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桨5发动机的改进和系列发展

合集下载

涡桨发动机控制技术演变及趋势

涡桨发动机控制技术演变及趋势

涡 桨 发 动 机, 油 耗 低 至 0.21kg/(kW·h),
T56 20 世纪 50 年代 机械液压(发动机和螺旋桨两个独立控制器) 美国艾利逊公司
单发最大功率 8200kW,最大飞行速度
WJ6 20 世纪 70 年代 机械液压(发动机和螺旋桨两个独立控制器) 中国航发南方
760km/h,最大起飞质量 141t。
涡桨 发 动 机 在 最 高 可 达 700km/ h的亚声速飞行速度范围内 的经济性远远超过相应推力
一般的涡喷、涡扇发动机,其控制系 统无论从外观、质量、附件数量,还 是具体功能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AI-20 单转子涡桨发动机、普惠加拿 大 公 司 50 年 代 研 制 的 PT6A 单 转 子 涡桨发动机、美国艾利逊公司(1994
等 级 的 涡 喷 和 涡 扇 发 动 机, 因 而 是 亚
年被罗罗公司收购)在 20 世纪 40 年
声速飞机尤其是运输机的主要动力装 结构形式演变
代末期研制的 T56 单转子涡桨发动
置。例如,我国的“新舟”60,配装了 如 表 1 所 示, 许 多 20 世 纪 80 年 代 机 等 ;自 20 世 纪 80 年 代 中 期 以 来,
最大起飞质量 13.7t ;美国中型运输机 C-130J 配装了 4 台罗罗公司的 AE2100D3 涡 桨 发 动 机, 起 飞 油 耗 0.25kg/(kW·h), 单发起飞功率 3424kW,最大飞行速度 621km/h,最大起飞质量 70.3t ;欧洲的 A400M 运 输 机, 装 备 了 4 台 TP400-D6
渐从机械液压式进入了数字电子控 制。涡桨发动机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 包含了发动机和螺旋桨,因而相对于
AE2100 20 世纪 90 年代 数字电子(发动机和螺旋桨共用一个控制器) 英国罗罗公司

涡桨发动机技术发展综述

涡桨发动机技术发展综述

涡桨发动机技术发展综述摘要:本文概述了涡桨发动机的技术优势及其发展历程,基于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分析了涡桨发动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研制出可靠性更高、全寿命期成本更低的涡桨发动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涡桨发动机;发展历程;未来趋势引言涡轮螺旋桨(简称涡桨)发动机是一种通过驱动螺旋桨产生拉力或推力的航空发动机,其一般应用于飞行中低速飞行的飞机,由于其主要依靠螺旋桨对空气做功产生推力或拉力,其不适用与高空高速飞机。

相对于航空活塞式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热力循环参数更高,其功重比更大,产生的振动更小、飞行速度更快;相对与涡喷和涡扇发动机,由于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螺旋桨的转速不宜过高,其结构上增加了减速器用以降低螺旋桨转速,同时由于螺旋桨具有更高的推进效率,故其耗油率更低、起飞推力更大。

正是由于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出色的经济性,其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是未来民用飞机、运输发动机及无人机的理想动力。

1发展历程到目前为止,根据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涡桨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四代。

第一代涡桨发动机是指上世纪70年代以前进行生产的,主要包括Dart、PT6A系列涡桨发动机、TPE331系列的早期型号、NK-4以及AI-20等型号的涡桨发动机;第二代涡桨发动机是指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研制生产的,主要包括PW100系列早期型号、CT7-5和TPE331-14/15等型号的涡桨发动机;第三代涡桨发动机是指上世纪90年代以后投入使用的涡桨发动机,主要包括AE2100、TPE351-20和PW150A涡桨发动机;第四代涡桨发动机指2011年以后投产的先进涡桨发动机TP400-D6。

1.1第一代涡桨发动机第一代涡桨发动机的热力循环参数相对较低,其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但耗油率相对较高。

其压气机结构多种多样,囊括有轴流式、离心式和轴流+离心式组合等多种形式,其动力输出方式主要采用单转子涡轮输出方式,第一代涡桨发动机的总增压比在10以下,涡轮叶片基本采用非冷却叶片,涡轮前温度相对较低,一般在1300K以下,耗油率相对较高一般在0.35~0.41kg/(KW.h)之间。

飞机发动机技术的新发展和应用

飞机发动机技术的新发展和应用

飞机发动机技术的新发展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飞机发动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从最早的涡桨发动机,到后来的涡扇发动机和涡轮增压发动机,再到如今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和涡扇+发动机的出现,飞机发动机的技术不断创新。

一、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是一种高效、低噪音、低排放的大型喷气式发动机。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采用了更大的风扇直径,大大提高了气流的进出口面积,增加了发动机的推力。

同时,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燃油效率和热效率远超过了传统的涡扇发动机,缩短了飞行时间,降低了燃油成本。

这种发动机在商业飞机上广泛应用。

二、涡扇+发动机涡扇+发动机是目前最新、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之一。

涡扇+发动机采用两个不同类型的发动机进行合作,即将涡扇发动机与火箭发动机结合起来。

这种发动机可以在起飞时提供高推力,使飞机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起飞。

当飞机进入到高空空气稀薄的环境时,火箭发动机可以提供更强的动力,使飞机能够垂直起降或达到更高的飞行高度。

三、应用前景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低噪音和低排放成为了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低噪音和低排放,使其成为了商业飞机的首选发动机。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涡扇+发动机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由于其高速垂直起降能力和高飞行高度,这种飞机可以被用于人类太空探索,也可以被用于军事、消防等领域。

涡扇+发动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市场。

四、飞机制造业技术竞争飞机发动机技术是航空制造业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竞争领域。

目前,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劳斯莱斯公司、波音公司等公司都在竞争中领先。

而欧洲航空防务集团的空客公司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实力。

总之,飞机发动机技术的竞争已经变得日益激烈。

在未来的发展中,飞机发动机技术将会更加先进,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竞争领域。

国外涡桨发动机的发展_周辉华

国外涡桨发动机的发展_周辉华

0 概述涡轮螺旋桨(简称涡桨)发动机是一种主要依靠螺旋桨产生的拉力或推力驱动飞机的航空动力装置,非常适合中等飞行速度(400~800km/h )的飞机使用。

与航空活塞式发动机相比,涡桨发动机具有功重比大、迎风面积小、振动小等优点,特别是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其性能更为优越;与涡轮喷气和涡扇发动机相比,它又具有耗油率低、起飞推力大等优点。

涡桨发动机的这些特点对于往返于中小型机场甚至简易机场的短、中程运输飞机和通用飞机来说是非常适宜的。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各国纷纷发展了以涡桨发动机和涡扇发动机为动力的中型运输机,其后因涡桨发动机高速性能不理想,市场逐渐被涡扇发动机挤占。

近年来,由于燃油价格飙升,涡桨飞机的经济性优势更为凸显出来,同时随着螺旋桨设计、制造技术的进步,涡桨飞机在高亚声速国外涡桨发动机的发展摘 要:以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性能为重点,通过对比、分析涡桨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途径和发展计划,预测其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并整理出成功的发展经验,为我国涡桨发动机的发展提供参考。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technical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ero-engine,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pproach,trend,experience of turbo-propeller engine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turbo-propeller engine research.关键词:涡桨发动机;发展现状;发展途径;发展趋势;发展经验Keywords: turbo-propeller engine ;development status ;development approach ;development trend ;development experience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urbo -Propeller Engines周辉华/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飞行时的推进效率大大提高,涡桨飞机重新受到军民用户的青睐,其市场开始逐渐复苏,涡桨发动机也被誉为“明天的绿色动力”、“支线飞机的脊梁”。

航空发动机发展史

航空发动机发展史

航空发动机发展史发动机,又称为引擎,是一种能够把一种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更有用的能的机器,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有时它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比如汽油发动机,航空发动机。

发动机最早诞生在英国,所以,发动机的概念也源于英语,它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

航空发动机诞生一百多年来,主要经过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首次动力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在这个时期,活塞式发动机统治了40年左右。

第二个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

60多年来,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取代了活塞式发动机,开创了喷气时代。

在此期间,航空上广泛应用的是燃气涡轮发动机,先后发展了直接产生推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和涡轮风扇发动机。

亦派生发展了输出轴功率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

一、活塞式发动机统治时期人类自古以来就幻想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也曾作过各种尝试,但是多半因为动力源问题未获得解决而归于失败。

最初曾有人把专门设计的蒸汽机装到飞机上去试,但因为发动机太重,都没有成功。

到19世纪末,在内燃机开始用于汽车的同时,人们即联想到把内燃机用到飞机上去作为飞机飞行的动力源,并着手这方面的试验。

1903年,莱特兄弟把一台4缸、水平直列式水冷发动机改装之后,成功地用到他们的\飞行者一号\飞机上进行飞行试验。

这台发动机只发出8.95kW的功率,重量却有81kg,功重比为0.11kW/daN。

发动机通过两根自行车上那样的链条,带动两个直径为2.6m的木制螺旋桨。

首次飞行的留空时间只有12,飞行距离为36.6m。

但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载人、持续、稳定、可操作的重于空气飞行器的成功飞行。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推动下,活塞式发动机不断改进完善,得到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达到其技术的顶峰。

发动机功率从近10kW提高到2500kW左右,飞行高度达15000m,飞行速度从16km/h提高到近800km/h,接近了螺旋桨飞机的速度极限。

国产涡桨发动机的发展方向剖析

国产涡桨发动机的发展方向剖析

国产涡桨发动机的发展方向剖析【摘要】自中国第一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WJ5于1965年试制成功以来,国产涡桨发动机历经风风雨雨快40余年,发动机的研制和生产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纵观我国航空器的设计和研发基本都走同样的路线:引进—仿制—吸收—改进—自主研发的过程,航空发动机当然也不例外。

至今已经形成了涡桨5、涡桨6、涡桨9等一系列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在国产运-7、运-8和运-12等运输机上广泛运用,笔者从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和飞机生产需求方面分析国产涡桨发动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涡桨发动机;发展;方向涡桨-6系列发动机是我国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株洲南方航空动力公司生产,现已经诞生出WJ6、WJ6C、WJ6D、WJ6E等多个型号,在我国某型飞机上装备,其单台功率达到4250当量马力,是我国目前生产的功率最大的涡轮螺旋桨航空发动机。

涡桨-5发动机是我国涡桨发动机的另一代表,由哈尔滨120厂生产,衍生出WJ5、WJ5A、WJ5B、WJ5AI和WJ5E等系列型号,主要装备于我国Y-7型系列飞机和SH-5型飞机上,单台可达2790当量马力。

涡桨-9发动机是株洲南方航空动力公司在原涡轴8A基础上改型而来,用于国产Y12飞机,代替进口的加普惠PT-6A型发动机,输出功率约为500kw。

随着飞机改型研发的不断深入,对发动机提出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如:要求提供更多供电输出,提升起飞功率,降低油耗,提高可靠性,提高“三防”性能,满足未来电传集成要求等等,对国产发动机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发动机跟进改型。

我国的Y7系列飞机和SH5型号飞机使用WJ5系列型号发动机,新舟60系列飞机和Y12飞机则是我国的出口型飞机,它们分别采用加普惠公司的PW-127J 发动机和PT6A-27型发动机,是国外涡桨发动机在国产飞机上的应用代表。

纵观国外航空发动机发展过程和我国涡桨发动机的现状,飞机发展的需要,很容易发现国产发动机的特点,看出国产涡桨发动机的发展必然趋势。

涡桨5

涡桨5

涡桨5 (WJ5)WJ5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外形牌号涡桨5用途民用涡桨发动机类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国家中国厂商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生产现状WJ5A/AI/E生产装机对象WJ5 Y-7WJ5A SH-5WJ5B Y-7/Y-7HWJ5AI/WJ5E Y-7/Y-7-100/Y-7-200B/Y-7H/Y-7H500研制情况涡桨5(WJ5)发动机是支线客机Y-7飞机的动力装置。

1966年初在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开始研制,1968年转由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继续研制生产,到1974年9月首次完成150h台架试验。

1976年6月按照航空产品定型委员会(航定委)批准的试车大纲通过500h发动机设计定型台架试验,次年,WJ5发动机经航定委批准设计定型,并开始小批生产。

发动机性能试飞是1975年完成的,共飞行107h。

研制过程共用8台发动机进行了约 5680h台架试验。

WJ5发动机曾在国内航线试用,因为在高温、高原环境起飞功率下降,使用受到限制,于1980年停止生产。

与WJ5发动机研制同时,海军于1969年8月提出研制涡桨型发动机作为水轰5(SH-5)飞机动力装置的任务。

经论证,决定在WJ5发动机基础上重新设计涡轮部件,改型后的发动机编号为涡桨5甲(WJ5A),起飞状态的当量功率提高442kW。

1978年通过设计定型鉴定试验,次年完成发动机性能试飞,1980年初经航定委批准WJ5A发动机设计定型,装用WJ5A发动机的SH-5飞机于1985年投入使用。

研制阶段生产了10台发动机用于台架试验和试飞,台架试验约2050h。

由于WJ5发动机在高温、高原环境条件下起飞功率不足,影响Y-7飞机在高温、高原地区使用。

为改善Y-7飞机的性能,在Y-7飞机换***证会上决定研制WJ5AI发动机取代WJ5发动机作为Y-7飞机的动力装置。

WJ5AI发动机的主要特点是将WJ5A降低起飞功率使用,同时吸收WJ5发动机在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进行的设计改进成果,从而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延长工作寿命,而且WJ5AI发动机的温度特性有了明显改善。

我国涡喷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我国涡喷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我国涡喷发动机的发展历程我国涡喷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我国涡轮发动机开发刚刚起步,国家行政院委托航空工业科研机构向苏联求购涡轮喷气式发动机,但是由于苏联技术保密,我国无法获得技术资料,因此开始自主研发。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开展涡喷发动机研究。

首先,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在莎车建成,开始涡喷发动机理论研究工作。

次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成立了涡喷发动机试制第一分厂。

1964年,我国自主生产了第一台喷气式发动机——WS-5牵引发动机。

此后,涡喷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一直在不断进行中。

197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一些欧美国家的涡喷发动机技术,加快了涡喷发动机研制速度。

1974年,我国研制出了第一台涡扇涡喷发动机,同时启动了涡喷发动机大型化研究。

1980年代,我国开始在涡喷发动机研制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1981年,我国与意大利Leyat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开始生产涡扇涡喷发动机。

1985年,我国与美国普惠公司签订了涡扇涡喷发动机生产的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涡喷发动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1世纪初,我国涡喷发动机不断升级,推动了自主创新和自主建设。

2002年,我国自主研制的WS-20涡扇发动机开始试飞。

该发动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涡扇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和多种先进材料。

2018年,我国涡扇发动机WS-15成功试飞,展示了我国涡喷发动机研制实力的提升。

总之,我国涡喷发动机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已经在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国军事航空、民用航空等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我国涡喷发动机还将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注入更大的动力和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了 近 50% .耗 油 率 降 低 大 约 9 5% 。 机 的 动 力 , 冉 有 体 积 小 重 量 轻 , 性 4年 ,共 发 出 中 文 设 计 围 纸 31214张 .
1985年 ,诚 型 发 动 机 成 为 国 内 同 行 业 能 好 , 转 速 高 、 新 工 艺 新 技 术 多 加 技 术 条 件 553套 约 lOO0万 字 。编 制 中
从 活 塞 式 到 涡 轮 化
涡 桨 5发 动 机 是 1966年 以 苏 制 AH一24涡 桨 发 动 机 为 原 型 机 测 绘 的 , 1968年 转 到 东 安 发 动 机 制 造 公 司 试 制 。
东 安 发 动 机 制 造 公 司 原 是 生 产 活 塞 式 发 动 机 的 老 厂 。 为 了 试 制 涡 桨 5 发 动 机 成 立 了 由 工 人 、 干 部 技 术 人 员 组 成的 =结 合攻 关 小 组, 针 对 试制 过程 中长 期 试 车 时 暴 露 出 的燃 烧 宣机 匣加 强 扳 裂 纹 , 传 动 锥 齿 轮剥 落, 排 气段 支 扳 座 裂 纹、 涡 轮 导 向器 石 墨块 封 严 橙 动 等 5大 故 障 , 组 织 各 方 力 量 进 行 攻 关 。 经过 一 年零 四个 月 的 日夜 奋战 , 终于 突破 了 这些 技 术 难 关 , 为 涡 桨 5发 动 机 的 设 计 定 型 打 下 了 摹 础 。
为 了 加 速 涡 桨 5设 计 定 型 步 伐 . 确 保 新发 动机 工 作 安 全 可 靠 , 公 司还 白筹 资 金, 新 建 、 扩 建 了 厂 房, 组 建 了 涡 轮 叶 片加 工 车 间, 添 置 了 各 种测 试 设 备和 检 测 手 段 , 先 后 进 行 了发 动 机 全 台性 能 测 试 、 高 温 超 转试 验 , 燃 烧 室 综 合 性 E试 车 叶 片 热 冲 击 试 验 、 涡 轮 转于 超 温 试 验 , 减 速 器超 负荷 试 验 等 十 几 项 可 靠 性 试 验 。
马 力 )到 24 ̄C。 因 此 , 装 有 涡 桨 5 甲
I型 发 动 机 的 飞 机 .夏 天 在 武 汉 长
1980年 7月 7 日 ,中 国 航 空 技 术 及 技 术 资 料 , 井 承 担 一 切 技 术 疑 难 问
抄 等 地 的 机 场 可 以 满 载 起 飞 。 飞 机 的 进 出 口 公 司 与 法 国 透 博 梅 卡 公 司 (以 题 的 咨 询 和 特 种 工 艺 的 考 核 鉴 定 。
早 在 涡 桨 5仿 制 初 期 , 公 司 就 开 始 了 以 涡 桨 5为 原 型 机 的 改 型 设 计 工 作 . 即 涡 桨 5 甲 型 发 动 机 。
公 司 的三 结 台 攻 关 小 组在 有 关单 位 的 大力 协 助 下 . 最 后 确 定一 种继 承 和 创 新 相 结 合 的 改 型 设 计 方案 这 个 方 案 ,保 留 了 原 型 机 调 节 规 律 和 92% 的零 部 件 , 只 对 影 响 性 能提 高 的关 键 音5位 零 , 组 件 进 行 改 进 ; 重 新 安 }了 气 动 布 局 和 叶 片 造 型 并 采 用 了新 技 术 、 新 I 艺 , 新 材 料 。 例 如 , 设 计 了 气 冷 式 高 温 涡 轮 ,采 用 空 心 带 箭 叶 片 ; 全 部 动 , 静 叶 片 均 采 用 高温 合 金精 密 铸 造 , 涡 轮 静 于 采 用 组 装 式 导 向 器 ; 减 速 器 二 级 游 星 齿 轮 传 动 由直 齿改 为 斜 齿 等 这 些 先 进 技 术 的应 用, 满 足 了 提 高 功 率 的要 求, 保 持 了长 寿 命 结 构 。
依 据 原 文 资料 端 铷 的 。 这 就 要 求 各 拄 术 部 门认 真 消化 核 对 原 文资 料 , 避 免
动 机 的 首 翻 期 延 长 了 两 倍 , 加 速 性 提 发 动 机 , 用 作 双 发 “海 豚 ”邮 直 9直 升 不 求 甚 解 的 简 单 的 原 文 复 制 试 制 前
涡 桨 5发 动 机 ,经 过 20 多 年 的 改 进 改 型 , 已 经 形 成 了 涡 桨 5 甲 涡 桨 5甲 一l 涡 桨 5E 等 航 空 涡 轮 螺 旋 桨 发 动 机 系 列 ,成 为 我 国 支 线 旅 客 机 ,运 精 机 ,多 用 途 飞 机 可 靠 的 动 力 装 置 。装 在 国 产 运 7 飞 机 上 的 涡 桨 5 甲 一I发 动 机 于 1984年 投 入 航 线 使 用 以 来 ,在 国 内 80 多 条 客 运 航 线 上 累 计 飞 行 32 万 小 时 , 创 造 了 运 7飞 机 安 全 飞 行 双 l5万 无 重 大 事 故 的 优 异 成 绩 。
涡 桨 5发 动 机 的 研 制 历 时 8年 , 共 使 用 了 8台 试 验 机 ,进 行 了 13攻 长 期 试 车 ,累 计 试 车 5600多 小 时 。1977 年 1月 24 日,涡 桨 5发 动 机 通 过 国 家 验 收 , 被 批 准 设 计 定 型 。
从 测 绘 仿 制 到 改 型 设 计
改 型 设 计 从 1969年 19月 开 始 , 仅 用 了 6个 月 的 时 间 , 就 完 成 r全 套 设 计 图 纸 。 1970年 8 月 首 台 样 机 组 装 完 毕 , 开 始 台 架 试 车 。
1978年 9月 ,涡 桨 5 甲 型 发 动 机 顺 利 通 过 了 定 型 试 车 和 高 温 ,高 寒 ,高 原 等 试 飞 科 目。 1980年 元 旦 , 经 国 家 航 定 委 批 准 设 计 定 型 , 投 入 批 生 产 。
· 18 ·
1991年 第 5 期
维普资讯
不断 改进 系列发展
装 用 两 台 涡 桨 5发 动 机 的 原 运 7
涡 轴 8 发 动 机 的
飞 机 , 由 于 功 率 不 足 . 在 高 温 高 原 条 件 下 满 载起 飞受 到 限制 , 飞 行 安 全 也 受 到 影 响 为 此 , 公 司 再 次 进 行 改 型
通 过 试 飞 和 民 航 领 先 使 用 , 涡 桨 enterprise under the M inistry of A ero-Space Industry, introduced the
5甲 I发 动 机 显 示 出 优 异 的 性 能 。发 动 机 起 飞 功 率 大 ,高 温 高 原 性 能 好 。发
在 以后 的研 制 过 程 中. 公 司本着 军 工 产 品 . 质 量 第 一”的 方 针 , 多 次 组 织 设 计 , 工 艺 冶 金 等 部 门 进 行 技 术 协 调 ,全 面 审 查 了 涡 桨 5发 动 机 零 .
部 件 围 纸 和 技 术 资 料 , 解 决 和 落 实 了 l100多 个 技 术 问 题 .使 各 种 技 术 文 件 基 本 正 确 完 整 、协 调 。与 此 同 时 ,技 术 , 物 质供 应 机 动 I 具 等 部 门也 做 了 大 量 的 生 产 准 备 工 作 , 为 涡 桨 5 工 装 选 用 了 国 产 金 属 材 料 . 落 实 了 成 附 件 及 轴 承 的 供 应 厂 家 。
中 第 一 个 取 得 生 产 许 可 证 的 产 品 。 根 I 要 求 高 等 特 点 。经 过 几 年 艰 苦 努 力 , 文 技 术 文 件 2642份 。编 译 培 训 、使 用 ,
引 进 消 化 与 系 列 发 展
设 计 , 即 涡 桨 5 甲 I型 ,使 其 实 现 了 原 定 目标 , 即 在 满 足 飞 机 性 能 要 求 和 安 装 互 换性 的前 提 下, 提高 发 动机 的
徐 家 民
可 靠 性 . 延长 发 动机 的 使 用寿 命
In 1980 the South M otive Poxver and M achinery C om plex. a key
马 力 ), 可 以 保 持 到 38"C. 而 苏 制 AH opm ent of the eEIgin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talks about the work done
24发 动 机 只 能 保 持 1880千 瓦 (2550 and the experience gained by the Com plex.
维普资讯
涡桨 5发动机 的改进和 系列发展
刘 桂 真 唐 景 惠
Dongan Engine M anufacturing Conlpany is one of the m ajor enter- prises under the M inistry 0f A ero-Space Industry Serving the avlation circles for 40 years.the conlpany has grow n from repainng to m anufac- turing and fronl piston engine to turboprop engiRe.Since 1980,the conl- pany has developed W J5A 一1 turboprop engine which powers the dom estic Y7 aircraft.In the article m odification and series developnlent of W J5 turboprop engiRe are described.
性 三 大 环 节 进 行 了多 方 面 的工 作 。 通 经 营 , 承 担 了接 该 许可 权 转让 合 同 制
用 于 指 导现 场生 产 的 中 文资 料是
过 引 进 国 外 先进 技 术 和设 备. 强化 发 动 机生 产 的 质 量 控制 和 现 场臂 理 使 发
造 发 动 机 的 任 务 。 “阿 赫 耶 ”为 500千 瓦 功 率 级 涡 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