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检测实例

合集下载

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汞

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汞

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汞摘要:汞作为生物毒性较强的污染物之一,进入生物体之后很难被排出,容易对水质以及人体造成危害性影响。

近些年来,为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地表水中汞元素的测定分析,工作人员主动利用原子荧光法实现对水中汞含量、形态的测定分析。

针对于此,为快速准确测定水中汞,本文主要对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汞的应用原理及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原子荧光法;水中汞;测定;分析前言:水质中的汞通常含有大量毒素,会对人体以及水生动植物造成严重危害影响。

一般来说,汞在天然地下水含量较少,在地表水中含量较多。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地表水中的汞多是源于生产产生工业废水,如化工厂、冶金厂等,经食物链被人体吸收。

结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来看,国家对于饮用水中的汞含量有着严格要求,唯有汞含量低于0.001mg/L的饮用水才可以视为合格的饮用水。

结合相关实践证明来看,人体饮用水上限汞值为0.111mg/L。

近些年来,为强化我国饮用水安全,行业内部对于水质中的汞物质含量测定问题予以了高度重视。

在测定分析过程中,主动利用原子荧光法等测定方法进行实践应用,完成对水中汞物质含量的测定分析。

1测定水中汞的必要性分析水中汞对于人体身心健康以及生态环境安全均有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不能加强对水中汞含量的控制与分析,往往会对生态环境安全以及人心健康构成威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测定方法多样化发展,以原子荧光法为首的测定方法在水中汞测定过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举例而言,在环境监测期间,工作人员通过对水中汞成分进行严格控制与分析,基本上可以根据分析反馈结果,确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1]。

与此同时,在水中汞形态测定期间,工作人员可及时发现汞污染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最主要的是,在测定分析过程中,工作人员可根据测定数据反馈,确定质量控制指标以及相关依据,并在具体管控过程中,以良好机制以及体系形式加强对汞污染问题的管控。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的应用实例及操作规程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的应用实例及操作规程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的应用实例及操作规程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的应用实例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

这些优点使得它在冶金、地质、石油、农业、生物医学、地球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各个领域内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1、原子荧光法测定农产品中砷1)前处理:依照GB/T5009、11—2023的方法,取样品0、5—5、0克,置于50ml小烧杯中或小三角瓶中,加10ml硝酸,0、5ml 高氯酸,1、25ml硫酸,盖上小漏斗,放置过夜。

置于电热板上低温消解1—2小时后,提高温度消解,直至高氯酸烟冒尽时取下。

冷却后转移至25ml比色管中,加入2、5ml5%的硫脲,定容,30分钟后上机测定。

2)仪器条件:AFS230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灯电流:60mA;负高压:300V;其它条件都为仪器默认即可;标准曲线浓度为0,1、0,2、0,4、0,8、0,10、0,ug/L。

用5%的盐酸作载流,1、5%的硼氢化钾作还原剂,进行测定。

2、原子荧光法测定农产品中汞1)前处理:依照GB/T5009、17—2023的方法,取样品0、3—0、5克,不要超过0、5克。

置于微波消解管中,加入5ml硝酸,1ml过氧化氢,拧紧消解管盖子,放置30—60min,再置于微波消解仪中,分三步完成消解步骤。

第一步让温度升至100度左右保持10分钟,第二步让温度升至150度保持10分钟,第三步让温度升至180度保持5分钟。

完成消解后,取出冷却,用0、02%的重铬酸钾溶液转移至25ml比色管中,并用其定容。

摇匀后上机测定。

2)AFS230原子荧光分光光计,灯电流:30mA;负高压:270V;其它条件都为仪器默认即可;标准曲线浓度为0,0、1,0、2,0、4,0、8,1、0ug/L,标准曲线用汞保存液定容。

其中汞保存液为0、02%的重铬酸钾和5%的硝酸混合溶液。

用5%的硝酸作载流,0、5%的硼氢化钾作还原剂,进行测定。

荧光光谱实验报告

荧光光谱实验报告

荧光光谱实验报告一、引言荧光光谱是研究物质在激发状态下光谱特性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

荧光光谱实验是通过将样品置于紫外光激发下,观察样品发出的荧光光谱,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利用荧光光谱仪测量不同溶液的荧光光谱,了解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荧光光谱仪2.荧光样品:溶液A、溶液B、溶液C3.紫外灯三、实验方法1.准备工作:将荧光光谱仪插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待仪器稳定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2.样品准备:取适量溶液A、溶液B和溶液C分别倒入三个装有样品槽的石英瓶中。

3.仪器调试:将准备好的样品石英瓶放入荧光光谱仪样品槽中,调整仪器参数,确保光束与样品槽中的溶液垂直穿过。

4.实验步骤:(1)打开紫外灯,置于荧光光谱仪下方。

(2)调节荧光光谱仪的波长范围和积分时间。

(3)依次将溶液A、溶液B和溶液C放入荧光光谱仪样品槽中,测量各溶液的荧光光谱。

(4)记录并保存实验数据。

(5)关闭紫外灯、荧光光谱仪和电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将溶液A、溶液B和溶液C分别放入荧光光谱仪中测量得到实验数据,观察并记录各样品的荧光光谱曲线和峰值。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1.不同溶液的荧光光谱曲线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不同物质的荧光光谱特性不同。

2.溶液A、溶液B和溶液C的荧光峰分别位于不同波长的位置,说明它们在激发状态下产生的荧光光谱存在差异。

3.通过对荧光光谱曲线的分析,可以推断溶液A、溶液B和溶液C所含有的荧光物质的种类和性质。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利用荧光光谱仪测量了溶液A、溶液B和溶液C的荧光光谱,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得出了不同溶液的荧光光谱特性存在差异的结论。

荧光光谱在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等。

在以后的实验和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荧光光谱来进一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性,提高实验研究的准确性和深度。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Fm Fm’
=Fm’-Fs
Fs
Fs为照光条件下产生 的稳态叶绿素荧光, 因为照光下,部分反 应中心关闭,所以荧 光发射较高。
t
Fo
M -脉冲调制光 S- 饱和脉冲光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
Fm’: 光适应下最大荧光(在作用光下用饱和脉冲光测定)。 Fo’: 光适应下最小荧光(在作用光下用脉冲调整光测定)。 Fs : 为照光条件下产生的稳态叶绿素荧光。
Handy PEA
PEA
常用荧光参数及其意义
Fo: 初始荧光,是PSⅡ反应中心处于完全开放状态时
(经过 充分暗适应以后)的初始荧光产量。
当反应中心失活或者遭到破坏时,Fo上 升。因此,可以用Fo变化来反映PSII反应 中心的失活状态
Fm :最大荧光,是PSⅡ反应中心完全关闭时
(强光照射后)的荧光产量。
用连线激发式荧光仪测定的荧光诱导曲线
Relativ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1 .2 1 .0 .8 .6 .4 .2 0 .0 100 101 102
b' c'
O
K
J
c a ( a ')
I
P
b
103
104
105
106
107
T im e ( μ s )
连续激发式荧光仪有:Handy PEA, PEA,Pocket PEA, PEA Senior, M-PEA 等
.3
(C)
.2 0 50 100 150 200 250 NaCl (mmol/L)
.9 (A) .8 .7 qP .6 (C)
.7 .6 .5 ΦP39;/Fm' .6 .5 .4 .3 .2 27 30 33 36 39 42 45 48 27 30 33 36 39 42 45 48 Tem perature ( o C) (B) (D)

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指标

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指标

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指标摘要:一、巨噬细胞简介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三、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指标四、应用实例五、总结正文:一、巨噬细胞简介巨噬细胞(Macrophage)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负责吞噬和消化细菌、病毒、损伤组织等异物,参与身体的免疫防御和修复过程。

巨噬细胞分布广泛,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组织和器官中,特别是在炎症和感染过程中,它们的数量会显著增加。

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抗原或抗体在细胞或组织中的方法。

它通过将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检测的细胞或组织结合,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准确定位和定量分析。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分辨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

三、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指标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的主要指标包括:1.巨噬细胞标志物:如CD68、CD163、CD11b 等,这些标志物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巨噬细胞。

2.吞噬功能相关指标:如CD66b、CD66a、CD63 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3.细胞因子受体:如TLR4、TLR2 等,这些受体可以调节巨噬细胞的免疫应答。

4.巨噬细胞亚群标志物:如CD11c、CD11b、CD101 等,这些标志物可以将巨噬细胞分为不同的亚群,从而研究它们在免疫应答中的不同作用。

四、应用实例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在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例如:1.在炎症和感染性疾病中,通过检测巨噬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指标,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疗效。

2.在肿瘤免疫学中,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可以帮助研究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指导肿瘤免疫治疗。

3.在神经免疫学中,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可以用于研究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机制。

五、总结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有效地研究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质谱荧光联用技术在新型药物筛选与定量中的应用示例

质谱荧光联用技术在新型药物筛选与定量中的应用示例

质谱荧光联用技术在新型药物筛选与定量中的应用示例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药物的研发在世界范围内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质谱荧光联用技术的出现为新型药物筛选与定量提供了更准确、高效的手段。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实例,介绍质谱荧光联用技术在新型药物筛选与定量方面的应用。

1. 抗癌药物筛选与定量癌症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致命疾病之一。

为了发现更有效的抗癌药物,科研人员需要进行广泛的药物筛选和定量工作。

质谱荧光联用技术在抗癌药物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对某种新型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化合物进行筛选时,科研人员可以利用质谱荧光联用技术,通过质谱仪提供分子结构信息,以及荧光分析仪提供的荧光强度数据,来判断化合物的药物活性。

同时,质谱荧光联用技术还可以用于抗癌药物的定量测定,以确保药物在人体内的浓度达到治疗效果所需的范围。

2. 新型抗生素筛选与定量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寻找新型抗生素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质谱荧光联用技术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地筛选和定量新型抗生素的工具。

通过结合质谱仪和荧光分析仪的优势,科研人员可以在药物样品中鉴定抗生素的分子结构,并通过荧光分析测定抗生素的浓度。

这种联用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抗生素筛选的速度和准确度,还可以对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为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3. 微量毒素检测与定量在食品安全领域,微量毒素的检测与定量一直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质谱荧光联用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微量毒素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例如,在食品样品中,某种特定的微量毒素可能只有极低的浓度,而质谱荧光联用技术可以通过质谱仪鉴定毒素的结构,并通过荧光分析测定毒素的浓度,从而实现对微量毒素的快速、准确的检测与定量。

4. 新型荧光染料筛选与定量荧光染料在生物医学研究和荧光成像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质谱荧光联用技术可以用于新型荧光染料的筛选与定量。

首先,科研人员可以通过质谱仪对染料的分子结构进行鉴定,然后利用荧光分析仪测定染料的荧光强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来评估染料的荧光性能。

原子荧光汞原理的应用实例

原子荧光汞原理的应用实例

原子荧光汞原理的应用实例1. 简介原子荧光汞是一种通过激发原子使其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的现象。

它的原理基于激发原子的电子到高能级,然后电子从高能级退回到低能级时发射特定波长的光。

该原理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原子荧光汞原理的应用实例。

2. 汞蒸气灯汞蒸气灯是一种应用了原子荧光汞原理的照明设备。

它由一个密封的玻璃管内部充满汞蒸气,两端有电极。

当电流通过电极时,汞蒸气会被激发并发出紫外线。

紫外线照射到灯管内壁上的荧光粉上,荧光粉会被激发并产生可见光。

这样就实现了通过原子荧光汞原理来产生可见光的照明效果。

汞蒸气灯具有高亮度、高效能和长寿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道路照明、体育场馆照明和工业照明等领域。

它的应用使得夜间能够得到良好的照明效果,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 原子荧光汞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原子荧光汞在环境污染监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汞是一种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物体都具有较高的毒性。

因此,监测和控制汞的含量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原子荧光汞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水体、大气和土壤中的汞含量。

它通过对样品中的汞进行蒸发和激发,然后测量样品中发出的特定波长的荧光强度来确定汞的含量。

这种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精确度,可以快速获得准确的汞含量数据,为环境保护和监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 原子荧光汞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原子荧光汞技术在医学诊断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的汞含量,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有汞中毒的风险。

汞中毒可以导致神经系统和肾脏等器官的损伤,因此对汞含量的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并治疗汞中毒非常重要。

原子荧光汞技术可以通过采集血液或尿液样品,将样品中的汞蒸发并激发产生荧光,然后测量荧光强度来确定汞含量。

这种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可以为医生提供判断患者是否有汞中毒的依据,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原子荧光汞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原子荧光汞技术在科学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实例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实例

荧光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实例一、荧光分析法的原理荧光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在激发状态下发射特定波长的荧光光子进行分析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分子从基态被激发到激发态产生荧光,然后通过检测荧光的强度或波长来定量或鉴定物质的方法。

1. 激发和荧光现象荧光现象是一种电子在激发态能级上吸收能量,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发射光子的现象。

当物质受到激发时,其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吸收外界能量,形成激发态的物质。

随后,这些激发态的电子会以不同的途径返回基态,释放出能量并发射光子,产生荧光现象。

2. 荧光的特性荧光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 荧光是无热的,表示物质在感光过程中不会产生热量。

- 荧光是瞬时的,表示荧光的发射时间极短,一般为纳秒级别。

- 荧光的发射波长大于激发波长,表示物质在激发后发射的光子具有较长的波长。

- 荧光的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荧光法可用于定量分析。

3.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步骤荧光分析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测物质制备成适合荧光分析的样品。

2. 激发:通过合适的激发波长和光源,将样品中的荧光物质激发至激发态。

3. 荧光检测:利用荧光检测仪器测量样品发射的荧光强度或荧光波长。

4. 数据分析:根据测得的荧光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定量或鉴定结果。

二、荧光分析法的应用实例荧光分析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例子。

1. 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荧光分析法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荧光标记和荧光定量分析。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将药物或特定分子标记为荧光物质,通过观察标记物在组织或细胞中的分布和浓度变化来研究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荧光定量分析则可用于测量生物体内的特定分子浓度,如检测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或病原体的存在。

2. 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荧光分析法在环境监测领域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通过标记环境中的特定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或有机污染物,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荧光分析法监测水体、空气或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从而评估环境质量和生态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检测实例
步骤1:设置激发光波长、发射光波长、滤镜位置、检测灵敏度和光源
1)使用光栅进行荧光检测
(1)不选择Use Filter Wheels,
(2)分别在Excitation 和Emission框中输入激发和发射光的波长;在Senstivity
框中输入检测灵敏度;在Lig2 Source中选择合适的光源,普通荧光检测一般使用Tungsten。

2.使用滤光片进行荧光检测
(1)选择Use Filter Wheels,
(2)分别在Excitation 和Emission下拉框中选择激发和发射光的波长;在
Senstivity框中输入检测灵敏度;在Lig2 Source中选择合适的光源,普通荧光检测一般使用Tungsten。

在Optics Position中选择合适的二向色镜。

步骤2:布板,排列样品孔和标准孔的位置浓度
步骤3:步骤3:数值转化计算,定义标准曲线
步骤4:设计报告模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