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肺通络平喘汤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的价值探讨

合集下载

清肺化痰平喘汤辅助治疗小儿哮喘痰热闭肺证

清肺化痰平喘汤辅助治疗小儿哮喘痰热闭肺证

清肺化痰平喘汤辅助治疗小儿哮喘痰热闭肺证王玉珏;孙永峰;杨华【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22(38)11【摘要】目的探究清肺化痰平喘汤辅治小儿哮喘痰热闭肺证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哮喘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数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

研究组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联合清肺化痰平喘汤治疗,对照组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

比较2组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症相关因子水平、肺部湿啰音及咳嗽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95.12%,39/41)优于对照组(82.93,34/41)(P<0.05);治疗2周后,2组中医证候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肺部湿啰音及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4、Ig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FN-γ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清肺化痰平喘汤辅助治疗痰热闭肺证哮喘患儿,有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总页数】4页(P1238-1241)【作者】王玉珏;孙永峰;杨华【作者单位】如皋市中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相关文献】1.清金平喘贴辅助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痰热闭肺证疗效观察2.清肺化痰逐瘀汤治疗儿童痰热闭肺证肺炎的疗效观察3.清肺化痰方辅助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影响4.清热宣肺化痰平喘汤治疗儿童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观察5.小儿清肺化痰咀嚼片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效果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析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冷哮)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分析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冷哮)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分析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冷哮)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喘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喘息、咳嗽、咳痰、哮鸣音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3%,对照组为76.27%,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平喘汤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临床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平喘汤;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在急性发作期具有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病情危重等特点[1]。

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通过缓解气道炎症来控制病情,治疗效果往往不甚满意。

我院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了中药平喘汤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1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无茶碱类药物过敏史或吸烟史,近1个月内未应用过激素类药物,近1周内未应用过茶碱类药物,近半个月内未发生过呼吸道感染。

同时排除肝肾、心肺功能不全者。

男63例,女55例,年龄22~74岁,平均(43.6±4.9)岁,病程2~20年,平均(10.2±1.5)年。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应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260),口服,2粒/次,每日3次,于饭后服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喘汤,方剂组成包括半夏、炙麻黄、炙苏子、炙款冬花各12g,杏仁、蝉蜕、白芍、茯苓、炒白术各15g,桂枝、地龙、五味子各10g,干姜9g,炙甘草、细辛各6g组成。

温肺平喘汤加味治疗哮喘77例疗效观察

温肺平喘汤加味治疗哮喘77例疗效观察
外用药 :煅 炉甘 石 20 g,冰片 3g,煅 人 中 白 10 g,枯 矾、儿 茶、珍珠粉各 5 g。共研 细 末 ,溃 疡 发作 期 每 天外 敷溃 疡 面 2次 。 1.2.2 对 照组 :发作 期服西地 碘片 0.8 g,3 0:/d含服 ;溶 菌 酶 片 2O mg,3 0::/d含 服 。 泼 尼 松 2.5—5 mg,2 0:/a,服 3~ 6 d。转移因子 1支 ,g生 地黄 10 g,石斛 10 g,熟地 黄 10 g,茵 陈 15 g,甘 草 10 g,乌梅 10 g。 阳虚 型:溃疡面 呈 白色 ,周 围未见 红肿 ,伴畏寒肢冷 ,便溏 ,舌苔 白腻 ,脉沉弱 。方用 附子 理 中汤 加减 :甘草 10 g,附子 5 g,干姜 1O g,党参 10 g,白术 10 g,黄芪 10 g,陈皮 10 g甘草 10 g。
[关键词 ] 哮喘 ;中医药 ;温肺平 喘汤 ;阳虚痰阻
笔 者 自2009年 4月 一2010年 11月用 自拟 温肺平喘汤治 疗哮 喘患者 77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77例 哮 喘 患 者 中,年 龄 16~74岁 ,平 均 49岁 ,其 中男 3l例 ,女 46例 ,病程 7 d~37年 ,平 均 18年 ;其 中伴有心血 管疾病 16例 ,自身免 疫性疾 病 4例 ,对 花粉 过敏 者3例 ,对冷 空气过敏者 7例 ,糖尿病 11例。
吉林 医学 2011年 8月第 32卷第 22期
温 肺 平 喘 汤 加 味治 疗 哮 喘 77例 疗 效 观 察
· 4653 ·
张光辉 (山东省 高青县 中医医院 ,山东 淄博 256300)
[摘 要 ] 目的 :观察温肺平 喘汤加味治疗哮喘 的临床疗 效。方法 :将 77例 患者 随机 数字表 法分为观 察组 39例 和对照组 38例 。观察组予 以温肺 平喘汤加味结合西药常规治疗 ;对照组予 以西 药常规治疗 。两组 患者平 均治疗 14 d,对治疗 前后 的临床 症 状体征进行评定 。结果 :观察组 临床痊愈率 、显效率均高于对 照组 ,两组疗效相比差异 有统计学 意义 (P<0.05)。结论 :温肺平 喘汤加味结合西药治 疗哮喘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温肺平 喘汤加 味能更好 的改善 咳喘等临床症状 。

宣肺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研究

宣肺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研究
冷 哮 , 冷 哮 的治法 当以宣 肺 平 喘 , 故 温化 寒痰 、 健脾 益 气 兼解 痉为 原则 。
与本 组 治 疗 前 比较 , P< . ; 00 与对 照 组 治 疗 后 比较 , 5 AP<00 。 同 。 .5 下
自拟 宣肺 平 喘汤 中炙麻 黄 宣肺 平 喘 , 夏 、 子 、 半 苏 降逆 化痰 , 升 一 降 , 肺 气通 畅 , 枝 、 姜 、 一 使 桂 干 细辛 温
1. ) 。 59 年 两组 资料差 异无 统计学 意义 ( 00 )具 有 7 P> . , 5
可 比性 。
1 治 疗方 法 . 2
治 疗组 采 用 自拟宣 肺平 喘汤加 减 : 炙
1 统计 学 处理 . 5
统计 学 意义
2 结 果
应 用 S S I. PS 1 0统计 软件 , 量 资料 计
用 …; 地龙 含有 较 丰富 的次黄 嘌 呤 , 中可分 离 出止 喘 从
治疗 组治 疗后 E S IE指 标改 善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 O 、 g P<
有效 成分琥 珀 酸 , 珀酸有 解痉 祛痰作 用 , 琥 患者 服后痰
液 稀 释而 易 咯 出 [ 蝉 蜕 内含 有 大 量 甲壳 质 、 、 分 ; 氮 灰 等 , 有 明显 的抗 惊厥 、 具 解热 、 痛与抗 过敏 作用 , 红 镇 对 细胞 膜有 一定 的保护 作用 ,从 而改善 红细胞 的带氧 功
予 宣 肺 平 喘 汤 I服 , 照组 予 复 方 甲 氧那 明胶 囊 ; 组 均 以 7 Y l 对 两 d为 1 疗 程 , 续 治 疗 3个疗 程 。 果 宣肺 平 个 连 结 喘 汤 在 改 善症 状 、 功 能指 标 、 低患 者 外 周 血 中的 嗜酸 性 粒 细 胞 及 血 清 免疫 球 蛋 白 E的 水 平 等方 面 均 明 显 肺 降 优 于 对 照 组 。 结论 宣 肺 平 喘 汤治 疗 支 气 管 哮 喘 急性 发 作 期 疗 效 确 切 , 本 兼 治 , 全 可靠 。 标 安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急性发作60例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急性发作60例临床疗效分析

程 (4天为一疗程 )。平 喘汤处方为 :桃仁 15g,僵蚕 10g,北杏仁 还可抗病 毒 ,增强 患者机体 的免疫力 ;全蝎 、炙麻黄 、僵 蚕可 以
15g,炙 麻 黄 1Og,川 穹 15g,百 部 15g,全 蝎 5gr21。
搜 风解痉 ,消 除气道痉挛 ,以达到降逆平 喘的 目的 ,麻黄 对支
学 分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 的支气 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加深 ,“久病人 络”,则会导致 肺 肾两 虚和摄纳失 常 ,同时还会
及 分级l】1,排除哺乳期及妊娠期患者 和可能造成 患者呼吸 困难 致使痰 壅与血瘀相互 影响 ,一旦 出现诱 凶 ,就会使 气道痉挛 ,
的其他疾病 。
进而发生 哮喘口1。肺部病变加深 ,会致使气机不畅 ,对外易于过
1-3观察 指标 和疗效评定标准
气 管还有扩 张作用 ,能够使 支气管平 滑肌松弛 和解 痉 川 芎
1.3.1观察 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主要症 状 、身体体征及 和桃 1=--=有 活血通络的作用 ,也可以让患者停止咳嗽平息哮 喘。
肺功能变化情况 。选用峰流速仪测定 PEF(最大呼气 峰流速 ); 此汤对于广大 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 ,不失为一剂 良方 。
北方药学 2014年第 11卷第 3期
79
.I】盏床 研 究 ·
中西 医结合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 6O例 临床疗效分 析
朱 正辉 (江苏省丹阳中医院 丹阳 212300)
摘要 :目的:分析 中西 医结合 治疗哮喘(即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 疗效。方法 :选取 2010年 7月 2013年 7月来我 院就 医 的支气管哮喘患者 60例 ,随机分 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 。两组 患者均采用西 医治疗哮喘的常规方法进行 医治 .治疗组加服 自拟平喘汤 ,共 3个疗程(每 个疗程为 4天 )。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要 症状和 身体体征 以及 PEF、EOS、IgE的变化 。结果 :治疗 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 于对照组 ,两组 间比较病 情缓 解率和 总有效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尸<0.05)。结论 :运用 中西 医结合治疗 支 气 管 哮 喘 有较 好 的 临床 疗效 关键 词 :中 西 医结 合 支 气 管 哮 喘 ,临床 疗 效

定喘汤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38例疗效观察

定喘汤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38例疗效观察

现 代 医 学 研 究 表 明 , 喘 汤 具 有 调 节 免 疫 失 衡 及 抗 呼 吸 道 合 定 胞 病 毒 作 用 , 降低 气道 高 反 应 , 加血 清 中IE IG水平 , 可 增 g、 g 对气 道 平 滑 肌 D, 体 作 用 而 松 弛 平 滑 肌 , 过 敏 [, 制 气 道 炎 症 , 受 抗 2抑 】 减轻
的疗效 。
气管 狭 窄 , 促 进 哮 喘 气 道 重 塑 『。 喘 汤 从 现 代 医 学 药 理 学 研究 可 ]定 】
除。
7 例 患 儿 均 选 自本 院 儿科 2 0 年 1 6 0 9 月至 2 0 年 1 月 住院 或 门 09 2 诊 患 者 , 有病 例 均 符 合 19 年 全 国 儿 科 哮 喘 防 治 协 作组 修 订 的 所 98
《 童哮 喘 诊 断 标准 》1 机 将 7 例 患儿 分 为 治 疗 组 ( 喘 汤 组 )8 儿 _随 l 。 6 定 3 例 , 中 男2 例 , 1 例 , 龄 2 岁 , 均 8 6 , 程 2 月 ~ 其 3 女 5 年 ~1 5 平 .岁 病 个
3 。 减 : 甚 加 百 部 、 杷 叶各 8 , 虚 甚 者 加 生 黄 芪 1g 党 参 g加 咳 炙 g气 5,
5 ; 虚甚 者 加 当归 5 阿 胶5 烊化 ; 虚加 生地 、 母 各 6 ; 虚 g血 g, g 阴 知 g阳 甚 者 合制 附 子 5 , g 肉桂 2 。 煎服 , g水 共煎 2 , 药汁 2 0 , 蜂 蜜 次 取 0 mL 加 少 量 , 日1 , 晚 分 服 ,d 1 疗 程 。4 疗 程 后 观 察 2 每 剂 早 3为 个 3" 组患 者
药 物 与 临 床
CI OEN EIL HA Rl DA NF GM C

中药降宣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

中药降宣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

中药降宣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经中药降宣平喘汤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分析。

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平喘患者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32例参照组与32例观察组,分别予以布地奈德、降宣平喘汤治疗,比对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相比于参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均较短,差异显著(P<0.05);相比于参照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较高,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时,实施降宣平喘汤治疗可加快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促进临床疗效提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降宣平喘汤;布地奈德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为支气管哮喘,发病群体以中老年为主,临床表现为反复性喘息,咳嗽等。

如果长期发作,极易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给患者心血管功能及呼吸功能带来严重影响。

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以平喘、抗炎为主,尽管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难以治愈[1]。

中医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中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显著效果。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支气管平喘,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平喘患者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32例参照组与32例观察组。

参照组19例男性,13例女性,最小年龄29岁,最大年龄61岁,中位年龄(47.17±7.62)岁,最短病史2年,最长病史12年,中位病史(6.98±1.72)年。

观察组18例男性,14例女性,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64岁,中位年龄(7.03±1.86)年。

纳入标准:①满足中西医关于支气管平喘相关诊断标准;②经X线片等检查均确诊;③患者及家属全部知晓研究内容,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②脏器功能严重不全;③研究药物过敏;④患有严重精神疾病。

研究内容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核。

统计学分析比对两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王晓燕主任医师治疗儿童哮喘经验总结

王晓燕主任医师治疗儿童哮喘经验总结

王晓燕主任医师治疗儿童哮喘经验总结(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王晓燕主任医师运用中医疗法,防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宣肺降气为先,缓解期扶正祛痰为要,稳定期固本扶正为纲,同时始终贯彻补肾纳气、理气活血化瘀之法,注重调摄,并配合“三伏加三九贴敷”及“传统穴位+神阕穴贴敷”,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王晓燕; 中医学家; 哮喘/中医药疗法; 哮喘/预防与控制; 补肾纳气; 理气活血;儿童哮喘是常见的肺系疾病,《幼科发挥·喘嗽》云:“或有喘疾,遭寒冷而发,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也。

”古人已经认识到本病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

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加之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生理病理特点,辨证施治更有其特殊性。

王晓燕主任医师为河南省及郑州市首届名中医,从医25个春秋,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小儿哮喘的防治,强调哮喘应以预防为主,在哮喘的分期治疗中既博采众家之长,又有自己独特的临床思路及学术见解,现将其有关经验介绍如下。

1 分期施治王晓燕主任医师将哮喘分为发作期、缓解期及稳定期。

发作期宣肺化痰,降气平喘,佐用敛肺之剂,宣散有法、收摄有度;缓解期扶正化痰,攻补兼施,攻不伤正,补不敛邪;稳定期固本扶正,调摄得当,防止复发。

哮喘乃外邪袭肺,肺失宣肃,肺气不利,引动伏痰而发,痰气交阻,气机不利,临症可见哮鸣、气喘、咳嗽、痰壅,故宣肺化痰、降气平喘为治疗的基本大法。

王晓燕主任医师根据寒热的不同,临床分别采用大、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配合三子养亲汤、二陈汤加减。

但咳喘之证本就耗伤肺气,日久不愈,其气更虚,再者化痰药物多偏温偏燥,与宣肺散邪之品配伍应用更伤肺气,肺气耗散无度则咳喘难平,故王晓燕主任医师每在宣散之中酌加五味子、乌梅、白芍等收敛之品,使肺气得收、卫表得固。

小儿哮喘发作经过治疗,症状减轻,稍咳、不喘、有痰,即进入哮喘的缓解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肺通络平喘汤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的价值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01T11:46:49.3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作者:李月洁
[导读] :通过临床观察宣肺通络平喘汤对小儿哮喘发作期治前后的变化,旨在探讨中药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的有效方剂。

李月洁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宣肺通络平喘汤对小儿哮喘发作期治前后的变化,旨在探讨中药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的有效方剂。

方法:按标准选择小儿哮喘发作期12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加用中药宣肺通络平喘汤治疗,疗程1周,观察评价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①治疗1周后综合疗效比较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Z=4.269,P=0.000);②治疗1周后中医临床疗效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Z=3.649,P=0.000);③治疗组在平喘起效时间、喘平时间、咳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宣肺通络平喘汤治疗哮喘发作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小儿哮喘发作期;寒热夹杂型;宣肺通络平喘汤;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bronehialasthma)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其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

虽然应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吸入治疗可望提高临床疗效,但由于惧怕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病人依从性很差。

特别是吸入皮质激素疗程长,技术要求高,小儿不易配合使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

因此,开发能有效控制气道炎症而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中药抗哮喘新药成为目前哮喘防治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药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取得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哮喘患者均来源于2016年9月—2018年6月间我院儿科及联合单位门诊及住院患儿。

共收集有效病例120例。

治疗组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男女比例为1.4:1。

年龄6~11岁,平均(7.69±1.247)岁。

发病时间为1~6年,平均(3.73±1.395)年。

对照组共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6~12岁,平均(7.76±1.395)岁。

发病时间为1~9年,平均(3.99±1.598)年。

两组在症状、体征、性别、年龄、病程分布、病情分布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执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辨证为寒热夹杂型哮喘。

主症:①哮鸣喘吼;②咳嗽气促;③吐痰色白或微黄。

次症:①鼻塞流涕,喷嚏;②咽红,舌红苔薄白或薄黄;③脉浮滑或细滑;④口渴;⑤大便干。

具备主症①、②或①、③及次症3项者为选择病例。

1.2.3病情严重程度诊断标准
参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

病情分度属轻、中度纳入病例。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宣肺通络平喘汤,药用:炙麻黄5g,杏仁6g,甘草3g,苏子10g,半夏10g,黄芩6g,紫菀6g,款冬花10g,僵蚕10g,地龙6g,辛夷10g,蝉衣9g,炙百部10g,麻黄根10g。

免煎颗粒(深圳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每日1剂,分2次,温开水冲服。

对照组口服美普清(盐酸丙卡特罗片,25μg/片)(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患儿3~6岁:每次12.5μg,每日2次;>6岁:每次
25μg,每天2次。

疗程1周,1周结束后评定疗效。

1.4观测指标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变化、平喘起效时间、完全平喘时间、咳止时间、痰化时间、啰音消失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时用配对t检验,如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主症总积分值比较
根据主症积分差值比较,两组治疗后第3天、第5天主症疗效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1周主症疗效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次症积分值比较
根据次症积分差值比较,两组治疗后第3天、第5天次症疗效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1周次症疗效对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值比较
两组主症、次症总积分的改善情况比较,治疗7天后症状体征疗效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7天后症状体征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F值=3.960,P=0.050)。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成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2],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3]。

目前西医疗法主要是抗炎、平喘,以便快速缓解症状,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是β2受体激动剂中吸入型药物。

支气管哮喘在中医类属于“哮喘”,内因素体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饮留伏于肺,成为哮喘之夙根,外因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
味以及嗜食酸咸。

发作期攻邪以治肺为主,分辨寒热以随症治之。

宣肺通络平喘汤由干姜,细辛,半夏,白芥,苏子,五味子,甘草,射干等药物组成,具有宣肺平喘,通络止痛,现代药理研究,宣肺通络平喘汤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具有多种机制[4]: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症状,并维持最轻症状,将肺功能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作用疗效持久。

本组数据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宣肺通络平喘汤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效果显著,疗效持久。

总之,宣肺通络平喘汤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效果显著,疗效持久,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30(5):26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62.
[3]李培武.中西医结合内科新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2(8):58-60.
[4]李仪奎,姜名英,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41,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