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双十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分析报告
淘宝双十一销售数据分析

淘宝双十一销售数据分析双十一作为中国最大的购物狂欢节之一,每年都会吸引数百万用户涌向电商平台,消费各种商品。
2020年双十一期间,淘宝平台上的销售额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达到了4982亿元。
本文将对淘宝双十一销售数据进行分析。
1、用户消费行为淘宝平台的用户在双十一期间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服装、鞋帽、美妆、家居、食品饮料、数码家电、母婴等。
其中,服装、鞋帽、美妆是最受欢迎的品类。
根据淘宝的数据显示,服装是销售额最高的品类,其次是鞋包。
另外,根据淘宝的数据,许多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会选择把平时的购物计划集中在这一天完成。
因此,较高价格的商品销售额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例如,珠宝、手表、家电等高价位商品在双十一期间的销售额都有了明显的增长。
2、消费时间和支付方式淘宝的数据显示,在双十一期间,消费者的购物时间主要集中在0:00到2:00、8:00到10:00、20:00到22:00这几个时间段。
此外,在双十一期间,消费者主要使用的支付方式也有明显的变化。
相比平时,双十一期间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花呗、信用卡等分期付款的方式购物。
3、拼团、砍价等促销活动在双十一期间,淘宝会推出各种促销活动,例如拼团、砍价、满减等。
这些促销活动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也帮助商品增加了销售量。
根据淘宝的数据,拼团和砍价等活动是双十一期间最受欢迎的促销方式。
4、电商平台优惠券在双十一期间,淘宝平台的优惠券也会被广泛使用。
这些优惠券可以在消费者购物时使用,帮助消费者降低商品的价格。
根据淘宝的数据,优惠券也是双十一期间比较受欢迎的购物方式。
总结:。
双十一电商促销中的用户像分析

双十一电商促销中的用户像分析双十一电商促销中的用户行为分析双十一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购物节之一,吸引了亿万消费者的眼球。
在这个购物狂欢的日子里,电商企业们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吸引用户,提高销售额。
然而,对于用户行为的分析,则成为电商企业制定有效促销策略的关键。
本文将通过对双十一电商促销中用户行为的分析,探讨用户购买心理和行为特点,以期为企业提供实用的促销建议。
一、用户购买心理特点1. 狂热购买欲望双十一作为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用户普遍具有强烈的购买欲望。
很多消费者将双十一视为抢购物品的机会,会提前做好购物清单,并追求尽可能多地购买物品,以满足自身购物欲。
2. 价格敏感性双十一作为一年一度的促销活动,用户对于商品的价格非常敏感。
他们希望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商品,因此会通过对比不同电商平台的价格和折扣力度来做出决策。
3. 社交分享心理在双十一购物过程中,用户往往会将自己的购物信息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给他人,如微博、微信朋友圈等。
这种社交分享心理的产生,一方面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购物成果,另一方面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他人的购物决策,从而形成一种共享购物的氛围。
二、用户购买行为特点1. 提前规划购物清单为了高效地抢购心仪商品,用户往往会提前列出购物清单,明确自己的购物需求和预算。
这有助于他们在面对众多商品时做出理性的决策,减少冲动购物的风险。
2. 比较不同电商平台在双十一期间,用户会比较不同电商平台的商品价格、折扣力度以及运费等因素,选择最具性价比的购物渠道。
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惠,用户可能会同时在多个平台下单,以增加购买成功率。
3. 抢购高性价比商品用户在双十一期间通常会抢购那些具有高性价比的商品。
这些商品往往是以低价格、高折扣或额外优惠等形式吸引用户眼球的,用户希望通过抢购这些商品来实现购物成本的最大优化。
4. 评论和评价的重要性用户在购买决策过程中,通常会关注商品的评论和评价。
这些评论和评价可以为用户提供他人的购物体验,帮助他们判断商品的质量和性价比,从而作出更加准确的购买决策。
关于淘宝天猫双十一的现象分析报告

双十一促销活动是淘宝在4年前提出的一个推广活动,也就是每年的11月11号,所有参加活动的商家产品全部半价。
据统计,淘宝第一年双十一活动的营业额一天就已经过亿,然后年年攀升,直至今年达到过百亿的销售额,一天就有这么大的销售额真的让很多电商望尘莫及。
现在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现象:一、背景分析在进入21世纪,我们能感受到生活中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向因特网社会的转变。
这种变化的设计围非常广,从家庭、学校、企业到政府,甚至我们的休闲活动。
一些变化已经发生了,并正在全球围传播发展,而其他变化则刚刚开始。
最重要的一项变化是电子商务的出现。
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来完成交易的方式,这是以电子化手段购买和销售产品、服务和信息的过程。
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世界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包括经营和购买方式、工作方式等,而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是电子商务应用的最典型的零售业。
淘宝网是国甚至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淘宝网和天猫商城是阿里巴巴旗下“C2C”和“B2C”的两大主流业务板块。
淘宝拥有安全的支付系统——支付宝、网银支付等,并且拥有7天无理由退货的售后服务,这些为网购消费者提供快捷、安全、方便的购物体验。
最重要的是淘宝和天猫共享了9800多万会员,各大品牌商家以及有一定实力的企业经营、国外知名品牌已经纷纷入驻淘宝商城,为广大网购用户提供了全面的商品和信息。
天猫商城的发展也将淘宝的品牌价值和品牌意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进一步稳固了因质量问题和信誉问题而动摇的网络市场,也因此渐渐打出了自己独特的服务品牌。
尽管后期有效仿这种发展模式的电商——拍拍网、QQ商城,但是依旧无法与其领头羊淘宝、天猫比拟。
淘宝双十一促销的成功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
其偶然性是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时期都出现了不同特色的文化元素,而新世纪之初的这几年,非主流的文化盛行于时代之前,青年人之中,“宅男宅女”的“宅”文化也逐渐风靡于世,正好网购的风气也随之增长,人们更加的确信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道理,而且是不仅“知天下事”,更可以做许多事,而“宅”也同样是光棍的一个特征,或者说是比较偏爱的一种生活方式,当双十一来临,淘宝的疯狂促销活动更是让“宅”人们对于网络购物更是趋之若鹜。
淘宝双十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分析报告

淘宝双十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分析好端端的一个双十一,被时下单身的年轻人戏称为“光棍节”,而随后国内电商大佬们更是将其打造成了“购物节”;每年的这一天各大网络销售平台纷纷打出了各式各样的优惠促销手段来吸引广大的消费者们。
那么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又存在怎样的消费心理呢?我们知道消费心理导致消费行为,所以,我将在淘宝“双十一”活动的背景下对这对因果关系进行综合阐述。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双十一购物节”起源于一个另类的具有娱乐性质的节日——“光棍节”,而形成光棍节的独具特色的光棍节文化则是受到“宅文化”的影响;因为宅,所以光棍,所以网购。
所谓“宅文化”是指一种现代流行的热衷于待在家里(“宅”)的文化浪潮,是在越来越多的宅群体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文化,体现了对于私人空间,专注精神的追求,和不拘泥与形式的文化;它是追求个人感受和独立的象征。
而“宅文化”则催生出“宅经济”,“宅经济”的意思是在家中上班,在家中兼职,在家中办公或者在家中从事商务工作,同时在家中利用消费,如吃饭叫外卖、购物叫快递等。
而淘宝“双十一活动”迎合了宅男宅女们的这种“宅经济”的消费习惯,这也导致了“双十一大网购”这种消费行为的快速崛起;充分展示了淘宝的经典广告语“没有人上街,不代表没有人逛街”2.2.1“双十一”疯狂的购物行为的消费心理分析如下:1、贪便宜或求廉心理,获得更多的让渡价值:打折,是双十一打出最响亮的口号;虽然大家心里明白可能有水分,但是还是怕自己错过占便宜的机会;而双十一还打出“仅此一天”的口号,则让消费者心理上更加紧迫,让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最终快速的转化成实际购买行为,以抓紧时间占便宜。
图2-1 促使你双十一网购的因素数据来源:问卷星-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平台由上图2-1可以看出有免费红包、折扣幅度大、多样折扣活动和包邮总共占双十一网购因素的74%,占绝对主力,这就是贪便宜或求廉心理的绝对写照;另外,据调查,双十一参与购买的时间段有52%的人群选择在凌晨,这说明“仅此一天”的口号起了作用。
淘宝商城“双十一”购物节的经济学分析

淘宝商城“双十一”购物节的经济学分析淘宝商城的“双十一”购物节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最大的促销活动之一,每年11月11日举办。
该购物节的成功背后蕴含着许多经济学原理和策略的运用。
淘宝商城“双十一”购物节利用了供求关系的原理。
由于消费者在该购物节期间的购买欲望较高,供需关系失衡,价格也就随之上涨。
淘宝商城通过折扣、优惠券等手段,提前吸引消费者下单,并在购物节期间控制价格上涨,从而通过供求关系来增加销售额。
购物节还利用了心理学中的羊群效应。
淘宝商城首先通过抢购、限量销售等手段,制造商品的稀缺感和紧迫感,使消费者产生一种“赶紧买,否则就买不到”的心理。
这种心理引导了大量消费者一起涌入淘宝商城的购物车,形成了所谓的“羊群效应”,促使更多的消费者加入购买行列。
然后,购物节还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的原理。
淘宝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消费者的购买偏好和搜索历史进行了深入了解,准确地给消费者推荐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商家还通过明星代言、营销活动等方式,提高了商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
购物节还利用了消费者的负面心理。
由于购物节期间的折扣力度较大,消费者往往认为购买的商品是“实惠”的,而不是“浪费”。
这种心理使消费者更愿意消费,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购物节期间往往涌现出很多虚假促销的情况,消费者可能会因为错失购买而产生后悔的心理,进而主动参与消费活动。
购物节还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购物节期间,许多消费者在淘宝商城购买商品,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并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增长。
购物节也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刺激了内需,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淘宝商城的“双十一”购物节的成功得益于经济学的许多原理和策略的运用。
通过供求关系、心理学的羊群效应、信息不对称、负面心理等因素的引导和运用,购物节在吸引消费者、促进消费和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双十一促销的用户研究与消费行为分析

双十一促销的用户研究与消费行为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平台的迅速崛起,双十一促销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购物节日之一。
每年的11月11日,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吸引着大量消费者前来购物。
然而,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了解用户的消费行为和购买偏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双十一促销的用户研究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
一、用户群体特征分析双十一促销的用户群体涵盖了广泛的人群,从年轻人到老年人,从城市居民到农村居民。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年轻人是双十一促销的主力军,他们具有购买力且对于互联网购物较为熟悉。
另外,女性用户在双十一促销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她们对时尚、美妆等商品的购买热情较高。
二、消费行为分析1. 点击量与浏览量:双十一促销期间,电商平台的点击量和浏览量大幅增加。
用户倾向于在促销前进行浏览和收藏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并在促销期间进行抢购。
2. 购买偏好:双十一促销中,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价格折扣较大的商品。
同时,消费者更青睐知名品牌和具备良好口碑的商品,对于用户评价较好的商品更有可能被购买。
3. 消费决策:双十一促销给消费者增加了购买的冲动,但同时也需考虑到商品的实际需求。
消费者通常会在促销前进行预购计划,并在促销期间进行实际购买决策。
三、用户体验与满意度分析1. 物流速度:双十一促销期间,订单量激增,物流压力也随之增大。
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送达速度有较高要求,物流满意度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2. 售后服务:对于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或退换货的情况,售后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用户而言,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售后支持将提升其消费满意度。
3. 客户关系管理:电商平台需要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通过个性化推荐、会员经济等方式来提升用户忠诚度和购买重复性。
四、用户营销策略分析1. 个性化推荐:电商平台根据用户的历史购买记录和偏好信息,进行个性化推荐,提供更适合用户需求的商品。
2. 社交化购物:通过社交媒体、口碑传播等方式,提供购物导向和推荐,增加用户的点击和购买转化率。
双十一 购物季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

双十一购物季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在这个物质极度丰富的时代,各种节日逐渐与商业结合,成为推动消费的力量。
其中,双十一作为中国最大的网络购物节,已经成为了人们热衷的购物季。
本文将以心理学为视角,对双十一购物季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进行分析。
一、满足需求与攀比心理双十一作为一场大规模的购物盛会,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购物季的诱惑主要体现在满足需求和攀比心理两个方面。
首先,双十一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商品选择,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及娱乐的各种需求。
无论是生活用品、电子产品还是衣物鞋帽,都能在购物季中找到心仪的商品。
这种供应的充足性激发了人们的购买欲望,迫使他们参与到购物狂欢中。
其次,双十一中的促销手段也引发了人们的攀比心理。
众多购物平台竞相推出限时抢购、满减优惠等促销活动,消费者通过争分夺秒地购买,不仅能够满足自身需求,还能在朋友圈、社交媒体上炫耀自己的购物成果。
这种攀比心理强化了购物的社交属性,加深了人们的参与意愿。
二、囤货心理与购物狂热双十一购物季不仅是满足日常需求的机会,更是一个让人们痴迷的购物狂欢。
囤货心理成为了这场狂热的重要推动因素。
囤货心理是指消费者主动地超出实际需求购买商品,以应对未来潜在的需求或者享受购物的快感。
双十一作为一年一度的购物峰会,不少消费者会提前准备购物清单,通过预购或者囤货的方式,确保自己能够在双十一当天购买到心仪的商品。
这种囤货行为不仅是对商品的储备,更是一种向时间与机会说“不”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受到购物季的特殊魅力。
购物狂热是囤货心理的最终体现。
受到双十一购物季的影响,消费者在活动期间常常陷入购买冲动,不追求实际需求,而是追求短暂的满足感。
疯狂的购物行为背后是购物欲与物质欲的共同作用,对于某些人来说,购物已经成为一种心理寄托,通过购物来追求情感的满足。
三、打折陷阱与消费焦虑尽管双十一购物季给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快乐,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打折陷阱和消费焦虑成为消费者头疼的问题。
打折陷阱是购物季常见的现象之一。
从“双十一”网购现象探析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

从“双十一”网购现象探析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双十一”购物节作为中国最大的网购狂欢节,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消费者涌入各大电商平台进行购物。
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他们是“双十一”购物节的主力军之一,他们在这一天放大了自己的购买欲望,疯狂地追逐着各种促销优惠。
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心疼的消费压力,更是因为他们对于网购的便捷和快感渴求,同时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心理。
一、消费观念的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观念已经有了巨大的转变。
相比之前的节俭和储蓄观念,如今的大学生更加倾向于追求享受和快乐。
他们不再对价格敏感,而是更加关注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体验。
“双十一”网购节这种大规模的购物狂欢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满足自己渴望享受的最好时机。
二、社交需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更加渴求社交网络的认可和赞同,而“双十一”购物节正好给予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购物成为了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生活品味和消费能力的手段,更是一种社交的方式,通过分享自己所购买的商品和经历获得别人的点赞和评论。
这也成为了大学生群体追逐“双十一”购物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心理上的满足感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购物成为了他们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的一种方式。
而“双十一”购物节给予了他们释放购物欲望和得到心理上满足的机会,通过购物来弥补生活中的一些遗憾和不足,消磨时间和增加快乐感。
对于他们来说,这种网购的体验是一种消费和愉悦的体验,是一种当下的快乐满足。
四、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与传统的购物模式相比,“双十一”购物节给予了大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选择。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挑选到更加符合自己心意的商品,而不再像传统商场只能被动地接受商品的摆放和选择。
在电商平台上面的商品下单、支付都实现了全程的自主操作,更加符合了当代大学生对于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消费需求。
五、购物体验的便捷性当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一代人,他们对于网购的便捷性已经深入骨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淘宝双十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分析
好端端的一个双十一,被时下单身的年轻人戏称为“光棍节”,而随后国内电商大佬们更是将其打造成了“购物节”;每年的这一天各大网络销售平台纷纷打出了各式各样的优惠促销手段来吸引广大的消费者们。
那么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又存在怎样的消费心理呢?我们知道消费心理导致消费行为,所以,我将在淘宝“双十一”活动的背景下对这对因果关系进行综合阐述。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双十一购物节”起源于一个另类的具有娱乐性质的节日——“光棍节”,而形成光棍节的独具特色的光棍节文化则是受到“宅文化”的影响;因为宅,所以光棍,所以网购。
所谓“宅文化”是指一种现代流行的热衷于待在家里(“宅”)的文化浪潮,是在越来越多的宅群体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文化,体现了对于私人空间,专注精神的追求,和不拘泥与形式的文化;它是追求个人感受和独立的象征。
而“宅文化”则催生出“宅经济”,“宅经济”的意思是在家中上班,在家中兼职,在家中办公或者在家中从事商务工作,同时在家中利用消费,如吃饭叫外卖、购物叫快递等。
而淘宝“双十一活动”迎合了宅男宅女们的这种“宅经济”的消费习惯,这也导致了“双十一大网购”这种消费行为的快速崛起;充分展示了淘宝的经典广告语“没有人上街,不代表没有人逛街”
2.2.1“双十一”疯狂的购物行为的消费心理分析如下:
1、贪便宜或求廉心理,获得更多的让渡价值:打折,是双十一打出最响亮的口号;虽然大家心里明白可能有水分,但是还是怕自己错过占便宜的机会;而双十一还打出“仅此一天”的口号,则让消费者心理上更加紧迫,让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最终快速的转化成实际购买行为,以抓紧时间占便宜。
图2-1 促使你双十一网购的因素数据来源:问卷星-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平台
由上图2-1可以看出有免费红包、折扣幅度大、多样折扣活动和包邮总共占双十一网购因素的74%,占绝对主力,这就是贪便宜或求廉心理的绝对写照;另外,据调查,双十一参与购买的时间段有52%的人群选择在凌晨,这说明“仅此一天”的口号起了作用。
2、图方便,图省事:不用花大半天的时间去上街购物,然后大包小包的扛回家;网购能方便快捷的买到性价比高的产品,并直接快递到家;而且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做出购买决策,却不受他人或环境干扰。
根据对网购用户的调查,图方便快捷、节省时间的占55%,在网上能买到线下买不到的商品占22%,这是对此种心里的有力佐证。
3、从众心理:双十一在网上造势,热闹非凡,而中国人总喜欢在热闹的氛围中做出购买决策;这也可能导致盲从,以至于买大量可有可无的东西。
4、寻找参与感:这么火热的全民运动,不参加的话,跟办公室同事就没有共同话题。
5、图炫耀,有表达的欲望:亲身体验双十一,过后再对双十一大加吐槽,或者进行各种晾、晒;表现欲借助全民运动得到充分满足。
6、有成就感、有面子:双十一过了,一包一包的快递到了你的办公室,瞬间,你就成为办公室的话题;而一旦买到又便宜又好的东西,不但十分有成就感,还能得到周围同事、朋友的一片艳羡,虚荣心一下子就得到了满足。
7、情感上的宣泄、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在情感上,女性希望获得男性更多关注的心理体验未能获得满足时,网购因其简单、便利,便成了女性调节心情甚至宣泄情感的方法;而且网购能让无聊感和压抑感得到转移和释放,不仅可以让消费者买到了需要的商品,还可以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放松。
2.2.2“双十一”部分消费行为分析
1、如下图2-2所示
图2-2 买家2011-2012年年龄与男女比例的变化来源:天猫总裁张勇的双十一总结从上图2-2可以看出:(1)在2012年“双十一”购物的人群中,53%是女性,47%是男性,一般女性都比较喜欢购物,特别在购物节,女性消费者永远是主力,这和我们想象的差不多。
(2)18-24与25-30的年龄段是参加活动的绝对主力,这个群体大多数是学生或
毕业的学生和工作几年的白领,要么没有收入来源,要么收入水平不高,生活较为拮据(据问卷星调查月收入或月生活费1000元以下的占55.8%,1000-2000元的占37.4%,2000元以上的占6.8%);在求廉的心理作用下,当他们遇到一个打折促销活动时,就会觉得有利可图,买一些平时生活都会用到的东西,从服装、鞋子到电子产品(这在图2-3 双十一商品购买比例中服装占66.67%、鞋子占35.71%、电子产品占19%位居前列的原因),以节省平时的开支;为了尽可能节省开支,他们会购买尽可能多的东西。
(3)2012年31-35岁,包括35岁以上的人群与2011年相比比重在增加,这说明整个网络购物人群的年龄宽度越来越宽,淘宝“双十一”活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图2-3 双十一购买商品比例数据来源:问卷星-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平台
2、2013年“双十一”第一个小时卖出最多的是文胸和内裤,成交的160万个文胸叠起来有3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销售的200万条内裤连接起来,长达3000公里。
从淘宝用户结构来看,女性远多于男性,而且相对更空余,对价格更敏感;而且这两类商品可以划分为日用品、易耗品,需求量本身就大;再加上相比于衣服裤子鞋子,内衣具有更多私密性,较少涉及样式、款型等问题,随手带几件也正常,这都是文胸和内裤成交雄踞榜首的原因。
3、如下图2-4所示
图2-4 2013年淘宝双十一全国省份购买力前十数据来源:互联网资讯
图2-4反映了按照消费者所在地的一个分布,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消费力最强的地区分布,前五位是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基本上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跟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吻合的,在我们的意料之中;而反过来我们可以看到四川、山东这样的省份消费能力是非常强的,当然他们本身也是经济大省;最后,河南这个农业大省的能够挤进第十名,作为河南人,我是感到非常吃惊的,但一想到河南也是人口大省也就释然了。
4、如下图2-5所示
图2-5 2013年双十一网民理性消费趋势数据来源: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
从图2-5可知,虽然近几年“双十一”期间各大电商的业绩在节节攀升,网民的消费金额在逐年加大(据调查,2013年双十一的消费金额远高于去年的占41.7%,略高于去年的占28.9%);但从整体来看,2013年双十一,仅16.6%的网民实际花费远高于预算,网民理
性消费趋势明显;
最后,通过对网购用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分析,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到网购的消费现状;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类似的消费问题,“双十一”过后,我们应积极调整好自己的生活状态,树立良好的消费观,毕竟合理理性的消费才是王道。
动了真情,情才会最难割;付出真心,心才会最难舍。
你在谁面前最蠢,就是最爱谁。
其实恋爱就这么简单,会让你智商下降,完全变了性格,越来越不果断。
所以啊,不管你有多聪明,多有手段,多富有攻击性,真的爱上人时,就一点也用不上。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
谁在你面前很聪明,很有手段,谁就真的不爱你呀。
遇到你之前,我以为爱是惊天动地,爱是轰轰烈烈抵死缠绵;我以为爱是荡气回肠,爱是热血沸腾幸福满满。
我以为爱是窒息疯狂,爱是炙热的火炭。
婚姻生活牵手走过酸甜苦辣温馨与艰难,我开始懂得爱是经得起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