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无答案)-福建省石狮市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1.了解秦朝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等基本史实,认识到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了解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唯物史观)3.通过对秦朝灭亡的学习,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自主学习任务一秦的暴政设问1:秦的暴政有哪些?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残酷社会中,你会怎么做?1.秦始皇的统治①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巩固的措施,注重发展生产,加强对的管理,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秦始皇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
2.秦朝的暴政(1)赋税沉重: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繁重:四大工程——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3)法律残酷: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
(4)焚书坑儒(5)秦的统治更加残暴: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自主学习任务二陈胜、吴广起义设问2:秦的暴政有哪些?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残酷社会中,你会怎么做?1.原因(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这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概况(2)领导者:陈胜和吴广。
(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6)结果: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影响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②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自主学习任务三秦朝的灭亡设问3: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项羽刘邦为什么而战?陈胜、吴广起义处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前期;项羽和刘邦的起义处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后期。
1.概况: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
2.巨鹿之战①指挥者、地点:项羽,巨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3.理解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学习难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课前预习】1.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①陈胜②项羽③吴广④刘邦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秦朝共存在了多少年?A.10年 B.14年 C.25年 D.30年3.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4.把对秦末农民战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挑选出来()A.爆发于大泽乡 B.建立过农民政权C.推翻了秦朝统治 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5.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A.晋楚争霸B.齐魏争霸 C.秦赵之争D.楚汉之争【展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1.秦的灭亡。
(从灭亡的原因、经过、教训着手)2.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3.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展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影响是()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局动荡不安C.人民生活痛苦 D.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来源:学+科+网]2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3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A.陈胜B.吴广C.项羽 D.刘邦4.秦朝灭亡的标志是()A.陈胜吴广起义B.巨鹿之战C.刘邦攻占咸阳D.西汉建立6.读下列材料: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认识到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认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光辉。
3.知道项羽、刘邦起义和楚汉之争,理解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4.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楚汉之争中项败刘胜的原因分析,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1、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
2、难点:秦的暴政,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预习新知】(一)预习新知一、秦的暴政1、秦始皇:(1)赋税沉重:要将收获物的2/3上缴国家。
(2) 和兵役繁重①表现:修建,征伐南方,修筑,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
②影响: 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遭到严重破坏。
(3)法律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一人犯法,都要受到牵连,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种残害肢体的肉刑’。
2、秦二世:(1)更加残暴,埋葬秦始皇时下令大量宫女,把修建墓室的所有工匠闷死在墓里。
(2)凶残地杀害自己的,屠杀。
(3)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
二、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戍守遇雨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2概况:(1)爆发:,陈胜、吴广在领导农民起义。
(2)发展:攻占后,陈胜称王,建立了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不断壮大,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
(3)结果:由于,起义军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评价:(1)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2)影响::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的浪潮没有因此平息。
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
项羽在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则率军直抵咸阳,公元前年,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1.含义: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自封为西楚霸王,封为汉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导学案课题: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教学目标:1.了解秦灭六国后,中央集权的影响。
2.了解秦朝政治腐败和民生困苦导致农民大起义的背景。
3.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教学重点:1.秦末时期的政治腐败和民生困苦。
2.农民起义的形式和影响。
教学难点:1.秦末农民起义的组织和领导。
2.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活跃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兴趣。
-在秦朝统一六国后,秦朝的统治如何?-秦朝的统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2.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或黑板写下本节课的标题:《秦末农民大起义》。
2.教师向学生介绍秦末时期的政治腐败和民生困苦。
-秦朝统一六国后,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中央集权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哪些问题?3.教师讲解农民起义的背景。
-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形式和规模如何?三、读文讲解(20分钟)1.教师让学生分组读取课文《秦末农民大起义》。
2.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课文中提到的农民起义中的领袖是谁?他们的要求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活动范围有哪些?他们采取了怎样的形式?四、小组讨论(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农民起义对后来的历史有哪些影响?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五、展示评价(10分钟)1.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2.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2.教师布置作业和课后阅读任务。
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农民起义历史意义的文章。
课后阅读:读取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历史时期的农民起义案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形式和历史意义。
通过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掌握了秦末时期的政治腐败和民生困苦导致农民大起义的原因,了解了农民起义的组织和领导,以及农民起义对后来历史的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导学案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秦始皇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了秦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1.材料展示: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30万,南戍五岭又50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70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这说明了什么呢?提示:繁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等。
2.材料展示:秦简记载,五人共同行盗,即使只抢一钱,每个参与者都要断左足,平民偷东西不到一钱,罚劳役30天。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这说明了什么呢?提示:秦朝法律严苛(连坐、族诛、肉刑、车裂、腰斩、活埋等)。
3.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目标导学二:陈胜、吴广起义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政权、结果。
(2)是谁的起义军在哪次战役中击败了秦军主力?(3)秦朝的残暴统治最终是被谁推翻的?提示:(1)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经过略;张楚;失败。
(2)项羽。
(3)刘邦。
2.问题思考: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提示:还会爆发。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目标】:1、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点】:秦末农民战争【学习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重难解析】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其次,要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从特点、历史作用、英雄人物的功绩等几个方面入手,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
【课前小练】全面阅读教材,标注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一、秦的暴政1、繁重的徭役:秦始皇为修建__________和__________,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2、赋税沉重:农民要将收获的_______________上缴国家。
3、刑罚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还有族诛和连坐。
4、秦二世的暴政:秦二世更加残暴,政治黑暗。
秦的暴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终于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1、时间和领导者:公元前___________年,__________和_________在_________起义。
2、过程:起义军在___________建立政权,__________自立为王,陈胜派主力一直打到_________附近。
3、结果:由于秦军强大,起义被镇压,陈胜、吴广被杀害。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1、秦朝灭亡: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公元前207年,___________以少胜多,在________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______________率军直逼咸阳,秦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赛课导学案_0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一.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3、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2、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二.教学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三.教学难点: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扫平天下。
但是席卷六国的强大秦朝只存在了15年就迅速灭亡了,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讲授新课:出示图片情景1长城、秦始皇兵马俑、阿房宫动脑筋:据推测,秦朝全国人口有2000万,你能算算那时每年服役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吗?再想想在2000万人里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徭役繁重情景2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赋税沉重——穷困潦倒忍饥挨饿情景3秦朝法律告示先是黑京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后劓(yì)(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hǎi)(音海,即剁成肉酱)….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刑法残酷二、秦末农民起义出示图片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2)过程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杀秦军→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各地农民响应→进军咸阳→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起义失败2、后期: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秦朝1)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以少胜多2)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灭亡注: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刘邦领导的农民军过渡:(三)楚汉之争合作探究:教师小结:达标训练:1.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发布焚书令。
3.10《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秦朝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严苛的刑法,以及焚书坑儒等,认识秦朝的残暴统治是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阅读《秦末起义形势图》,知道秦末起义的路线和波及范围,进一步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并能够结合地图和教材,简单叙述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以及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对秦朝造成沉重的打击。
3.知道起义军最终推翻了秦朝,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秦朝速亡的原因。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陈胜吴广起义难点:理解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三、名词解释【徭役】:徭役是中国古代政府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等。
它是古代国家征调民众承担的各种劳务和兵役的总称。
徭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的各种公共工程建设、军事需要以及其他行政事务的人力需求。
徭役给平民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
【兵役】:秦朝时,适龄男子(17—60 岁)都要服兵役两年,一年在本郡;另一年在京城或边境,在京城者叫卫士,在边境的为戍卒。
此外每年还要在本郡服军事性劳役一个月。
赋税:赋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形式。
它主要包括田赋、丁税、盐税、关税等各种税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其意思是: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难道天生就是好命、贵种吗?【项羽】:项羽(公元前232 年- 公元前202 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
力能扛鼎,勇猛无比。
秦末随叔父项梁起义,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威震诸侯。
推翻秦朝后自封西楚霸王,分封诸侯。
楚汉相争中,虽屡战屡胜,但刚愎自用、不善用人。
垓下之战,被刘邦大军围困,最终乌江自刎。
项羽一生,充满英雄气概,既具拔山盖世之勇,又有宁死不屈之节。
【刘邦】:刘邦(公元前256 年/ 247 年—公元前195 年),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习目标】
1.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史实。
2.增强比较归纳能力。
3.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
【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自主学习】
一、秦的暴政
1.赋税沉重:迫使农民将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谣役、兵役繁重: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和
3.严刑峻法:
4. 的暴政
5.结果:秦的暴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终于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②直接原因:戍边途中在遇雨误期,按律当斩,被迫揭竿起义。
2、时间:公元前年
3、领导人:、。
4、过程:
①爆发:在的号召下,戍边民夫发起了中国历史上农民大起义。
②经过:起义后,起义军攻占陈县,称王,建立“”政权。
起义军
曾直逼咸阳,但最终被秦军镇压,起义失败。
5、灭秦:
①项羽:之战以少胜多,击败秦军主力。
(成语:破釜沉舟)
②刘邦:抓住时机,直逼,迫使秦降,秦朝仅存15年就灭亡。
(成语:约法三章)
三、楚汉之争:
1、概况:秦灭亡后,项羽自封为,封刘邦为,双方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
称“”。
(成语:楚河汉界)
2、结果: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
刘邦注重收揽,善用人才,实力逐渐由弱变强
在包围项羽及其部下(成语:四面楚歌),项羽兵败自刎,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
【达标检测】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7、某位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根据所学知识,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该选择的是()。
A、楚汉之争
B、春秋争霸
C、战国风云
D、武王伐纣
8、微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成为朋友间互相联系交流的主要方式。
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项羽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被拉入黑名单的是()。
A、范增
B、刘邦
C、刘备
D、项庄
9、象棋是中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起源于先秦,后不断改进发展,源袭至今。
象棋棋盘中间有“楚河汉界”作为对弈双方分界线,可见对这一游戏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长平之战
B、吴越争霸
C、楚汉之争
D、晋楚争霸
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春秋和战国
B、秦初和汉初
C、战国和三国
D、秦末和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