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习题
高中地理 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基础夯实旅游景观的欣赏不但要选择合适的观赏位置,而且要把握观赏的时机。
据此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0370069)1.以下景点和观赏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A.一线天—俯瞰B.庐山—远眺C.神女峰—置身之中D.洞庭湖—近水观赏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反映了在欣赏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时( )。
①宜动态欣赏②把握好观赏时机③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④抓住景观特点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B 2.C解析:不同的旅游资源要达到好的欣赏效果,欣赏的方法不同。
高大雄伟的山峰应远眺、俯瞰;山中的峡谷、幽洞、一线天之类的景观,则置身其中,近而观之,方知其妙;对于地貌的天然造型,应选择适当的位置观赏;洞庭湖水域广大,视野开阔,需登高观赏方知其胜景;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总之,对全景的观赏需要距离远些,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运行2年后,跨海大桥的又一重点工程——“海天一洲”观光游览平台,又开始运行营业。
据此完成第3~4题。
3.“彩虹飞来为天桥,巨龙卧波笑海风。
”从旅游景观的总体审美特征看大桥之美属于( )。
A.形象美B.色彩美C.动态美D.人工美4.杭州湾附近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的是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潮声震天动地,势如千军万马翻江倒海而来,如何欣赏这一景观?( )A.选择观赏位置B.把握观赏时机C.抓住景物特色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答案:3.D 4.B解析: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从总体上可分为自然美和人工美,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人工建筑属于人工美。
钱塘江大潮的最佳观赏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前后,天体引潮力叠加,加上强劲的夏季风助长了潮势,所以应把握观赏时机。
5.下面只在特定的时间出现的景象有( )。
①钱塘江大潮②青海湖的候鸟③桂林山水④武陵源群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6.2015年暑期,几个学生游览了以下几个地方:桂林山水、洞庭湖、武夷山的一线天、黄果树瀑布等。
课时作业7: 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下图是桂林的梯田(左图)和月亮山(右图),如果要比较好地观赏它们,最佳方位是( )①梯田:宜在适当的位置俯瞰②月亮山:应在视野开阔的近点平视③均宜在适宜的距离内平视④均应选择观赏位置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2.关于自然景观的观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冬季欣赏B.庐山最宜冬季欣赏C.钱塘江大潮的欣赏,宜选择8月18日D.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3.为抓住景观特色要做到( )①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②确定旅游路线③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④了解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⑤保持一定的观赏节奏⑥综合感受⑦移情于景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②⑤⑥⑦4.清朝某画家的诗中写到:“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
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
”诗中反映了旅游资源的欣赏要求是( )A.领悟自然和人文的和谐B.抓住景观的特点C.把握观赏时机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5.园林建筑中常用墙、廊、树篱等把景区分为层次丰富的各部分,这种构景手法是( ) A.借景B.框景C.隔景D.障景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11年5月5日,记者从黄山市旅委获悉,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该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8.71万人次,同比增长46.85%;实现旅游收入4.56亿元,同比增长44.46%。
材料2:“黄山在全国的位置图”。
材料3:黄山雄踞于安徽南部,号称五百里黄山。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受世界保护的人类自然遗产目录,2000年被评为AAAA级旅游区,已成为全人类的瑰宝。
(1)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天气应如何选择?(2)黄山四绝之一是“怪石”,在游览时怎样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3)听松涛、看云海、赏怪石、浴温泉,从不同侧面体会黄山之美,这属于旅游景观欣赏方法中的________,是旅游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
第二章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练习

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1)一、选择题1.以下景观与其主要美感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①泰山雄、黄山奇、华山险、峨眉秀②香山红叶③烟岚云霞④飞流直下三千尺⑤疑是银河落九天⑥松涛亭⑦听泉亭A.①—形式美B.③④⑤⑥⑦—动态美C.②③④⑤—色彩美D.⑥⑦—声音美2.下列是自然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美感特征是()。
A.形式美B.色彩美C.动态美D.朦胧美3.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了自然景观的美感类型是A.动态美B.形式美C.色彩美D.声音美4.旅游观赏的位置选择主要包括()。
①距离②角度③俯仰④时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下列景观的欣赏宜抓住时机的是()。
A.黄果树瀑布B.黄山日出C.乐山大佛D.漓江风景二、综合题6.读图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云南省依据本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情况,将旅游业确定为四大支柱性产业之一,为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优越的大环境。
近年来该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现已居中西部省区之首,并逼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
(1)图中A处为什么能看到低纬雪山和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动植物景观,而B城却是“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景象?(2)图中D处可以看到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________地貌;在E处旅游者则观赏到了火山地热景观,为什么?(3)云南省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对其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7.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壶口瀑布位于黄河峡谷中。
九曲黄河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穿行于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
流至壶口时,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有“全国第二大瀑布”之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之一。
材料二图甲、图乙分别为黄河水系图和壶口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
(1)图中A河流的名称是________,B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的描述,黄河壶口瀑布在什么季节出现此景观?为什么?(3)黄河壶口瀑布应如何欣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4)依据图中信息,分析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
高中地理每日一题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含解析)选修3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读我国四处旅游景观图,回答1—2题。
1.观赏图中景观A.①——特定角度,雪后最佳B.②——高处俯视,清晨最佳C.③——适当距离,春季最佳D.④——置身其中,冬季最佳2.图中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①——气温年较差大,水汽冷凝形成B.②——岩浆岩出露地表,风化侵蚀形成C.③——淡水鱼类丰富,食物来源充足D.④——地质条件复杂,流水沉积形成【答案】1.C 2.B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自然景观观赏位置选择的一般方法景观类型景观举例观赏位置高大雄伟的山峰庐山、黄山、泰山等远眺、俯瞰地貌的酷似造型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广东肇庆的七星特定的观赏位置2.常见景观观赏时机的把握3.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4.比较我国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比较项目北方园林江南园林规模宏大较小、布局精巧园林建筑特点(人文景观)色彩浓重、红黄为主色调素淡、黑白为主色调当地环境特点多蓝天白云,且地形开阔水乡风光,地块小、较分散,湿润气候园主的追求显示皇权的尊荣富贵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园林的共同特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体现和谐美“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这是唐代诗人王建在游览长江三峡望夫石时写下的着名诗篇。
据此回答1—2题。
1.对望夫石的观赏应A.置身其中观赏B.在特定位置观赏C.在高处俯瞰D.适当距离仰观2.诗人在游览该景观时,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说明他在欣赏该景观时A.领悟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B.达到了以情观景的境界C.登山涉水,求质求真D.充分了解自然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花山岩画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的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和扶绥具,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共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它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在露天岩石上涂鸦经数千年风雨侵蚀,依然清晰可见。
花山岩画全幅画长135米,高44米,画有朱红色人物1300多个,间有少量兽类和器具、火焰,观其形态,使人联想到古人的祭祀、战争、欢庆等场面。
课时作业20: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读甲、乙两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欲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应做到()①甲,宜在适当的距离仰视②乙,应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俯瞰③均宜在适当的距离内平视④均应选择特定位置观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反映了此类景观欣赏时()①宜动态欣赏②把握好观赏时机③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④抓住景观特点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1.C 2.C解析第1题,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感知其形象。
第2题,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某年国内游客流量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新疆B.海南C.西藏D.内蒙古4.关于该省级行政区游客流量的变化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因为天气闷热,4~10月份游客偏少B.避寒条件好,11月~次年3月份游客最多C.台风带来降温,7、8两月游客增多D.“黄金周”效应,10月份游客增多答案 3.B 4.C解析由统计图知:该地国内游客流量11月~次年3月(冬半年)游客最多,而夏季游客较少,说明该省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是避寒的良好去处,而夏季游客少主要是气温高及台风影响。
5.观赏赵州桥,要欣赏到赵州桥科学而巧妙的设计,游客需注意()A.把握观赏时机B.查看相关资料C.在视野开阔的置高点俯瞰D.以情观景答案 B解析观赏赵州桥,要通过查看相关资料,了解景观的特色,才能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赏,才能欣赏到赵州桥科学而巧妙的设计。
“和谐生美”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诗句做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7.在观赏苏州园林的过程中,能满足观赏者感官和心理需要最重要的条件是()A.掌握丰富的知识B.把握适当的时机C.保持一定的节奏D.站在一定的高度答案 6.B7.C解析第6题,“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眼前的景观之中,达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观赏效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方法(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方法(含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景观与其主要美感类型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①泰山雄、黄山奇、华山险、峨眉秀②香山红叶③烟岚云霞④飞流直下三千尺⑤疑是银河落九天⑥松涛亭⑦听泉亭A.①—方式美B.③④⑤⑥⑦—静态美C.②③④⑤—颜色美D.⑥⑦—声响美解析①是不同的地貌形状构成的方式美;②③表达了颜色美;⑤是将瀑布比喻成银河,主要表达了瀑布的颜色美和方式美;④主要表达了瀑布的静态美;⑥⑦中的松涛和泉水的美妙的声响,并不是松涛亭和听泉亭有听觉之美。
答案 A2.以下是自然旅游景观最清楚的美感特征是()。
A.方式美B.颜色美C.静态美D.朦胧美解析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状,展现出的方式美有所不同。
地貌景观是自然景观的中心,其显示的笼统是自然景观美的中心。
答案 A3.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了自然景观的美感类型是()。
A.静态美B.方式美C.颜色美D.声响美解析该诗作者为白居易。
此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音节铿锵,颜色亮丽,给人以醇厚的美的享用。
诗句以红、绿、蓝明快的颜色反映自然景观的颜色美。
答案 C4.旅游欣赏的位置选择主要包括()。
①距离②角度③俯仰④机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距离、角度、俯仰均与位置相关,机遇那么与时间、天气、时节相联络。
答案 A5.以下景观的欣赏宜抓住机遇的是()。
A.黄果树瀑布B.黄山日出C.乐山大佛D.漓江景色答案 B二、综合题6.读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以下效果。
云南省依据本省旅游资源极端丰厚的状况,将旅游业确定为四大支柱性产业之一,为旅游业快速、安康开展营建优越的大环境。
近年来该省旅游业开展势头迅猛,现已居中西部省区之首,并迫近沿海兴旺地域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
(1)图中A处为什么能看到低纬雪山和相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动植物景观,而B城却是〝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时四时春〞的现象?(2)图中D处可以看到因流水溶蚀作用而构成的________地貌;在E处旅游者那么欣赏到了火山地热景观,为什么?(3)云南省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对其经济开展有何严重意义?解析此题主要考察自然旅游景观构成的缘由及开展旅游业对经济开展的意义。
高中地理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每课一练习题(人教版选修3)

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3)一、选择题1.若想观赏下图中山顶的积雪和盛开的樱花,最佳时间是()A.1月B.4月C.8月D.10月解析:选B。
樱花盛开的季节是春季,而在此季节山顶积雪还未融化。
2.北京圆明园曾号称“万园之园”,某中学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北京旅游,学生们游览圆明园时应该注意()A.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B.注意观赏角度C.查阅其建筑风格D.把握欣赏时机解析:选A。
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凝结着我国近代兴与衰、荣与辱的历史沧桑感。
游览圆明园主要给游客以强烈的历史冲击感,学生们只有对其历史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在游览时才能做到“以情观景”。
(2012·浙江绍兴高二质检)“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之二,结合下面两幅图,完成3~4题。
3.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A.选择观赏位置B.把握观赏时机C.以情观景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4.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A.平视B.俯视C.远眺D.仰视解析:第3题,“断桥残雪”景观只能在积雪半融时才能领略到,否则就不会看到一座完好的桥是怎么“断”的。
第4题,欣赏远处的月亮应远眺。
答案:3.B 4.C5.下图为某游客在黄山拍摄的“猴子观云海”景观照片。
游客所选择的拍摄时机和位置可能是()A.连日阴雨、近观B.日落黄昏、身临其境C.雨过天晴、特定角度D.雪后初霁、远眺解析:选C。
雨过天晴多出现云海;“猴子观云海”猴子属于地貌的天然造型,只能在特定的位置观赏。
6.清朝画家恽田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主要反映了旅游资源欣赏的要求是()A.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B.登山涉水,求质求真C.把握观赏时机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解析:选D。
由描述可知,人欣赏山时心随景化,情景交融,神思游于自然之间。
7.下列自然景观的描述,体现出观赏景观时发挥想象的是()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青藏高原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横断山区C.“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桂林山水D.“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东北平原解析:选C。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习题1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习题1一、选择题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是( )①到庐山旅游,最好在外围仰视②到庐山旅游,在山中观赏无多大意义③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眺可得④观赏位置的不同,会造成视野范围的差异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眺可得。
同时,也说明观赏位置的不同,造成视野范围的差异,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答案:D“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美丽的景观。
结合下面两幅图,完成2~3题。
2.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 )A.选择观赏位置B.把握观赏时机C.以情观景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3.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 )A.平视B.俯视C.远眺D.仰视解析:第2题,“断桥残雪”景观只能在积雪半融时才能领略到,否则就不会看到一座完好的桥是怎么“断”的。
第3题,欣赏远处的月亮应远眺。
答案:2.B 3.C苏东坡说,西湖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
西湖有着千姿百态的美感,如何领略杭州西湖的美景、神韵、风情?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观赏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景观,选择的最佳时机应是( )A.农历初一的夜晚B.农历十五的白天C.农历十五的夜晚D.农历初一的白天5.观赏杭州西湖“曲院风荷”景观的最佳季节是( )A.深秋B.盛夏C.隆冬D.初春解析:第4题,中秋月夜,在三个石塔里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纸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映在湖中,等到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补,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
第5题,盛夏时节是荷花开放最旺盛的时节,也是欣赏的最佳季节。
答案:4.C 5.B6.有关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欣赏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能够对游人产生更大的吸引力B.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环境不同,但园林建筑风格却相同C.我国人文景观的建设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D.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解析:我国风景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文景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习题
一、选择题。
1.旅游观赏的位置选择主要包括( )
①距离②角度③俯仰④时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下列景观的欣赏宜抓住时机的是( )
A.黄果树瀑布B.黄山日出C.乐山大佛D.漓江风景
3.关于选择旅游资源观赏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峡谷、洞、一线天等景观,宜从顶部俯视,方得其妙
B.瀑布景观,应在适当距离远望,并带有俯瞰之趣
C.观赏江河湖海应在低临水面的
亭台楼阁上
D.山水组合景观,应乘船沿水路
观赏
英国人汤姆想到中国旅游,但不
知何时旅行最好。
当地旅行社向汤姆
提供了一幅“中国山水风景区最宜
欣赏季节与纬度关系图”,帮助汤姆确定旅行的时间。
读图回答4—6题。
4.从欣赏南、北方山水风景的角度,汤姆应该选择在什么季节(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5.从感受地域辽阔、气候差异显著的角度,汤姆应该选择在什么季节出行(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6.在30°N附近,却出现了欣赏季节变短的状况,其原因可能是( )
A.纬度低B.地势高
C.雨季长D.气温高
7.欣赏旅游景观应该选择适当的位置,下列诗句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水流船动山自移,恰似人在画中游
D.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8.在景观观赏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抓住景观特色,选择观赏位置
B.了解景观形成,明确旅游目的
C.参看有关资料,了解旅游价值
D.了解景点分布.确定旅游路线
9.有关旅游景观欣赏时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地区景观最宜夏秋季观赏
B.阴天是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时机
C.钱塘江大潮最佳时机是在农历初一
D.青海湖的候鸟宜在7月份观赏
10.“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镜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说明()
①四时都有丰富的美景可观②旅游最好登山
③自然景观色彩丰富④自然景观具有季节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在自然风景名胜区建人文景观,其布局原则是()
A.自然与人文和谐,突出自然特征
B.自然与人文和谐.突出建筑景观
C.以人本为中心,发挥想象
D.突出人文景观,获得历史文化功能
12.要达到以情观景的最高境界,通过的途径是()
A.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于景→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B.移情于景→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C.登山涉水、求质求真→发挥想象→移情于景→综合感受
D.登山涉水、求质求真→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于景
13.下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14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欣赏旅游景观追求的境界是()
A.把握动机
B.抓住景观的特点
C.以情观景
D.选择观赏位置
庐山是我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据此回答15—16题。
15关于图中瀑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的湖南省
B.是我国最大的瀑布
C.所在的山是断块山
D.所在的山是我国的五岳名山之一
16.下列关于庐山景区的欣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观庐山瀑布宜登高俯视
B.观庐山云海应登高远眺
C.体验庐山的雄伟宜登高俯视
D.庐
山上建筑不值得游览
读我国某区域景观图,完成17—18题。
17.图示景观,要观察到特定的形态,要做到()
A.远眺
B.俯视
C.选择特定的位置
D.以情观景
18.图示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生物风化
19.说出下列诗句的作者,在观赏景观时所把握的时机()
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A.①冬季②春季早晨③春季④秋季
B.①冬季②深秋夜晚③秋季④春季
C.①春季②夏季夜晚③秋季④秋季
D.①秋季②秋季夜晚③秋季④春季
20.关于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叙述正确的有:
A.河南五台山、山西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
B.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
C.安徽五台山、山西普陀山、江西九华山、四川峨眉山
D.山西五台山、江苏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
雾淞通称“树挂”,其形成过程是:空气中湿度比较大,白天的气温比较高,空气中
的水分在白天形成雾,而接近晚上,随着气温的降低,雾气和水汽遇凝华在枝叶上形成冰晶。
完成21—22题,
21.图中最易出现“雾凇”美景的是()
A.A地B.B地C.C地D.D地
22.在著名的雾凇的观赏胜地,当地人们有这样的说法“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
这说明()
A.日出前后,大气逆温现象明显,气温较高,适宜人们在户外欣赏
B.观赏“雾凇”须选择观赏时机
C.正午时分,在美丽的阳光衬托之下树挂更美丽
D.只有有雾的夜晚才能形成“雾凇”
二、综合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壶口瀑布位于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
流至壶口时,河水从上百米的河面,骤然跌入不足50米的深谷中。
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之一。
材料二图甲、图乙分别为黄河水系图和壶口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
(1)图中A河流的名称是________,B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的描述,黄河壶口瀑布在什么季节出现此景观?为什么?
(3)黄河壶口瀑布应如何欣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4)依据图乙信息,分析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黄山雄踞于安徽南部,南北约40千米,东西约30千米,风景区方圆154平方千米,号称五百里黄山,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是国家级风景区,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1)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季节和天气应如何选择?
(2)黄山景观中,地貌的逼真造型构成________美;蓝天、白云、金灿灿的阳光、灰色的岩石构成________美;流云飘烟、海浪波涛构成________美;其中________是最为显著的美感特征。
3.2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DBD 6—10 BCBAD 11—15AADC C 16—20BDCBB 21—22DB
二、综合题。
23.答案(1)渭河河套平原
(2)夏季。
因为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
(3)从两侧俯视。
(4)由于岩层成水平分布,上层砾岩较硬不易侵蚀,下层砂岩较软易侵蚀,故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
24.答案:(1)夏季;雨过天晴。
(2)形象色彩动态形象美
3.2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DBD 6—10 BCBAD 11—15AADC C 16—20BDCBB 21—22DB
二、综合题。
23.答案(1)渭河河套平原
(2)夏季。
因为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
(3)从两侧俯视。
(4)由于岩层成水平分布,上层砾岩较硬不易侵蚀,下层砂岩较软易侵蚀,故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
24.答案:(1)夏季;雨过天晴。
(2)形象色彩动态形象美
3.2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DBD 6—10 BCBAD 11—15AADC C 16—20BDCBB 21—22DB
二、综合题。
23.答案(1)渭河河套平原
(2)夏季。
因为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
(3)从两侧俯视。
(4)由于岩层成水平分布,上层砾岩较硬不易侵蚀,下层砂岩较软易侵蚀,故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
24.答案:(1)夏季;雨过天晴。
(2)形象色彩动态形象美。