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一、谁点燃了“火药桶”1. 导火线: 1914年6月, 普林西普刺杀了斐迪南夫妇, 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 1914年。
3. 交战双方:同盟国阵营和协约国阵营。
4. 原属于同盟国成员的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先后倒向了协约国一方。
二、“凡尔登绞肉机”1. 主要战场: 欧洲。
2.主要战线: 形成东、西、南三条战线, 其中西线是主要战线。
3. 主要交战国:协约国的英、法、俄与同盟国的德国、奥匈帝国。
4. 凡尔登战役:(1)概况: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 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
(2)影响:凡尔登战役之后, 德军的进攻被遏止, 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问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探究: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2)具体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进一步发展;(3)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问题2】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问题, 有人认为, 它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而有人认为, 它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在战争中, 塞尔维亚人是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探究: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 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 觊觎全球, 争霸世界, 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2)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 维护了民族独立,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带有正义性的力量, 但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3)正义与非正义在一场战争中总是并存的。
因此, 从人类进步的角度来说, 人们应该学会通过非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争端, 学会采取非暴力的方式达到维护正义事业的目的。
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才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1. 1914年6月28日, 一个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制造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刺杀事件。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三、人类的灾难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18.11.11德国宣布投降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4、德国投降——大战结束
三、人类的灾难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提示:从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去分析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 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这 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 的掠夺战争。
4、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新时代曙光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退出大战 ——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遇不公 平的待遇,引发五四运动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第一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美 发
德展 迅
日速
英 发
展俄 缓 慢法
过程(1914年7月——1918年11月)
1、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914年6月)
2、战争爆发:1914年7月,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
东线 马恩河战役
3、主要战场:欧洲战场 西线:凡尔登战役(转折)
2、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
比利时、法国 北部和德法边 境——西线
英法
德
波罗的海南岸至 罗马尼亚——东线 俄 德、奥匈
巴尔干——南线 塞尔维亚 奥匈
日德兰海时战间时:间时1:19间9116:6年年1792月1月4-年1-112月9月月 兵力兵:力兵1:一5力3百个:三师一十百个五师十万人 伤结亡果伤结::亡果伤一 西::七 虽亡百 线十 未:三 再余 决三十 度万 出十余 转人 胜四万 入负万人 阵,人地但战此
索姆河战役 南线
4、扩大:1917年美、中等国对德宣战。
5、结束:1918年,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战败告终。
北师大九年级上册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1882年
巴尔干
Hale Waihona Puke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根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 原因: 展的不平衡;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时间:1914.7-1918.11
爆发标志:1914.7.28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第一次 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 世界大 结局:同盟国战败 战
参战国家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范围广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超过15亿 7000多万
损失大
伤亡人员
经济损失
3000多万
3400多亿美元
人类的灾难、人类的浩劫
(三)本课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
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战役
导火线 转折 影响
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B】 A 萨拉热窝事件 B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载难逢 【C】 的机会”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成立
普林西普
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刺杀目的: 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刺杀行为的性质: 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反抗民 族侵略的正义和正确行为。 刺杀后果: 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人类 社会空前的灾难。
这一事件得出的认识:要充分认识突发事件的影响。
战场分布
主战线
东线
俄
德、奥匈
西线
英法
德
南线 塞尔维亚 奥匈
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火线。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 亚宣战~!
英
宣 战 宣 战
俄
全 力 支 持
德
宣 战
法
转 向
推 动
意大利
奥匈帝国 宣 战 塞尔维亚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79.1 0 45 79 335 500 400
600
战前 扩充后 120 97.5 16 英国
德国 奥匈帝国 法国
俄国
单位(万人)
交战双方:同盟国和协约国
英 国 士 兵 戴 上 防 毒 面 具
俄
东线 德、奥匈
西线 英法 德
南线 塞尔维亚 奥匈
——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 (“凡尔登绞肉机”)
作战时间: 1916年2月21日—12月18日。
作战双方: 法国——德国。 作战结果:德军的进攻被遏止,法军由
范围广——
损失惨重— 双方共有840万人阵亡,有2100万
战 争 造 成 巨 大 损 害
启示:
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3、珍惜生命,关爱人类的命运, 反对恐怖主义。
摧毁的四大帝国
德意志帝国
俄罗斯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最主要依据是: A.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具体原因是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C.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加以瓜分 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为 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战争
结束的标志: 1918年11月,交战双方签
定停战协定。
战争结果: 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
除塞尔维亚等极少数国家具有民 战争性质:族解放和自卫战争的性质以外,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 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 进行的战争。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结果。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是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搏斗大厮杀,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
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因为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联。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学法指导: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课堂教学设计一、谁点燃了“火药桶”师:在战前,国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而局势最紧张最敏感的地区是哪里?生:(回答)师:巴尔干半岛。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从这里点燃的。
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就像一个充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只要有一点火星,就足以引起整个欧洲的大爆炸。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生:(回答)师: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生1:做的对,对侵略者就要这样给他点颜色看看。
生2:普林西普的行为太冲动,刺杀不会解决民族矛盾,只会导致大战的迅速爆发,加重民族的灾难。
师:刺杀行动不是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做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师: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事件刚一发生,德皇威廉二世就兴奋地叫嚷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是个什么机会?生:回答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1.大战爆发师:(概述大战爆发经过)经过与德国策划,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碟,并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炮击贝尔格莱德市,塞尔维亚被迫应战。
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德、俄、法、英四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大战爆发了。
历史: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上)(1)

4、德国投降——大战结束
三、人类的灾难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提示:从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去分析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 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 争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 (1914/7/28— 1918/11/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 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 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 一 九 一 四 年 六 月 二 十 八 日 )
萨 拉 热 窝 事 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
二、 一、谁点燃了“火药桶”
2、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一、谁点燃了“火药桶”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14年
波罗的海南岸至 罗马尼亚——东线 俄 德、奥匈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第一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美
发 德 展 迅 速 日
发 展 缓 慢 法
英
两大军事集团
1882年 是怎样形成的?
1907年
一、谁点燃了“火药桶”
1、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
(1)原因 (2)主要过程
(3)影响
第黎
二、凡尔登“绞肉机”
1、凡尔登战役的转折性 2、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
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 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 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借口。
三、人类的灾难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18.11.11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课件】 刘老师

26%
14% 6%
16% 38%
1913 年
“让别的国家分割 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 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 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 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
英国殖民地
法国殖民地
一战前世界主要帝国主义国家 一战前德国的殖民地分布图 殖民地分布图
英国殖民地
法国殖民地
德国殖民地
欧洲
亚洲 太平洋
非洲
德
同盟国
战争的天平
奥
美 中 英法俄意
协约国
德
奥
同盟国
美 中 英法俄意
协约国
战争的天平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一战 结束
战争历时 参战国家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4年零3个多月(1914/7—1918/11)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超过15亿 7000多万
实力 什么事件给奥匈帝国带来了实力?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生产力 发展
帝国主义 阶段 对 外 特 点 侵略扩张
沙俄帝国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 工业生产情况表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其他
1913年欧洲国家 22% 经济实力TOP3 32% 英国 法国 德国 No1: 美国 德国 13% 英国 No2: 其它 10% 法国 No3: 23%
活动与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发生 了哪些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 件?把这些事件放在世界背景下, 进行分析和评价。
就战争 双方而 言,都 是强盗 的帝国 主义战 争。 列宁
火眼金睛
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步入帝国主义阶段。为重新分 英国 割世界,德国与法国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以 他们为中心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进 1914年7月 行疯狂备战。终于在1918年11月,爆发了 意大利 一战。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见风使舵,加 入协约国一方。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 前规模的战争,最终以同盟国胜利而告终。 协约国 非正义的战争 这场正义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引人深思。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争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 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二、战争具体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三对基本矛盾:
2、军事集团形成: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
1、导火线: 1914年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 2、开始标志: 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3、战争的进程: 1)、三条战线: 2)、三个阶后果:
的宣一 失布月 一 败投, 九 宣降德 告。国一 结第发八 束一生年 。次起奥 匈 世义 帝 界, 国 大十 瓦 战一 以日解 同,, 盟德同 国国年 十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果:
1、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2、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积累增长知识: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资本 主义世界发展不平衡,在欧洲形 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什么?他们 争夺的焦点在哪里? 2.中国“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是什么?一战对中国产生了什么 影响?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习目标:
1、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 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 和平的威胁。 2、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 带来的巨大灾难。
1907年
1882年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的 导 火 线
萨 拉 热 窝 事 件
波罗的海南岸至 罗马尼亚 俄 德、奥匈
比利时、法国 北部和德法边 境 英法 德 巴尔干 塞尔维亚 奥匈
时间:1916年7月至11月 时间: 兵力:153 个师 1914年九月 时间:1916年2月至12月 伤亡:一百三十余万人 兵力:一百五十万人 兵力:一百三十个师 结果: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 伤亡:七十余万人 伤亡:三十四万人 结果:虽未决出胜负,但此后 结果:德国消灭法军主力的 索姆河 德奥方面困难重重 ,每况 愈下, 开始走下坡路。此战役被称 计划失败,双方形成 为“凡尔登绞肉机”。 相持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战带来新时代曙光。 1917年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1919年中国 爆发五四运动。 世界和中国历史都翻开了新的一页
训练反馈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C ) A、斐迪南大公视察波斯尼亚军事演习 B、帝国主义争夺巴尔干半岛 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战 2、.遏止了德军疯狂进攻,标志着法国军队开 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战争是( B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索姆河战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摘自人教版教材《世界历史》九(上) 材料二 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 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 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 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摘自岳麓版教材《世界历史》九(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引起了革命
凡尔登绞肉机--一战的重要战役
时间: 兵力: 伤亡: 结果: 转折性: 残酷性: 凡尔登
为什么这场战役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时间:1916年2月 兵力:一百三十个师 伤亡:70多万人 结果:虽未决出胜负,但 德奥方面困难重愈下,开 始走下坡路。此战役为此 成为一战的 转折点。
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目的是为了挽救民 族危机,性质恐怖主义行为,其后果是成为一 战导火线 (恐怖活动会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如果没有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一战会不 会爆发?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 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根本原 因),在瓜分的过程中,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及两大军事集团矛盾进一步发展(具体原 因),引发世界大战。 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所以没有普林 西普的刺杀行为,也会发生世界大战
萨拉热窝事件
发生的原因: 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
检阅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举行的军事 演习。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这引起了塞 尔维亚人民的民族反抗情绪。
主要过程:1914年6月28
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 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 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
影响:
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揭示本质
阅读右幅插图,运用所 学知识,讨论探究并分 组抢答: (1)你知道上图反映 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吗? 如果你是当时一名驻外 记者,请你以最快速度 简短语言报道这一事件。
阶 段 战役或重大事件 马恩河等战役 影 响
第一阶段 (1914年)
德军速战速 决计划破产
第二阶段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战略主动权 (1915— 俄军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 转移到协约 1916年) 国一方
第三阶段 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1917— 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 1918年)俄国退出大战 俄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萨拉热窝事件 ;报道:略
(2)这一历史事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有何关系? 因果关系(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导火线) (3)“如果没有上一事件发生,一战可以避免”。你 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你说出理由。
不对。一战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 不平衡。战争是必然的,萨拉热窝事件是偶然的 (4)如何评价持枪青年行为?(从刺杀目的、手段性 质、影响三方面评价)
让我们的世界和谐安宁
思考探究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 史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是指的哪次战役?这 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凡尔登战役 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或惨烈性)
(3)写出一战胶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的名称。
三国同盟(或同盟国)(和三国协约(或协约国)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 以“呼唤和平”主题的宣传语。 如: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学生 可围绕主题 自由发挥,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感悟升华
读图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非常直观和有效的 方法。阅读下图:
读 一 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首次使用 了大量的新式武器,请你说出上图中三种 武器的名称。
飞机 坦克 潜艇
战争历时
参战国家
4年零3个多月 (1914/7/28—1918/11/11)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经济损失
凡尔登
一战时的英军坦克
现代化武器的使用
“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
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
帕默斯顿(英国)
最能体现这句话的是一战前后意大利,一战前意
大利加入三国同盟,一战爆发后意大利从自身利
益出发,脱离同盟国加入协约国
盟定 国停 一 的战 九 失协 一 败定 八 宣, 年 告第 十 结一 束次一 。世月 界交 战 大 双 战 方 以 签 同
第三单元
21世纪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 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历史发展的 实践证明地球需要安宁,人类呼唤和 平。因为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的灾 难和教训过于沉痛……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
1、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 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 和平的威胁。 2、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 带来的巨大灾难。
凡尔登
㈡凡尔登“绞肉机”
1、凡尔登战役的转折性——说明凡尔登重要战 略地位。(主战场在欧洲,主战线在西线,集中 于法德边境。该处是通向巴黎门户和法军阵线中 枢。)德国人认为进攻凡尔登是“碾碎法军的磨 盘”。
结果:德军进攻被遏制,法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 攻对协约国有有利
2、残酷性。
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
阅读教材108页“每课一得”: 巴尔干半岛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错综复杂的民族 矛盾、宗教矛盾以及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使巴尔干成为
一点即燃的“火药桶”。
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冲突是两大军事集团激烈争夺的
表现,已成为一切矛盾焦点。
塞尔维亚的斗争具有具有反抗民族侵略性质
一、谁点燃了“火药桶” ——萨拉热窝事件
3、凡尔登战役对于交战双方意义重大,双方均使出 浑身解数进行厮杀。不是此次战役中首次投入使用 的新式武器是( A ) A.导弹 B.轰炸机 C.坦克 D.毒气弹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主 C ) 要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 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一战以同盟 国的失败而 告终
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1、性质: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 围而发动的非正义战争战争
例如: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中国作为战胜国 受到不公正待遇。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是战胜国主要是英、法、美和 日本建立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帝国主义在全球范 围内对一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 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本课小结: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 地而引 三国同盟:德、奥、意 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和斗争
(具体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
三国协约:英、法、俄
(导 火 线) 进程:三个阶段 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结果和影响 改变了国际格局
第 一 次 33个(协约国29个,同盟 世 国4个)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 界 大 以上土地 战 超过15亿 概 7000多万 况 3000多万 表
2084多亿美元
为什么说一战是人类的一场浩劫?
1.时间长——
历时4年零3个月。
参加大战的共有30多个国家, 2.范围广—— 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火燃遍 了欧亚非三洲。 双方共有840万人阵亡,有2100 3.损失惨重— 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 战费2084亿美元。
二、一战的爆发
1.开始标志: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
塞尔维亚宣战。
2.交战双方: 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阵营及英
法等协约国阵营。
3.主要战场: 欧洲
4.主要战线: 西线(集中于法德边境)
波罗的海南岸至 罗马尼亚 俄 德、奥匈
比利时、法国 北部和德法边 境 英法 德 巴尔干 塞尔维亚 奥匈
索姆河 马恩河
2、影响
(1)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2)改变了国际格局
① 摧毁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 奥斯 曼帝国 ② 削弱了英国、法国和意大利
③壮大了美国和日本 (3)战争引起了革命
① 俄国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②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中国在巴黎 和会的不公正待遇引发了1919年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广泛传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 诞生准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