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重点知识归纳比较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各个历史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高中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
知识。
一、古代史知识点:
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建都镐
京(今西安)。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周朝晚期的历史时期,战国时期是中
国历史上的一段时间,强国争霸,百家争鸣。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统一全国,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开创了汉武帝时代。
二、近代史知识点:
1. 清朝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乾盛世和两
次鸦片战争。
2.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了民国,二次革命爆发。
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军,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以上是高中历史知识点的一个简单归纳,希望对大家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愿同学们能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进步,了解和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振兴中华。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的兴衰2. 诸子百家3.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流派4. 大禹治水、尧舜禹5. 青铜器文化6. 周公制礼、九家制度7.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列国时代的外交政策8. 法家思想和秦始皇的统一战国六国9. 汉初政治制度、汉武帝时期的改革10. 汉朝的丝绸之路和汉帝国的疆域拓展11. 汉唐的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12. 汉唐的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13. 唐朝的外交政策和外国使者14. 唐代的经济繁荣和封建特色15. 唐宋交替的原因和特点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明清社会经济2. 明清科技文化3. 清初历次政治改革和反清复明运动4.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5.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6. 辛亥革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7.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8. 四·一二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9.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10. 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12. 文革和改革开放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4. 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15. 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影响三、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1. 古代近东的文明2. 希腊罗马的文化、哲学、政治和军事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力4. 巴黎公社和社会主义运动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6.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历史7. 威玛共和国和纳粹党的兴起8. 意大利法西斯和墨索里尼的统治9. 西班牙内战和弗朗哥的政权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11. 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的背景12. 全球化和国际关系13. 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发展14. 美苏冷战和平竞争的特点15. 中东问题和国际反恐合作以上就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虽然知识点众多,但只要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和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就能够很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一歷史知識點歸納(一)1、英法關係(1)18世紀英法之間為爭奪歐洲霸權和在印度、北美的殖民地發生戰爭。
結果法國戰敗,丟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2)法國*和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同拿破崙爭奪歐洲霸權,最後英國打敗法國。
(3)在1777年北美獨立戰爭取得薩拉托加大捷後,法國援美對英作戰。
(4)1814~1815年參加維也納會議,通過限制法國,保持歐洲均勢等決議,英國還奪得了許多原屬法國的海外殖民地。
(5)1853~1856年英法聯合同俄國進行克裏米亞戰爭,結果打敗俄國。
(6)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對付共同敵人德國,維護自身利益,英法組織包括俄國在內的"三國協約"集團。
(7)一戰期間,英法聯合在西線對德作戰,並最後取得戰爭勝利。
(8)戰後在巴黎和會上,法國極力想削弱德國,英國則奉行歐洲"均勢",反對過分削弱德國,英法產生矛盾。
(9)戰後初期,英法共同操縱國聯,都反對美國插手歐洲事務。
二三十年代在德國賠款問題和法國安全問題上,兩國意見分歧;30年代面對法西斯侵略擴張,採取綏靖政策。
(10)二戰期間,兩國共同實施敦刻爾克撤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共同對敵。
(11)二戰後兩國共同接受美國馬歇爾計畫援助,加入北約。
現在兩國都是歐盟成員國。
高中必修一歷史知識點歸納(二)1、反法同盟(1)1793年春,英國糾合普、奧、意、西等國以法國處死路易十六為藉口,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
1898年,英國組織第二次反法同盟。
拿破崙帝國時期,英、俄、奧等國又先後組織第三次到第七次反法同盟,對法戰爭。
(2)反法同盟對法國的戰爭,前期主要是干涉法國革命,維護法國的封建統治秩序,後期的戰爭既有干涉法國革命維護歐洲封建統治秩序的一面,又有英、俄等歐洲國家與法國爭奪歐洲霸權的一面。
2、“神聖同盟”和“四國同盟”(1)組織演變和使命:1815年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倡議,俄、普、奧三國成立“神聖同盟”。
高中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高中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夏朝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社会王朝。
2.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国纷争最为激烈的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等。
3. 秦朝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中央集权国家,普遍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行的郡县制、秦朝的法律制度等。
4. 汉朝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统一的大一统王朝,是农业文明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繁荣、文化繁荣。
5. 三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以魏、蜀、吴三国鼎立为特点。
著名的三国演义即以此为背景。
二、中国近代史1. 清朝的衰落: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清朝的统治开始衰落,外国列强入侵中国,爆发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开始觉醒。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一次革命,推翻了清朝的满清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3. 抗日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史中抵抗日本侵略的一次伟大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时间的抵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4.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国家行列。
三、世界历史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以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为基础,独特的宗教、艺术、建筑等广受赞誉。
2. 希腊古城邦:希腊古城邦是欧洲古文明的重要基石,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伟大的思想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3. 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之一,建立了广阔的疆域,卓越的法律制度、建筑艺术等为后世所称道。
4. 欧洲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历史的黑暗时期,教会至上的统治、封建制度的盛行,但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化、艺术成果。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历史课程是中国中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对于深入理解历史发展的基础和细节十分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对高中历史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古代史古代史是高中历史中的第一部分,包括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中国古代文化三个内容。
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有两个主要的分界线,分别是从传说时代到夏商时期的三代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
(2)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时代,其中秦代是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同时还需要注意了解汉代的科技、文化和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3)三国时期到明朝晚期。
这个阶段内,需要重点了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历史事件和发展。
在学习世界古代史时,需要具体了解欧洲文明受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以及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同时,古代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崛起、疆域的扩张,以及其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也需要学习。
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时,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如儒、释、道三教的思想发展,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昆曲、京剧等传统艺术形式,以及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
2、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是高中历史的第二部分,主要涵盖了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这两个方面。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阶段:(1)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这一阶段中国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和甲午战争等事件。
(2)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统治,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社会中的进步。
(3)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
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宣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进一步走向了现代化。
在学习世界现代史时,需要重点了解欧洲的现代化和工业化,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和联合国的成立等相关内容。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重点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重点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了解人类早期活动,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重要文化遗址。
2. 古代文明:掌握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
3. 希腊罗马文化:熟悉古希腊城邦制度、希腊哲学、罗马法律体系以及基督教的兴起。
4. 丝绸之路: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封建社会:掌握封建制度的形成、特点及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 宗教改革:了解中世纪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包括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
3. 伊斯兰文明:学习伊斯兰教的起源、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其对中世纪世界的贡献。
4. 中国古代朝代:熟悉唐、宋、元等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理解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和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2. 工业革命:掌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法国大革命:学习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拿破仑帝国的兴衰。
4. 世界殖民扩张:了解19世纪的殖民扩张及其对被殖民地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5. 两次世界大战:熟悉一战和二战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6. 中国近代史:掌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重要事件。
四、现代世界历史1. 冷战:理解冷战的起源、过程和结束,以及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对世界的影响。
2. 亚洲的崛起:学习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崛起。
3. 全球化:了解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4. 信息革命:掌握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变革作用。
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2. 历史研究方法:学习如何运用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
3. 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古代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主要包括夏、商、周三个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因为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说时期,所以夏朝的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中期的商高宗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鼎盛时期。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周文王建立了周朝,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封建制度,自此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2. 埃及古代文明埃及古代文明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埃及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其遗迹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埃及古代文明以其卓越的建筑和雕塑艺术而闻名世界。
3. 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美索不达米亚位于现在的伊拉克、叙利亚和伊朗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文字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国家制度的地区之一。
4.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是世界上四大古代文明之一。
印度古代文明以其宏伟的建筑和宗教文化而闻名于世。
印度古代文明中的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等宗教影响了整个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
5. 美洲古代文明美洲古代文明主要包括玛雅文明、印加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等。
这些文明在建筑、农业、手工业和宗教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6. 中东古代文明中东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和波斯文明。
这些文明在文字、农业、商业以及文化和宗教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世纪欧洲1. 罗马帝国和基督教的传播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伟大的帝国之一,其疆域曾经延伸到整个地中海地区。
罗马帝国的崩溃导致了欧洲的黑暗时代,而基督教的传播则成为了中世纪欧洲的主要宗教信仰。
2. 封建制度中世纪欧洲采取了封建制度,这种制度主要包括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领主制度和农奴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一)、政治―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经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中原的华夏族,有匈奴、东胡、戎、羌等。
在周边地区,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四)、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状况。
2、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治国思想,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总结一、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性质,内容和评价。
背景:(1)经济——奴隶主土地的国家所有制,大部分已经被封建的土地私有制所代替;(2)阶级——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有着深刻的矛盾,他们都要求改革和建立地主阶级统治;(3)政治——各国争夺霸权、吞并富国强兵的需要;(4)理论——法家理论初步形成,要求改革和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5)直接——秦孝公的支持和商鞅的策略。
目的-丰富强兵,争夺霸权。
自然-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
内容: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政治上废特权,行军功受爵,废分封,行县制;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社会上令民为拾伍,实行连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割据
1.封建割据:封建社会地方割据,如藩镇割据。
由于地主经济分散性的存在,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合久必分、分外必合的规律,割据形势往往形成于朝代后期,即中央集权较弱的时期。
2.北洋军阀割据:1916至1927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下形成的军阀割据,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因此,这一时期的割据具有封建买办的性质。
长期的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最黑暗的时期。
3.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国国情,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割据势力的共同点: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
二、新政、维新
1.庆历新政:1043年,宋仁宗庆历年间,任用范仲淹改革时弊,以整顿官吏为中心,施行新政,但最终由于保守派的阻挠而失败。
2.清末新政:1901至1911年,清政府为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推行的新政,但最终未能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却促成了革命风潮的高涨。
3.罗斯福新政:1933年,为摆脱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复兴,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各方面推行的一系列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的破坏,还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4.百日维新: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依靠光绪帝,发起了一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但最终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而失败,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共推行103天,历史又称“百日维新”。
5.明治维新: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的日本明治政府,进行的学习西方建立近代化独立国家的改革。
最终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了亚洲强国。
共同点:政府推行的时政改革。
三、垄断
垄断一词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来泛指把持和独占。
在资本主义经济里,垄断指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一个大企业或少数几个大企业对相应部门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独占或联合控制。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指少数大资本家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该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
国家垄断作为垄断的一种形式,早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初期就已经产生。
它的最初形式是国营铁路、国营兵工厂、国有土地基金等,但当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整个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还很有限。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再次得到显著发展,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如美国出现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实行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实行严厉的统制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再次出现高潮。
以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猛烈发展阶段,而且具有新的特点。
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已经发展到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包括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转变有下列原因:
1)科技革命和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私人垄断资本的积累已无法满足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条件,必须由国家进行投资或者由国家给予私人资本以资助。
2)私人垄断统治扩大了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必须由国家采取一定手段干预国民经济,减轻经济危机的程度,缓和社会矛盾。
3)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单纯依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和市场的自发调节已难以解决由结构失衡所造成的经济动荡,必须依靠国家采取行政的或经济的措施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国家及其职能发生巨大变化,促使国家力量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
所以,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转变,具有客观必然性。
四、历史上的傀儡政权
1.中国近代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成立联军委员会,广东巡抚柏贵降敌,替外国侵略者维护殖民统治秩序,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
2.伪满洲国:“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1932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3.伪南京政府: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的效忠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伪国民政府,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
4.贝当傀儡政府:二战期间,法国被德国占领,在维希建立以贝当为首的傀儡政府。
同:充当工具,卖国求荣。
五、历史上的政权对峙局面
1.三国鼎立: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蜀,222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建吴。
2.东晋前秦对峙:317年东晋建立,偏安东南一隅,382年前秦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3.南北朝: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北魏与420年至589年的南朝形成南北对峙。
4.宋辽对峙: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宁辽对峙局面形成。
5.南宋与金对峙: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规定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土地归金朝统治,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确定。
6.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对峙: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标志与清政府正式形成对峙。
7.国共十年对峙: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形成对峙。
同:政权并立,国家不统一。
六、世界历史上的“计划”
1.“二C”计划:英国制定的从开罗到开普敦纵贯欧洲大陆的侵略计划。
2.“二S”计划:法国制定的从塞内加尔到索马里横穿非洲大陆的侵略计划。
3.施里芬计划:1905年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制定的作战计划,先在西线集中兵力打败法国,然后东调打垮俄国。
4.曼哈顿计划: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的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
5.马歇尔计划: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
6.尤里卡计划:创立于1985年,欧共体及其他几个西欧国家共同制定的一个欧洲工业研究与开发的网络组织。
7.星球大战计划:冷战后期,由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核攻击力量,美国害怕“核平衡”的形势被打破,美国总统里根于1985年宣布决定投入巨资实施战略防御导弹系统,美国人借用一部科幻片的名字称之为“星球大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