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
地方保护、区域市场分割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基于2000-2005年中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Vo . . 1 9 No 3
M a 00 v2 9
地 方保 护 、 区域 市 场 分 割 与产 业技术 创 新 能力
基 于 2 0 —2 0 0 0 0 5年 中 国制造 业数据 的 实证 分析
余 东 华 ,王 青
( 山东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山 东 济 南 2 0 0 ) 5 1 0
摘 要 :本文 以 中 国制 造业 20 —20 年 2 00 0 5 9个 行 业 数 据 为 例 ,构 建 了产 业 受 保 护 程 度 指 数 和 产 业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指 数 等 无 量 纲化 变 量 ,实 证 研 究 了 地 方 保 护 和 市 场 分 割 对 产 业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的 影 响 ,发 现 地 方 保 护 和市 场 分 割 制 约 了制 造 业技 术 创 新 能 力 的形 成 和 提 升 。打 破 地 方 保 护 和 市 场 分 割 , 形 成 全 国 统 一 大 市
作 者 简介 :余 东 华 (9 1 ) 17 一 ,男 ,安徽 安 庆 市 人 , 副 教授 ,经 济 学 博 士 ,复 旦 大学 博 士 后 , 研究 方 向 :产 业经 济 王 青 (9 3 ) 18 一 ,男 ,山 东 东营 市 人 ,硕 士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产 业经 济 。
场 和 规 范 有 序 的市 场 竞 争 秩序 ,能 够 激 励 企 业 增 加 技 术 创 新 投 入 ,从 而 提 升 产 业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增 强 产业市场竞争力。 关键 词 :地 方 保 护 ;市 场 分 割 ,技 术 创 新 能力 ;制 造 业 中 图 分类 号 :F 2. 464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19 20 ) 30 7 —6 6 I0 6 (0 90 —030
治理国内市场分割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 关键词]市 割 场分 地方 保护 统一市场 行政垄断
[ 中图分类号]F 31 文献标识码]A[ 1. 2 6[ 文章编号]13一 1 2 6 0 一O5 0 0 l X( 0) 2 O — 5 0 4 0 2
地方保护是我国在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现象。一般来说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并不存
在这种现象 ,但它们在形成 国内统一市场过程 中也曾经历过市场封锁和分割。研究西方 国家治理 国内市场封锁和分割的做法 , 对我国遏制地方保护有借鉴和启示。
( 一)美 国——依靠法制调控州际贸易。美国独立后制定 的邦联条例保 留了各州很大 的主权 和独立地位。邦联政府缺乏有效统治的必要权力 ,尤其是征税权和贸易控制权 。各州出 r自身
利益 ,纷纷制订关税障碍或其他保护法案,优惠本州 、歧视外州产业。各州之间存在 贸易敌视。
就是建立联邦制后 ,美国州际贸易壁垒仍 然严重 。如 10 年 ,宾 西法 尼亚州的议会 通过法律 , 83 规定进出费城港的轮船必须接受港务局的领港并交纳领港费,否则将被罚款 。一些州警察 以检查
食品质量为由,阻止外州农 产品进入本州;州政府利用职权对开办在本 州的外州企业在发放执 照 、征税及其它管理上予 以刁难。汽车运输大发展时期 ,许多州制定通过本州公路的卡车载重和
维普资讯
广东社会科 学
2O 年 第 2 O6 期
治理 国内市场分割的 国际经验 与借鉴
谢 玉 华
[ 要]发达市 提 场经 济国家 在形成国内 统一市 场过程中都曾经历过治理国内 市场分割的历史。美国
主要依靠法制调控州 际贸易冲 突;欧洲 国家主要通过 促使 市 场制度 的形 成来冲破 市场 割据 和行 会 势
人才能与消费者发生贸易 。1—1 世纪 ,西欧城市兴起 , 业和手工业生产力大大提 高,商品 4 5 农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模拟试题(附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模拟试题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l,必修2。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2年以来,由于通货膨胀恶化引发的不良反应正在加速显现,西方国家普遍掀起罢工潮。
广大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待遇,西方社会撕裂进一步加剧。
罢工潮是社会不平等持续加剧的结果,折射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严酷社会现实。
西方罢工潮①预示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指日可待②折射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愈发尖锐化③是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激化的表现④反映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某校高-(2)班的同学在思政课上围绕“三大改造的意义”开展探究活动。
下列符合本次探究活动预期结论的是①明确了我国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A.①② B.④③C.②④ D.③④3.改革开放46年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成为世界上拥有大学生最多的国家;航天、高铁、5G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电影、音乐等在国际上赢得了口碑和市场……由此可见①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面貌②改革开放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④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邓小平同志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他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22.03.25•【文号】•【施行日期】2022.03.25•【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2022年3月25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二)工作原则——立足内需,畅通循环。
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立破并举,完善制度。
从制度建设着眼,明确阶段性目标要求,压茬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用足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让需求更好地引领优化供给,让供给更好地服务扩大需求,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
“一带一路”倡议能否改善劳动力错配———来自中国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2022年第2期(总第251期)人口与经济POPULATION &ECONOMICSNo.2,2022(Tot.No.251)一带一路 倡议能否改善劳动力错配?来自中国地级市的经验证据孙焱林,李㊀格,高㊀达(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收稿日期:2021-08-16;修订日期:2021-12-14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区域经济周期差异性㊁集群性和收敛性与区域梯级宏观调控机制研究(20BJY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大维面板数据模型中存在序列相关性的截面相关性检验研究(71703044)㊂作者简介:孙焱林,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格(通信作者),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高达,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㊂摘㊀要:目前中国劳动力错配现象严重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㊂在封闭条件下,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提高主要通过优化一国内部劳动力流动来实现,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㊂文章旨在考察 一带一路 倡议这一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是否有助于改善中国地区劳动力错配㊂基于2009 2018年中国2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 一带一路 倡议对中国地区劳动力错配的影响及机制㊂研究结果表明, 一带一路 倡议显著降低了地区劳动力错配水平,在采取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㊂机制分析表明, 一带一路 倡议能够通过市场规模机制改善劳动力错配,其中国际市场规模机制较为显著,而国内市场规模机制不显著㊂进一步研究发现, 一带一路 倡议对地区劳动力错配的改善效应在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更加显著㊂研究结论有以下政策启示:一是要鼓励出口㊁跨国投资及在海外设置分支机构等国际化行为,使劳动力要素通过商品出口㊁直接的跨国就业或间接的产业转移参与全球分工;二是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等市场分割障碍来更好地释放国内需求红利,充分利用国内大市场和 一带一路 带来的国际市场扩大,共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三是要特别注意推动国内市场化改革,不断完善制度环境,缩小寻租和投机空间,保障 一带一路 倡议对劳动力错配改善效应的发挥㊂关键词: 一带一路 倡议;劳动力错配;市场规模;制度环境;双重差分法㊃421㊃孙焱林,等: 一带一路 倡议能否改善劳动力错配?中图分类号:F127;F242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0-4149(2022)02-0124-16㊀DOI:10.3969/j.issn.1000-4149.2021.00.066一㊁引言要素配置效率是引起不同国家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差异的主要因素,若将一部分生产资料从生产率较低的企业重新配置到生产率较高的企业,那么社会的总产出将会增加[1]㊂劳动力错配是要素错配的一种,严重扭曲了经济健康增长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当前劳动力市场面临总体就业压力大和结构性劳动力短缺㊁人才匮乏的突出矛盾㊂在此背景下,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㊂在封闭条件下,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提高主要通过优化一国内部劳动力流动来实现㊂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不仅可以在国内流动,还可以间接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㊂近年来,中国在不断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自身角色也从国际体系的适应者㊁参与者向倡导者㊁引领者转变㊂2013年提出的 一带一路 倡议正是中国作为倡导者和引领者迈向世界舞台的表现,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非凡㊂事实上, 一带一路 倡议作为中国深度开展对外经济的重要平台,必然会影响到国内劳动力市场㊂直观来看, 一带一路 倡议能够使一部分企业走出国门,例如国内企业进行跨国投资或者在海外设置分支机构,这为国内劳动力的跨国流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优化了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㊂而沿线重点城市作为推进 一带一路 倡议实施的主力军,更能在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频繁的往来中,加速要素流动㊁强化比较优势,充分享受到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红利[2]㊂那么, 一带一路 倡议能否以及如何改善重点沿线城市的劳动力错配呢?该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㊂这对中国在开放中寻找未来经济增长动力㊁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㊂目前还没有文献直接研究 一带一路 倡议如何影响劳动力错配,与本文相关的文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 一带一路 倡议的经济效应研究㊂从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以来,学术界就此开展了一系列研究㊂现有文献从城市创新集聚㊁企业的融资约束㊁企业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投资风险㊁企业的对外投资水平㊁企业创新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等视角展开研究[3-8]㊂二是劳动力错配的影响因素研究㊂劳动力错配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户籍制度引致的劳动力流动障碍㊁社会保障改革滞后等因素导致的劳动力剩余㊁市场化进程㊁产业集聚㊁对外直接投资等[9-11]㊂现有研究大多是在封闭经济下探讨一国内部的影响因素,而开放性政策是否会对劳动力配置效率产生影响,值得深入探讨㊂鉴于此,本文把 一带一路 倡议的提出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以中国2009 2018年267个地级市为样本,检验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对重点沿线城市劳动力错配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分析不同制度环境下的效果差异㊂边际贡献在于:①从 一带一路 的视角丰富了对外开放影响劳动力错配的文献,采用DID方法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并进一步通过PSM-DID方法㊁安慰剂检验等验证结果的稳健性㊂②构建中介效应㊃521㊃㊀‘人口与经济“2022年第2期模型,检验了 一带一路 倡议 市场规模扩大 劳动力配置效率改善 这一逻辑链条㊂③强调了制度环境的重要性,发现良好的制度环境是 一带一路 倡议改善劳动力错配的重要保障㊂二、理论机制在理清 一带一路 倡议的内涵和现实举措以及劳动力错配内涵的基础上,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促进了市场规模扩大,从而带来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提升这一影响机理㊂以下分两个环节来阐述该影响机制:一是从 一带一路 倡议的内涵入手,分析其如何促进市场规模扩大,二是分析市场规模扩大如何影响劳动力错配㊂影响机理见图1㊂图1㊀影响机理图1. 一带一路 倡议如何促进市场规模扩大一带一路 沿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4%,GDP占世界总量的30%,其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12]㊂具体地, 一带一路 倡议可以驱动市场规模扩大㊂①有效的制度文化㊂国家间的交往以规则为基础才能健康可持续,国家间的制度或规则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贸易市场规模的大小㊂企业对当地政治㊁文化的熟悉有利于发现和预测市场需求,从而扩大市场规模㊂ 一带一路 倡议能够为出口和投资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沿线国家政府通力合作打造一系列合作平台,不仅能够减少开展跨国经济活动面临的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宗教等风险,而且能为参与跨国贸易和投资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13]㊂②充裕的金融资金㊂充裕的资金支持为经贸往来和直接投资等跨国经济活动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持和良好的服务,有利于市场规模的扩大㊂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㊁需要的资金量也大,而发达的金融体系能够为跨国经济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㊂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为 一带一路 资金融通提供了重要平台㊂③扩充的交易对象㊂国内外参加经济合作的区域和国家范围的扩大,也会进一步促进市场规模扩大㊂ 一带一路 倡议有利于打造中国内陆开放新高地,进而推动沿海㊁内陆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协同发展㊂ 一带一路 建设也有助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伙伴圈,通过设施联通极大地扩大了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广度㊂ 一带一路 倡议也为中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进一步加快双向投资构建了新平台,从企业投资㊁产业投资到园区投资,中国的双向投资已经进入新阶段㊂2.市场规模扩大如何影响劳动力错配在完全竞争的经济中,所有生产要素均可以自由流动,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㊂但是由于各种要素流动障碍和价格扭曲,要素配置状况会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即产生了要素错㊃621㊃孙焱林,等: 一带一路 倡议能否改善劳动力错配?配㊂劳动力错配①是要素错配的一种,其改善是劳动者依据市场环境和劳动力相对价格的就业市场信号在地域和产业间流动,从原来低生产率的就业地区和产业进入新的生产率更高的就业地区或产业[14]㊂ 一带一路 倡议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带来的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影响劳动力错配㊂①规模效应㊂根据古典经济学,分工深度由市场规模决定,市场规模越大,分工越精细,而精细化的分工会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②㊂ 一带一路 倡议形成了更加开阔的市场,市场带来的规模效应促使中国劳动力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实现劳动力配置的优化㊂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可以作为要素通过商品出口的方式进入国际分工体系或全球市场㊂在 一带一路 建设的过程中,中国与欧洲㊁东盟以及一些新兴经济体的贸易量均有所增加,贸易伙伴圈越来越广,贸易市场不断趋于多元化㊂另一方面,国内企业进行跨国投资或者在海外设置分支机构,劳动力也可以通过直接的跨国就业与间接的产业转移参与到全球分工体系㊂②竞争效应㊂ 一带一路 倡议能够扩大市场规模,随着行业内贸易不断开放,同行业进口增加,伴随着产品需求的多样化,这必然会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15],竞争效应促进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主导作用的发挥,从而带来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提高㊂一方面,市场竞争本身会激发劳动力跨不同生产率企业的重新配置[16],经过市场竞争的淘汰机制和倒逼机制,存活的高生产率企业就业规模会增加,继续存活的低生产率企业就业规模会缩小但仍然留在市场,更低生产率的企业则会退出市场㊂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压力会为企业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要素投入效率提供激励,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存活,企业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来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以获得利润,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劳动力错配㊂综上所述, 一带一路 倡议因为其有效的制度安排㊁丰富的资金支持㊁可交易对象范围的扩大,促进了市场规模扩大㊂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有利于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㊂三、研究设计1.模型设定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简称DID)模型来检验 一带一路 倡议对中国劳动力错配(acpl )的影响㊂首先构建两个虚拟变量:①实验组和控制组虚拟变量(Treat ),将位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 一带一路 规划最终版图中圈定的沿线18个省份③的地级市取值为1,其他城市取值为0④㊂②政策时间虚拟变量(Post ),根据王桂军㊁卢潇潇的做法[8],将2014年设定为政策冲击时间㊂这是因为虽然 一带一路 倡议在2013年提出,但当时更多的是一种战略构想和外交理念,直到2014年3月被写入政府工作㊃721㊃①②③④劳动力错配 与 劳动力配置效率 是相对的说法,本文中的 改善劳动力错配 与后面以及现有文献中提到的 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 ㊁ 优化劳动力配置 等表述是同一个意思,通常视语境而定,本文不再做区分㊂见斯密的 市场规模 假说: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 ㊂一带一路 18个重点省份包括:上海㊁福建㊁广东㊁浙江㊁海南㊁新疆㊁陕西㊁甘肃㊁宁夏㊁青海㊁内蒙古㊁广西㊁云南㊁西藏㊁重庆㊁黑龙江㊁吉林㊁辽宁㊂本文根据地级市是否位于 一带一路 18个重点省份来设定实验组,与张涵和杨晓昕[3]㊁吴望春和李春华[17]㊁王桂军和卢潇潇[8]的设定相一致㊂张涵和杨晓昕运用我国285个地级市数据,将位于18个省份的地级市作为处理组;吴望春和李春华运用我国31个省份数据,将沿线18个省份作为处理组;王桂军和卢潇潇运用A 股上市公司数据,根据企业注册地省份在18个重点省份来判断企业是否受到 一带一路 倡议的影响㊂㊀‘人口与经济“2022年第2期报告①,才正式进入务实推进阶段,落实为国家政策㊂由此将政策冲击前的年份取值为0,之后的年份取值为1,设定以下基准回归模型:acpl it=α+βTreat itˑPost it+γZ it+u i+λt+εit(1)㊀㊀其中,i和t分别表示城市维度与时间维度,acpl it表示劳动力错配指数绝对值,Treat itˑPost it为两个虚拟变量的交互项,系数β表示 一带一路 倡议对地区劳动力错配的影响,是所关注的重点参数;Z it为一系列控制变量,表示其他影响地区劳动力错配的变量;u i为个体效应,λt为时间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㊂由于DID估计结果的准确性还依赖于对照组的选取,该方法的重要前提是满足共同趋势假设,即若 一带一路 倡议未实施,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劳动力错配指数应有共同的发展趋势㊂实际上,中国不同地级市发展具有较大的异质性,严格意义上的共同趋势假设很难满足㊂因此,本文进一步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PSM)来解决样本偏差问题,再利用DID方法进行检验,具体步骤为:①利用PSM找到与实验组特征最接近的控制组,即为每一个位于 一带一路 沿线的城市A,在不属于 一带一路 沿线的城市中寻找到某个城市B,使得A与B两个城市在其他可观测变量中尽可能相似,这样A与B两个城市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被列入 一带一路 规划版图中;②利用匹配后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再进行DID回归,来使结果更加可靠㊂具体模型如公式(2),变量含义同上㊂acpl PSM it=α+βTreat itˑPost it+γZ it+u i+λt+εit(2) 2.变量设置(1)被解释变量:地区劳动力错配程度(acpl it)㊂本文研究对象为要素错配中的 地区劳动力错配 ,其本质是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用劳动力错配指数cpl i取绝对值得到acpl i作为被解释变量,这里借鉴白俊红㊁刘宇英的思路[11]来测算地区劳动力错配指数cpl i,该指数基于供求理论通过要素价格扭曲程度来反映地区间劳动力总量的错配㊂计算如公式(3),其中,γLi为劳动力价格扭曲系数㊂在实际计算中用公式(4)中价格相对扭曲系数γLi︿来代替㊂(4)式中分子表示地区i所使用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实际比例;分母表示劳动力有效配置时地区i使用劳动力的理论比例,s i表示地区i的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βLi代表采用索洛余值法计算的各个地区劳动力产出弹性,βL=ðN i s iβLi表示产出加权的劳动贡献值㊂cpl i=1/γLi-1(3)γLi︿=L iL()/s iβLiβL(4)㊀㊀在理想状态下,不存在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劳动力要素配置状况刚好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此时劳动力错配指数等于0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偏离最优状态㊂如果劳动力错配指数小于0(劳动力价格扭曲系数大于1),代表该地区实际配置劳动力数量高于有㊃821㊃①资料来源:/guowuyuan/2014zfgzbg.htm孙焱林,等: 一带一路 倡议能否改善劳动力错配?效配置数量,即出现了劳动力配置过度;反之,则表示该地区劳动力配置不足㊂表1汇报了2018年各省份省会城市的劳动力错配指数㊂由表1可知,中国各地区的劳动力错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㊂贵阳㊁兰州㊁西宁表现为负向错配,这些地区的劳动力价格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工资水平,导致劳动力数量超过了帕累托最优配置数量㊂哈尔滨㊁长春㊁沈阳所代表的东北地区表现为正向错配,这些地区的劳动力价格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水平,导致劳动力数量低于帕累托最优配置数量,其原因可能是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欠佳,劳动力大量流出,导致当地劳动力配置不足㊂为使回归系数一致,参考季书涵㊁朱英明的研究[10]对劳动力错配指数(cpl i)取绝对值得到acpl i作为被解释变量,该绝对值越大,代表劳动力错配程度越高㊂因此,若模型(1)中交互项的系数β<0,表明 一带一路 倡议改善劳动力错配;若β>0,表明 一带一路 倡议加剧劳动力错配㊂(2)机制变量㊂现有研究中多采取新地理经济理论中的市场潜力指标来衡量市场规模[18]㊂参考韩峰㊁赖明勇㊁周犀行㊁欧阳溥蔓的研究[19-20],选取国内市场潜力㊁国际市场潜力来代表国内外市场规模㊂城市j面临的整体市场规模(tms)由国内市场规模(dms)和国际市场规模(fms)组成,如公式(5)所示:tms jt=dms jt+fms jt(5)㊀㊀国内市场规模用国内市场潜力指标来代表㊂国内市场潜力反映了城市在国内可能获得的整体市场空间规模,与各个城市的市场需求正相关,与到其他城市的空间距离负相关[21],具体计算公式如下:dms jt=ðm iʂj,i=1I it dδji+I jt dδjj(6)㊀㊀其中,I i和I j表示城市i和j的市辖区生产总值,m为国内城市个数,d ji表示城市j到城市i的空间距离,d jj表示城市j到自身距离的折算值㊂参考黑德(Head)等的研究[22],设定d jj=(2/3)R jj,其中R为城市半径,利用城市市辖区建成面积(A)来计算,R jj=π-1/2A1/2㊂δ为距离衰减参数,参考韩峰㊁赖明勇的研究[19]设定为1㊂㊃921㊃㊀‘人口与经济“2022年第2期国际市场规模用国际市场潜力指标来代表㊂国际市场潜力反映了城市对国际市场的临近性和获得国际市场需求的潜力,计算公式如下:fms jt =I Ft d δj ,port(7)㊀㊀其中,I Ft 表示城市j 面临的国际市场总需求,用中国重要海路和陆路贸易伙伴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表示①㊂d j ,port 表示城市j 获得国外市场需求的距离,若城市j 为非港口城市②,则d j ,port 为城市j 到最近的港口的距离;若城市j 为港口城市,那么d j ,port 取城市半径R ,计算方法同式(6)㊂距离衰减参数δ同样设定为1㊂(3)控制变量㊂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引入其他控制变量,包括人均实际GDP㊁人力资本㊁政府干预㊁产业结构㊁城镇化㊁金融发展㊂①用人均实际GDP 表示经济发展水平(lngdp );②用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表示人力资本(lnhk );③用公共财政支出与GDP 占比表示政府干预程度(gov );④用第二㊁三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表示产业结构(chanye );⑤用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城市化水平(urb );⑥用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总额与GDP 之比衡量金融发展水平(rfe );⑦用FDI 投资额占GDP 的比重表示对外开放(dwkf )㊂为弱化多重共线性,以上所有非比例指标均取对数㊂本文样本最终包含了2009 2018年中国267个地级市③,共计2070个观测值,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年鉴“㊂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可以看出,不同地区间经济特征有明显差异㊂表2㊀描述性统计结果变量观测值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acpl 26700.7940.5880.001 6.685lngdp 2670 5.6520.695 3.2548.212lnhk 267010.481 1.5470.00013.960gov 26700.1700.0810.0030.688chanye 26700.8760.0780.501 1.113urb 26700.4940.6770.03017.109rfe 26700.2250.1070.059 1.257dwkf 26700.2660.2620.000 2.944tms 267010.1920.9927.57113.845dms 2670 3.3560.523 1.776 5.412fms26706.8351.1263.89810.279四、实证结果及分析1.中国劳动力错配指数的时间趋势图分析通过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城市的劳动力错配指数年平均值变化趋势,可以直观反映㊃031㊃①②③中国重要海路贸易伙伴包括美国㊁日本㊁德国㊁法国㊁英国㊁韩国㊁澳大利亚㊁加拿大㊁新加坡㊁马来西亚等,重要陆路贸易伙伴有俄罗斯㊁印度㊁泰国㊁越南㊁老挝㊁哈萨克斯坦㊁巴基斯坦㊁吉尔吉斯斯坦㊁塔吉克斯坦㊁乌兹别克斯坦㊁蒙古等㊂中国的主要沿海港口城市有:丹东㊁大连㊁营口㊁锦州㊁秦皇岛㊁唐山㊁天津㊁烟台㊁威海㊁青岛㊁连云港㊁镇江㊁南京㊁上海㊁宁波㊁福州㊁厦门㊁汕头㊁广州㊁中山㊁深圳㊁珠海㊁湛江㊁海口和三亚;主要陆路口岸有凭祥市㊁东兴市㊁喀什㊁阿拉山口㊁漠河和满洲里㊂样本区间起始于2009年是为了保证实验事件发生前后的时间区间基本一致,以及避免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㊂孙焱林,等: 一带一路 倡议能否改善劳动力错配?一带一路 倡议对地区劳动力错配的作用效果,两组城市的劳动力错配指数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㊂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9 2018年,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劳动力错配指数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表明中国劳动力错配程度整体上有所改善㊂分时间段来看,在 一带一路 倡议实施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劳动力错配指数趋势基本呈现同趋势变化㊂但是从2015年开始,实验组的劳动力错配指数和控制组开始出现明显差距,并且随时间变化,差距越来越大㊂初步认为,在2015年左右实验组相对于控制组的劳动力错配指数明显下降很有可能是2014年的 一带一路 倡议开始发挥作用的结果㊂图2㊀实验组(Treat )和控制组(Control )劳动力错配指数变化趋势图表3㊀基准回归结果变量DIDPSM-DID(1)(2)(3)(4)Treat ˑPost -0.248∗∗∗-0.260∗∗∗-0.225∗∗∗-0.231∗∗∗(-8.78)(-5.96)(-7.89)(-5.91)_cons 0.789∗∗∗-0.2650.782∗∗∗0.660(11.50)(-0.37)(11.17)(0.95)控制变量NoYes NoYes Year Yes Yes Yes Yes City Yes Yes Yes Yes Province ˑYearYes Yes Yes Yes N2670267017201720㊀㊀注:括号内为t 值,∗㊁∗∗和∗∗∗分别为在10%㊁5%和1%的水平上显著㊂2.基准回归:DID 模型与PSM-DID 回归结果为了进一步验证图2所得出的推测,以2014年作为 一带一路 倡议执行年份划分样本区间,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㊂表3前两列报告了基本回归结果,第(1)列为不加入控制变量的结果,第(2)列为加入控制变量的结果㊂可以看出,交叉项系数分别为-0.248㊁-0.260,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 一带一路 倡议显著降低了地区的劳动力错配程度㊂这与白俊红㊁刘宇英㊁孙楚仁㊁盖庆恩等的研究[11,16,23]结论类似㊂ 一带一路 倡议作为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致力于共同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更大范围㊁更宽领域㊁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㊂在制度保障㊁资金支持㊁可交易对象的加持下,有利于促㊃131㊃㊀‘人口与经济“2022年第2期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共同促进市场规模扩大㊂市场规模扩大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劳动力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促进劳动力配置效率的优化㊂另一方面,市场规模扩大还能加剧市场竞争,有助于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有利于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㊂总之, 一带一路 倡议能够优化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改善劳动力错配㊂图3㊀匹配前后各特征变量标准化偏差图同时,为了尽可能地消除 选择性偏差 的影响,进一步采用PSM-DID 方法进行回归㊂由于样本量充足,本文在进行PSM 匹配时选择了半径匹配方法,并且选择了更加严格的卡尺半径(0.0001)㊂图3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特征变量在匹配前后的标准化偏差,可以看出,在匹配前,两组样本的特征变量中,除城镇化(urb )外均存在较大差异,匹配后,各变量的标准化偏差基本在0附近(小于10%)㊂这说明,经过PSM 匹配之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数据得到了均衡,很好地解决了两组城市在个体特征上的系统性差异㊂表3第(3)列和第(4)列汇报了匹配后的DID 估计结果,由交叉项系数分别为-0.225㊁-0.231,且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负可知, 一带一路 倡议显著降低了地区的劳动力错配程度,这与表3前两列的结果保持一致㊂说明在利用PSM 法排除实验组与控制组城市的个体特征差异之后,本文研究结论依然不变㊂3.双重差分法的适用性检验(1)平行趋势检验㊂DID 方法的应用需要检验平行趋势假设是否得到支持,换言之,若未受到 一带一路 倡议的影响,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劳动力错配指数是否具有相同的时间趋势㊂进一步地,本文借鉴已有学者的做法[24],进行平行趋势假设检验,模型设定如下:acpl it =α+ð4k =-4βk Year 2014+k ˑPost it +γZ it +u i +λt +εit(8)图4㊀平行趋势检验结果㊀㊀其中,Year 2014+k 为年份虚拟变量,当年取值为1,其他年份取值为0㊂k 的取值范围为-4到4,k <0代表 一带一路 倡议之前的情况,k =0代表政策冲击当年的情况,k >0代表代表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之后的情况,其他变量同基准模型㊂换言之,检验了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前4年直到样本最后一年的趋势变化,结果如图4㊂图4表明,在政策实施前4年的Year ˑpost 估计结果均不显著,而在政策实施之后的回归结果均显著㊂这表明在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而在2014年及以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出现了显著差异㊂因此,满足平行趋势假设,应用双重差分法的前提条件满足,估计结果可靠㊂㊃231㊃。
市场分割政策与概念内涵思考

市场分割政策与概念内涵思考一、引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的两把推手,一是对内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二是对外的改革开放,两股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巧妙结合,造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赵奇伟,2009;蓝海林、杨京京,2009)12。
30多年来,中国逐渐从自给自足的计划经济融入了全球市场的分工体系,依靠生产要素、相关支持产业以及国内市场规模及需求增长优势的发挥,中国已经在众多行业或者产品生产上发展成为全球制造大国(蓝海林、李铁瑛、黄嫚丽,2011)3。
在这种全球市场日渐整合的趋势中,关于中国国内市场是否在迈向一体化的问题上,学者们却依然争论不休(马光荣、杨恩艳、周敏倩,2010)4。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明确指出,分工的深化依赖于市场范围的扩大,而分工和专业化本身则会有利于规模经济以及技术进步。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只有一体化的国内市场才能使得国内区域分工和专业化走向深化,只有更深层次的地区专业化和协调发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规模经济和发挥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功能(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2004;李善同、侯永志,2008)56。
不过,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盛行一直被认为是防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市场一体化和地区专业化的突出问题(陆铭、陈钊,2009;李侃如,2010)78。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地方市场分割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集中在中国省域市场分割水准的测量上,通过价格、贸易及产出等数据分析中国省域间市场分割水准在改革过程中的变化,评价中国改革的效果(余东华、刘运,2009)9,如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市场分割水准是否在减弱,中国国内市场是否在走向整合等问题(Young,2000;郑毓盛、李崇高,2003;桂琦寒等,2006)101112。
第二,集中在地方市场分割影响的负面后果上,如市场分割引起的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行业结构不合理、要素市场的发育水准不足和购并市场的不成熟等问题(银温泉、才婉如,2001;周黎安,2004;平新乔,2004;方军雄,2009)13141516。
统编版政治必修二同步练习题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分层作业)(含答案)

2.2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这一政策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延续,也是对近期国内疫情带来的短期压力的应对。
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下推导合理的有()①降准政策实施→释放市场流动性→缓解企业资金难问题→推动实体经济发展①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营造适宜金融环境→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促进经济持续向好①增加银行贷款额度→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获得充裕发展资金→企业利润增加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创新投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A【详解】①:中国人民银行降准政策的实施能释放货币的市场流动性,缓解企业资金难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①正确。
①: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有利于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促进经济持续向好,①正确。
①:获得充裕发展资金与企业利润增加之间,无必然联系,①错误。
①: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属于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①错误。
故本题选A。
2.2022年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均下降10个基点。
上述经济政策产生影响的传导正确的是()①央行下调借贷便利利率→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调→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增强企业活力①央行下调借贷便利利率→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企业投资风险降低→提高企业效益①央行实现逆回购→适度收紧资金流动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经济平稳运行①央行实行逆回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企业融资难度→提振企业投资信心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B【详解】①:央行下调借贷便利利率,会导致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调,企业融资成本会下降,进而增强企业活力,①正确。
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相关建议

近年来,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现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秩序的规范化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了困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市场有效竞争,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从多个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并对这些解决方案进行详细地讨论。
1. 强化竞争政策目前,我国在反垄断立法和执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现象的惩处力度和效果还不够理想。
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反垄断立法,并加大执法力度,对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还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反垄断政策的落实。
2. 加强行政管理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问题往往与地方政府的利益相关,因此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管理。
需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对那些积极配合反垄断工作的地方政府给予奖励,提高其对反垄断工作的积极性;另对那些存在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问题的地方政府,应当及时进行整改,并对其负责人进行追责问责。
3. 推进市场开放市场开放可以有效遏制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行为。
我们应当继续推进市场开放,逐步打破各种行业的壁垒,扩大市场准入,吸引更多的竞争者进入市场,提高市场的竞争程度。
还应当加大对外资的引进力度,增强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有效遏制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发生。
4. 完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对于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应当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还应当鼓励企业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5. 加强宣传教育对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加强对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认识和警惕,形成全社会的反对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舆论氛围。
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建立健全的投诉举报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反垄断工作中来,监督和检举各类违法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黄赜琳/王敬云原载《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2期【英文标题】Local Protectionism and Market Fragmentation: An Experience Study in China【作者简介】黄赜琳,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上海200433;王敬云,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上海200433黄赜琳(1976—),女,福建泉州人,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王敬云(1972—),女,山东临沂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讲师,经济学博士。
【内容提要】在中国市场上,存在促进分割和促进融合的两种因素,地方保护主义程度的变化趋势,取决于这两种力量的对比。
本文首先简要对国内研究地方保护主义的多种测量方法进行综述,然后运用国际上测量综合贸易壁垒的“边界效应”方法对中国的贸易壁垒分地区分行业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表明,根据边界效应方法,1997年中国地方保护相当于欧洲统一大市场内部独立国家之间的情况;具体地,在八个行业部门中,农业保护最为严重,商业运输业其次,紧接着是轻工业、采选业、重工业等。
这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还很不完善,其中第一、三产业保护较重,第二产业相对较轻,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制定和谐的贸易体制,加快国内市场一体化建设,以保证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英文摘要】In Chinese market, there are two factors that will improve market fragmentation and integration, and the degree of local protectionism relies on the effect of the two factors. In this paper, some methods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the local protectionism are reviewed. Then border effect analysis i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domestic trade protection in different areas and industries in China. Using this method, some conclusions are drawn: firstly, the degree of our domestic inter-province barrier effect in 1997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that of inter-country of European Union market; Secondly, agriculture and service industries are serious th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main point of the paper is that the imperfect of domestic trade integration and the serious of local protectionism are occurred in China, and a harmonious trade system to different industri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ensure 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different local economy.【关键词】边界效应/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区域贸易/行业贸易border effects/local protectionism/market fragmentation/local trade/industrial trade一、中国地方保护测算方法的文献综述对于中国地方保护主义的严重性,所有人都持一致肯定意见,但对保护程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学者却持不同看法,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对国内地方保护程度的经验研究需要有反映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经济往来联系的数据,例如,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贸易、资金和人口的流量数据,而这方面的数据,并不像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数据那样有比较完整的统计,很多数据需要估计或者根本获取不到,导致不同研究的数据来源和估计不同,从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结论也大相径庭。
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中,所有人都认为中国国内的地方保护很严重,但程度如何难以直接度量,因为地方保护并非采取对跨地区贸易征收关税或者发放许可证的形式,而更多采用的是隐性壁垒的形式。
在中国的地方保护研究文献中,李善同等(2004)、樊纲和王小鲁(2000)、“中国统一市场建设”课题组(2004)采用问卷调查法,结论是总体上认为地方保护主义的程度在减轻;Kumar(1994)利用商业机构的统计数据来考察,得出省际贸易强度趋于减弱;许新鹏(2002)则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周期相关度来考察,结果表明中国市场一体化正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但程度如何难以刻画;喻闻和黄季琨(1998)、周惠中(2001)、李杰和孙燕群(2004)采用产品价格的差异程度来考察,得出大米市场、烟草工业、啤酒市场等这些行业的市场分割较为普遍;朱恒鹏(2004)也从地区和全国物价指数的差异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市场一体化水平虽然有波动,但总体水平基本没有变化;此外,胡向婷和张璐(2004)、王雷(2003)、白重恩等(2004)和Young (2000)等从产业结构是否趋同来考察,这种间接分析方法很有影响力,但观点分歧也较大。
以上采用的均是间接方法,采用贸易流量分析法最为直接,陈家海(1996)、Naughton(1999)、Poncet(2001)都用该方法测算过,其中Naughton运用25个省的省际流入量、流出量占GDP的比重进行分析,上海社科院的陈家海教授则利用25个省1987年的投入产出表考察了一个省对其他省份的“贸易依存度”,他们的计算结果相一致,均说明省际贸易的份额很大,但无法反映地方保护主义的变化趋势。
Poncet根据1987年、1992年和1997年各省投入产出表,考察了3 年省际间地区性贸易占GDP或贸易总额的比重,研究发现该比重显著降低,从而说明中国地方保护正逐渐加强。
可见,测量地方保护主义程度的方法很多,结论也各不相同。
这些方法都只是从一个侧面来论证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及严重程度,对于省际间的贸易变化采用的是间接分析法,所以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问题是值得商榷的,而且无法对地方保护程度进行量化研究。
边界效应模型弥补了这一不足,应用该模型可以直接测算出国际间或地区间地方保护的严重程度,自McCallum(1995)率先对边界效应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以来,国外学者对该理论与应用研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如Hillberry(1998)、Head和Mayer(2000)、Chen(2004)等,而国内至今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为此,本文尝试从区域间的行业贸易出发,利用投入产出表对我国的八大区域分行业进行边界效应测算,以此来考察中国国内贸易的地方保护情况。
二、边界效应理论模型的构建下面在Head and Mayer(2000)模型基础上构建一个适合分析地区间行业贸易的边界效应模型。
假设代表性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常替代弹性型,其函数形式为:其中,C[,ijh]表示i地区消费者从j地区购得商品h的消费量(h=1,…,n[,j]);n[,j]为j地产品的种类数量(或生产规模);a[,ij]是i地消费者对从j地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偏好权重;ζ为任意两种产品的替代弹性。
这里的消费者效用函数中双边偏好存在异质性,消费者能根据产地衡量产品的价值。
对每种商品h,预算约束条件为:其中,m[,i]为j地进口的所有商品总额(包括本地生产部分);m[,ik]为i 地进口贸易伙伴k地的所有商品额;C[,ik]为i地从k地进口的商品量;P[,ik]为i地从k地进口商品的到岸价(该价格由生产价格及货物运输的交易成本所组成);K为贸易伙伴总数。
在预算约束(2)下对效用函数求极值,并对所有商品h求和,可得:公式(3)表明双边贸易流量与消费者偏好a[,ij]、供应规模n[,j]和价格p[,ij]相关,而p[,ij]又与产品价格p[,j]、运输距离d[,ij]及各种壁垒u[,ij]有关。
将i 地消费j地和本地的产品对比,得:根据Dixit—Stiglitz垄断竞争模型,假定生产存在规模经济,技术共享,每种产品只由一个厂商生产,产量为q,则j地的生产总值为v[,j]=qn[,j]p[,j],利用这个关系式可从方程(3)、(4)中消去n[,j];假设运输成本tc[,ij]是两地距离d[,ij]的函数,即tc[,ij]=d[δ][,ij],δ为参数;假设各地对外的贸易壁垒是一致的,对内不存在贸易壁垒,即i=j时,u=0,否则u>0;假设B[,ij]为虚拟变量,当i=j 时,B[,ij]=0,否则B[,ij]=1,这表示对本地不征关税,对其他地区征收关税。
则:P[,ij]=(1+uB[,ij])d[δ][,ij]P[,j] (5)公式(5)的经济含义是,当i=j时,表明产品由本地生产,则产品价格主要由区内的运输成本决定;当i≠j时,表明产品是由外地进口,则产品价格由区际间的运输成本和由于区际间的贸易壁垒所支付的关税成本这两部分组成。
设消费者偏好a[,ij]由本地偏好DB[,ij]和随机项ε[,ij]组成,即:(6)其中,β表示i地消费者对于外来品的厌恶程度,β>0;η为一常系数,对外来产品,DB[,ij]一般为负;A[,ij]为虚拟变量,当i=j时,A[,ij]=1,否则A[,ij]=0,这表明相邻地区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对外来品的厌恶度。
公式(6)的经济含义为,本地生产的产品比外地生产的产品更受消费者的偏爱;而在外地生产的产品中,产地与销售地区相邻所生产的产品比不相邻所生产的产品更受消费者偏爱。
将以上定义的诸因子代入表达式(3),并转换成对数形式,得:lnm[,ij]=Inm[,i]+Inv[,j]-δ(ζ-1)Ind[,ij]-ζInp[,j]+(ζ-1 )ηA[,ij]-(ζ-1)[β+ln(1+u)]B[,ij]+ε[,ij]-I[,i] (7)I[,i]为i地进口者的“包容值”,它反映了i地所有潜在供应者的特征,如经济规模、价格、距离和边界效应等。
为了避免求解I[,i],我们以区内贸易为参照,用相对量来代替绝对量,即方程(7)两边减去lnm[,ii],并令e[,ij]=(ζ-1)(ε[,ij]-ε[,ii]),得:方程(9)表示一地进口量在区内产品和区外产品之间的分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