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高三

合集下载

辨析并修改病句(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辨析并修改病句(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辨析并修改病句(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辨析并修改病句(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1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在语句的辨析和修改中注重规范表达。

本文重点基于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材,探讨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材侧重于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

在语言知识教学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实例,并通过篇章分析和文本背景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课本中也会出现一些病句,例如:1)“出版者家乡难忘。

”(语病:修饰词应该放在正确的位置,应为“出版者难忘的家乡。

”)2)“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与结局最近的一次大撤退。

”(语病:应为“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一次大撤退,而且是最近发生的一次。

)3)“肖像留给我们的不是一眼看到了这个人,而是我们透过肖像看到了这个人的一种状态。

”(语病:应为“肖像能够使我们看到该人物某一时期的一个状态,而不是他的真实面孔。

”)2. 教学评价对于教材中的这些病句,教师应牢记实践出真知。

语言技能的学习,并非只有死记硬背和机械的语言运用,更重要的是语境理解及表达。

因此,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教学过程,应更多地注重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培养。

同时,要注意到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文化背景的关系,授之以渔、注重理解即可。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对病句辨析和修改,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

2.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对病句辨析和修改的重要性进行说明,帮助学生明确认识到正确的语言表达对于良好语言实践能力的建立至关重要。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病句,并逐一分析不正确的地方。

要求学生能够听懂讲解内容,掌握基本的修辞技巧和命题技巧,做到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步骤三:分组练习(20分钟)即兴组成小组,分小组进行病句辨析和修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病句修改4篇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病句修改4篇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病句修改高三语文复习教案:病句修改精选4篇(一)教案:高三语文复习——病句修改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的语法错误和病句表达方式;2. 能够分析病句所存在的问题;3. 学会通过修改病句来改正语法错误。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说明病句修改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步:讲解病句的常见问题1. 逻辑关系混乱:如两个句子缺乏连接词、关键词等。

2. 主谓不一致:如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单复数、人称不一致。

3. 语序不当:如句子中词序颠倒、短语或分句位置不当等。

4. 语义不清:如词语搭配不合理、一词多义、歧义等。

第三步:举例分析病句1. 给学生准备一些典型的病句,并请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尝试修改。

2. 教师对学生修改后的答案予以点评,并解释其中的语法问题和语义不清的原因。

第四步:学生自主修改1. 提供一些病句给学生进行修改。

2. 学生单独或小组合作进行修改,并互相交流讨论。

3.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步:讲解修改原则和策略1. 分析学生在修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关的解决方案。

2. 强调修改的原则是符合语法规则和表达准确清晰。

第六步:课堂练习1. 提供一些句子给学生修改,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修改。

2. 随堂检查学生的修改情况,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第七步: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重申修改病句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温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参考:1. 《中学语文教学辅导与案例分析》2.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笔记3. 网上相关资料和练习题库。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病句修改精选4篇(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语句复位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语句复位的常见方式和技巧;3. 进行实际应用,提高语文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 (5分钟)1. 出示几个语句,让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语句复位现象,并给予解释。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时候需要进行语句复位?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二、讲解 (10分钟)1. 介绍语句复位的定义和作用:语句复位是指把语句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分从原来的位置移到其他位置,以改变语句的结构或表达方式,使其更加准确、流畅。

高三语文病句教案

高三语文病句教案

高三语文病句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病句的类型,学会辨析和修改病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病句类型,提高病句辨析能力。

2. 学会修改病句,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2. 重点:各类病句的特点和修改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段病句较多的文字,让学生尝试找出并修改。

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病句知识,简要介绍病句的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

然后详细讲解各类病句的特点和修改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典型病句例题,引导学生分析病因,探讨修改方法。

如:“他生病了,在医院治疗。

”这句话缺少主语,可以修改为:“他生病了,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若干病句,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病因,并进行修改。

如:“这本书很好,我很喜欢。

”这句话搭配不当,可以修改为:“这本书很好,我非常喜欢。

”5. 课堂互动: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修改成果,大家共同点评,互相学习。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病句辨析和修改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语言表达,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病句类型特点修改方法1. 成分残缺 a. 缺少主语 b. 缺少谓语 c. 缺少宾语补全成分2. 搭配不当 a. 名词与动词搭配不当 b. 形容词与名词搭配不当 c. 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调整搭配3. 语序混乱 a. 词序不当 b. 句子成分位置不当 c.语序不当调整语序七、作业设计1. 病句辨析与修改练习:(1)找出下面句子中的病句,并说明原因。

高考复习辨析修、改病句教案

高考复习辨析修、改病句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方法。

2. 培养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练习,提升高考语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病句的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2. 辨识病句的方法:划分句子结构、逻辑分析、语感审读等。

3. 修改病句的原则:保持原意、调整结构、符合语法规则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辨识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练习,提高修改病句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病句案例,让学生初步感知病句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修改病句的原则。

3. 练习:布置一些病句辨识与修改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练习心得,分享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修改病句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病句,进行分析与修改。

2. 写一篇短文,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提高表达效果。

注意事项:1. 教学中要注意举例生动、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句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病句的特点,提高辨识能力。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病句类型,互相学习修改方法。

3. 课堂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修改病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病句辨识和修改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自我提高能力。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病句知识的掌握情况。

(完整版)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高三

(完整版)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高三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6课时)全国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对句子的考查要求之一是:“辨析并修改病句。

”所谓病句,是指句子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或修辞不当,或不合事理逻辑等的句子。

病句种类繁多,《考试大纲》规定考查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其中前四种语病属语法毛病,表意不明属修辞毛病,不合逻辑属逻辑毛病。

这项考试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应用”。

辨析病句,是指对病句的辨别与认识,它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是修改病句的基础。

修改病句,是就语病的动手修改而言的,它是语言表达较高的能力要求。

一、“辨析病句”指要辨析病句,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

记住《考试大纲》中指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及其基本特点,适当记忆一些典型语病例句,是十分必要的。

解题时可进行“对号入座”,举一反三,从而找准病因,作出判断。

其次,要掌握病句辨析的方法。

1、语感审读法在审读过程中,从对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察觉语句是否有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再作分析比较,从而找到病之所在。

用这种办法做题,要做到胆大心细。

胆大就是要敢于大胆地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和查找语病的耐心,二者相辅而行。

2、句意分析法(1)看句意是否明确。

一般地,一句话只能有一种理解,即一句话表达惟一的一个意思。

如果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是歧义句,就犯了句意不明的毛病。

(2)看前后句意思是否合事理。

例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很显然,“伪劣产品”是不会有人仿造的。

那些不法之徒是要通过伪造“名牌产品”来赚钱。

这句话不合事理。

3、主干枝叶梳理法综观全局,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的主干是否有搭配不当的错误;再清理句子的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

4、造句类比法有的句子是否有语病,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另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

高三病句修改教案

高三病句修改教案

高三病句修改教案病句是指语言不规范的句子。

“辨析、修改病句”是每年高考试卷必有的考点。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高三病句修改教案以供大家阅读!高三病句修改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病句产生的原因和病句的基本类型。

2、掌握病句辨析及修改病句的方法,能在语言运用中避免出现语病。

教学重点“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好逻辑”三类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1、下列广为流传的歌词和广告语有错吗?(1)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2)还有珠穆朗玛峰是最高的山坡。

(3)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

明确:“川”是河流,不能用量词座来修饰。

“珠穆朗玛峰”是山峰,不是山坡。

前说“不收礼”,后又说“收礼”,前后矛盾。

2、在访谈节目中,一些病句也常常会在主持人和嘉宾的随机问答中脱口而出。

比如:(1)这样的说法简直是空穴来风,完全没有事实依据。

(2)在目前状况下,进行股票投资是否有没有风险呢?(3)我国人口众多,盲人数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这三句话,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儿别扭?它们别扭在哪里呢?明确:(1)句的毛病是“小猴子吃麻花——满拧”(表示完全颠倒,完全走样)。

成语“空穴来风”出自战国时宋玉的《风赋》,原意是“有了洞穴才会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而这句话刚好把意思弄反了。

(2)句的毛病是“大白天开电灯——多余”。

“是否”和“有没有”是两个表示选择疑问语气的格式,用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3)句的毛病是“癞蛤蟆娶天鹅——不配”。

主干是“数量——是——国家”,这是不通的;而且“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也不通。

二、活动(一)诊断“病情”下面是从各种媒体上找到的一些广告语,我们不妨为这些句子“把把脉”,看看它们是否有“病”。

(1)中西合璧的主持风格,强烈的收视魅力。

(电视节目)(2)“安睡宝天然枕”让你在睡眠中改善颈椎病。

(医疗用品)(3)杜绝汗味的根本是双管齐下。

(化妆品)(4)这也使得君来酒楼在开业不久就引来业界瞩目的重要原因。

修改病句教案(人教版高三教案设计)共3篇

修改病句教案(人教版高三教案设计)共3篇

修改病句教案(人教版高三教案设计)共3篇修改病句教案(人教版高三教案设计)1修改病句教案(人教版高三教案设计)引言:语言是人们交流、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但有时候由于语言本身或者表达方式等原因,可能出现病句现象。

这时候我们需要进行舒适和修改。

本篇文章将从语法、逻辑、语言组织等方面介绍如何进行病句的修改。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了解病句的概念,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2. 理解修辞语在语法和修辞上的作用,掌握修辞语的运用方法。

3. 增强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规范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病句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语言规范的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通过修辞语的运用理解修辞在语言中的作用。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病句的基本概念:介绍病句及其影响,并以真实例子为基础进行讨论。

2.基本修改方法:介绍修改病句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让学生明白需要检查的对象和修改的方式。

3.语法错误修改:讲授学生语法错误的分类以及具体修改方法。

通过篇章的分析来让学生掌握语法错误的排除模式。

4. 逻辑错误修改:讲授学生逻辑错误的分类以及具体修改方法。

通过篇章的分析来让学生掌握逻辑错误的排除模式。

5. 修辞语的运用:介绍修辞语在语法和修辞上的作用,并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修辞语的分类及常用修辞。

6. 病句修改演练: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病句修改。

7. 课堂总结:在课堂结束前需要向学生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要求学生自主检查自己文本中的病句。

五、教学方法和技巧1.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演练等。

2. 教学技巧:(1)通过丰富的实例来让学生加深理解。

(2)通过学生参与,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3)通过课堂演练,让学生更好地实践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评估1. 期中考核:针对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设计期中考核,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2. 练习评估:在课堂讲解后适当安排病句修改的练习,及时发现错误并让学生修改。

高考语文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辨析并修改病句备考必读【考点明示】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D【考点解读】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前者是就语言方面而言的,后者是就逻辑方面而言的。

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

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

多以判断式的题型出现在第一卷中,有时也让考生动手修改。

病句种类繁多,《考试说明》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6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为此我们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

【考情分析】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基本上是年年考,各地的高考试题中都有出现,其主要形式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居多,也就是说绝大多数高考试题都是在考查病句的辨析,而考查病句修改的并不是很多。

所以,掌握病句的辨析方法尤为重要。

【复习指津】实际语言运用中,病句辨析是规范化的重要要求。

我们在答题时,大都会分作两步走:首先是从语法角度进行分析,采取“压缩法”查找“病因”;再从修辞、逻辑角度检验。

但遗憾的是,此类试题得分很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不是我们在复习时没有掌握有关句子的理论知识,没有做相关练习,而是在答题时,忽视了出题者设置的“陷阱“,被表面的语感欺骗了,因而正误不分,是非难辨。

下面让我们具体看看辨析病句时可操作的几种方法。

l、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如别扭则再做分析比较,明辨原因,以加修改。

例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6课时)全国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对句子的考查要求之一是:“辨析并修改病句。

”所谓病句,是指句子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或修辞不当,或不合事理逻辑等的句子。

病句种类繁多,《考试大纲》规定考查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其中前四种语病属语法毛病,表意不明属修辞毛病,不合逻辑属逻辑毛病。

这项考试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应用”。

辨析病句,是指对病句的辨别与认识,它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是修改病句的基础。

修改病句,是就语病的动手修改而言的,它是语言表达较高的能力要求。

一、“辨析病句”指要辨析病句,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

记住《考试大纲》中指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及其基本特点,适当记忆一些典型语病例句,是十分必要的。

解题时可进行“对号入座”,举一反三,从而找准病因,作出判断。

其次,要掌握病句辨析的方法。

1、语感审读法在审读过程中,从对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察觉语句是否有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再作分析比较,从而找到病之所在。

用这种办法做题,要做到胆大心细。

胆大就是要敢于大胆地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和查找语病的耐心,二者相辅而行。

2、句意分析法(1)看句意是否明确。

一般地,一句话只能有一种理解,即一句话表达惟一的一个意思。

如果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是歧义句,就犯了句意不明的毛病。

(2)看前后句意思是否合事理。

例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很显然,“伪劣产品”是不会有人仿造的。

那些不法之徒是要通过伪造“名牌产品”来赚钱。

这句话不合事理。

3、主干枝叶梳理法综观全局,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的主干是否有搭配不当的错误;再清理句子的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

4、造句类比法有的句子是否有语病,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另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

5、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不好从语法上找出毛病,这时要从事理上对其进行分析,主要看其是否违反事理。

进行逻辑分析,要注意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多个侧面对句子进行分析。

6、关联词语检验法。

关联词的特点较普遍是成对出现的,如果上下文的关联词出现了问题,句子也会是病句。

此法主要是用来检查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存在问题。

如“不管我在那里有了职业,却是被资本家雇佣的”,上下句不存在条件关系,而应改为“尽管”表示转折关系。

7、标志搜索法有些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其语病往往就出现在那有标志的部位,如有多个否定词的句子,往往出现否定不当的错误;有“能否”、“是否”等词语的句子,往往出现一面与两面不对应的错误;介词结构在句首的句子,往往出现介词结构掩盖主语的错误,等等。

做题时,可根据这些特点,顺藤摸瓜,准确地找到病症所在。

8、“对号入座法”熟知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辨析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病句类型及其基本特点,适当记忆一些典型语病的例句,解题时进行比较排除,从而找到病因,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修改病句指要修改病句必须明确修改病句的原则,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

1、修改的原则修改时既要改正句子的错误,又要充分体现句子的原意,而且还要尽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结构和词语。

揣摩、恢复造句原意,“多就少改”——这是修改病句的原则。

切忌改变句子的原意。

能调整语序的就不能增删;改一处能解决问题,就决不能改两处。

2、修改的步骤、方法(1)审明要求。

根据题目要求,有的要修改使用不恰当的句子,有的要修改语法上有毛病的句子,有的要删除多余的词句等,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通观全段,联系上下句,找出“病点”进行修改。

(2)辨清类型。

运用“辨析病句”的分析方法,对语段进行“细致阅读”,分清语病类型,确定病因,再作相应的修改。

(3)方法对症。

确定病处后,便着手修改。

修改的方法主要有:①删:删去多余的内容,主要用于成分多余、重复、啰嗦、自相矛盾等类型的病句。

②换:主要用于搭配不当、用词不妥当、错误等类病句。

③增:主要用于成分残缺等类病句。

④调:主要用于语序不当等类病句。

一、“语序不当”病句分类例析及备考提示1、定语和中心词次序不当例①:由于纺织工厂努力提高生产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析:“棉布的出口”与“深受……欢迎”不搭配,实际上“深受…欢迎”是“出口的棉布”,定语和中心词位置颠倒。

“棉布的出口”应改为“出口的棉布”。

例②:近年来,龙口市各行政村以南山精神为动力。

在新农村建设中励精图治、辛勤耕作,描绘着家园未来美好的远景。

(20XX年高考山东卷)析:此句语病有二:一是语序不当.“家园未来美好的远景”应为“未来家园的美好远景”;二是不合逻辑,“描绘着”是进行时态,而“未来美好的远景”则是将来时态,两者不能混用。

2、把定语误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例①: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析:“无比的”本是“热情”的定语,误放在“进行”前的状语位置,故应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并删除“的”。

例②:“20XX年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20XX年高考辽宁卷)析:“历届”语序不当。

应为“是历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占地面积……”。

3、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顺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问、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如:我们学校的(表领属)一位(数量)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语文(名词)女(名词)教师退休了。

如果不按这个顺序排列就是语序不当,渎起来就别扭。

例: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20XX年高考江西卷)析:“好多种”不能修饰“当年”,应移至“东西”前;“当年”一词应置于”周恩来”之后。

另,“东西”一词显得不够庄重,改为“物品”要妥当些。

4、状语和中心词次序不当例①: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析:“将来”应移至“成为”之前作状语。

例②: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20XX年高考湖南卷)析:语序不当.“摄影家的……倾注于笔下”这句中的“没有”应调到“把”前面。

改为“没有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

5、把状语误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析: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的”。

6、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多项状语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表范围或频率的副词⑤表情态的形容词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如:那位失主为表谢意(表目的),昨天(表时间)在电视台(处所)又(副词)诚挚地(表情态形容词)为他(表对象)点了一首歌。

如果不按这个顺序排,就会使句子结构混乱。

例: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析:应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目的),许多同学近几天(时间)在阅览室里(处所)如饥似渴地(情态)阅读着。

7、主客体次序不当例:勒萨日在过去对中国读者是比较生疏的。

析:“中国读者”与“勒萨日”应对换位置,主客体关系才恰当。

8、谓语次序不当例: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析:应先“听取”后“讨论”,才符合逻辑顺序。

9、主语次序不当例: 学生、领导和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析:主语的次序不当,应改为“领导、老师和学生”或“学生、老师和领导”。

10、并列成分前后照应不周例: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20XX年高考湖北卷)析:语序不当。

并列成分前后照应不周,“深刻的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此题脱胎于1994年全国高考语病题(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11、对应词语的顺序不合理有些词语前后有对应关系,互相对应的词语如果顺序不合理,就会表意不明确。

例:天山连绵几千里,横亘在准葛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析:从地理位置上二看,“塔里木盆地”在南,“准葛尔盆地”在北,后文的“南北”两字与前面的对应关系错误,易让人产生误解。

应将“准葛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交换位置。

12、虚词位置不当(1) 介词或介词短语位置不当。

例①: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20XX年高考湖南卷)析:介词“被”的位置不当,应放在“通过”的前面。

(本句是一个单句。

主语是“生物入侵”,谓语是“指”,宾语是“物种”。

运用简缩法分析,就可以看出本句主、宾搭配不当是主要毛病。

“生物入侵”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物种”。

)例②:3月17日6名委员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的报道。

析:“关于……事件”这个介词短语,不能放在主语后面,应移至“世界各大报纸”前(也可将“关于”改“对于”)。

(2)副词“不”的位置不当。

例: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析:“把”字句否定副词应该放在“把”字之前。

应把“不”放在“把”字前。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关联词语的位置有两种情况:前后分句主语相同时,前分句的关联词置于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时。

则置于主语前。

后一分句的关联词由连词充当时,不论分句主语是否相同,都放在主语前;由副词充当时,则放在主语后。

例①:不但他成绩好,而且思想也很好。

析:两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不但”移到主语“他”后。

例②:这次活动搞得很成功,同学们不但积极参加,而且老师也临场指导。

析:两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不但”应放在“同学们”之前。

13、复句的分句次序不当句序不当一般包括概念大小排序不当、语义轻重排序不当、时空顺序不当、逻辑顺序不当等几种情况。

造成句序不当的原因一般是:造句时没有遵循概念大小、表里、远近、深浅、高低、因果、现象到本质的排列规律,对句子排序的客观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

例①: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

析:应将“跳下池塘"与“来到池边’’互换位置,才符合动作先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例②:如果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

析:后两分句语序不当。

两者隐含有递进意味,也含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即现在的“两岸人民”,将来的“子孙后代”,应将后两分句互换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