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梁金玲建设和谐家庭
和谐家庭建设的意义

和谐家庭建设的意义、要素和对策2009年1月20日11:26提要:家庭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
情爱、平等、民主、自由、责任、宽容、进取、科学,是和谐家庭的八大要素,也是每个人需要不断提升的获得幸福的能力和生活品质。
和谐家庭建设的主要设想是:重视和谐文化建设,提升家庭成员素质;重视家庭的公共政策,开展家庭社会工作;重视家庭的法律保护和理论研究,推进和谐家庭建设的实践。
关键词:和谐家庭建设社会和谐生活品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并明确指出,要把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1在致力于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建设和谐家庭已经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致力于构建杭州“生活品质之城”,实现社会和谐的创意和实践中,和谐家庭建设的研究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一、家庭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处于一种相互融洽的状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积累式的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和谐家庭建设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工程,是基础性建设。
(一)家庭及家庭的功能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受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人类的两性和血缘关系借以建立、赖以确定的社会关系。
具体地说,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一种社会形式,其结果是形成了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夫妻关系;家庭是存在于夫妻及其子女后代等人之间的一种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缔结婚姻的结果,二者密不可分,组成了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
家庭是个人过群体生活的一种最普遍、最固定和最持久的组织形式,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让家更美好现代家庭面面观》优秀教学案例

4.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小组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4.培养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遵循法律法规,维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
5.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家庭美德,构建和谐家庭,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家庭知识,感受家庭温暖。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实践性强,助力学生学以致用
本案例教学内容与过程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注重实践性。通过观察、分析自己的家庭,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家庭沟通、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关于家庭和谐的文章,分享感悟和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道德与法治知识,助力学以致用。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适时引导,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家更美好现代家庭面面观》。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讲解现代家庭的结构、功能及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
a.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b.家庭功能:情感支持、物质支持、教育引导、休闲娱乐等。
2.教师强调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3.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

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关于表彰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和先进协调组织的决定近年来,全国各级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促进家庭美德建设,创建和谐家庭,提高广大家庭综合素质出发,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构筑示范网络,拓展工作载体,有力地推动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创建活动的实践中,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五好文明家庭和先进协调组织。
为了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在全社会营造弘扬家庭美德、学习先进家庭典型的良好氛围,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决定,授予刘秀平等100个家庭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光荣称号,授予赵寰等1000个家庭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光荣称号,授予北京市等10个省、直辖市协调小组省级先进协调组织荣誉称号,授予北京市海淀区等33个地(市、区)县协调小组基层先进协调组织的荣誉称号。
希望全国广大家庭认真学习受表彰家庭的先进事迹,自觉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着力推进未成年人家庭道德实践教育,积极参与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美德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以家庭和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希望全国各级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组织认真学习受表彰的先进协调组织的工作经验,加强对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领导,不断赋予创建活动新的时代内涵,使创建活动更具时代性、广泛性和参与性,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1、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名单2、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名单3、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省、地(市、区)县级先进协调组织名单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 2005年11月25日附件1: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北京市刘秀平家庭吕英绵家庭纪清远家庭天津市陈卫家庭孙耀芳家庭钱玉珍家庭河北省王宝珍家庭王晓红家庭袁玉文家庭山西省安兰娥家庭史先玲家庭杨春霞家庭内蒙古自治区玉荣家庭魏荣涛家庭辽宁省臧立君家庭白晓冬家庭张良芳家庭吉林省项文儒家庭高淑琴家庭李文哲家庭黑龙江省齐佳民家庭李敬彬家庭呼凤云家庭上海市刘学根家庭周亮然家庭赵东元家庭江苏省韩汝芬家庭牟惠娟家庭王金凤家庭吴胜东家庭浙江省陈筱渝家庭励顺良家庭张宪洪家庭安徽省陈杰家庭李琦家庭陆继兰家庭福建省林榕家庭林瑞班家庭曹正洛家庭江西省李金梅家庭朱丽萍家庭刘晓燕家庭山东省夏季亭家庭张永堂家庭张同强家庭王平家庭河南省崔敏家庭吴新芬家庭李群家庭湖北省孙开林家庭陈萍家庭毛建东家庭湖南省宋先钦家庭彭善荣家庭晏跃雄家庭广东省屈良鹄家庭刘小毅家庭叶吉惠家庭杨杰家庭广西壮族自治区梁启波家庭向荣家庭李建珍家庭海南省周运方家庭吕春容家庭重庆市秦大伦家庭邓广琼家庭梁凤梧家庭四川省何尚会家庭冯元杰家庭宋国平家庭贵州省文小春家庭岑燕明家庭云南省董德汉家庭孙琴家庭西藏自治区大明珠家庭旺珍家庭陕西省丁树文家庭王蕊家庭甘肃省王晓霞家庭戚德文家庭青海省陈静家庭陈有郡家庭宁夏回族自治区闫世杰家庭马爱香家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艾买尔〃沙依提家庭王新德家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张新华家庭中直机关任广振家庭朱兆立家庭田桂明家庭黄素芬家庭中央国家机关王晓峰家庭申保珍家庭王旖旎家庭姚淑华家庭郭金兰家庭王义夫家庭解放军总政治部安海林家庭刘二明家庭王明军家庭附件2: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北京市赵寰家庭潘树枫家庭贾尊胜家庭袁放家庭郑桂顺家庭姚金玲家庭李金香家庭杨振环家庭孙春红家庭王国全家庭李伟家庭崔淑敏家庭施金娥家庭周长亮家庭李俊兰家庭张凯家庭李春生家庭王学武家庭刘德泉家庭陈宝忠家庭杨颖家庭张翠霞家庭刘连蕊家庭高雅娟家庭宋卫东家庭杜黎彬家庭纪玉成家庭刘爱红家庭李淑秀家庭王宏杰家庭石玉增家庭天津市王彩云家庭张凤清家庭李广英家庭井春玲家庭谭富友家庭董作珍家庭翟润芝家庭张庆芳家庭刘文利家庭李亚丽家庭彭秀云家庭王宝茹家庭李瑞家庭王淑云家庭张万秋家庭吴凤贤家庭于文家庭赵绍军家庭张满成家庭穆桦家庭杨乃林家庭张光家庭刘绍仁家庭王兆杰家庭赵柱家庭赵文英家庭冯相苓家庭河北省闫福顺家庭蔡轲家庭赵世枝家庭赵秀红家庭张文中家庭刘项芬家庭杨广文家庭李秋华家庭王海儒家庭罗静超家庭西树忠家庭孙雪莲家庭陶文元家庭董艳华家庭刘会林家庭李惠生家庭彭德凤家庭向雪琼家庭郭启明家庭林秀贞家庭刘贵森家庭段志芹家庭谢风芹家庭陈翠芹家庭杨玉兰家庭李胜茹家庭康辰香家庭山西省裴秀芳家庭李建荣家庭郭福贵家庭吴增玉家庭李银娟家庭许世奎家庭田永平家庭李祥风家庭李艳平家庭马润英家庭郭壮武家庭韩玲梅家庭马荣先家庭李志军家庭邢利民家庭云玲凤家庭田晓家庭李翠玲家庭董兰亭家庭田淑珍家庭杨刚家庭纪锦河家庭郑晔家庭内蒙古自治区李则平家庭银钱家庭陈玉梅家庭杨树生家庭李文学家庭哈斯家庭朝克图家庭郑贵荣家庭包晶格家庭李贺茹家庭云桂萍家庭张乌力吉家庭孟繁章家庭谢晓芬家庭曹英家庭云曙碧家庭韩霜家庭包桂英家庭辽宁省许树文家庭罗刚家庭张秀玉家庭王善智家庭罗连军家庭袁辉家庭徐海清家庭王桂珍家庭王影家庭曲桂清家庭王太玉家庭胡福玲家庭张仕财家庭崔玉祥家庭李玉珍家庭孟凡伯家庭范守贵家庭陶密密家庭张春雷家庭孙显波家庭谢严森家庭王秉德家庭刘凤荣家庭姚秀云家庭金淑兰家庭邱万成家庭崔国华家庭吉林省丁树达家庭金惠茹家庭凡文博家庭夏治国家庭王世绪家庭王世歆家庭张崇喜家庭王淑兰家庭周长林家庭郝桂贤家庭谭海家庭安延庆家庭张树香家庭陈永梅家庭谭闰英家庭徐春民家庭张淑杰家庭高玉珍家庭高桂珍家庭郭秀莲家庭祝瑞雪家庭姜利家庭黑龙江省姜春梅家庭江显埠家庭李文杰家庭李桂琴家庭毛培先家庭林永祥家庭麻晶莉家庭蔡炳龙家庭何建勋家庭夏云涌家庭田秀明家庭王军文家庭赵来金家庭高明义家庭张哲峰家庭何笑琴家庭胡伟家庭李秀梅家庭宋新生家庭于刚家庭李常本家庭冯黎光家庭杨宗英家庭朱庆东家庭马永利家庭吴晓龙家庭邵玉琴家庭上海市施锡安家庭崔鹏飞家庭王中伟家庭王金宝家庭潘引仙家庭李莲家庭王振柱家庭赵德珉家庭龚建琴家庭刘含芬家庭李广仁家庭(台湾)王一后家庭樊绍栋家庭陆玉妹家庭葛明铭家庭艾维那家庭(印度)忻月萍家庭彭翠娣家庭汪国仙家庭陈杏娟家庭杨静家庭曹培基家庭翁锦华家庭尹金龙家庭张桂珍家庭吴春妹家庭许国屏家庭陆婉根家庭陈培民家庭阮光页家庭江苏省陆长梅家庭骆海林家庭施兴凤家庭周建松家庭陈友鹤家庭郝荣菊家庭权颖家庭席如英家庭顾芗家庭钟绍家庭王生家庭陆汉萍家庭钱恩英家庭王浩敏家庭尹磊家庭周耀武家庭尹小平家庭蒋爱祥家庭汪玲家庭李怀德家庭李家旺家庭王羊山家庭周国平家庭冯岩家庭王曙家庭曹琳家庭浙江省饶曙光家庭金顺祥家庭陈嫩华家庭成祖德家庭裴仁治家庭王洪高家庭王学朝家庭李志伟家庭缪惠新家庭董有生家庭方向明家庭田元兴家庭黄金雅家庭盛国娟家庭金招娣家庭潘惠孙家庭辛玉琴家庭程华家庭叶安甫家庭殷桂兰家庭钱水娟家庭颜巧平家庭胡卫明家庭吴松林家庭留建飞家庭杨彩兰家庭曹华芬家庭安徽省汪永恒家庭潘龙林家庭马文俊家庭刘安军家庭孙士全家庭陶薇家庭陈根木家庭黄竹平家庭宋根保家庭陈良云家庭徐水红家庭唐世龙家庭高淮成家庭虞力家庭左华家庭吴翠珠家庭窦桂芳家庭王勋才家庭汪文清家庭程明香家庭孙大秀家庭陈爱琴家庭刘发明家庭钱荣斌家庭姜风清家庭崔居秀家庭王小琪家庭福建省黄瑞杰家庭林善昌家庭滕生淦家庭曾清泉家庭蔡玉灿家庭陈海霞家庭刘豆花家庭蔡亚佳家庭连美华家庭黄荣辉家庭黄菊家庭田光梯家庭韩建家庭林梅玉家庭陈玉春家庭林丽芸家庭黄仔玉家庭杨金花家庭赖永兴家庭卢一方家庭张增椿家庭陈忠和家庭朱向东家庭潘建筑家庭杨海峰家庭郭美香家庭江西省沈冬英家庭张本祺家庭刘晓兰家庭朱莹家庭王河山家庭黄林家庭钟小华家庭黎永忠家庭袁长春家庭胥敏锋家庭宋和先家庭陈美荣家庭郭子廉家庭刘陆锋家庭江鸿家庭吴宜文家庭陈俭家庭余美莲家庭钟文花家庭戴连莺家庭肖仪凤家庭吴永梅家庭廖飞莲家庭方加莲家庭曹建家庭刘三妹家庭熊伟家庭山东省李健家庭李少恩家庭马明辉家庭邱丙霞家庭徐桂花家庭方绍英家庭刘德基家庭刘冠英家庭范振孝家庭周玉兰家庭牛成民家庭孙玉乾家庭孔宪雷家庭赵春生家庭张明安家庭刘宗利家庭张桂霞家庭岳金辉家庭段金彪家庭李明海家庭王爱云家庭王明军家庭柳善芬家庭陈忠明家庭曹丽家庭刘秀农家庭河南省侯志强家庭苏擎宇家庭马文芳家庭何德聪家庭李存格家庭张永志家庭彭振天家庭宋绍忠家庭刘用喜家庭张旭家庭董怀福家庭史世领家庭王敏家庭吴素瑛家庭田秋梅家庭赵峰家庭王兰兰家庭王建武家庭康进京家庭李献荣家庭朱明娥家庭沈德珍家庭冯凤云家庭王祥玉家庭屈桂宇家庭孙素清家庭王治芬家庭湖北省黎逢明家庭郭蒲喜家庭谭正鹏家庭黄俊家庭邱碧云家庭许昌海家庭王道凤家庭张振文家庭方素珍家庭邓神志家庭陈鼎常家庭王旺林家庭高萍家庭谢柯家庭刘纯明家庭唐翠娥家庭杨艳家庭王万雨家庭陈启双家庭彭祖荣家庭刘淑玉家庭许文成家庭尹长林家庭周贤修家庭万铀能家庭程良胜家庭龚玉枝家庭湖南省刘迪辉家庭杨湘奇家庭王前煌家庭陈正集家庭彭吉安家庭邝代治家庭曾毓成家庭鞠晓阳家庭郑芝初家庭肖耀明家庭刘开友家庭张文科家庭孙斌家庭袁亚军家庭张小月家庭黄四家庭童积江家庭王洪元家庭高从林家庭夏长林家庭周贤德家庭谭冬生家庭广东省郑伟强家庭王芹家庭曾柳英家庭党玲家庭杨映淮家庭罗碧坚家庭周华家庭陈银卿家庭关润尧家庭谭英兰家庭王世芳家庭侯光兴家庭林淑华家庭唐云家庭钟焯满家庭冯志华家庭江春燕家庭潘广妹家庭邓岱梅家庭潘裕岳家庭欧阳丽霞家庭陈锦荣家庭郭汉鹏家庭杜斯娜家庭邱良炳家庭黄远亮家庭广西壮族自治区向宁家庭黄凤科家庭颜金华家庭姚引花家庭于红家庭何书成家庭唐敬群家庭刘明敢家庭李远忠家庭吴建华家庭何坚英家庭黄雄芳家庭肖孟家庭陈月凤家庭阮永端家庭刘美鲜家庭陈勇新家庭周琳家庭韦毅家庭毛妤斐家庭刘仁冠家庭刘持桂家庭唐平家庭许袍家庭黄祥享家庭佘佐银家庭龙文成家庭海南省蔡丽琴家庭周志民家庭李木香家庭林锦川家庭李兴韧家庭刘庆珍家庭陈新家庭吴增荣家庭吴华长家庭吉爱英家庭王秀兰家庭陈新明家庭林建智家庭符秀芳家庭陈颖民家庭陈洪寿家庭黎才燕家庭王笑嫔家庭重庆市戴安治家庭田显凤家庭艾应科家庭樊世华家庭张荣容家庭肖加容家庭廖毅家庭李赤富家庭李昌辉家庭高富德家庭何菊香家庭谢红英家庭丁履谊家庭谭远东家庭陈善国家庭王云涛家庭张洪斌家庭余长泾家庭罗贵家庭李传模家庭张黎明家庭叶茂青家庭卢刚家庭吴萍家庭王存桂家庭刘有年家庭张耀府家庭四川省孙志美家庭肖亮家庭王学东家庭柯莉家庭雷筱兰家庭马正发家庭王荣祥家庭黄秀琼家庭王树根家庭王德明家庭杨朴家庭王玉平家庭傅新民家庭张远慧家庭赵隆杰家庭骆常非家庭黄仁沅家庭董彦星家庭戴伟家庭杨树珍家庭刘怀兰家庭张静洲家庭周昌亮家庭蒋平家庭徐光源家庭魏承训家庭林华家庭高国睿家庭格尔玛家庭招娣家庭贵州省刘秀丽家庭郭福祥家庭杨明义家庭李冬霞家庭刘建尧家庭金玉芬家庭陈燕家庭夏明家庭杨再付家庭王仕丰家庭王建军家庭王军家庭罗伯艳家庭张玉萍家庭谢月芬家庭吴碧鲜家庭张艳家庭周业能家庭赵水林家庭胡华东家庭张筑华家庭李少文家庭戴斌武家庭云南省魏云芳家庭阮绍会家庭杜丽芬家庭杨双家庭左立竞家庭彭梅家庭李建芬家庭黄兴芬家庭郑朝银家庭李菊家庭赵声彦家庭赵慧芸家庭李明章家庭杨云珍家庭周新惠家庭朱永康家庭白涌家庭汤苏云家庭温淑仪家庭李宗尚家庭吴虹家庭梁翠兰家庭杨秀芬家庭文跃家庭张琼珍家庭西藏自治区习海蜂家庭甘功菊家庭高葵峰家庭孙国顺家庭扎巴云丹家庭夏光述家庭洛桑佳措家庭罗布顿珠家庭江村旺扎家庭次仁巴杰家庭泽安家庭李丽珍家庭其美拉加家庭格来家庭德吉玉珍家庭扎旺家庭强巴家庭更才扎西家庭陕西省白秀兰家庭胡联合家庭苏新喜家庭王连生家庭刘春丽家庭李会娥家庭姜巧珍家庭郝彩霞家庭申淑敏家庭贾振保家庭马桂花家庭陈改琴家庭李培琴家庭王俊如家庭李桂香家庭魏友珍家庭袁成秀家庭罗金香家庭王月华家庭魏新发家庭李小虎家庭李向阳家庭李雄家庭甘肃省金小菊家庭王剑峰家庭虎守琴家庭吴守强家庭刘德义家庭兰淑惠家庭李佰巧家庭袁丽红家庭刘英家庭杨书蝉家庭王耀明家庭胡兆勇家庭魏晓梅家庭范天兵家庭高霞家庭陈瑞兰家庭拉毛草家庭瓦忠辉家庭青海省王宝珊家庭申纪家庭王进杰家庭陈玉娟家庭高雪萍家庭高步青家庭李积玉家庭宝花家庭王志渊家庭王顺禄家庭李俊兰家庭斗侯拉家庭郝诚家庭刘刚家庭华瑞家庭克保家庭杨发录家庭边惠萍家庭冯涛家庭盛国平家庭宁夏回族自治区李哲家庭王辉家庭田孝花家庭沈桂芝家庭陆平昌家庭叶铁牛家庭罗云峰家庭王莉家庭张庆民家庭马少荣家庭马雄家庭马莉花家庭丁雪梅家庭刘慧君家庭戴学花家庭刘九香家庭李亚辉家庭杜爱文家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比娜西家庭田均荣家庭布久家庭阿依登家庭巴合提〃胡阿尼西家庭古丽尼沙汗〃乃孜买提家庭卡买尼沙〃卡地尔家庭于尔古阿布拉家庭阿不都肉孜家庭张燕家庭哈斯也提〃艾则孜家庭李庆辉家庭阿同古丽家庭申伯平家庭徐启明家庭关建平家庭徐振声家庭穆广荣家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建平家庭潘国营家庭马合木江家庭王勇家庭中直机关高连宝家庭云秀玲家庭徐子英家庭刘建生家庭公保家庭康春林家庭贺玮家庭高燕平家庭禹叔范家庭周天伦家庭周晖冲家庭伏慧敏家庭郝沛霖家庭王永钦家庭王晓旌家庭宋墨铁家庭刘长顺家庭苏俊家庭唐勤家庭窦维勤家庭万燕家庭王亚玲家庭李建敏家庭高伟家庭金光伟家庭郭伟宏家庭马联红家庭孙杨家庭乔桂华家庭刘晖家庭刘小迎家庭马志和家庭王健美家庭刘瑞家庭胡晓晶家庭孙岩家庭彭彪家庭中央国家机关赵向阳家庭罗庆东家庭曹宝贞家庭刘长瑛家庭肖晗家庭徐迎家庭王淑娟家庭李东日家庭李振海家庭于践家庭岳昆仑家庭李运昌家庭李海伟家庭周秉建家庭籍江滨家庭陈群洲家庭黄淑美家庭魏文良家庭郭文生家庭高原家庭尹振祥家庭付绪银家庭张洪远家庭柴广东家庭杨扬家庭赵月荣家庭孙成海家庭吴玉霞家庭张凤杰家庭任万平家庭阎志杰家庭白玉兰家庭李佩文家庭李明柱家庭魏晶晶家庭刘清灵家庭王继云家庭王张福家庭石万清家庭王福顺家庭刘进军家庭查丽华家庭张丽川家庭董树华家庭刘太明家庭刘敏家庭赵红卫家庭吴险峰家庭陈璞家庭姜霞家庭石毅华家庭柳维河家庭文军家庭靳建英家庭刘会洲家庭孟宪范家庭李伟家庭卢乃锰家庭龚海英家庭刘春雨家庭迟彦明家庭王小建家庭李香菊家庭商瑶玲家庭张琪家庭大齐米家庭李巧贤家庭汪天喜家庭李迎春家庭解放军总政治部李京城家庭马登收家庭尚峣家庭孙岩松家庭余霞君家庭黄鹏家庭李景林家庭苏迪家庭朱石坚家庭李中华家庭李加立家庭谢兴凤家庭何涤清家庭张雨亭家庭卢力家庭宋煜家庭赵云鹏家庭常晓利家庭赛买提〃买买提家庭王彬家庭刘建业家庭王福学家庭邱吾荣家庭戴华家庭蔡永中家庭陈学斌家庭李素芝家庭吴金矿家庭王九州家庭赵罡大家庭苟春燕家庭郭春耀家庭附件3: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省、地(市、区)县先进协调组织省级先进协调组织北京市河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云南省地(市、区)县级先进协调组织北京市海淀区天津市东丽区河北省廊坊市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上海市闸北区江苏省盐城市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绍兴市安徽省淮北市福建省泉州市江西省宜春市山东省潍坊市河南省郑州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湛江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海南省海口市重庆市巴南区四川省成都市贵州省安顺市云南省玉溪市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陕西省安康市甘肃省兰州市青海省海东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
初中和谐家庭我出力教案

初中和谐家庭我出力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谐家庭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爱家庭成员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解决家庭矛盾。
4. 激发学生为家庭和谐出一份力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1. 和谐家庭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理解和关爱。
3. 家庭矛盾的解决方法。
4. 学生为家庭和谐出一份力的实践行动。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入理解和谐家庭的内涵。
2. 培养学生关爱家庭成员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运用沟通技巧解决家庭矛盾。
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小组讨论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和谐家庭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和谐家庭的看法,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讲解和谐家庭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讲解和谐家庭的重要性。
2. 学生听讲并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学习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理解和关爱(10分钟)1.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理解和关爱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学习家庭矛盾的解决方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家庭矛盾的常见类型和解决方法。
2. 学生模拟练习,学会运用沟通技巧解决家庭矛盾。
五、学生为家庭和谐出一份力(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庭和谐出一份力。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和谐家庭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关爱家庭成员的情感表现。
3. 学生解决家庭矛盾的能力。
4. 学生为家庭和谐出一份力的实际行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谐家庭的重要性,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家庭成员,掌握解决家庭矛盾的方法,并激发学生为家庭和谐出一份力的积极情感。
勤劳善良 建造幸福家庭——二师“和谐小康家庭”黄宗国之家

“ 父母老了 , 作儿女 的 , 都是这样 。 ” 济效益 。在他们的带动下 ,连队一些 说 :
一
思想观念 比较保守 的职工也有 了很大 2 0 0 3年 , 黄宗 国夫妇 的女儿 黄佳 勤劳善 良的品质得到连队干部职工的 的转变 , 主动接受新 的棉花种植技术 。 丽来到了这个家庭 ,为这个家增添 了 致好评 。夫妻二人管理的条 田多次 无限的乐趣。黄宗国和董秀珍都十分 被 团连评为精品田 ,黄宗国本人也多 黄宗 国夫妻俩来到新疆后 ,他 的 孩子在 5岁前 , 为 次荣获团场“ 五好职工 ” 荣誉称号 。十 父母 以及董 秀珍 的父亲都 在老 家 , 虽 疼爱这个宝贝女儿 ,
计划 , 用心管理 。近几年 , 团场实行 了
一
意外造成胳膊脱 臼 , 无法拉运棉花 , 黄 宗国夫妇便每天 下午先帮他把棉花运 卧室给老人住 , 换上新 的床单被套 , 老 回家才拉运 自家的棉花 ,一直坚持 到
人 怕 冷 ,董 秀 珍 就 给 老 人 打 了一 床 6 周树 武 的 胳 膊恢 复 。黄 宗 国 夫 妇还 积
产 在 单 位 名列 前 茅 ,取 得 了很 好 的经 里 不 孤 独 ,老 人 家逢 人 便 夸 自己 儿 子 发 展 献 言 献 策 。 团场 鼓 励 职 工 参 加股
他们 承包 的棉 田几乎 年年 都丰 收 , 单 命好 , 找了个好 媳妇。 邻居们都夸董秀 份制养牛 , 黄宗国积极响应 , 拿出 1 万 珍心好 , 孝敬老 人 , 她总是淡淡地一笑 元参加入股 。
便 是 二 师 三 十 团 三 连 职 工 黄 宗 国 一 家
忙季节 ,想 回去又怕承包地 的活黄宗
国一 人 干 不 完 , 不 回吧 , 内 心 那颗 心 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一种价值观念,是国家和社会共同持有的一套价值观念体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家庭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单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儿童最早接触并接受价值观念的地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首先要注重家庭教育。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家庭中学会友善、尊重和宽容。
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的关键。
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谐融洽,关心、照顾彼此,相互尊重和包容是和谐家庭的基础。
家庭成员要学会沟通和倾听,坚持民主平等,理解、关心和支持彼此,共同分担家庭责任,共同创造幸福的家庭。
三、注重家庭教育内容的培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家庭注重培养子女的思想道德品质。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学会在生活中表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包括要教会孩子们正确评价事物、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使他们成为思想有主见、品德高尚的人。
四、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家庭成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可以增强家庭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亲身参与,让孩子们亲眼见到社会的不公与贫困,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家庭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应该注重传授孩子们传统的道德理念和文化传统。
通过学习古代经典文化和先贤智慧,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走上爱国爱人爱社会的道路。
六、建立良好的家庭规则建立良好的家庭规则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
和谐共处共建和谐家园

和谐共处共建和谐家园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追求和谐共处和共建和谐家园已成为一种共识。
和谐不仅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也是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友好互助。
而共建和谐家园,则是通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共同营造一个宜居、安全、文明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从家庭、社区和社会三个层面探讨如何实现和谐共处和共建和谐家园。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也是实现和谐共处的基石。
一个和谐的家庭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关爱。
首先,家庭成员应该互相尊重彼此的个人空间和意见。
尊重家庭成员的选择和决定,不轻易干涉或指责。
其次,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让每个成员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
此外,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支持和关爱,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只有家庭成员之间和谐共处,才能为共建和谐家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区作为一个更大的社会单位,也需要和谐共处和共建和谐家园。
社区居民之间应该建立起友好互助的关系,共同打造一个安全、整洁、温馨的生活环境。
首先,社区居民应该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和社区建设。
通过共同努力,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提高社区环境整洁度和安全性。
其次,社区居民应该互相尊重和理解,在人际交往中遵守社会公德,不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秩序。
此外,社区居民之间还可以开展各类文化、体育和社交活动,增进邻里之间的情感联系,加强社区凝聚力。
除了家庭和社区,社会也是实现和谐共处和共建和谐家园的重要层面。
社会需要公平正义、法治文化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来保障每个人的权益和利益。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提高,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同时,社会也需要鼓励和倡导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通过公民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实现和谐共处和共建和谐家园需要家庭、社区和社会共同努力。
在家庭中,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共处。
关注双职工家庭共建和谐家庭

关注双职工家庭共建和谐家庭在现代社会中,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常见。
双职工夫妻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但如何在工作与家庭之间实现平衡,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双职工家庭共建和谐家庭的关键因素和方法。
首先,双职工夫妻应注重沟通。
沟通是夫妻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工作忙碌、压力和疲劳可能会导致夫妻之间的交流减少。
因此,他们需要创造机会,明确表达彼此的需求、关心、担忧以及对家庭的期望。
沟通可以促进理解、减少误解,并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融洽度。
其次,双职工夫妻应共同分担家庭责任。
在家务和孩子教育方面,共同分担责任是建立和谐家庭的关键。
夫妻双方应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并相互支持。
可以制定一个家庭日程表,合理分配家务事项,确保夫妻双方都能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家庭中。
另外,夫妻双方应关注家庭情感。
工作压力可能导致夫妻之间疏远和冷漠,因此,他们应该花时间营造浪漫和温馨的氛围,增进夫妻之间的感情。
例如,定期举行两人约会、参加一起的娱乐活动、一起规划未来等,这些都是增进夫妻感情的有效途径。
此外,夫妻双方应建立规范的时间管理。
合理安排工作和家庭时间是成功的关键。
他们可以共同商量制定一个时间表,合理安排工作、休闲和家庭活动。
在工作时间内专注于工作,减少加班,提高工作效率;在家庭时间内,尽量避免干扰,专注与家人相处。
最后,夫妻双方应相互支持和理解。
工作中的挫折、困难和压力都可能影响家庭生活,而双职工夫妻应相互支持和鼓励。
他们可以互相倾诉,分享彼此的情绪,共同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通过互相理解和支持,双职工夫妻可以共同应对家庭困难,建立稳定和谐的家庭氛围。
总而言之,关注双职工家庭共建和谐家庭是现代社会中很重要的议题。
通过夫妻间的良好沟通、共同分担家庭责任、关注家庭情感、规范时间管理以及相互支持理解,双职工夫妻可以实现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平衡,创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事业和家庭中取得双赢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和谐家庭,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现在这个社会,每年都会有孩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而导致岀现心理问题,严重的会伤害自己,甚至自杀。
这给我们做家长的敲起了警钟,出现这样的事情,有的家长往往会把责任推到老师和学校的身上,但其实家长有没有想过最大的责任其实是自己,是这个家庭。
个生活在幸福和谐的家庭里的孩子,他的心理是健康的。
心理有问题的孩子,通常他的家庭是有缺陷的,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家庭成员不和,种种这样那样的原因,始终离不开这个家。
因此,我认为要使孩子健康成长,建设和谐家庭是最重要的。
现在让我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家庭成员,和谐相处
建设和谐家庭,首要的工作就是家庭成员,一定要和谐相处。
要形成良好的家风,家里经常吵架,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学习,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
所以,夫妻之间互相谦让,不能相互责怪,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做到一起克服困难,树立信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承担责任。
为什么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曾经有一个孩子,在幼儿园
是个小霸王,经常打架,有一次,一拳把同伴打得流鼻血。
老师问他为什么打人,他说,他是警察。
后来经了解他爸爸是个警察,而且经常打孩子,他很怕他的爸爸,爸爸看他一眼,他就不敢动一下。
孩子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他会去学,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任老师”。
我们要知道,当我们跟孩子相处时的一举一动,对孩子都
是无声的教育,因此我们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做到处处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同时做到以下几点:1、家长要把家庭当成学校,要有意
识地培育孩子,不要随自己的情绪好坏,感情用事地对待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孩子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父母的人品,想要孩子学好,自己也必须改掉不良的言行举止,不讲脏话,不赌博,不违反交通规则,不乱扔垃圾
三、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融洽的亲子关系,影响着孩子认知、感情和人
格的发展。
让孩子从小就能做到同甘共苦,有好吃的,要与人分享。
要教育孩子尊敬长辈。
平2'
等、民主的家庭气氛,才有利于孩子自尊心和责任心的形成。
重视亲子间的交流,除了日常生活的交流外,还要有目的地与孩子沟通。
可以安排孩子做做家务,选择好的书和节目跟孩子一起看看,睡觉前可以听听孩子说说学校发生的事情,及时帮助孩子面对和解决困难。
四、家长的教育观点和要求要统
我们家长的教育观点和要求要统一,对孩了实行教育前,家长必须做好沟通,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时,我是这样做的,除跟爸爸商量好,也跟儿子商量:“现在你已经长大了,你要为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了,给你一个任务,你现在每天吃完饭就帮我们洗碗筷,洗完就去倒垃圾。
” 一开始他十分乐意去做,我偷偷地把开始给任务他的第
天就记录下来,看看他能坚持多久。
后来,他的兴趣没有了,觉得不好玩了,就开始埋怨,为什么要洗碗?究竟要洗到什么时候?我首先从正面引导他,为了让他坚持下去,我做到软硬兼施,软是能坚持一个月就给孩子一点小小的奖励,硬的是,让他知道必须要做,这是个任务,除了不舒服,什么情况下都要完成。
所以这个时候,爸爸要配合进行监督,老人就要配合不要插手,老人不配合就无法坚持了。
我的儿子现在读二年级了,他的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成绩中上,思想
品德方面还是比较良好的。
我在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良好行为的养成方面,我
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到坚持,一次两次能做到不起作用,一定要坚持。
我的儿子从中班开始就独自睡一个房间,当我培养他这个独立睡觉的习惯时,曾经多次被老人说我残忍,我为了让孩子能独立睡觉,每个晚上都给儿子讲一个故事,让他睡着再走开,这个时候,他总会半夜起来,就跑到我的房间,对我说:“妈妈我想在这睡。
”这时你别心软,你一心软,计划就完了。
坚决说不行,把他带回去,还有一次他索性不说了,半夜直接睡在我们的床尾了,因为他怕我们发现。
结果,我还是发现了,又把他抱了回去,就这样坚持了两三个星期,儿子的习惯就养成了。
当然我们要从孩子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去做这些事情,就是说培养独立睡觉要选在夏天放暑假的时候,这样不会怕半夜着凉,也不会影响学习。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需要家庭成员的配合和支持的,所以教育的观点和要求不同就很难教育孩子了。
自从儿子读小学后,思想就更多了,主见也多了,所有独生子女有的缺点,(任性,自私,暴燥……)在他身上也无隐藏地表露岀来。
有一段时间老爱发脾气。
也曾被我们打过,骂过,但是后来发现,这样的教育,根本不奏效。
而且对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最后,我
和他爸爸商量,现在不教再长大就更难教了,为了孩子,自己的我们牺牲私人时间和空间,两人分任务,除了平常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外,还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每天他爸爸接送他上下学,和负责指导儿子数学和科学方面的知识,我负责指导语文和礼仪,还有其它兴趣的培养。
并做到与学校共同合作,常跟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
保持与老师的教育一致。
现在你们相信孩子的教育,不只是学校了吧!学校是个集体学习的地方,有更多孩子需要学的不是在学校就能学到。
而是在家里,在社会上。
如果你真想你的孩子能身心健康地成长,请你从现在就开始做到,用更多的时间去倍伴你的孩子,用更多的时间去教育你的孩子,用更多的时间去建设一个和谐家庭,还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