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磁共振
低场强磁共振超急性期脑出血的影像诊断

超 急性过程 中的表现规律对指导临床工作具有重要 的实际意 义。上述病例中 ,超急性脑 出血可 以在 T,WI呈等信 号或稍低 信 号 ,T2WI呈稍高信号 ,DWI则显示为混 杂高信 号 ,周 围有高 信 号环状 ,如不了解低场强超急性 脑出血的信号表现 ,易弓I起 误 诊 而影 响 临床 治 疗 。
[关 键 词 ] 超 急 性 脑 出血 ;低 场 强 MRI成 像
脑 出血 是 发 病 率 、病 死 率 和 致 残 率 都 很 高 的 常 见 病 。早 q诊 断 和 治 疗 是 减 低 病 死 率 和减 少 并 发 症 的重 要 环 节 。诊 断
出血 的影 像 学 检 查 应 首 选 CT,因此 低 场 强 Mill诊 断 超 急 性 目脑 出血 报 道 较 少 。 本 文 回顾 性 分 析 24例 超 急 性 脑 出 血 行 [RI及 DWI检 查 的结 果 ,现 报 告 如 下 。
性 ,易与超急性脑梗塞 DWI均匀性 高信 号进 行鉴别。分析其 原因 ,由于超急性血肿 内主要由氧合血红蛋 白,红 细胞膜 尚完 整 ,随 着 时 间的 延 长去 氧 血 红蛋 白的 逐 渐 增 多 ,造 成 局 部 磁 化 率 不 一致 ,而 导 致 信号 不 均 。本 组 6例 出 血 量 较 多 ,其 中心 信 号均匀 ,周 围有均 匀环形高信号。出血量较少 4例 。没有环形 高 信 号 ,仅 显 示 混 杂 低 信 号 。低 场 强 DWI此 征 象 具 有 特 征 性。超急性出血在短时 间的演变没有 明显 的规律 ,但 信号具 有特征性 ,尚需要更多 的病 例进一步证实。对于临床 的早 期 诊 治 ,可提 高 准 确 的信 息 。
核磁室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核磁室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颅脑外伤(尤适用CT检查阴性者)。
2.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
3.颅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肿瘤。
4.先天性发育异常。
5.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6.颅内感染。
7.脑白质病。
8.颅骨骨源性疾病。
【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2)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①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
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②成像范围:从听眶线至颅顶。
③推荐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IWI、T2WI矢状面和(或)冠状面T1.WI0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以及磁共振设备条件辅以其他的成像序列。
④成像野(FOV):20-25cm.可根据临床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成像野。
⑤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50%o⑥成像层厚5~:IOmmo⑦矩阵:128X256或25CX512等。
2.增强扫描(1)快速手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IW1.程序相同,常蝶做横断面、矢状面和(或)冠状面TIWI。
(2)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W1.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或)冠状面T1.WIo二、鞍区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鞍区肿瘤。
2.鞍区血管性疾病。
3.颅脑外伤累及鞍区。
4.鞍区先天性发育异常。
5.鞍区肿瘤术后复查。
6.鞍区感染。
7.鞍区骨源性疾病。
【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常见的非侵入性医学成像技术,它利用高强度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的图像。
在医疗领域中,MRI技术尤其在脑部神经疾病的诊断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一、MRI技术简介MRI的实现原理基于原子核磁共振现象。
当样品(人体组织)置于强磁场中时,未对齐的原子核将开始发生自旋翻转,并发射出频率特定的无线电波。
这些发射的信号被接收,并通过计算机的分析后,就能够生成一系列切片图像,呈现出人体内部的各种器官和结构。
MRI技术取得了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因此能够精确地显示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如头颅、脊髓、心脏、肝脏、肺和骨骼等。
MRI 同样不使用任何放射性物质,这使该技术成为临床医学的首选成像方式。
二、MRI在脑神经疾病中的应用MRI成像技术目前在神经学、神经外科、神经病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等医学领域中都获得了广泛应用。
MRI可以发现大量的脑部异常,例如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脑梗死、脑出血等。
以下是MRI在脑神经疾病中的应用:1. 发现脑肿瘤MRI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脑部解剖图像,从而帮助医生发现脑肿瘤和其他异常。
MRI能够检测到很小的肿瘤并在早期发现。
这为医生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机会,使治疗病人的效果更佳。
2. 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都可以通过MRI技术进行诊断,例如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氏病和帕金森病等。
MRI可以显示出脑白质病变、萎缩和其他与这些疾病有关的异常。
3. 评估脑出血和脑梗死MRI技术可以检测脑出血和脑梗死。
MRI能够显示出脑组织的细微变化,使医生能够更早地诊断出脑血管疾病,进而采取最佳的治疗措施。
4. 评估多发硬化症MRI对多发硬化症(MS)的帮助尤为重要。
整个疾病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难度。
MRI技术可以检测到炎症和其他活动的病变,从而帮助医生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三、MRI的优势和局限MRI在诊断脑神经疾病方面具有许多显著优势。
0.35T低场强磁共振对脑出血的诊断价值

器磁场强度的影响, 但现有磁共振诊断学专著 中脑出血的 M 表 / R
现, 多为中、 高场强 M R的信号。随着社会 的发展 , 磁共振在基层 医疗机构得到了普及 , 特别是 03 .5T磁共振 , 成本相对低廉, 性能
比较优越 , 现有多家 医院正在使 用。本文 分析 了各 期脑 出血在
,
于 台飞
,
等. T 在涉及皮质脊髓束缺血性脑梗塞 。I
[ ] Km D Km M, oe ,t lI i m pigo n tnldm is 1 i S, i R nnIe ・nvv a pn fu ci a o an a o f o
a d a 。 a 。 e t i n c tV s a 。 tx u ig ma n t e 。 a n x n 1c nn ci t i a iu 1c re sn g e i r s n n v y c
・
12・ 0
中国实用医刊 2 1 0 1年 1 1月第 3 8卷第 2 2期
C ieeJ un l fP at a de eN v2 1 ,V 13 , o2 hn s o r a r cc l o i Meii o.0 1 o.8 N .2 n
3 4 临床应用价值 : 近发展 的 D I 以无创性 的显 示活体 . 新 T可 脑 内白质纤维束 , 提供 其他 成像 方法所无法提供 的脑 的解剖 结 构信息 。直观显示活 体脑 内常见纤 维束 不仅 有利 于解 剖 学观察 , 而且在大多数疾病状态下 , 如脑 内肿瘤 、 中风 、 变性 、 感 染等 , 临床医生都迫切希 望 了解 疾病 对神经 纤维 束 的影 响 , 而
( 本文编辑 : 王帆 )
0 3 .5T低 场 强磁 共振 对 脑 出血 的诊 断价 值
MRI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大有作用

MRI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大有作用现在能检查头颅血管有无异常的方法很多,比如血管造影、CT、超声、磁共振等。
各检查手段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优势,这些检查手段又相互补充。
那么磁共振头颅血管检查相比于其他检查手段有哪些优势呢?一、mri检查脑血管疾病的优势1、无电离辐射。
磁共振血管检查与CT血管检查以及介入科的血管造影相比,它无辐射,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筛查手段,且短期内的重复多次检查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2、无需造影剂。
磁共振血管检查,利用血液的流动效应就可以进行脑动脉的成像,它无需注射对比剂,从而避免了造影剂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
3、无创检查。
跟血管造影相比,磁共振血管检查是无创的,不会给患者带来有创的损害。
二、常见脑血管疾病(一)常见脑肿瘤的MRI的检查1、脑胶质瘤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其约占颅内肿瘤的46%左右。
在MRI中,星形细胞瘤平扫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信号均匀程度取决于其内部结构。
增强扫描侵润性生长的星形细胞瘤一般无强化或仅有轻微斑点样强化,囊性星形细胞瘤可见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2、脑转移瘤脑转移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恶性肿瘤病人尸检中发现肿瘤有脑转移约30%。
在MRI中,脑转移瘤平扫T1加权像见颅内多发散在小环形或结节样等或稍低信号影,瘤周水肿可十分明显,病灶多位于皮质或皮质下;T2加权像病灶表现为不规则形高信号。
增强扫描可见轻到中度环形或结节样强化。
3、脑膜瘤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非胶质性原发性颅内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脑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
MRI上典型的脑膜瘤多呈质地均匀、边缘清楚的等T1和等T2信号,少数表现为稍长T1及稍短T2信号;T2加权像常见肿瘤边缘有一低信号边缘带,多为肿瘤纤维包膜或肿瘤血管所致。
增强扫描见中度或明显强化;邻近脑膜也有强化,称“脑膜尾征”。
脑胶质瘤、脑转移瘤、脑膜瘤是脑肿瘤中三种很常见的肿瘤,MRI检查显像对于早期发现。
3.0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在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探讨

1 1 一 般 资 料 收 集 我 院 20 —1 2 0 —7 安 装 使 用 . 0 90 ~ 0 90 , 30 MR 以 来 , .T l 拟诊 颅 脑 出血 的 5 临床 6例 患 者 进 行 检 查 。 其中男 3 2例 , 2 女 4例 , 年龄 1 ~ 7 4 2岁 。 临 床 主 要 表 现 为 高 血 压 、 痛 、 晕 等 。有 6例 脑 创 伤 后 要 求 除 外 脑 内 微 出 血 头 头
1 0 mm, 数 : 0 , P . 层 1 0 i AT 因 子 1 5 扫 描 时 间 1 4 。 常 规 扫 ., % ”
灶者 。 12 检 查 方 法 . 全 部 病 例 均 采 用 飞 利 浦 Ac iv 3 0 he a . T X—
图 1 基 底 节 区 及 左 侧 颞 叶 梗 死 区可 见 多发 低 信 号 出血 灶
圈
s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共 振 扫 描 仪 。头 颅 8通 道 或 头 颈 1 通 道 矩 阵 线 圈 。 ei 磁 e 6
对 临床 疑有 颅 脑 出 血 的 5 6例 患 者 进 行 检 查 。其 中男 3 2例 , 2 女 4例 。 受 检 者 年 龄 1 ~ 7 4 2岁 , 均 4 . 平 5 9岁 。 设
备 : 利 浦 Aciv3 0 —ei 飞 hea. T X sr s磁 共 振 扫 描 仪 。全 部 采 用 常 规 T wITz IF AI D e 、 w 、 L R、 WI S 及 WI扫 描 , 8例 患 者 追 加 有
( 1 。3例 脑 血 管 瘤 合 并 出 血 者 ,W I 示 出 血 灶 大 于 和 图 ) S 显 多 于 常规 T wI T w I 列 显 示 ( 2 。1例 头 痛 患 者 , 和 。 序 图 )
脑出血的MRI表现特征

脑出血的MRI表现特征目的探讨脑出血的MRI表现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30例脑出血患者的MRI表现。
结果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为低信号;亚急性期和慢性期T1WI和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周围可有含铁血黄素低信号环。
结论MRI是较为敏感的和特异性无创伤的检查方法,特别是脑出血表现为额顶叶单纯小血肿。
标签:脑出血核磁共振成像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原因。
急性期CT检查迅速,诊断准确性高,吸收期需与胶质瘤、脑脓肿、脑梗死鉴别;MRI上亚急性及慢性期血肿具有特征性信号改变,易于鉴别。
MRI在显示脑内血肿方面,较之CT有独到之处[1]。
如果说血肿从出现到吸收在CT上是从高密度到等密度到低密度的转变过程的话,则MRI基本是从低信号到高信号再到低信号,恰可与CT形成互补。
现对临床收治的30例脑出血的患者的MRI表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0例颅内出血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
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4.1岁。
入院时有明确高血压史者25例,入院血压18~30/11~18Kpa,平均血压26/14.7Kpa,就诊时间发病后1h~3d。
1.2 MRI检查方法采用磁共振仪。
进行颅脑矢状、冠状、轴位扫描。
序列包括SE T1WI、FSE T2WI。
增强扫描的对比剂采用肘静脉注射磁显葡胺溶液(GdDTPA)0.2mL/kg。
2 MRI表现MRI血肿在不同时期,信号强度不一。
急性期对幕上及小脑出血的价值不如CT,对脑干出血优于CT,病程4~5周后CT不能辨认脑出血时,MRI仍可明确分辨,故可区别陈旧性脑出血和脑梗死;可明确出血原因。
MRI易发现脑血管畸形、血管瘤及肿瘤等出血原因。
血肿及周围脑组织MRI表现较复杂,主要受血肿所含血红蛋白量的变化影响。
(1)超急性期(3周):长T1、长T2信号。
3 讨论脑出血或称自发性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出血,约占脑卒中病人的20%,可由脑动脉瘤、血管畸形、炎症、肿瘤等引起。
脑出血磁共振

邱富华
精选2021版课件
1
精选2021版课件
2
脑出血磁共振特点
• 1.时间规律:1,3,7,14d
• 超急性期(<24h) 急性期(1-3d) 亚急性早期(3-7d) • 亚急性晚期(7-14d) 慢性期(>14d)
• 2.信号:
• 抗磁性、顺磁性、超顺磁性(T1或T2变黑) • 氧合血红蛋白抗磁性(1d),脱氧血红蛋白(1-3d)和正铁血红蛋白
B.T1 C.T2
D.FLAIR E.T2*
精选2021版课件
6
脑出血分期
• 4. 亚急性晚期(7-14d),细胞膜破了,T2顺磁作用的影响就没了,
这个阶段,血肿里面水分增加,T2也变亮了,这个双白是脑出血 最好记的阶段。 DWI高信号可能的原因很多,红细胞破坏、流出 正铁血红蛋白,之前两个阶段的非均匀磁化效应消失、细胞内的 物质分散到细胞外,组织粘度高等。
精选2021版课件
8
总结
精选2021版课件
9
•
谢谢
精选2021版课件
10
(3-14d)是顺磁性,含铁血黄素(>14d)是超顺磁性。 • 脱氧血红蛋白和正铁血红蛋白同是顺磁性,但铁原子在血红蛋白框架
中位置不同,也影响核磁信号表现。
精选2021版课件
3
脑出血分期
• 1. 超急性期(24h),红细胞内氧合血红蛋白阶段,氧合血
红蛋白抗磁性,血肿对核磁的影响主要为血肿里面含水比 较多,所以出现T1低,T2高信号(类比普通水肿就好)。 DWI超急性期血肿高信号可能源自出血后血浆被吸收、粘 度高、红细胞被挤到一起细胞内空间小弥散受限等很多目 前不是特别确定的原因。
• A.DW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DWI
B.T1 C.T2
D.FLAIR E.T2*
脑出血分期
• 2.急性期(1-3d),两点决定信号,首先脱氧血红蛋白顺磁,
影响了T2,T2较前黑下去了,其次脱氧血红蛋白结构所限, 对T1还没发挥作用,依旧是黑的,双黑,所以这是最黑暗 的阶段。DWI急性期和亚急性早期和T2一样由于顺磁性物质 的强大作用产生低信号。
• A.DWI
B.T1 C.T2
D.FLAIR E.T2*),含铁血黄素不溶于水,且超顺磁性,
这两点决定它在T1和T2都是黑的。含铁血黄素的顺磁性让
DWI低信号,另外变成软化灶,自由水多起来,弥散也会低。
• A.DWI
B.T1 C.T2
D.FLAIR E.T2*
总结
•
谢谢
• A.DWI
B.T1 C.T2
D.FLAIR E.T2*
脑出血分期
• 3. 亚急性早期(3-7d),正铁血红蛋白,依旧顺磁,T2依旧黑
的,T1却因被正铁血红蛋白(和脱氧比铁原子位置变了)转 正变白了。 DWI急性期和亚急性早期和T2一样由于顺磁性物
质的强大作用产生低信号。
• A.DWI
B.T1 C.T2
D.FLAIR E.T2*
脑出血分期
• 4. 亚急性晚期(7-14d),细胞膜破了,T2顺磁作用的影响就没了,
这个阶段,血肿里面水分增加,T2也变亮了,这个双白是脑出血 最好记的阶段。 DWI高信号可能的原因很多,红细胞破坏、流出 正铁血红蛋白,之前两个阶段的非均匀磁化效应消失、细胞内的 物质分散到细胞外,组织粘度高等。
脑出血磁共振
邱富华
脑出血磁共振特点
• 1.时间规律:1,3,7,14d
• 超急性期(<24h) 急性期(1-3d) 亚急性早期(3-7d) • 亚急性晚期(7-14d) 慢性期(>14d)
• 2.信号:
• 抗磁性、顺磁性、超顺磁性(T1或T2变黑) • 氧合血红蛋白抗磁性(1d),脱氧血红蛋白(1-3d)和正铁血红蛋白
(3-14d)是顺磁性,含铁血黄素(>14d)是超顺磁性。 • 脱氧血红蛋白和正铁血红蛋白同是顺磁性,但铁原子在血红蛋白框架
中位置不同,也影响核磁信号表现。
脑出血分期
• 1. 超急性期(24h),红细胞内氧合血红蛋白阶段,氧合血
红蛋白抗磁性,血肿对核磁的影响主要为血肿里面含水比 较多,所以出现T1低,T2高信号(类比普通水肿就好)。 DWI超急性期血肿高信号可能源自出血后血浆被吸收、粘 度高、红细胞被挤到一起细胞内空间小弥散受限等很多目 前不是特别确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