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下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气垫导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实验仪器,气垫导轨、气泵、气压计、小车、计时器、直尺等。

实验原理,气垫导轨是利用气体的压力和流动来支撑和引导物体运动的一种导轨。

当气体从导轨孔洞中流出时,在导轨与物体之间形成气垫,减小了物体与导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摩擦力,使得物体在导轨上运动更加平稳。

实验步骤:1. 将气垫导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连接气泵和气压计。

2. 打开气泵,调节气压,使得导轨上形成稳定的气垫。

3. 将小车放置在气垫导轨上,用计时器记录小车在导轨上的运动时间。

4. 用直尺测量小车在不同气压下的运动距离。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发现小车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时间与气压呈反比关系,即气压越大,小车在导轨上的运动时间越短;同时,小车在不同气压下的运动距离基本保持一致。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气垫导轨可以有效减小物体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物体在导轨上的运动更加平稳。

同时,调节气压可以影响物体在导轨上的运动时间,进而影响物体的运动速度。

实验思考,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同时也掌握了气垫导轨的应用技术。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气垫导轨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更多可能性。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气垫导轨的实验研究,使我们对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和学习,我们能够进一步拓展气垫导轨的应用领域,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引言大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进行了气垫导轨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物体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情况,探究了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本实验不仅帮助我们巩固了物理学理论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物体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规律,通过测量和分析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加深我们对摩擦力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实验装置和原理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气垫导轨、气源、物体、计时器等。

气垫导轨是一种利用气垫减小物体与导轨之间摩擦力的装置。

当气源通入导轨底部的气孔时,形成气垫,使物体在导轨上运动时减小了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

实验步骤1. 将气垫导轨平放在实验台上,并连接气源。

2. 将物体放置在导轨上,并用计时器记录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

3.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 改变物体的质量,重复步骤2和3,记录不同质量下的运动时间。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质量下物体运动的时间数据,并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物体的质量对运动时间有一定的影响。

质量越大,物体在导轨上的运动时间越长。

这是因为摩擦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摩擦力越大,物体在导轨上的运动速度越慢。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与其他物体接触产生的一种力,其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在气垫导轨实验中,气垫的存在减小了物体与导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摩擦力的大小,使物体在导轨上的运动更加顺畅。

然而,实验结果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首先,气垫导轨的表面粗糙度和气垫的稳定性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实验中的计时器精度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使用更加精确的计时器和更加稳定的气源,同时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大学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大学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大学气垫导轨实验报告大学气垫导轨实验报告引言:大学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本次实验我们进行了气垫导轨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气垫导轨的原理和应用。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气垫导轨的运动特性,了解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限制。

通过实验,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测量,分析气垫导轨的运动规律和摩擦减小的原理,进一步加深对气垫导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气垫导轨是一种利用气体的压力来减小物体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平稳运动的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速气流产生气垫,在物体和导轨之间形成气膜,从而减小物体与导轨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摩擦力。

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与液体浮力原理类似,都是通过介质的支持力来减小物体的重力,从而实现物体的悬浮和平稳运动。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清洁了实验台面,并确保实验仪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然后,我们将气垫导轨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调整气压控制装置,使其工作在合适的气压范围内。

2. 实验步骤:我们选择了不同质量的物体,通过调整气压控制装置,改变气垫导轨的气压,然后测量物体在不同气压下的运动速度和摩擦力。

我们先将物体放置在导轨上,并记录下物体的初始位置和质量。

然后,我们逐渐增加气压,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物体在不同气压下的运动速度。

3. 数据处理:我们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绘制物体运动速度和摩擦力随气压变化的曲线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气垫导轨的运动特性和摩擦减小的规律。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物体在不同气压下的摩擦系数,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气压的增加,物体的运动速度逐渐增大,摩擦力逐渐减小。

这说明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有效地减小了物体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实现了物体的平稳运动。

气垫导轨实验实训报告

气垫导轨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气垫导轨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气垫导轨是一种利用气垫技术实现低摩擦力运动的实验装置。

在气垫导轨上,滑块与导轨之间形成气垫,从而有效减小了摩擦力,使滑块能够进行平稳运动。

实验中,通过测量滑块的加速度、速度等参数,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气垫导轨2. 滑块3. 光电计时器4. 配重5. 电脑6. 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四、实验步骤1. 将气垫导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确保导轨平整、无杂物。

2. 将滑块放置在导轨上,调整滑块位置,使其处于平衡状态。

3. 打开光电计时器,设置计时模式。

4. 在滑块上挂上配重,使滑块产生一定的加速度。

5. 启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6. 重复步骤4和5,记录多组数据。

7. 将实验数据输入电脑,利用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1 = 0.10s,t2 = 0.12s,t3 = 0.11s,t4 = 0.13s,t5 = 0.14s2. 滑块质量:m = 0.20kg3. 配重质量:M = 0.10kg4. 滑块加速度:a = (M - m)g / m = (0.10 - 0.20) 9.8 / 0.20 = -0.49m/s^2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滑块的加速度平均值:a_avg = (a1 + a2 + a3 + a4 + a5) / 5 = (-0.49 - 0.49 - 0.49 - 0.49 - 0.49) / 5 = -0.49m/s^22.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a_avg = (M - m)g / m = -0.49m/s^2,符合实验结果。

3.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过程中,由于配重的作用,滑块的质量和速度发生变化,但总动量保持不变。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气垫导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学习利用气垫导轨测量速度、加速度。

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二、实验仪器气垫导轨、滑块、光电门、数字毫秒计、气源、游标卡尺、天平。

三、实验原理1、速度的测量当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时,通过光电门测量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间隔$\Delta t$,已知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Delta s$,则滑块通过这段距离的平均速度$v =\frac{\Delta s}{\Delta t}$。

当$\Delta t$ 足够小时,平均速度就近似等于瞬时速度。

2、加速度的测量在气垫导轨上,让滑块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设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v_1$ 和$v_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s$,通过这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t$,则加速度$a =\frac{v_2 v_1}{t}$。

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使滑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一个拉力$F$ 的作用,通过测量滑块的质量$m$、加速度$a$,验证$F = ma$。

四、实验步骤1、气垫导轨的调节(1)将气垫导轨放置在水平实验台上,用水平仪调整导轨使其水平。

(2)打开气源,调节气流大小,使滑块在导轨上能平稳地运动,且不发生明显的左右晃动。

2、测量滑块的质量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记录测量结果。

3、速度的测量(1)将两个光电门固定在气垫导轨上,相距一定距离。

(2)让滑块从导轨的一端自由滑下,通过光电门,记录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

(3)改变光电门的位置,重复测量多次,计算滑块通过不同距离的平均速度。

4、加速度的测量(1)在滑块上系一根细线,通过定滑轮悬挂一个砝码盘,盘中放置砝码,给滑块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

(2)让滑块从导轨的一端由静止开始运动,通过光电门,记录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和速度。

(3)改变砝码的质量,重复测量多次,计算滑块在不同拉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5、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根据测量得到的拉力$F$(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滑块的质量$m$ 和加速度$a$,计算$F$ 和$ma$ 的值。

气垫导轨物理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物理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物理实验报告气垫导轨物理实验报告引言:气垫导轨是一种利用气体动力学原理实现物体悬浮并运动的装置。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气垫导轨系统,探究其运动特性和影响因素,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装置和步骤:实验装置由一条长约1米的导轨、一个小车、气垫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

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将导轨平放在实验台上,并确保其表面光滑无瑕疵。

然后,将小车放置在导轨上,并确保其与导轨接触面光滑。

接下来,打开气垫装置,使其产生足够的气压,将小车悬浮在导轨上。

最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小车的运动。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以下现象和结果:1. 悬浮高度与气压关系:通过改变气垫装置的气压,我们发现小车的悬浮高度会随之变化。

当气压增加时,小车的悬浮高度也会增加,反之亦然。

这说明气压是控制小车悬浮高度的重要因素。

2. 悬浮稳定性与导轨表面光滑度关系:我们发现,导轨表面的光滑度对悬浮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当导轨表面光滑度较高时,小车的悬浮稳定性也较高,反之亦然。

这说明导轨表面的光滑度对于保持小车的平稳悬浮至关重要。

3. 小车运动的摩擦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摩擦力的影响。

摩擦力的大小与导轨表面的光滑度以及小车与导轨接触面的材质有关。

通过改变导轨表面的光滑度和小车与导轨接触面的材质,我们可以调节小车的摩擦力,从而影响其运动速度和加速度。

4. 小车的运动轨迹:我们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小车的运动,观察到小车在导轨上呈现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以及加速和减速等特点。

这说明通过改变控制系统的参数,我们可以实现对小车运动的精确控制。

讨论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气垫导轨的运动特性和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气垫导轨的悬浮高度受气压控制,悬浮稳定性受导轨表面光滑度影响,小车的运动受摩擦力和控制系统参数的影响。

这些结果对于气垫导轨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本次实验仅仅是对气垫导轨的基础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验验证。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一、引言气垫导轨是一种应用气体动力学原理的减阻技术,通过在导轨上创建气体垫层,在高速运动中减少摩擦阻力,实现平稳高效的物体运动。

本实验旨在探究气垫导轨的基本原理,并验证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和优势。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2. 搭建气垫导轨实验装置,观察物体在导轨上的运动;3. 分析实验结果,评价气垫导轨的性能。

三、实验装置与方法1.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自制的气垫导轨装置,包括导轨、气源、开关以及可调节气流量的装置。

2. 实验方法:①在导轨上设置待测试的物体,并将气流调整为适当的流量;②打开气源,通过气垫导轨装置产生气垫,观察物体在导轨上的滑动情况;③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气流量以及其他参数,记录实验结果;④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进行测试,并记录其在导轨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在适当的气流量下,物体可以在导轨上平稳滑动,减少了与导轨间的摩擦阻力,达到了较好的减阻效果。

五、实验小结本实验通过搭建气垫导轨实验装置,验证了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气垫导轨能够减少物体与导轨间的摩擦阻力,使物体在导轨上平稳运动。

同时,该技术还具有高效、耐用等优点,适用于一些对减阻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并观察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气垫导轨可以显著减少物体与导轨间的摩擦阻力,提高物体运动的平稳性和效率。

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气垫导轨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

七、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气垫导轨技术及其应用[M]. 上海:科学出版社,2015.[2] 王五,赵六. 气体动力学原理与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3] Air Cush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2010, 25(3): 123-135.【注意】本报告仅供参考,请勿抄袭,以免发生抄袭问题。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气垫导轨,观察和研究物体在无摩擦力场中的运动,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气垫导轨通过压缩空气将滑块与导轨之间的空气压差减小,从而减少摩擦力,使滑块能够以较高的速度在导轨上运动。

本实验通过测量滑块在导轨上的位移和速度,研究物体在无摩擦力场中的运动规律。

三、实验器材1. 气垫导轨2. 滑块3. 光电计时器4. 砝码5. 支架6. 实验数据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安装好气垫导轨,确保导轨水平。

2. 将滑块固定在导轨上,调整滑块位置,使其与导轨接触良好。

3. 将光电计时器固定在适当位置,以便准确测量滑块的运动速度和位移。

4. 在导轨两端放置砝码,以平衡滑块重量,使其在导轨上自由滑动。

5. 打开气源,启动气垫导轨,使滑块在气垫作用下运动。

6. 记录滑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移和速度,重复多次实验,以获取足够的数据。

7. 整理实验数据,绘制运动轨迹图。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以下是实验中获取的部分数据:| 时间(s)| 滑块位移(m)| 滑块速度(m/s)|| --- | --- | --- || 0.00 | 0.00 | 0.00 || 0.50 | 0.25 | 1.00 || 1.00 | 0.50 | 1.50 || 1.50 | 0.75 | 2.00 || ... | ... | ... || 4.50 | 2.35 | 3.65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滑块的运动轨迹图(如图1),并分析其运动规律。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滑块的位移和速度逐渐增加,且速度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

这表明在气垫导轨的作用下,滑块的运动受到的摩擦力较小,能够以较高的速度持续运动。

图1:滑块运动轨迹图(请在此处插入滑块运动轨迹图)六、实验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在无摩擦力场中的适用性,并观察到了物体在气垫导轨上运动的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在气垫导轨的作用下,物体能够以较高的速度持续运动,且受到的摩擦力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日期座位号报告成绩实验名称用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目录预习报告...................................................2~5 实验目的 (2)实验仪器 (2)实验中的主要工作 (2)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3)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4)实验报告…………………………………………6~12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讨论……………………………………………………………实验目的:1、了解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2、掌握利用气垫导轨测量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3、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实验仪器(包括仪器型号):仪器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仪器编号气垫导轨和附件MUJ-6B电脑通MUJ-6B用计数器天平试验中的主要工作:实验一:1、练习通用计数器的基本使用2、调平气垫导轨:①粗调:在导轨中部相隔50cm放置两个光电门,接通气源确定导轨通气良好,然后调节导轨的调平螺钉,使滑块在导轨上保持不动或稍微左右摆动。

②细调: 设置计数器在S2功能,给滑块一个适当的初速度,观察滑块经过前后光电门的时间t1,t2,仔细调节调平螺钉,使t1 略小于t2即可。

实验二:1、打开MUJ-6B电脑通用计数器,选择加速度功能,设置挡光片宽度值2、安置光电门A和B,取S=|X B-X A|=50.0cm,在滑块上安装挡光片和小钩套,打开气源,调整导轨水平3、利用小滑块,配重块4块,砝码1只,砝码盘等附件验证a1/M的关系4、利用小滑块,配重块4块,砝码5只,砝码盘等附件验证F a的关系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1、在实验中如何调节导轨水平?答:先进行粗调,在导轨中部相隔50cm放置两个光电门,接通气源确定导轨通气良好,然后调节导轨的调平螺钉,使滑块在导轨上保持不动或稍微左右摆动。

在进行细调,设置计数器在S2功能,给滑块一个适当的初速度,观察滑块经过前后光电门的时间t1,t2,仔细调节调平螺钉,使t1 略小于t2即可。

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如何保持系统总质量M不变,而合外力F改变?答:可以在砝码盘中放入一些砝码,然后通过向滑块上转移砝码来改变合外力F,而此时系统总质量M不变。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二:1、保持系统合外力F不变,改变系统总质量M,验证,即Ma=F两光电门之间距离S=50cm 挡光片宽度△l=1.00cmm2:砝码1只+砝码盘M1:小滑块+砝码1只+砝码盘+挡光片+套钩+钩+固定螺钉3只M2:M1+配重块2个+固定螺母2只M3:M2+配重块2个m2=10.04g F= m2g=9.83*10-2N系统质量/g 加速度a/(cm s-2) Fi与F比较(百分误差)M1=181.67 1 52.28=52.30 F1=M1=9.50*10-2N 3.4%2 52.243 52.37M2=281.721 34.52=34.71 F2=M2=9.78*10-2N0.51%2 35.133 34.46M3=381.421 24.27=24.67 F3=M3=9.41*10-2N 4.3%2 24.893 24.662、保持系统总质量M不变,改变系统的合外力F的大小,验证F∝a两光电门之间距离S=50cm 挡光片宽度△l=1.00cm组成系统总质量的附件清单:滑块+砝码5只+砝码盘+挡光片+套钩+钩系统总质量M=262.06g实验一:1、用通用计数器的S2功能,测定滑块上P点自轨道上O点处静止下滑到光电门A、B位置时的速度V1、V2定高垫块厚度h=1.00cm 气垫导轨脚距d=86.0cmO点位置X0=110cm光电门A的位置X A=90cm 光电门B的位置X B=40cm挡光片宽度△l=1.00cm △l=3.00cm △l=5.00cm △l=10.00cmV1/ (cm s-1)V2/(cm s-1)V1/(cm s-1)V2/(cm s-1)V1/(cm s-1)V2/(cm s-1)V1/(cm s-1)V2/(cm s-1)1 21.57 39.60 22.02 39.63 22.03 39.61 23.04 39.942 21.51 39.59 21.77 39.49 21.83 39.53 22.93 39.873 21.39 39.73 21.78 39.51 22.02 39.62 23.05 39.974 21.41 39.54 21.69 39.40 22.25 39.84 22.93 39.875 21.42 39.57 21.63 39.50 22.18 39.80 22.94 39.87 平均值21.46 39.61 21.78 39.51 22.06 39.68 22.98 39.912、理论推算滑块上P点自轨道上O点静止下滑到光电门A、B位置的速度V1、V2定高垫块厚度h=1.00cm 气垫导轨脚距d=86.0cmO点位置X0=110cm光电门A的位置X A=90cm 光电门B的位置X B=40cm路程S1=|X A-X O|=20cm S2=|X B-X O|=70cm推算,同理V2=39.93cm/s 查本地区重力加速度g=9.795cm/s2,将V1、V2实测数据和推算数据对比、分析和讨论3、 测定滑块沿斜面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选择挡光片宽度△l=1.00cm比较三种S 值情况下的加速度值,判定滑块是否做匀加速运动一、实验原理1、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测定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时间内位移为△x ,平均速度tv ∆∆=x,当Δt →0,平均速度趋近于一个极限,即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dtdx x lim0=∆∆=→∆t v t ……① 在实验中,直接用定义式①来测量物体上某点的瞬时速度是很困难的,一般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测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测定在气垫导轨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a的数值可以通过下式得到:……②式中v1和v2是滑块经过前后两个光电门位置(x1和x2)时的速度,△t是滑块通过这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路程s=∣x1-x2∣的时间。

3、由于在气轨上运动的物体的摩擦力接近于零,这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③式中M=m1+m2为系统总质量,F=m2g为系统受的合外力,a为系统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中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应从两方面考虑:(1)保持系统合外力F不变,改变系统总质量M,测出各条件下系统的加速度a,则应满足,即M1a1= M2a2=…=F(2)保持系统总质量M不变,改变系统合外力F的大小,测出各外力条件下系统的加速度a,作图分析a与F的关系应满足F∝a,且比例系数为M。

二、实验步骤1、练习通用计数器的基本使用将光电门的信号线插入P1和P2端口,开启电源,显示屏示值为“0.00”,按功能键,选择S2功能,利用笔杆对每个光电门进行偶数次遮光操作,观察计数器计时是否正常。

2、调节气垫导轨(1)粗调:在导轨中部相隔50cm放置两个光电门,接通气源,确定导轨通气良好,检查气轨两端的缓冲装置,在滑块上安装△l=5.00cm 的挡光片,调节导轨的调节螺钉,使滑块在导轨上保持不动或稍微左右摆动;(2)细调:设置通用计数器在S2功能,给滑块一个适当的初速度,观察滑块经过前后光电门的时间△t1,△t2,仔细调节导轨的调平螺钉,使得滑块在导轨上往返运动时,每经过前一个光电门的时间△t1总是略小于经过后一个光电门的时间△t2。

3、打开MUJ-6B电脑通用计数器,选择加速度功能,设置挡光片宽度值。

4、安置光电门A和B,取s=∣x B-x A∣=50.0cm,在滑块上安装挡光片和小钩套,打开气源,调整导轨水平。

5、利用小滑块,配重块4块,砝码1只,砝码盘等附件,验证a∝的关系。

6、利用小滑块,配重块4块,砝码5只,砝码盘等附件,验证F∝a 的关系。

三、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一:1、用通用计数器的S2功能,测定滑块上P点自轨道上O点处静止下滑到光电门A、B位置时的速度V1、V2定高垫块厚度h=1.00cm 气垫导轨脚距d=86.0cmO点位置X0=110cm光电门A的位置X A=90cm 光电门B的位置X B=40cm挡光片宽度△l=1.00cm △l=3.00cm △l=5.00cm △l=10.00cmV1/ (cm s-1)V2/(cm s-1)V1/(cm s-1)V2/(cm s-1)V1/(cm s-1)V2/(cm s-1)V1/(cm s-1)V2/(cm s-1)1 21.57 39.60 22.02 39.63 22.03 39.61 23.04 39.942 21.51 39.59 21.77 39.49 21.83 39.53 22.93 39.873 21.39 39.73 21.78 39.51 22.02 39.62 23.05 39.974 21.41 39.54 21.69 39.40 22.25 39.84 22.93 39.875 21.42 39.57 21.63 39.50 22.18 39.80 22.94 39.87 平均值21.46 39.61 21.78 39.51 22.06 39.68 22.98 39.912、理论推算滑块上P点自轨道上O点静止下滑到光电门A、B位置的速度V1、V2定高垫块厚度h=1.00cm 气垫导轨脚距d=86.0cmO点位置X0=110cm光电门A的位置X A=90cm 光电门B的位置X B=40cm路程S1=|X A-X O|=20cm S2=|X B-X O|=70cm推算,同理V2=39.93cm/s 查本地区重力加速度g=9.795cm/s2对比V1及V2的实测数据和理论数据知相差不大,因为实测的速度是平均速度,而且气垫导轨存在极小的摩擦,故近似可以代替3、测定滑块沿斜面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选择挡光片宽度△l=1.00cmS=|X B-X A|40.0cm 50.0cm 60.0cmV1/ (cm s-1) V2/(cm s-1)a/(cm s-2)V1/(cm s-1)V2/(cm s-1)a/(cm s-2)V1/(cm s-1)V2/(cm s-1)a/(cm s-2)1 21.41 36.58 11.00 21.57 39.60 11.03 21.29 41.68 10.962 21.45 36.54 10.97 21.51 39.59 11.05 21.32 42.02 10.933 21.57 36.70 11.02 21.39 39.73 11.07 21.35 42.11 10.974 21.48 36.74 11.03 21.41 39.54 11.05 21.34 42.18 11.035 21.64 36.68 11.02 21.42 39.57 11.07 21.36 42.16 11.01 平均值21.51 36.65 11.01 21.46 39.61 11.05 21.33 42.03 10.98可知三种情况下加速度的平均值相差不大,故可以认为滑块做匀加速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