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知识点整理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二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初二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课本重点字词。
1. 字音字形。
- 绥靖(suí jìng):安抚,平定。
- 疟子(yào zi):疟疾。
- 寒噤(hán jìn):因寒冷而哆嗦。
- 仄歪(zè wāi):倾斜,歪斜。
- 拂晓(fú xiǎo):天快亮的时候。
- 地窖(dì jiào):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 箱箧(xiāng qiè):箱子。
- 荒谬(huāng miù):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 健忘(jiàn wàng):容易忘事。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例句:我军以锐不可当之势,粉碎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 转弯抹角:形容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例句:他说话总是转弯抹角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例句: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他显得张皇失措。
二、文言文知识。
- 重点实词。
- 缘溪行(缘:沿着)- 落英缤纷(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欲穷其林(穷:尽)- 才通人(才:仅仅)- 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 悉如外人(悉:全,都)- 具答之(具:详细)-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重点虚词。
- 之:- 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指代桃花林的美景)- 处处志之(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乃:- 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乃不知有汉(竟然)- 句子翻译。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 重点实词。
- 有仙则名(名:出名)- 有龙则灵(灵:灵异)- 斯是陋室(斯:这)- 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上:长到)- 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调:弹奏)-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主要涵盖了古代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学以及修辞手法等内容。
本文将以这些内容为主线,对初二语文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其中包括唐诗、宋词等不同体裁的诗歌作品。
在初二语文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不同的古代诗词,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等名篇。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我们了解了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修辞手法以及诗歌的韵律节奏等知识。
二、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文学作品的一种写作体裁,其语言古朴、含蓄,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二语文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文言文的经典篇目,包括《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
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我们了解了古代文人的思想观念、修辞技巧以及古代社会的风貌。
三、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近现代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戏剧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在初二语文上册中,我们学习了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草房子》、《小团圆》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我们了解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作家的思想情感以及现代社会的生活景象。
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作品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技巧,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在初二语文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修辞手法的具体应用,如《静夜思》中李白运用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的总结,我们不仅对古代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学以及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感受文学之美,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初二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必备

初二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必备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人教版语文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第五单元浔(xún) 落英豁(huò)然开朗俨(yǎn)然阡(qiān)陌(mò)交通垂髫(tiáo) 叹惋(wǎn) 诣(yì) 铭(míng) 馨(xīn) 鸿儒白丁蕃(fān) 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不蔓不枝亵(xiè)玩噫(yī) 隐逸(yì)罔(wǎng)不因势象形贻(yí) 黍(shǔ) 箬(ruò)篷糁(sǎn) 髯(rán) 诎(qū) 倚(yǐ) 船楫(jí) 壬(rén)戌(xū) 篆(zhuàn) 修狭(xiá) 和睦(mù) 大同第六单元晨曦(xī) 溯(sù) 素湍(tuān) 飞漱(shù) 五色交辉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藻荇(xìng) 沃日艨(méng)艟(chōng) 泅(qiú) 鲸(jīng)波万韧溯(sù)迎而上腾(téng)身百变僦(jiù)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更(gēng)定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学常识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
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
作者雨果,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一、课文知识点1. 《祝福》- 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研究感恩的情感表达方式;- 研究人物心理描写。
2. 《英雄的朋友》- 理解文章中的“英雄”和“朋友”的含义;- 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 研究鲁迅先生的直言不讳和勇毅精神。
3. 《自然》- 理解自然和人类的关系;- 研究人类应该如何尊重自然;- 研究自然景色的描写方式。
4. 《画》- 掌握课文内容,理解画家的人生态度;- 研究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研究对兴趣爱好的坚持和追求。
5. 《狄仁杰断案》- 掌握故事情节,理解精神内涵;- 获得对古代司法制度的了解;- 研究狄仁杰的仁智和智慧。
6. 《水》- 简析人性中的“水”属性;- 研究自然界水的奥秘;- 研究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
7. 《荷花》- 理解荷花的生命力和美丽形象;- 研究用动词形容物品特点的方式;- 研究古诗文中的意境构建。
二、语言知识点1. 词语辨析- 研究形近词的区别和用法;- 研究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辨析。
2. 诗歌赏析- 研究古诗文中的修辞表达方式;- 研究古诗文中的意境构建。
3. 修辞手法- 研究修辞手法的区别和用法;- 研究修辞手法在语文写作中的应用。
三、写作知识点1. 短文写作- 研究短文结构和格式;- 研究短文写作的基本要素。
2. 议论文写作- 研究议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要点;- 研究议论文的语言表达技巧。
四、阅读知识点1. 阅读策略- 研究阅读理解技巧;- 研究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2. 阅读方法- 研究提问阅读法和缩写阅读法;- 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分单元每课知识点归纳及文学常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分单元每课知识点归纳及文学常识【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分单元每课知识点归纳及文学常识】第一单元:传统文化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点。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教材,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经典名著《红楼梦》以及古代诗词的美妙之处。
此外,还学习了古代人物的有趣故事和成语的含义。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1.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中国古代文学是指在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它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注重言志抒情:古人在文学创作中多用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2)崇尚自然观念: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大自然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感情和思考。
(3)尊重传统价值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反映了古人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追求。
2. 经典名著《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首。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中心,通过贾宝玉的视角展示了封建社会的兴衰和人性的善恶。
小说融入了大量描写、议论和抒情,触动了人们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在小说创作中的艺术造诣。
3. 古代诗词的美妙之处古代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其美妙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韵的优美:古代诗词非常注重音韵的和谐,通过押韵和平仄的运用,使诗词具有律动感。
(2)形象描写的独特性:古代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刻画人物、景色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意的魅力。
(3)情感的表达:古代诗词往往通过深情的表达,抒发作者对于生活、自然和人情的思索和感悟。
4. 古代人物的有趣故事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代人物的有趣故事,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
这些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豪情壮志、友情深厚和志向远大,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5. 成语的含义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我们还了解了一些成语的含义,例如“一针见血”、“笔耕墨耘”等等。
初二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初二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过零丁洋》文天祥1、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事?一是以明经入仕、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亡的关头起兵抗元。
2、“起一经”中的“一经”指:儒家经典3、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艺术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的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4、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用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艺术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的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6、“起一经”和“四周星”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亡的关头起兵抗元。
7“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妙手偶得的千古名句,请赏析。
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出焦虑不安的心情,巧妙、新奇,一语双关;兵败后的惶恐,被俘后的孤苦伶仃正好与地名暗合,突出反映了诗人极其巧妙的艺术构思。
8、该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韵脚是经、星、萍、丁、青。
9、解词: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战争汗青:特指史书10、本诗以死言志的主旨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颈联巧妙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境况的危苦。
1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13、请你在写出几句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例: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生当作人杰,死亦当鬼雄——李清照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文天祥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考点详解与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考点详解与总结考点一: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通过阅读古文可以增加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阅读古文时,首先要注意语法,包括句子结构、词语用法等方面。
古文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学生熟悉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其次,要注意古文中的词语含义,有些词语在古代的用法和现代有所差异。
针对不同的古文,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古代文献或字典来了解词语的含义。
除了语法和词语用法外,还要注重理解古文的意义和作者的表达目的。
有时候,古文中会存在一些比喻、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学生需要从上下文中推测出句子的意思。
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古文的文化背景,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对古文的影响。
考点二:写作表达写作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表达清晰:写作时要注意句子结构的清晰和逻辑性,避免出现句子断章取义、逻辑混乱等问题。
另外,还要注意段落的组织,每一段的内容要有明确的主题,段落之间要有连接词或过渡词。
2. 词汇运用:写作时要避免使用重复的词汇,要学会使用同义词、近义词等进行替换,以丰富文章的表达。
同时,还要使用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 句法结构:写作时要注意句子的长短和结构的多样化,避免使用过长或过短的句子,以及句式单一的问题。
可适当运用并列句、复合句、倒装句等句法结构,丰富文章的表达和节奏。
4. 修辞手法:写作中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修辞手法,以免影响文章的质量和理解。
考点三:诗歌赏析古代诗歌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诗歌的赏析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赏析古代诗歌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诗歌背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表达意图。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知识1第一单元战争记忆第1课新闻两则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 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 绥suí 聿yù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第3课蜡烛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pú fú 揣chuāi在怀里衰shuāi老淹没mò (点拨:注意多音宇“揣”“没”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3 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知识点整理初二语文上册知识
点总结人教版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
力。提供了人教版初二语文知识点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
复习所学的知识。
1、文学常识: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五柳先生
传》出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桃花源记〉〉,诗
有《饮酒》《〈归园田居〉其三》
2、人物欣赏:(1)五柳先生的形象: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2)从三方面描写其形象的:一是: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二是: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三是:生活(环堵萧
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
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可令另一方面他逃避
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的。
(4)本文与,《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同是嗜酒,其用意有
什么不同?
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
第 2 页 共 3 页
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是与民同乐。
3、名句及成语:(1)不求甚解:现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
深刻理解。本文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
夫。
(2)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意思:不为贫而忧虑,不热
衷于发财做官。
4、重点实词:会意: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会;体
会,领会。意:书中的意旨)亲旧:亲戚、朋友。造饮:到、往。
到别人家里去喝酒。期:希望,愿望。环堵:周围环着四堵墙。
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打补丁。晏如:
安然自若的样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若人:此人。俦:朋友,伴侣。觞:酒杯。嗜:爱好,喜欢。
5、重点句子翻译:(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安静静的,
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到别人家里去喝酒,一来、就要把
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3)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
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经常写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
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抱定的
志向而感到快乐。
第 3 页 共 3 页
6、理解背诵:《五柳先生传》中
(1)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
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
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我是猪,我说
脏话,不汲汲于富贵。
(4)文中描写“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诗句是: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