。
-用图标、图案等方式,将干湿差异的成因和影响生动地展示在黑板上,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本节课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5.人文素养:学生将能够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增强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他们将能够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6.科学素养:学生将能够掌握我国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提高科学素养。他们将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板书设计
①知识结构:
-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成因
学生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导学案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第2课时】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
1 、掌握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
2 、明确我国因降水的不同而产生的地理环境
【学习重点掌握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差异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
【学习难点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东西干湿的差异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学法提示:采用读图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方法:
阅读课本课文内容和图2.16完成
1、在图2.18中找出1600mm 、800mm 、400mm、 200mm等降水量线,观察这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区?
2、在图中用彩笔描出800mm、400mm等降水量线
3、观察800mm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大致与哪座山脉与哪条河流相吻合。
4、阅读课本阅读材料,找出我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5、根据以上问题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阅读教材图2.17回答:
6、阅读课本35页和图2.20,说明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分别是怎样干湿地区是依据什么划分的?我国共分为几类干湿地区,页,35阅读课本、7.
划分的?
8、阅读课本36页图2.22,指出干湿地区的分布及特点。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1、完成教材37页活动1题。
2、讨论完成教材37页活动2题。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学后质疑】你发现问题了吗
【同步演练】加油提速
一、选择题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西南向东北内陆减少
B.从东北向西南减少
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D.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减少
2、我为干湿地区划分依据是()
A.降水量多少
B.蒸发量的多少
C.径流量的多少
D.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3、我国有“雨极”之称的是()
A.火烧寮
B.香港
C.托克逊
D.曾母暗沙
4、湿润地区的植被主要是()
A.草原
B.森林
C.荒漠草原
D.森林、草原
)(的地区是200mm、降水量小于5.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西北部
D.内蒙古高原北部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描述了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
A.黄河中下游地区
B.松花江中下游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南部沿海地区
7、在四类干湿地区中,华北平原属于()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干旱地区
D.半干旱地区
二、将下列干湿地区与其降水量、植被景观用线连接起来:
A.湿润地区(1)>400毫米 1.草原
B.半湿润地区 (2)<400毫米 2.森林.草原
C.半干旱地区(3)>800毫米 3.森林
D.干旱地区(4)<200毫米 4.荒漠
三、综合题:读“广州、北京、武汉、哈尔滨四城市气温和降水年变化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降水量的多少和各月的分配情况,分析判断四城市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
(2)根据气温曲线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
冬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时间上看,我国大多数地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________季节。
(4)从空间上看,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的总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A、B两城市属____________气候;C、D两城市属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反映了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6)这一气候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