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参考教案2

合集下载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第一章:政治权利与义务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政治权利和义务。

1.2 教学内容1. 政治权利的定义和分类2. 政治义务的定义和分类3.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政治权利和义务1.3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什么是政治权利和义务?它们为什么重要?2. 讲解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概念及分类。

3. 分析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政治权利和义务。

1.4 作业与评估1. 完成练习题:列举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政治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2.1 教学目标1. 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和途径。

2. 掌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准则。

2.2 教学内容1.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和途径2.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准则2.3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政治生活?如何参与?2. 讲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和途径。

3. 分析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准则。

2.4 作业与评估1. 完成练习题:列举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准则。

第三章:行使选举权的准则3.1 教学目标1. 了解选举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行使选举权应遵循的准则。

3.2 教学内容1. 选举权的概念和重要性2. 行使选举权应遵循的准则3.3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选举权是什么?为什么重要?2. 讲解选举权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分析行使选举权应遵循的准则。

3.4 作业与评估1. 完成练习题:列举行使选举权应遵循的准则。

第四章:履行政治义务的准则4.1 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义务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履行政治义务应遵循的准则。

4.2 教学内容1. 政治义务的概念和重要性2. 履行政治义务应遵循的准则4.3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政治义务是什么?为什么重要?2. 讲解政治义务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分析履行政治义务应遵循的准则。

4.4 作业与评估1. 完成练习题:列举履行政治义务应遵循的准则。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第一章:政治权利和义务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1.2 教学内容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定义和区别。

我国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1.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公民如何行使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义务。

第二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概念及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

2.2 教学内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定义和区别。

我国宪法和法律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

2.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具体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公民如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三章:表达权和参政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表达权和参政权的概念及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对表达权和参政权的规定。

3.2 教学内容表达权和参政权的定义和区别。

我国宪法和法律对表达权和参政权的规定。

3.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表达权和参政权的具体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公民如何行使表达权和参政权。

第四章:监督权和参与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监督权和参与权的概念及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对监督权和参与权的规定。

4.2 教学内容监督权和参与权的定义和区别。

我国宪法和法律对监督权和参与权的规定。

4.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监督权和参与权的具体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和参与权。

第五章:公民的政治义务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政治义务的概念及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义务的规定。

5.2 教学内容公民的政治义务的定义和内容。

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义务的规定。

5.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政治义务的具体内容。

学案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学案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
①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②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③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④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
A.①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③
4.邓小平同志指出:“越是高级干部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抓紧查处。”这段话是说()。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第一,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如宪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不等于说符合法定年龄的公民与不足法定年龄的公民之间存在不平等,而是由于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需要一定的行为能力。
(1)法律资格:
(2)含义:
(3)地位:
2()
(1)(2)(3)(4)(5)(6)
3()
(1)(2)(3)(4)(5)
(二)公民必须依法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1、
2、
3、
4、
三、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1、
2、
3、
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
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完善问题答案。
理电话,反映该地某交警中队乱罚款的现象。请问,小李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此外还享有哪些权利?
拓展教材问题
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而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我国的法律反映和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不能反映敌对分子的意志和利益;但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即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1.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师案)

1.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师案)

1.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原则(教师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把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4、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权利观、义务观,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特权”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处理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重点难点】1. 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讲授时间】【课时安排】【备课过程】二、独立预习(一)、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的关系。

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政权来源于。

(二)、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履行为基础和准则的。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含义:公民依法享有选举_________________ 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②条件:年满_________、没有被依法_____ 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

③地位:公民_____ 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___ __和__ ___。

(2)政治自由。

①内容:公民有___ __、出版、___ __、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②地位: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 _____________的具体表现。

(3)监督权。

①监督对象:一切_____ ____和________ _____。

②内容:___ ____、建议权、检举权、__ _____、控告权等。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__ _______,也是实现公民________ _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2、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二)进行新课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1)、含义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3)政治自由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学设计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学设计
情境:2013年盘点落马高官
情境:四川成绵乐高铁强拆事件
1.被强拆的小慧该怎么办?
2.成绵乐高铁该不该建设?
3.总结归纳
分析情境,思考并回答问题
分析情境,思考并回答问题。
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理解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理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一致的原则
总结归纳
本课小结
三个政治权利和自由
四个政治性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的三个原则
地位: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提出做“负责任”的公民
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梳理知识
总结归纳,梳理知识点。
板书设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与义务;通过总结归纳领会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树立负责任的公民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政治权利与自由的内容,政治性义务的内容,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
难点:理解政治权利与自由、政治性义务对于公民的意义,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对于公民的意义
理解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过渡
理解并掌握“监督权”的相关知识
1.监督谁?谁监督?(主体问题)
2.监督权的意义
3.监督权的行使方式: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理解“政治性义务”的具体内容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义务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展示学生关于“政治性义务有哪些”的讨论录音。
展示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播放视频“2008年中国人的和”
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第3条
播放视频“新入伍的兵”
连线练习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学设计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学设计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学设计学科政治授课教师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陆娴课题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材必修2《政治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明确公民的政治性义务;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领会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与义务;通过总结归纳领会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树立负责任的公民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和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政治权利与自由的内容,政治性义务的内容,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难点:理解政治权利与自由、政治性义务对于公民的意义,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对于公民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展示图片──人民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图片看图片,寻找图片名称中的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关注宪法的描述,关注“人民”地位的不可撼动;迁移关注宪法中另外不可撼动的“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权力”与“权利”的区分展示宪法的表述: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阅读宪法,思考问题区分“权力”与“权利”,为更好理解政治权利与义务奠定基础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设问:权力与权利的区别?理解“政治权利与自由”的具体内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谁?谁具有这个权利?1.展示“政治权利与自由”的含义2.展示课前调查关于“你知道政治权利与自由都有哪些吗?”这个问题的同学讨论。

同时展示正确答案3.展示课前调查中同学们的问题:(1)我们中学生有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罪犯呢?(2)选居委会主任的时候是不是在行使选举权呢?展示情境:海南海口琼山监狱进行人大代表选举的照片展示宪法条文:第34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展示选举法:相关条文探究判断:请判断以下情境是否属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高二(1)班的同学们在进行班长选举。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案

《政治权益和义务:参加政治生活的准则》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益和义务,参加政治生活的基来源则。

(2)理解法律眼前一律同等、权益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怎样正确履行权益、执行义务,踊跃参加政治生活。

2、能力目标从详细资料下手,逐渐提升辩证剖析能力、理论联系实质能力和从现象到实质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学习领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胜性,激发爱国热忱,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二、教材剖析教课要点理解公民的政治权益和义务,参加政治生活的基来源则。

教课难点理解法律眼前一律同等、权益与义务的关系。

教课方法教师启迪、指引,学生自主阅读、思虑,议论、沟通学习成就。

教课建议本框题波及的看法、原理许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 2 课不时间学习。

三、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首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益和义务?怎样履行公民的政治权益?(二)进行新课一、神圣的权益,威严的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益和自由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第8-9 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益和自由?包含哪些内容?( 1)、含义公民的政治权益和自由就是依法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向的权益和自由。

它包含: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察权等。

(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家庭身世、宗教崇奉、教育程度、财富情况、居住限期,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是依据法律被剥夺政治权益的人除外。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益机关代表的权益。

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益机关代表的权益。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益,是公民参加参加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记。

( 3)政治自由宪法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第一版、集合、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充足表达自己的意向,履行当家作主权益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详细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参考教案2
【重难点“精讲”】
一、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表现: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选举权是指公民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②被选举权是指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③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知识拓展:正确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①这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对象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即人大代表。

而非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领导人,也非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成员。

②法律资格:A、年满十八周岁;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C、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

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

【知识拓展:全面理解公民的政治自由:①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②地位: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③如何行使: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任何政治权利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


(3)监督权
①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②含义: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③基本方式: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④监督对象: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二、公民的政治义务
1.含义: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对国家、社会承担的责任。

2.政治义务的体现: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原因: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原因: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原因: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含义: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表现:
①公民在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知识拓展: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非立法上的平等。

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实生活中,仍存在不平等现象。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1)为什么:
①在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注意:权利与义务不能排先后次序)
②二者相辅相成。

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因此,不能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立起来。

(2)怎么样(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的要求):
①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我们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是每个公民对国家、以社会和其他公民应尽的责任。

只有履行这一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

【知识拓展:关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认识误区】
①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
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③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的时候,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知识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保障】
【考情分析】:
本考点为高考的常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也不排除主观题。

复习中,要注意围绕“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核心,联系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

高考中有可能结合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具体事例,特别是网民的具体行为,考查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参与政治的三个基本原则。

【易错警示】:
1.政治自由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村委会主任也是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体现吗?
提示: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特指选举和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的权利,而选举村委会主任不是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体现。

3.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的观点正确吗?
提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而不是先后关系。

4.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一样的吗?
提示: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而不是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的数量是一样的。

5.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提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题型讲解】
【计算题选择题之一: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计算】
【方法与技巧】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例.某国2013年的商品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假如2014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
A.1.8万亿元B.2万亿元
C.2.2万亿元D.2.4万亿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流通次数。

由此可知货币的流通次数=20÷2=10(次)。

流通次数不变,价格总额增加10%。

那么需要发行的货币量=20×(1+10%)÷10=2.2(万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