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课件 第八章 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工程地质课件 第八章 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8常见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8.1 崩塌与滑坡不良地质现象(亦称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是山区公路、建筑的常见灾害。

如香港、马来西亚等。

一、崩塌㈠概念:1、崩塌——陡峻斜坡上岩(土)块突然下倾、翻滚、崩落的现象。

2、类型:⑴山崩——规模巨大的山坡崩塌。

⑵碎落——坡面风化层的顺坡滑落。

⑶滚石——个别岩块崩落。

㈡形成条件1、地形:①坡高>30m②坡度陡>45°③坡面起伏大,呈锯齿状。

2、岩性:①坚硬、脆性岩石的陡峭斜坡。

如图8-2所示。

②软、硬互层差异风化起伏坡面。

如图8-3所示。

3、构造:弱面切割,沿构造面发生破坏。

4、其它:强风化、暴雨地震、人为开挖、爆破等。

㈢防治1、防治原则:⑴选址:尽量考虑避开或设防。

⑵设计施工:避开高陡坡、大开挖、爆震等。

2、防治措施:⑴清理坡面危石。

⑵坡面加固:喷浆、抹面、锚固等。

如图8-4所示。

⑶拦截:修筑拦截平台、挡墙等。

如图8-6所示。

⑷排水。

二、滑坡㈠滑坡概念:——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平面、曲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特点:常见、危害大、类型多、规模大。

如①滑坡堵塞小江(金沙江支流)使其改道;②意大利瓦依昂(Vaiont)水库左岸1.5亿m3滑坡(1963.10),造成洪水泛滥,淹没下游村庄,死亡3000多人。

滑坡的形态要素如图8-7所示。

㈡边坡的稳定条件:滑坡体的下滑力(矩)小于抗滑力(矩),反之则会发生滑坡。

如图8-8所示。

图8-8 主、被动岩体示意图主、被动岩体的平衡条件:11122≥+==d G LRd G M M k T R τ式中:;k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M M T R 下滑力矩边坡体的抗滑—;、、G G 被动岩体的重力主—21;、、d d 心垂面的距离被动岩体重心到滑动中主—21 ;L 滑动面的弧长—滑动面上的抗剪强度—τ㈢滑坡的形成条件:⑴岩性:易产生滑坡的情形——①易亲水软化的软质岩层。

②有弱面的坚硬岩层。

6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6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落石——陡峻斜坡上个别、少量岩块、碎石脱离坡 体向下坠落的现象。 山崩——规模巨大的山区崩塌。
盐池河崩塌
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二、崩塌产生的条件 1.岩性条件:一般发生于厚层坚硬岩体中,这类岩体常能 形成高陡斜坡。 2.地形地貌条件:一般发生于陡峻的斜坡地段,一般坡角 大于45度,高度大于30米,坡面不平整,上陡下缓。 3.构造条件:在岩体中各种软弱结构面(节理、裂隙、岩 层层面、断层等)组合处易发生崩塌。 4.气候条件:昼夜温差、季节变化促使岩石风化。 5.水文地质条件:水的冲刷、溶解和软化裂隙充填物软弱 面,水的渗透力。 6.其它:地震及人类活动中的爆破、开挖高边坡破坏山体 平衡。
造软弱面,如层面、断层面、断层破碎带、节理面、不整合 面等。另外,岩层的产状也影响滑坡的发育。如果岩层向斜 坡内部倾斜,斜坡比较稳定;如果岩层的倾向和斜坡坡向相 同,就有利于滑坡发育,特别是当倾斜岩层中有含水层存在
时,滑坡最易形成。

地下水 绝大多数滑坡的发生发育都有地下水的参与。 因为地
下水进入滑动体,到达滑动面,会使滑动体自重增大,使滑
崩塌支护加固措施
拦石网
对于大型崩塌,可采用棚洞或明洞等防护工程。
若各种方法均不能 解决问题时,只能采
取绕避方案:或将线
路内移作隧;或将线 路改移到河对岸。
防崩塌明洞
6.3滑坡 6.3.1 滑坡及其形态特征 6.3.2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6.3.3 滑坡分类 6.3.4 滑坡防治
滑坡及其形态特征 滑坡
土木工程地质学
Ge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6.1斜坡变形 6.2崩塌
6.3滑坡
6.4泥石流 6.5地面塌陷

常见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常见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②褶皱影响 褶皱核部等部位因岩层弯曲,坚硬岩易形成潜在崩落体。
•4 崩塌形成的地质条件
• 4)降雨条件
• 5)地下水条件 A、控制崩塌体边界裂隙充满流动水时,对其产生静
水和动水压力; B、地下水对控制裂隙面抗剪强度的降低。
•4 崩塌形成的地质条件
• 6)地震条件
地震振动效应:使边坡岩体中结构面强度及其稳定性降低。
出现雁行 羽状剪切 裂缝
有裂缝及少量沉陷 等异常现象
滑 动
阶 段
整个滑坡滑动带已全 面形成,滑带土特征 明显且新鲜,绝大多 数探井及钻孔发现滑 动带有镜面、擦痕及 搓揉现象,滑带土含 水量常较高
出现明显的剪出口并经 常错出,剪出口附近湿 地明显,有一个或多个 泉点,有时形成了滑坡 舌,滑坡舌常明显伸出, 鼓张及发射状裂缝加剧 并常伴有坍塌
无明显异常
蠕 动
阶 段
主滑段滑动带已基本 形成,滑体局部沿滑 动带位移,滑带土特 征明显,多数探井及 钻孔发现滑动带有镜 面、擦痕及搓揉现象
常有隆起,有放射状裂 缝或大体垂直等高线的 压致张裂裂缝,有时有 局部坍塌现象或出现湿 地或有泉水溢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表或建(构)筑 物拉张裂缝,多而 宽,且贯通,外侧 下错
张裂缝与滑坡两侧 羽状裂缝连通,常 出现多个阶坎或地 堑式沉陷带,滑坡 壁常较明显
羽状裂缝 与滑坡后 缘张裂缝 连通,滑 坡周界明 显
有差异运动形成的 纵向裂缝,中、后 部水塘、水沟或水 田渗漏,不少树木 成醉树,滑坡体整 体位移
稳 定
阶 段
滑体不再沿滑动带位 移,滑带土含水量降 低,进入固结阶段
滑坡舌伸出,覆盖于原 地表面上或到达前方阻 挡体而壅高,前缘湿地 明显,鼓丘不在发展

工程地质学——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工程地质学——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一、滑坡概述
1、滑坡定义: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内某一滑动面(或带) 作整体下滑的过程。
2、滑坡形态特征:
滑坡体: 滑动面: 滑床: 滑坡周界: 滑坡壁: 滑坡台阶: 封闭洼地: 滑坡舌: 滑坡鼓丘: 主裂缝: 拉张裂缝: 剪切裂缝: 鼓张裂缝: 扇形张裂缝:
圈椅型构造:
其它特征:
双沟同源: 醉林:
3、崩塌的类型: 鼓胀-崩塌
拉裂-崩塌
错断-崩塌
4、崩塌防治措施:
1)大型崩塌:绕避2)中型崩塌:明洞、棚洞
线路外移
拦石墙、拦石桩
3)小型崩塌:拦石墙、拦石天沟、封堵裂缝
、落石:斜坡上个别岩块在重力作用下脱离坡体掉落的现象。
三、岩堆:
1、岩堆定义:陡峻斜坡上,因崩塌、落石、剥落等原因形成的岩块和碎屑,
在重力作用下滚落至坡脚平缓处堆积而成的锥体。
为松散堆积体 表面坡角为天然休止角 易沿原地面产生滑动 形态上多为锥形
3、岩堆防治原则;
(1)对于正在发展的岩堆:绕避
(2)对于停止发展的岩堆:
厚层岩堆:
上部:允许通过路堑注意排水
下部:允许通过路堤
薄层岩堆:任意位置: 均可用上、下挡土墙通 过
第二节 滑坡
第五章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第一节 崩塌、落石与岩堆
、崩塌:
1、崩塌定义:陡峻斜坡上的巨大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坡体,
发生崩落和倒塌的现象。
陡峻的斜坡(55-75最易崩塌) 坚硬或软硬相间的岩性 倾向坡外的结构面
2、崩塌的形成条件:
水的作用 人为因素(爆破、开挖 坡脚) 地震
倾倒-崩塌
滑移-崩塌

地质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地质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2020/1/14
图7-1 岩性、节理与崩塌的关系
山东理工大学 木工程系
二、崩塌的形成机理
崩塌的规模大小、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活动方式、运动途径、堆 积情况、破坏能力等千差万别,但形成机理是有规律的。常见的有五种
1. 倾倒-崩塌 2. 滑移-崩塌 3. 鼓胀-崩塌 4. 拉裂-崩塌 5. 错断-崩塌
边 石 坝三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石幔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石柱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柱贵 州 神 仙 洞 石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白岩脚洞内石林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石 笋
2020/1/14
2020/1/14
黑龙江镜泊湖火山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 滑坡和泥石流 一、滑坡
(一)概念及其分类 是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在重力作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
沿着一定的软弱面,发生整体下滑的现象。组成滑坡的主要 要素有三个,即滑坡体、滑动面和滑坡床(见图)。
滑坡的分类见下表。 (二)分布及危害
山区。毁坏或淹埋农田、建筑物、道路。 (三)滑坡形成的条件
。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 (4) 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
分布; (5) 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的滑坡一般情况下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不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体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不良地质现象与防治

不良地质现象与防治

不良地质现象与防治对于现在的规划设计,大城市的城市交通网,功能布局已经基本定型。

我认为对于我们这一代学生应该把眼光放到中小型城市或地处偏远,经济稍落后的城市,来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合理布局城市。

我选中的地区是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它属于多山地带。

不良地质现象较为明显新疆修建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会较容易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

滑坡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滑动面形状、滑动速度、力学特征、滑坡体厚度、滑坡体规模、发展阶段等划分。

斜坡是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岩土是滑坡发生的物质基础;重力是滑坡发生的动力,斜坡内的软弱结构面(带)是滑坡滑动面发育的基础。

地震对滑坡的影响很大。

究其原因,首先是地震的强烈作用使斜坡土石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和变化,原有的结构面张裂、松弛,加上地下水也有较大变化,特别是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对斜坡稳定是很不利的。

另外,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许多余震,在地震力的反复振动冲击下,斜坡土石体就更容易发生变形,最后就会发展成滑坡。

由于乌鲁木齐位于地震带,滑坡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常用的方法有:水平钻孔疏干;垂直孔排水;竖井抽水;隧洞疏干;支撑盲沟。

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常用的措施有: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

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等。

不良地质现象及其 防治

不良地质现象及其 防治

及其防治崩塌:是从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 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陡峻山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

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

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

崩塌体为土质者,称为土崩;崩塌体为岩质者,称为岩崩;大规模的岩崩,称为山崩。

崩塌可以发生在任何地带,山崩限于高山峡谷区内。

崩塌体与坡体的分离界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倾角很大的界面,如节理、片理、劈理、层面、破碎带等。

崩塌体的运动方式为倾倒、崩落。

崩塌体碎块在运动过程中滚动或跳跃,最后在坡脚处形成堆积地貌——崩塌倒石锥。

崩塌倒石锥结构松散、杂乱、无层理、多孔隙;由于崩塌所产生的气浪作用,使细小颗粒的运动距离更远一些,因而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分选性。

形成崩塌的内在条件与外界的诱发因素:1.形成崩塌的内在条件有:(1) 岩土类型.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

不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通常岩性坚硬的各类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变质岩及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的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石英砂岩、砂砾岩、初具成岩性的石质黄土、结构密实的黄土等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崩,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等,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

(2)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层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体(山体)的边界条件。

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3)地形地貌.江、河、湖(岸)、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及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于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45 度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三个条件,又通称为地质条件,它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第五章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1
第一节 Collapse(崩塌)
一、Introduction The collapse is considered as a process of huge rock block
rolling along mountain slop and stopping at the slope foot. The damage of collapse: ① building is damaged ② highway or railway is buried, so the traffic is intermitted ③ blocking the river course
1稳定
1极限平衡
1不平衡
24
土层均匀时:
Fs
Mr MS
Q2 d2 L f
Q1 d1
R
25
滑坡力学平衡示意图
26
折线滑面的滑坡稳定计算示意图
27
六、the control (harness) of land slipping
Control principle(防治原则) first prevention ; second harness


黄土滑坡

碎石滑坡

风化壳滑坡

均质滑坡

滑 坡
切层滑坡
顺层滑坡 特殊滑坡 浅层滑坡
中层滑坡 深层滑坡 超深层滑坡
小型滑坡 中型滑坡 大型滑坡 巨型滑坡
新滑坡 古滑坡 牵引式滑坡 推动式滑坡
滑坡 的特征 粘性土本身变形滑动,或与其他成因的土层接触面或沿基岩接触面而滑动 不同时期的黄土层中的滑坡,井多群集出现,常见于高阶地前缘斜坡上 各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堆积层体内滑动或沿基岩面滑动 风化壳表层间的滑动。多见于岩浆岩(尤其是花岗岩)风化壳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第一节 崩塌、落石与岩堆一、崩塌:1、崩塌定义:陡峻斜坡上的巨大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坡体,发生崩落和倒塌的现象。

⎪⎪⎪⎪⎩⎪⎪⎪⎪⎨⎧︒︒地震坡脚)人为因素(爆破、开挖水的作用倾向坡外的结构面坚硬或软硬相间的岩性最易崩塌)-陡峻的斜坡(、崩塌的形成条件:75552⎪⎪⎪⎩⎪⎪⎪⎨⎧错断-崩塌拉裂-崩塌鼓胀-崩塌滑移-崩塌倾倒-崩塌、崩塌的类型:34、崩塌防治措施: (1)大型崩塌:绕避 (2)中型崩塌:明洞、棚洞⎪⎪⎩⎪⎪⎨⎧清除危岩支护、镶补、插别拦石墙、拦石桩线路外移)小型崩塌:(3(4)排水:天沟、封堵裂缝二、落石:斜坡上个别岩块在重力作用下脱离坡体掉落的现象。

三、岩堆:1、岩堆定义:陡峻斜坡上,因崩塌、落石、剥落等原因形成的岩块和碎屑,在重力作用下滚落至坡脚平缓处堆积而成的锥体。

⎪⎪⎩⎪⎪⎨⎧形态上多为锥形易沿原地面产生滑动表面坡角为天然休止角为松散堆积体、岩堆的特点:23、岩堆防治原则;(1)对于正在发展的岩堆:绕避 (2)对于停止发展的岩堆:⎪⎩⎪⎨⎧⎭⎬⎫⎩⎨⎧过均可用上、下挡土墙通薄层岩堆:任意位置:注意排水下部:允许通过路堤上部:允许通过路堑厚层岩堆:第二节 滑坡一、滑坡概述1、滑坡定义: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内某一滑动面(或带)作整体下滑的过程。

2、滑坡形态特征: 滑坡体: 滑动面: 滑床: 滑坡周界: 滑坡壁: 滑坡台阶: 封闭洼地: 滑坡舌: 滑坡鼓丘: 主裂缝: 拉张裂缝: 剪切裂缝: 鼓张裂缝: 扇形张裂缝:⎪⎪⎩⎪⎪⎨⎧马刀树:醉林:双沟同源:圈椅型构造:其它特征:二、滑坡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1、形成条件: (1)有贯通的滑动面 (2)下滑力大于抗滑力 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如下:已知:γϕβα、、、、、c BC AB ⋅因:)sin(αβ-⋅AB BD =βsin ⋅=AB CEαsin CEAC =所以:BD AC ABC ⋅=∆21\γ⋅⋅⋅=⋅∆=BD AC r ABC W 21αsin ⋅=W T αcos ⋅=W N⎪⎩⎪⎨⎧<>⋅⋅+⋅⋅=,不稳定,极限平衡=,稳定=下滑力抗滑力稳定性系数111sin cos αϕαW AC c tg W K2、影响因素⎩⎨⎧,越易产生滑坡。

开挖的边坡越高、越陡河流冲刷岸。

)地形地貌:(1⎪⎩⎪⎨⎧层。

坚硬岩层中夹有软弱夹软硬相间岩层。

软弱岩层、松散堆积层)地层岩性:(2(3)地质构造:倾向玻外的节理、岩层面、破碎带。

⎪⎩⎪⎨⎧增加动水压力软化结构面增加岩体容重)地下水:(4⎩⎨⎧建筑物。

斜坡上方堆填土石或修。

斜坡下方不合理的开挖)人为因素:(5 (6)地震: 三、滑坡分类:⎪⎪⎪⎩⎪⎪⎪⎨⎧⎩⎨⎧切层滑坡顺层滑坡基岩滑坡粘土滑坡黄土滑坡堆积层滑坡组成分类:、按滑坡体的主要物质1⎩⎨⎧推动式滑坡牵引式滑坡:、按滑坡力学特征分类2⎪⎪⎪⎪⎪⎩⎪⎪⎪⎪⎪⎨⎧⎪⎩⎪⎨⎧⎪⎪⎩⎪⎪⎨⎧特殊滑坡基岩滑坡覆盖层滑坡中科院四川地理所分类岩层产状滑体物质组成厚度体积中分类:考虑铁路不良地质勘察规程、综合分类:3 四、滑坡防治原则及主要措施:1、原则:在符合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针对引起滑坡滑动的因素,采取相应工程措施,阻止滑坡滑动。

2、措施:“一排、二挡、三减、四固”。

⎪⎪⎪⎪⎪⎪⎩⎪⎪⎪⎪⎪⎪⎨⎧⎪⎪⎪⎩⎪⎪⎪⎨⎧⎩⎨⎧⎪⎪⎩⎪⎪⎨⎧︒平孔、砂井;盲洞;截水盲沟;支撑盲沟;盲沟:排地下水:)主沟与支沟夹角米一条,-,支沟坡面排水沟:(树枝状侧沟;米)-天沟;(间距排地表水:)排水:(30 302060501⎪⎪⎪⎩⎪⎪⎪⎨⎧抗滑明洞锚索锚杆锚固桩重力式挡墙)支挡:(2(3)刷方减重:(一般阶梯状刷方,并反压护坡)。

⎪⎪⎪⎪⎩⎪⎪⎪⎪⎨⎧⎩⎨⎧⎩⎨⎧焙烧法电化学加固电渗排水电渗法:化学灌浆水泥灌浆灌浆法:)固结岩体或滑动面:(4第三节 泥石流一、泥石流的定义:一种含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二、泥石流形成条件:⎪⎪⎪⎪⎪⎪⎪⎩⎪⎪⎪⎪⎪⎪⎪⎨⎧→⎪⎩⎪⎨⎧→→⎩⎨⎧⎩⎨⎧由人为弃碴形成支沟洪积扇由支沟冲刷形成侵入接触带泥页岩花岗岩风化壳由岩石风化形成地震地壳抬升由新构造运动形成:褶曲轴部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由地质构造形成:质:、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1⎪⎩⎪⎨⎧湖库溃决冰雪融化集中暴雨:、有充沛的水动力来源2⎪⎪⎪⎩⎪⎪⎪⎨⎧⎩⎨⎧沉积区流通区松散物质供给区汇水区形成区、有陡峻的地形:3⎪⎪⎪⎩⎪⎪⎪⎨⎧⎪⎩⎪⎨⎧⎩⎨⎧泥石流水石流泥流按组成物质分类:<%,稀性泥石流:固体<>%,粘性泥石流:固体>按流体特征分类:三、泥石流分类的:8.1408.140γγ四、泥石流沟的选线方案及防治措施⎪⎪⎪⎪⎪⎪⎪⎪⎪⎩⎪⎪⎪⎪⎪⎪⎪⎪⎪⎨⎧⎪⎪⎪⎩⎪⎪⎪⎨⎧⎩⎨⎧⎪⎩⎪⎨⎧⎩⎨⎧⎪⎩⎪⎨⎧架桥过河走对岸方案山内隧道方案绕避明洞渡槽导流堤排导槽排导:沉积区:格栏坝重力坝流通区:拦碴:拦碴坝植被、灌浆、天沟排水护坡:沟岸衬砌、锚固排洪:环山渠形成区:水土保持第四节 岩溶一、定义:可溶性岩石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长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各种溶蚀现象。

又叫喀斯特地貌。

⎪⎪⎩⎪⎪⎨⎧→水处于运动状态侵蚀性水具有溶蚀能力岩石具透水性可溶性岩石二、岩溶的形成条件:2CO三、岩溶水的垂直分带性及岩溶地貌⎩⎨⎧斗地下:形成落水洞、漏、石林地表:形成溶沟、石芽带)、垂直循环带:(饱气1⎪⎪⎩⎪⎪⎨⎧⎪⎩⎪⎨⎧⎪⎩⎪⎨⎧旱季:落水洞峰林波立谷溶蚀洼地地表石桩石笋石钟乳雨季:溶洞饱和带)、季节循环带:(暂时2 3、水平循环带(完全饱水带):溶洞 联接成暗河。

4、深部循环带:蜂窝状溶蚀小孔四、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或岩溶发育的基本规律)⎩⎨⎧不发育寒冷、干燥的地区岩溶发育温暖、潮湿的地区岩溶、气候的影响:1 ⎪⎩⎪⎨⎧层面岩溶发育陡倾、直立岩层,顺岩层上方岩溶发育不同岩性接触时,隔水岩性越纯、岩溶越发育响:、岩性及岩层产状的影2⎪⎪⎪⎩⎪⎪⎪⎨⎧⎪⎩⎪⎨⎧⎩⎨⎧发育或主动盘影响带,岩溶水一侧的影响带逆断层:断层破碎带迎影响带岩溶发育正断层:断层破碎带及断层:汇水,岩溶发育向斜:轴部节理发育并育,岩溶发育背斜:轴部拉张节理发褶曲:、地质构造的影响: 3⎩⎨⎧发育抬升时期:垂直落水洞育稳定时期:水平溶洞发、地壳运动的影响:4五、岩溶地区主要地质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第五节 地震一、地震概述1、定义:地壳发生的振动。

海底地震称为海震。

⎪⎪⎪⎪⎪⎪⎩⎪⎪⎪⎪⎪⎪⎨⎧⎪⎪⎪⎩⎪⎪⎪⎨⎧→→⎪⎩⎪⎨⎧-滇东-秦岭-川西盆地边缘南北向地震带:贺兰山西-渭河华北地震带:燕山-山震带。

山东郯城-安徽九江地属地中海至中亚地震带西藏-滇西地震带。

属环太平洋地震带。

东南沿海及台湾地震带中国:裂谷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和大陆%)占地震地中海至中亚地震带(%以上)震环太平洋地震带(占地世界上:、分布:158023、地震成因分类:⎪⎪⎩⎪⎪⎨⎧→破等。

如大水库、核试验、爆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人类活动引%。

地震,占滑坡、地面塌陷引起的陷落地震:山崩、巨型%。

起的地震,占火山地震:火山喷发引%。

起的地震,占构造地震:地壳运动引37904、地震术语⎪⎪⎪⎪⎪⎪⎪⎪⎪⎪⎪⎪⎪⎪⎪⎩⎪⎪⎪⎪⎪⎪⎪⎪⎪⎪⎪⎪⎪⎪⎪⎨⎧⎪⎪⎩⎪⎪⎨⎧→→⎪⎪⎪⎩⎪⎪⎪⎨⎧⎩⎨⎧⎪⎩⎪⎨⎧⎪⎩⎪⎨⎧提高一度。

如特大桥、长隧、大坝物的重要性增减。

设计地震烈度:按建筑一般增减半度。

减地的地形、地质条件增场地震烈度:按建筑场烈度区划图。

年来的最大地震烈度。

基本地震烈度:某地地震烈度的工程分类:振幅的对数表示。

级。

用某点地震波最大的破坏程度。

分为地震烈度:指地震造成级。

倍。

震级最高为能量相差大小。

震级相差一级,地震震级:指地震能量乐甫波:沿地面蛇行瑞利波:沿地面滚动面波:在地壳表面传播(不能通过液体)动前进横波:垂直传播方向振纵波:沿直线疏密传播体波:在地壳内部传播的弹性波地震波:地壳振动产生响相同地点的连线。

等震线:地面上地震影方到震中的距离。

震中距:地面上任一地深源地震>中源地震浅源地震<的距离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地区称极震区。

垂直投影,震中附近的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的地方。

震源:地壳内发生振动 10012~19.832 300300~7070km km km二、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岩土液化、塑流。

地基效应:地面下沉、塌、滑坡。

斜坡破坏:斜坡产生崩错动。

地面断裂:地面开裂、:、地震破坏造成的影响12、地震力对建筑物的破坏:地震力:地震波对建筑物产生的惯性力:⎪⎩⎪⎨⎧⋅=⋅Q K Q g a P c max =动:水平力:建筑物水平振动。

竖直力:建筑物竖直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