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黄土高原导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合集下载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案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案

【课题】八下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利用图文材料,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黄土高原的成因。

3.利用地图和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读图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问题引导法【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课件、地理助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材料一:远古时期中国境内分布许多氏族部落。

距今四、五千年时西北部的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进入中原。

黄帝及其后代尧、舜、禹统一了百越等许多氏族部落,在黄河中游两岸繁衍。

材料二:黄帝陵位于延安境内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之巅,距县城1 公里左右。

数千年来,每逢清明时节,海内外炎黄子孙纷纷从各地来到这里祭陵,以寄托念祖之情。

以上两段材料都是讲述了哪个地区?(学生:黄土高原)那就让我们走进现在的黄土高原,看一看曾经的天堂。

(展示现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有窑洞的村落,学生对于强烈的差异产生错愕感)提供材料,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黄土高原,看到一个和自己经验不同的景象,激发兴趣。

展示学习目标一、位置范围1、看课本18页彩图,完成《助学》第10页第1题的两问。

并在课本上将界线和主要省份圈划下来。

2、能够认出四种黄土地貌景观,并能概括说出景观特点。

通过彩图和特点总结构建出平面图的形状,加深认识和理解。

一、学生读图回答问题,鼓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1、(1)位置:由大小两图看以黄土高原大致在中国中部,黄河中上游地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三节黄土高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现状。

2.初步学会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脆弱的生态环境。

4.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的意识,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对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方法探讨过程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

教学难点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能源资源。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课前搜集有关黄土高原方面的资料,也可制作成课件。

班级内已有投影仪、投影幕布、电脑。

教师查找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复习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复习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生疏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2、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塬、墚、峁、川的形成缘由及其特征。

3、能利用图文资料,解释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缘由。

4、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由,并争辩由此导致的严峻后果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缘由;三、教学难点1、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难频繁的自然和人为缘由。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试验验证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配乐朗诵黄土高原的介绍,同时配以图片呈现。

提出问题:老师刚刚描述了我国哪个地形区?由此导入本课——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图片和文字介绍呈现了黄土高原自古至今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风土人情,并配上本地区所特有民歌——信天游。

一方面是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爱好;另一方面是初步感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本节课学习其成因、水土流失严峻打下基础)【讲授新课】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同学们朗读屏幕呈现的学习目标。

1、生疏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出示图片)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图(1)请同学到讲台前,边指图边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总结归纳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老师在屏幕上出示黄土高原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同学说出名称及简称。

师生总结归纳:黄土高原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山西、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等7省。

(3)(出示图片)干湿地区分布图、农耕区和牧区分布图。

同学认真观看屏幕上呈现的图片,通过问题的引导总结出黄土高原地处潮湿半潮湿区向干旱半干旱区过渡、农耕区向牧区过渡的地带。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1(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1(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1(新版)商务星球版黄土高原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

2、读图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通过图文资料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知道这里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4、了解黄土高原的名胜古迹和黄土风情,并能举例说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黄土高原的学习,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思路: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一个地形区:本文首先通过地图、文字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及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然后通过图片感受地表景观特征及成因,并通过活动视频动画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最后介绍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欣赏黄土高原的名胜古迹和“黄土风情”。

教学重点设计: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设计: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证据。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设计: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把直观演示,分组讨论学习,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黄土高原特色图片及歌曲<<黄土高坡>>(2分钟)播放时提出要求:认真看仔细听。

同学们,这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地形区的自然景观?(生:黄土高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土高原——这一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展示课题:第一课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创设情境】有关黄土高原你知道些什么?除此之外你还想了解黄土高原的哪些内容?(生:畅所欲言)【设计意图】请一部分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所知,可以达到知识的共享。

谈想了解的内容,激发求知的欲望师:同学们想了解的太多了,现就跟随课文去学习,先看学习目标。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以及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在地理实践力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土高原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亲身体验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人地协调观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区域认知方面,通过对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黄土高原区域的整体认识。

在综合思维方面,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综合认知水平。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前几章的内容后,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掌握了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素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于黄土高原这样的特殊地理区域,他们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

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来学习,喜欢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商务星球版】8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自主探究学案(第2课时)

【商务星球版】8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自主探究学案(第2课时)
【达标检测】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1-4题
1.关于图中a、b、c、d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a处通常用作耕地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D.d处宜打坝建库
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严重
北京春天里发生沙尘暴的短暂一幕,只不过是中国北方连绵约3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在二三百万年中每年都要经历的天气过程,所不同的是,后者的风力更强,刮风的时间更长(可以持续几天),沙尘的来源并不是50米开外的十字路口,而是上百公里以外的沙漠和戈壁。
就如同上帝在玩一个匪夷所思的游戏:他把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沙漠和戈壁表面的沙尘抓起来往东南方向抛去,任凭沙尘落下的地方渐渐堆积起一块高地。这个游戏从大约240万年以前就开始了,上帝至今乐此不疲(2002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把其开始的时间推到了2200万年前)。事实上,风就是上帝抛沙的那只手。
学习任务及展示
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的地貌、气候、土质等是水土流失的原因,而水土流失又是形成黄土高原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读图回答1-5题
1.图中A山脉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其名称是()
A.水土流失的原因的是()
A.黄土土质疏松B.春季教干旱C.植被破坏严重D.夏季多暴雨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P25教材活动内容,分小组讨论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发表自己的看法?
1.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教材和地图册,进行小组讨论。
2.小组讨论后,师生进行讨论结果的梳理总结。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黄土高原导学案设计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黄土高原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班姓名日期课题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学习目标1、学会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知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3、能说出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一、个人自学(预习)内容1、读课本20-21页内容和资料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2、读课本22页内容和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原因措施地表缺少植被保护(根本原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修路、采矿等对地表的破坏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地形平地少、斜坡多夏季多暴雨4、标出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二、对查互学1、对子间检查自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2、对子间针对自学指导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3、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互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组长主持对这些疑难问题展开小组交流讨论,帮助解决组内疑难。

三、展示解惑(问题与活动)组长主持,针对本组抽到的任务,研讨方案,再确定本组展示方案,分配任务,进行组内预展。

组长带领成员将最后定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

问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什么?实验1:同样的一场大雨落在下列两种不同坡度的区域,两个区域都没有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哪个最严重?实验2:同样坡度的两个区域,前面是暴雨倾盆,后面是和风细雨,那么哪一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A B 实验3: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雨倾盆,区域A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是粘性较好的粘土,哪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呢?实验4:坡度一样,地表土质都比较松散,都是暴雨倾盆,哪一个水土流失最严重,哪一个几乎没有水土流失?问题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什么?问题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哪些危害?问题4:要实现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如何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原因措施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乱垦滥伐、过度放牧修路、采矿等对地表的破坏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地形平地少、斜坡多夏季多暴雨各小组对展示的问题进行解惑、评价,教师进行点拨。

四、总结归纳:随堂笔记(重点摘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五、目标检测1、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是:()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2、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原因是:()A.农民修筑梯田B.水土流失严重C.大规模开采煤矿D.大量取土烧砖建房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A.注入的支流众多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C.水流速度快D.流经黄土高原区4、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A.植被遭到破坏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C.采矿活动频繁D.土质、降水、地形因素的影响5、读“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流程图 (把字母填在序号上)A.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B.人均耕地少,粮食需求增加C.扩大开垦面积,劳力需求增加D.开垦荒地,破坏植被6、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A.毁林开荒B.修筑梯田C.建挡土坝D.植树种草7、在黄土高原上植树造林,最主要的目的是()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D.调节气候,美化环境8、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是()A.植树种草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相结合B.陡坡上开垦耕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增加牲蓄数量,大力发展畜牧业D.大量采矿,发展工业9、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根本措施是()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C.修挡土坝D.植树造林六、学后反思。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描述主要文化特点,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探究法、生活感悟法等。

【课前准备】搜集黄土高原文化的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歌曲欣赏:《信天游》,感受黄土高原的地方文化,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你知道“信天游”是哪里的一种民歌形式吗?学生:黄土高原。

环节二:新知学习学习任务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活动1:定位置教师:出示“黄土高原”位置图,描述出黄土高原的位置、X围。

学生: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主要包括某某省、某某省的大部分和某某省、某某回族自治区的一部分地区。

活动2:识地貌教师:分别展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和黄土川等景观图片,明确各种地貌的不同特点。

黄土塬:塬指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

黄土墚: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黄土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黄土川: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

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学生:描述黄土地貌景观图。

活动3:赏文明教师:展示窑洞景观图片。

学生: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

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黄土高原的地域文化?学生:信天游、秦腔、安塞腰鼓等。

➢拓展延伸:信天游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4.读图说明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原因及危害
5.了解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方法。

重点、难点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3.读图说明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原因及危害
4.了解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方法。

教具准备地图挂图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讲述法
第一课时
一、学前指导
1、(导入新课)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
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
读图·析图
1.读图6-25,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找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 2 ) 在图中找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
界),南抵。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而得名,地表、,水土
流失严重。

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
题。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三、(合作探究)
(1)疑点、难点、分歧点
读图6-29,试解释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

四、精讲释疑知识归纳总结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和范围:
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_,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
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地貌景观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_ 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

其中,黄土堆积厚度一般超过米。

(2)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地表破碎,,形成、、、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3)源的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源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叫;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它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2.成因: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说”。

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

五、(巩固达标)练习册
一、单项选择题二、综合题
六、(小结):1、本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
2、本课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有:
板书设计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二、黄土地貌景观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