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基本常识

地震基本常识
地震基本常识

地震基本常识

一、地震预警信息一般包含哪些内容?

按照日本现在的做法,面向公众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内容一般很简明,主要是为了方便接收者快速理解地震预警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地震的强度,如发生的是中等地震,还是强烈地震,一般不使用震级概念。

(2)预警时间,即本地大约多少时间后可能发生地震灾害。

二、是不是能够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就一定能避免地震灾害的伤害?

答案是:否。地震预警实际上是一种灾害警报,它只能提示接收者注意地震灾害可能在未来的数秒至数十秒(即预警时间)后发生。

要想成功地避免地震灾害的伤害,实际上需要的是接收者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迅速地采取合理的避震措施。这才是减轻地震伤亡的关键。

三、听说地震预警信息有可能出现误差和误报,应该如何对待?

由于地震预警信息是在某地地震灾害发生前发出的灾害警报。因此,它的计算时间非常有限,出现误差甚至误报,确实难免。但即便如此,为了自身的安全起见,还是要以地震灾害可能会发生的态度来对待它,即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要及时采取避震措施,以免生命受到伤害。

四、听说日本的地震预警信息会出现改变或更正的情况,这是为什么?

因为地震预警信息的计算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有时最先发出的地震预警信息可能没有准确地反映出即将发生的地震灾害强度,所以会根据后续的计算结果对先前的信息进行修正。其目的,还是为了方便公众准确地了解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强度,从而采取有效、合理的避震措施。

五、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一定要采取避震措施吗?

对。地震预警信息实际上是对即将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发出的一种警报。不管灾害是否会发生,都应在第一时间采取避震措施。这样做才能最有效地保护自己。

六、为什么有时接到地震预警信息,而实际上却没有发生地震灾害?

地震预警信息是对即将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发出的一种警报,这并不代表地震灾害一定会发生。就好像宾馆的火灾警报发生时,你所居住的客房并不一定会出现火灾一样。

地震灾害的发生,取决于很多的因素,这些因素中又有很多是偶然因素。因此,很难确定地说,哪里一定会或者不会发生地震灾害。当地震预警信息发出时,只是代表地震灾害可能会发生。所以,最好还是及时采取避震措施,以防万一。

七、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应该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接收者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灵活地选择避震措施。以下是两种较常见的避震措施,供网友参考。

(1)如果预警时间足够接收者撤离建筑物:及时关闭火源和电源,迅速离开房间,到户外远离建筑物的空旷之处。

(2)如果预警时间不足以让接收者撤离建筑物:及时关闭火源和电源,迅速到坚固的家具下方或侧下方伏下(注意远离玻璃窗户),双手护头;或者到小开间的房屋中蹲下(注意远离玻璃镜或玻璃窗户),双手护头。等到地震震动过去后,再迅速离开房间,到户外远离建筑物的空旷之处。

八、企业如何接收和使用地震预警信息?

不同的企业,因其抗震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的不同,而对地震预警信息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因此,需要企业明晰自身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地震预警信息内容,然后向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单位订制本企业所需要的地震预警信息,并专门安装符合本企业技术特点的接收终端。

小学生遇到地震和重大灾害时如何自护自救

小学生遇到地震和重大灾害时如何自护自救 一、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正在教室上课应该怎样避震?(10分)答: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蹲到课桌下。地震一停,秩序撤离。二、在学校遇见突发事件,学生如何安全疏散,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10分)答:要听从现场老师的指挥,做到不慌乱,情绪稳定。当发现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时,要马上停止脚步,同时大声呼救;若被推倒,应设法靠墙,身体踡成球状,双手颈后紧扣,尽量露出口鼻,呼吸通畅。三、面对火灾时我们该如何逃生自救?(10分)答:要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四、在道路上行走时应注意什么?(10分)答:1.走路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路边行走。2.横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3.遵守交通信号,红灯停,绿灯行。4.不跨越交通隔离设施。5.不在汽车临近时或车辆前后横穿马路。6.不在马路上追逐猛跑、嬉戏、打闹,看书。 7.夜间步行要穿戴浅颜色的衣帽和在有路灯的地方横过马路。五、中小学生游泳四不要。(10分)答:1、没有家长带领,小孩子不能偷偷地结伴去游泳;2、不能去不知水情、地方很偏僻的小河、池塘里游泳。3、先活动活动身体,用水淋湿身体的各个部分,不能马上下水;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嬉戏玩闹。(10分)六、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应该选择哪种方法救人?(10分)答:尽量不要下水营救,应大声呼救请成人过来营救,第二要用救生器材或当时可以利用的竹竿、绳索等物件营救。家长安全知识问卷:一、如果家用电器着火是否可用水灭火?我们应该教孩子怎么办?(10分)答: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首先立刻切断电源,拉闸要带上绝缘手套。扑救火灾时,要关闭门窗,防止风吹助燃。要立即用干燥的棉被盖住火苗。火扑灭后,及时打开

地震勘探的一些基础知识.doc

接收条件received condition:指地震勘探中接收地震波的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条件。广义地说, 接收条件包括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组合个数与方式,以及地震仪的各种因素等。但通常将接收条件狭义地指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地震资料的质量与接收条件有密切关系。陆地工作中埋置检波器,海洋工作中使检波器处于水面下一定深度,都是为了避免风、浪等影响而改善接收条件。 界面速度interface velocity:指折射波沿折射界面滑行的速度。界面速度主要反映折射界面以下地层中岩石的物理性质。由于组成地层的岩石颗粒排列有方向性,通常界而速度大于层速度。界面速度可通过折射波测得。 加速度检波器accelerometer:即“压电地震检波器”。 激发条件excited condition:地震勘探中将震源种类、能最、周围介质的情况总称为激发条件。对于炸药震源来说,激发条件一般包括炸药量大小、药包形状,个数,分布方式及埋置岩性和沉放深度等。对于非炸药震源,激发条件则包括装置的种类、能量、参数选择及安置情况等。激发条件的选择是否适当,对地震勘探原始资料质量的影响很大。一般认为,陆地工作中, 风化层下的含水可塑性岩层是有利的激发条件,因此往往采用井中爆炸,在海洋工作小,主要是以减小气泡影响作为合适的激发条件。 海洋地震勘探marine seismic survey:是利用勘探船在海洋上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其特点是在水中激发,水中接收,激发,接收条件均一;可进行不停船的连续观测。震源多使用非炸药震源,接收常用压电地震检波器,工作时,将检波器及电缆拖曳于船后一定深度的海水中由于上述特点,使海洋地震勘探具有比陆地地震勘探高得多的生产效率,更需要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海洋地震勘探中常遇到一些特殊的干扰波,如鸣震和交混问响,以及与海底有关的底波干扰。海洋地震勘探的原理,使用的仪器,以及处理资料的方法都和陆地地震勘探基本相同。由于在大陆架地区发现大量的石汕和天然气,因此.海洋地震勘探有极为广阔的前景。 高频地震high frequency seismic survey: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杏和金属矿床勘探中,勘测深度只在儿米到儿百米之间,需要精细分层和精确地测定波的传播时间。为了提高仪器的分辨能力,要用专门的高频地震仪,记录震波的高频分量。高频地震仪的通频带?般在60-350周 /秒之间,专门测定岩石波速时需提高到500-600周/秒。为了压制低频干扰,仪器频率特性的低频一边应有较大的陡度。 干扰波noise:地震勘探中妨碍分辨有效波的振动都属于干扰波。干扰波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其中具有明显传播规律的称为规则干扰或干扰波,如声波、面波,多次波等等;没有明显传播规律性的振动称为随机干扰,或简称干扰,如微震等。抗干扰的问题是关系到地震勘探中提高勘探的质量和能力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因此,在野外工作和资料处理上采用多种措施,以提高有效波而压制干扰波。干扰波有时也是相对的概念,如在反射法中,折射波就常

中学生自救自护知识试题

安全知识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2分) 1、目前我国通用的报警电话是() A、110 B、120 C、119 D、122 2、全国“119”消防宣传日是每年的() A、1月19日 B、6月19日 C、9月11日 D、11月9日 3、可以用水扑灭的火险是() A、油类起火 B、酒精起火 C、电器起火 D、棉被起火 4、高层建筑物着火时,居住的学生可通过()逃生。 A、乘坐电梯 B、向楼顶奔跑 C、从窗口跳出 D、从安全通道有秩序下楼 5、步入没有人行道标线的马路时,交通法规定行人()行走。 A、可从机动车道 B、可从自行车道 C、应靠右侧道边 D、应靠左侧道边 6、横穿没有人行横道的道路时,行人()通过。 A、可以斜穿 B、应直行 C、可以在车辆前抢行 D、应先看左、再看右,确保安全后通行 7、以下有关信号灯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 B、黄灯亮时,已经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 C、红灯亮时,禁止车辆行人通行 D、右转弯车辆可以随意通行 8、发生有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时,首先要拨打()急救电话,同时,拨打122报警电话。 A、110 B、120 C、119 D、122 9、发现宿舍被盗后,应() A、迅速清点自己的物品 B、通知其他同学进宿舍共同清点物品 C、等宿舍同学回来齐后向学校报案 D、立即报案并保护现场 10、乘火车外出旅行时,正确的做法是() A、大量现金应随身携带 B、有事离开时应将行李交邻座暂时看管

C、可以喝陌生人赠给的饮料 D、在卧铺席夜晚也不深睡 11、下列()行为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A、在国家重要活动场所进行刑事犯罪活动的 B、对国旗、国歌、国徽等进行涂改、损毁、亵渎的 C、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 D、针对国家领导人进行人身攻击的 12、发现反动宣传品、报刊、信函后,() A、立即交到学校保卫部门 B、可以在同学中传看 C、可以自己留存 D、可以上传到学校BBS 13、乘出租车或轿车前排座位时,最重要的是:() A、系好安全带。 B、不要睡觉。 C、不听音乐。 D、和司机聊天,防止他睡着。 14、乘车时,应该注意:() A、要赶紧抢座位。 B、要坐在靠窗口的位置。 C、头和手臂及上身都不能伸出窗外。 D、以上都是。 15、你选购食品时,最关键的是:() A、价格。 B、生产日期、保质期、有效期及相关检验证明。 C、好吃。 D、产品包装。 16、如果有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应:() A、吃掉。 B、不吃,扔掉。 C、尝尝看,再作决定。 D、烧一下,再吃掉。 17、如果出现严重腹泻、呕吐等食物中毒现象时,你人怎么办:() A、在家里休息,自己找点药吃。 B、马上到医院去挂急诊。 C、不去医院,挺过去。 D、无所谓。 18、在校园内同学之间奔跑、嬉戏、打闹() A、锻炼身体。 B、培养同学友谊。 C、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D、容易损坏公物。 19、自身在学校感到身体不适时,应该:() A、挺住。 B、回家后再说。 C、与老师讲。 D、自己休息一下会好的。 20、发现同学因违纪而发生危险时,应该:()

地震基本常识

地震基本常识 一、地震预警信息一般包含哪些内容? 按照日本现在的做法,面向公众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内容一般很简明,主要是为了方便接收者快速理解地震预警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地震的强度,如发生的是中等地震,还是强烈地震,一般不使用震级概念。 (2)预警时间,即本地大约多少时间后可能发生地震灾害。 二、是不是能够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就一定能避免地震灾害的伤害? 答案是:否。地震预警实际上是一种灾害警报,它只能提示接收者注意地震灾害可能在未来的数秒至数十秒(即预警时间)后发生。 要想成功地避免地震灾害的伤害,实际上需要的是接收者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迅速地采取合理的避震措施。这才是减轻地震伤亡的关键。 三、听说地震预警信息有可能出现误差和误报,应该如何对待? 由于地震预警信息是在某地地震灾害发生前发出的灾害警报。因此,它的计算时间非常有限,出现误差甚至误报,确实难免。但即便如此,为了自身的安全起见,还是要以地震灾害可能会发生的态度来对待它,即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要及时采取避震措施,以免生命受到伤害。 四、听说日本的地震预警信息会出现改变或更正的情况,这是为什么? 因为地震预警信息的计算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有时最先发出的地震预警信息可能没有准确地反映出即将发生的地震灾害强度,所以会根据后续的计算结果对先前的信息进行修正。其目的,还是为了方便公众准确地了解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强度,从而采取有效、合理的避震措施。 五、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一定要采取避震措施吗?

对。地震预警信息实际上是对即将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发出的一种警报。不管灾害是否会发生,都应在第一时间采取避震措施。这样做才能最有效地保护自己。 六、为什么有时接到地震预警信息,而实际上却没有发生地震灾害? 地震预警信息是对即将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发出的一种警报,这并不代表地震灾害一定会发生。就好像宾馆的火灾警报发生时,你所居住的客房并不一定会出现火灾一样。 地震灾害的发生,取决于很多的因素,这些因素中又有很多是偶然因素。因此,很难确定地说,哪里一定会或者不会发生地震灾害。当地震预警信息发出时,只是代表地震灾害可能会发生。所以,最好还是及时采取避震措施,以防万一。 七、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应该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接收者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灵活地选择避震措施。以下是两种较常见的避震措施,供网友参考。 (1)如果预警时间足够接收者撤离建筑物:及时关闭火源和电源,迅速离开房间,到户外远离建筑物的空旷之处。 (2)如果预警时间不足以让接收者撤离建筑物:及时关闭火源和电源,迅速到坚固的家具下方或侧下方伏下(注意远离玻璃窗户),双手护头;或者到小开间的房屋中蹲下(注意远离玻璃镜或玻璃窗户),双手护头。等到地震震动过去后,再迅速离开房间,到户外远离建筑物的空旷之处。 八、企业如何接收和使用地震预警信息? 不同的企业,因其抗震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的不同,而对地震预警信息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因此,需要企业明晰自身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地震预警信息内容,然后向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单位订制本企业所需要的地震预警信息,并专门安装符合本企业技术特点的接收终端。

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

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 本周(5月11—17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宣传周,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抗灾知识水平,普及地震科普知识,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我们特推出防灾抗震基本常识及防震抗震知识,提高大家的自救能力,减少灾害发生时带来的各类损害。 1、震时如何避险 (1)楼房内的成员震时可暂躲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家俱下,或躲在楼房卫生间等小开间房内。 (2)地震时大家应该用随手物件护头和捂住口鼻以防砸伤或被泥沙烟尘呛住。 (3)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和断电,防止触电和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 (4)高层楼房里的人员不可使用电梯,不要向阳台跑,尤其不可跳楼。 (5)地震时对家庭成员中的残疾者、病人、幼儿、老人要特别关照。 (6)住院的病人应用被褥蒙住头部和身体,并立即躲在床下。 (7)正在上课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躲在课桌或小床下;应听从老师安排,不要乱跑和擅自单独离开学校。 (8)人在影剧院或游艺场时,应就地蹲下,保护头部,切不可一剂拥向出口,以防被高空坠落物体砸伤。 (9)在地铁和地下商场的人员,要原地躲避,不要慌忙挤向出口

处。 (10)在街道上的行人,应待在开阔地带,不要躲避在电线杆、变压器、烟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 (11)人在过桥时要紧紧扒住桥栏杆,主震后立即向可靠近的岸边转移。 (12)正在行驶的车辆震前应紧急停车,设法停在开阔处。 (13)车上乘客要抓住坐椅或车上牢固物件,不要争于外出。 (14)人应远离石化、化学煤气等易爆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遇火情不可处于下风,宜躲避在上风有水处。 (15)居住在山区的居民,震时要密切注意滑坡和泥石流;若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的迹象时,应立即沿斜坡横向水平方向撤离。 2、震后如何自救互救 (1)自救 a、未伤人员尽快抢救家中和邻居人员,被压在室内的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向有空气和水的方向移动,节约食物和用水,以便维持尽可能长的时间。 b、封闭在室内的人,不可使用电气、火柴、蜡烛等,最好用手电筒照明,如闻到煤气或有毒有害气体异味时,最好用湿衣物等捂住口鼻。 c、保持镇静,保存体力,待外面有动静时再大声呼救或敲击。 d、对自己所处的空间,设法加固,以免余震时再次倒塌伤人。 e、尽快离开房间,不可轻易再进房内,以免强余震再次震坍房屋伤人。

地震自救知识

地震自救知识与技巧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下面是一些知识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空间小的地方,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如果地震时你正在户外,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正确的做法是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尽量靠近建筑物的外墙或离开建筑物。靠近墙的外侧远比内侧要好。你越靠近建筑物的中心,你的逃生路径被阻挡的可能性就越大。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 地震后的个人自救方法 一次大震发生后,到处是断坦残壁,危楼及倒房构成的瓦砾堆。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时间就是生命,从历次大地震的经验得知,地震发生后,一天内扒出的人,救活率可达80%,第二吞们有30-40%,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 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是自救过程中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 2.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及意外事故,尽量活动手和脚,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安全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应尽量设法逃避险境,朝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 4.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食物和水,并计划使用,乐观等待时机,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工厂或设施;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

小学生发生自然灾害时的自护自救安全及自护自救知识

小学生发生自然灾害时的自护自救安全及自护自救知识 自然灾害是指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灾害。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无法完全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 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 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己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

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在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往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地震来临之前有征兆吗? 对地震灾害,目前还不能准确地作出预报。但长期的观察研究表明,地震前是会出现一些征兆的,能够提醒人们提高警惕。这些征兆主要有: 1.动物出现异常:例如大量的蛇爬出洞来长距离迁移;家禽家畜不吃不喝,狂叫不止,不进窝圈;大量的老鼠白天出洞,不畏追赶;动物园里的动物萎靡不振,卧地不起等。 2.地下水发生异常,例如震区的枯井突然有了水,井水的水位突然大幅度上升或下降,井水由苦变甜、由甜变苦等。 3.出现地光和地声:临震前的很短时间里,大地常会突然发出彩色的或强烈的地光,还可能发出轰隆隆的或像列车通过,或像打雷般的巨响。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地震发生前,某些人也会有异常感觉,特别是老人、儿童、患病者可能更为明显。

地震预防基本知识

地震预防基本知识 1.地震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震源:地震在三维空间上实际发生的位置,是地震能量的来源地和地震波的始发地点。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地震强度:或称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判别地震破坏程度的重要标志,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目前世界上一般将地震分为1-10十个震级。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离上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两个概念,如唐山7.8级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区的烈度是8度,石家庄的烈度是5度。3度,少数人有感。 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毁灭性破坏。 2.发生有感地震应急行动 有感地震是指发生的地震级别较低,有明显震感,没有造成破坏和重大破坏的地震。 应急要点: ○发生有感地震后,室内人员在震发瞬间不知道地震强弱的情况下,应迅速按预先选定的较安全的室内避震点分头躲避。 ○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电台播发的有关新闻,做好防震准备。 ○了解震情趋势,不听信、传播谣言,确保社会稳定。 3.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行动 破坏性地震:是指发生地震级别较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地震。 应急要点: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基本知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是自然灾害的一种,除了地震以外,还有火灾、水灾、泥石流等灾害,但是地震的破坏性却是最强的,地震和其它自然灾害不一样,旱灾、水灾、火灾等灾害目前基本上都可以预报了,但是地震预报目前仍然是世界性难题。我们国家开展的防震减灾工作,建立在地震预报难题未解的基础上,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为方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小因地震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历史上,人类公认的一次成功预报地震是1975年辽宁海城级地震,成功转移了23万人。但是像汶川等许多破坏性地震,仍然难以准确预测。地震预报还有许多未知的空间、未知的领域,还有许多高峰,需要我们去探索。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通俗的讲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二是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三是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四是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五是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地震三要素:1、震中:地震发生时,震源在地球表面的垂直投点,一般用经纬度表述;2、震级:地震发生的强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3、时间:地震发生时的时间; 其它几个概念:1、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2、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我们把地震发生在6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60-300 公里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在1000公里以内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称为远震。3、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扩散一样。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1、地震预报按时间划分为: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短期预

最新地震自救的方法

第一篇:《地震自救方法》 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即地震发生后,若能镇定自若地在12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能给自己提供最后一次自救机会。否则,凶多吉少。日本曾有统计,发生地震时被落下物砸死的人,超过被压死的人。可见,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若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自救行为或逃离现场,常能获救,或避免死亡,临场该如何去做呢? 1、如果你地震时你在楼房中,应该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能使用电梯。尽量不要躲在木质桌子底下,或者床底下,而应该躲在坚固家具的旁边,衣柜墙角边是比较安全的。当建筑物倒塌时,落在物体或家具上的屋顶的重力会撞击这些物体,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被称作的"生命三角"。物体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而物体被挤压得越小,这个空间就越大,于是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照此方法做建筑物内的伤亡率,可以由百分之九十,遽降为百分之二。以往地震中是简单地"蹲下和掩护"的人都被压死了,而那些躲逃到物体,如桌子,或汽车下躲避的人也总是受到了些伤害。最好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 好梯子、绳索等。如果是在晚上生发了地震,而你正在床上。你只要简单地滚下床。在床的周围会形成一个安全的空间。如果要做的更好一点,可以顺手拿起枕头来保护头部。 平房和楼房相比地震时安全系数比较高,所以当在平房中遭遇地震时,如果来不及跑出户外时,可迅速躲在桌下、床下和坚固家具旁或紧挨墙根,注意保护要害部位。用衣物捂住口鼻,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或电源,然后迅速躲避。 2、如果地震时你正在户外,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正确的做法是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尽量靠近建筑物的外墙或离开建筑物。靠近墙的外侧远比内侧要好。你越靠近建筑物的中心,你的逃生路径被阻挡的可能性就越大。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 工厂或设施;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 3、要离开车辆 发生大地震时,难以大地的晃动,会致使人无法把握方向盘。此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

自救自护知识

自救互救知识 1、每一年9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世界急救日。 2、为避免异物伤害,避震时可以用枕头、被褥或书包保护头部。 3、正常人心跳每分钟60-100次。 4、现场救护的“生命链”中第二个环节是早期心肺复苏。 5、现场心肺复苏包括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三个步骤。 6、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现场救护的时间是4分钟。 7、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伤病员的正确体位是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8、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时,通常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 9、鼻属于呼吸道。 10、现场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前应将伤病员的气道打开90度为宜。 11、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吹气的频率为10-12次/分钟。 12、现场心肺复苏时,按压与吹气之比为30:2. 13、现场对成人进行胸外按压时的部位是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14、现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钟。 15、现场对成人进行胸外按压的深度是4-5厘米。 16、现场救治成人气道异物梗塞,进行腹部冲击的部位是脐上二横指。 17、现场救治婴儿气道异物梗塞时,应将婴儿置于头低脚高体位。 18、成人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左右。 19、成人失血量达到800-1000毫升即可出现休克表现。 20、对于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现场首选的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止血。 21、用绷带包扎上下粗细不等的肢体时应当选用螺旋反折包扎方法比较合适。 22、钢筋、尖刀扎入肌体深部时现场处理原则是固定异物、简单包扎、速送医院。 23、现场处理腹部外伤、肠管溢出伤病员的原则是辅料覆盖伤口后做圈,用碗扣 住伤口,再用三角巾包扎。 24、对于开放性气胸的伤病员的现场处理,最重要的措施是将开放性伤口尽快变 为闭合性伤口。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震?什么是地震灾害? 答:地震,是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觉到的地面振动。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凡由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灾害。 2、什么是地震三要素? 答: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和震级,称为地震三要素。发震时刻就是地震发生的时刻。地震发生的地点叫做震中,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当然也要标明该地的地名。地震的大小用震级M来表示。 3、何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 答: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略微有点扁的圆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地球上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地震,这些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中的特殊部位,我们把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做震源。 震源在地面的投影叫震中。实际上震中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h≤70公里)、中源地震(h=70~100公里)和深源地震(h >300公里)。 4、何谓地震震级? 答:地震震级是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它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到的,只与地震能量有关。一次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二万吨黄色ZY(TNT)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震级相差1.0级,能量相差30倍。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 5、什么是里氏震级? 答: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如果用地震面波计

算震级,则用MS表示;如果用地震体波计算震级,则用ML表示。在60年代,里克特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地震学权威。里克特很善于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热心回答公众提出的有关地震的问题,因此里氏震级这一术语很快成了衡量地震大小的人人皆知的术语。目前世界上已测得的最大震级为里氏8.9级(1960年智利大地震)。 6、什么是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怎样制订的? 答:地震烈度是地震时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现象,如人们的感觉,物体的反应,房屋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现象的改观等方面来判断。当然,也可通过仪器的微观记录进行有关计算得出绝对的烈度。地震烈度与地震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一次地震的烈度根据各地遭受破坏和影响不同而不同。 7、地震分哪几类?哪类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大? 答: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特别是构造地震,它对人类的危害最大。8、什么叫构造地震? 答: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当力的作用使地壳或更深部位的岩石产生变形、断裂和滑动时,常常伴随着地震发生,这类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天然地震中最常见,灾害性最大的一类。它占地震总数的90%,而且震级强度大。目前已记录到的最大构造地震震级为8.9级(智利,1960年5月22日)。另外,构造地震的分布与最新世界活动的构造带一致。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单元2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1、能够对抗震的基本概念、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知识点掌握。 2、能够具备砌体结构房屋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房屋的抗 震设计要点,从而为识读平法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中抗震部分打下基础。 【知识点】 构造地震;地震波;震级;烈度;抗震设防;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抗震规定。 【工作任务】 任务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教学设计】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地震灾害照片,让学生对抗震设计的必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为识读平法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中抗震部分打下基础,为今后识读结构 施工图、胜任施工员岗位打下基础。 21.1地震基本知识 21.1.1 地震 21.1.1.1构造地震 地震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地面强烈运动(见图21-1)。是一种自然现象,依其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构造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地下岩浆迅猛冲出地面时引起的地面运动,称为火山地震。此类地震释放能量小,相对而言,影响围和造成的破坏程度均比较小;

由于石灰岩层地下溶洞或古旧矿坑的大规模崩塌引起的地面震动,称为塌陷地震。此类地震不仅能量小,数量也小,震源极浅,影响围和造成的破坏程度均较小;由于地壳构造运动推挤岩层,使某处地下岩层的薄弱部位突然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地面运动,称为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的破坏性强影响面广,而且频繁发生,约占破坏性地震总量度的95%以上。因此,在建筑抗震设计中,仅限于讨论在构造地震作用下建筑的设防问题(见图21-2)。 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部位称为震源(见图21-3)。这个部位不是一个点,而是有一定深度和围的体。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震中。震中附近地面震动最厉害,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称为震中距。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似的点连成的曲线叫做等震线。震中至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可将构造地震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不大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三种。我国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都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浅源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如大地震的断裂岩层深约1lkm,属于浅源地震,发震构造裂缝带总长8km多,展布围30m,穿过市区东南部,这里就是震中,市铁路两侧47km的区域属于极震区。 21.1.1.2 地震波 当地球的岩层突然断裂时,岩层积累的变形能突然释放,这种地震能量一部分转化为热能,一部分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传播地震能量的波就是地震波。总之,地震波的传播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在离震中较远的地方,一般先出现纵波造成房屋的上下颠簸,然

中学生地震逃生自救知识

中学生地震逃生自救知识 中学生地震逃生知识:避险和自救 1.地震发生时如何避险? (1)发生地震时如果在住宅(楼房或平房)内,要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等不易塌落的地方躲藏。可选择桌子、床下,也可选择坚固的家具旁躲藏,千万不要跳楼。 (2)发生地震时如果在教室内,学生应用书包护头躲在课桌下,地震过后由老师指挥撤离教室。 (3)发生地震时如果在办公室,应迅速关掉电源,就近躲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者办公家具旁。 (4)发生地震时如果在商场、饭店、地铁等公共场所,要躲在坚固的立柱或墙角下,避开玻璃、广告灯箱、高大货架、大型吊灯等危险物。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撤离。 (5)发生地震时如果在体育馆、影剧院,要护住头部,蹲、伏在排椅下面。 (6)发生地震时如果在行车过程中,司机要立即驶离立交桥、高楼下、陡崖旁等危险地段,在开阔路面停车避震,乘客不要跳车,地震过后再下车疏散。 2.地震后如何开展自救? (1)发生地震后如果遇险首先要保持镇静,克服恐惧心

理,坚信能够获救。 (2)遇险后不能自己脱险时,应设法先将手脚挣脱出来,尽可能清理压在身上的物体。 (3)遇险后要头脑清醒,不要急于大声呼救,要保持体力,等待救援。应尽一切可能与外界保持联系,如用石块敲击物体,或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 (4)遇险后,被埋人员应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保证生存空间安全。如果可能活动,要积极寻找食品、水或替代品,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中学生地震逃生知识:地震要诀情境1:在楼房内躲进“安全岛” 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的避震空间(即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比如墙角处,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房间、卫生间,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等。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同时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注意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特别提醒: 卫生间优于厨房 同样属于小开间,厨房因有燃气管道、燃气灶和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其安全性不如卫生间。提醒一句:地震发生时,

地震自救自护知识英语演讲稿

地震自救自护知识英语演讲稿篇一:地震自救自护知识 地震自救自护知识 1、学校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旁!不要到阳台上去。 2、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 3、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

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4、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等。 切记:千万不要跳楼!不要靠近在窗户!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乘电梯!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基本知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是自然灾害的一种,除了地震以外,还有火灾、水灾、泥石流等灾害,但是地震的破坏性却是最强的,地震和其它自然灾害不一样,旱灾、水灾、火灾等灾害目前基本上都可以预报了,但是地震预报目前仍然是世界性难题。我们国家开展的防震减灾工作,建立在地震预报难题未解的基础上,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为方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小因地震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历史上,人类公认的一次成功预报地震是1975年辽宁海城级地震,成功转移了23万人。但是像汶川等许多破坏性地震,仍然难以准确预测。地震预报还有许多未知的空间、未知的领域,还有许多高峰,需要我们去探索。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通俗的讲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二是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三是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四是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五是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地震三要素:1、震中:地震发生时,震源在地球表面的垂直投点,一般用经纬度表述;2、震级:地震发生的强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3、时间:地震发生时的时间; 其它几个概念:1、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2、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我们把地震发生在6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60-300 公里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在1000公里以内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称为远震。3、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扩散一样。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1、地震预报按时间划分为: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短期预

地震自救自护知识

地震自救自护知识Array 1、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旁!不要到阳台上去。 2、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3、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4、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等。 切记:千万不要跳楼!不要靠近在窗户!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乘电梯!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 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