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化痰平喘药方
内科常用中成药--祛痰剂、止咳平喘剂

散
寒止Biblioteka 咳剂通宣理肺丸
解表散寒,
宣肺止咳
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
9
杏苏止咳颗粒
宣肺散寒,
止咳祛痰
风寒感冒,咳嗽气逆
苦杏仁、陈皮、紫苏叶、桔梗、前胡、甘草。
10
15
强力枇杷露
清热化痰,
敛肺止咳
痰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经久不愈、痰少而黄或干咳无痰;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枇杷叶、罂粟壳、百部、白前、桑白皮、桔梗、薄荷脑。
16
润
肺
止
咳
剂
养阴清肺膏
养阴润燥,
清肺利咽
阴虚燥咳,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地黄、玄参、麦冬、川贝母、牡丹皮、白芍、薄荷、甘草。
17
二母宁嗽丸
25
纳
气
平
喘
剂
苏子降气丸
降气化痰,
温肾纳气
上盛下虚、气逆痰壅所致的咳嗽喘息、胸膈满闷
炒紫苏子、厚朴、前胡、甘草、姜半夏、陈皮、沉香、当归。
26
七味都气丸
补肾纳气,
涩精止遗
肾不纳气致的喘促、胸闷、久咳、气短、咽干、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醋五味子、山茱萸(制)、茯苓、牡丹皮、熟地黄、山药、泽泻。
27
固本咳喘片
19
发
表
化
饮
平
喘
剂
小青龙合剂
解表化饮,
止咳平喘
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炙甘草、法半夏、五味子。
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①温化寒痰药主要品种和方剂温化寒痰药:药性温燥,具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作用,适用于寒痰,湿痰,所致的呛咳,气喘,鼻液稀薄,等。
主要品种有半夏,天南星,旋覆花和白前。
其中,半夏辛散温燥,降逆止吐显著;天南星燥湿祛痰,祛风解痉,消肿毒,本品燥湿之功烈于半夏,适用于风痰咳嗽,顽痰咳嗽及痰湿壅滞等,为祛风痰的主药,常用于癫痫,口眼歪斜,中风口紧,四肢痉挛等。
旋覆花降气平喘,用于咳嗽气喘,气逆不降等。
温化寒痰方:主要有二陈汤,二陈汤组方为制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主治湿痰咳嗽,呕吐,腹胀。
②清化热痰药主要品种和方剂清化热痰药:药性偏于寒凉,具有清热化痰作用,适用于热痰郁肺所引起的呛咳气喘,鼻液粘稠等。
主要品种有贝母,瓜蒌,桔梗,无花粉和前胡。
其中贝母止咳化痰,清热散结,止咳化痰,用于痰热咳嗽,瓜蒌能清热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液粘稠等。
桔梗宣肺祛痰,长于宣肺而疏散风邪,为治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咳嗽,咽喉肿痛等的常用药。
无花粉能清肺化痰,长于治肺热咳嗽,肺虚咳嗽,胃肠燥热或痈肿疮毒。
清化热痰方:主要有麻杏石甘汤。
组方为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功能辛凉泄热,宣肺平喘,主治肺热气喘,证见咳嗽喘急,发热有汗或无汗。
是治疗肺热气喘的常用方剂。
③止咳平喘药主要品种和方剂止咳平喘药:具有止咳,平喘作用,主要品种有杏仁,款冬花,百部,枇杷叶,紫菀和白果。
其中杏仁性苦,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本品苦泄降气,能止咳平喘,主要用于咳逆,喘促等证。
杏仁-麻黄可用于外感风寒咳嗽,配桃仁,火麻仁等,润燥滑肠。
款冬花为治咳嗽之要药,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能润肺止咳,对新久咳嗽均有疗效,枇杷叶常用于肺热咳嗽。
止咳平喘方:主要有止咳散和苏子降气汤。
止咳散组方为荆芥,桔梗',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功能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主治外感咳嗽。
证见咳嗽痰多,日久不愈。
【推荐】常用方剂——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推荐】常用方剂——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凡能消除痰涎,减轻或制止咳喘的药物,叫做止咳化痰平喘药;以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止咳化痰平喘方。
咳嗽、气喘与痰涎在病机上常有密切关系,咳喘多挟痰,痰多常致咳喘。
因此,临床上止咳化痰平喘药常相互配伍使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味,大多辛、苦、甘。
辛能开郁散结;苦能降气平喘;甘能润肺止咳。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本类药物主要归肺脾两经。
接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不同性能,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及止咳平喘药三类。
本类药物伍用时,外感咳喘者合解表药;虚劳咳喘者合补益之品;咳嗽伴咯血者不宜用强烈温燥化痰药;麻疹初起者不宜温敛止咳之品。
(一)止咳化痰平喘药半夏《本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
别名:闹狗蛋,三步跳,地八豆等。
处方用名:制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半夏曲。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与应用:1.寒性湿痰咳喘之证。
常伍用陈皮、茯苓、甘草等。
2.痰湿阻滞,停饮犯胃所致之呕逆。
伍用生姜、茯苓;胃热呕吐,加黄连、竹茹;妊娠呕吐合灶心土、白术、茯苓。
3.痰热互结所致胸脘痞闷、结胸证。
常合用黄连、黄芩、瓜萎、干姜。
用量:3-9克。
禁忌: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反乌头。
参考资料:半夏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γ氨基丁酸、黑尿酸、生物碱等有效成分。
尿黑酸为半夏刺激性物质,γ氨基丁酸有临时降压作用,半夏能抑制呕吐中枢,有止吐作用;还有祛痰、镇咳、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生半夏毒性较大,炮制后仍有一定毒性。
瓜萎《别录》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瓜萎的成熟果皮及种子。
别名;瓜萎皮、全瓜萎、瓜萎仁、括萎。
处方用名:瓜萎、全瓜萎、瓜萎仁、瓜萎皮。
药用部分:成熟果实。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化痰、宽中散结、润肠通便。
主治及应用1.肺热咳嗽,痰黄稠难咳出;肺痈咳吐脓血。
常用止咳化痰中药方有什么

常用止咳化痰中药方有什么受到秋燥、秋凉的影响,不少人有咳嗽痰多的症状。
这时中医该怎么治疗好呢?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常用止咳化痰的中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常用止咳化痰的中药方1.麦门冬汤《金匮要略》组方:麦冬25克半夏15克粳米15克大枣3枚人参10克甘草10 克 (人参可单煎同服)适应症:用于气滞虚症的少阳病,伴有痉挛性咳嗽病症如急慢性喉炎,急慢性友气管炎,肺炎、喘息,百日咳、肺结核、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脑溢血、妊娠咳嗽等。
方解:麦冬味甘、有滋润作用,可将上逆之气引而下行;半夏有理气作用,人参、半夏、半夏协同、有润燥解燥作用;甘草利气调味;大枣润胸、缓解逆之气;粳米补虚润胃。
药物功效:麦冬为滋阴药,半夏为化痰药,具有止呕和镇咳。
2.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组方:麻黄15克甘草10克 (先煎麻黄后入甘草)(避风寒)适应症:用于喘息发作,并呼吸困难时顿服。
对于咳喘呼吸困难者施用。
效果很好,亦可用于喘息并胸闷胀者。
方解:麻黄止咳止喘;甘草调味,协同止咳利痰。
药物功效:麻黄为止咳平喘药,治咳喘病的简便良方对支气喘息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有良的疗效。
3.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方:半夏15克麻黄10克芍药10克甘草10克桂枝10克细辛10克干姜10克五味子10克(麻黄入先煎)适应症:用于胸中,心下因水毒和寒邪所致引起的咳喘、浮肿。
流感、支气管炎、喘息、肺炎、温性胸膜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以及急慢性肾炎和过敏性鼻炎等。
方解:麻黄、桂枝解表证、桂枝抑制水毒上冲,麻黄治咳喘;细辛干姜、半夏去胃内积水、芍药和五味子平喘;甘草调和诸药。
药物功效:麻黄为固表止喘药、半夏为化痰、桂枝温中药,细辛为解表药。
4.神秘汤《外如秘要》组方:麻黄15 杏仁15 厚朴15 陈皮15 甘草10 柴胡10 苏叶10 适应症:用于呼吸困难痰少而兼有气郁的支气管喘息。
方解:麻黄发汗;祛风寒;治喘息;杏仁和麻黄协同;治风痰咳喘;陈皮顺气逐痰;厚朴利气镇静,兼痉治喘、苏叶去风寒解表;厚朴下气;柴胡祛表里之热,祛胸胁之邪、消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解郁顺气。
止咳化痰平喘药方PPT课件

温肺祛寒 燥湿化痰 清化热痰 清肺润燥
宣肺降气 止咳平喘
三、温化寒痰药
药性温燥,具有温肺祛寒、燥湿 化痰作用的药物,叫做温化寒痰 药。其性燥烈,阴虚燥咳、热痰 壅肺等慎用。 适应证 寒痰、湿痰之啌咳气喘, 常与燥湿健脾药配伍。
5
1 半夏 辛,温。有毒。入脾、胃经。
燥湿化痰 为治寒痰、湿 痰之要药。配陈皮、茯 苓、甘草(二陈汤)。 降逆止呕 为降逆止呕之 要药,常与生姜同用。 消肿止痛 外用治疮黄肿 毒,半夏末、鸡蛋白调 敷乳疮。 宽中消痞 治肚腹胀满。
17
2 百部
甘、苦,微温。有小毒。入肺经。
润肺止咳 新久咳嗽均可用之。
杀虫灭虱 20%的醇浸液,或 50%水浸液。
18
3 紫菀
辛、苦,温。入肺经。
下气化痰止咳 为止
咳的要药。适当配伍 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 的咳嗽。
19
4 款冬花 辛,温。入肺经。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为治咳嗽要药,可用于 多种咳嗽。
31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1 二陈汤
湿痰咳嗽。证见咳嗽痰多、色白、 舌苔白润。
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32
温脾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
理气燥湿,芳香醒脾,使气顺 痰消。痰之生,由水湿之不运; 液之聚,因气机之不顺。
利水健脾,使湿从小便而去。 “脾无留湿不生痰,脾为生痰 之源”,“湿无所聚,则痰无 由生”。 调和诸药,和中补脾,润肺止 咳。
6
2 南星
7
苦、辛,温。有毒。入肺、肝、 脾经。
燥湿祛痰 用于风痰咳嗽、 顽痰咳嗽、痰湿壅滞。 祛风解痉 为祛风痰之要 药,常用于癫痫、口眼 歪斜、中风口紧、全身 风痹、四肢痉挛、破伤 风等,常配半夏、白附 子。 消肿止痛 外用于疮黄肿 毒。
29个清热化痰中药方剂

29个清热化痰中药方剂方剂一定喘汤规范名:千金定喘汤(《寿世保元》卷三)。
出处:《扶寿精方》处方:白果21枚(去壳,炒黄色,分破),麻黄, 款冬花, 桑皮(蜜炙)各9克, 苏子6克,法制半夏(如无,甘草煎汤,泡七次)9克, 杏仁(去皮、尖),黄芩(微炒)各4.5克, 甘草3克。
炮制:上药锉碎。
主治:宜肺平喘,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壅肺,哮喘咳嗽,痰稠色黄,胸闷气喘,喉中有哮鸣声,或有恶寒发热,舌苔薄黄,脉滑数。
现用于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
用法用量:用水45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服150毫升,不拘时,徐徐服之。
备注:方中麻黄宜肺平喘,白果敛肺定喘,一开一收为君;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为臣;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为佐;甘草调和诸药,兼以润肺为使。
合而用之,共成宜肺平喘,化痰泄热之功。
方剂二猴枣散出处:方出《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名见《古今名方》处方:猴枣12g,羚羊角3g,月石3g,沉香3g,青礞石3g,川贝母6g,天竹黄6g,麝香1.2g。
炮制:上为末,混匀。
主治:清热化痰,镇痉开窍。
主治小儿急惊风,四肢抽搐,痰多气急,发热烦躁,喉间痰鸣。
用法用量:每服0.3-0.6g,开水送下。
方剂三涤痰丸出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处方:大黄5斤,炒黑丑1斤8两,黄芩1斤8两。
炮制:上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斤丸药用百草霜1两,煅金礞石粉2两,桃胶2钱化水上衣。
主治:清热化痰,开瘀化痞。
主治痰火瘀结,气急疯痫,湿热咳嗽,喘满胸闷,痰涎壅盛,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每服2钱,开水送下。
方剂四宁神丹出处:《丹溪心法》卷四处方:天麻、人参、陈皮、白术、归身、茯神、荆芥、僵蚕(炒)、独活、远志(去心)、犀角、麦门冬(去心)、酸枣仁(炒)、辰砂(另研)各15克,半夏、南星、石膏各30克,甘草(炙)、白附子、川芎、郁金、牛黄、珍珠各9克,生地黄、黄连各15克,金箔30片。
一种止咳化痰的中药配方

一种止咳化痰的中药配方中药配方:止咳化痰颗粒【组方】1.桔梗(10克):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
2.杏仁(10克):可润肺止咳、化痰散结。
3.麦冬(15克):有清热滋阴、润燥止咳的功效。
4.百部(10克):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作用。
5.柴胡(10克):可疏肝理气、消炎止痛,对咳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6.剑花(15克):可祛寒止咳、化痰散结。
7.橘红(10克):有宽肺止咳、散痰的作用。
8.苏子(10克):能平喘化痰、开窍醒神。
9.椎盖(10克):可温肺平喘、化痰止咳。
【制备方法】1.将上述药物清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煎煮后滤去渣滓。
2.将药液重新放入锅中加热,直至水分蒸发至原有量的一半。
3.将煎煮好的药液趁热加入适量的蔗糖,搅拌均匀。
4.待药液冷却后,用纱布过滤,将颗粒分装入密封袋中,并储藏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保存备用。
【服用方法】1.成年人每次服用10克,幼儿每次服用5克。
2.将颗粒溶于温开水中,搅拌均匀后饮用。
3.每日3次,每次空腹服用。
【注意事项】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儿童、孕妇及患有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疾病等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功效】1.桔梗: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咳嗽引起的不适。
2.杏仁:可润肺止咳、化痰散结,缓解喉咙干痒、痰多等症状。
3.麦冬:有清热滋阴、润燥止咳的功效,对于因痰热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百部: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作用,特别适用于痰多引起的喉咙疼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5.柴胡:可疏肝理气、消炎止痛,对咳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同时具有调节情绪的功效。
6.剑花:可祛寒止咳、化痰散结,对于因风寒引起的咳嗽效果明显。
7.橘红:有宽肺止咳、散痰的作用,对痰多、痰粘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8.苏子:能平喘化痰、开窍醒神,可缓解咳嗽、喘息等不适感。
9.椎盖:可温肺平喘、化痰止咳,对于因寒凝引起的咳嗽效果明显。
【适用症状】适用于由咳嗽、咳痰等引起的不适症状,包括但不限于:1.咳嗽频繁,喉咙干痒无力。
炙甘草汤清热解化痰

炙甘草汤清热解化痰炙甘草汤是一种中医药方,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润燥化痰的功效。
它的制作原料包括甘草、杏仁、茯苓和生姜,具有舒缓喉咙不适、化痰止咳的作用。
本文将从原料介绍、制作方法、功效与适应症等方面,对炙甘草汤进行全面阐述。
一、原料介绍炙甘草汤的主要原料是甘草。
甘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喉咙疼痛、痰多咳嗽等症状。
此外,炙甘草汤还加入了杏仁、茯苓和生姜。
杏仁味甘、性温,具有润肺化痰的功效。
茯苓味甘、性微寒,有利水利湿的作用。
生姜味辛、性温,可发散寒邪,促进药效的发挥。
二、制作方法1. 准备适量的甘草、杏仁、茯苓和生姜。
2. 将甘草、杏仁、茯苓浸泡在适量的清水中,浸泡时间为20分钟至1小时。
3. 生姜切片备用。
4. 将浸泡好的药材与生姜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水。
5. 将药材煮沸后,改为小火煎煮30分钟,待药液变浓后即可关火。
6. 捞出药渣,留下煎煮好的炙甘草汤。
7. 将炙甘草汤倒入杯中,稍加冷却后即可饮用。
三、功效与适应症炙甘草汤主要具有清热解毒、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它适用于以下症状:1. 喉咙疼痛:炙甘草汤能够舒缓喉咙不适,减轻疼痛感。
2. 痰多咳嗽:炙甘草汤能够化痰止咳,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痰液。
3. 干咳少痰:炙甘草汤中的甘草成分有润肺的作用,适合用于干咳少痰的症状。
4. 咽喉肿痛:炙甘草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减轻咽喉肿痛的症状。
四、注意事项1. 个体过敏:个别患者可能对炙甘草汤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有不适应立即停用。
2. 儿童慎用:儿童对某些药物成分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因此需慎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孕妇禁用: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炙甘草汤,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4. 保持适量:炙甘草汤的饮用量应适量,不宜过量,以免引起不适。
总结:炙甘草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药方,具有清热解毒、润肺化痰的功效。
它的制作方法简单,搭配的药材易于取得。
炙甘草汤适用于喉咙疼痛、痰多咳嗽等症状,但需要注意个体过敏和特定人群的禁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2020/6/11
5 苏子
辛,温。入肺经。
降气祛痰,止咳 平喘
润燥滑肠 可用于 肠燥便秘,配火 麻仁、瓜蒌仁、 杏仁等。
20
2020/6/11
六、寒性止咳药
肺热咳嗽
21
2020/6/11
1 马兜铃 苦、微辛,寒。入肺、大肠经。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
2020/6/11
3 旋覆花
苦、辛、咸,微温。入肺、大 肠经。
降气平喘 用于 咳嗽气喘,合苏 子等同用。
消痰行水 治胸 膜炎,合郁金; 配桔梗、桑白皮、 半夏、瓜蒌仁治 痰饮蓄积之咳喘 多痰。
7
2020/6/11
4 白前
辛、甘,微温。入肺经。
止咳平喘 凡肺气壅塞,痰多 之证均可用之。
偏寒者 配紫菀、半夏; 偏热者 配桑白皮、地骨皮 外感咳嗽 配荆芥、桔梗、陈 皮(止嗽散)。
1
2020/6/11
一、止咳化痰平喘药概述
主要功能 多具有化痰、宣肺、降气、平 喘、止咳的作用。部分药物兼有燥湿、 软坚、润肺、散风、利水的功能。 配伍(依据病因)
外感风寒 配合辛温解表药; 外感风热 配合辛凉解表药; 虚劳 配合补养药
2
2020/6/11
二、分类
化痰药
止咳平喘药
3
温化寒痰药 清化热痰药 温性止咳药 寒性止咳药 平喘药
16
2020/6/11
2 百部
甘、苦,微温。有小毒。入肺经。
润肺止咳 新久咳嗽均可用之。
杀虫灭虱 20%的醇浸液,或 50%水浸液。
17
2020/6/11
3 紫菀
辛、苦,温。入肺经。
下气化痰止咳 为止
咳的要药。适当配伍 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 的咳嗽。
18
2020/6/11
4 款冬花 辛,温。入肺经。
一、止咳化痰平喘药概述
定义 凡具有祛痰或化痰作用的药物称为
化痰药;能制止或减轻咳嗽和气喘的药 物叫做止咳平喘药。
治痰之要 一般咳嗽、气喘与痰涎在病机
上有关。咳嗽、气喘多伴有痰;痰多必 致咳嗽、气喘。“治咳嗽者,治痰为先, 治痰者,下气为上”。“善治痰者,不 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亦随气而 顺矣”。故治痰之要在于调气。
温肺祛寒 燥湿化痰 清化热痰 清肺润燥
宣肺降气 止咳平喘
2020/6/11
三、温化寒痰药
药性温燥,具有温肺祛寒、燥湿 化痰作用的药物,叫做温化寒痰 药。其性燥烈,阴虚燥咳、热痰 壅肺等慎用。
适应证 寒痰、湿痰之啌咳气喘, 常与燥湿健脾药配伍。
4
2020/6/11
1 半夏 辛,温。有毒。入脾、胃经。
清热散结 浙贝母长于清火 散结,适用于瘰疬痈肿, 多配清热散结、凉血解毒 药。配天花粉、连翘、蒲 公英、当归、青皮等治乳 痈肿痛。
10
2020/6/11
2 瓜蒌
甘,寒。入肺、胃、大肠经。
清热化痰 用于肺 热咳嗽。
润肠通便 用于粪
便燥结,配火麻 仁等。
散结消肿 乳痈初 起,配蒲公英、 乳香、没药。
11
肺热咳嗽、痰多喘促 单用或配 桑白皮、黄芩、杏仁。 肺虚有热、咳嗽 配杏仁、牛蒡 子、阿胶等。 肺燥咳嗽、鼻流脓涕 配蛤蚧、 苏子、知母、白药子等。
22
2020/6/11
2 枇杷叶 苦,平。入肺、胃经。
清泻肺热、化痰止咳
治肺热咳喘,配黄连、桑白皮。 治肺燥咳嗽,蜜炙本品。
清胃热、和胃降逆止呕
23
2020/6/11
8
2020/6/11
四、清化热痰药
凡药性偏于寒凉,以清化 热痰、清肺润燥为主要作 用的药物,叫做清化热痰 药。 适应证 痰热咳喘。
9
2020/6/11
1 贝母
川贝 苦、甘。微寒。 浙贝 苦、寒。均入心、肺经。
止咳化痰 用于痰热咳嗽。 川贝母偏于治痰少、阴虚 或肺燥咳嗽,配杏仁、紫 菀、款冬花、麦冬等用于 久咳。
3 桑白皮 辛,微寒。入肺、膀胱经。
泻肺平喘 治肺热咳喘。 行水消肿 治水肿、脚气、小 便不利等。
24
2020/6/11
七、平喘药
气喘
25
2020/6/11
辛、苦,大寒。入肺、膀胱、大
1 葶苈子 肠经。
祛痰定喘、下气行水 气 下则喘平,水行则痰去。 肺热喘促,配板蓝根、 浙贝母、桔梗、甘草 (清肺散)。
疏散风热 配薄荷、牛蒡 子、桔梗用于治风热咳 嗽。
14
2020/6/11
五、温性止咳药
肺寒咳嗽
15
2020/6/11
1 杏仁
苦,温。入肺、大肠经。
止咳平喘 主要用于咳
逆、喘促,配麻黄、 石膏、甘草(麻杏甘 石汤)治肺热气喘。
润肠通便 配桃仁、火
麻仁、当归、生地、 枳壳治老弱幼畜肠燥 便秘或产后便秘。
28
2020/6/11
4 麻黄
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蜜 炙麻黄 利水消肿
泻肺气之闭,行膀胱之 水 用于实证水肿、胀满 喘急、小便不利等。
26
2020/6/11
2 白果
甘、苦、涩,平。有小 毒。入肺经。
敛肺定喘 用于久病、肺虚引 起的咳嗽。
除湿 用于湿热、尿白浊,配 黄柏、芡实等。
27
2020/6/11
3 洋金花 辛,温。有毒。入肺经。
止咳平喘、镇痛 慢性气喘、 咳嗽气逆、寒湿痹痛等。可 作为麻醉药。
2020/6/11
4 桔梗
13
苦、辛,寒。入肺经。
宣肺祛痰 长于宣肺、 疏散风邪,为外感风寒 或风热引起的咳嗽、咽 喉肿痛常用之药。配葶 苈子、贝母、板蓝根、 甘草(清肺散)治肺热 咳喘。 消肿排脓 用于肺痈、 疮黄肿毒。
2020/6/11
5 前胡 苦、辛,微寒。入肺经。
降气祛痰 用于肺气不降
3 天花粉 苦、酸,寒。入肺、胃经。
清肺化痰 用于肺 热燥咳、肺虚咳嗽、 胃肠燥热或痈肿疮 毒等,配麦冬、生 地。
养胃生津 用于热 证津伤口渴,配生 地、芦根等。
本品为瓜蒌之根。
12
瓜蒌皮 清热化痰 而润肺止咳 瓜蒌仁 偏于润肠 通便; 瓜蒌根 偏于生津 润肺 全瓜蒌 既清化热 痰,又润肠通便。
燥湿化痰 为治寒痰、湿 痰之要药。配陈皮、茯 苓、甘草(二陈汤)。
降逆止呕 为降逆止呕之 要药,常与生姜同用。
消肿止痛 外用治疮黄肿 毒,半夏末、鸡蛋白调 敷乳疮。
宽中消痞 治肚腹胀满。
5
2020/6/11
2 南星
6
苦、辛,温。有毒。入肺、肝、 脾经。
燥湿祛痰 用于风痰咳嗽、 顽痰咳嗽、痰湿壅滞。 祛风解痉 为祛风痰之要 药,常用于癫痫、口眼 歪斜、中风口紧、全身 风痹、四肢痉挛、破伤 风等,常配半夏、白附 子。 消肿止痛 外用于疮黄肿 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