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研究综述
市政给水排水管网优化方案研究探讨

市政给水排水管网优化方案研究探讨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市政给水排水管网的优化问题日益凸显。
优化市政给水排水管网,可以提高给水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以及水污染的发生。
本文将从管网规划、水质监测、管网管理等方面对市政给水排水管网优化方案进行研究探讨。
管网规划是优化市政给水排水管网的基础。
在管网规划中,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居民用水量的变化情况、给水排水设备的分布以及土地使用情况等因素。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可以确定合理的管网布局和管道的直径、长度和连接方式等参数。
合理的管网规划可以减少管道的长度,降低水力损失,提高水的供应可靠性。
水质监测是优化市政给水排水管网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水质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在水质监测中,可以使用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对水的pH值、浊度、溶解氧含量、有机物含量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对水质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水质的变化趋势,预测可能出现的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保证市民饮用水的安全。
管网管理是优化市政给水排水管网的关键环节。
在管网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管道的状况,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更换。
还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管道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调度。
通过建立管网管理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管道的故障或者漏水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避免给市民带来不便。
优化市政给水排水管网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
在优化方案的研究探讨中,需要从管网规划、水质监测和管网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管网的可靠、高效、安全运行。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经验的积累,相信在未来市政给水排水管网优化方案的研究中,会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水务系统中的供水管网优化研究

水务系统中的供水管网优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水务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供水管网的优化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该领域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供水管网的现状、优化的必要性、优化的方法和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供水管网的现状供水管网通常分为两个系统部分,即直接供水系统和间接供水系统。
直接供水系统指的是直接将水送往用户的设施,如给水管和家庭水龙头等。
间接供水系统是通过储水池、水塔等设施将水储存至某一个位置,再通过给水管道将水源分配到不同地点。
供水管网的建设多年来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不少城市的供水管网建设已经较为完善。
但与此同时,供水管网的质量和效率也越来越受到质疑。
比如,供水管道老化、漏水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损害。
同时,供水管网的质量和效率也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供水管网优化的必要性供水管网优化的目的在于提高供水管网的效率、降低供水成本以及减少环境污染。
具体而言,供水管网优化的必要性包括以下几点:1、优化网络结构。
优化网络结构可以优化管网的供水路径,并减少管路长度和管路排列方式。
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地优化和改善供水管网的供水条件,提高供水管网的性能和效率。
2、降低管网能耗。
供水管道长、直径小、流量大等原因均会大幅度影响管道能耗,这需要从管道材料、管径尺寸、管道设计等多方面考虑,尽量减少管网能耗。
3、提高供水水质。
管网阀门的合理设置、水质监测手段的建立、跟踪供水系统的运作流程,可以提高供水水质和保障用户生命安全。
4、降低供水成本。
通过优化管网的设计和运行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供水成本,方便人们的日常用水。
三、供水管网优化的方法供水管网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市政工程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改进。
供水管网优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模型的管网优化。
该方法采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对管网进行仿真,确定管网的最优等要素,在保证供水距离、稳定和水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管网的规模,从而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
给水管网的优化升级设计与研究

给水管网的优化升级设计与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变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水管网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维护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供应质量和效率。
因此,对水管网进行优化升级设计和研究势在必行。
首先,水管网的优化升级设计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水资源的地理分布和使用需求,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环境要求,合理规划和布设水管网。
通过科学的水资源调度和管理,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和损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利用。
其次,水管网的优化升级设计还需考虑供应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中,需要合理规划水管网的容量和布局,确保水资源的稳定供应。
同时,要加强管道的抗压能力和抗震能力,提高水管网的安全性能,预防管道破裂和漏水的风险。
此外,还需加强水管网的监测和维护,及时检修和更换老化和损坏的管道,确保供水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另外,水管网的优化升级设计还需考虑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在设计中,应选择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例如,可选用高效节能的水泵和阀门,减少能源消耗;采用低碳环保的材料和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还需加强水管网的水质监测和治理,保障供水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水管网的优化升级设计还需考虑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应用。
在设计中,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水管网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通过对水管网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调度,可以提高供水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运行成本,提升供水服务的水平。
综上所述,水管网的优化升级设计与研究是当代城市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重要任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供应稳定性和安全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以及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需求。
通过优化升级水管网的设计,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供水服务的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管网优化设计研究

水利工程管网优化设计研究水利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建设管网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水利工程管网的优化设计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利工程管网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研究现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管网设计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除了基本的水力学和流体力学研究之外,国内外学者们也开始研究新的管网模型和算法,以提高管网的各项性能指标。
此外,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也被应用于管网设计。
在数学模型方面,大流量模型和水动力模型是最常用的两种模型。
其中,大流量模型通常用于估算管网流量、压力和速度等参数;而水动力模型则用于研究水流在管道中的流动形态。
在算法方面,虚拟元素法和神经网络算法被广泛应用于管网设计。
虚拟元素法是一种数值方法,通过将管道网格化为离散的元素,求解每个元素中的流体变量,得出整个管道系统中的水流情况。
而神经网络算法则是一种人工智能算法,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管网的变量。
二、存在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水利工程管网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管网中出现的压力波动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管网中的突然阻塞、过渡元件的尺寸不匹配以及变量瞬变等原因引起的。
压力波动可以引起管道破裂、泄漏等损害,因此需要加强管网设计中的压力波动研究。
此外,传统的管网设计方法只考虑了单一的性能指标,例如水流速度或压力损失等。
而实际应用中,有很多性能指标需要同时考虑。
例如,管道材料的耐久性、自清洁性、环保性以及维护成本等。
因此需要开发新的设计方法,能够综合考虑所有指标,并且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未来发展方向在未来,水利工程管网设计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管网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将大幅提高,这将为管网优化设计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同时,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管网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将得到更加明显的提升。
城市供水管网的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供水管网的优化设计研究第一章引言城市供水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供水管网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供水管网设计的优化方法,以提高供水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第二章城市供水管网现状分析在本章中,将对城市供水管网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
首先,对城市供水管网的布局进行评估,包括管道的长度、直径以及管网的分支结构等。
其次,考察城市供水管网的运行情况和问题,如水压不稳定、漏水严重等。
最后,分析城市规划和人口增长对供水管网的影响,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第三章优化设计的指标体系为了有效评估城市供水管网的优化设计方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
本章将提出一个综合考量供水系统效能的指标体系,包括供水管网的水质、水压、供水能力、运行成本等指标。
利用这些指标,可以对不同的优化设计方案进行量化评估,并选择最佳方案。
第四章供水管网的优化设计方法在本章中,将介绍供水管网的优化设计方法。
首先,介绍供水管网的模型建立方法,如基于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或计算机仿真模型等。
其次,提出供水管网的节点选址方法,以便合理配置供水设施。
最后,介绍供水管网的管径优化方法,以提高供水管道的输送效率。
第五章供水管网的优化设计案例分析在本章中,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不同城市供水管网优化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估。
选取几个典型城市供水管网,利用上述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设计方案的仿真模拟。
比较不同方案在水质、水压、供水能力、运行成本等方面的差异,并给出优化建议。
第六章供水管网优化设计的挑战与机遇在本章中,将分析城市供水管网优化设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讨论供水管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其次,探讨新技术在供水管网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最后,展望未来供水管网优化设计的发展方向。
第七章结论本文通过对城市供水管网的现状分析和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可行的优化设计方案。
简述给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

简述给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摘要: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逐年累加,给排水管网的设计改造也凸显其重要性。
给排水系统担负着城市输配水、防汛排涝、污水收集输送的重任,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
如何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并结合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和趋势,在给排水管网方面开展进一步的优化设计是当今从业者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给排水管网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大众的生活质量,因此提升管网给排水能力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给排水管网;设计;对策1.给排水管网的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1选材与材料优化问题在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初期阶段,对于所使用的管网管材的选择必须进行预先调研,结合给排水管网设计和规划的使用年限,选择最为稳妥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给排水系统使用时间较长,往往面临着严重老化和管道渗漏的问题。
早期的给排水管网常用灰口铸铁管和镀锌钢管为主要选材,这类材质在经历长时间的地下运行和使用后极易造成渗漏。
根据相关的给排水工程建设和施工标准要求,供水管线主管道上的覆土厚度至少在1.2m以上。
然而,在城市后续的发展和路政施工中,极易因上方道路规划改变而使覆土厚度降低,导致管线出现破裂或渗漏。
1.2管网设计未充分考虑突发事件常见的因给排水管网设计管理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突发事件主要有污染、泄洪和爆管三种类型。
当前阶段的给排水管网系统在设计管理方面对于以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十分有限。
其一,地下管网的布置情况不够明确。
在完成路面的修复施工后,大量的工程数据资料没有得到妥善保存。
在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后,如果出现突发情况,就很难明确找到相应管线的具体位置。
其二,对于排涝期间水源恶化严重的问题,如果污水污染了供水管道,将必须以大面积停水作为补偿代价。
最后,对于极端天气导致的城市排水不畅,会造成路面的大量积水,可能危害社会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2.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的注意事项2.1计算水力所谓的计算水力就是指确定一天或者一段时间内所需要的水量变化,确定消耗水量的最大值。
城市供水管网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供水管网优化设计研究摘要: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保证了城市的正常运行,管网优化设计可以提高管网系统的布局合理性、运行经济性和供水安全可靠性。
为了更好地保证城市供水管网的有序运行,本文分析了如何对城市供水管网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城市供水管网;优化;设计1、城市供水管网的现状及问题随着我国城市的迅猛发展,各地供水管网已具规模,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产业布局的调整,城市区域用水量有所变化,管网系统在各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1)一些城市供水管网出现老化,老城区问题尤为突出,供水管网铺设时间大多在30年以上,管材质量差,年久失修,老化严重,造成爆管以及各种形式的明漏、暗漏。
(2)供水管网的布局不合理,部分还停留在以前的规划控制中,并没有随着需求的改变而改变,供水安全性较差,供水效益也有待提高。
(3)城填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和扩建,导致管网压力分布不均,高压区的供水能力浪费,而管网末梢服务压力却明显不足。
为了保持供水满足正常的生活需要,在大、中型城市当中,供水管网通常都会使用环状管网,这种管网建设的规模大、费用也大,将其进行优化,找出最为经济且实用的方案,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2、供水管网设计的发展及趋势管网优化设计在国外始于20世纪60年代,管网优化技术研究经历了从单一型向复合型的发展历程,传统的给水管网计算步骤为:(1)分配管段流量,根据管段流量从经济流量表中选择经济管径;(2)管网平差计算,确定实际管段流量;(3)检验各管段,若不满足经济流量,则调整管径,返回步骤2;若满足则进入步骤4;(4)选择水泵,进行流量、水压校核,满足要求则中止计算,否则或重选泵,或调整部分管径,再平差直至满意。
上述方法的缺陷在于,(1)经济管径、经济流速等概念是从单管的优化计算中近似而来,在管网中,特别是在大型复杂管网系统中应用就会带来一定误差,甚至是较大误差;(2)经过步骤2的平差计算后,难以保证新得到的管段流量仍在所选管径允许的经济流速范围内,可能还需要调整管径往复试算,这种凭经验试算的方式在数学方法上不是有效的。
供水排水管网系统优化设计与运行管理研究

供水排水管网系统优化设计与运行管理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供水排水管网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运行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一套高效可靠的供水排水管网系统不仅能够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需求,还能有效地降低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对供水排水管网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与运行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供水管网系统优化设计供水管网系统的优化设计是指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布置管道、提高输水效率、减少管网的水力损失等手段,提高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1. 管道布置设计:根据城市的地形、用水需求以及供水源地的位置等因素,合理配置供水管道的布置,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管网的长度,减少水力损失,提高供水效率。
2. 管道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如钢管、铸铁管、塑料管等,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使用环境,确保管道的强度、耐久性和耐腐蚀性,减少维修和更换的频率。
3. 泵站布置优化:通过合理配置泵站的位置和容量,将供水管网划分为多个供水区域,降低供水管网系统的运行压力和能耗,提高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智能监控系统应用:利用先进的供水管网智能监控技术,实时监测、预警和管理供水管网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供水中断和事故发生。
二、排水管网系统优化设计排水管网系统的优化设计是指在合理排水的前提下,通过减少污水处理成本、缓解城市排水压力,降低因城市化带来的洪涝灾害风险等手段,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和环保性。
以下是一些优化设计的方向:1. 排水管道设计:合理确定管道的直径、坡度、布局和排水能力等参数,增加排水速度,提高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排水效率。
2. 排水泵站布置优化:通过合理配置排水泵站的位置和容量,提高排水系统的抗洪能力和排水效率,避免因排水不畅导致的洪涝灾害。
3. 沉砂池和格栅优化设计:在排水管网中设置沉砂池和格栅,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防止管道堵塞和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6月第15卷第2期陕西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ANXI INSTITU TE OF TECHNOLO GY J une 11999Vol 115 No 12【文章编号】1002-3410(1999)02-0046-04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研究综述3王晓峰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99#,陕西西安 710062)【摘 要】 本文详细叙述了给水管网优化设计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读者共同探讨。
【关 键 词】 给水管网; 优化设计; 综述【中图分类号】 TU991.32 【文献标识码】 A收稿日期:1999-03-13作者简介:王晓峰(1972—),男,陕西师范大学助教。
3陕西省第二农业区开发项目:陕农发(1989)25号1 前 言给水管网是给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系统中,管网的投资很高。
因此,人们对管网设计以使其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给水管网设计的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
在设计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需要认真考虑的相关因素。
如今,优化设计更趋艰难,主要是因为在设计过程中,要将费用效益及可靠性同步考虑。
其复杂性通过以下几个因素来体现:(1)决策变量的离散性(如有效经济管径);(2)与管材、劳动力、管道布置和开挖等费用有关的复杂离散函数;(3)设计中涉及到的多种需水量荷载形式;(4)在加压系统中,为了计算能量费用所需管道流量及压力方面的一系列知识。
2 研究现状自从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用系统分析方法设计给水管网,并将优化程序应用于其中。
最早的给水管网设计模型是为树状网设计的,如Karmeli et al (1968)、Schaake 和Lai (1969)。
这些模型没有考虑类似阀门的附属物,但根据水力特性说明了其影响。
其它非线性模型在当时也被提出,如Schaake 和Lai (1969)。
以上这些模型仅用于树状网系统,没有线性规划法的计算优势,不能得出比较好的结果。
1977年Alperovits 和Shamir 提出了一个基本线性规划公式的、能引入任何理论和产生实际兴趣的第一个环状系统模型,其中使用了保证环状网水力连续性的附加约束(如围绕环的水头损失代数和等于零),这说明线性规划法具有强大的实用性。
在1979年Quindry et al.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的管网优化设计技术被相继提出。
Walski (1985)、Walters (1988)以及G oulter (1992)在他们的论文中提出了最中肯最有发展前途的建议。
Alperovit 和Shamir (1977)应用梯度搜索法得出给水系统中满足最小总费用的流量形式Quindryal et al (1981)用两阶段法设计给水管网。
在优化结构中,两阶段法在模型中的使用代表了管网优化设计模型研究的一个新阶段。
在该阶段,Rowell 和Barnes (1982)用两阶段法来确定管网布置及管道尺寸。
之后,Bhave 和Larn (1983)对L P G 法中的变量进行了研究。
Morgan 和G oulter (1985)对Hardy -Cross 网络解算器和优化布置、新系统的设计及规划系统扩建结合起来。
1989年Lansey 和Mays 将一般降阶法和一个现存的给水模拟模型结合起来优化管网、估计泵站及水箱尺寸,该法计算集中,但在优化模型和模拟模型之间需要大量的迭代运算,而且每一步都要考虑梯度项。
1994年Eiger et al 扩充了该法,用广义二元论计算普通优化解的下限值。
可靠性是在可能机械损坏情况下满足需水流速的概率。
研究给水系统可靠性是必不可少的。
1986年G oulter 和Coals 提出了两种定量法来评估管网可靠性。
1987年Su.et al 将一个稳定可靠的模拟模型与一个优化模型结合起来阐明基于风险性之上的管网设计。
Lansey et al (1989)使用随机约束模型进行设计,其中包括需水量、水压力以及管道强度系数的不确定性。
Bao 和Mays (1990)提出使用Monte carlo 来模拟测量系统可靠性。
在过去十年里,对大型给水系统建模的能力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由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建立、运行数学表达式或管网模拟型是很廉价的,然而费用没有减少,这主要因为在校核模型和收集数据时,参数估计不准确,造成模拟模型失真,基于模拟分析之上的设计和运行决策严重出错。
1988年K evine nsry 和Chuda Basnet 精确地提出了非线性规划法来解决估计管网模型参数。
在不同荷载条件下检测给水管网性能时,估计参数相当重要。
1996年P.V.Niranjan Reddy 和K.Sridharan 、P.V.Rao 研究出了基于G auss -Newton 最小化技术的最小平方权重法(WL S )来估计给水管网的参数,该项研究的一个行要特点是详细考虑了参数估计中选择不同权重的影响。
该法在现实生活的三个管网中得到应用。
在环状给水管网设计系统中选择优化法进行灵活量化是非常必要的。
Heekyung Park 和Jon C.Liebman 把个别管道损坏引起的缺水作为测量可靠性的一种方法,该法与管道损坏频率K 、周期及其严重性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他们研究出了改变梯度的线性规划模型,该模型控制管网中每个管网的缺水不大于指定的需水量指标。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知有许多优化模型来设计给水管网,但是这些模型还不能用于市政水利工程,主要是缺乏合适的“包装”。
令人满意的模拟和优化技术应该和决策支持系统(DSS )相结合,才能处理大量的决策数据,并且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以上这些暗示了对高效的空间数据管理及分析工具的需要,例如地理信息系统(GIS )。
GIS 提供函数来研究开发把准确的空间信息输入到管网优化设计模型中,并使空间分析及评估结果的输出更趋简单。
如果给定参数的空间及时间变量,GIS 就会执行费用分析、管网定线和布置,并且用有效的彩色图形显示出结果。
1991年Zick 将G eo/SQL 及AutoCAD 合并入给水系统分析器WADISO (Walski et al.1990)来给用户提供改变给水管网后影响的瞬息反馈。
后来人们提出了一种典型的决策支持系统———WADSOP (给水系统优化程序),该系统为承担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了一种灵活且有价值的工具。
其中用非线性规划技术作管网解算器,比传统方法(Hardy -Cross 、Newton -Raphson 等)具有明显的收敛速度快的优点。
我国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研究最近几年也取得很大进展。
方永忠用生成树变换法求输配水系统最短供水路线,解决了多水源输配水系统中有一个以上节点流量为负值的最短供水路线・74・第2期 王晓峰 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研究综述 问题;王荣和、顾国维等编制HYPNW 和PCAD 软件系统,建立了青岛高科技开发园区给水管网优化设计模型,该模型属地形起伏大、水源多、分区供水的大型给水管网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对输入、输出数据进行特殊处理,建立图形菜单和数据库,绘制水力计算成果图、等压线图,并且在给定平面图的情况下自动生成纵剖面施工图。
3 存在问题给水管网系统是城市市政工程基础设施的主要部分,是新兴城市或新建开发区的重要工程项目之一。
同时,给水管网系统投资大,投资偿还期长,有很大的可塑性,通过优化设计可以节省大量工程投资。
然而历史上人们的大部分兴趣集中在流量分析高效算法的研究上,很少研究开发设计优化管网的方法,且很少有计算机软件包经济可靠地使用在设计中来对管网进行优化设计。
也就是说,到如今还没有正式优化技术在设计中被合理采用。
过去二十年,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开发管网设计优化模型,对布置已定的树状网来说,设计受压管流和自由表面流污水管道标准方法已经存在,对变化的树状网来说,设计方法已有,但在用到大系统中时还需进一步研究;对环状网来说,开发研究的方法受到阻碍,优化过程中未出现的环需要可靠性约束。
我们可以预言,可靠性在给水管网设计中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设计程序中又不能明确提出。
可靠性的忽视主要是缺乏管网可靠性的测量,而这些测量在说明可靠性时又是复杂的,在计算上是可行的,在实际优化模型中,全面考虑可靠性还未成功,还需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不懈努力。
过去,人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经济选泵上,而对渗漏问题很少过目。
这种情况令人悲哀,因为漏水可能占总供水量的很大比例。
渗漏量代表经济损失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一些老化、退化的城市给水管网中,渗漏值有时高达50%。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在管网设计中需要开发一种决策支持系统(DSS ),这种系统能将优化模型与模拟模型相结合来开发它们的潜力,并用一个相互作用图表显示输入输出数据,概括说明管网设计算法的可靠性,而且该DSS 系统还能得出多个解。
4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给水管网是供水系统的重要部分,必须提高其安全可靠性。
在规划设计中进行风险分析,对串联、并联及复杂的给水环节,需要进行可靠性分析。
利用计算机对管网各管段损坏时的供水影响进行程度分析,采用双管供水并在适当位置加以连通,通过技术经济手段因地制宜的选用适当方式。
为使给水管网优化设计充分反映实际,并能广泛使用,必须对给水管网现状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掌握准确的原始资料。
并对其进行科学地加工处理。
这是一项繁琐、艰苦又极其重要的工作,是优化设计及其应用不可缺少的基础。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整理的资料满足需要。
管网更新改造是提高给水安全可靠性,降低漏水量和改善管网水质的重要途径。
更新改造的方法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可根据资料和技术经济比较,建立评价管道模式,同时根据经济效益及实际条件选择更新改造的优先顺序。
・84・ 陕 西 工 学 院 学 报 第15卷合理控制管网漏损。
漏损控制的重要内容是选择合理的检漏方法。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方法和检漏周期。
合理配置检漏仪器也是控制漏损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降低过高的压力也是降低漏损和节能的一个措施。
如若发现漏水,则应尽快检修,将漏损降到最低限度。
用计算机对给水管网进行现代化管理,这是供水行业中较新的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课题。
我们必须根据给水管网的现状特点,从实际出发,对国内外同类型及相似系统进行大量调研、查询。
在总体方案设计、主机及外围设备、数据加工处理等方面既要满足实际,同时便于操作、节省投资,使优化设计程序尽快投入到工程实际应用之中。
参 考 文 献[1] Saud A.Taher John badle ,Member ASCE.optimal Design of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GIS.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ung And Management J uly/August 1996.[2] Nlperovits ,E.,and shamir.U (1997).“Design of Optimal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Water Resour.Res ,13(6):885-900.[3] 方永忠..中国给水排水,1996(4):10-14.[4] 宋仁元.“输配水管网供水安全”专题研讨会技术小结.城市供水,1996(2):4-8.[5] 李庆华.城市供水管网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实现.城市供水,1996(2):25-28.[6] 王荣和,顾国维.大型给水管网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处理.中国给水排水,1995(6):20-25.Description of research of the optimal designof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sWAN G Xiao 2feng(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 ’an 710062,China ) Abstract :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present state of research of optimal design of war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is described in details.Some views and methods that can be us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re Presented for researchers to discuss.K ey w ords :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 optimal design ; description・94・第2期 王晓峰 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研究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