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及其定量 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及其定量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老师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一、实验目的1.1.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1.2.了解电泳技术的一般原理;1.3.掌握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及其定性定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2.1.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pH7.4。
它们在pH8.6的缓冲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由于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的电荷量不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泳的速度也不同。
因此可以将它们分离为清蛋白(Albumin)、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5条区带。
2.2.血清中不同蛋白质的等电点、分子量及含量血清蛋白质等电点分子量占总蛋白的%清蛋白 4.64 69,000 57~72α1-球蛋白 5.06 200,000 2~5α2-球蛋白 5.06 300,000 4~9β-球蛋白 5.12 90,000~150,000 6.5~12γ-球蛋白 6.85~7.3 156,000~950,000 12~20缓冲液pH=8.6,pI<pH。
血清蛋白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预测血清蛋白电泳区带图血清蛋白依次分为清蛋白,球蛋白的α1、α2、β、γ五个区带2.3.①膜条经过氨基黑10B染色后显出清晰色带;②各色带蛋白质含量与染料结合量基本成正比;③可将各色带剪开,分别溶于碱性溶液中;④用分光光度法计算各种蛋白质的百分数。
三、材料与方法:3.1.实验材料:3.1.1.实验试剂:①样品:健康人血清(新鲜、无溶血);②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6mol/L);③氨基黑10B染色液;④漂洗液;⑤洗脱液:0.4mol/NaOH溶液。
3.1.2.实验器材:①V-1100分光光度计(×1);②恒温水浴箱(×1);③试管(×6)、试管架(×1);④1000μL加样枪(×1)、加样枪架(×1);⑤醋酸纤维薄膜(2cm*8cm,厚度120μm);⑥培养皿(×5);⑦点样器或载玻片(×1);⑧平头镊子(×2);⑨剪刀(×1);⑩电泳槽(×1);⑪直流稳压电泳仪(×1)3.2.实验步骤1.准备与点样:①取2×8cm的膜条;②亚光面距一端1.5cm处取一点样线;③充分浸透在巴比妥缓冲液中;④取出膜条,用滤纸吸去多余的缓冲液;⑤点样器下端粘上样品标记 薄层血清;⑥垂直点样。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报告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报告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报告引言:血清蛋白是人体内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对血清蛋白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实验旨在利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对血清蛋白进行分离和鉴定,以期获得关于血清蛋白的更深入了解。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和试剂准备本实验所需仪器包括电泳装置、电源、薄膜电泳槽等。
试剂包括醋酸纤维、缓冲液、血清样品等。
2. 实验步骤(1)制备醋酸纤维薄膜:将醋酸纤维溶液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待干燥后剥离,得到醋酸纤维薄膜。
(2)制备电泳槽:将醋酸纤维薄膜固定在电泳槽中,保证其平整并与电极接触良好。
(3)样品准备:将待测血清样品离心,取上清液作为实验样品。
(4)电泳操作:将实验样品均匀涂布在醋酸纤维薄膜上,接通电源进行电泳,设定适当的电压和时间。
(5)染色和观察:将电泳结束后的薄膜进行染色处理,然后观察薄膜上蛋白带的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在醋酸纤维薄膜上形成了多个蛋白带,这些蛋白带代表了血清中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的蛋白带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样品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
讨论:1.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凝胶电泳技术,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具有以下优势:操作简单、分辨率高、分离效果好、重复性好等。
因此,该技术在血清蛋白分离和鉴定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2. 血清蛋白的研究意义血清蛋白是人体内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血清蛋白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体内不同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从而为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结论:本实验利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成功分离和鉴定了血清蛋白,观察到了不同蛋白质在薄膜上的分布情况。
该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血清蛋白的功能和生理意义提供了基础数据。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在血清蛋白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及定量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及定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原理和方法;2.学习如何使用电泳进行蛋白质的定量分析;3.掌握实验中常见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1.醋酸纤维薄膜电泳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电场的作用使蛋白质在醋酸纤维薄膜上移动,分离出不同的蛋白质成分。
2.定量实验方法通过电泳分离后的蛋白质带,可以使用染色剂染色,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再根据标准曲线,可以定量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1.制备醋酸纤维薄膜准备醋酸纤维薄膜并浸泡在0.1%凯伦派氏液中,取出后放置干燥。
2.样品制备将血清样品进行蛋白质沉淀,并将蛋白质沉淀溶解在适量的缓冲液中。
3.电泳将蛋白质样品加在醋酸纤维薄膜上,连接电泳装置,设置适当的电压和电流,进行电泳分离。
4.染色电泳结束后,取出醋酸纤维薄膜,用染色剂染色,保留足够时间以确保染色充分。
5.图像捕获与分析将染色后的薄膜放在透射式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捕获图像,并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蛋白质带的分析。
6.分析数据处理根据染色后的蛋白质带的相对定量测定,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
四、结果分析将标准品浓度和吸光度值录入Excel表格中,通过线性回归得到标准曲线方程。
根据电泳结果图像中的各蛋白质带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可以得到各蛋白质的浓度。
进一步可以分析各样品中不同蛋白质的浓度和百分比。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地进行了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及定量实验。
通过电泳分离和染色后的薄膜图像,我们得到了各蛋白质的相对定量测定结果,并利用标准曲线计算了蛋白质的浓度。
实验结果可以用于血清蛋白质的定量分析。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报告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报告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报告引言:血清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它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血清蛋白的研究一直备受科学家的关注。
本实验旨在利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对血清蛋白进行分离,以期进一步了解血清蛋白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方法:1. 准备样品:从健康人体中提取血清样品,将其离心,得到血清上清液。
2. 制备醋酸纤维薄膜:将醋酸溶液倒入玻璃容器中,将玻璃容器放置在恒温槽中,使醋酸溶液温度保持在60℃左右。
然后,将玻璃容器从恒温槽中取出,迅速浸入冷水中,使醋酸溶液迅速凝固形成醋酸纤维薄膜。
3. 实验操作:将醋酸纤维薄膜放置在电泳槽中,加入足够的电泳缓冲液,使醋酸纤维薄膜完全浸泡其中。
然后,将血清样品均匀涂抹在醋酸纤维薄膜上,并连接电源进行电泳分离。
4. 电泳条件:设置电泳电压和时间,一般情况下,电泳电压为100V,电泳时间为30分钟。
5. 实验结果:观察电泳结束后的醋酸纤维薄膜,记录血清蛋白的分离情况。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电泳分离后,观察到醋酸纤维薄膜上出现了多个带状条纹,这些条纹代表了不同的血清蛋白组分。
根据条纹的迁移距离和形状,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血清蛋白的分子量和电荷特性。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血清蛋白主要可以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半胱氨酸蛋白和β-球蛋白等几个主要组分。
白蛋白是血清蛋白中含量最高的成分,迁移速度最快;球蛋白次之,迁移速度较慢;半胱氨酸蛋白和β-球蛋白迁移速度最慢。
这些血清蛋白的分离结果与其分子量和电荷特性有关。
白蛋白分子量较小,电荷较弱,因此迁移速度最快;球蛋白分子量较大,电荷较强,迁移速度较慢;半胱氨酸蛋白和β-球蛋白分子量更大,电荷更强,迁移速度最慢。
结论:本实验利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成功地对血清蛋白进行了分离,并初步了解了血清蛋白的组成和特性。
通过观察醋酸纤维薄膜上的带状条纹,我们可以对血清蛋白的分子量和电荷特性进行初步判断。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实验原理1. 电泳的基本原理带电颗粒在电场中向着与其电性相反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电泳时不同的带电粒子在同一电场中泳动速度不同。
带电颗粒 ( 球形分子 ) 在电场中的电泳速度 (V )从上式看出,带电颗粒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 (V ) 与颗粒带电荷量 (Q ) 以及电场强度 (E ) 成正比,与球形分子的大小 ( 半径为 r ) 及所在介质的粘度(η) 成反比。
因此 , 在同一电场、同一介质中进行电泳时,带不同电荷,不同大小的颗粒就可以通过电泳而被分离。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不考虑不同电压对电泳速度的影响,我们常用迁移率( move rate,M )来表示带电颗粒的电泳特性,迁移率指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电泳速度,即可见,带电颗粒的净电荷越多,分子颗粒越小,在电场中的迁移率就越快;反之越慢。
但电泳速度和电泳迁移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有利于不同电场强度下电泳结果的比较,各种带电颗粒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迁移率是一个常数。
2. 影响电泳的主要因素(1) 电泳介质pH 值的影响: 对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等两性分子,电泳介质的pH 值影响蛋白质的电离情况,即可决定蛋白质的带电量 (Q ) 。
pH 值小于等电点,分子带正电荷,向负极泳动,如果 pH 大于等电点,分子带负电荷,向正极泳动。
pH 值偏离等电点越远,分子所带净电荷越多,其泳动速度越快。
当缓冲液 pH 等于其等电点时,分子处于等电状态,不移动。
由于血清蛋白质的等电点多在 pH4 ~ 6 之间,因此,分离血清蛋白常用 pH 8.6 的巴比妥缓冲液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Tris) 缓冲液。
(2) 缓冲液的离子强度 : 离子强度低,电泳速度快,分离区带不易清晰;离子强度高,电泳速度慢,但区带分离清晰。
如离子强度过低,缓冲液的缓冲量小,不易维持 pH 的恒定;离子强度过高,则降低蛋白质的带电量 ( 压缩双电层 ) 使电泳速度减慢。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报告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报告实验室报告
题目: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使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分离血清蛋白,并分析其分离效果。
二、实验原理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是一种利用薄膜作为电泳载体,在交流电场中将带电微粒体分离的方法。
其分离原理在于不同电动力学直径的带电微粒体在局部电场中受到的电离流和离子机动力学的影响不同,导致粒径较小的微粒体在电场中移动的速度较快,粒径较大的微粒体则移动较慢,从而实现了分离。
三、实验步骤
1.将5μL血清样品加入凝胶载体中。
2.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仪中进行样品电泳分离,设置电场参数:电压300 V,电泳时间30分钟。
3.将分离后的血清蛋白样品涂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电泳定
量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
通过电泳定量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血清蛋白的分离效果。
我
们发现,血清蛋白样品在30分钟内可以被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
有效地分离,分离效果良好,明显区分了不同种类的蛋白。
五、结论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血清蛋白分离方法。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良好的分离效果和明确的蛋白种类区分。
这种技术具有高分离效率、高通量、简单易行等特点,可以
在临床医学、药物研发、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在使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分离血清蛋白时,需要注意控制一定的电场参数,以确保实验效果。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第一篇: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成绩:教师签名:生物化学实验设计姓名学号专业班级任课教师实验题目: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一、实验目的: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操作技术,了解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测定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相对含量。
二、实验原理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是以醋酸纤维薄膜作支持物的一种区带电泳技术。
醋酸纤维素薄膜是纤维素的羟基乙酰化形成的纤维素醋酸酯。
将它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氯乙烯、乙酸乙酯等)后,涂抹成均匀的薄膜则成为醋酸纤维素薄膜。
该膜具有均一的泡沫状结构,渗透性强,对分子移动阻力小。
醋酸纤维素薄膜作为是电泳支持体有以下优点:①电泳后区带界限清晰;②通电时间较短(二十分钟至一小时);③它对各种蛋白质(包括血清白蛋白,溶菌酶及核糖核酸酶)都几乎完全不吸附,因此无拖尾现象;④对染料也没有吸附,因此不结合的染料能完全洗掉,无样品处几乎完全无色。
它的电渗作用虽高但很均一,不影响样品的分离效果,由于醋酸纤维素薄膜吸水量较低,因此必需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电泳,并使用较低有电流避免蒸发。
本实验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为电泳支持物,分离人血清蛋白。
血清蛋白中含有清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和各种脂蛋白等。
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组分、立体构象、分子量、等电点及行状不同,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
分子量小、等电点低的,在相同碱性PH 缓冲体系中,带负电荷多的蛋白质颗粒在电场中迁移速度快。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已经广泛用于血清蛋白,血红蛋白,球蛋白,脂蛋白,糖蛋白,甲胎蛋白,类固醇及同工酶等的分离分析中,尽管它的分辨力比聚丙酰胺凝胶电泳低,但它具有简单,快速等优点。
根据样品理化性质,从提高电泳速度和分辨力出发选择缓冲液的种类,pH 和离子强度。
选择好的缓冲液最好是挥发性强,对显色或紫外光等观察区带没有影响,若样品含盐量较高时,宜采用含盐缓冲液。
例如血清蛋白电泳可选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或硼酸缓冲液;氨基酸的分离则可选用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等。
生物化学--实验五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定量分析

实验五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定量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血清蛋白电泳及其比色定量的基本原理、操作程序、技术要领和影响定量结果的主要因素及其排除2.熟悉血清蛋白醋纤膜电泳图谱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3.了解血清蛋白醋纤膜电泳图谱的透明和扫描定量分析。
【实验原理】血清中各组分蛋白质的等电点均低于pH8.6,将其放在醋纤薄膜载体上,置于有pH8.6的电极缓冲液通过的电场中作电泳时都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由于它们等电点不同,荷电量不等,分子大小各异,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被彼此分离。
电泳膜经染色、漂洗后,便呈现出五条不连续的区带蛋白电泳图谱,从正极端起,依次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
由于蛋白质含量与吸附的染料有一定正比关系,据此,剪下各条谱带,用碱液洗下蛋白质吸附的染料,进行比色分析,即可求出血清样品中各区带蛋白质的百分含量。
此外,也可对透明处理过的电泳图谱进行扫描分析,依据扫描曲线中各区带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亦可求算出各区带蛋白质的百分含量。
【实验准备】一、器材1.电泳仪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槽2.醋酸纤维薄膜(8.0×2.0 cm)3.721分光光度计4.万用电表5.加样器、无损伤薄膜镊、铅笔、滤纸、染液缸、漂洗缸、载玻片等6.试管(10cc)及试管架二、试剂1.pH为8.6,离子强度0.06的巴比妥电极缓冲液称取巴比妥钠12.76g,巴比妥1.66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即成。
2.氨基黑10B染色液取氨基黑10B 0.5g溶于50ml甲醇中,再加入冰醋酸10ml,蒸馏水40ml。
3.漂洗液用95%乙醇45ml加冰醋酸5ml、蒸馏水50ml混匀,室温贮存。
4.0.4mol/L NaOH溶液5.透明液:A液:15ml冰醋酸+85ml 95%乙醇;B液:25 ml冰醋酸+75ml 95%乙醇。
【实验操作】一、电泳详细操作步骤及要求见Ⅰ-03常规电泳技术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组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及其定量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合作者指导老师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得
1、1、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得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1、2、了解电泳技术得一般原理;
1、3、掌握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及其定性定量得方法。
二、实验原理
2、1、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得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pH7、4。
它们在pH8、6得缓冲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得电荷量不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泳得速度也不同。
因此可以将它们分离
为清蛋白(Albumin)、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5条区带.
2、2、血清中不同蛋白质得等电点、分子量及含量
血清蛋白质等电点分子量占总蛋白
得%
清蛋白4、6469,000
57~72
α1-球蛋白5、06 200,000
2~5
α2—球蛋白 5、06 300,000 4~9
β-球蛋白 5、12 90,000~150,000 6、5~12
γ—球蛋白 6、85~7、3 156,000~950,000 12~20
缓冲液pH=8、6,pI<pH.
血清蛋白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预测血清蛋白电泳区带图
血清蛋白依次分为清蛋白,球蛋白得α1、α2、β、γ五个区带
2、3、①膜条经过氨基黑10B染色后显出清晰色带;②各色带蛋白质含量与染料结
合量基本成正比;③可将各色带剪开,分别溶于碱性溶液中;④用分光光度法计算各种
蛋白质得百分数。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样品:健康人血清(新鲜、无溶血);②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6mol/L);③氨基黑10B染色液;④漂洗液;⑤洗脱液:0、4mol/NaOH溶液。
3、1、2、实验器材:①V-1100分光光度计(×1);②恒温水浴箱(×1);
③试管(×6)、试管架(×1);④1000μL加样枪(×1)、加样枪架(×1);⑤醋酸纤维薄膜(2cm*8cm,厚度120μm);⑥培养皿(×5);⑦点样器或载玻片(×1);⑧平头镊子(×2);⑨剪刀(×1);⑩电泳槽(×1);⑪直流稳压电泳仪(×1)
3、2、实验步骤
3、染色、漂洗:①通电完毕;②取出膜条;③浸于染色液(氨基黑10B)中,5min;④取出膜条,浸于漂洗液;⑤反复漂洗2次,直至漂净;⑥滤纸吸干薄膜。
4、定量(洗脱比色法)(因实验室等原因,未做)
图一染色后得膜条
4、1、结果分析
本次实验得到得图谱只能够清晰得瞧出清蛋白与γ—球蛋白得区带,其余无法区别。
原因可能如下:
①醋酸纤维薄膜质量不足
②薄膜过湿,样品扩散迅速,导致样品分离不成区带.
③点样太少,区带显色不明显.
④电泳时间不足.
⑤薄膜在缓冲液中浸泡得时间不足。
⑤取出电泳后得薄膜过程中曾不慎将薄膜掉到地上。
⑥染色时,因为现场混乱,可能导致醋酸纤维薄膜不就是一张一张放入染色液得,在染色固定前,薄膜与薄膜之间重叠,造成薄膜上还未固定得血清蛋白彼此粘连.
4、2、课后思考题
1.电泳时,点样端置于电场得正极还就是负极?为什么?
答:点样端置于电场得负极。
因为人体血清得蛋白质会因电槽中溶质呈碱性而带负电,要成功分离出各类各类蛋白质,理应将点样端置于电场得负极.
2.电泳后各区带应明显分开,如分离不清或不整齐,试分析其可能存在得原因.
答:①醋酸纤维薄膜质量不足;②薄膜过湿,样品扩散迅速,导致样品分离不成区带;③点样太少,区带显色不明显;④染色时,醋酸纤维薄膜不就是一张一张放入染色液得,在染色固定前,薄膜与薄膜之间重叠,造成薄膜上还未固定得血清蛋白彼此粘连。
⑤电泳时电压,电流或电泳过小或时间不够,造成区带未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