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程的三大构成
东华-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第二章 第二章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 结构制图的比例 1: 1 1: 4 或 1 : 5
• 结构制图的文字、 尺寸标注
六、结构制图符号
– 图示符号
• 英文代号
七、制图常用工具 • 测量工具
– 卷尺
体型分类代号 Y A B C 男性B*-W* 22~17 16~12 11~7 6 ~2 女子B*-W* 24~19 18~14 13~9 8 ~4
第三章 第三章 服装规格 服装规格
2、号型表示方法
• 如,女上装号型160/84A ;女下装号型165/80B • 如,男上装号型170/88A;男下装号型175/94C
滑动计
滑动弯尺
(四) 测量工具
• 角度计
• 皮脂厚度计
• 非接触三维人体扫 描仪
第二章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四、结构制图的种类
• 净样板、毛样板
净样板
毛样板
面料样板、里料样板、粘合衬样板
面料样板
里料样板
粘合衬样板
第二章 第二章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五、结构制图规则 • 结构制图的顺序
170/104B 21
170/108B 23
单位:cm
160/70B 11
170/90B 21
170/94B 23
175/92A 5
175/96A 6
单位:cm
155/58A 1
175/74A 5
175/78A 6
单位:cm
160/84B 11
XX(中年)上衣、连衣裙型号表 160/88B 165/92B 165/96B 165/100B 13 15 17 19 XX(中年)裤子、短裙型号表 160/74B 165/78B 165/82B 165/86B 13 15 17 19
“三大构成”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三大构成”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分析在服装专业教学中,三大构成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三大构成课程是指服装设计中的三大要素,即形状、颜色和质地。
这三大构成不仅是服装设计师创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服装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服装专业教学中,三大构成课程的实践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形状教学中,可以采用结合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绘画、剪裁等活动,感受和理解形状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颜色教学中,可以进行色彩理论的讲解,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运用色彩搭配和配比,培养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在质地教学中,可以通过面料样本的观摩和手感体验,让学生了解不同面料的特性和运用方法,培养对面料的认知和使用能力。
还可以结合实际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设计和制作,让他们将所学的三大构成知识运用到实际作品中,提升他们的设计实践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三大构成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服装设计实践中有更好的表现。
在服装专业教学中,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综合能力。
通过对三大构成课程的实践分析,可以看出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大构成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对形状、颜色和质地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审美感知和判断能力,使他们在设计中更加敏锐和灵活。
三大构成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时尚趋势和市场需求,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思考和创新实践,使他们在服装设计中不仅具备艺术感和设计能力,同时也具备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大构成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三大构成课程的实践分析,可以看出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服装结构分析总结范文

一、引言服装结构是服装设计的基础,它决定了服装的形态、功能及穿着效果。
通过对服装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服装设计的原理,提高设计水平。
本文将从服装结构的组成、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服装结构的组成1. 主体结构:包括衣身、领子、袖子、口袋等。
2. 辅助结构:包括腰带、拉链、纽扣、装饰品等。
3. 附件结构:包括配饰、帽子、鞋子等。
三、服装结构的特点1. 功能性:服装结构应满足穿着者的生理需求,如保暖、透气、遮蔽等。
2. 美观性:服装结构应体现服装的审美价值,使穿着者更具魅力。
3. 舒适性:服装结构应考虑穿着者的体态和活动需求,使穿着者感到舒适。
4. 简洁性:服装结构应简洁明了,便于生产与制作。
四、服装结构的作用1. 形态塑造:服装结构通过调整衣身、领子、袖子等部位的尺寸和形状,塑造出服装的形态。
2. 功能实现:服装结构通过设计口袋、拉链等部位,实现服装的功能。
3. 美观展现:服装结构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展现服装的美观。
4. 适应人群:服装结构应考虑不同年龄、性别、体型的人群需求,使服装更具包容性。
五、服装结构分析总结1. 服装结构设计应遵循人体工程学原理,使服装更符合人体曲线。
2. 服装结构设计应注重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结合,满足穿着者的需求。
3. 服装结构设计应考虑材料、工艺等因素,提高服装的实用性。
4. 服装结构设计应具有创新性,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市场需求。
5. 服装结构设计应注重环保理念,选用环保材料,减少资源浪费。
总之,服装结构分析对于提高服装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服装结构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服装设计的核心,为服装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儿童画,儿童画是随心所欲的想象力,还有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简。简是 删减信息,将信息提炼到极致并用单一的结论作为答案的结果(图1-26、图127)。然而,简不是目标,它是优秀的创意和适度期待的副产品,要从具体的问题 中抽离出来,这样才能在更高处获得更宽泛的视角。
海 报
封 面
包 装
建 筑
建 筑
建 筑
建 筑
室 内
绘 画
绘 画
构成学习的重点和目的
三大构成的学习重点在于造型,它不是技术的 训练,也不是模仿性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通过 有效的方法,在设计造型的过程中,主要根据限 制的条件,有意义地去组织与创造,在反复的练 习中获得能力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开发。
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 构成》、《立体构成》三大块。
构成的起源
最初萌芽于1914年的构成派绘画,其后, 被包豪斯设计学院采纳,并通过教学体系改 革,作为设计入门的基础训练课程。
包豪斯是1919年4月1日在德国魏马成立 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培养现 代设计人才而建立的学院。虽然仅存14年,但 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 不可估量。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现代设 计教育体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成为 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源地。
学习构成的目的为增强视觉元素判断能力、组 织能力,启发创造设计思维;对视觉规律理解认 识、把握好形态,根据形式美规律去完成作业, 构思设计;掌握基础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应用 于平面、色彩、立体的形态创造和专业实践;打 好专业,学习创造性、造型表现能力和视觉表现 基础。
自然万物,皆有其形。形是物质 意义的传达手段,也是一种沟通的语 言。任何一个形状、形体、形态都 是由形来构成的。形在这里既包含 具象的意思,也包含抽象的意思。古 今的造型艺术都是一种技巧:把自然 之形转化为表达情感的符号.
三大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31文|赖 蒂三大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摘要:三大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中必修基础课,包括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学生从二维思维转换到三维的必经阶段。
三大构成的学习可以扩散学生的设计思维,建立初期的设计思维方式。
为后续的专业设计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构成;平面;色彩;立体;服装设计三大构成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专业的中,三大构成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而在服装设计中尤为重要。
一、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结合力学原理,进行组合或打散,以理性的逻辑推理创造新的形象、研究图形与图形之间的排列的关系。
在服装上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面料的纹样设计上。
比如花卉图案、波普图案、骷髅图案、传统图案的使用。
我们常见的起源于威尔士的王子格,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千鸟格”。
这种在19-20世纪,一直受到英国贵族的喜爱粗花呢图案,便是使用了单纯的平面构成,将单元形按规律重复排列的组合,而我们仔细看会发现每一个单元形犹如一只只到小鸟。
1948年Christian Dior 将这种格纹优化重新组合后使用到香水包装盒上,这种排列方法简约经典,同时也成为了复古图案的代表花型,沿用至今。
此外Marc Jacobs2013春夏系列的时装发布会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量使用平面构成的点线面的元素。
我们再次回顾秀展服饰系列:t 恤,上衣,裙装,套装,文胸等等没有任何其它修饰。
个性鲜明的条纹图案的大量使用,竖纹排列,平行线的排列,直线与曲线,长与短,粗与细的节奏变化,同时还加入了点的元素,演绎了一场趣味的条纹游戏。
另外,家喻户晓的burberry 经典格纹,同样使用到的也是线的构成。
线的粗细变化,有规律的垂直交错,线疏密变化构成的这组格纹经久不衰也成为了该品牌的识别标志。
二、色彩构成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感知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
第四章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

第四章服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第一节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服装结构设计学是服装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服装结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规律的科学。
其知识结构涉及到人体工程学、服装材料学、服装卫生学、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生产工艺、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二、课程任务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
结构设计既是款式造型设计的延续和发展,又是工艺设计的基础和准备。
一方面,它要对款式造型、内部结构有深刻的理解,将这种理解通过平面的或者立体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要处理好服装构成中各个部件的形态、部位、数量的吻合,修正造型设计中不可分割和不合理的部分。
另一方面,结构设计也为缝制工艺提供了全套结构合理、规格齐全的工艺样板,为制定服装工艺标准提供依据。
因此,服装结构设计在服装工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课程目的1、体现原作的造型,将原作服装的外观轮廓、细节款式、装饰形式准确地分解成衣片,从而揭示出服装各部位的关系(形态、尺寸、位置组合关系)。
2、修正款式设计中出现的不可分解的或者不尽合理的(费工费料等)结构。
3、工艺设计准备基础,提供准确合理的系列样板。
四、结构设计的过程1、审视效果图;2、成衣规格设计;3、结构确定(设计);4、细节结构确定;5、特殊体型调整;6、工业样板五、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目前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有两大类,即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
(一)平面结构设计平面结构设计是按照指定的服装款式,结合人体穿着时动静态及舒适性的需求,运用一定的计算公式、变化原理,通过平面结构制图的方法,将服装整体结构分解为平面结构图的设计方法。
优点:适用于立体形态相对简单、款式固定的单件或者批量生产的服装,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理论性强、稳定性好、适用性广泛。
平面结构设计的方法很多,目前最常用的有原型法和比例法两种。
1、原型法原型法是依据人体的净体尺寸,计算出人体主要部位尺寸与人体其他部位的一系列相关比例关系,绘制成最简单的基础样板,又称为原型。
“三大构成”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三大构成”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分析“三大构成”课程是指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中的三个重要课程,即“服装造型构成”、“服装色彩构成”和“服装材料构成”。
这三门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服装造型构成课程是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基础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服装的基本构造和版型设计的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服装的线条,形状和比例等要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服装的结构和造型规律。
通过实践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手工制作能力和技巧,培养出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创新思维。
服装色彩构成课程是培养学生对色彩运用的专业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服装色彩搭配的原理和技巧,了解不同色彩搭配的效果和表现力。
通过实践练习,学生会掌握色彩混搭、对比和平衡等技巧,能够在设计中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
学生还会学习到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服装色彩特点,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服装材料构成课程是培养学生对服装材料运用的专业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不同材料的特点和性能,了解面料的质地、手感和表情。
通过实践练习,学生能够掌握面料的裁剪和处理技巧,了解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和适应性。
学生还会了解到面料的工艺加工和创新应用,培养出对材料创新和环保的意识。
“三大构成”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服装的构成要素和设计原理,培养出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这些课程不仅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服装专业教学中的“三大构成”课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三大构成”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三大构成”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分析“三大构成”课程是指服装设计专业中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面料、版型和做工。
这三个要素是影响服装设计品质的重要因素,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面料是服装设计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面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服装的外观、手感和舒适度。
在“三大构成”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展示不同面料的特点和用途,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材质的特点和适合的设计风格。
学生还需通过实践项目,进行面料的摸、拉、嗅等测试,从而加深对面料特性的理解。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考虑面料的柔软度、透气性、弹性等因素,从而合理选择面料,使设计风格与面料相匹配。
版型是服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版型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服装的穿着效果和舒适度。
在“三大构成”课程中,教师可以讲解不同版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并通过示范和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掌握版型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学生还需学习如何进行版型的修改和调整,使之适应不同的体型和需求。
通过这些实践训练,学生可以提升对版型设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在设计过程中能够灵活应用不同的版型。
做工是确保服装质量和精致度的关键要素。
优质的做工可以提高服装的品质和价值,并使之更加耐用和美观。
在“三大构成”课程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不同的缝制技术和加工方法,让学生了解各种工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需要亲自操作缝纫机等工具,掌握基本的缝制技能,并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工艺手法,使服装更加独特和有质感。
学生还需学习如何进行质量检验和修补,确保服装的完美度和耐用度。
“三大构成”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面料、版型和做工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提升对服装设计质量的把握能力,从而为未来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面料的环保和可持续性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分析和探索,进一步提升“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工艺设计
是将平面的衣片结构组成立体造型的服装成品。它 的工作内容包括:制订工艺操作规程、成品质量检验标准 成品尺寸规格及其搭配、选用什么样的衬料和辅料、采用 什么样的缝型、衣片的哪些部位需要进行热塑处理、在缝 制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工艺技术措施等。这些都需要专人 在缝制前进行工艺设计的明确规定。工艺设计所用的符号、 图表和有关文字说明,是指导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 手段。
2、原型法(间接法)
原型法是以人体主要控制部位的净体尺寸为依据,加上最基本的 放松量,用比例分配法计算绘制的基本结构板型,是人体的归纳概括, 而并非具体的服装款式,一般是绘制人体腰节以上部分。它起源于日 本,并对世界各地的服装裁剪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原型按性别、年龄可分为女装原型、男装原型和童装原型,按人 体结构可分为上身、下身及袖子原型。原型裁剪法依所用原型的不同 而有多种类别,即使在日本也并不统一,流派很多。其中以文化式、 登丽美式影响最大。 服装款式变化繁多,原型是进行各种款式变化的基础。即在原型 的基础上根据款式设计及面料的不同进行变化,制成特定服装的完整 纸型。原型法适合款式变化复杂的服装,且制图过程较为科学,所成 服装合体度较高,款式变化方便,可按自己的要求随意变化款式。
立体裁剪法在婚纱中的体现
3、立体和平面相结合
2-3 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结构制图的区别
二者同属于服装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服装从款式造型 到服装缝制完成的手段,它们最终都以服装裁剪纸样的形式出现。 服装结构设计注重设计,强调创造性和开拓性。设计师要选配适合服 装造型的面、辅料。要考虑穿着的功能性、舒适性,还应具有经济头 脑,以最小的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和效益,还要考虑为 工艺设计提供方便,便于批量生产和产品质量控制。 服装结构制图注重制作,强调动作性和工艺性。适用于典型的、常规 穿着的一般服装款式,其结构的合理性已经得到证明和肯定。 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结构制图两者既相互联系,又各有自己独立的工 作图,必须先进 行结构设计,当结构效果成熟稳定以后,再进行服装结构制图。服装 结构设计是通过制图的形式表达的,结构设计是结构制图的延伸和升 华。而结构制图则是结构设计的基础。因此必须先学好结构制图,打 好基础后再进行结构设计的学习。
2-1 服装结构的内容
服装人体工学 规格设计 服装设计原理 服装平面、立体结构设计的方法 特体服装的结构处理 计算机辅助服装结构设计 服装庛病与修改
2-2 服装结构设计的表达技法 ——立体法、平面法、立体和平面相结合
1、平面法: 将指定的服装款式,结合人体穿衣的动、静及舒适 要求,运用一定的计算公式,变化原理通过平面结构制图 方法将服装整体结构分解为基本部件或样板的结构设计过 程。主要有比例分配法和原型法两种。
3、基型法
基型法所用的基型是在原型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正而成。 是某一特定类别服装的基础样板,如衬衣基型、内衣基型、 外套基型、裙子基型、裤子基型等。基型法制图就是采用 基型样板在该样板上根据具体造型需要运用补充、剪切、 折叠、拉展等手段进行变化,做成所需款式结构制图的方 法。 基型法制图与原型法制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原型法制图 的规格尺寸是人体净尺寸加上最基本的放松量。而基型法 制图的规格尺寸是在某一特定类型服装的基本成衣尺寸, 这是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以女上衣为例,原型法制图可 适用于衬衫、外套、大衣等不同服装的制图,而基型制图 法只能适用于其所针对的特定类型的服装。
服装结构设计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体体型。人的体形千 姿百态,各不相同,这是要求服装结构设计者对人的体型有 非常深刻的了解和研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 会,同样一件上衣或是一条裤子,造型款式和尺寸规格完全 相同,由于生产的厂家不同,服装的穿着效果完全不同,这 主要取决于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服装结构设计是整个服装设 计过程中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上就是 要忠实地体现和反映造型设计者的构思意图,启下就是最大 限度地满足工艺设计的可行性,经济性和方便性。所以一件 上乘的服装产品应该是三者的完善结合,任何一个环节差错 或疏漏,都会导致服装产品的遗憾,只有经过严格地训练, 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反复升华,才能成为一名具有实力的服装 结构设计师。
课后小结
本节课结束了,刚刚接触服装专业的同学们有没有 自己的小想法?通过这节课,大家对服装的理解、对今 后两年的专业学习、对未来的规划有没有更新的认识呢? 大家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平面裁剪法在成衣中的体现
2、立体法: 又称为立体裁剪法。直接在模型或人体上塑造服装。 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结构设计手法。 早在公元前13世纪前后,欧洲一些国家已经用立 体法来裁剪服装。当今世界上仍有很多服装设计师采用 这一方法。因立体法直观性强,符合体形,对一些难 度较大的服装制作有利,在裁剪时像雕塑家进行雕塑 一样,要求操作者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平面中较难表 现的褶皱,曲线,波浪和复杂的衣缝线等,在立体法中 均得到较好的表现,但立体法因工艺复杂,费时,因此, 在现在服装工业生产中使用甚少,在高级时装制作或表 演性强的服装领域中有所应用。
服装工程的三大构成
——造型设计 结构设计 工艺设计
一、造型设计
是指服装款式的构成,衣料的选定,色彩的配合等。 并以服装效果图、款式图的形式反映出来。
服装效果图
服装款式图
系列服装的设计形式
效果图 款式图 设计说明 面料小样
二、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指将造型设计的效果图、款式图分解展开成 平面的服装衣片结构图的设计,是以绘制服装裁剪结构图 的形式反映出来。它既要实现造型设计的意图,又要弥补 造型设计的某些不足,是将造型设计的构思变为实物成品 的主要过程。 服装结构设计学是服装专业的主干课,是研究以人为 本的服装结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 人体工程学、服装材料学、服装卫生学、服装款式设计、 服装生产工艺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艺术和科技相互融合, 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目前经常使用平面法有公式比例法、原型 法、基型法等。
1、公式比例法(直接法)
公式比例法是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服装裁剪制图方法。它是 将测量后所得的人体各个部位的尺寸,主要是围度规格尺寸,按既定 的比例关系来推导其他控制部位尺寸的制图方法。对那些无法或难以 测量人体得到的规格尺寸,如上衣的袖窿深、窿门宽、袖山深、袖宽 等均可用相关易测的人体尺寸(如胸围的一定比例)作为基础来推算; 我们学过的裤子的前后裆宽等可用臀围的一定比例作为基础计算。由 于分配比例的基数及推算的方法不同,公式比例法有三分法、六分法、 八分法、十分法等多种形式。 公式比例法的特点是在服装结构制图中,某些部位的尺寸不是通 过直接测量人体而得到的,而是依据某几个主要围度、长度规格,按 一定的比例关系推算求得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活,不论着装者的 体型胖瘦,都能按这种比例方法作图,且实用、简便,对于初学者容 易掌握,因而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服装结构制图方法。缺点是作图中 大部分尺寸都要经过运算得出,比较麻烦,并且准确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