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基础知识经典.ppt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光学》课件

《初中物理光学》课件

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方程
光电效应
当光照射到物质上时,会使得物质吸收光能并释放出电子,这种现象被称为光 电效应。
爱因斯坦方程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一个方程,即爱因斯 坦方程。该方程描述了光子的能量、频率与逸出电子的动能之间的关系,从而 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康普顿效应与德布罗意波
光通过一个小缝隙时,会在屏幕上形成衍射条纹,这是光波绕过 小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结果。
光的栅衍射
光通过多个等间距的小缝隙时,会在屏幕上形成衍射条纹,这是 多个单缝衍射的叠加。
圆盘衍射
光通过一个小圆盘时,会在屏幕上形成衍射环,这是光波绕过大 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结果。
光的偏振现象
偏振光的产生
光在某些物质表面反射或折射时,会产生偏振光, 即光的振动方向只限于某一特定方向。
当光垂直射入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 变。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 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 角。
03 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的种类与性质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会聚作 用。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 用。
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 得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需要用凸透镜矫 正。
显微镜与望远镜
显微镜的构造与原理
包括物镜、目镜、载物台等部分,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放大微小物体。
望远镜的构造与原理
包括物镜、目镜、寻星镜等部分,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组合观察远处物体。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马吕斯定律

光学基础知识

光学基础知识
• 视野内产生人眼无法适应之光亮感觉,即眩光,可能引起厌 恶、不舒服甚或丧失明视度。在视野中某—局部地方出现过 高的亮度或前后发生过大的亮度变化。眩光是引起视觉疲劳 的重要原因之一
眩光评价指数 CGI
• 预测和评定室内工作环境不舒适眩光状况的指标。国际照明 委员会不舒适眩光技术委员会(TC-3.4)推荐的国际通用眩光 指数CGI,作为评价布舒适眩光的尺度,与英国的不舒适眩 光指数BGI是等价的。
• 单位:流明 Lm
光强
• 定义:在某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光通量,单位为坎德拉,用cd 表示
光束角
• 光源反射光的空间分布,以中心最大光强向四周逐渐减弱到 中心光强50%强度的圆锥角为光束角
• 相同功率的灯杯光束角越大,其中心光强越小,出射的光斑 越宽,且相对柔和,相反则中心光强越大,出来的光斑就越 窄
照度
• 照度是相对于被照射面来说的,指单位面积入射的光通量, 单位是勒克斯 ,用Lux
亮度
• 指光源在某一方向的光强与人眼所见到的“面积”之比,单 位是cd/m2,用L表示。
• 用于表示一个表面的明亮程度,即从一个表面反射出来的光 通量。
• 影响因素:被照射物的反射率或吸收率
光效 Lm/W
• 光源的发光效率或者光源的功率因素,表征从光源中射出的 光通量与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CIE对眩光限制的质量等级
光的空间分布,即配光曲线
• 光源(或灯具)在空间各个方向的光强分布,配光曲线一般 有三种表示方法:一是极坐标法,二是直角坐标法,三是等 光强曲线。
光色和显是波长从380nm-780nm的电磁波
颜色
• 光的颜色—色温 • 被照物体的颜色—显色指数 物体的表面颜色取决于物体表面对光线的反射 表面颜色的体现取决于进入人眼的光之波长

《光学教程第一章》课件

《光学教程第一章》课件
《光学教程第一章》PPT 课件
光学教程第一章PPT课件
章节概述
光学基础知识
从光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光学的基本概念 和原理。
光的本质和特性
探索光的波粒二象性,频率和波长,速度以 及偏振。
光的传播和衍射
解读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散射和吸收, 以及衍射现象。
光的折射和反射
揭示光的折射规律,全反射,反射规律,并 介绍实验。
3
光的速度
探索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变化。
4
光的偏振
讲解光的偏振现象及其在实际应用的意义。
光的传播和衍射
光的传播方式
详细介绍光是如何在空间中传播的。
光的散射和吸收
探讨光在遇到粗糙和杂乱表面时的散射和吸 收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解析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规律。
光的衍射现象
阐述光通过孔隙或障碍物时发生的衍射现象。
光的折射和反射
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全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 光的反射实验
介绍光在两个介质交界面发生折射时的规律。 探索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发生的全反 射。 解析光在平面镜和曲面镜上的反射规律。 介绍一些简单的光的反射实验,如镜子实验。
光的干涉和衍射
光的干涉现象
阐述不同光波相互作用导致的干涉现象。
干涉的类型
光学基础知识
光的定义
详细讲解光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光的属性
解析光的属性,如波动性和微粒性。
光的来源和产生
探索光的来源和产生,如自然光和人工光源。
光学实验
介绍一些基本的光学实验,如折射、反射和干涉。
光的本质和特性
1
光的波粒二象性
阐述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的双重特性。

《光学》全套课件

《光学》全套课件

干涉现象及其条件分析
干涉现象定义
干涉是指两列或几列光波在空间某些区域 叠加时,相互加强或减弱的现象。
干涉条件
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 位差恒定。
常见干涉类型
杨氏双缝干涉、薄膜干涉等。
干涉现象应用
测量光波波长、检测光学元件表面质量等 。
衍射现象及其分类讨论
衍射现象定义
衍射是指光波在传播过程中,遇
黑体辐射概念及历史背景
01
阐述黑体辐射的定义、历史背景以及与经典物理学的矛盾。
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
02
介绍普朗克为解决黑体辐射问题提出的能量量子化假设,以及
由此导出的黑体辐射公式。
公式验证及意义
03
通过实验验证普朗克公式的正确性,并探讨其在物理学史上的
重要意义。
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及结果分析
1 2 3
光电效应实验装置及原理
到障碍物或穿过小孔时,偏离直
线传播的现象。
01
衍射分类
02 根据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光波长
的相对大小,可分为菲涅尔衍射
和夫琅禾费衍射。
常见衍射现象
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光栅衍射 等。 03
衍射现象应用
04 光谱分析、光学成像等。
偏振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偏振现象定义
偏振是指光波中电场矢量方向在传播过程中有规则变化的 现象。
介绍量子光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光的量子态、量子纠缠、量子通信等,
以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03
量子光学在现代科技中应用前景
探讨量子光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前景,如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
子精密测量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05
非线性光学简介

光学基础知识

光学基础知识

光线反射定律: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于法线在同一平面 内。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 3.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自然光的照明特点
根据太阳光进入大气的角度不同,阳光 在一天的不同时刻折射出不同的颜色。 破晓冷色日出偏黄,正午光线最强反差 最大落日偏红。
日光照明
反光
光学基础知识
教师:韩阳
光的本性
光的二重性: 微粒说 光是有一定能量的粒子 波动说 光是特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 光是一种能量传播的形式
宇宙射线 X射线 紫外线 紫 蓝 青 400 430 475 绿 530
无线电 红外线 雷达 交流电 电视短波广播
黄 500 橙 630 红 700
光学基本定律
1.光线沿直线传播:光线在均匀介质中 沿直线传播 2.诸光束独立定律:光线独立传播,不 同光线相交时,对每束光的传播方向不 发生影响 3.光线的反射定律:光线在两种介质的 分界面上会改变传播色
单色 光的 颜色 是由 他的 振动 频率 (波 长) 确定 的
光度基本概念
光能:能够进入人眼感觉的辐射能 光通量:单位时间内光源发出或通过某 范围内 的光能的数量 发光强度:
摄影光学
光线的主要特性(强度/性质/光线的方 向/光线的色彩) 色温与光源(自然光/室内照明) 光线在造型上的作用(照明被摄体/决定 画面气氛/形成明暗构思)
用光与控光

《光学基本知识讲座》课件

《光学基本知识讲座》课件

光学在军事中的应用
总结词
光学技术在军事侦察和武器系统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
光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包括红外侦察、 激光雷达、瞄准和测距等。这些技术提高了 军事侦察和武器系统的精度和效率,对现代
战争的胜负具有关键作用。
04
光学发展历程
光学发展史简介
古代光学
古代文明对光的研究和利用,如反射、折射等简单光 学现象的发现和应用。
全息摄影技术
总结词
全息摄影原理及应用
详细描述
全息摄影技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 录并重现三维物体的光波信息。全息照片具 有立体感和视角任选的特性,广泛应用于产 品展示、艺术创作和安全识别等领域。
光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
光学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
光学技术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如光学显微镜用于细胞观察,激光 用于手术切割和眼科治疗,以及光学 成像技术用于无创检测和诊断。
文艺复兴时期
科学方法的兴起,对光的本质和传播方式的研究逐渐 深入。
19世纪
光学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如波动光学和几何光学的发 展。
光学重大发明和发现
01
02
03
牛顿的棱镜实验
揭示了白光是由不同颜色 的光组成,奠定了光谱学 的基础。
干涉现象的发现
为波动光学的建立提供了 重要依据。
激光的发明
开创了光学的新领域,对 科技、工业、医疗等领域 产生了深远影响。
实验材料
光源、衍射板、屏幕等 。
Hale Waihona Puke 实验步骤将光源对准衍射板中心 ,调整光源与衍射板距 离;观察衍射现象并记
录。
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眼睛,避免直 接照射光源;调整仪器

光学基本知识讲座PPT课件

光学基本知识讲座PPT课件

.
10
物像基本概念
4.同心光束与光程 ★ 一个发光点或实物点总是发出同心光束,
它与球面波相对应 ★ 一个像点如果由对应的同心光束汇聚而成,这样
的像点称为完善像点
★ 要成为完善像点,必须使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之 间光程是相等的:Σ n× d=const
n 介质折射率 d 光线所经过的实际长度
.
11
四.材料与色散
3.波像差:以波像差作为像质的评判依据,激光头物镜的设
计中常以此为评价标准;
4.光学传递函数:把物的亮度分布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或
傅里叶积分,光学系统的特性就表现为它对各种频率正弦波的传
递和反应能力,于是出现了较全面评价光学系统的新的评价手段-
光学传递函数。在照相物镜设计中已得到普遍采用。
.
36
光学基本知识
两列波相遇时,必须满
足下述条件才能发生干涉:
1.频率相同;
2.振动方向相同;
3.具有恒定的相位差。
右图称为牛顿环,是光干涉 的典型例子。
.
39
二.光的衍射
波在传播过程中,
当遇到障碍物就会偏 离直线传播的现象, 犹如声音可以绕过大 墙,无线电波能够跨 越高山。光在一定条 件下也偏离直线,这 就是光的衍射。
24
像差知识介绍
像差:由光线传播定律决定,从光路实 际计算表明,
任意组合的光学系统只能对近轴物点以细光束
成像。随着视场和孔径的增大,成像光束的同
心性将遭到破坏,产生各种成像缺陷。这种成
像缺陷就是像差。
像差分类:
对单色光:球差、彗差、象散、场曲、畸变
对多色光:位置色差、倍率色差
.
25
1.球差

第一章 光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光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光学基础知识肉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它来自各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实质是电磁波,可见光的电磁波波长在380nm ~760nm 之间。

研究可见光的物理现象有:1、光是直线传播的:人影、小孔成像、木工观察平面直不直时都是该现象的验证;2、光是独立传播的;3、光路是可逆的;4、光到达两个介质的介面时,光要产生反射和折射。

第一节 光的反射和球面镜成像一、光的反射当光线投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光线改变了传播方向,返回第一媒质里继续传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自然界的反射分为:漫反射(不规则反射) 镜面反射(规则反射)当介质的分界面(反射面)粗糙凹凸不平时,即使入射光线是平行的,反射光线并不平行,这种反射称为漫反射(不规则反射)。

当介质的分界面(反射面)光滑平整时,入射光是平行的,反射光仍然平行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规则反射)。

二、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与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反射光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 1=i 2 。

i 1i 2入射角法线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三、平面镜成像像的性质:①虚像②正立③等大根据等大的性质,可以证明AO=A′O当验光室长度尺寸达不到国家规定的5米-6米的距离时,可以利用反射镜成像的原理,将长度尺寸压缩一半。

四、球面镜成像镜的反射面为球面的一部分称做球面镜反射面为球形的凹面——凹面镜反射面为球形有凸面——凸面镜1、凹面镜的成像:凸面镜A镜面的几何中心点O ,称镜面的顶点。

镜面的曲率中心C ,称镜面的球心。

过球心与顶点的连线——称为主光轴,简称为主轴。

当一束平行于主轴的光线入射,经凹面镜反射后相交于镜前主轴上的一点F ,F 点称为焦点。

焦距到顶点的距离FO 称为焦距,用f 表示。

可以证明:f = r 为曲率半径求凹面镜的成像问题(已知物体位置,求像的位置),可以用二种办法解决。

①公式计算法如图,假设物体AB ,离凹面镜距离(物距)S ;像A ′B ′,离凹面镜距离(像距)S ′;则有如下等式:- + =符号规则:a 、 入射光线自左向右为正,反之为负;反射光线自右向左为正,反之为负;b 、物坐标以球面镜顶点为原点,向右为正,向左为负;c 、 像、曲率中心和焦点的坐标也以球面镜顶点为原点,向左为正,向右为负;d 、物点和像点在主轴上方时,其坐标为正,反之为负;e 、 图中要表示长度字母时,若要表示负数,应在其前加以负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
红色光线的焦点比蓝色光线的焦点更远离镜片。
课件
轴向色像差涉及到成像的焦点距离,引起色 彩产生松散或光斑;
倍率色像差别则涉及到成像的大小,在画面 周围引起色彩错开,形成扩散的彩色条纹,如镶 边现象。
课件
消除色差的常用办法之一是采 用不同色散材料的光学元件来组 成镜头,用其中的一种光学元件 的正色散来抵消另一种光学元件 所产生的负色差。例如我们公司 望远镜的消色差镜,利用折射率 较低的PMMA做凸透镜,利用折 射率较高的PC做凹透镜,然后将 两者配合在一起使用。
课件
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 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 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课件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 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 弥散圆。
课件
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像与放大倍率、投影距 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 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像产 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 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课件
像散现象由两个互相垂直截面的光线构成,与主 轴光线无关。像散现象发生在像平面周边部分,如 物体有成直角交叉的横线和竖线,在像平面周边成 像时,横线和竖线不能同时会聚成清晰的像,竖线 清晰时,横线必模糊;横线清晰时,竖线必模糊。
课件
慧差
课件
由位于主轴外的某一轴外物点,向光学系统发出 的单色圆锥形光束,经该光学系列折射后,若在理 想像平面处不能结成清晰点,而是结成拖着明亮尾 巴的慧星形光斑,则此光学系统的成像误差称为慧 差。
(1)、镜头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
越大;
(3)、拍摄距离 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课件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课件
景深的实际拍摄照片 ---------- 只改变镜头光圈和快门速度
课件
光圈f/2.8 曝课件光时间1/125 s
光圈f/5.6 课曝件光时间1/30 s
光圈f/11 课曝件光时间1/8 s
光圈f/22 课曝件光时间1/2 s
色散现象和色像差
课件
白光中人眼可以感受到的可见光的波长为 400nm(紫色)~700nm( 红色)。当白光通过三棱境 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彩虹光谱。不同波长的光的 折射率不同而引起的彩虹光谱称之为色散现象。
课件
球面像差在镜头光圈全开或者接近全开的时候 表现最为明显,口径愈大的镜头,这种倾向愈明显。
在镜头使用上,通过缩小光圈可适当消除球面像 差。
课件
球差的产生是因为理想的折射镜面不是球面,但 是为了加工方便一般都是用球面来近似,所以引起 球差。解决的方法是采用非球面技术。
课件
目前主要有三种制造非球面镜片的方法: 1、研磨非球面镜片:在整块玻璃上直接研磨,这 种制造工艺成本相对较高; 2、模压非球面镜片:采用金属铸模技术将融化的 光学玻璃/光学树脂直接压制而成,这种制造工艺 成本相对较低;
场曲和彗差都与视场大小有关,视场越大则越严 重,所以现代望远镜不是很追求广角设计。在视场 较小的天文望远镜中,场曲和彗差就要轻微得多。
场曲和彗差虽然表现一致,但是还是很好分辨的, 把一个星点放入视场,调节成点状,再移动到视场 边缘,这个星点就会散开,调节焦距,如果还可以 调成一个点,说明只有场曲,如果怎么调也无法调 节成点状,说明有彗差作用。
基本光学知识
课件
内 容:
1、光的三大定律 2、光学元件和透镜成像规律 3、焦点、弥散圆和景深 4、色散现象和色像差 5、球差、像散、慧差、场曲和畸变 6、人的眼睛
课件
光的三大定律 ——
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 定律
课件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课件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 = i‘。
课件
双胶合镜中间波长焦距较短、长波和短 波光线焦距较长。
通过合理的选择镜片球面曲率、双胶合 镜的材料,可以使蓝光、红光焦距恰好相 等,这就基本消除了色差。
课件
只对两种有色光校正色差的,称为稳定 的消色差镜头;
若对三种有色光同时校正色差的称为复 消色差镜头;
而对四种有色光校正色差的则称为超消 色差镜头。
课件
畸变
课件
被摄物平面内的主轴外直线,经光学系统成像后 变为曲线,则此光学系统的成像误差称为畸变。
课件
畸变像差只影响影像的几何形状,而不影响影 像的清晰度。这是畸变与球差、慧差、像散、场曲 之间的根本区别。
课件
对于望远镜来说,色差、球差和像散是最有害的 像差,应该得到有效控制,而场曲、畸变和彗差是 较为无害的,不影响中心清晰度,所以一般放在次 要位置。
n2/n1 = v1/v2 一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为
n = c/v 式中c是真空中光的速度,v为该介质中光的 速度。
课件
光学元件和透镜成像规律
课件
■正透镜(凸透镜)
镜片中心比边缘厚,起聚光作用。
课件
■负透镜(凹透镜)
镜片中心比边缘薄,起发散作用。
课件
■反光镜
课件
■透镜成像规律
课件
焦点、弥散圆和景深
35mm 照 相 镜 头 的 容 许 弥 散 圆 , 大 约 是 底 片 对 角 线 长 度 的 1/1000~1/1500 左 右 。 前 提 是 画 面 放 大为5x7英寸的照片,观察距离为25~30cm。
课件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 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 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 景深。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 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即使是高级的望远镜,场曲、畸变和彗差有的也 非常明显。
课件
人的眼睛
课件
课件
眼睛的聚焦能力主要来自角膜,但为了对不同距 离的物体聚焦,眼睛靠改变晶状体的前表面的曲率 来实现的。
当眼的调节放松时,如果物体成像落在视网膜上 的话,便为正视眼;如果物体成像落在视网膜之后 的称为远视眼,相反落在视网膜之前的称为近视眼。
正常眼睛调节所能看到的最短距离(近点)是100 毫米,调节所能看到的最远距离(远点)是无穷远。
课件
人眼的视网膜上有两种光感受器:视杆细胞和视 锥细胞。
视杆细胞的非常灵敏,在很暗的光照下还能工作, 但不能区别颜色,在较暗的环境亮度下主要是视杆 细胞的活动,称暗视觉;
视锥细胞不够灵敏,只有在较强的光照下才能工 作,能区别颜色。在明亮的环境中主要是视锥细胞 的活动,称明视觉;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 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 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课件
课件
景深的计算公式:
f——镜头焦距
F ——镜头的拍摄光圈值
从公式(1)和(2)可以看出,后景深 > 前景深。
课件
景深的经验公式:
课件
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 及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这些主要因素对景深 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
课件
对于理想的反射面而言,镜面表面亮度取决 于视点,观察角度不同,表面亮度也不同;
一个理想的漫射面将入射光线在各个方向做 均匀反射,其亮度与视点无关,是个常量。
课件
■光的折射定律
n1 sin i = n2 sin r
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 质的折射率;
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
课件
折射率为光在两种介质种的传播速度之比, 即
课件
场曲
课件
垂直于主轴的平面物体经光学系统所结成的清晰 影像,若不在一垂直于主轴的像平面内,而在一以 主轴为对称的弯曲表面上,即最佳像面为一曲面, 则此光学系统的成像误差称为场曲。
课件
场曲在望远镜中表现比较明显,但是害处较小, 我们使用望远镜很明显可以看到边缘成像不如中心, 这种边缘模糊就主要是场曲和彗差的综合作用,其 中场曲是主要的。
课件
3、复合非球面镜片:在研磨成球面的玻璃镜片表 面上覆盖一层特殊的光学树脂,然后将光学树脂部 分研磨成非球面。这种制造工艺的成本界于上述两 种工艺之间。
课件
像散
课件
由位于主轴外的某一轴外物点,向光学系统发出 的斜射单色圆锥形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该光学系列折射后,不 能结成一个清晰像点,而只能结成一弥散光斑,则 此光学系统的成像误差称为像散。
在中等亮度范围,两种感光细胞均参与视觉称间 视觉。
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是250毫米。
课件
视觉系统的空间分辨能力常用视敏度来表示,其 定义为眼能够分辨的最小细节所对应的视角(以分为 单位)的倒数。
正常人眼的视敏度约对应视角1‘~30“。 物体两端对眼睛光心所张的角(即视角)不能小 于1‘角度,否则人眼无法分辨该物体。
课件
在光学镜头中,这种起因于不同波长的光造 成的像差,我们称为色像差。
色像差分成轴向色像差和倍率色像差两种。
课件
轴向色像差:指的是光轴上的位置,因波长 不同产生不同颜色有不同焦点的现象。由于不同 色光焦距不同,物点不能很好的聚焦成一个完美 的像点,所以成像模糊。
课件
倍率色像差:指由于不同色光焦距不同,所 以放大率不同,引起的映像倍率改变,画面边缘 部分明暗交界处会有彩虹的边缘。
课件
双胶合镜的消色
差作用对于焦距较 长 (如300mm以上) 的镜头效果会不理 想,因为镜头焦距 愈长,由色散而引 起的色差也就愈严 重。
对于长焦镜头, 更常用的办法是采 用特殊色散或超低 色散玻璃来制作光 学元件。
课件
球差、像散、慧差、场曲和畸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