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计测高原理
高度计测高原理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7
9.1 高度计测高回顾
1973年 天空实验室Skylab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8
9.1 高度计测高回顾
共线平差:它与交叠平差类似,只不过平差对象是共线轨迹 上正常点之间的不符值。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25
9.2.2 高度计测高误差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2. 电磁偏差
对于TOPEX/POSEIDON卫星,其修正公式为:
hEBias H1/3 a bH1/3 cU dU 2
波高、波谱 海面地形 大地水准面 海底地形
漩涡、锋面 地形异常、表面流 大地测量 军事、海底作业
卫星高度计测量:优点体现在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的比较上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1
第九章 海洋表面动力地形卫星测量
讲述安排 高度计测高史(1学时) 高度计测高原理(1学时) 高度计测浪原理(0.5学时) 高度计的主要观测对象(0.5学时)
hiono
40250
TEC f2
TEC表示每平方米电子含量,可通过模式计算得到,f为 高度计工作频率。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27
9.2.2 高度计测高误差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4. 干/湿对流层误差
对流层中的水汽会引起雷达脉冲信号传播的延迟,由此产 生的高度计测量误差称为湿对流层误差(hWet-trop),对流层中 的干空气也对雷达信号产生延迟作用,称为干对流层误差 (hDry_trop)。它们的表达式为:
高度计原理

基本介绍高度计高度计:ɡāo dù jì高度计是针对众多工业应用领域及检测机构进行设计的各种量程的高精度仪器。
广泛适用于多种应用,其应用包括精密工件检测、多点检测、测量设备监测和位置测量等众多领域。
结构原理仪器包括高精度光栅装置、密珠导轨的测量杆装置、高性能的高速采样等。
多型号高度计高度计采用高精度光栅作为测量基准,选用玻璃基体的增量式光栅尺,所以测量支持大测量范围,对震动和冲击不敏感,并具有确定的温度特性。
增量光栅尺的扫描方法为光电扫描,因此无机械接触也无磨损。
电子设备对输出信号进行细分至纳米级的极小测量步距,从而确保一个信号周期内微小位置误差。
气压高度计气压高度计是在航空物探测量时,安置在飞机中,利用气压与高度的关系,通过观测气压测量飞机飞行海拔高度(又称绝对高度)的仪器。
大家都知道水中的压强仅由水深决定,P=ρgh,潜水员可简单的从当前的压强估算出自己的下潜深度。
大气压与此类似,是由地表空气的重力所产生的。
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地表的空气厚度减少,气压下降。
于是可以通过测量所在地的大气压,与标准值比较而得出高度值,这就是气压高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
设海平面处大气压为P0,所在地大气压为P,则海拔高度h=(P0-P)/(ρ*g)。
初中课本讲到这里就打住了,但水是液体,密度随温度和压强变化很小,而大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压强都逐渐降低,导致密度下降,不考虑这一点的公式是没有实用价值的。
假设密度随高度均匀下降,海平面处h=0,ρ=ρ0,大气层外边界处h=r(大气层厚度),ρ=0,故有ρ=ρ0(h0-h)/h0,则海拔h处的大气压是对h0到h处的大气质量求和,因为是线性关系,用等差数列的知识就可以求出海拔h处的大气压应为P(h)=ρ0(h0-h)^2/(2h0),而海平面处的标准大气压P0和空气密度ρ0均是已知的,取P0=100kPa,空气密度ρ0=1kg/m^3,可由此算出h0=20000米,于是海拔高度的表达式应修正为h=h0-sqrt(P/P0)。
高度尺工作原理

高度尺工作原理高度尺工作原理是指高度尺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它是一种用于测量高度差的精密仪器。
高度尺可以用于工业制造、建筑工程、地质勘探和其他领域的精密测量。
下面将详细解释高度尺的工作原理。
1. 高度尺的结构高度尺主要由测头、尺杆、读数装置和固定座等部分组成。
测头是用来测量高度差的部分,一般采用光学传感器或机械传感器。
尺杆是支撑测头的部分,通常由高强度材料制成。
读数装置用于显示测量结果,可以是数字显示屏或者刻度盘。
固定座则用于将高度尺稳固地固定在测量物体上。
2. 高度尺的工作原理高度尺工作原理是利用测头测量参考面和被测物体表面之间的距离差,并通过读数装置显示出来。
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1)传感器原理光学传感器是高度尺常用的传感器之一,它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来测量高度差。
当光线照射到被测物体上时,部分光线会被反射回来,传感器接收到反射的光信号,并根据光线的折射角度来计算出高度差。
机械传感器则是通过机械接触的方式来测量高度差,当机械传感器接触到参考面和被测物体表面时,机械传感器会产生微小的位移,进而测量出高度差。
(2)测量原理高度尺通常在测量之前要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完成后,将测头放置在参考面上,然后将尺杆沿着被测物体表面移动,测头会测量出参考面和被测物体表面之间的距禿,并将结果通过读数装置显示出来。
3. 高度尺的应用高度尺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包括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行业。
在这些领域,高度尺可以用于测量零部件的尺寸、表面平整度、垂直度等参数,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高度尺还可以用于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地形的高程等地理信息的测量。
高度尺工作原理核心是利用传感器测量参考面和被测物体表面之间的距离差,并通过读数装置显示出来。
高度尺在工业制造和地理测量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精度,为工程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高度计原理

高度计原理
高度计是一种测量物体高度的仪器,其原理基于大气压力的变化情况。
根据国际标准大气模型,在海平面处,大气压强约为1013.25百帕(hPa)或1013.25毫巴(mbar),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逐渐下降。
因此,通过测量大气压力的变化,可以推导出物体所处的相对高度。
高度计通常利用气压传感器来测量大气压力。
这些传感器可测量大气压力与海平面大气压之间的差值,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高度值。
在高度计内部,气压传感器通过一个密封的空气室与外部大气相连。
当空气室内外的压力不平衡时,气压传感器会检测到压力差,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高度计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大气压力的影响。
例如,气温的变化会导致大气密度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大气压力的测量结果。
因此,高度计通常还会配备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温度,并根据测得的温度值对大气压力进行修正。
除了基于大气压力的测量原理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高度计。
例如,雷达高度计通过发射雷达波束并测量其往返时间来计算物体与仪器之间的距离,进而得到高度值。
激光高度计则利用激光束的发射和接收时间来测量物体的高度。
总结起来,高度计的原理主要基于测量大气压力的变化情况。
通过测量大气压力与海平面大气压之间的差值,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可以获得物体所处的相对高度信息。
不同类型的高度计
可能采用不同的测量原理,但它们的目标都是确定物体的垂直位置。
测高仪的原理

测高仪的原理
测高仪是一种用来测量高度的仪器,它在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地质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光学、声学
或电磁波等原理来实现高度的测量,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几种原理。
首先是光学原理。
光学测高仪利用光学测距的原理来测量高度,它通过发射一束激光或红外线到目标物体上,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
光信号,根据光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时间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高度。
这种原理的测高仪精度高,测量范围广,但受到天气、光线等因素
的影响较大。
其次是声学原理。
声学测高仪利用声波的传播速度来测量高度,它通过发射声波到目标物体上,然后接收回声信号,根据声波的传
播速度和回声时间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高度。
这种原理的测高仪在
室内环境或恶劣天气下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受到环境噪声和声波传
播损耗的影响。
最后是电磁波原理。
电磁波测高仪利用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来测
量高度,它通过发射电磁波到目标物体上,然后接收回波信号,根
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回波时间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高度。
这种原理的测高仪在工业环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受到电磁干扰和传播损耗的影响。
综上所述,测高仪的原理主要包括光学、声学和电磁波原理。
不同原理的测高仪在不同环境和应用场景下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选择合适的测高仪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进行评估和选择。
希望本文对测高仪的原理有所帮助。
高度计作业指导书

高度计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概述本次作业旨在向操作人员提供关于高度计的详细指导,以确保其正确使用和准确测量高度。
高度计是一种测量海拔高度或物体高度的仪器,广泛应用于航空、地理勘测、气象等领域。
本指导书将介绍高度计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以帮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高度测量。
二、高度计基本原理高度计利用大气压力的变化来测量高度。
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压力逐渐降低。
高度计内部包含一个气压计,通过测量气压的变化来推算高度差。
一般来说,高度计的读数是相对于某个参考点的高度差。
三、高度计使用方法1. 准备工作a. 确保高度计电源充足,如使用电池,请确保电池电量充足。
b. 检查高度计的外观是否完好,如有损坏请及时更换。
c.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高度计模式,如海拔模式或气压模式。
2. 测量步骤a. 将高度计放置在平稳的水平表面上。
b. 打开高度计,并等待其稳定。
一般来说,高度计需要一段时间来校准气压。
c. 在高度计显示屏上观察当前高度读数。
d. 如需测量特定地点的高度差,可按照高度计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四、注意事项1. 高度计的测量结果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
在进行高度测量时,应尽量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 高度计的精度有限,测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在进行重要的高度测量时,建议使用多种测量方法进行对比,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 高度计是一种精密仪器,请避免剧烈震动或摔落,以免影响其测量精度。
4. 高度计的使用寿命有限,建议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五、常见问题解答1. 为什么高度计的读数会随着时间变化?高度计的读数会受到大气压力的变化影响。
如果气压发生变化,高度计的读数也会相应变化。
2. 高度计是否适用于所有海拔?高度计适用于大部分海拔范围,但对于极高海拔或极低海拔地区,其测量精度可能会降低。
3. 高度计是否可以用于水下测量?高度计主要用于测量大气压力变化,不适用于水下测量。
雷达高度计工作原理

雷达高度计工作原理
嘿,咱来聊聊雷达高度计的工作原理哈。
你可以把雷达高度计想象成一个超级厉害的“测距小能手”。
它就像你的眼睛,但能精确测量出它到地面的距离呢。
雷达高度计会发出一束电磁波,就好像你朝远处扔出一个小石子。
这束电磁波会快速地冲向地面,然后呢,地面就像一个“接球员”,会把电磁波反弹回来。
高度计呢,就在那等着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
然后通过计算电磁波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就像你根据扔石子和接到石子的时间差来估算距离一样,它就能知道自己离地面有多高啦。
比如说,你站在山顶上,雷达高度计就能告诉你现在离山脚下有多远。
是不是很神奇呀!它就是通过这样巧妙的方式,帮我们测量出高度的呢。
有了它,飞机能知道飞行高度,卫星能更好地观测地球,作用可大啦!。
高度计的测量方法

高度计的测量方法高度计是一种测量物体高度的仪器,常用于航空、登山等领域。
以下是常见的高度计测量方法:1. 气压测量法:基于大气压力在不同高度的变化规律。
高度计通过测量当前大气压力,然后与标准大气压力进行比较,计算出相对高度。
这种方法基于大气压力的变化,因此在气压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测量结果会有一定的误差。
2. 高度测量法:通过测量光波传播时间、声波反射时间或者卫星信号传播时间来确定高度。
例如,雷达高度计利用电磁波传播速度恒定的特性,通过测量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所需的时间来计算高度。
3. GPS测量法:全球定位系统(GPS)使用卫星信号来确定位置和高度。
高度计可以通过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并利用这些信号的时间差来计算接收器的海拔高度。
4. 气球测量法:在登山等活动中,人们可以使用气球来估算高度。
使用一个绳子将气球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将绳子放松并测量其长度,即为估算的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高度计测量方法在不同的环境和应用场景下具有不同的精度和适用性。
在使用高度计进行测量时,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法。
除了上述提到的常见高度计测量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可用于测量特定场景下的高度。
5. 激光测距法:激光高度计利用激光束的反射时间来计算距离,从而确定高度。
这种方法非常精确且快速,并且可以在各种环境下使用,例如建筑测量、航空测绘等。
6. 摄影测量法:通过比较不同视角下同一目标的影像,并结合地面控制点的测量,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高度。
这种方法常用于地图制作、遥感影像解译等领域。
7. 声纳测距法:声纳高度计利用声波传播的速度和时间来测量高度。
例如,在水下应用中,可以通过发射声波脉冲并测量它们的回音时间来确定物体的高度。
8. 垂线测量法:垂线测量法是一种基于三角学原理的测量方法。
通过在已知高程点上设置垂线,然后使用水平仪等工具测量垂线的长度,再结合角度测量,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高度。
9. 比较测量法:比较测量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高度测量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 Introduction to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第三部分 海洋参数的遥感反演
第九章 海洋表面动力地形卫星测量
武汉大学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第九章 海洋表面动力地形卫星测量
为什么要进行海洋表面动力地形卫星测量?
海洋地形
海岸地形:海岸、海岸带、海岸线、海滩、海滨、潮间带
1975年 GEOS-3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9
9.1 高度计测高回顾
1978年 Seasat-A 及 1985年 Geosat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10
9.1 高度计测高回顾
1991年 ERS-1 及 1995年 ERS-2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4
9.1 高度计测高回顾
1985年,美国海军发射地球重力卫星(Geosat),卫星高 度计开始业务化运行。
1991年欧空局(ESA)发射了第一颗欧洲遥感卫星(ERS-1) ,其上所载高度计测距精度为10cm,重复轨迹偏离、范 围缩小到1km以内。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6
9.1 高度计测高回顾
2002年,ESA成功发射大型海洋观测卫星Envisat-1 。它是ERS系列的后续卫星,其上也搭载了一台双频高 度计(Advances Radar Altimeter,简称RA-2),可 工作于3.2GHz(S波段)和13.6GHz(Ku波段)。
海底地形: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裾、大洋盆地、 海槽海盆、海脊、隆起地、海底山与平顶山、海底高原
海表地形:重要属性,四大动力系统之一(海气界面、海表、 内波、环流)
波高、波谱 海面地形 大地水准面 海底地形
漩涡、锋面 地形异常、表面流 大地测量 军事、海底作业
卫星高度计测量:优点体现在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的比较上
1992年,美国NASA和法国空间局(CNES)联合发射 TOPEX/POSEIDON卫星,装载了TOPEX和 POSEIDON两颗高度计。该卫星被认为是不再需要进行 轨道误差修正的首颗卫星,其测距精度为2cm。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5
9.1 高度计测高回顾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卫星高度计已经积累了时 间跨度达三十多年的全球海洋卫星观测数据。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7
9.1 高度计测高回顾
1973年 天空实验室Skylab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8
9.1 高度计测高回顾
halt c t 2
卫星高度计测量海平面高度的实际过程受许多因素 的影响,例如大气、海况和海洋潮汐等的影响,必 须在上式消除这些影响。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1
第九章 海洋表面动力地形卫星测量
讲述安排 高度计测高史(1学时) 高度计测高原理(1学时) 高度计测浪原理(0.5学时) 高度计的主要观测对象(0.5学时)
有效波高 海面地形及海洋表面流 大地水准面 海底地形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3
9.1 高度计测高回顾
1975年由美国NASA发射的GEOS-3卫星所载高度计在 其三年半飞行中获取超过五百万个海面测量数据,其中 包括Schiwiderski海洋潮汐模式和Cartwright固体潮汐 模式修正参数。
1978年,美国NASA又发射了Seasat-A,所载高度计的 测距精度为10cm,有效波高测量准确度为10%,海面 风速测量准确度为2m/s,并在其最后25天运行期内首 次实现重复地面轨迹运行模式。
2
第九章 海洋表面动力地形卫星测量
9.1 高度计测高回顾
1964年在美国Woods Hole举行的一次“空间 海洋学”研讨会,当时为高度计确定了10cm的 测距技术指标。 1973年在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的天空实 验室(Skylab)上进行卫星高度计的首次原理 性实验。为后续的卫星高度计的设计积累了宝 贵的经验。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13
9.2 高度计测高原理
以卫星为载体,以海面作为遥测靶,由卫星上装载的 微波雷达测高仪向海面发射微波信号,该雷达脉冲传 播到达海面后,经过海面反射再返回到雷达测高仪。
返回到卫星后可以得到三种观测量:
回波时间 回波信号的波形 回波信号的幅度
1995年,第二颗欧洲卫星(ERS-2)发射,其上所载高度 计的设计与ERS-1基本相同,重复周期为35天。
1998年,美国海军发射了Geosat的后续卫星高度计 (Geosat-Follow-On,GFO)。GFO重复周期17 天,完全沿Geosat轨道运行。
2001年底,NASA和CNES发射TOPEX/POSEIDON 的后续卫星Jason-1,所搭载的高度计POSEIDON-2 是由POSEIDON-1发展而来,但增加了一个C波段, 因此也是双频高度计。
海面高 海面倾斜、海流、波高等 后向散射系数、风场等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14
9.2 高度计测高原理
9.2.1 高度计测高原理
卫星高度计测量海平面高度的原理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15
9.2.1 高度计测高原理
理想情况下,卫星高度计的测量结果为卫星到瞬时 海面的距离,即有: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11
9.1 高度计测高回顾
TOPEX/POSEIDON(1992)及其后续卫星Jason-1(2001)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998年Geosat的后续卫星高度计 GFO 及 2002年ERS系列的后续卫星 Envisa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