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课
2020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4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含解析)

第四单元DISIDANYUAN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与1894年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些显著的变化?(2)结合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孙中山的早年经历,指出其转变的原因。
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2)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孙中山早年到国外学习,接受西式教育;民族责任心的驱使;上书李鸿章失败,使他认识到清政府的本质。
2.导学号0246405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可以说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五权制理论是他一贯主张的产物,是用中国传统的经验和政治制度来修改补充从欧美学来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制度的一个鲜明例证。
然而孙中山长期远离祖国,漂泊流转海外,毕竟对中国当时的历史现实了解有不全面、不系统的地方,再加上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使他的五权制理论难免存在缺陷和偏颇。
虽然他奋斗的目标是以五权制理论建立真正的中华民国,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美好设想,建国的一系列方案,都会在身后异化为独裁统治的遮羞布,而所谓的“共和国”“中华民国”等,也是徒有民主的形式而无本质内容,其所体现的国体性质与国体所决定的政体形式又根本不相吻合,从而造成中国近代史上近40年的国体与政体的二律相背。
——孟永林、许有平《孙中山五权制理论初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五权制理论的特点及其成因。
人教版(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每课课后作业及答案汇编(含五课)

人教版(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秋天》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飞(fēi fēn) 树(sùshù)秋(xiūqiū) 气(qìpì)叶(yèyiè) 片(piàn pān)二、看拼音,写汉字。
叶zi 来lerén 口 dà人三、连一连,组词语。
一天秋叶树飞高片四、读拼音,填笔画。
hénɡ( ) shù( )piě( ) nà( )hénɡpiě( )五、一字开花组词语。
六、我会写笔顺,数笔画。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画。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画。
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画。
七、加一笔,变成新字再组词。
八、按原文填空。
” 字,一会儿排成个“”字。
参考答案 一、f ēi sh ù qi ū q ì y è pi àn 二、子 了 人 大 三、四、一 丨五、大人 人口 小人 大山 山头 上山 六、了:2 子:3 大:3七、子 儿子 大 大小 田 水田了―→人―→日―→群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八、一大人一人教版(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小小的船》课后作业及答案一、把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sh______ x______ z______闪星在k______ l______ j______看两见二、看拼音,写汉字。
船lǐ日yuèér zi lǐ tou三、比一比,组词语。
日()月()头()大()四、字和部首连一连。
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课《巧手捏花馍》课件ppt

巧手捏花馍
学习情景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今天带来的是什么吗?
学习情景
让我们一起欣赏好看又好吃的花馍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吧
艺术欣赏
这些花馍上都有什么颜色和形象?
感 知 体 验 了解制作花馍的方法和工具。
感知体验
根据图连线其制样是用什么工具制作的?把工具和相应的花馍连线。
创 想 实 践 尝试用超轻粘土制作一个“花馍”
活动拓展
巧用各种工具和配色,让“花馍”更漂亮
活动拓展
拼摆组合制作好的“花馍”,放在合适的环境中展示。
奇思妙想
花馍包含着祝福,把你的心意放进花馍,送给家人和朋友吧!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

第四单元线和角第 1课时认识线教课内容:教材第 36 页。
教课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经历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过程。
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按要求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3、对生活中可以看作线段、射线的事物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教课要点 :认识线段、直线、射线三种线的几何特色,以及它们之间差别和联系,掌握画线段的的方法和线段的表示方法。
教课难点 :找出并理解生活中可以近似地看作射线的事物和现象。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直尺。
教课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绷紧的弓弦、人行横道,让学生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弓弦的样子。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身旁,你们还发现哪些事物和绷紧的弦、人行横道。
相似吗?学生向老师报告各自的答案。
二、认识线段、直线、射线1、认识线段。
师:绷紧的弦、人行横道和同学们说的这些都可以近似的看作是线段。
线段有什么特色呢?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画出线段,在此基础上指引学生得出线段的特色。
让学生画几条线段。
2、认识直线和射线。
(1)师发问,把线段向两端无穷延伸会如何?鼓舞学生用动作和语言表示。
而后教师介绍直线,并画出一条直线。
(2)、谈论,直线和线段有什么不一样。
让学生在线段的基础上画出直线,感觉直线的无穷延展性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指引学生得出直线的特色。
(3)师发问,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穷延伸会获取什么线呢?出示图片,探照灯射出的光辉、太阳照耀的光辉。
让学生取出准备好的手电筒,照一照。
小结: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穷延伸会获取一条射线。
师:同学们,你们还可以想出哪些近似射线的事物呢?学生向老师报告自己的答案。
让学生自己画几条射线。
指引学生得出射线的特色。
3、比较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差别。
师: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同样和不一样的地方呢?小组谈论一下,把你们的发现填在表格中。
图形端点个数延伸状况能否丈量直线线段射线三、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师: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想想,线段、直线、射线都有什么特色。
语文一年级下册四单元第一课 庄稼小

语文一年级下册四单元第一课庄稼小语文一年级下册四单元第一课庄稼小庄稼小卫兵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正确、规范地书写课后的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初步介绍汉字的构字规律,给基本字提偏旁共同组成新字。
3.恰当、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晓得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就是有益的动物,我们必须维护它。
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工作教师:生字词卡片、基本字和偏旁卡片、教学挂图。
学生:课前与父母一起查找资料,了解青蛙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1.认写生字。
2.初步认知由基本字提偏旁共同组成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大朋友们不好,非常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
今天老师给大家增添了一则有意思的谜语,想要猜猜吗?不好,咱们一起来猜一猜吧。
看看谁最先猜出来。
(出示)小时着黑衣,小时穿着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去睡。
你们猜出来是什么小动物吗?(出示)对,是青蛙。
大家都知道青蛙能捕捉害虫,是保护庄稼的小卫兵。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篇有趣的儿歌:《庄稼小卫兵》(出示)2、恳请小朋友跟著老师听听课题,《庄稼大卫兵》。
3、(出示)“庄稼”和“卫兵”还是我们今天要新认识的生字娃娃,让我们拼一拼,认识认识他们吧。
zhuāng庄zhuāng庄jià稼jià稼,咦,我听到有个孩子说:“老师,老师,你读错了,这里应该是轻声,你怎么读成四声了呀?”这位小朋友真会观察,(出示)对,这个“稼”字儿呀,是一个特殊的生字娃娃。
当他一个字出现的时候,就读四声jia稼。
可是和庄连成词语时,发生了变化,变成了轻声。
请跟着老师读一读庄稼,轻声庄稼。
对,读得既轻又短,非常准确。
庄稼指的是农民伯伯种在地里的农作物,(点击)比如小麦、水稻、棉花、玉米等。
去,咱们接着去自学下面两个生字娃娃。
恳请跟著老师一起比拼一比拼。
wèi卫wèi卫bīng兵bīng兵,决胜负较好,兵就是后鼻韵,使我们再去...,bīng兵,连出来,卫兵卫兵4、孩子们“卫兵”是什么意思呢?你在哪儿见过卫兵吗?卫兵就是负责警卫的士兵。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一课笔记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一课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八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一课的笔记,供您参考:
第四单元生命的基础
第一课细胞的发现、细胞与生物体
一、细胞的发现:
1. 细胞的发现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他在1665年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2. 细胞的定义: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的。
二、细胞与生物体:
1.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 细胞的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具有维持生命活动和进行物质交换等作用。
3.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4. 细胞与生物体的关系: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每个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的参与。
三、课后练习:
1. 下列哪个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A. 列文·虎克
B. 罗伯特·胡克
C. 罗伯特·布朗
D. 雷迪
答案:B
2.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所有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B. 细胞具有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C. 不同种类的细胞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D.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A。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以《语文园地四》第一课作为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孩子们对春天的理解、对动物的喜爱以及对祖国大地的热爱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春天的意义,尊重动物,热爱大自然。
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春天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其爱护动物的意识。
3.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让学生理解春天的意义,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
2.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动物和春天的感悟。
难点: 1. 学生对春天的抽象理解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2. 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四》第一课。
2.课件、板书、挂图。
3.观察春天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看一幅描绘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春天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情感。
2.学习课文•让学生课文注重理解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尊重动物和大自然。
3.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动物、祖国的看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操练与表演•学生分组自由操练,并进行展示,开展小型朗诵比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对春天、动物、祖国的热爱和尊重。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以《语文园地四》第一课的内容,写一篇作文,表达对春天、动物、大自然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文园地四》第一课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意识和语文表达能力。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理解春天抽象概念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引导。
以上是本次《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教案的内容,希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第一课《云和雾》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水在自然界 的循环 第一课《云和雾》。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旨在 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的第一课 。将云和雾放进一课,是因为这两种天气现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 状态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距离地表的远近不同。漂浮在高空的是云,接近地表的就是雾 。教材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创设情境,聚焦学习内容。区分在登山的过 程中不同视角的所见,山腰上的云即山腰上的雾,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云和雾在本质上 是一回事。第二个做人造雾的实验,因为是在实验室,接近地表的是雾,所以是造雾而 不是造云。这是一个典型的模拟实验,也是本节课唯一的活动,动手活动需要引导学生 将模拟实验的情况外推到实际情况中去,进而分析推导出自然界的雾是如何形成的。第 三个活动是根据抽象的图示,结合模拟实验解释云的成因,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过程,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概念水平,最后教材揭示出云和雾的形成的科学概念。
(六)、综合应用 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雾的诗句,如下所示: 平明江雾寒,客马江上发。(唐·王昌龄《送刘十五之郡》)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唐·刘禹锡《浪淘沙》) 1、“平明江雾寒”,说明雾要在( )、( )充足的环境下产生。 2、“日照澄洲江雾开”,说明太阳出来之后,温度( ),雾就会逐渐消散。
14. 教师总结:PPT空气中水蒸气→小水珠(箭头上,遇冷,下,凝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自己在雨天的经历,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可以
猜测雾的形成,接下来用实验验证大家的猜测。利用实验室里简单的材料,将大 自然的现象搬到课堂中,直观形象,可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能力。】
(三)归纳总结,延伸拓展 1.问:那么云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和雾之间有什么关系?(PPT) 你能不能结合我们刚才的研究和下面的图片资料,找到答案呢?可以把你 的想法或者发现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写下来。下面,我们就来一起阅读这段资 料,看看大家都会有什么样的发现。(书本图片) 2.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描述云的形成过程。 空气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看起来白白的,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云或雾 。云是在高空中形成的,雾则是发生在地面附近。云和雾是同一种事物。在半 山腰,当云飘过来时,身处其中的人感觉它是雾,而在山脚下的人会认为它是 云。 3.学生回答。 19.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雾和云的成因,还知道了, 原来他们其实是同一种物质。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你知道他们可 以分为哪几类吗? 不同种类的云,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天气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播放视频:云和天气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败
深化理解 护国运动的兴起和袁世凯帝制梦破灭,说明民主共 和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谁逆历史潮流,终将受到历 史的唾弃。
五、促成国共合作
1.条件
(1)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屡屡失败。
(2) □01 俄国十月革命 成功和五四运动爆发,孙中
山受到鼓舞和启发。
(3) □02 中国共产党 和 □03 共产国际 给孙中山的
(3)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和苏 联的帮助下,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中国共 产党合作,开创了国民大革命的新局面。
(4)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孙中山开始革 命时反对清王朝,没有明确反帝,是因为还未意识到清 政府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之后明确提出反帝反 封建,这是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的过程。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史料三 这十三年多,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 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俄国虽迟我 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 年 1 月) 问题探究: (1)据史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变革中国社会的关键 是什么?为此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提示:关键:改革政治。选择:从改良到革命。(或 提倡暴力革命大
总统职位让给旧势力的代表人物 □06 袁世凯 ,共和
制度从此名存实亡。
4.历史意义(功绩) (1) 中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次 比 较 完 全 意 义 上 的 反 帝 反 封 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2) 推 翻 了 统 治 中 国 两 千 余 年 的 封 建 君 主 专 制 制 度 (最直接的结果)。 (3)制定《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最伟大 的功绩)。 (4)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深远的意义)。 (5)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兴中会 (1)时间、地点:1894 年,檀香山。
(2)性质:中国第一个 □01 资产阶级 革命团体。
(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4)影响: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
2.同盟会
(1)时间、地点:1905 年, □02 东京 。 (2)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03 政党 。 (3)纲领:“ □04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主题二 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和革命精神 ZHUTI
史料一 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第一点 就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 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 治久安。
史料二 1924 年 11 月,孙中山经上海取道日本北 上。他在日本神户接见记者时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 民的希望。”“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 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 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
(3)据以上史料,简要评价孙中山这一时期的思想。
提示:孙中山明确提出了打倒军阀,反对帝国主义, 依靠群众完成国家统一,并积极发展和其他友好民族、 国家的关系。这一思想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和社会的要 求,是爱国的、进步的,孙中山不愧为伟大的民主革命 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
【要点总结】 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和革命精神 (1)历史功绩 ①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 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最伟大的功绩)。 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
课标 要求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 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 史作用。 2.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 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 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课前自主学案
一、弃医从政,图谋救国
1.求学经历:早年入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后在香港等地学习,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
2.弃医从政:由于民族危机加深,认为“□01 医国” 比“ □02 医人 ”更重要。
3.决定革命:中日甲午战争前上书李鸿章失败, 抛弃改良思想,走上革命道路。
深化理解 孙中山弃医从政,充分体现了个人职业选择以国家 前途、民族未来为重。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个人价值 才能更好地实现。
(2)据史料二,指出孙中山创办兴中会的原因,并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兴中会创办的意义。
提示: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民众尚未觉醒;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
意义:兴中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团体,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3)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晚年为了“民 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 因是什么?
起因
二次
□02 宋教仁 遇刺
1913 年
革命
及“善后大借款”
结果 失败
护国
袁世凯 □03 复辟 袁世凯被迫
运动 1915 年 帝制 ,对日卖国 取消帝制
名称
时间
起因
结果
第一次护 法运动
段祺瑞拒绝恢复
《 □04 中华民国
1917 年
临时约法
失败 》
和国会
第二次护 1920 年底 为了恢复《临时 法运动 ~1922 年 约法》和国会
②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3)颁布《临时约法》
①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03 资产阶级 共
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
②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 □04 三权 分立 ”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 □05 责任
内阁制 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意义:它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赋 予国民自由权利,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 果之一。
提示:理论发展:提出新三民主义。原因:捍卫共 和的斗争屡屡失败,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 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等。
【要点总结】 孙中山民主革命生涯的四次转变 (1)从“改良”到“革命”: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机进 一步加深,上书的失败,使他彻底丢掉了改良的幻想, 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和反动本质。兴中会的成立,是他 开始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的开始。 (2)由依靠军阀到反对军阀: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 实后,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大都 失败,特别是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南北 (军阀),如一丘之貉”。
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准备
(1)思想上:与以康有为为首的 □01 保皇派 展开
论战。
(2)军事上:策划、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2.经过 (1)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 发。 (2)建立民国 ①成立:1912 年 1 月 1 日,在南京成立,
□02 孙中山 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⑥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 民革命进程。 (2)革命精神 ①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 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 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 精神。
课堂名师导悟
主题一 孙中山一生的伟大转变 ZHUTI
史料一 (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 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 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 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史料二 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 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方今强邻环列, 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有 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 夏。
张,1925 年 3 月 12 日在北京逝世。 4.历史功绩: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
代的伟大革命家。
深化理解 孙中山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一是必须动员和发动 工农群众,依靠工农群众,革命才能胜利;二是必须将 反对帝国主义与反对封建主义相结合,联合国际上反对 帝国主义的力量,共同进行反帝斗争。
③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 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④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课下提升演练
平均地权”,后发展为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4)意义: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
展,使中国的 □05 民主革命 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深化理解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较 为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并试图以 革命手段解决这些矛盾。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 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主要 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由于 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三民主义未能明确反帝,仍对帝 国主义心存幻想,也未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因而缺 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史料三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 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 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 斗。
问题探究: (1)据史料一,说明孙中山的思想比以往有了哪些进 步? 提示:明确提出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和平统一祖国。 (2)据 史 料 二 , 概 括 孙 中 山 认 为 中 国 不 能 统 一 的 原 因。 提示:中国不能统一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支持军阀, 分裂中国,以达到其侵略目的。
深化理解 辛亥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 社会风俗和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可见辛亥革命 不仅推翻了帝制,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提高了广大民 众的政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