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

合集下载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小班数学课程中的对应关系和排列概念的教学。

通过参与多种有趣的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对应关系和排列的概念,并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对物体的对比,学生能够理解对应关系的概念。

•学生能够根据给定条件,确定物体的排列方式。

•学生能够解决涉及对应关系和排列的问题。

教学资源•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或玩具•卡片或纸张•钢笔或铅笔教学活动活动1: 对比物体目标:通过对不同物体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对应关系的概念。

1.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或玩具放在桌上。

2.指着一个物体,询问学生:“你能找到与这个物体相对应的物体吗?”3.让学生找到相对应的物体,并解释为什么它们是对应的。

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学生对对应关系有了基本理解。

活动2: 排列物体目标:学生能够根据给定条件,确定物体的排列方式。

1.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定数量的卡片或纸张。

2.让学生将卡片或纸张排列成各种组合,并解释他们的排列方式。

3.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例如:“你能找到一个不同的排列方式吗?”或“你能找到所有可能的排列方式吗?”4.让学生尝试找到更多的排列方式,并通过讨论分享他们的答案。

5.鼓励学生记录他们的答案,并解释他们的思维过程。

活动3: 解决问题目标:学生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涉及对应关系和排列的问题。

1.提供一些问题,涉及对应关系和排列的概念。

2.让学生阅读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使用卡片或纸张模拟问题,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方法。

4.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他们的答案,并解释他们的思维过程。

5.汇总学生的答案,并让他们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对应关系和排列的概念,并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活动的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步骤和活动内容,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小班数学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

小班数学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

小班数学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一、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对应排列的概念和相关术语;2.能够应用对应排列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3.能够通过对应排列提高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应排列的概念对应排列是指将两个集合A和B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应起来的排列。

例如,$A=\\{a, b\\}$,$B=\\{1, 2\\}$,那么A和B之间的对应排列有(a,1),(b,2)和(a,2),(b,1)两种。

2. 相关术语在对应排列中,有几个相关的术语需要注意:•集合A的元素个数称为A中的元素数量;•集合B的元素个数称为B中的元素数量;•对应排列的种类个数称为对应排列的总数。

3. 应用对应排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如排班、配对等。

在数学上,对应排列还可以用来解决排列组合问题。

例如:小班有 6 个学生,要从中任选 2 个学生进行组队比赛。

问有多少种组队方法?首先,任选 2 个学生,可以从 6 个学生中选择 2 个,共有C26种不同的选择方法。

其次,选定了 2 个学生之后,他们可以按照两种不同的对应排列进行组队比赛,所以总的组队方法数为 $C_2^6 \\times 2 = 15 \\times 2 = 30$ 种。

4. 数学推理能力通过对应排列,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推理能力。

例如在组队比赛问题中,我们要先得出固定选择 2 个人的情况下的选择方法总数,然后再乘以对应排列的种类数。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步骤1.引入对应排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应用和重要性;2.带领学生回顾集合和排列的基本知识;3.讲解对应排列的相关术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含义;4.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排队、选举班干部等,让学生感受对应排列的应用;5.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习题,如小班组队比赛问题等,让学生巩固对应排列的应用能力;6.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对应排列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合等。

四、教学评估1.输出一组A和B的对应排列;2.解决如下问题:小班有 8 个学生,要从中任选 4 个学生进行组队比赛,求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法;3.自编一道关于对应排列的问题,然后交给同学解答。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教案标题: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教案介绍:这是一节小班数学课的教案,适合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通过对应排列的相关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对应关系和排列的理解。

本次课程的重点是理解对应关系和培养观察力。

教学目标:1.理解对应关系并能够将物体进行对应排列;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物体:颜色和形状各异的积木、磁贴等;2.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3.课堂布置:将学生分成小组。

教学流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问答或图片展示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

通过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加深学生对于对应关系的理解。

Step 2:介绍对应排列规则(10分钟)介绍对应排列的基本规则,如相同颜色对应相同颜色、相同形状对应相同形状等。

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形式进行示范,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对应排列的概念。

Step 3:小组活动一:对应排列游戏(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定数量的物体。

要求学生按照对应关系将物体进行排列。

可以使用积木、磁贴等对象,让学生自由选择。

老师可以巡视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Step 4:小组活动二:对应排列问答(15分钟)老师给每个小组提问,要求小组合作回答。

例如,给出一个对应排列的物体序列,让学生推断出下一个物体是什么?或者给出一个物体的描述,要求学生按照对应关系找到相应的物体。

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学生对于对应排列规则的理解。

Step 5:总结和拓展(5分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应排列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同时,可以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拓展对应排列的应用。

Step 6: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观察找到具有对应关系的物体,并将其绘制出来。

帮助学生巩固对应排列的知识。

教学要点和教学重难点:教学要点:1.理解对应排列的概念;2.能够将物体按照对应关系进行排列。

小班数学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教案15篇

小班数学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教案15篇

小班数学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教案小班数学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教案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数学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数学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教案1活动目标通过给物品找朋友配对,感知匹配的概念。

复习分类,联系日常生活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引导幼儿学习将相关的物体一一匹配,初步获得对应的经验。

如何将相关的物品图片对应摆放。

活动准备1、“小明家”背景图两幅。

(室内、室外)2、室内放置物品图:床、桌、脸盆、碗。

室外放置物品图:被、椅子、毛巾、筷子。

红线一条、小旗一面。

教具:动物头挂件(小猫、小兔、小狗)(一半幼儿数) 动物的食物:(鱼、萝卜、骨头)(一半幼儿数)学具:第一组:将相关物品一一匹配。

每人排列方格板一块、篮子一个、操作插卡图片:牙膏脸盆花瓶桌子锤牙刷毛巾花椅子钉第二组:找朋友。

每人排列方格图一张、篮子一个、操作卡片六对:床脸盆桌子碗花锤被毛巾椅子筷子花瓶钉第三组:找对子。

每人一个分类盒,内有四格,每人四对操作卡片:床碗桌子脸盆被筷子椅子毛巾(白) (绿) (红) (黄)活动过程集体活动: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几种用品。

给物品排队。

再认识另几种物品。

学习一一对应排列相关物品的方法。

(我们替红线上已经排好队的物品找朋友,找朋友的时候要有顺序,从红旗这边开始,一个跟一个地找,找到朋友就“站”在红线下面,并讲述:××和××做朋友。

小结:集体复述:××和××做朋友。

小组活动:第一组:一一对应摆放物品。

第二组:找朋友。

第三组:找对子。

活动评价:游戏活动:喂小动物吃食物。

小班数学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教案2一、活动目标1.学习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分类,并能说明分类标准。

2.发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3.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活动目标]通过给物品找朋友配对,感知匹配的概念。

复习分类,联系日常生活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引导幼儿学习将相关的物体一一匹配,初步获得对应的经验。

[活动重点与难点]如何将相关的物品图片对应摆放。

[活动准备]1.“小明家”背景图两幅。

(室内、室外)2.室内放置物品图:床、桌、脸盆、碗。

室外放置物品图:被、椅子、毛巾、筷子。

红线一条、小旗一面。

教具:动物头挂件(小猫、小兔、小狗)(一半幼儿数)动物的食物:(鱼、萝卜、骨头)(一半幼儿数)学具:第一组:将相关物品一一匹配。

每人排列方格板一块、篮子一个、操作插卡图片:牙膏脸盆花瓶桌子锤牙刷毛巾花椅子钉第二组:找朋友。

每人排列方格图一张、篮子一个、操作卡片六对:床脸盆桌子碗花锤被毛巾椅子筷子花瓶钉第三组:找对子。

每人一个分类盒,内有四格,每人四对操作卡片:床碗桌子脸盆被筷子椅子毛巾(白)(绿)(红)(黄)[活动过程]集体活动: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几种用品。

给物品排队。

再认识另几种物品。

学习一一对应排列相关物品的方法。

(我们替红线上已经排好队的物品找朋友,找朋友的时候要有顺序,从红旗这边开始,一个跟一个地找,找到朋友就“站”在红线下面,并讲述:××和××做朋友。

小结:集体复述:××和××做朋友。

小组活动:第一组:一一对应摆放物品。

第二组:找朋友。

第三组:找对子。

活动评价:游戏活动:喂小动物吃食物。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

幼儿教育:________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5 页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小班数学《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通过给物品找朋友配对,感知匹配的概念。

复习分类,联系日常生活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引导幼儿学习将相关的物体一一匹配,初步获得对应的经验。

如何将相关的物品图片对应摆放。

1、“小明家”背景图两幅。

(室内、室外)2、室内放置物品图:床、桌、脸盆、碗。

室外放置物品图:被、椅子、毛巾、筷子。

红线一条、小旗一面。

教具:动物头挂件(小猫、小兔、小狗)(一半幼儿数)动物的食物:(鱼、萝卜、骨头)(一半幼儿数)学具:第一组:将相关物品一一匹配。

每人排列方格板一块、篮子一个、操作插卡图片:牙膏脸盆花瓶桌子锤牙刷毛巾花椅子钉第二组:找朋友。

每人排列方格图一张、篮子一个、操作卡片六对:床脸盆桌子碗花锤被毛巾椅子筷子花瓶钉第三组:找对子。

每人一个分类盒,内有四格,每人四对操作卡片:床碗桌子脸盆第 2 页共 5 页被筷子椅子毛巾(白)(绿)(红)(黄)集体活动: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几种用品。

给物品排队。

再认识另几种物品。

学习一一对应排列相关物品的方法。

(我们替红线上已经排好队的物品找朋友,找朋友的时候要有顺序,从红旗这边开始,一个跟一个地找,找到朋友就“站”在红线下面,并讲述:××和××做朋友。

小结:集体复述:××和××做朋友。

小组活动:第一组:一一对应摆放物品。

第二组:找朋友。

第三组:找对子。

活动评价:游戏活动:喂小动物吃食物。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兔拔萝卜》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兔拔萝卜活动:拔萝卜要求:1.通过拔萝卜的游戏,复习5以内手口一致点数,并能说出总数,感知5以内的物体的不同排列形式。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设计: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设计: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设计: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对应”、“排列”和“相关联物体”等数学概念;2.学生能够观察、感知和理解相关联的物体形状、颜色、大小等差异;3.学生能够认识、理解和使用数学符号和术语(如“相同”、“不同”、“多少”等);4.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发现并解决问题;5.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基础上,开发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对应:介绍对应的概念,如何对应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2.排列:介绍排列的概念,如何排列相关联的物体;3.相关联物体:介绍相关联的物体的概念,如何辨认相关联的物体;4.数学符号和术语:介绍一些数学符号和术语,如“相同”、“不同”、“多少”、“比较”、“大于”、“小于”等;5.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提供一些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如拼图、堆积木、做手工等。

教学方法1.实验法:让学生亲身操作实验,提高他们的观察、感知和理解能力;2.演示法:通过示范和演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数学符号和术语;3.游戏法: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组合法:将多个教学方法组合使用,多元化教学。

第一步:引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和讨论对应、排列和相关联物体的概念。

第二步:对应和排列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图形,并将它们对应的部分圈出来,让学生自己找出对应的部分,讲解对应的概念;2.教师让学生手里拿着四个或五个小球,并不重复地排列出来,讲解排列的概念;3.教师画一些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图形,在黑板上随机排列,让学生识别出相关联的物体。

第三步:数学符号和术语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等式,让学生通过观察等式中的符号和数字,辨认出相同和不同之处;2.教师拿出两个小球,并在它们的旁边画出两个不同的数字,在黑板上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并强调“多少”和“比较”这些概念。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对应关系、排列以及排列与对应关系的关联;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对应关系进行排列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以及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对应关系、掌握排列的概念和操作方法;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将排列与对应关系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示例物体,如红蓝黄三个颜色的小方块,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之间是否存在一种关系。

2. 引入(10分钟)教师将两个相同颜色的小方块放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两个方块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个方块可以成为一对,即一对对应关系。

3. 讲解(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有更多的方块,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对对应关系?教师给出一个例子,如黑白红三个颜色的小方块,让学生说出可能的对应关系。

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所有可能的对应情况。

4. 操作(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配一些小方块。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对应关系进行排列,即将方块按照对应关系进行摆放。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寻找出更多的对应关系,并进行排列。

5.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对应关系和排列的关联。

鼓励学生思考对应关系是否可以应用到其他事物中。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对应关系和排列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了知识的乐趣。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环节中,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实际操作中,避免有些学生被忽视了。

五、板书设计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 对应关系- 排列- 对应关系与排列的关联六、教学资源•小方块七、课后作业请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对应关系进行排列?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
通过给物品找朋友配对,感知匹配的概念。

复习分类,联系日常生活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引导幼儿学习将相关的物体一一匹配,初步获得对应的经验。

如何将相关的物品图片对应摆放。

1、“小明家”背景图两幅。

(室内、室外)
2、室内放置物品图:床、桌、脸盆、碗。

室外放置物品图:被、椅子、毛巾、筷子。

红线一条、小旗一面。

教具:动物头挂件(小猫、小兔、小狗)(一半幼儿数)动物的食物:(鱼、萝卜、骨头)(一半幼儿数)
学具:第一组:将相关物品一一匹配。

每人排列方格板一块、篮子一个、操作插卡图片:
牙膏脸盆花瓶桌子锤
牙刷毛巾花椅子钉
第二组:找朋友。

每人排列方格图一张、篮子一个、操作卡片六对:
床脸盆桌子碗花锤
被毛巾椅子筷子花瓶钉
第三组:找对子。

每人一个分类盒,内有四格,每人四对操作卡片:
床碗桌子脸盆
被筷子椅子毛巾
(白)(绿)(红)(黄)
集体活动: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几种用品。

给物品排队。

再认识另几种物品。

学习一一对应排列相关物品的方法。

(我们替红线上
已经排好队的物品找朋友,找朋友的时候要有顺序,从红旗这边开始,一个跟一个地找,找到朋友就“站”在红线下面,并讲述:××和××做朋友。

小结:集体复述:××和××做朋友。

小组活动:第一组:一一对应摆放物品。

第二组:找朋友。

第三组:找对子。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