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睿处理器全面解析

合集下载

了解电脑处理器的不同型号及其性能差异

了解电脑处理器的不同型号及其性能差异

了解电脑处理器的不同型号及其性能差异我是一名对于电脑处理器的了解超乎寻常的作家,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电脑处理器的不同型号及其性能差异。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一款适合自己需求的电脑处理器变得非常重要。

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将获得关于电脑处理器的全面知识,并且能够更好地为自己的电脑升级或购买选择提供参考。

一、Intel i系列处理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Intel i系列处理器,这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处理器之一,主要分为i3、i5、i7和i9四个型号。

其中,i3适合日常办公使用,较低的价格能够满足基本需求。

i5则适合一般的日常使用和轻度游戏,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而i7处理器则适合专业用户,如视频编辑、3D建模等需要大量运算的任务。

另外,i9处理器则是Intel旗下的旗舰产品,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强大的处理能力而蜚声业界。

如果你是一位专业的游戏玩家或者需要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工作,那么i9处理器将是你最好的选择。

二、AMD锐龙系列处理器除了Intel,AMD也推出了自己的处理器,其中锐龙系列处理器备受关注。

AMD锐龙处理器以其优秀的多核性能和高性价比而备受好评。

锐龙3适合日常使用和轻度游戏,性能稳定可靠。

而锐龙5则适合一些专业用户,如音视频处理、图像渲染等。

对于需要高性能的专业用户,锐龙9处理器将是不二选择。

三、性能差异对比根据上述型号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处理器之间存在一定的性能差异。

在以i7为例的情况下,与i5相比,i7处理器具有更高的主频、更多的核心和线程数,以及更大的缓存容量。

这些都是影响处理器性能的重要因素。

同样,在AMD锐龙系列中,高级别的处理器具有更高的性能。

不同型号的处理器之间并非只有性能差异,还有着不同的功耗和散热特性。

一般来说,性能越高的处理器,功耗和散热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在选择处理器时,需要权衡性能和散热功耗之间的平衡,以及是否需要针对特定任务进行优化。

四、选择适合自己的处理器了解了电脑处理器的不同型号及其性能差异,接下来就是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处理器了。

CPU型号大全总结详解

CPU型号大全总结详解

CPU型号大全总结详解1. Intel Core i9系列2. Intel Core i7系列Intel Core i7是一款高性能桌面处理器系列,具有4至12个物理核心和超线程技术。

i7系列广泛应用于游戏、多媒体制作和其他对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的任务。

3. Intel Core i5系列Intel Core i5是中端桌面处理器系列,具有2至6个物理核心。

i5系列适用于一般计算任务,并且在性能和经济性方面提供了不错的平衡。

4. Intel Core i3系列Intel Core i3是入门级桌面处理器系列,具有2至4个物理核心。

它适合于日常计算任务和轻度多任务处理。

5. Intel Pentium系列Intel Pentium系列是低端桌面和移动处理器系列,一般具有2至4个物理核心。

Pentium系列适用于基本的计算任务,如上网浏览、办公和娱乐。

6. Intel Celeron系列Intel Celeron系列是低端桌面和移动处理器系列,一般具有单一物理核心。

Celeron系列适用于简单的办公和互联网浏览,性能较低。

7. AMD Ryzen 9系列AMD Ryzen 9是AMD的高端桌面处理器系列,它采用了8至16个物理核心和超线程技术。

它与Intel Core i9系列竞争,适用于高性能计算任务。

8. AMD Ryzen 7系列AMD Ryzen 7是AMD的中端桌面处理器系列,具有6至12个物理核心和超线程技术。

它适用于多媒体制作和游戏等高性能任务。

9. AMD Ryzen 5系列AMD Ryzen 5是AMD的入门级桌面处理器系列,具有4至8个物理核心。

它适用于一般计算任务和轻度多任务处理。

10. AMD Ryzen 3系列AMD Ryzen 3是AMD的低端桌面处理器系列,具有4至6个物理核心。

它适用于基本的计算任务,如上网浏览、办公和娱乐。

在选择CPU时,你需要考虑你的使用需求、预算和其他硬件组件的兼容性。

IntelCorei系列年最受欢迎的CPU系列

IntelCorei系列年最受欢迎的CPU系列

IntelCorei系列年最受欢迎的CPU系列Intel Core i系列年最受欢迎的CPU系列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作为电脑的核心部件,处理器(CPU)的选择对于电脑的性能和使用体验至关重要。

在众多处理器品牌中,英特尔(Intel)的Core i系列无疑是最受欢迎的系列之一。

本文将介绍Intel Core i系列年最受欢迎的CPU系列,并以此为例,探讨其优势和受欢迎的原因。

1. 第一代Core i系列(Nehalem架构)首先我们来介绍第一代Core i系列处理器,采用了Nehalem架构。

从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这一架构突破了传统处理器的设计,引入了Turbo Boost等技术,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和效能。

这一系列的处理器在推出之初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以其出色的性能表现迅速赢得了电脑用户的青睐。

2. 第二代Core i系列(Sandy Bridge架构)随后,英特尔推出了第二代Core i系列处理器,采用了Sandy Bridge架构。

这一架构进一步提升了处理器的性能和能效,具备更好的图像处理和多媒体功能。

与此同时,英特尔还引入了集成显卡,使得该系列的处理器在游戏和图形设计方面表现出色。

这一系列的处理器成为了市场上的明星产品,备受消费者瞩目。

3. 第三代Core i系列(Ivy Bridge架构)第三代Core i系列处理器采用了Ivy Bridge架构,继续改进了处理器的性能和能效。

与上一代相比,Ivy Bridge架构融入了更先进的制程技术和3D晶体管,进一步提高了处理器的集成度和计算能力。

此外,该系列处理器还引入了更多的安全功能,以保护用户的个人数据。

Ivy Bridge架构的处理器因其卓越的表现以及出色的能效而成为市场上的热门选择。

4. 第四代Core i系列(Haswell架构)接着,英特尔推出了第四代Core i系列处理器,采用了Haswell架构。

intel酷睿i系列CPU全解析

intel酷睿i系列CPU全解析

intel酷睿i系列CPU全解析在酷睿2大获成功的基础上,Intel基于Core 2系列优秀的运算核心,大刀阔斧的改良了CPU架构,从而诞生了全新的Core i系列处理器。

Core i首次整合了内存控制器、抛弃了老迈的FSB启用高速的QPI总线、加入大容量共享式三级缓存,在技术和架构方面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全面压制AMD Phenom II系列产品,性能方面更是遥遥领先!BloomField、Lynnfield、Clarkdale三种核心Nehalem、Westmere、Sandybridge三种处理器架构全新架构的Core i系列的确非常诱人,但也很烦人。

从技术方面来讲,同为Core i系列产品线,居然拥有两种不同的CPU和接口、三种截然不同的架构。

在型号命名方面来讲,共有三种型号i7/i5/i3,但这三种型号并没有与三种架构相对应,三种型号又被细分为五大系列,让消费者一头雾水……为了帮助大家深刻认识Intel Core i产品线,理清Intel处理器及平台的技术和特色,并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笔者特意将Intel全线产品的规格型号整理出来,并按照核心架构的不同分类介绍给大家,供选购时参考。

Bloomfield核心:Core i7 9XX★ 首批Core i7:965X、940、920三款2008年10月,Intel正式发布了Nehalem架构的Core i7 965/940/920三款处理器以及X58芯片组,这是Intel第一款整合内存控制器和QPI总线的产品,因此备受关注。

i7 9XX系列处理器是基于Nehalem架构的首款产品,核心研发代号是Bloomfield,采用了45nm工艺制造,是原生四核心设计,集众多先进技术于一身:1. 超线程技术回归,四核八线程大幅提升CPU的多任务和多线程计算能力;2. 整合三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带宽大幅提升、延迟大大下降,从此内存不再是瓶颈;3. QPI总线取代FSB总线,用以连接北桥芯片,Core 2架构最大的瓶颈被消除;4. 采用大容量共享式三级缓存设计,较少数据等待延迟,多核应用效率提升。

了解电脑中常见的处理器型号和性能指标

了解电脑中常见的处理器型号和性能指标

了解电脑中常见的处理器型号和性能指标电脑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电脑的核心部件之一就是处理器。

处理器的型号和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电脑的运行速度和性能表现。

本文将介绍电脑中常见的处理器型号和性能指标,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处理器。

一、处理器的型号分类处理器根据制造商和型号进行分类。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英特尔(Intel)和AMD两大处理器制造商,它们的处理器型号都有自己的命名规则。

以下是两家制造商常见的处理器型号:1. 英特尔处理器型号:- 奔腾(Pentium)系列:主要定位于入门级市场,性能较低但价格相对较便宜。

- 酷睿(Core)系列:分为i3、i5、i7和i9四个档次。

i3是中低端产品,适合一般办公和轻度使用;i5是中端产品,适用于中等程度的多任务处理和一些轻度图像处理;i7是高端产品,性能强劲,适用于重度多任务处理、高清视频编辑等;i9是旗舰级产品,适用于专业工作站和高性能游戏。

2. AMD处理器型号:- Ryzen系列:分为3、5、7和9四个档次。

3系列适用于一般办公和轻度使用;5系列适用于中等程度的多任务处理和一些轻度图像处理;7系列适用于重度多任务处理、高清视频编辑等;9系列是旗舰级产品,性能强劲,适用于专业工作站和高性能游戏。

二、处理器性能指标解析除了了解处理器的型号外,还需要了解处理器的性能指标,以便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处理器。

1. 主频(频率):主频是指处理器的工作速度,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主频越高,处理器的运行速度越快。

但主频并不是唯一决定处理器性能的因素,因此不能单纯以主频来判断处理器的性能。

2. 核心数:处理器的核心数代表可同时处理任务的数量。

多核心处理器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任务,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速度。

3. 线程数:线程数代表处理器同时进行的任务数。

处理器通过同时执行多个线程来提升多任务处理的效率。

例如,拥有4核心8线程的处理器相当于虚拟上拥有8个虚拟核心。

了解电脑处理器的型号

了解电脑处理器的型号

了解电脑处理器的型号电脑处理器是电脑的核心组件之一,负责执行计算和数据处理任务。

根据功能和性能的不同,处理器被分为不同的型号和系列。

了解电脑处理器的型号对于购买电脑、升级电脑或选择适合的处理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脑处理器型号,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一、英特尔酷睿系列处理器英特尔酷睿系列处理器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处理器之一。

它以其出色的性能和可靠的稳定性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

酷睿系列处理器分为i3、i5、i7和i9四个级别。

1. 英特尔酷睿i3处理器酷睿i3处理器是入门级的处理器,适合日常办公和一般应用场景。

它具有较低的功耗和成本,性能良好但相对较低。

2. 英特尔酷睿i5处理器酷睿i5处理器是中阶级的处理器,适合进行一定程度的多任务处理和专业应用。

它拥有更强大的性能和更高的主频。

3. 英特尔酷睿i7处理器酷睿i7处理器是高阶级的处理器,适用于高性能需求的应用,如游戏、视频编辑和虚拟化等。

它拥有更多的核心和线程,支持超线程技术,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

4. 英特尔酷睿i9处理器酷睿i9处理器是英特尔酷睿系列处理器中的旗舰级产品。

它是针对高端用户和专业应用而设计的,具有强大的多核处理能力和较高的主频。

二、AMD锐龙系列处理器AMD锐龙系列处理器是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竞争对手。

它们在性能和价格上可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选择。

AMD锐龙系列处理器也分为不同的级别,如锐龙3、锐龙5、锐龙7和锐龙9。

1. AMD锐龙3处理器锐龙3处理器是AMD处理器中的入门级产品,适合一般办公和轻度应用。

它具有良好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

2. AMD锐龙5处理器锐龙5处理器是AMD处理器中的中阶级产品,适合进行多任务处理和一些专业应用。

它提供了较高的性能和较低的价格。

3. AMD锐龙7处理器锐龙7处理器是AMD处理器中的高阶级产品,适用于需要较高处理能力的专业应用,如视频编辑和3D渲染等。

它提供了更多的核心和线程,并拥有较高的主频。

了解电脑CPU的不同型号和性能

了解电脑CPU的不同型号和性能

了解电脑CPU的不同型号和性能电脑CPU是电脑的核心部件,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和速度。

不同型号的CPU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电脑CPU的不同型号和性能。

一、Intel酷睿系列CPUIntel酷睿系列CPU是目前市场上最为知名和广泛使用的CPU之一。

酷睿系列CPU以其强大的性能和节能功效获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1. i3系列 CPU酷睿i3系列CPU适合一般家庭和办公使用。

i3系列CPU采用的双核心四线程设计,可以满足常见的日常办公和娱乐需求。

无论是处理文档还是浏览网页,i3系列CPU都可以轻松应对,而且功耗较低,散热效果较好。

2. i5系列 CPU酷睿i5系列CPU适合中高端用户和游戏爱好者。

i5系列CPU采用的多核心处理器设计,可以处理更加复杂和高强度的任务。

对于平时的办公应用以及高画质游戏的运行,i5系列CPU表现出色,响应速度快,并且具备较高的功耗控制能力。

3. i7系列 CPU酷睿i7系列CPU定位于高端用户和专业领域。

i7系列CPU拥有更多的处理器核心和更高的频率,可以处理更加复杂和多线程的任务。

无论是3D建模、视频制作还是游戏开发,i7系列CPU都能够提供卓越的性能和流畅的使用体验。

二、AMD锐龙系列CPUAMD锐龙系列CPU作为Intel酷睿系列CPU的竞争对手,也深受用户的喜爱。

AMD锐龙系列CPU以其强大的多核运算能力和高性价比在市场上有着较大的份额。

1. 锐龙3系列 CPUAMD锐龙3系列CPU适合日常办公和娱乐使用。

锐龙3系列CPU 采用的四核心设计,可以快速处理办公应用和一般游戏。

而且锐龙3系列CPU采用了先进的7nm工艺,性价比高,为用户提供了较为经济实惠的选择。

2. 锐龙5系列 CPUAMD锐龙5系列CPU适合高端用户和游戏发烧友。

锐龙5系列CPU采用了更多的核心和线程,可以处理更为复杂和高强度的任务。

对于图形设计、视频编辑和大型游戏的运行,锐龙5系列CPU表现出色,价格相对较为亲民。

intel cpu 介绍

intel cpu 介绍

intel cpu 介绍intel cpu 介绍一 1.在性能上说等价的intel和amd相比,amd的性能高于intel;2.在功耗上面说amd的大于intel;3.在性价比上说amd好于intel;4.在保值上面说intel好于amd;5.流行趋势发展大众接受intel的多于amd,也是intel的广告深入人心;6.其他厂商生产的硬件商品与intel兼容的多于amd(主要是主板,显卡类的机器内置硬件)7.amd的散热量大于intel.intel cpu 介绍二酷睿2系列分为e系列和q系列,以775针为主,有双核心和四双核,以中低端,中端和中高端产品为主。

酷睿 i 系列就分为i3、i5和i7三个系列,i3以中端为主,有1156针,1288针,还有1155针的(这是i3二代),双核心。

i5以高端为主,有1156针和1155针(i5二代),四核心。

i7的话,从中端到高端发烧都有,有1156,1366和1155针(i7二代)还有其它零散的,基本上很多针脚都有,核心从双核到六核。

intel cpu 介绍三以intel core i5 3210m,3210说明:intel,厂家名。

intel core,是intel酷睿处理器。

i5,双核四线程,有睿频。

3210,其中3代表intel core 第三代处理器。

m(mobile)是代表移动(笔记本)处理器,笔记本的显卡和cpu后面都带“m”。

酷睿处理器到今年已经是五代产品了:1、core第一代的代号是yonah。

双核心版为core duo,单核心版为core solo,另外还有celeron m(赛扬m)。

作为过渡型架构,第一代core的寿命极短,很多人还尚未了解它就被core 2取代了。

2、core第二代是一个跨平台的架构,最初包括桌面版conroe、移动版merom和服务器版woodcrest。

常说的core2 duo、core 2 quad、core 2 extreme都属于此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璞归真:酷睿处理器全面解析文章来源:PC Labs 中国实验室作者:其他 2006-11-30在奔腾及其以前的微处理器发展阶段,x86家族处理器的走势是以英特尔为代表,AMD、Cyrix等兼容微处理器厂商紧紧跟随为基本特征的。

这一时期各家处理器厂商的产品彼此兼容,可以共处于同一开放的主板平台,英特尔当时专心设计制造微处理器,在486及更早的时候并不参与配套主板芯片组的开发。

自奔腾时代开始,英特尔开始自主研发与奔腾配套的主板芯片组和相应主板产品,先后推出了Socket 5/Socket 7接口的奔腾主板,但是英特尔的芯片组对AMD和Cyrix等兼容处理器厂商是开放的,奔腾主板同样可以容纳AMD的K5和Cyrix的6x86处理器。

但是英特尔不可能让自己的竞争对手在自己的主板平台上做大,它要在配套平台技术给自己的竞争对手设置障碍。

于是,全新的并且受到专利技术保护的P6微架构出现了……前传:酷睿处理器的前生奔腾Pro1995年问世的奔腾Pro处理器(又称“高能奔腾”)在当时并不受重视,但是从现在的角度看,这可是一颗了不起的处理器,因为它是P6微处理器架构的开创者,打开了x86家族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此后问世的奔腾II、奔腾III、奔腾M及其低价简化版赛扬、酷睿乃至酷睿2处理器,都是P6微处理器架构的继承者,绵延至今香火不断,并且即将重新占据从服务器、工作站、个人电脑乃以移动电脑的全部应用领域,由此可见奔腾Pro开创的P6架构之经典,技术特征之先进。

奔腾Pro处理器具备三个整数运算单元和一个浮点运算单元,三个整数运算单元可以同时并行执行三条指令,并且当三条指令有冲突时仍可并行执行,相比之下奔腾处理器只能并行执行两条指令,并且两条指令是不能有冲突的。

奔腾Pro的一级缓存容量和奔腾一样,有16KB,其中包括8KB指令高速缓冲存储器和8KB数据高速缓冲存储器。

奔腾Pro的精华在于其核心集成了256KB或者512KB的二级缓存,这一点在现在看来稀松平常,但是在当时可是了不起的杰作,此前所有的人——既包括工程师也包括普通用户,都认为二级缓存应该是主板的标准组成部分之一,从没有人想过可以把二级缓存内置于处理器中。

二级缓存集成在主板上可以使成本降低,用户可以自由配置二级缓存容量的大小,但是主板集成二级缓存的致命缺点就是二级缓存的运行频率和主板外频一致,例如486主板的二级缓存标准运行速度是25MHz/33MHz/66MHz,奔腾主板的二级缓存标准运行频率是60MHz/66MHz。

所以为了提高微处理器的性能,除了改进核心提升工作主频以外,将二级缓存内置于处理器核心使其能保持与处理器主频相同的工作频率也是一个好办法。

奔腾Pro将二级缓存内置于核心,大大提升了处理器的性能。

为了将竞争对手甩开,英特尔为奔腾Pro所采用的架构申请了专利,受到专利技术保护的配套主板平台是AMD等兼容厂商无权享受的,此后的P6微架构处理器和配套平台一直延续了这样的“排外”政策。

奔腾Pro处理器的核心经过特别优化,可以高效处理32位代码,因此它是运行Windows NT的最佳微处理器;但是在运行16位/32位混合代码的Windows 95操作系统时,性能就不如同主频的奔腾MMX了。

所以在当时Windows95操作系统独步天下时,由于奔腾Pro的上述原因以及内置二级缓存的制造成本偏高,价格明显偏贵,因此只局限于服务器工作站应用领域,并没有取代奔腾/奔腾MMX。

奔腾IIP6家族的第二代产品就是奔腾II,其桌面版核心基本架构和奔腾Pro一样,只是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将奔腾Pro 内置于核心的二级缓存集成到了奔腾II核心以外的核心电路板上。

奔腾II的这一改进确实降低了制造成本,但是外置的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仅有处理器工作主频的一半,性能自然受到影响。

为了让奔腾II的性能超过奔腾Pro,英特尔采用了如下几个手段:第一,提高奔腾II的工作主频;第二,加大奔腾II的一级缓存,从奔腾Pro的16KB增加到32KB;第三,增大二级缓存的容量,从普通奔腾Pro的256KB提升至512KB;第四,加入对MMX指令集的支持;第五,提升奔腾II的外频,从350MHz主频的奔腾II开始,采用100MHz的外频。

奔腾II的这些改进确实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奔腾II迅速取代了奔腾Pro和奔腾MMX,彻底结束了P5时代。

奔腾II的移动版本直到0.25微米工艺普及以后才出现。

这是因为移动版本处理器体积不能像桌面版那样大,这就意味着二级缓存只能集成于处理器核心,而0.35微米工艺很难满足这一要求,所以移动处理器领域很长时间都是奔腾MMX的天下。

移动版奔腾II处理器的核心架构和奔腾II一样,只不过二级缓存内置于核心,以全速运行,容量大小为256KB。

移动版奔腾II的外频始终被限定在66MHz。

奔腾II处理器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我们一般所说的奔腾II主要面向主流桌面、移动应用和低端服务器市场;奔腾II至强则是专业服务器和高端工作站的首选,低端入门市场则由奔腾II的廉价简化版——赛扬来应对。

和奔腾II 一样,赛扬也隶属于P6家族。

不过和奔腾II相比,赛扬的内部架构更接近于奔腾Pro,这是因为除了最早的赛扬266、赛扬300以外,其他赛扬都带有集成于CPU核心的全速二级缓存。

赛扬的外频很长时间都局限在66MHz,直到奔腾III时代中后期才出现了100MHz外频的赛扬。

奔腾III1999年1月问世的奔腾III处理器是P6家族的第三代产品。

奔腾III家族除了主角奔腾III以外,同样包括至强和赛扬两大分支。

奔腾III历经了三代核心演变,每一代的改进都很大,性能提升也很明显。

最早的奔腾III核心代号为Katmai,其实就是100MHz外频的奔腾II+SSE指令集,后期则推出了133MHz的两款型号,随即让位给Coppermine奔腾III。

Coppermine核心是对P6架构的一次发扬光大,它的改进不仅仅在于采用了0.18微米工艺,而是在核心上大刀阔斧的改进。

Coppermine基本核心设计思路和Katmai奔腾III一致,但是大大扩展了数据通道,是Katmai的四倍。

此外Coppermine奔腾III继承了奔腾Pro/赛扬的优良传统,将二级缓存集成在处理器核心,以和处理器工作主频相当的速度运行,再加上二级缓存数据通道的拓宽(从Katmai的64位拓宽到了256位),缓存延迟时间的缩短,因此同主频下Coppermine的性能明显好于Katmai。

除了L2 Cache外,英特尔还在Coppermine 中增加了填充缓存、总线队列入口和写回式缓冲区,可以避免写入较慢的内存或读入多重内存区域数据时,主存储瓶颈给CPU造成的延迟,在133MHz总线上预读取带宽扩充到680~1000MB/s后,将会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

奔腾III的最后一个核心是Tualatin。

Tualatin采用0.13微米工艺制造,是P6家族值得让人怀念的经典产品。

Tualatin对Coppermine的改进不算太大,最大亮点就是Tualatin采用了四倍Quadword Wide缓存数据总线,而Coppermine是两倍Quadword Wide缓存数据总线。

缓存数据总线越宽,缓存传输率和读写效率就越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升有很大帮助。

Tualatin的桌面版本具有256KB二级缓存,服务器版本和移动版本则具有512KB二级缓存。

移动版本的Tualatin就是奔腾III-M,它是迅驰移动计算技术问世以前,奔腾4时代轻薄笔记本电脑中的王者,是奔腾M处理器的雏形。

奔腾III-M可支持增强的英特尔SpeedStep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根据处理器上的应用需求自动切换最佳性能模式和电池优化模式,从而在性能和功耗之间达到最佳平衡。

此外,这种处理器采用了英特尔公司新研制的封装技术,使PC机制造商得以生产出更轻更薄的笔记本产品。

全新的更深度睡眠模式(Deeper Sleep)能够比原来的低能量睡眠模式进一步降低能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即使在运行应用程序的时候,也可以达到仅0.2W或者更少的耗电量。

采用奔腾III-M处理器的笔记本至今仍活跃在二手市场,足以轻松应对目前的主流计算需求。

在2003年初问世的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平台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代号为Banias的奔腾M处理器。

与以往英特尔的高调宣传做法不同,英特尔对奔腾M的技术架构不愿多谈,只是强调它是迅驰移动平台的组成部分,设计的出发点就是追求低功耗、低热量、体积小。

但是行家们很快就从英特尔羞答答拿出的奔腾M内部架构资料中看出,奔腾M其实还是P6家族的一员,更确切地说,奔腾M就是以Tualatin奔腾III-M为设计蓝本,同时吸取了NetBurst 架构奔腾4的一些长处而设计出来的“超级奔腾III-M”。

奔腾M的基本核心架构仍然一如P6架构,那就是由整数运算单元、浮点运算单元、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组成。

吸取了奔腾III由于流水线运算管线过短而带来的主频提升困难的教训,奔腾M加长了流水线运算管线,从奔腾III 的10级增加为12级。

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使主频的提升变得容易了很多,同时又不会明显降低处理器在单个时钟周期的指令执行效率。

奔腾M处理器支持增强型英特尔SpeedStep技术的改进版本。

英特尔公司对SpeedStep技术所做的改进包括多电压和频率工作点,它们受到操作系统的动态控制。

由于在这些多频率工作点之间的过渡中包括一个电压过渡,因此电能消耗将会得到优化,降至最低,达到在该频率下进行操作所需要的最小能耗。

新版本与目前的增强型英特尔SpeedStep技术的区别在于多工作频率和电压点。

目前的版本只有两个不同的电压和频率组合。

多中间组合的优势在于其极为优异的性能和能耗比。

高级指令预测是一项崭新的应用技术。

奔腾M使用多个多分支预测器,能够降低系统的整体执行时间,利用更低功率实现更优异的性能。

奔腾M身上所采用的IMVP4是一种电压定位技术。

它与早期版本有所不同,能够实现更精细的间隔尺寸,支持改进了的增强型英特尔SpeedStep技术的中间工作点。

而且它完全由中央处理器支持,不需要芯片组支持。

IMVP4已为支持改进增强型SpeedStep技术进行了优化。

它的电压过渡分辨率更高,使奔腾M处理器睡眠或更深睡眠时电压更低。

它还实现改进的增强型英特尔SpeedStep技术的中间工作点之间的过渡。

Banias奔腾M的二级缓存容量从Tualatin奔腾III-M的512KB提升为1MB。

奔腾M缓存的设计包括更低的静止消耗能量,它降低了处理器整体能耗。

另外在奔腾M处理器里加入了PSI(功率状态指示器),它是奔腾M处理器上的一个管脚,在芯片组与奔腾M处理器核心之间起到沟通作用,自动地向中央处理器电压调节控制器发出信号,从而改变电压调节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