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

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

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是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现象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方案。

通过对主体结构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可以及时了解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的变形情况,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下面是一个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的示例:一、观测点的布置1.根据工程的特点和主体结构的形状、结构特点等因素,确定观测点的布置方案。

观测点应覆盖主体结构的关键部位,如基础、柱子、梁等,以全面观测主体结构的沉降情况。

2.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工程规模和重要性进行合理的确定。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的间距应根据主体结构的尺寸和变形情况来决定,一般为5米-10米。

3.观测点的布置应均匀分布在主体结构的不同位置,以减小观测误差。

同时,观测点的布置应考虑到后续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有的临时结构和荷载情况,避免对观测结果的干扰。

二、观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1.主体结构沉降观测需要选择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常用的观测仪器包括测距仪、测角仪、水准仪等。

2.观测设备和仪器应具备稳定的性能和高精度的测量精度,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3.在选择仪器和设备时,还应考虑到工地环境的复杂性和恶劣性,选择具有防尘、防水、抗干扰等功能的仪器和设备。

三、观测方法和频次1.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高斯仪测量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2.观测的频次应根据施工进度、主体结构变形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施工周期或者变形速率来决定观测频次。

3.观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数据应进行合理的统计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措施,避免沉降过大或过快导致的安全隐患。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观测数据应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可靠的沉降数据和趋势。

2.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清洗、筛选和校正等步骤,以消除人为误差和其他干扰因素,得到准确的观测数据。

地下室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地下室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

地下室沉降观测点施工方案引言地下室沉降观测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实时监测地下室的沉降情况,为工程施工管理提供依据。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下室沉降观测点的施工方案,包括选点原则、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选点原则1.应选择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上方靠近地下室的区域作为观测点,以保证观测点能够准确反映地下室的沉降情况;2.观测点应尽量远离可能引起沉降的影响因素,如施工设备、挖掘等;3.观测点的位置应均匀分布在地下室的不同区域,以全面了解沉降的空间分布情况。

施工方案步骤一:确定观测点位置1.在地下室区域绘制网格线,并确定每个网格的尺寸;2.根据选点原则,在每个网格内选择一个观测点,并用永久性标记标记其位置。

步骤二:准备测量设备1.测量设备应包括沉降仪、水准仪等;2.定期检查和校准测量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步骤三:安装观测设备1.根据选点位置,在每个观测点处挖掘一个足够深的孔洞,孔洞直径约为30cm,深度约为50cm;2.在孔洞中放置沉降仪,并使用固定设备将其固定,确保其稳定性;3.在孔洞周围设置警示标志,以防止人为破坏。

步骤四:测量和记录数据1.按照预定的测量频率,进行沉降观测;2.使用水准仪对每个观测点进行高程测量,并记录数据;3.每次测量后,及时将数据记录到电脑或纸质表格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分析1.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每个观测点的沉降量;2.根据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判断地下室的沉降情况;3.如果某个观测点的沉降量超过警戒值,应立即采取行动,并根据需要调整施工方案。

结论通过合理选择观测点位置、正确施工观测设备以及科学分析测量数据,地下室沉降观测能够对工程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地下室的稳定和安全。

沉降观测点布置和观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和观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和观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一、工程背景和目的沉降观测是土地沉降现象的监测手段之一,通过对特定地点的沉降进行观测,可以监测土地沉降的情况,为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依据。

本文旨在提出沉降观测点布置和观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沉降观测点布置方案1.选取观测点位置:观测点应选取在需要监测的区域内,且能够代表该区域的沉降状况。

选取时应考虑地质条件、工程活动情况等因素,选择处于地层变化明显的地点,并避免选取近期施工活动频繁的区域。

2.确定观测深度:观测深度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质条件来确定,通常需要选择相对于地表深度较小的位置进行观测。

观测深度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土体的变形规律和沉降的特点。

3.确定观测点间距:观测点的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来确定,通常要求观测点间距均匀、分布合理。

观测点间距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土体的变形规律和沉降的特点,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布置监测设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设备的布置方式。

观测设备应选择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包括测量仪器、观测仪器、数据传输设备等。

同时还应充分保护和防护设备,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1.土地调查:根据工程要求,进行土地调查,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地貌特征等情况。

包括地表形态、土层分布、地下水位等。

2.确定观测点布置方案:根据前期的土地调查资料,结合工程要求,确定观测点布置方案。

包括观测点位置、观测深度、观测点间距等。

3.施工准备:根据观测点布置方案,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施工设备和材料、组织人员、编制工程施工计划等。

4.观测点开挖:按照观测点布置方案,在选定的位置进行观测点的开挖工作。

开挖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地层的完整性,避免破坏或扰动地层。

5.安装监测设备:在开挖好的观测点中,进行监测设备的安装工作。

包括测量仪器、观测仪器、数据传输设备等的安装。

安装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稳固性和防护措施。

6.数据采集和处理:安装完设备后,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施工目的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工程施工等过程中,为了了解和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沉降引起的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沉降观测,及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条件1.工程地点:选择地势平坦、无地基隐患、无人居住区域的地块进行施工。

2.施工设备:沉降仪、专业测量仪器等。

3.监测点设置: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目的,明确沉降观测的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3)确定监测点位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

(4)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

2.监测设备安装(1)将沉降仪和专业测量仪器准备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根据监测点位置,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可靠性。

(3)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设备和电源,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校准。

3.数据采集与分析(1)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定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2)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结果呈报(1)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详细说明沉降情况和分析结果。

(2)将监测报告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

四、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

3.施工现场设置警告标志,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施工区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和降低噪音。

五、质量控制1.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一)、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二)、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三)、固定水准点;(四)、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五)、《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的要求二、地基回弹观测基础开挖前,在建筑物的纵横主轴线上设置观测点,测定其原始标高;在基坑挖至底面时,找出其测量标志,再测出其标高;在浇筑砼基础前,再测一次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

三、建筑物自身沉降观测以主楼为主要控制对象,采用二级观测。

按照设计要求在建筑物的外轴线共设置12个观测点,测设点的设置应符合规程的要求,保证人员、仪器、附合观测路线等路线。

结构施工阶段,每加一层观测一次,装修施工阶段每月观测一次,观测截止到沉降量小于1mm/100d。

观测前将仪器放在室外30min,使其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天气恶劣时严禁观测。

当建筑物有异常情况时及时观测,如有不均匀沉降出现,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四、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全部竣工后的观察次数: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mm/100d)为止。

每次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最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绘出下沉曲线图,找出变形规律,做出今后的变形观测趋势预报,提出今后的观测建议。

五、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一)、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二)、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规定不超过50m,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

(三)、前后视距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

江苏城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昆山万和苑动迁小区2标项目部目录目录 0第一章工程概述 (2)1.1工程概况 (2)1.2技术依据 (2)第二章人员及仪器配备 (3)2.1人员配备 (3)2.2测量仪器配备 (3)2.3内业计算 (4)第三章观测点设置 (4)3.1制作方法 (4)3.2设置方法 (5)3.3保护方法 (5)第四章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5)4.1布设规定 (5)4.2布设位置 (6)第五章沉降观测点的观测线路............................................................. 第六章技术要求. (6)6.1观测要求 (6)6.2观测等级及要求 (7)6.3观测注意事项 (7)第七章观测次数及数据处理 (8)7.1观测次数 (8)7.2数据处理 (8)第一章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昆山万和苑动迁小区2标B-1#~B-3#、B-8#、B-9#住宅楼、B-车库2及围墙工程位于高新区中华园西路北侧、锦淞路东侧。

总建筑面积61324.67m2,其中:B-1#楼住宅面积11449.31m2,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2#楼住宅面积6222.22m2,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 B-3#住宅面积6190.07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8#住宅面积12501.72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9#住宅面积11526.6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车库2面积: 13434.75m2,地下1层,层高3.80m。

由于本工程属于小高层建筑,故应进行沉降观测。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了方便观测,沉降观测点埋设于主楼框架剪力墙上,其标高值为0.5左右。

观测点位置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确定。

1.2技术依据1.2.1工程依据1.苏州华造建筑设计院提供的沉降观测施工图纸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1.2.2国家规范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8-963.《建筑测量变形规程》JGJ/T8-2007建设单位提供来了二个沉降观测控制点:BM1、BM2点。

沉降观测如何设置与测量沉降点

沉降观测如何设置与测量沉降点

沉降观测如何设置与测量沉降点沉降观测可以提供土壤和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资料。

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及时监测土壤和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工程安全。

土壤的沉降变形情况可以反映土壤的质量,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判断土壤质量。

一、沉降点的设置设置沉降观测点的数目和具体位置需要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来确定,(应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和变形量测要求进行布网,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或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图纸会审阶段,施工单位、监理与设计院进行协商初步确定沉降点设置方案;待基础施工完成后,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一步细化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位置。

沉降观测应采用二等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准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的高程测量,应按二等几何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每次观测应记录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值;各次观测的线路、仪器、尺垫和方法均应尽量一致;观测人员、观测时间和气象条件应尽量一致;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时间段内进行观测。

为较好地进行沉降观测,施工现场内埋设的水准基点应有利于直接引测,且数量不少于两个,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事先核查基准水准点是否发生异常变化,正常后才能进行施测。

沉降点的埋设方式为:先将带锚固脚的钢板埋入设计观测点柱身上,并按初步设定高程埋设,待模板拆除后,精确找出高程、焊上带观测点的角钢。

二、沉降点的测量1、测量工具:本工程沉降测量由测量工程师负责;沉降观测采用S1水准仪和毫米分划水准尺进行测量。

2、测量频次:正常施工阶段应保证每加载一次施测一次(每一结构层施工完毕观测一次);主体结构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暴雨后观测一次;工程竣工交付业主使用前还需与业主共同观测一次后向业主进行沉降点的移交。

3、观测方法:每次观测按固定后视点、观测路线进行,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距大约15m,以减少仪器误差影响。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工程类型,其施工过程中,基坑沉降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

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基坑沉降情况,还可以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本文将就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1. 观测点设置。

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设置。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基坑周边范围内,分布均匀的地点进行观测,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基坑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基坑的大小、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2. 观测方法选择。

基坑沉降的观测方法有多种,包括测量法、遥感法、地面变形法等。

在选择观测方法时,需要根据基坑的具体情况和监测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观测,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

3. 观测频次确定。

观测频次的确定是基坑沉降观测中的关键环节。

一般来说,观测频次应根据基坑的施工进度、地质条件、监测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在基坑施工初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以及时发现问题;而在基坑施工后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减少,以节约成本。

4.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

观测数据的分析与报告编制是基坑沉降观测的最后一步。

在获取观测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结论并编制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数据的详细情况、分析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以便工程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基坑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结语。

基坑沉降观测是基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观测方案能够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需要充分考虑观测点设置、观测方法选择、观测频次确定以及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希望本文所述的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江苏城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昆山万和苑动迁小区2标项目部
目录
目录 0
第一章工程概述 (2)
1.1工程概况 (2)
1.2技术依据 (2)
第二章人员及仪器配备 (3)
2.1人员配备 (3)
2.2测量仪器配备 (3)
2.3内业计算 (4)
第三章观测点设置 (4)
3.1制作方法 (4)
3.2设置方法 (4)
3.3保护方法 (5)
第四章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5)
4.1布设规定 (5)
4.2布设位置 (6)
第五章沉降观测点的观测线路....................................................................... 第六章技术要求. (6)
6.1观测要求 (6)
6.2观测等级及要求 (6)
6.3观测注意事项 (7)
第七章观测次数及数据处理 (7)
7.1观测次数 (7)
7.2数据处理 (8)
1
2020年4月19日
第一章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昆山万和苑动迁小区2标B-1#~B-3#、B-8#、B-9#住宅楼、B-车库2及围墙工程位于高新区中华园西路北侧、锦淞路东侧。

总建筑面积61324.67m2,其中:B-1#楼住宅面积11449.31m2,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2#楼住宅面积6222.22m2,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 B-3#住宅面积6190.07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8#住宅面积12501.72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9#住宅面积11526.6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车库2面积: 13434.75m2,地下1层,层高3.80m。

由于本工程属于小高层建筑,故应进行沉降观测。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了方便观测,沉降观测点埋设于主楼框架剪力墙上,其标高值为
0.5左右。

观测点位置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确定。

1.2技术依据
1.2.1工程依据
1.苏州华造建筑设计院提供的沉降观测施工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
1.2.2国家规范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2.《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8-96
3.《建筑测量变形规程》JGJ/T8-
2
2020年4月1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