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新素养·史料实证】1.《过秦论》载:“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

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A.推行郡县制B.徭役繁重C.赋税沉重D.刑罚残酷【答案】A【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推行郡县制,这样就巩固了统一,推行郡县制不是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秦朝实行暴政,表现在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这些原因最终导致秦朝速亡,BCD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选A项。

【新素养·历史解释】2.秦朝是“成也法家,败也法家”。

它的成功,是建立了高效的汲取制度;它的失败,是这套制度没有可以约束它的力量,导致它汲取过度,超过了民众的承受力。

该观点最能说明秦朝灭亡的原因是()A.法家思想的影响B.中央集权制度C.秦末农民大起义D.秦朝残暴统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成也法家,败也法家,它汲取过度,超过了民众的承受力”和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实行严刑峻法,赋税、徭役、兵役沉重,秦朝的残暴统治是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D项正确;法家思想的影响和秦末农民大起义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C项;中央集权制度与秦朝的灭亡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B项。

故选D项。

【跨学科·语文与历史】3.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这一记载说明秦朝()A.赋税沉重B.刑罚残酷C.偷盗猖獗D.徭役繁重【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可知,秦朝的刑罚非常残酷,轻罪便会重罚,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刑罚问题,无法反映秦朝的赋税沉重、徭役繁重等问题,排除AD项;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对于偷盗的轻罪重罚,无法说明秦朝偷盗猖獗,排除C项。

故选B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 (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  (含答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秦始皇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就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言,不具进步意义的措施是()A.实行郡县制B.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C.修筑万里长城D.焚书坑儒2.历史叙述有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与历史解释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北京人能够制造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B.半坡居民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C.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国主持变法D.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恶劣影响3.“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①秦统一全国②楚汉战争③焚书坑儒④秦末农民战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李白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灭掉六国的“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B.开疆拓土C.焚书坑儒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5.秦始皇是一个很伟大的皇帝,他的历史功绩为后人所仰,但秦始皇有些措施也是被后人所否定的,这一措施是()A.郡县制B.修筑万里长城C.焚书坑儒D.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6.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陈胜、吴广起义B.秦朝的暴政C.修建阿房宫D.项羽、刘邦起义7.史料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解读历史。

史载“赭衣塞路,囹圄成市”(道路上都是穿罪犯衣服的人,监狱里关满了囚犯,像市场一样拥挤),该材料说明()A.秦朝徭役繁重B.秦朝赋税沉重C.秦朝刑法严苛D.秦朝商业发达8.据史籍记载,秦朝营造宫室征用劳力为七十万人;修筑秦始皇陵征用七十万人;对匈奴用兵为三十万人;北筑长城四十万人;戍守岭南五十万人。

仅此几项,累计达二百六十万人,占秦代全国总人口的13%。

这说明秦朝()A.重视国家建设B.徭役繁重C.赋税沉重D.重视军事发展9.学者刘仲一提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上,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暴力主义原则。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含答案)-word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含答案)-word

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1.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 陈胜、吴广起义B. 秦朝的暴政C. 修建阿房宫D. 项羽、刘邦起义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A. 陈B. 大泽乡C. 巨鹿D. 荥阳3.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A. 陈胜B. 吴广C. 项羽D. 刘邦4.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功绩的是()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采用科举制选官⑤焚书坑儒⑥修建都江堰.A. ②③⑤⑥B. ①②③C. ①②③⑥D. ②④⑤⑥5.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D. ②④6.秦始皇统治时期。

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A. 秦朝统一全国,生活安定B. 秦朝法律残暴C. 当时市场竞争激烈D. 日常生活提倡文明礼貌7.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A. 长平之战B. 巨鹿之战C. 城濮之战D. 马陵之战8.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A. 陈胜吴广起义B. 刘邦项羽起义C. 李自成起义D. 太平天国运动9.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

”上述材料反映出秦末()①滥用民力,徭役沉重②刑法苛严③长年征战,兵役繁重④沉重的赋税。

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10.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②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③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④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赋税沉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习题 含答案

第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点秦的暴政1.秦始皇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__________的特点。

2.暴政表现(1)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繁重的徭役:秦始皇修建骊山陵和__________、征伐南方、修筑长城等,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__________人。

(3)严苛的法律:一人犯法,亲族和__________都要受到牵连。

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

(4)秦二世更加残暴:凶残地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任意屠杀文武__________,对民众的盘剥更为残酷,并恣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

知识点陈胜、吴广起义1.时间:__________年。

2.地点:__________。

3.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4.结果:起义军被镇压,吴广、__________相继被部下杀害。

5.继续:刘邦和__________领导的军队继续反抗秦朝统治。

项羽在__________歼灭秦军主力,__________直抵咸阳。

__________年,秦朝灭亡。

知识点楚汉之争1.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__________霸王,封刘邦为__________。

双方为争夺__________,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2.结果: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__________,项羽兵败自刎。

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

1.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①秦始皇骄傲自大②繁重的赋税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④残酷的刑罚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李自成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3.与下图材料相关的史实是()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A.巨鹿之战B.楚汉之争C.刘邦攻占咸阳D.大泽乡起义4.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了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

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长平之战5.秦朝灭亡的标志是()A.陈胜、吴广起义B.巨鹿之战C.刘邦包围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D.西汉建立6.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0课【同步练习】《秦末农民大起义》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0课【同步练习】《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1.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2.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问声中,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序幕,请问这次起义发生在()A.西周B.秦朝C.西汉D.东汉3.下列关于如图的表述,错误的是()A.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B.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C.起义领导人是陈胜和吴广D.起义过程中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张楚政权4.人们常把秦朝称为“暴秦”,下列选项能体现秦朝“暴”的有()①沉重的赋税②繁重的徭役③繁重的兵役④残酷的刑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秦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A.秦的军队不够强大B.秦皇骄傲自大C.秦的暴政D.农民起义的打击6.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它爆发的时间是()A.公元前209年B.公元209年C.公元前202年D.公元202年7.“破釜沉舟”这一成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晋楚争霸B.吴越争霸C.长平之战D.秦朝灭亡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戍边的农民途中遇雨B.起义后,吴广自立为王,建立政权C.秦朝在陈胜、吴广起义中灭亡D.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9. 《史记》中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材料中的“二世元年”是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09年D.公元前207年10.《史记》中记载:“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讲这番话的应该是()A.项羽B.刘邦C.吴广D.陈胜11.与成语“破釜沉舟”、“楚汉相争”、“霸王别姬”、“四面楚歌”都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刘邦B.陈胜C.吴广D.项羽问答题12.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但是它的存续的时间非常短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复习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

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A.严苛的法律B.繁重的徭役C.沉重的赋税D.推行郡县制2.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这一记载说明了( )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B.秦朝的刑罚很残酷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3.下图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它爆发于( )A.公元前2世纪前期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前期D.公元前3世纪末4.“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后率兵攻取咸阳,推翻秦朝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军5.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A.春秋争霸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D.楚汉之争6.李清照曾这样称赞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下列事件与项羽有关的是( )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之争④建立“张楚”政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与该成语相关的战役是(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垓下之战8.下列不属于楚汉之争中刘邦取得胜利的原因的是( )A.项羽刚愎自用B.刘邦注重收揽民心C.刘邦势力强大D.刘邦善用人才二、组合列举9.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的内容。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领导贫苦农民举行起义,后在陈县建立了“________”政权。

(2)公元前207年,项羽在________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3)楚汉之争指的是项羽和刘邦为争夺________而展开的争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测试(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测试(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测试(带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A.刘邦、项羽起义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陈胜、吴广起义2. 秦末农民战争开始的领导者是()A.刘邦、项羽B.萧何、张良C.赵高、子婴D.陈胜、吴广3. 用“时间轴”了解历史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在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

根据下列时间轴,这一历史史实正确的描述时间是()A.公元前3世纪末B.公元前3世纪初C.公元前2世纪末D.公元前2世纪初4.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A.春秋和战国B.秦和春秋C.战国和三国D.秦初和汉初5.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下列不属于起义爆发原因的是()A.赋税繁重B.刑法残酷C.徭役沉重D.统一度量衡7. 下列有关秦朝暴政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央集权B.刑法严酷C.赋税繁多D.徭役繁重8.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我国农民陈胜、吴广发出的呐喊。

这次大起义发生在()A.秦朝末年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D.三国时期9. “(陈胜、吴广戍边的队伍)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们)估计已经误期。

误期,按照秦朝法令,(他们)都要被斩首。

”这段话与大泽乡起义的关系是()A.没有雨就不会爆发农民起义B.大雨成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C.大雨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D.极其残酷的刑罚导致农民起义10.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秦朝法律严酷B.陈胜想称王C.老百姓快饿死了D.天下大雨11.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含答案)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1.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 陈胜、吴广起义B. 秦朝的暴政C. 修建阿房宫D. 项羽、刘邦起义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A. 陈B. 大泽乡C. 巨鹿D. 荥阳3.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A. 陈胜B. 吴广C. 项羽D. 刘邦4.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功绩的是()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采用科举制选官⑤焚书坑儒⑥修建都江堰.A. ②③⑤⑥B. ①②③C.①②③⑥ D. ②④⑤⑥5.6.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

”上述材料反映出秦末()①滥用民力,徭役沉重②刑法苛严③长年征战,兵役繁重④沉重的赋税。

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7.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②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③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④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赋税沉重。

A. ①②③④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④8.“孟姜女,杞梁妻。

一去燕山更不归。

……长城路,实难行。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广为流传,该故事反映的历史背景是秦朝暴政的表现之一()A. 沉重的赋税B. 繁重的徭役C. 严刑酷法 D. 繁重的兵役9.人们经常用项羽的破釜沉舟来比喻下最大的决心,这一历史典故出自于下列哪一战役()A. 巨鹿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10.中国历史上第—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地点是A. 渔阳B. 陈C. 大泽乡D. 垓下二、列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1.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战争伴随着朝代的更迭和文化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及答案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1.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这句童谣暗指( B )A.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B.秦朝滥用民力,以致民怨沸腾C.秦朝刑法特别残酷D.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2.贾谊的《过秦论》是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文章之一。

贾谊认为:为政者必须施仁政,不能反人民,否则,人民必会“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最初是用来描述(C )A.项羽起义B.刘邦起义C.陈胜、吴广起义D.国人暴动3.毛泽东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是( B )A.楚汉之争 B.陈胜、吴广起义C.城濮之战 D.黄巾军大起义4.“孟姜女,杞梁妻。

一去燕山更不归……长城路,实难行……”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广为流传,该故事反映的历史背景是秦朝暴政的表现之一( B )A.沉重的赋税 B.繁重的徭役 C.严刑酷法 D.繁重的兵役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以后,各地的百姓纷纷响应起义。

没有多久,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对推翻秦朝起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是(B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桂陵之战D.马陵之战6.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令人叹息。

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D ) A.项羽 B.陈胜 C.吴广 D.刘邦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B )A.春秋和战国B.秦朝和春秋C.战国和三国D.秦初和汉初8.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D.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战败自刎而亡9.下列属于秦末农民战争范畴的历史事件有(A )①陈胜、吴广起义②项羽领导的起义③刘邦领导的起义④楚汉之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D.①②③④10.云梦秦简是研究秦朝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真实情况的重要史料,其中记载:死刑名称有“定杀”“生埋”“磔”“弃市”“戮”等。

这些记载可以佐证(A )A.秦朝统治非常残暴B.秦朝赋税徭役繁重C.秦朝法律体系健全D.秦朝开创死刑先例11.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这一记载说明了( B )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 B.秦朝的刑罚很残酷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 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

常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

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材料二:秦朝单是死刑就有腰斩、车裂等十多种,还有“族诛”“连坐”等。

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酷法的处置。

材料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2)材料三中的话与哪次起义有关?此次起义发生在哪一年?(3)材料一、二和材料三之间有必然联系吗?为什么?答案:(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罚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

(3)有联系,因果关系。

正因为秦的暴政,激起人民的反抗,陈胜、吴广才号召大家起来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

13.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再现的是我国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三幅图片中的主要人物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3)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一些同本课有关的成语,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因果关系进行重新排序。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约法三章; 族诛连坐。

(4)强大的秦朝只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它给我们什么深刻的启示?(1)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掀起轰轰烈烈的反抗秦统治的农民起义;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刘邦:直接推翻了秦的统治。

(3)族诛连坐——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

(4)任何政策的推行,必须考虑到人民的承受能力,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统治者要爱惜民力。

(言之有理即可)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0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无答案)《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课文,能说出并掌握秦始皇与秦二世暴政的主要表现。

培养分析、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目标3:阅读课文,能够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合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能够复述陈胜、吴广起义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小组间合作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并分析出起义的历史意义。

从而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

(重点、难点)目标4:通过阅读教材,记住楚汉之争的对战双方;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能够分析出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自学检测秦的暴政秦始皇(1)赋税沉重。

迫使农民将_________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徭役和_________繁重。

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法律_________,刑罚极为残酷。

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十多种。

秦二世:更加残暴,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恣意挥霍,穷奢极欲。

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直接原因:戍守长城遇雨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2.概况。

(1)时间:_________年。

(2)地点:_________。

(3)发展:攻占_________县,_________称王,建立_________政权。

(4)结果:起义失败,吴广、陈胜被部下杀害。

3.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_。

项羽刘邦起义:(1)项羽:在_________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2)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_________年,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1.性质:统治阶级为_________,展开的争战。

2.双方:西楚霸王_________和汉王_________。

3.逆转:势力强大的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处于弱势的刘邦收揽民4.心,善用人才,双方力量逐渐逆转。

5.结果:刘邦军队将项羽包围在_________,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最终胜利。

三、合作探究任务二:【七嘴八舌】阅读课本第47页至第48页的内容,包括相关史事,材料研读,回答“秦暴政的表现”。

任务三:【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48页至第49页,小组合作完成问题1,问题2,问题3,并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1.探究:如果没有这场雨,秦末农民起义是否就不会爆发?2.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是什么?(时间、地点、领导人物、政权、路线)3.陈胜、吴广起义的结果是什么?4.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功绩有哪些?5.巨鹿之战的时间、战争双方、结果、特点?任务四:【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49页至第50页,小组合作完成问题1,问题2,并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1.楚汉之争的目的、交战双方、结果是什么?2.项羽失败、刘邦获胜的原因?四、知识结构任务五:【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五、当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是暗指()A.秦始皇滥用民力,民怨沸腾B.有人要在阿房宫刺杀秦始皇C.秦始皇刑罚残酷,社会动荡D.秦始皇将葬在阿房宫2.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地表现在()A.繁重的徭役B.沉重的赋税C.残酷的刑罚D.可怕的殉葬3.下图中的邮票是为了纪念秦朝末年爆发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果让你为此邮票搭配一句口号,你应该选择的是()A.不鸣则已,一鸣惊人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4.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

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A.城襥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5.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6.“楚汉之争”取得胜利的是()A.项羽B.刘邦C.陈胜D.吴广六、学后反思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朝的暴政;理解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知道张楚政权;理解巨鹿之战;知道楚汉之争。

培养阅读观察能力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口述等,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秦灭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等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学情分析】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这一节课学习秦始皇的暴政,学生心理上难以接受。

我们要分类把握历史事实,让学生自我认知,形成自我体验。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导学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表演学习法。

【教具】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学生回答略)秦朝的统治状况如何?公元前209年,900多名贫苦农民在陈胜、吴广的带领下揭竿而起,点燃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让我们一起回到秦朝去看一看吧。

一、秦的暴政本目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设计的问题从简单的入手,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幻灯片1:导学提示。

阅读教材第50~51页,并思考: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师:秦的暴政的表现是什么?生: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