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检验科推广“血清蛋白电泳”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电泳是 ...
血清蛋白电泳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电泳临床意义
可疑性多发性骨髓瘤、 Waldenstrom 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淀粉样 变性及其他的紊乱 ; 不明的外周神经病(糖尿病、毒素照射、化疗除外); 与肾衰或肾功能不全相关的贫血及由于骨痛和背痛而怀疑的多发性骨 髓瘤 ; 由于恶变而引起的血钙过多(如临床相关的症状为失重,疲劳,骨痛, 异常出血); 外周血涂片中有缗钱状红细胞 ; 肾功能不足 ; 不明原因的病理性骨折或细胞溶解性损伤 ; 本周氏蛋白尿 ;
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特征 及相关疾病(2)
慢性炎症型
临床多见:慢性细菌性感染、自身 免疫性疾病、慢性其他感染性疾病 如结核、梅毒等、恶性肿瘤
电泳图谱特征:白蛋白降低、α2、 γ增高;
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特征 及相关疾病(3)
肾病型
临床多见: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功 能衰竭、肾病综合症、狼疮肾炎等;
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特征 及相关疾病(5)
弥漫性肝损害型 临床多见: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 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自身免 疫损伤性肝炎等;
电泳图谱特征:与肝硬化型图谱相似 ,白蛋白明显降低、γ球蛋白区带增 高,当治疗有效果时,白蛋白区带含 量上升,γ球蛋白区带减低;
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特征 及相关疾病(6)
α2-球蛋白区带:主要为结合珠蛋白 和α2-巨球蛋白;
β-球蛋白区带:以β脂蛋白、转铁 蛋白和血红素结合蛋白为主、补体成 分;
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特征 及相关疾病(1)
急性炎症或急性时相反应症型:
临床多见:急性感染、急性创伤、 急性心肌梗死等;
电泳图谱特征:白蛋白减少或正常, α1、α2-球蛋白增高、γ-球蛋白 增高不明显;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1)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2)
血清蛋白电泳各项指标含义

血清蛋白电泳各项指标含义血清蛋白电泳(SPEP)是一种主要用于检测急性炎症和慢性疾病发生和进展的临床实验室检查,也是基本的血清生化检查之一。
血清蛋白电泳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一、各项指标的含义1.总蛋白(Total Protein):检测总合计的血清蛋白水平,反映体内蛋白分解和合成的状态。
正常范围为65—85 g/L。
2.球蛋白(Albumin):检测血清中最多的蛋白种类,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排泄机制维持血液中的渗透压平衡,正常范围为35—50 g/L。
3.α-2-球蛋白(α-2 globulin):参与滞留血液中风湿因子,同时也是供体细胞中α-2蛋白的来源,正常范围为8–13 g/L。
4.α-1-球蛋白(α-1 globulin):是血清蛋白质分类中最复杂的一类,主要是一些血清抗原;也有与炎症有关的一些蛋白也可以归入其中,正常范围为2–4 g/L。
5.β-球蛋白(beta-globulin):主要的蛋白质成分有一些血清载脂蛋白、胆素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轮状病毒蛋白,正常范围为7–14 g/L。
6.γ-球蛋白(gamma-globulin):主要检测抗体(血清抗IgM),一般在正常范围(7-15 g/L)变动不会太大,但如果有一些状态如感染、肝炎等导致的慢性炎症,它的水平可能会有显著改变。
7.A/G比(Albumin/Globulin):A/G比是血清中球蛋白和游离蛋白的比值,正常范围为1.2—2.3。
二、各项指标的检查意义1.总蛋白(Total Protein):用于评价肝脏、肾脏和骨髓功能的变化,如贫血、急性肝炎、肾炎、炎性肠病、感染,以及判断急性病变和慢性病变状态。
2.球蛋白(Albumin):用于反映肾脏损害,肝脏功能障碍以及营养不良等情况,特别是用于估测腹腔内肿瘤渗出的尿液蛋白质携带量。
3.α-2-球蛋白(α-2 globulin):用于诊断慢性病和有关炎性疾病,可检测出因吸收受损症、内分泌病及脂肪毒性等疾病引起的升高和减低的变化。
血清蛋白电泳检查电泳法-检验科生化室作业书

血清蛋白电泳检查电泳法1.实验原理血清电泳检查是临床实验室中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技术。
它可以对血清或其他体液中的异常蛋白质进行筛选。
它是以区带电泳为基础在一种合适的支持介质—琼脂糖上进行的电泳。
血清蛋白质在给定的PH条件下主要根据其所在带电荷数将其分离成各种片段,根据其支持介质不同,电泳技术已有很大发展。
选用琼脂糖作介质,其使用十分方便。
血清蛋白质由五个不同迁移区带组成:ALB,α1,α2,β和γ球蛋白。
每一区带含有一种或多种血清蛋白质。
2.标本采集2.1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受检者应空腹。
2.2标本种类:静脉血3.标本储存:静脉血分离出血清,储存于2-8℃冰箱中,5天。
4.标本运输:储存于2-8℃状态下的冰壶或泡沫箱密封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溶血或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试剂试剂名称:血清蛋白电泳检查试剂6.2试剂生产厂家:法国Sebia公司6.3包装规格:150tests6.4试剂盒组成琼脂糖凝胶10块缓冲液条带10包×2条氨基黑(浓缩液)1瓶×100ml点样模具滤纸10条×1盒6.5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贮存于室温(15~30℃)或冰箱(2~8℃),不能冷冻。
有效期两年。
7.仪器设备7.1仪器名称:SEBIA电泳仪7.2仪器厂家:法国Sebia公司7.3仪器型号:HYDRASYS8.操作步骤8.1启动电泳仪8.2将加样器放在一平板上,有数字的一端向上。
各加样孔加入10ul 溶血的样品,2分钟内加样完毕。
将加样器放入保湿盒内,齿端向上(转运时用塑料齿保护架)。
等待5分钟,使样品扩散至齿端。
打开电泳仪盖,抬起电极和加样器支架。
8.3使用HYDRAGEL15HEMOGLOBINCE时选择仪器的“PROTEIN”程序(位于链盘左侧)。
8.4从包装袋内取出缓冲条,拿出末端的塑料片,将缓冲条两端塑料片固定在电极支架背侧的钉上,塑料片应紧贴支架。
8.5取出凝胶板。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蛋白电泳应用和解读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蛋白电泳应用和解读血清蛋白电泳是一种常用于临床分析的技术,可以通过分离和测定血清中的蛋白质,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对血清蛋白电泳的应用和解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一、血清蛋白电泳的原理和方法血清蛋白电泳是利用电泳的原理,将血清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开来,进而对其进行测定和分析。
通常使用的电泳方法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血清蛋白电泳方法。
首先,将血清样品与电泳缓冲液混合,然后将混合液加入电泳槽中,通过电流的作用,将混合液中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蛋白质在电场中根据其大小和电荷的差异而沿着凝胶上的固定路径运动,形成蛋白质谱图。
根据谱图的特征,可以对蛋白质进行鉴定和定量。
毛细管电泳是一种高效分离的电泳方法,具有快速、高分辨率和节约样品等优点。
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不同,毛细管电泳是利用毛细管的微观通道进行电泳分离。
血清样品通过毛细管时,蛋白质会根据其电荷和尺寸的不同而在毛细管中进行迁移和分离。
通过采集毛细管两端的电泳峰值,可以得到蛋白质的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信息。
二、血清蛋白电泳的应用血清蛋白电泳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血清蛋白电泳常见的应用场景:1. 筛查和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增生性疾病,会导致血清蛋白异常增多。
血清蛋白电泳可以帮助骨髓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通过分析异常的蛋白质谱图,确定是否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异常积累。
2. 评估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常伴随着尿蛋白异常。
血清蛋白电泳可以帮助确定尿蛋白异常的性质和病因。
例如,在肾病综合征中,血清蛋白电泳可以显示血清中白蛋白的减少。
3. 诊断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免疫球蛋白缺陷病是一组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
血清蛋白电泳能够帮助确定免疫球蛋白亚类的异常,对于诊断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具有重要价值。
4. 鉴别白蛋白异常:白蛋白异常可以是遗传性的,也可以是获得性的。
血清蛋白电泳可以帮助鉴别白蛋白异常,例如扩增或缺失。
血清蛋白电泳有什么意义

血清蛋白电泳有什么意义?
蛋白质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当其溶解于酸性溶液中时带正电荷,溶解于碱性溶液中时带负电荷。
如将血清蛋白质置于pH8.6的缓冲溶液中,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均带负电电荷,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由于各种蛋白质的分子大小不一,所带的电荷有多有少,在电场中移动的速度就快慢不一。
医学上就利用这一特性,将血清蛋白在电泳膜上的次序分为白蛋白(A)和四种球蛋白(分别用α1、α2、β、γ来表示),根据电泳的结果来协助诊断疾病,这种检查方法就叫做血清蛋白电泳。
[1]
正常人的血清蛋白电泳(滤纸法)值是白蛋白55~61%,α1球蛋白4~5%,α2球蛋白6~9%,β球蛋白9~12%,γ球蛋白15~20%。
[2]
由于蛋白的绝大部分均由肝脏合成,所以,各种蛋白质的质与量的变化,除与免疫性疾病等有关外,主要反映肝脏的生理、病理情况。
[3]。
血清蛋白电泳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临床分析血清蛋白电泳在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临床分析血清蛋白电泳在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血清蛋白电泳在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血清蛋白电泳(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简称SPE)是一种常用的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通过将血清中的蛋白质分离、定量和定性,可以提供关于免疫性疾病的重要信息。
在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中,血清蛋白电泳被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血清蛋白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血清蛋白电泳是通过电泳法将血清中的蛋白质分离,进而观察和分析其电泳图谱,从而确定各成分的含量和比例。
常用的血清蛋白电泳方法主要包括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两种。
凝胶电泳是将血清样品施加电压,使蛋白质分子向电极迁移,经过电泳分离后,通过染色或免疫固定等方法可得到蛋白质的电泳图谱。
毛细管电泳则是利用毛细管内血清蛋白的电泳迁移速率差异进行分离。
这些分离方法通过测定蛋白质的电泳图谱,能够准确测定不同蛋白成分的浓度及比例。
二、血清蛋白电泳在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鉴别免疫球蛋白异常:免疫性疾病常伴随着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增加或减少。
血清蛋白电泳通过观察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成分的比例变化,可以帮助鉴别免疫系统的异常状态,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
2. 辅助诊断炎症性疾病:在某些炎症性疾病中,血清蛋白电泳可显示α1球蛋白、α2球蛋白和γ球蛋白的异常表现。
例如,急性炎症反应时,血清中的α1球蛋白和α2球蛋白含量往往升高;而在慢性炎症反应中,γ球蛋白常常异常增加,这些异常波动可辅助临床医师诊断某些炎症性疾病。
3. 评估免疫缺陷病:血清蛋白电泳是评估免疫缺陷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检测血清中IgG、IgA、IgM等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和比例,可以判断机体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对于儿童和成人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对于免疫缺陷病的早期诊断和定量检测具有重要价值。
4. 鉴别免疫性疾病亚型:血清蛋白电泳可以帮助鉴别某些免疫性疾病的亚型。
例如,在多发性骨髓瘤中,通过血清蛋白电泳可以发现患者的单克隆蛋白峰,从而确定疾病的亚型及病情严重程度。
血清蛋白电泳的临床应用

血清蛋白电泳的临床应用血清蛋白电泳的临床应用一、引言血清蛋白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技术,通过分离血清中的蛋白质,使得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蛋白质可以清晰可见,从而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清蛋白电泳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内容。
二、血清蛋白电泳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血清蛋白电泳基于不同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的原理。
根据蛋白质的电荷和分子量差异,通过电场作用下的电泳分离,形成不同的蛋白质带。
2、方法血清蛋白电泳主要包括两种方法: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
凝胶电泳是最常用的方法,包括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
毛细管电泳则更适用于快速分离和分析。
三、血清蛋白电泳的临床意义1、蛋白质异常的筛查和诊断血清蛋白电泳可以帮助筛查和诊断多种蛋白质异常病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缺陷病等,通过分析蛋白质的某些特征带和比例变化,提供诊断和治疗的指导。
2、蛋白质异常的分类与鉴别血清蛋白电泳可以帮助对不同的蛋白质异常进行分类与鉴别,如白蛋白异常、球蛋白异常等,从而进一步了解病情,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3、监测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血清蛋白电泳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指标,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跟踪蛋白质带的变动情况,可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附件本文档附带的文件为临床应用中常见的血清蛋白电泳样本分析报告示例,供参考使用。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蛋白质异常:指血清中蛋白质的种类、数量或比例发生异常变化的情况。
2、多发性骨髓瘤:一种恶性肿瘤,主要累及骨髓,易导致蛋白质异常。
3、免疫缺陷病:一种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的疾病,常伴有血清蛋白异常。
六、全文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检验科推广“血清蛋白电泳”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义血清蛋白电泳是了解血清蛋白中主要组分的一种技术方法,通过血清蛋白电泳来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和病变范围。
也可用于反映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等。
一、临床中何时需要病人的电泳结果?
1.怀疑有多发性骨髓瘤病;
2.不明的外周神经病(糖尿病、毒素照射、化疗除外);
3.根据其它实验室的数据,需要做蛋白电泳
3.1总蛋白异常或白蛋白异常
3.2尿蛋白升高
3.3由于恶变而引起的血钙过多(如临床相关的症状为失重,疲劳,骨痛,异常出血)
3.4 WBC、RBC升高
4.临床上出现如下症状时:炎症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肝病、蛋白质丢失的相关疾病,均可进行血清蛋白电泳检测。
二、血清蛋白电泳(SPE)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血清白蛋白减少与γ球蛋白增加是肝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的共同特征,其减少与增加的程度与肝实质损伤程度相关。
①肝炎:急性肝炎早期或病变较轻时,电泳结果可无异常或前白蛋白减少。
但随病情加重和时间延长,电泳图形可改变,白蛋白、α及β球蛋白减少,γ-球蛋白增高。
传染性肝炎患者血清白蛋白轻度下降,α2球蛋白增高并伴有γ球蛋白增高;因为受损肝细胞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淋巴系统,使γ-球蛋白增生。
急性肝坏死时,白蛋白明显下降,球蛋白显著升高,出现A/G比值的倒置,提示肝功能损伤到一定程度。
②肝硬化:血清蛋白电泳可有明显的变化,白蛋白中度或高度减少,α1、α2和β球蛋白百分比也有降低倾向,γ-球蛋白明显增加。
并可出现β-γ桥。
③肝癌:此类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均有改变,α1、α2-球蛋白明显增高,有时可见于白蛋白和α1-球蛋白的区带之间出现一条甲胎蛋白区带,具有诊断意义。
2.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时,由于尿中排出大量白蛋白而使血清中自蛋白明显下降,α2及β-球蛋白升高,γ-球蛋白减少或正常;急性肾炎时α2球蛋白可增高,有时合并γ球蛋白轻度增高;慢性肾炎可见γ-球蛋白中度升高。
3.多发性骨髓瘤和M蛋白血症如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生症时血清β、γ区带处出现一特殊单克隆区带,称为M蛋白质,血清总蛋白增高。
4.炎症:急性感染可见α1或α2球蛋白增加,γ球蛋白正常;在慢性炎症或感染后期,可见γ球蛋白增加。
5.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白蛋白下降及γ-球蛋白升高。
6.低γ球蛋白血症或无γ球蛋白血症:血清γ球蛋白极度下降或缺乏。
(检验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