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废旧物资销售舞弊案例分析【会计实务文库首发】
关于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分析

关于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分析废旧电力物资是指在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电力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再使用或者无法继续使用的设备、零部件、器材和材料。
这些废旧电力物资包括发电厂的机组设备、输电线路的导线、变压器、配电开关设备、用电设备以及相关的工具、零部件、器材和材料等。
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是指对这些废旧物资进行会计凭证的核算、账务处理和财务报告的过程。
本文将从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分析入手,探讨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的要点。
一、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方法1. 费用化处理:废旧电力物资的会计处理方法之一是采用费用化处理,即将废旧电力物资的减值损失或者报废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于已经发生的废旧电力物资的损失进行核算,通过将减值损失或者报废损失计入损益,从而减少当期的利润,反映废旧电力物资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2. 固定资产处置处理:对于废旧电力物资中的部分设备、零部件和器材,如果其价值较高,可以选择进行固定资产处置处理。
固定资产处置处理是指采用出售、报废、报废后重新评估等方式处理不再使用的固定资产,将其价值减少或清零,从而规范固定资产账务,保持资产负债表的真实和准确。
3. 资产减值测试处理:对于持有的废旧电力物资,企业需要定期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处理,即对废旧电力物资的账面价值与其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如果账面价值高于可变现净值,就需要进行资产减值处理,调整资产价值,减少资产净值。
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废旧电力物资的减值损失,规范资产价值,保护企业财务利益。
1. 废旧电力物资的可变现净值核算:废旧电力物资的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市场条件下,通过出售、报废、拆解或者回收等方式实现的价值。
企业需要对废旧电力物资的可变现净值进行核算,及时调整资产价值,保持资产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的一致性,规范资产负债表的真实和准确。
1. 废旧电力物资的减值风险:废旧电力物资的减值风险是指企业长期持有的废旧电力物资可能存在的价值下降和减值损失的风险。
美国废品管理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安达信在舞弊案中扮演不光彩的角色
废品管理公司的造假手段并不高明,之所以屡屡得逞,主要是其造假行为得到为之 审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配合和默许。安达信与废品管理公司的关系源远流长, 该公司1971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前,便已聘用安达信为其审计,直至2002年 安达信因安然事件丧失上市公司审计资格时,双方才终止审计聘约。除了从事年度 财务报表审计和季度财务报表审阅外,安达信还向废品公司提供许多重大的咨询服 务。截至1997年舞弊曝光止,废品管理公司历史上的每一位首席财务官(CFO)、首 席会计官(CAO)都曾是安达信的注册会计师。SEC对安达信的起诉状表明,20世纪90 年代,曾在安达信任职,后跳槽到废品管理公司担任重要会计与财务管理职务的多 达14人。 事实上,早在1988年,安达信就已经发现了废品管理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安达 信并没有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予以揭露,而是妥协让步,与废品管理公司的管理当 局达成了一份秘密协议。废品管理公司同意在未来10年“消化”累积的会计处理错 误、改变现行(错误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份长达四页的秘密协议,安达信称之为 “行动步骤”(Action Steps)。秘密协议详细列示了废品管理公司不适当的会计 处理并提出32项“必须”采取的步骤以更正这些错误处理。用安达信的话说,这样 可以“使废品管理公司的会计处理达到最低的可接受水平”。正是有了安达信的 “保驾护航”,废品管理公司才得以在相当长的期间内心安理得地掩饰其过去的财 务舞弊行为。
最后结局
作茧者终自缚。财务丑闻曝光后,损失惨重的投资 者在控告废品管理公司管理当局的同时,也将安达信列 为被告,安达信因此向投资者赔偿了2.2亿美元。监管 部门从安达信详细记录的审计底稿中,掌握了安迷信通 同舞弊的铁证,美国司法部曾经考虑以刑事罪起诉安达 信,后在双方律师的调停下,司法部发出了“下不为例” 的警告。在废品管理公司案件中,安达信审计底稿记录 详细,通同舞弊证据确凿,在诉讼过程中处于十分被动 的局面。或许是由于这个“惨重教训”的缘故,安达信 才会在安然事件曝光前夕,孤注一掷,销毁审计档案, 并最终以“妨碍司法罪”终结了自己89年的“光辉历 史”。
非法处置废旧物资引发的法律责任案例

普法简报公司法规部2016年10月30日非法处置工程废旧物资引发的法律责任【案例】2013年12月,胡某(中铁某项目仓库保管员)、陈某(个体户)分别商议盗卖收购中铁四局某项目仓库库存的60型工具钢轨、螺纹钢后,让废品收购站江某某、张某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钢轨系2012年8月以5453元/吨价格购买,至案发时仅使用了一年)的1800元/吨的价格三次拉运转移出60型工具钢轨787根,共计重量590余吨,价值289.1万元;以1500元/吨的价格,拉运转移出螺纹钢10余吨,价值3.4万余元。
江某某、张某拉运出的钢轨,二次以2000元/吨价格进行销赃;拉运的螺纹钢以1650元/吨价格进行销赃。
胡某、陈某共同获取赃款107.7万余元。
江某某、张某共同获取赃款11.95万元。
2014年3月18日,江某某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1300元/吨价格拉运转移出全新的轨道垫板8038块,重43.28吨,价值36.17万元,随后又以1500元/吨的价格销赃。
胡鹏、陈伟金获取赃款5.59万元,江某某获取赃款0.8万元。
案发后,追回轨道垫板2877块,15.86吨,发还中铁四局某物资管理中心。
综上,胡某、陈某、江某某参与盗卖中铁四局某财物价值为328.67万元;被告人张某参与盗卖中铁四局财物价值为292.5万元;被告人石某某非法收购赃物,价值为36.17万元。
被告人石某某于2014年5月22日自动投案。
江某某退缴赃款2万元,张某退缴赃款1万元。
请问:胡某与陈某的行为需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江某某、张某的行为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结合此案指出废旧物资管理和处置存在哪些风险?【解答】本案例主要强调的是废旧物资处置中的个人与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重点启发大家结合当前各项目废旧物资管理实际发掘存在的风险,提出解决方案或措施。
现对案例具体分析公布如下:一、法院审判结论:1. 被告人胡某身为中铁四局某项目工作人员,利用其仓库材料保管员职务之便利,与被告人陈伟金相互勾结,共同盗卖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巨大,二人均已构成职务侵占罪。
公司舞弊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舞弊手段,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公司舞弊案例为切入点,分析舞弊行为的法律后果,以期提高企业合规意识,维护市场公平正义。
二、案例简介(一)公司概况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甲公司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然而,在2018年,甲公司被曝出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
(二)舞弊行为经调查,甲公司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合同、虚增收入、隐瞒成本等方式,虚增了公司利润。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虚构合同:甲公司虚构与关联方的合同,将关联方支付的资金计入收入,从而虚增了公司利润。
2. 虚增收入:甲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了公司销售收入。
3. 隐瞒成本:甲公司通过虚构成本支出、推迟确认成本等方式,降低了公司成本,从而虚增了公司利润。
(三)舞弊后果甲公司舞弊行为被揭露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监管部门对其进行了处罚,包括罚款、责令改正等措施。
此外,甲公司股价应声下跌,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
同时,甲公司声誉受损,市场竞争力下降。
三、案例分析(一)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当依法披露信息,保证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二)舞弊行为定性根据上述法律依据,甲公司的舞弊行为可定性为以下几种:1. 财务造假:甲公司通过虚构合同、虚增收入、隐瞒成本等方式,虚增了公司利润,属于财务造假行为。
国企废旧物资违规处理案例

国企废旧物资违规处理案例
扬州江淮电气有限公司不正常运行废气治理设施案。
根据省生态环境厅对用电监控系统实时数据分析的通报,发现2021年1月18
日-19日,扬州江淮电气有限公司部分生产线废气治理装置疑似未与生产设施同步运行,总时长达15小时20分钟。
2021年1月19日,扬州市宝应生态环境局对该公司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经核实,该公司部分生产线生产时,负责处理尾气的装置风机因故障停运,部分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2021年4月19日,扬州市宝应生态环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对该单位作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并处罚款十五万元整的行政处罚。
原高邮市助剂厂涉嫌违法填埋危险废物案。
2020年10月,群众举报“反映原高邮市助剂厂非法填埋固体废物”。
扬州市高邮生态环境局联合公安部门和属地政府,对原高邮市助剂厂非法填埋固体废物情况进行调查,经核实,违法事实存在。
原高邮市助剂厂违法填埋固废的违法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九条“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环境保护标准要求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
”之规定。
2021年4月6日,扬州市高邮生态环境局以原高邮市助剂厂涉嫌非法倾倒危险废物3吨以上为由向高邮市公安局移送了案件线索。
2022年1月20日,高邮市检察院已就原高邮市助剂厂涉嫌污染环境案向如皋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美国废品管理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二、董事会原是一种平衡股东和管理层 两个权力极的协调机制,但在废品管理 公司,董事会却成为加剧权力不均的帮 凶,权力天平向哪一极倾斜,它也便跟 着向那侧靠拢。
三、趋炎附势的市场预期,是财务舞弊的催化 剂 《财富》感叹季报盈利数字强加给废品管理公 司的压力太大,且一旦没能满足预期,股价便 会遭“惩罚”。由于管理当局故步自封、抵制 改革,最终导致其不得不借助会计舞弊来美化 自身经营能力。
对审计的反思
• 3、除了从事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和季度财务 报表审阅外,安达信还向废品公司提供许 多重大的咨询服务,直接影响鉴证业务中 的鉴证对象信息,产生自我评价威胁。
对审计的反思
• 4、安达信的注册会计师与美国废品管理公 司发生雇佣关系,对其审计工作产生了产 生重大威胁
对审计的反思
• 5、早在1988年,安达信就已经发现了废品 管理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安达信并没有 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予以揭露,而是妥协 让步,与废品管理公司的管理当局达成了 一份秘密协议。
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案例表
会计师事务所
普华永道
总收入(亿 元)
27.55
排名
1
审计失败案例
G外高桥(海外高桥保 税区开发股份有限公 司)、中建材投资 美国山登公司、美国南 方保健公司会计造假、
安永
27
2
德勤
毕马威 安达信
24.99
24.35 —
3
4 5
科龙电器
施乐公司 美国废品管理公司、安 然石油天然气公司、世 截止:2008年底 界通信公司
美国废品管理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公司舞弊案关键词
• 美国废品管理公司、安达信
• 财务舞弊 • 舞弊的根源及反思 • 对审计工作的反思与启示
舞弊案例-废旧物资处置中的缺斤短两

海口一公司两名工作人员王某、黄某与废品收购公司人员李某进行勾结,利用监管废铁料过磅和填写废旧材料售让单的职务便利侵占公司价值7万余元废铁料。
王某是负责监管公司废铁料过磅的监磅员,黄某也是负责公司废旧材料过磅的司磅员,同时他还负责填写废旧材料售让单,两人联合串通海南某废旧贸易有限公司收料员李某进行舞弊。
王某在废铁料出售过程中不过磅或修改过磅单并删除电脑数据,再由李某运走。
据调查,2013年4月至7月间共发生二十次类似舞弊行为,其中有十三次采用修改过磅记录的方式作案。
李某去公司收购废铁料时,王某、黄某将过磅记录用U 盘拷贝出来,再用地磅的电脑主机将过磅记录改少,重新打印一份重量少于实际重量的过磅单,再根据过磅单填写废旧材料让售单,由负责过磅、监磅的黄某、王某等人签名,报领导审核后交给李某,李某按照过磅单上载明的重量到财务部缴纳货款后持过磅单及财务部盖章的废旧材料售让单将废铁料运出公司后出售。
另七次作案方式更为猖狂,李某在公司收购废铁料时,不经过磅及缴纳费用,直接将车开至门卫处,再由王某指使门卫放行,李某将废铁料运出公司后出售。
经统计,2013年4月至7月间,三人用上述方式将价值人民币70900元的废铁料侵占,所得赃款三人平分。
每周案例2015年1月第1期(总第148期)废旧物资处置中的缺斤短两>>案例回放企业风险管理· 内控方案建设· 专项管理提升(总第148期)>>案例评述在制造型企业中,废旧物资的回收处置属于高风险业务环节,对于他们来说,利用废旧物资处置的机会截流资金,私设“小金库”早已不算新鲜事。
在本案例中,监磅员与司磅员串通,通过修改过磅单或干脆不过磅的方式偷盗废旧物资,再由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同伙倒卖后三人均分赃款。
案件发生可谓环环相扣,值得我们分析的问题有三点:案件如何发生,舞弊行为是如何被发现,以及如何避免与防范。
一、案件如何发生1、过磅系统设置存在缺陷一般而言,对于过磅环节均应要求双人司磅,就这点而言,该公司确实设置了两人。
法律_舞弊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舞弊。
本文将以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为例,分析法律舞弊的成因、过程及法律后果,以期对相关企业和个人起到警示作用。
二、案件背景某上市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该公司在上市初期,业绩良好,股价持续上涨。
然而,从2010年开始,该公司财务报表出现异常,涉嫌财务造假。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收入、隐瞒成本、虚构资产等方式,虚增利润,欺骗投资者。
三、舞弊过程分析1. 舞弊动机该公司舞弊的主要动机是追求短期利益。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业绩,吸引投资者,该公司不惜采取虚假手段,虚增利润。
2. 舞弊手段(1)虚构销售收入: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销售发票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
(2)隐瞒成本:该公司通过虚增存货、虚构采购等方式,隐瞒成本,降低成本率。
(3)虚构资产:该公司通过虚构投资、虚构固定资产等方式,虚增资产。
3. 舞弊过程(1)制定舞弊计划:公司管理层制定详细的舞弊计划,明确舞弊目标、手段、时间等。
(2)实施舞弊:公司员工按照舞弊计划,虚构交易、伪造凭证、篡改财务报表等。
(3)掩盖舞弊:公司通过篡改审计报告、虚构审计证据等方式,掩盖舞弊事实。
四、法律后果1.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对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罚,包括罚款、撤销任职资格等。
2.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涉嫌构成职务侵占罪、欺诈发行股票罪等,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
3. 民事责任投资者可以向该公司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五、案例分析1. 舞弊成因(1)公司治理缺陷: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舞弊行为发生。
(2)道德风险:部分员工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采取舞弊手段。
(3)监管缺失: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监管力度不足,导致舞弊行为得以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年度会计实操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某公司废旧物资销售舞弊案例分析【2018年最新会计实务】【2018年年最新会计实务经验总结,如对您有帮助请打赏!不胜感激!】
20X3年初某集团某机器制造公司审计处在进行公司20X2年报审计中发现这样一个反常现象:公司20X1年、20X2年的民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563万元、5323万元,呈上升趋势;财务反映的废旧物资销售的数量分别是863吨、510吨,废旧物资销售的收入分别是78万元、45万元,呈下降趋势。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边角料等废旧物资应该与生产规模同比例增长或下降,为什么财务数据反映的却是不合理的趋势呢?审计处进行了重点审计,查出异常情况的背后是一起舞弊案件。
现物资处处长、综合室主任、仓库主任、废旧回收站站长、计划员等4人擅自决定出售、截留废旧物资数量81.5吨,款额91 200元,截至审计时,已经将私自出售和截留的销售收入私分50 605.80元(涉及63人,每人500元至2 000元不等),同时擅自决定降价销售废旧物资,造成损失1.4万元。
其舞弊的手法如下:
1.与租赁公司厂房的江苏个体经营者串通,擅自将废旧物资销售给没有此项业务来往、也没有签订合同的江苏个体经营者,并要求其将销售货款不交财务而直接交物资处;私自销售的废旧物资出门时,借江苏个体经营者的名义,由江苏个体经营者以自己在锻工房加工的少许产品掩盖,或以其加工的产品或废料需要出门为由,堂而皇之地将盗卖的废旧物资办理出门手续。
2.与签有合同业务的福建个体经营者截留收入,物资处处长要求福建个体经营者在销售废旧物资过程中,一部分销售的废旧物资款交财务,另一部分销售的废旧物资款截留下来,交到物资处作小金库。
私自截留出售废旧物资出门时,以部分销售的废旧物资办理出门手续,即以少量的废旧物资申报并取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