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
三例特征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说明

Ⅱ α1 球蛋白增多 :主要见于炎症 疾患 ,伴有α2 区带的明显增多 ,主要是 急性时相蛋白的增多 。
Ⅲ α2 增加主要见于两种类型的 综合征 : ①炎症综合征 ;结合珠蛋白含量 增加 ,伴有α1 球蛋白增多 ; ②肾病综合
酶对白蛋白内部水解所致 ,也为获得性 征 :常为继发性α2 巨球蛋白增多 ,伴有
在每单位电场强度 ( EΠcm) 下的泳动速 度 ,即电泳迁移率 (μ) 为 :μ = QΠ6πηr cm2Π
(VS) (其 中 Q 为 化 学 基 因 上 所 带 净 电 荷 ;r 为溶质的离子半径 :η为电泳缓冲
液的粘滞度) 。典型的正常人血清蛋白
电泳区带分布如右图所示 :常分成五个 区带 ,即白蛋白区带 、α1 球蛋白区带 、α2 球蛋白区带 、β球蛋白区带和γ 球蛋白
一过性现象 。
低白蛋白血症 、β 球蛋白血症 。如图 2
所示 。 Ⅳ β球蛋白增高主要见于 : ①贫
血时 高 转 铁 蛋 白 或 APOB 水 平 增 高 引 起 ; ②高补体 C3 引起的高β2 球蛋白血 症 ; ③是整个β区带的增多 ,伴有“β- γ 桥带”现象 。表现为多克隆性的 IgA 增 多 ,见于多种肝硬化如酒精毒性肝硬化 。 如图 3 所示 。
区带 。其各区带的主要组份如图所示 。
以下是 近 期 我 们 分 析 至 的 一 些 特 征 标
本 ,采集如下 :
Ⅰ 双白蛋白血症 : 有三种情况会 出现双白蛋白血症 : ①为遗传性变异形 成的永久性标记 ,组份无病理学改变及 影响 ; ②是用大剂量β酰胺类抗生素治 疗所引起 ,为获得性一过性现象 ,病人伴 有肾功能不全 ,是由于抗生素结合于蛋 白上所致 ; ③为存在胰腺瘘而致胰蛋白
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

为白蛋 白峰、f球蛋白峰、(球蛋 白峰、B f - I 1 - 2 球蛋 白峰、 1 , 球蛋 白峰 。其含量分 别为5 %~6 %,4 2 3 %~5 %,
6 ~9 ,9 ~ 1%, 1% ̄2 %。 % % % 2 5 3
2 图4 . 3 :可 见1 3 区到1 , 区连 续一片 ,难以分开 ,是由
2 0 .51】 0 70 .8
・
经验 交流 ・
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
王 象勇
中图分类号:R 4 .1 4 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2—3 62 0 )70 4—2 7 95 8 (0 70 -0 10 较长 ,当白蛋 白和a球蛋 白降低 ,1 - , 白增高 ,提 球蛋
血清蛋 白电泳 虽然是一个传 统的检验项 目,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清蛋 白电图谱泳 图谱至今 仍然是 了解血清 蛋 白质
全貌的有价值 的方法 ,尤 其对一些疾病 的临床 诊断
示病情较重 。 当肝细胞严重受损时 , 球 蛋白可降低 , B 重症肝炎转为肝坏死 后1 , 白增高。 球蛋
附表 几种常见异常血 清蛋 白电泳扫描 图的分型及特征
维普资讯
中华 临床 医学杂 志 ,20 0 7年 7月 。第 8 ,第 7 卷 期
4l
病情恐惧和担忧 ,会表现 出惊 慌失措 ,哭闹冲动 , 不但影 响了正常 的抢救措施 ,而且加重 患者的不 良 心理反应 ,从而使患者病情 加重 ,因此及 时做好 家 属亲友 的思想工作 ,讲 明病情 和积极配合治疗 的重
l 几种常见异常血清蛋白 电泳 图谱的分 型及特征
( 见附表) 。
2 几种血清蛋 白电泳扫描 图简要 说明【 】 3 | 4
血清蛋白电泳典型图谱分析.pptx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时,主要是α2 区的α2巨球蛋白增加,β1 区的ApoB增加所致。
遗传基因突变;或服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导致药物与 白蛋白结合。
低丙球蛋白血症
常见于先天性缺陷或继发性因素(如免疫抑制剂治疗)
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高免疫球蛋白(多克隆),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 感染等
M蛋白
γ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淋 巴瘤等疾病
β区M蛋白
因IgA位于β区后部或β和γ区之间,所以单克隆IgA 升高常出现这样图形,主要见于IgA型骨髓瘤 。
M蛋白
M蛋白
即单克隆蛋白monoclonal protein ,是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 单克隆恶性增殖所产生的一种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本 质是一种(无功能的)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片段(重 链,轻链等)。
--毛细管电泳
血清电泳原理
➢ 蛋白质等电点
由于蛋白质含有羧基 “-COOH”和氨基 “-NH2”可 解离成带电荷基团,所以在溶液中有两性电离现象。
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该蛋白质极性基团解 离正负离子数相等,净电荷为0,此时该溶液的pH值就 是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值。
每种蛋白质pI大小是特定的,只与该蛋白质结构有关。
➢ 从正极起依次为白蛋白、a1、a2、b( b1, b2)、g。 ➢ 区带经丽春红等染料染色后,由光密度扫描仪检测
并自动画出吸光度积分曲线。
血清蛋白电泳正常图谱
Albumin α1 α2 β
γ
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白蛋白
a1: a1酸性糖蛋白, a1抗胰蛋白酶,甲胎蛋白等 a2: 结合珠蛋白, a2 巨球蛋白, a脂蛋白, 铜蓝蛋白等 b : 转铁蛋白, b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补体,b2微球蛋白等 g : 免疫球蛋白
血清蛋白电泳课件

PPT学习交流
9
电渗
液体对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由 缓冲液的水分子和支持介质的表面之间产 生的一种相关电荷所引起。如果电渗与电 泳方向相同,V变大;反之变小。
PPT学习交流
10
血清蛋白醋酸 纤维素薄膜电泳
❖按支持介质的不同:纸电泳、醋酸纤维薄膜 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
❖按支持介质形状不同:薄层电泳、板电泳和 柱电泳
❖按用途不同:分析电泳、制备电泳、定量免 疫电泳和连续制备电泳。
PPT学习交流
8
影响电泳的因素
在电泳中,电场,带电粒子和促使带电粒子移 动的介质是产生电泳的三大要素.因而,影 响电泳的主要因素有:
5.9*10-5
α1-球蛋白 5.06
20万
5.1*10-5
α2-球蛋白 5.06
30万
4.1*10-5
β-球蛋白 5.12
9万~15万 2.8*10-5
γ-球蛋白 6.86~7.30 15.6万~30万 1.0*10-5
PPT学习交流
13
电泳结果示意图
γ
β α2 α1 清蛋白
PPT学习交流
14
染色时染料与蛋白质特异结合而不与醋纤膜结 合,染色深浅与蛋白质的量成正比
❖1959年,Raymond和Weintraub创建聚丙 烯酰胺凝胶电泳
PPT学习交流
4
电泳和电泳技术
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 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电泳技术指利用电泳现象对混合物进行 分离分析的技术。
PPT学习交流
5
应用
血清电泳临床意义图标

各位临床医生:我科新购入的全自动蛋白电泳分析仪,可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及血红蛋白电泳检测,现开展将近一个月了,从开展的情况看,血红蛋白电泳检测项目比较多,可血清蛋白电泳开单比较少,现用图表的格式将血清蛋白电泳检测的临床意义提供给各位,敬请各位临床医生多开单检查!血清蛋白电泳临床意义图表图1 典型的正常的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图2 多发性骨髓瘤异常的血清蛋白电泳带型。
请注意gamma区域的带型特点表3.表4:1)持续高浓度型:诊断的特异性高,中晚期肝癌居多;2)马鞍型:较少见,但容易漏诊,当AFP增高在后峰时,往往已出现明显的肝癌表现;3)急剧上升型:多见于肿瘤发生迅速,恶性程度较高的肝癌,但是偶见AFP急剧升高,又迅速下降伴ALT升高的急性肝坏死;4)稳定上升型,定期检查,稳定上升,最有诊断价值;5)反复波浪型,多见于急慢性良性肝病。
并且人血清中的甲胎蛋白浓度的升降对于病情的发展、疗效的观察、肝癌的复发观察有很大的价值。
本公司推出的甲胎蛋白试剂盒是检测人血清中的甲胎蛋白水平,胶乳增强的免疫方法,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HCY:用于检测血浆或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代谢产生的一种含硫的氨基酸,80%的Hcy在血中通过二硫键与蛋白结合,只有很少一部分游离同型半胱氨酸参加循环。
Hcy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
血液中增高的Hcy因为刺激血管壁引起动脉血管的损伤,导致炎症和管壁的斑块形成,最终引起心脏血流受阻。
高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由于严重遗传缺陷影响Hcy代谢,造成高Hcy血症。
轻微的遗传缺陷或VB营养缺乏会伴随中度或轻度的Hcy升高,也会增加心脏病的危险。
Hcy升高还可引起神经管畸形及先天性畸形等出生缺陷类疾病HbA1C:糖化血红蛋白是美国糖尿病协会,英国糖尿病研究计划和糖尿病控制和临床实验室推荐的一项重要检测项目。
目前,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反映糖尿病病人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用于糖尿病病人的监测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五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定量分析

实验五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定量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血清蛋白电泳及其比色定量的基本原理、操作程序、技术要领和影响定量结果的主要因素及其排除2.熟悉血清蛋白醋纤膜电泳图谱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3.了解血清蛋白醋纤膜电泳图谱的透明和扫描定量分析。
【实验原理】血清中各组分蛋白质的等电点均低于pH8.6,将其放在醋纤薄膜载体上,置于有pH8.6的电极缓冲液通过的电场中作电泳时都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由于它们等电点不同,荷电量不等,分子大小各异,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被彼此分离。
电泳膜经染色、漂洗后,便呈现出五条不连续的区带蛋白电泳图谱,从正极端起,依次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
由于蛋白质含量与吸附的染料有一定正比关系,据此,剪下各条谱带,用碱液洗下蛋白质吸附的染料,进行比色分析,即可求出血清样品中各区带蛋白质的百分含量。
此外,也可对透明处理过的电泳图谱进行扫描分析,依据扫描曲线中各区带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亦可求算出各区带蛋白质的百分含量。
【实验准备】一、器材1.电泳仪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槽2.醋酸纤维薄膜(8.0×2.0 cm)3.721分光光度计4.万用电表5.加样器、无损伤薄膜镊、铅笔、滤纸、染液缸、漂洗缸、载玻片等6.试管(10cc)及试管架二、试剂1.pH为8.6,离子强度0.06的巴比妥电极缓冲液称取巴比妥钠12.76g,巴比妥1.66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即成。
2.氨基黑10B染色液取氨基黑10B 0.5g溶于50ml甲醇中,再加入冰醋酸10ml,蒸馏水40ml。
3.漂洗液用95%乙醇45ml加冰醋酸5ml、蒸馏水50ml混匀,室温贮存。
4.0.4mol/L NaOH溶液5.透明液:A液:15ml冰醋酸+85ml 95%乙醇;B液:25 ml冰醋酸+75ml 95%乙醇。
【实验操作】一、电泳详细操作步骤及要求见Ⅰ-03常规电泳技术训练。
血清蛋白电泳标准操作程序

血清蛋白电泳标准操作程序1规范血清蛋白电泳检测的操作程序,以保证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检测方法为电泳技术。
原理是:粒子在溶液中带有净电荷才能在电场中移动,其带电状态取决于粒子表面的化学基团和溶液的pH值。
蛋白质在电场中不再移动,溶液的这一pH值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若溶液pH处于等电点酸侧,则蛋白质带正电荷,向负极移动。
若溶液pH处于等电点碱侧,则蛋白质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等电点不同,在同一电场中泳动速度不同。
电泳后用酸兰染色,通过扫描检测。
白蛋白带负电荷最多,因此泳动在最靠阳极,以后依次为α-1 球蛋白、α-2 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
3血清。
4黄色胶头促凝试管,有促凝剂。
抽取静脉血 2~3ml 置黄头试管内送检。
血清样本 2~8℃可稳定 1 周。
如果需要延长保存样品时间,需将样品保存在-20℃条件下。
55.1 试剂:美国海伦娜血清蛋白电泳检测试剂盒。
5.1.1 染色液 I:取丽春红浓缩液一瓶(试剂盒内) 过滤,用 5 份甲醇、 5 份蒸镏水、1 份冰醋酸混匀稀释至 1000 ml ,装入专用壶内备用。
5.1.2 脱色液I:5 份甲醇、 5 份蒸镏水、 1 份冰醋酸混匀稀释至 1000ml ,装入专用壶内备用。
5.1.3 染色液 II:取酸性蓝染色试剂一瓶(试剂盒内),用 50%冰醋酸 100ml ,使其完全溶解并过滤,加蒸镏水混匀稀释至 1000 ml ,装入专用壶内备用。
5.1.4 脱色液 II:配制 5%冰醋酸 1000 ml ,装入专用壶内备用。
5.2 试剂保存与有效期5.2.1 新购试剂保存于室温,勿冷冻,在有效期内使用。
5.3 仪器: SPIFE4000 电泳仪。
66.1 打开 SPIFE4000 全自动电泳分析系统主电源,然后打开电脑点击 SPIFE4000 图标使仪器初始化。
6.2 灌注样品处理器。
点击 Maintenance→ Prime→ Sample Delivery system 进行灌洗。
实验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血清蛋白质

目的 1 强化学生对电泳基本原理的理 解与记忆。 2 熟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 蛋白质的基本原理、学会操作。
原理
带有电荷的颗粒在电场中泳动的现象叫电 泳。带正电荷的泳向负极,带负电的泳向 正极。许多生物分子都带有电荷,其电荷 的多少取决于分子性质及其所在介质的pH 及其组成。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电场中的泳 动速度,首先和本身所带的净电荷多少、 分子量大小和形状有关。一般来说,带电 越多,分子量(颗粒)越小而且是球形的, 则泳动速度就快。反之,则慢。因此,在 一定时间内,由于各组分移动距离的不同, 而达到分离鉴定各组分的目的。
实验结果分析
胶槽1
94 000 62 000 43 000
2
3
31 000 20 100 14 400
图1 标准蛋白质与待测样品电泳图谱
注:胶槽1 标准蛋白;胶槽2、3 样品蛋白
思考题
该实验中如何去除蛋白质间电荷效应的? 在不连续体系 SDS-PAGE 中 , 分离胶与浓缩胶中 均含有TEMED和AP,试述其作用?
注意事项
1.丙烯酰胺有神经毒性,可经皮肤,呼吸道 等吸收,故操作时一定要注意防护。 2.蛋白加样量要合适。加样量太少,条带不 清晰;加样量太多则泳道超载,条带过宽而重 叠,甚至覆盖至相邻泳道。 3.对多种蛋白而言,电流大则电泳条带清晰, 但电流过大,玻璃板会因受热而破裂。 4.过硫酸铵溶液最好为当天配置,冰箱里储存 也不能超过一周。
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是一种人 工合成的凝胶,它是由丙烯酰胺 (Acr)和交联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交联 而成的含有酰胺基侧链的脂肪族 大分子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
苏洁平,张晓静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1)
血清蛋白电泳虽然是一个传统的检验项目,但目前在临床上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如对肝病、肾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血清蛋白电泳就是根据血清中各组分蛋白质分子量的不同,将各组分蛋白质分离开,
分子大的泳动慢、分子小的泳动快,依次分为白蛋白、α12球蛋白、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有时可出现前β2球蛋白带区属正常)和γ2球蛋白5个带区(或6个带区)[1,2]。
常见几种疾病的蛋白电泳变化见表1。
表1 几种常见疾病的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的变化特征
病名白蛋白
球蛋白
α
12球蛋白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γ2球蛋白
肾病↓↓↑↑↑↑↓弥慢性肝损伤↓↓↑↓↓↑肝硬化↓↓↓↓β2γ桥原发性肝癌↓↓AFP↑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炎症↓↑↑↑妊娠↓↑↓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双血蛋白血症双峰
注:↑轻度增高,↑↑明显增高,↓轻度降低,↓↓明显降低
下面对几种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作简要说明[3,4]。
1 图1:为正常人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由左至右为白蛋白峰、α12球蛋白峰、α22球蛋白峰、β2球蛋白峰、γ2球蛋白峰。
其含量分别为52%~63%,4%~5%, 6%~9%,9%~12%,15%~23%。
2 图2及图3:见增高的γ2球蛋白峰。
肝病患者病程较长,当白蛋白和α12球蛋白降低,γ2球蛋白增高,提示病情较重。
当肝细胞严重受损时,β2球蛋白可降低,重症肝炎转为肝坏死后γ2球蛋白增高。
3 图4:可见β区到γ区连续一片,难以分开,是由于IgA、IgM、IgG同时增高所致,称β2γ桥。
β2γ桥为肝硬化所独有的特点。
如伴有α12球蛋白、α22球蛋白降低即可诊断肝硬化。
若治疗后白蛋白回升,标志治疗有效。
4 图5:见明显增高的α22球蛋白峰,β2球蛋白峰同时增高,而白蛋白峰明显减低。
由于肾病患者长期丢失白蛋白,故血清中的蛋白明显减少。
肾病综合征时高血脂症的发生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及脂蛋白分解减少有关,参与脂类分解代谢的某些酶的辅助因子从尿中丢失以致脂蛋白分解减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增高。
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均是脂蛋白运输载体,为脂蛋白的主要成分。
所以肾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会出现白蛋白峰减低,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峰增高现象。
5 图6及图7:为典型的M峰。
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浆细胞浸润,血清IgM显著增多。
γ2球蛋白的主要组成为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等,所以在β2球蛋白区和γ2球蛋白区有一明显M带。
在扫描图上出现M峰,可分为β型和γ型两种。
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一项重要诊断指标。
6 图8:见明显降低的γ2球蛋白峰,主要见于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7 其它异常区带:
—
2
5
3
—Chin J Lab Diagn,August,2003,V ol7,N o14
7.1 双白蛋白峰:是K nedal (1957)报告一种家族性
双白蛋白血症,与遗传有关。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在血清蛋白醋纤膜电泳图谱中出现两个白蛋白峰,故称双白蛋白。
目前对它们的定名尚未统一,多数趋向于按电泳速度定名为快泳型和慢泳型与正常型。
双白蛋白血症比较少见。
发生率为0.2%~0.9%,国内少见。
1980年首次报道了双白蛋白血症4例及家系调查研究,并提出了检查方法,此后亦有相继报告。
另一种与遗传无关的一过性双白蛋白血症在接受大量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血清中出现。
停止治疗后双白蛋白逐渐消失,两种不可混淆。
7.2 由于α22球蛋白、
β2球蛋白含有脂蛋白,胆汁淤积尤以脂质增多时以及糖尿病时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也可增高,所以要与肾病综合征区分开。
7.3 一些系统性疾病如结核病、慢性感染(见图
10)、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γ2球蛋白均增
高。
7.4 溶血标本由于α22球蛋白中含有血色素结合蛋白,使α22球蛋白增高,影响图谱分析,故不宜使用溶血标本(见图9)。
人类血浆中含有125种以上蛋白质成分,具有很多生物学功能,对蛋白质各个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Chen FA ,Liu C ,Hsieh Y,et al.Capillary eletrophoresis a new clinical tool[J ].Clin Chen ,1991,37(1):14.
[2]张秀明,李健斋,魏明竟,等.现代医学生化检验学[M].北京:人
民军医出版社,2001.117921184.
[3]孙荣武,王鸿利.临床实验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1.1362142.
[4]张惠显.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1984.98299.
(收稿日期:2002-08-02)
—
353—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8月 第7卷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