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试题—语文(北京卷)Word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第十二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高考语文第十二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语文
第三部分 第十二章
四、要留意具体环境 考生对于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 而应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 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第一句要联系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其中“常”是副词,
第三部分 第十二章
6.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 7.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如是而已”) 8.阿房宫赋 9.前赤壁赋 古诗词(24篇) 1.小雅· 采薇(二章、六章) 《诗经》ຫໍສະໝຸດ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语文
第三部分 第十二章
2.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 3.短歌行 曹操 4.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 汉乐府 5.归园田居 陶渊明 6.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7.蜀道难 李白
第三部分 第十二章
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很多名句经过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 。但是,在演变流传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变 化。所以,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 例如: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像上面的句子,已经标明了出处,就不能把“钩心斗角”写成
传情的写景名句,富有生活哲理或
抒发积极向上情怀的句子)。 2.指定篇目基本保持不变。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语文
第三部分 第十二章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我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传世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数
不胜数。其中,名句名篇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语言艺术的

2012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真题及答案word版

2012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真题及答案word版

2012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真题及答案word版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熊易寒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的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

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②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论文〔〕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的;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

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

③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

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

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

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

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2012艺术体育生高考总复习语文完全突破 专题11 诗歌鉴赏

2012艺术体育生高考总复习语文完全突破 专题11 诗歌鉴赏

《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高考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古代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以及对联等,高考对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表述性试题来体现的。

考查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作品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观点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题量稳定,一般设2道题,分值有增加的趋势。

唐诗鉴赏一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轴,直到2005年以前都是独霸天下的。

随着地方卷的增多,命题的选材、题型等也随着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可喜局面,唐诗不再是一枝独秀,但仍是命题者选材的首选。

从风格上看,唐诗大致与唐代历史的分期一致:初唐万象更新,诗歌表现的是欣喜、创新的气象;盛唐繁华竞逐,诗歌则或寄情山水,或表现文人雅士的雅趣,或咏怀状物等等,诗歌的情感以大气、豪壮为主;中唐在安史之乱后国运衰微,诗歌则多为忧国忧民、讽劝时弊;晚唐国力孱弱,诗歌则是在讽谏中流露出对盛唐气象的神往和对唐帝国的忧虑。

近五年选取的唐诗有首25,占诗歌考题总量的近1/3.命题者往往将前人对字句的甄别、前人的评述(包括将两首诗歌比较起来评述)等作为命题点,以期通过比较、联想,使考生获得古诗学习的一条好方法。

这一点,从2004年以后的高考试题可以得到验证。

另外,赏析、探究类题目也频现高考试题。

和明清及近代诗歌一样,唐代以前的诗歌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不是可以忽略的。

这一时期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尤其是以诗经、汉魏六朝的写景、状物和叙事诗歌为代表的诗歌,在“言志”方面或是“状物”、“绘景”方面均有可考之处。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1)(1)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1)(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答案解析河南省实验中学崔矿山一、现代文阅读1.C解析:偷换概念,“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错,原文是“价值观……进行了选择”,“修正”应为“选择”。

2.B解析:强加因果,前后两句话无因果关系,且“根本原因”文中无此信息。

3.D解析:无中生有,“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错,“直接后果”纯属主观臆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解析:阙:空缺,缺额。

5.C解析:①表现的是何灌的正直,而不是“恪尽职守”;⑤说的是萧燧的节俭;⑥说的是萧燧关心百姓的仁爱之心。

6.A解析:“与其亲党”错。

原文是“其亲党”,即秦桧的亲党,而非秦桧及其亲党。

7. (1).(5分)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解析:关键词“杂糅”“浇浮”“治”各1分,大意2分。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闻不问呢?”解析:关键词“异路”“安”“旧治”各1分,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第8题侧重考查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第9题侧重考查对诗歌深层内涵的挖掘赏析。

首句因感秋而怀远,借景抒情,点出主题。

接着写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飞尽,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但令她失望——“无信”。

下片写悲感流泪,泪弹不尽,临窗而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笺色之红因泪而淡直至褪尽,用夸张的修辞,极写痴情之深。

2012全真模拟高考试题语文试卷2

2012全真模拟高考试题语文试卷2

完全自主命题,无一题抄袭他人。

尤其是阅读和一些语言运用题,精选高考最有可能采用的报刊以及发表时间段。

希望能对同学们的高考有所助益,答案另附;如有需要,再请联系,免费奉送。

2012全真模拟高考试题语文试卷2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NASA发现“新地球”美国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科学家们利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宜居行星。

这颗行星的环境与此前所发现的任何行星的环境相比,都更接近地球的环境,或许是人类移居太阳系之外的最佳选择。

这颗行星的代号为“开普勒-22b”,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2.4倍,并且位于恒星系统“宜居带”的正中。

虽然这颗行星的组成物质的主要成分尚不清楚,但是观测到了它绕其恒星运行的周期,大约为290个地球日。

据介绍,这颗蓝色星球表面的温度约为21℃,俨然地球的春季平均温度。

此外,这颗行星上还可能有液态水,而液态水被科学家视为生命存在的关键指标。

“关于这颗行星有两件令人兴奋的事。

”开普勒科学队副队长纳塔利·巴塔尔哈说,这颗行星处在“宜居带”之中,它上面的温度既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有可能存在液态水,而且这颗行星环绕着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转。

“宜居带”指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

在这一区域中,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行星既不会太热也不太冷。

科学家制作的“宜居星球指南”使用创新的评估标准,比如类地指数、宜居带距离、分类系统以及与地球过去、现状的对比结果等等。

而据此看来,“开普勒-22b”围绕运转的母恒星比太阳略小、略冷(发光度比太阳低25%),但和太阳一样属于比较稳定、寿命比较长的恒星。

此外,“开普勒-22b”与母恒星之间的距离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近15%,所以其地表温度得以维持在与地球相近的适宜温度区间。

2023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23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23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 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认知与身体的关系一直是认知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初,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心理学中居于主流地位。

该模式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如果把大脑比作计算机的硬件,那么认知就是运行在这个“硬件”上的“程序”。

认知功能是相对独立的,不依赖于身体,就像程序在功能上是独立于硬件的,这就是所谓的“离身认知”。

离身认知观把人比作机器,把认知过程看成计算,认为人只能接受指令算法。

如果把某个人收到的刺激信号输入到另外一个人的大脑中,可以得到同样的感觉体验。

可是,现实情况是,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知千差万别。

面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惬意,也可能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惆怅。

其后,联结主义模式进入认知心理学家的视野。

大脑是由神经元相互联结构成的复杂信息处理系统,联结主义建构了“人工神经网络”,力图找寻认知是如何在复杂的大脑神经元联结和并行分布加工中得以涌现的。

然而,联结主义模式与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认知在功能上的独立性、离身性构成了两种理论的基础。

目前,具身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取向。

该理论主张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身体的。

认知是身体的认知,心智是身体的心智,离开了身体,认知和心智根本就不存在。

身体的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和看待世界。

如果我们拥有蝙蝠的生理结构,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就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

有些认知内容是身体提供的,身体与世界的互动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初始概念。

例如,“冷、热、温”等概念基于身体感受,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发展出了其他一些更抽象的概念。

如形容情感状态,我们会使用“冷漠、热情、温暖”。

(取材于叶浩生、苏得权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有许多实验支持具身认知的假设。

例如,有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参加一个关于耳机舒适度的测试。

2012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2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2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基础知识(15分)1、【答案】A【解析】B、蹙.(chù)额——蹙(cù)额。

C、再接再励.——再接再厉.;百舸.(kě)争流——百舸.(ɡě)争流。

D、绿草如荫.——绿草如茵.;乳臭.(chòu)未干——乳臭(xiù)未干。

2、【答案】C【解析】A、“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缺宾语(中心语)。

“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B、“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句式杂糅,保留一个即可。

D、成分残缺,“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

3、【答案】D【解析】必须VS必需:必须:副词,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必需:形容词,作定语,不能做状语。

因此第一空只能是“必需”。

抑制VS抑止:抑制:①控制约束行为或意识,使不能为所欲为。

②在医学上把与兴奋对立的状态称为抑制。

抑止:抑制使停止、结束。

有对结果的侧重。

“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空只能是“抑制”。

2008年9月23日《牛城晚报》B7版《石榴系乡思》一文第一段“一下子勾起我思乡的念头,不可抑止地回首往事”中“抑止”一词,根据文意应为“抑制”。

防治VS防止:防治:预防和治疗。

防止:防备制止。

第三空所支配的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但没法“防治”。

另外,用于“防治”的一般是药物,而“菜籽油”不是药物。

4、【答案】B【解析】此题先看选项,第一空只有②③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②,排除C、D。

再看第二空,只有③④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填④,由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5、【答案】C【解析】“多用对偶,骈散相间,错落有致”不是前述所有文学体裁“《诗经》、《楚辞》”和“唐宋诗词”的共同特点,例如“骈散相间”就不能用于《诗经》和唐诗等体裁,“错落有致”也不能用于唐宋的格律诗(近体诗:绝句、律诗、排律等)。

2012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新课标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新课标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A.辍笔谈笑风生间.(jiàn)或李代桃僵.(jiáng)B. 针灸仗义执言蹙.(chù)额毛骨悚.(sòng)然C. 蹂躏再接再励檄.(xí)文百舸.(gě)争流D.垫付绿草如茵游说.(shuǐ)乳臭.(chòu)未干2.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体高雅、时尚、方面、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加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 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用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 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

籽油能______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对______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A.必须抑止防治 B.必须抑制防止C. 必需抑止防治D.必需抑制防止4.在文中横线出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时是()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__。

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

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是发出的咝咝声。

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__。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②引力波是听不到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A.②③①④B. ②④①③C. ③②①④D. ③①④②5.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元朝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二者同属戏剧艺术。

B.杜甫的《蜀相》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咏史抒怀诗词的代表作,前者借诸葛言志,后者托周瑜抒怀。

C.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以下共同特点:多用对偶,骈散相同,错落有致。

D.《聊斋志异》叙述的一些故事从内容上说是荒诞的、超现实的,但书中的许多细节又极具真实感,细腻而生动。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

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

人殆之,不肯舍。

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

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

”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

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

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

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注:①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

②汛室:汛,洒水。

汛室,指打扫房间。

6.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借用B.景淳竟死竟:居然C.反赆以货,遗归赆:赠送D.人用是多疑名多:称赞7.下列各组词语句中。

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人莫舍.我然.独好周人急A B吾宁舍.之而受祸然.其行最著恐为.他人得何以.为报C D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妻卧草中以.号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仗踵疑门,告曰拄杖走到张疑门前,对他说B.不少见颜面没有稍微路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C.志其数而封识之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D.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三、本大题共有4个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10分)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头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取材于《战国策.秦策》)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8分)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_______,则______。

(《荀子.劝学》)2城阙辅三秦,_______。

与君离别意,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夜喜雨))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⑤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先人们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生活与医疗实践中,仰观天象,俯观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结果。

《内经》理论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_____________《内经》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内经》的脏象理论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组成五个功能系统,通过经络,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形才能有神;神是形的生命体现,形没有神的依附就是徒存躯壳。

形神和谐是健康的象征,形神失调是疾病的标志。

《内经》从整体认识人体的基本观念出发,要求医生在诊治疾病中不仅着眼于疾病局部的情况,而且重视整体对局部的影响;不仅注意人体本身的变化,还要联系自然社会坏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内经》就是这样指导古人探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

二、《内经》理论体系十分注意辩证的眼光看待生命活动。

古代阴阳学说认为,人体阴阳对立,双方在矛盾运动中此消彼长,此盛彼衰,不断维持动态平衡。

“阳化气,阴成形”,从有型物质转化为无形物质,是“化气”的过程,是“阳”作用的结果;从无形物质转化为有形物质,是“阴”作用的结果。

一旦阴阳失和,即是病态。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内经》理论体系就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分析、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的。

三、《内经》说:“夫候之所拍选道之所生.”“候”,是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征象;“道”,是法则和规律的意思.说明根据事物的外在表现,可以总结出事物变化的法则和规律.《内经》关于生命本质及其规律的认处,共要是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总结、概况而来。

“道”源于“候”,天道玄远,神妙莫测,但可以通过气象、物候的观察,总结大自然变化的规律。

同样的道理,人体的脏腑藏匿于体内,医生无法了解其生理活动情况,但可以通过观察活活体表现在外的理病理现象,来把握生命活动的规律。

《内经》现有几十种文字的翻译本,已流传于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其研究和应用也相当广泛.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命的“神”如果脱离了“形”而独立存在,则形神失调,人体就会产生疾病。

B人体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病理现象,取决于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

C阴阳学说认为有形物质为阳,无形物质为阴,要防止阴阳此消彼长、此生必衰。

D自然规律可通过观察气象物候来总结,生命活动规律可通过人体外部征象来把握。

15. 在文中横线处分别拟写本段的小标题,每个小标题要能正确概括该段内容的含义。

(没小标题不超过15字)(5分)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心灵的篝火张海迪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