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反思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一、个案基本情况王某,男孩,9岁,现就读三年级。
该生上学期学习成绩很好,而且品质优良。
但在下学期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学习成绩有倒退,而且性格也一反常态。
不仅上课时经常开小差,注意力很不集中,有时还故意拿纸团、橡皮砸同学,因违反课堂纪律,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而且做作业也很懒惰,不是拖拖拉拉,就是干脆不做不交。
下课后还经常在走廊上奔跑,一会在楼梯上跳上跳下,课间操经常与同学打闹,严重违反行为规范。
他的行为引起了同学的极大反感。
二、家庭走访探究过家访得知:王某的父母离婚,父亲在外面打工。
现在是由76岁的奶奶照顾。
与其交谈,奶奶也无奈地向我诉苦:“这个孩子我也不知道该如何管教。
自从今年春节,他的爸爸一个人回来后,不知咋的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现在也很少做作业了,每次叫他做作业,不是说老师没有布置,就是说在学校已经做了。
三、个案原因分析根据王同学的种种表现,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客观上,缺少关爱,缺乏自信。
主观上,他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因为父亲长期在外打工。
尤其是他偷听到爸爸与奶奶的谈话,知道爸爸这次之所以是一个人回来,是因为妈妈跟另一个男人跑了的消息后,对他的打击太大了,才使他精神一蹶不振,不仅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而且沾染了不良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这一切又直接导致其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而这又使上述种种表现日趋加剧。
这是因为他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关怀,且长期处于被同辈群体排斥的地位所致。
这些情况造成他对被接纳的需要的满足受到阻抑,使其心理严重失衡,渴求受人关注。
因此他想方设法引起他人的注意。
这是由于他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上的某些无知而造成的。
是其行为习惯不良的具体表现。
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克服个人不合理的欲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力经常转移,“病情”老是“反复”,是该同学意志品质薄弱、自制力差的表现。
不想听课,不愿做作业,设法撒谎蒙混过关,与同学爱打爱闹等,这些都是他失去学习兴趣之后而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典范案例一.案例介绍:何凤玉,女,该同窗上课轻易走神,不爱交换,对于大人的话,许多时刻不予理睬,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刻,我虽不教她,但对于她我已经有深入的印象.那时我认为她是自闭症孩子.本年接办这个班.刚开端她也是一句话不说.点名她不答,读课文她也不张嘴.更别说背诵课文了.她成天少言寡语,眼光愁闷,苦衷重重的.在留守儿童中又属于比较特别的了.是什么原因造成如许的现象呢?二.案例剖析:1.亲情的缺掉:何凤玉同窗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刻分开她.父亲长期在外务工,与后代相处甚少,父亲忙于工作的不理不睬,祖怙恃的隔代不雅念,让她认为本身是这个世界上过剩的人,陪同她的除了孤单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2.进修没有人指点:何凤玉本身就不爱措辞,任先生怎么问,她都是不做声的.逐渐地,她的进修几乎被先生废弃了.本年二年级我接办这个班.我发明她连拼音字母都不熟悉,更别说识字.写字了.三.实行做法:1)交换交心,从心坎沾染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中,我会经常走近何凤玉,带她一路读课文,一路与她剖析如今的进修状态,教她写字,勉励她提高.在此进程中.我多次在其焦炙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颜.2)同窗的范例沾染为了让孤单.在进修上自卑的何凤玉走出关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良的同窗(包含留守儿童)去自动接近她,与她一路交心.进修和搞运动.在思惟道德,行动习惯和学业才能等方面帮忙她,尽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提高.3)集体的浸染暖和优越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浸染和暖和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主要的感化,为此,我应用班上开展各项运动的机遇,让她自动的介入进来,全班同窗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认为集体的暖和,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她认为本身其实不孤单,全班同窗都是本身的同伙.四.个案教导反思——“爱”的力气有多大?如今的何凤玉,在教室上可以谈话了,请求背诵的课文根本上能背掉落了,和同班小伙伴们的交换也是越来越多了.看到她的笑颜不再是难事.从何凤玉前后的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进修.行动习惯照样在交换才能方面,她都有一个较大的改变,而这一切的改变,应当要归功于黉舍.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认为枯萎的小草带来全部春天;爱可以让干枯的地盘从新焕产活力;爱可以给孤单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烦,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配合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她们将会演绎更多的出色!在此,我也愿望所有的农村教师在碰着特别的留守儿童时,应多给她们一份爱心与耐烦!。
教育案例追踪(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严重。
这些孩子因父母外出打工而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在缺乏亲情关爱的环境中。
他们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一位留守儿童的心灵成长之旅为例,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二、案例介绍主人公小华(化名),男,10岁,来自我国某农村地区。
父母为了生计,常年在外打工,小华便跟着年迈的祖父母生活。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小华性格孤僻,学习成绩较差,与同龄人交流困难。
三、案例分析1. 问题分析(1)亲情缺失:小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导致他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
(2)教育环境差:小华所在的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
(3)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缺乏关爱,小华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2. 解决方案(1)加强亲情关爱: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让小华与父母保持联系,让他们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2)改善教育环境: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师资力量,改善教学设施,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3)关注心理健康: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
四、案例实施过程1. 加强亲情关爱(1)学校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小华的成长情况,鼓励他们多关心孩子。
(2)组织亲子活动,让小华与父母共同参与,增进亲情。
2. 改善教育环境(1)学校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设施,提高师资力量。
(2)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 关注心理健康(1)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帮助留守儿童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
(2)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五、案例成效1. 小华的性格逐渐开朗,与同龄人交流更加融洽。
2. 小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小华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自信心增强。
六、启示与反思1.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2. 家庭、学校、社会应形成合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关爱。
社工个案例子留守儿童

个案活动计划书案例描述小丽,女,9岁,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小丽从小由奶奶抚养。
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生活中缺少玩伴,因此小丽性格孤僻、沉默寡言。
上学以后由于和同学缺少沟通,同学们都排斥她,使得小丽缺少自信,上课也不能集中精神听课,成绩一直不佳。
一次与同学发生争执,同学们都排斥她、耻笑她,更让小丽觉得无地自容,并且不愿再去学校上课。
小丽奶奶不知道怎样教育孙女,于是叫回在外打工的小丽父母,小丽母亲知道小丽不愿上学,非常生气,不问缘由将小丽痛打一顿。
小丽认为父母只知道挣钱,出了事情不问缘由就打她,不够关心她,不够爱他。
小丽害怕妈妈再打她,回到学校上课,可是厌学情绪依然存在,性格更加封闭。
小丽奶奶,经人介绍来到社区,为小丽救助。
个案记录一、基本资料小丽,女,9岁。
二、背景资料1、家庭背景:小丽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小丽由奶奶照顾。
奶奶体弱多病,没上过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对小丽的照顾都力不从心。
小丽父母工作忙很少回家,与小丽的沟通不够,而且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
2、个人经历:小丽从懂事起就是与奶奶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疼爱,看见别的孩子经常有父母陪伴小丽很是羡慕,于是小丽从小就产生自卑的心理,不愿与人沟通。
上学后由于和同学间沟通不当引发矛盾,同学们都排斥她,自己又不知怎样解决,于是产生厌学心理。
三、主要问题1、小丽奶奶年迈多病,文化水平低,对小丽照顾力不从心。
2、小丽父母常年在外工作,缺少对小丽的关爱与沟通,并且文化水平低,不知如何教育孩子。
3、小丽自卑、孤僻,缺少与家人、朋友、同学的沟通,有强烈的厌学情绪。
四、服务目标1、使小丽恢复自信,能够正常与他人沟通,乐观的看待生活及身边的事物,理解父母的辛苦,重新建立对学习的兴趣。
2、改变小丽父母的教育观念,凡事多与小丽沟通,多关心她。
3、引导小丽奶奶对小丽的照顾方式,让小丽能感觉到家庭的温暖。
4、联系相关政府部门,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照顾。
五、服务方法和过程1、建立关系:开始与案主(小丽)接触,并进行初次会谈。
帮扶留守儿童经典案例两篇

帮扶留守儿童经典案例两篇《从心坎沾染》一、案例介绍陈雨飞,男,该同学上课轻易走神,不爱和同学交流,对于大人的话,许多时刻不予理睬。
在他上一年级的时候,对于他我已经有深入的印象,那时我认为他是自闭症孩子。
本学年接这个班,刚开始他也是一句话不说,点名他不答,读课文他也不张嘴,更别说背诵课文了。
他成天少言寡语,眼光愁闷,心事重重的。
在留守儿童中是属于比较特别的。
二、案例剖析1.亲情的缺掉陈雨飞同学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他,父亲长期在外务工,与孩子相处甚少,全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对学生关心不够。
2.学习基础差今年二年级我接这个班,我发现他连拼音字母都不熟悉,更别说识字,写字了。
三、采取措施:1.和学生交心,从心坎沾染。
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中,我会经常走近陈雨飞,带他一起读课文,一起与他剖析学习的方法,教他写字,勉励他提高。
在此过程中,他的脸上逐渐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颜。
2.同学的榜样沾染。
为了让孤单、自卑的陈雨飞走出关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含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他,与他一起学习、活动。
在思想道德,行动习惯和学习等方面帮忙他,尽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提高。
3.集体的浸染温暖。
温暖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浸染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运动的机会,让他自动的加入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让他认为自己其实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伙伴、后盾。
四、反思——“爱”的力气有多大?如今的陈雨飞,在课堂上可以发言了,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能背诵下来了,和同班小伙伴们的交流也是越来越多,看到他的笑颜不再是难事。
从陈雨飞前后的变化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上课、行动习惯、和同学交流等方面,他都有一个较大的改变,而这一切的改变,应当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以给枯萎的小草带来全部春天;爱可以给干枯的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爱可以给孤单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
关爱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反思

关爱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反思关爱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反思新盈中心小学毛东曙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教育的一个难点。
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
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根底教育问题,如流生、问题年少等,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养,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
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应该说社会各界都应对留守儿童教育承当肯定的责任,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们教师首当其冲。
本学期,我对所我班20名学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根本情况是这样的: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别离,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有了问题又不能及时地发觉和矫正,久而久之,造成这局部学生成绩差、卫生差、纪律差、不良习惯多、厌学倾向严峻等诸多问题。
他们的父母也望子成龙,除了定期汇钱,别的什么也不能做。
处于成长时期的儿童不是有钱就能解决问题的,钱替代不了父母的关爱和治理。
所以即使老师在做工作,再费力,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
很多儿童陋习难改,最终,初中没上完就踏上和他们父辈一样的打工路。
学校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治理,也缺少良策,心有余而力缺乏。
学校只能治理在校这一段。
放学后,他们的作业没人催促和辅导,生活缺少约束和指导。
这都是令学校和老师头疼的问题。
我认为,留守儿童已是农村教育中的一个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须综合治理,方能解决问题:要援助家长克服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要有教子成才、教子成人的远视目光;学校要建立以村为单位的学习互助小组,援助留守儿童搞好学习;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特意的心理老师,及时与他们沟通疏导,援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品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要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解决一局部家长的后顾之忧,从体制上保证这群孩子顺利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留守儿童帮扶成长案例七篇

二、成因分析
阿敏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阿敏从小跟着保姆长大,保姆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少了一份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对话也许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与别人交谈的能力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个被冷落的人,无法交谈的人,而她偶尔说一句话,还会招来一阵耻笑,时间一长,她更加难以启齿了。
案例描述: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比较偏僻的乡村小学,这里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很渴望学到知识。我现在担任二年级所有科目的教教学,和孩子已经相处快两年了,我们班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叫周星(化名),平时听课非常不认真,课后作业经常完不成,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学习成绩很糟糕,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只考了十多分,平时数学测试,平均只有十几分,基本上都是全班的倒数第一,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也不能放弃他,于是课后经常给他开小灶,效果也是不理想,于是我逐渐产生任由他发展的想法,很少去关注他。
可是由于她对照的时间比较长,在区域活动中吴琳娇没有能完成。
第三次游戏:
这次来玩中国地图拼图的时胡思琦和褚安娜。胡思琦这次好像是有备而来的,他拿出了拼图,先看了墙面的大中国地图,然后再拼图中找出了比较大块的拼块,先把比较明显的拼块拼好再拼一些小的,同时把台湾和海南岛放到自己的位置上,然后再一块地尝试,但是拼的速度快了不少,看来他是准备过了。安娜在看到胡思琦很有信心地拼了不少后,她也加入到拼拼图的行列中来了,两个人一个找一个拼在区域活动结束前把拼图完成了。
第5篇: 留守儿童帮扶成长案例
一、案例介绍:
何xx,女,该同学上课容易走神,不爱交流,对于大人的话,很多时候不予理睬,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候,我虽不教她,但对于她我已经有深刻的印象。那时我以为她是自闭症孩子。今年接手这个班。刚开始她也是一句话不说。点名她不答,读课文她也不张嘴。更别说背诵课文了。她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的。在留守儿童中又属于比较特殊的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2023年《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教学反思

2023年《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教学反思通过对本次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施,我反思了班级内留守儿童的情况,并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能够让同学们更加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度过困难的时期。
下面是我对本次主题班会的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本次班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困境,培养同学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之心,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
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留守儿童的需要,并能够支持和关爱他们。
2. 教学内容本次班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2.1 留守儿童的定义和现状首先,我向同学们介绍了留守儿童的概念和现状。
我通过一些数据和案例向他们展示了留守儿童身处的困境,比如家长长时间的离家工作,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以及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等。
这些信息让同学们对留守儿童的境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2 留守儿童的困难和需求接着,我结合具体案例和个人经历,向同学们展示了留守儿童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需求。
我引导同学们思考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独自照顾自己、缺乏安全感和情感支持、学习成绩下降等。
通过讨论,同学们深入了解了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
2.3 如何给予关爱和支持最后,我鼓励同学们思考如何给予留守儿童关爱和支持。
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行动建议,比如争取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鼓励他们参加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等。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讨论,同学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可以为留守儿童做出积极的贡献。
3. 教学活动与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方法。
3.1 视频和图片展示我准备了一些关于留守儿童的视频和图片,向同学们展示他们的生活和困境。
这些视觉材料能够更加生动地呈现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激发同学们的情感共鸣。
3.2 小组讨论我把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教育反思案例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反思
新晃县中寨镇中心小学杨序本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
据统计我国留守儿童数有6000多万,差不多占了整个农村儿童的%,其中近一半在半年到一年内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
也就是说,每年大约有3000万左右的孩子是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亲。
但据我统计的结果来看,其比例比还应更高。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
下面是我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
一、个案现状?
学生杨某,男,12岁,父母在浙江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爷爷和奶奶照料。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
2、懒惰心理。
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
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杨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
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长辈关心不当。
爷爷奶奶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杨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
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杨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他自身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爷爷奶奶交谈,同时我对他提出如下建议:?
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
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
?
③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
①利用表扬树立信心。
针对孩子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表扬,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
?
②针对实际,设立小目标。
在孩子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到学
习上,使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学生最起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