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基础知识(1)
小说鉴赏基础知识

小说鉴赏基础知识你了解小说吗?小说作为阅读理解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呢?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小说鉴赏基础知识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小说鉴赏基础知识一一、关于小说1、小说的概念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分类小说的分类由于所持标准不同而有许多种划分方法。
按题材内容分,可分为历史小说、社会小说、侦探小说、爱情小说、问题小说、推理小说、科幻小说、战争小说、讽刺小说、谴责小说等;按文体样式分,可分为诗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章回体小说、童话体小说、传记体小说、笔记小说、话本小说、传奇小说等。
人们通常依据篇幅的长短和容量的大小,把小说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四类。
这是最常见的分法。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篇幅一般在1000字左右。
小小说虽然短,但也同样遵循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如典型化、形象化,不受时空和真人真事的限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等等。
小小说的主要特点是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立意奇特,文短意长,情节完整,结局出人意料,使人回味无穷。
)3、小说的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小说鉴赏和高考命题选材的对象一般就是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小说,鉴赏和命题的着眼点,也必然主要集中在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线索、表现手法和语言等相关的几个方面。
进行小说鉴赏就是要学会如何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弄清人物活动的环境、提炼小说表现的主题,品味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
小说基础知识

3、欣赏小说
(1)、欣赏小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欣赏 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体味其 思想内容、生活情趣和艺术特色。 (2)、欣赏人物形象,可从两个角度入手: 一是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整体到部分,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能更 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因人物的性格通过完整的 故事情节,在矛盾的冲突中展现出来的。 二是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 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人物的成长变化、 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共性+个性
如祥林嫂: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勤劳、善良、朴实
共性
倔强、愚昧、麻木
个性
(3)、学习小说中人物语言的口语化、个性化的特点。
欣赏小说的语言,必须细细咀嚼,细心品味,通过 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之处,领悟其 言外之意、含蓄之美,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如 何 鉴 赏 小 说
1、小说的定义
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 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以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等。 (2)、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 题的作品,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 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人物活动的时间、 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小说写作重要基础知识点

小说写作重要基础知识点1. 故事结构:小说写作中的故事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一个完整的故事应该包含起承转合的元素,包括引起读者兴趣的开篇,逐渐发展的中间部分,高潮以及合理的结尾。
初学者需要学习如何构建合理的故事结构,使读者能够跟随故事情节发展,并产生共鸣。
2. 人物塑造:人物是小说故事中的核心,因此人物塑造也是写作中的重要基础。
作家需要创造出真实、有血有肉的角色,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并与他们产生情感联系。
人物的性格、外貌、经历、动机等方面都需要考虑,让角色具有独特性和可信度。
3. 语言运用:小说是用文字表达情感和故事的艺术形式,因此语言运用是非常关键的基础知识点。
作家需要掌握文字表达的技巧,包括词汇选择、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以达到传达情感和意图的目的。
恰当的语言运用可以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4. 场景描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可以营造出小说的环境和氛围,使读者能够沉浸在故事中。
作家需要学会运用形象、细腻的语言来描绘不同的场景,包括时间、地点、气候、景物等,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场景感。
5. 冲突与张力:冲突与张力是小说故事的推动力,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要素。
作家需要在故事中设置冲突与张力,如内心冲突、人际冲突、情感冲突等,通过适度的紧张感让故事更具吸引力。
同时,作家也要掌握如何处理冲突与张力的转折与消解,以保持故事的发展和平衡。
6. 主题与意义:每个小说都应该有一个主题或者传达一定的意义。
作家需要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或意义,并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发展来呈现。
一个明确的主题或意义可以让故事更加有深度和内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小说写作的基础知识点远不止这些,但掌握了以上的要点,可以帮助写作者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小说基础知识点总结

小说基础知识点总结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主体的文学体裁,通过文字表达想象力和情感的一种文学作品。
下面,我将从小说的定义、类型、结构及写作技巧等方面,对小说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
它通常通过对人物性格、行为、情感和社会环境的描写,来展现生活的精彩与深刻。
小说具有虚构性、叙事性、艺术性和传播性等特点。
二、小说的类型1.按照题材和内容划分(1)言情小说:以描写爱情与婚姻为主题的小说,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2)武侠小说:以武林江湖为背景,描写武功高强的英雄豪杰的冒险故事,如《七剑下天山》、《射雕英雄传》等。
(3)历史小说: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背景,展现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4)科幻小说:以科学发展和技术发明为情节内容,描写未来世界的想象故事,如《三体》、《流浪地球》等。
(5)恐怖小说:以鬼怪、怪物、灵异事件等恐怖元素为内容,以引起读者的恐怖心理,如《咒怨》、《红字》等。
2.按照构思和写作方式划分(1)长篇小说:篇幅较长,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短篇小说:篇幅较短,情节简洁,突出某一事件或心理,如《啊Q正传》、《柳亚子小说选》等。
(3)连载小说:将整个故事拆分成多个章节,逐步连载,如网络小说《万能小黑卷》等。
三、小说的结构1.情节结构:小说情节结构包括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和结局五个基本部分。
其中,开端是故事的起点,发展是故事的推进,转折是故事的关键点,高潮是故事的紧张部分,结局是故事的结束。
2.人物结构:小说中的人物结构包括主角、配角与一般角色。
主角通常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他们的命运和成长是故事的核心;配角对于主角的成长有一定作用,与主角互动;一般角色是故事中的背景人物,没有太多的故事性。
3.环境结构:小说的环境结构包括时间与空间。
时间是故事发生的年代和时间段,空间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空间环境。
小说的基本常识 ppt课件

小说的基本常识
5
(2)情节
❖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 重要手段。
❖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 题的作用。
❖ 结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 (尾声)
小说的基本常识
6
(3)环境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性格赖 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环境包括社Fra bibliotek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的
小说的基本常识
1
一、小说的基础知识
小说的基本常识
2
(一)小说的概念
❖ 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 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 境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基本常识
3
(二)小说的三要素(识记)
01
02
03
人物 情节 环境
小说的基本常识
4
(1)人物
❖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 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 ②描写角度: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 描写)。
❖ 另外还有细节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 其他:对比、呼应、托物言志(象征)、卒章显志、
抑扬手法(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借物喻人、借 物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小说的基本常识
26
(十一)重点情节的分析方法
❖ ①分析文章开头的主要作用:点题,为后文 定下感情基调,为后文情节作铺垫,交代故 事背景、起因,主人公出场。
❖ 自然环境:1.渲染的……的气氛。
❖
2.烘托人物的……的心情。
❖
3.交待故事的时间、推动情节发展。
❖
(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小说基础知识

小说阅读知识点一、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 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思维方向)好处: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①铺垫。
②衬托。
③细节描写。
④对比。
⑤象征。
⑥渲染气氛。
⑦制造悬念。
⑧照应。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二、小说的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小学小说基础知识

小学小说基础知识小说是一种以故事形式为主的文学作品,具有情节、人物和主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小说的基础知识,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小学小说的基础知识。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故事性文学作品,它通过情节展开,塑造各种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题意义。
小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虚构性:小说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的作品,而非真实的事实。
作者可以构建各种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故事性:小说通过情节的展开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并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3. 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为了推动故事发展和传达思想感情而创造的。
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
4. 主题意义:小说通过情节、人物和细节的描写,传递作者的思想和主题意义,给读者以启示和思考。
二、小说的类型小说的类型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现实主义小说:以真实的生活为背景,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为素材。
通过真实的描写和情节展开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2. 奇幻小说:以奇特的世界和人物为特点,包含魔法、仙侠、幻想等元素。
通过创造奇幻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
3. 历史小说: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背景,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再现历史的发展和人物的形象塑造。
4. 童话故事: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一种类型,通常以不同的动物或者人物为主角,通过故事的展开讲述道德教育和生活智慧。
三、小说的写作要素写作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了解一些小说的写作要素,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有帮助。
1. 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它是整个故事的基础和推动力。
故事情节应该有起承转合的布局,情节之间应该有合理的衔接。
2. 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作者需要通过塑造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行为,让读者产生共鸣并思考人物的内心世界。
3. 描写技巧:描写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描写细节能够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小说基础知识及如何梳理故事情节

小说基础知识及如何梳理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的认识重点:重点掌握小说的基础知识以及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题、故事情节题的知识点难点:能会做中难度小说阅读的形象类题和故事情节题。
知识点一:小说的基础知识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分类:按照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
短篇小说和小小说的特点在“短”。
短篇小说一般几千字,容量小,情节简单,人物少。
矛盾说:“一般说短篇小说只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或横断面来显示生活的意义。
它往往只有一个主人公,一条线索,往往只写几个小时或几天之内集中发生的事,但是会使读者看了之后联想到更远更多的事。
例如:《麦琪的礼物》就是截取圣诞节夫妇互赠礼物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得伟大和圣洁。
有的短篇小说会把一个人的大半生或一生中一些生活片段连缀起来构成一个故事。
小小说,一般几百字,多则一两千字,不过是一两个人物和瞬息场景的扫描。
长篇小说,它篇幅长、容量大、人物多,它能够表现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也能够描绘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叙述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
例如《水浒传》反映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农民揭竿起义的社会面貌,描绘了众多主要人物的不同形象。
3、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与场景):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2)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叉。
如《还珠格格1》就是按照“自然顺序”写的,先写小燕子与紫薇在宫外认识的过程,这是小说的开端,写了她们进宫之后,与乾隆皇帝之间发生的几件事的事,这是过程,再写了真假格格事件爆发,这是高潮,最后紫薇认父,这是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基础知识一、小说概念: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
二、小说分类:(1)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2)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3)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三、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1.人物形象: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
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故事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
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1)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2)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3)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工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4)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3.环境描写:(1)概念: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分类:A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B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3)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A.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B.渲染气氛、烘托人物;C.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小说常见考点一、常见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表达方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景物:借景抒情。
事物:托物言志。
古/今事: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描写手法:多视角描写(远近高低)、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表现手法(狭义):象征、联想与想象、曲笔(从对方入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比兴、用典3.修辞手法(针对具体的句子):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另外常见的:双关(语义或谐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等4.结构特点(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艺术构思):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以小见大、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注:(1)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即表达方式的具体化)也是表现手法。
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2)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表现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两者的联系:当某种修辞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手法也可以视为表现手法二.小说这种文体的表现手法:1、体现在小说对故事发展的叙述上,有顺叙、倒叙、插叙等;2、体现在叙述的人称上,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区别;3、体现在小说营造环境、安排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等方面,有铺垫、衬托、渲染、伏笔、照应、悬念、突转、抑扬、对比以及各种描写方式等。
一般情况下,主要考察两个方面:①表达方式运用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②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知识运用的技巧三、人物形象分析1、设题类型(1)、分析人物形象。
常见问法:A、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B、请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C、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D、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和作用。
常见问法:(1)分析小说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常见问法:有人认为XXX怎么样?你的看法是什么?就其中一种观点加以探究思路点拨: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揣摩:第一,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神态细节等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即正面塑造人物小说的方法)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别人的描述、衬托对比等)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2.语言描写: 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b.描摹人物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4.细节描写:更细腻的展示人物某一特征5.侧面描写:衬托、对比突出主要人物第二,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4、答题模式:(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答题方法:特点+身份A 比如; ××是一位怎么样(一般为形容词)的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工人,农民,诗人等B 比如; ××是一位怎么样(一般为形容词)的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工人,农民,诗人等(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出实例5、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和作用常见问法:(1)分析小说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3)赏析XX(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思路点拨:从以下几个方面答题①情节:(线索)②人物: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与…形成对比(对照)③环境:烘托④主题:揭示、升华主题人物作用答题样式:(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题作用。
6、人物评价题(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常见问法:A有人认为XXX怎么样? B你的看法是什么?就其中一种观点加以探究答题时一是观点要明确,是褒是贬要一目了然;二是理由要充分合理,要从小说中找出相关描写来佐证;三是不能脱离小说中人物分析,要紧扣文本;四是评价可多元化,但要分清多种不同的态度。
答题模式:叙述+分析+评价。
(写几点,一般看分值)①先写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或“我赞同……”②分析自己的理由,“理由:1.……2.……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抓描写,联情节③可加总结句,“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审题四大注意(1)审题要细心(2)要有分点意识(3)尽量用原文的话答题(4)尽量用专业术语四、情节分析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
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节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到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级概念的紧密联系,因而情节题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题。
1、情节梳理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b、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c、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1)、提问形式:a、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b、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c、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d、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2)、答题格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作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
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常见实例例如2010年高考广东卷小说阅读《面包》第16题: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参考答案:①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②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③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④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第四种提问形式在答题格式上与前三种是不同的,很容易误解为“概括小说的情节”,因此遇到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
这类提问形式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②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当然,“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一步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恰当的取舍,如果题干中有“概括回答”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不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例如2009年高考四川卷小说阅读《想象》第15题: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参考答案: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2、情节作用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
(1)、常见题型:a、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b、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2)答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一为塑造人物服务,体现人物的某种性格征;表现作者对其人或其事、物的某种特定情感;二为推动情节发展服务,造成情节的起伏,创造悬念,更引人入胜或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三是为表现小说的主题服务;四是前后照应;五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六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说明: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