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初一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重难点字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重难点字词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份数: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训练学生细致观察,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②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③理解对比与过渡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朗读、品味;小组探讨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自已的经历和体验,体会课文表现出的童真与童趣。
重点、难点: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文章的主题思想;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预习自学,导入新课。
1、《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侯(12岁到1 7岁)在这里读书。
2、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字确凿.()菜畦.()桑椹.()斑蟊.()攒.在一起()敛.()秕.谷()拗.()盔.甲()宿.儒()倜傥..()人声鼎沸.脑髓.()觅.食()竹筛.()蝉蜕.()人迹hǎn()至shān hú()书shú()chán()络yōng zhōng()()二、自主互助学习、展示提升1、(A)从本文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依题目所示,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2、( B)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3、精读第二段:①分析作者是怎样把百草园写得生机盎然、生动有趣的?提示:一是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前两个“不必说”略写百草园的概貌;“单是……”则抓住“”,详写百草园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重点字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重点字词)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以丛草为林:介"把”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以数万计:介词,“用”。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此独以跛之故:因为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
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译作“并且”。
4、然:忽有庞然大物: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果然鹤也:副词词尾,不译。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可是,连词,表转折。
、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作“被”6、其:蹲其身:代词,译作“自己的”知之为知之:译作“是”。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译作“它的”。
项为之强:译作“因为”。
其恕乎:副词,译作“大概,也许”。
以丛草为林:译作“当作”。
其子曰:代词,他的为人谋而不忠乎:译作“替”大亡其财:助词,不译。
此何遽不为福乎?:译作“是”而折其髀:代词,他的,指“好骑”的儿子7、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白鹤观:景象8、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故又名“鬼市”云。
:所以此独以跛之故:原因、缘故。
9、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指“在这几个同行的人中间”。
0、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元方时年七岁:当时时而习之:时常。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论语》十二章【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部分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及其注解:1.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解:此诗描绘了曹操站在碣石山上,远眺大海的景象。
诗中“澹澹”形容水面平静,“竦峙”形容山岛高耸,“星汉”指银河。
2.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解:这是陶渊明表达隐居生活情趣的诗。
“结庐”指建造简陋的房屋,“心远”指心境超脱,“东篱”是诗人的园地,“南山”指远处的山。
3.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解:杜甫在这首诗中赞美了春天的及时雨。
“好雨”指适时的雨,“潜入夜”形容雨在夜晚悄然降临,“润物”指雨滋润万物,“锦官城”是成都的古称。
4.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解:这是一首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仰。
“龙城”指边塞的城池,“飞将”指勇猛的将领,“胡马”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5.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杜牧在这首诗中回忆了赤壁之战。
“折戟”指折断的兵器,“东风”指赤壁之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东风,“周郎”指周瑜,“铜雀”是曹操的宫殿。
6.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李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金陵凤凰台的景色。
“三山”指南京附近的三座山,“二水”指长江和秦淮河,“长安”是唐朝的都城,这里用来比喻远方的家乡。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考试篇目重点字词解释汇编

文言文考试篇目重点字词解释汇编1、伤仲永(1)世隶耕:隶:属于;(2)未尝识书具:识:认识;书具:写字工具;(3)忽啼求之:啼:哭;求:要;(4)父异焉:异:以……为异,对……感到惊讶;焉:指"忽啼求之"这种情况;(5)与之:与:给;(6)即书诗四句:即:马上;书:写;(7)自为其名:为:题写;(8)其诗以养父母……为意:以:把;意:主题;(9)传一乡秀才:一:全;(10)自是指物作诗:是:此;(11)立就:立:马上;就:完成;(12)皆有可观者:可:值得;(13)邑人奇之:邑人:同乡人;奇:以……为奇;(14)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地;宾客:用宾客的礼仪款待;(15)或以钱币乞之:或:有人;以:用;乞:要;(16)利其然:利:贪图;然:这样;(17)日扳仲永:日:每天;扳:拉;(18)不使学:使:让;(19)余闻之也久:闻:听说;(20)还家:还:回;(21)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符合;闻:传闻;(22)复到舅家问焉:复:又;焉:指仲永;(23)泯然:消失的样子。
2、周处(1)为乡里所患:为……所……:表被动;患:当作祸害;(2)并皆暴犯百姓:并:一起;暴犯:侵害;(3)谓为三横:谓:称;(4)而处尤剧:尤:更;剧:厉害;(5)或说处:或:有人;说:劝说;(6)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实:实际;冀:希望;唯:只;其:其中;(7)处即杀虎:即:立即;(8)或浮或没:或:有时;(9)与之俱:俱:一起;(10)经三日:经:经过;(11)皆谓已死:谓:认为;(12)更相庆:更:交替、轮番;相:相互;(13)竟杀蛟:竟:最终;(14)始知为人情所患:始:才;(15)有自改意:意:想法,念头;(16)乃入吴:乃:就;(17)具以情告:具:详细地;以:把;情:情况;(18)而年已蹉跎:而:然而;年:岁月;蹉跎:荒废;(19)古人贵朝闻夕死:贵:以……为贵,看重;(20)况君前途尚可:况:何况;尚:还;(21)且人患志之不立:且:况且;患:以……为患,担心;(22)何忧令名不彰:何:为什么;忧:担心;彰:显露;(23)处遂改励:遂:就;(24)终为忠臣:为:成为。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总结文言文是语文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
而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重点字词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字词。
一、词义辨析在文言文中,有许多字词的意思相近,但用法却有所不同,学生需要进行词义的辨析。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字词及其意义:1. 明/晦明:明亮,明显,明朗等。
晦:黑暗,昏暗,阴沉等。
2. 静/闹静:安静,寂静,宁静等。
闹:喧哗,吵闹,喧闹等。
3. 轻/重轻:轻巧,轻松,轻盈等。
重:沉重,重要,严重等。
4. 战/和战:战斗,战胜,战争等。
和:和平,和谐,友好等。
5. 充/虚充:充实,充足,充实等。
虚:空虚,虚弱,虚构等。
通过对这些字词的理解和辨析,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二、词语搭配在文言文中,字词的搭配也是需要注意的一点,不同的字词搭配会有不同的意义。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字词搭配:1. 必/须必:必要,必定,必须等。
须:必须,应当,需求等。
2. 令/人令:使人,令人,令到等。
人:人间,人生,人民等。
3. 然/而然:虽然,的确,确实等。
而:可是,然而,却等。
4. 时/候时:时间,时刻,时机等。
候:时候,时节,时光等。
5. 能/够能:能够,能力,能事等。
够:足够,够得着,够咱等。
通过对这些字词的搭配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些字词,写出符合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三、近/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字词的意思相近,可以相互替换使用,以达到丰富语言表达的功效。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近义词:1. 称/谓称:称呼,叫做,称作等。
谓:所谓,谓之,所谓等。
2. 事/物事:事情,事故,事件等。
物:东西,器物,物体等。
3. 意/义意:意思,寓意,意义等。
义:意义,道义,伦理等。
4. 收/获收:收获,收入,收藏等。
获:收获,收获物,收获到等。
5. 近/乎近:接近,近似,近年等。
初一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重难点字词

初一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重难点字词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构造助词," 的 " 。
2、以:徐喷以烟:介词," 用" 。
抬头观之:代词, " 它,指夏蚊 " 。
以丛草为林:介词, " 把"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构造间,撤消能够为师矣:介词, " 凭,靠 " 。
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以数万计:介词, " 用" 。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此独以跛之故:由于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能够为师矣:介词,凭,靠。
其邻居之父亦云:构造助词," 的" 。
仁认为己任:介词, " 把" 。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 就" 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 而后 " 。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 却" 。
而疑邻居之父:表转折," 却"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译作"而且"。
4、然:忽有庞然大物:形容词词尾,译作 " 的样子 " 。
果真鹤也:副词词尾,不译。
忽狂风起,尘气莽莽然:形容词词尾,译作" 的样子 " 。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但是,连词,表转折。
5、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作" 被 "6、其:蹲其身:代词,译作" 自己的 "知之为知之:译作 " 是" 。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译作" 它的 " 。
项为之强:译作 " 由于 " 。
其恕乎:副词,译作 " 大体,或许 " 。
(完整word版)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docx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以数万计:介词,“用”。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人之父:表折,“却”任重而道:,表并列,作“并且”。
4、然:忽有然大物:形容尾,作“⋯⋯的子”。
果然也:副尾,不。
忽大起,气莽莽然:形容尾,作“⋯⋯的子”。
然数年恒不一:但是,可是,,表折。
5、: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作“被”知之知之:作“是” 。
之:作“因” 。
以草林:作“当作” 。
人而不忠乎:作“替”。
此何遽不福乎?:作“是” 。
6、其:蹲其身:代,作“自己的”必察其理:代,作“它的” 。
其恕乎:副,作“大概,也” 。
其子曰:代,他的大亡其:助,不。
而折其髀:代,他的,指“好”的儿子。
7、:昂首之:看作青云白:景象8、故:故有物外之趣:所以温故而知新:形容作名,“旧知”。
故又名“鬼市”云:所以。
此独以跛之故:原因、缘故。
9、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 ,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指“在这几个同行的人中间”。
10、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时而习之:时常。
11、富:宋有富人:形容词,富裕家富良马:动词,有很多,富有12、亡: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13、引:下车引之:拉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拉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重难点字词
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以数万计:介词,"用"。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
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译作"并且"。
4、然:忽有庞然大物: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果然鹤也:副词词尾,不译。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可是,连词,表转折。
5、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作"被"
6、其:蹲其身:代词,译作"自己的"
知之为知之:译作"是"。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译作"它的"。
项为之强:译作"因为"。
其恕乎:副词,译作"大概,也许"。
以丛草为林:译作"当作"。
其子曰:代词,他的
为人谋而不忠乎:译作"替" 大亡其财:助词,不译。
此何遽不为福乎?:译作"是" 而折其髀:代词,他的,指"好骑"的儿子
7、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白鹤观:景象
8、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故又名"鬼市"云。
:所以此独以跛之故:原因、缘故。
9、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指"在这几个同行的人中间"。
10、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元方时年七岁:当时时而习之:时常。
11、富:宋有富人:形容词,富裕家富良马:动词,有很多,富有
12、亡:暮而大亡其财:丢失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13、引:下车引之:拉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拉开。
14、数:见宫殿数十所: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层层指数:点数,计算。
15、词性活用:
鞭:鞭数十,驱之别院。
名词作动词,译作"鞭打,用鞭子打"。
故: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新: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知识"
仁:仁以为己任:名词作动词,实现"仁"的理想。
低:逾时,楼渐低,不见其顶:形容词作动词,"降低"。
雨: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
近:近塞之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富:家富良马: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富有。
善:有善术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好的地方。
智: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16、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裁如星点:"裁"通"才",只有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
17、重点字词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心里。
拟作:比作。
于:在。
徐喷以烟:慢慢地。
盖一癞虾蟆:原来。
方出神:正好。
使与台齐:让。
定神细视:集中。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生气,发怒。
学而为思则罔:迷惑。
学而不思则殆:有害。
是知也:此,这。
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
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无何:不久,不一会儿。
危楼:高楼。
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
或凭或立:有的人。
靠着。
不一状:形状不一。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把……撒在。
大致,差不多。
相似。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太丘舍去:丢下。
非人哉:真不是人啊!。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丢下我走了。
)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智子疑邻:以……为聪明。
人皆吊之:都。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居数月:经过。
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