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溶解度练习题

合集下载

溶解度(含答案)

溶解度(含答案)

溶解度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0分)1.20℃时,往50 g KNO3溶液中加入5gKNO3晶体,充分搅拌后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C.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答案:B解题思路: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加热前有部分晶体未溶解,则溶液一定是饱和的;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可能不饱和也可能饱和。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饱和溶液2.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氯化钾晶体;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恒温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⑤答案:D解题思路: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改变温度,蒸发溶剂,加入溶质。

由于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低温度后氯化钾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成饱和,可以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因此把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加入氯化钾晶体、恒温蒸发水、降低温度这三个方法。

①③⑤符合题意。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 : 36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答案:B解题思路: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单位为克。

溶解度练习题

溶解度练习题

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概念四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只有在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只有达到一定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称其为溶解度)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10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就是10克B、20 ℃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C、20 ℃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D、20 ℃时,36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2.20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B、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D、食盐的溶解度是136克3.60 ℃时,50克水中溶解55克硝酸钾恰好饱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55 克B、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 克C、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55 克D、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 克4.把90克 10 ℃的硝酸钠饱和溶液蒸干,得到了40克硝酸钠固体,则硝酸钠在 10 ℃时的溶解度是()A、80 克B、80C、44.4 克D、44.45. 20 ℃时,将20克某物质溶解在50克水中,恰好饱和,则 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A、20 克B、40 克C、20D、40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②外因:温度(与溶剂量无关)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例题:固体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A 、溶质的性质B 、溶剂的性质C 、温度高低D 、溶剂的质量3、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解性: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能力的大小(物理性质) 溶解度: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大小 溶解性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20℃ )>10g 1g~10g0.01g~1g<0.01g例题:1. 已知 20℃ 时, 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0.1克某物质,则该物质属( ) A 、易溶 B 、难溶 C 、微溶 D 、可溶2. 已知 20℃ 时, 25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8克某物质,则该物质属( ) A 、易溶 B 、微溶 C 、可溶 D 、易溶4、气体的溶解度:①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随压强增大而增大例题:煮开水时,在水沸腾前就可以看到水中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 ) A .温度升高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小 B .温度升高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大 C .压强增大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小 D .压强增大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大5、固体溶解度曲线(中考必考)(1)t3oC 时A 的溶解度为(2)P 点的含义(3)N 点为 ,可通过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N 点也为t 3oC 时B 的饱和溶液)(4)t1oC 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5)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 溶液中获取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7)t2o C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1oC 会析出晶体的有 ,无晶体析出的有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8)除去A 中的泥沙用 ,分离A 和B (B 含量少)的混合物,用例题: 1、(2011•株洲)右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 t 1 t 2 t 3 N t SPABC80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温度对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影响相同C、把t1℃时甲、乙两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两溶液仍都为饱和溶液D、把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都析出溶质2、(2011•烟台)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3、(2011•衢州)如图所示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C、t2℃时,a、b的溶解度相同,均为40克D、t3℃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两种固体的混合物,要求:一种物质可溶于水,另一种物质难溶于水(2)结晶法:分离两种固体的混合物,要求:一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溶解度》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0分)1.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的溶解度都大于B的溶解度B. t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B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比B大C. t2℃时,等质量的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D. A、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2.将20℃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A. 升高温度B. 加入溶剂C. 加入溶质D. 倒掉一半溶液3.60℃时,50克水中溶解55克硝酸钾恰好饱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克B.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C.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克D.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4.如图所示为 A、B、C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t1℃时,三种物质中 B 的溶解度最大B. t2℃时,取三种物质各 ag 分别放入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只有 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C. 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 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D. 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5.下列关于饱和溶液和结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将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中加热蒸干水分可得HCl晶体B. 将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可得硝酸钾晶体C. NaCl的近饱和溶液可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得到饱和溶液D. 通过将CaO加入水中的方法可以得到CaO的饱和溶液6.如图是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碳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小B. 20℃时,分别向50g水中加入15g氯化钠和碳酸钠,充分溶解后都形成饱和溶液C. 升高温度可以将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D. 碳酸钠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碳酸钠晶体7.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溶解度计算专题练习(含答案)

溶解度计算专题练习(含答案)

#溶解度计算专题练习3(含答案)基础练习1.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最主要的错误是未指明()A.100g水中B.是否达到饱和状态C.温度D.36g为最大量2.在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水后,溶质的溶解度()A.变小B.变大C.不变 D.不一定变<3.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A.溶质和溶剂的量 B.溶液的温度C.溶质的性质 D.溶剂的性质4.当温度升高时,其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是()A.硝酸钾B.氯化钠 C.氢氧化钙 D.氧气5.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A.全部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6.氯化钠溶解度曲线是()A.一条略为上升的曲线B.一条略为上升的直线C.一条陡峭上升的曲线D.一条略为下降的曲线7.在0℃,压强为101kPa时,1L水里最多能溶解5L气体A,则0℃时,A压强的溶解度为()A.5L B.5 C.500L D.<8.在2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其含义是()A.20℃时,100g水中溶解氧气形成饱和溶液B.20℃时,1体积的水中最多溶解体积的氧气C.20℃时,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氧气D.20℃时,氧气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体积的氧气9.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增大压强;②减小压强;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其中可行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10.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有下列方法: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加水 D.加硝酸钾(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溶解度试题及答案

溶解度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溶解度》综合练习题1、0.05克某物质在20℃时溶于10克水中恰好饱和,这种物质属于(克水中恰好饱和,这种物质属于( )) A.A.难溶物质难溶物质难溶物质 B. B. B.微溶物质微溶物质微溶物质 C. C. C. 可溶物质可溶物质可溶物质 D. D. D. 易溶物质易溶物质易溶物质2、某温度下,、某温度下,a a 克溶质溶解在a 克水中恰好饱和,此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克水中恰好饱和,此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 A.100克 B. a 克 C. 2a 克 D. 50克3、要使100克10%10%的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可采取的方法是(的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可采取的方法是(的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可采取的方法是( )) A.A.再加入再加入10克食盐克食盐 B. B. B.蒸发掉蒸发掉50克水克水 C. C. C. 蒸发掉蒸发掉45克水D. D. 再加入再加入100克10%10%食盐水食盐水食盐水4、可以证明烧杯中的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可以证明烧杯中的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A.蒸发掉蒸发掉1克水,有少量固体析出克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 B.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 C. 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溶解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溶解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溶解 D. D. D.加入少量水,没有固体析出加入少量水,没有固体析出加入少量水,没有固体析出5、某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克,则此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克,则此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 。

6、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法有 、、 、、 。

溶解度练习题(打印版)

溶解度练习题(打印版)

溶解度练习题(打印版)题目一:溶解度计算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35g。

如果将50g该物质放入100g水中,求在20℃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答:在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5g,意味着在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5g该物质。

因此,当50g该物质放入100g水中时,只有35g能够溶解,剩余的15g会以固体形式存在。

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5g。

题目二: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已知某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为40g,而在50℃时的溶解度为60g。

求该物质在40℃时的近似溶解度。

解答:由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通常不是线性的,但在此题目中,我们可以假设溶解度随温度线性变化来进行近似计算。

从30℃到50℃,溶解度从40g增加到60g,增加了20g。

这个温度变化是20℃。

因此,每增加1℃,溶解度增加1g。

那么在40℃时,溶解度增加的量为(40℃ - 30℃) × 1g/℃ = 10g。

所以,40℃时的溶解度为30℃时的溶解度40g加上增加的10g,即50g。

题目三:溶解度积常数计算某难溶盐AB的溶解度积常数(Ksp)为1×10⁻⁸。

已知溶液中A⁺的浓度为2×10⁻⁴M,求B⁻的浓度。

解答:AB的溶解度积常数Ksp表示为:\[ Ksp = [A^+][B^-] \]给定的Ksp为1×10⁻⁸,A⁺的浓度为2×10⁻⁴M,代入公式得:\[ 1 \times 10^{-8} = (2 \times 10^{-4})[B^-] \]解得:\[ [B^-] = \frac{1 \times 10^{-8}}{2 \times 10^{-4}} = 5\times 10^{-5} \text{M} \]所以,B⁻的浓度为5×10⁻⁵M。

题目四:饱和溶液的制备如果需要制备100mL饱和溶液,已知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0g/100g水,求需要多少克该物质和多少毫升水。

(完整版)溶解度练习题

(完整版)溶解度练习题

溶解度练习题1、右图为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 ℃时,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 2℃时,100g 水中溶解 gA 物质恰好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 0%的溶液,应加水 g.(3)t 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 、B 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 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

2.右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 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 .温度对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影响相同C .把t 1℃时甲、乙两饱和溶液升温至t 2℃时,两溶液仍都为饱和溶液D .把t 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时,两溶液都析出溶质 3.右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10℃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C.3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4.右图是A。

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意义是.℃时,将6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2)t2(3)将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水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答出一种即可).5、(3分)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2)t℃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1吗? (填“能"或“不能”)。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3)t2是 (填物质序号)。

6、(3分)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固体,充分溶解后,3现象如图一所示.(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2)图二能表示NaNO 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3)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 2℃降温到t 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填序号)。

溶解度(习题及答案)

溶解度(习题及答案)

溶解度(习题)1.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一定是饱和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不能相互转化2.能证明20℃时的A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蒸干后得到溶质 A B.降温到 0℃,有溶质 A 析出C.加入少量溶质 A,振荡后不溶解D.与同一温度下的 A 的饱和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3.t℃时,向盛有 0.1 g 硝酸钾的试管中加入 10 g 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晶体,下列对试管内上层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t℃时的饱和溶液B.为t℃时的不饱和溶液C.溶质的质量为 0.1 g D.不确定是否为饱和溶液4.室温时,将100 g 氯化钠饱和溶液(无未溶解的晶体)平分成甲、乙两份,然后向甲溶液中加入50 g 水,搅拌均匀后形成丙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均为不饱和溶液B.甲、乙均为饱和溶液 C.甲、乙、丙均为不饱和溶液D.甲、乙、丙均为饱和溶液5.20℃时,将36 g NaCl 完全溶解在100 g 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 36B.向该溶液中再加入 2 g NaCl,溶液质量为 138 gC.向该溶液中加入 10 g 水,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D.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6%6. 下表是 KCl 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的溶解度为 。

(2)40℃时,将 50 g KCl 固体加入 100 g 水中,所形成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 。

(3)60℃时,145.5 g KCl 饱和溶液降温至 4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

7.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甲乙(填“>”、“<”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练习题
1、右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
2
℃时,100g水中溶解 gA物质恰好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 0%的溶液,应加
水 g。

(3)t
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
1
℃,溶质的质量分
数保持不变的是。

2.右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温度对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影响相同
C.把t1℃时甲、乙两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两溶液仍都为
饱和溶液
D.把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都析
出溶质
3.右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
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10℃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C.3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4.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

(2)t
2
℃时,将6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
是 g。

(3)将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水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有(答出一种即可)。

5、(3分)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

(2)t
1
℃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
形成80g溶液吗?(填“能”或“不能”)。

(3)t
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是(填物质序号)。

6、(3分)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
3
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
3
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或“乙”);
(3)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
2℃降温到t
1
℃,对所得
溶液的叙述正确的(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